《錫杖經》還提到二股六環或四股二十四環的形制,前者是迦葉佛制,後者是釋迦佛制。
錫杖(खक्खर, 梵語:Khakkhara),音譯為喫棄羅、隙棄羅,又譯為聲杖、鳴杖、有聲杖、智杖、德杖、金錫。為佛教出家僧侶所持的一種法器,上面裝飾有金屬環。佛教僧侶化緣時,會在門外搖晃錫杖,以代替叩門;還可以用來作為巡歷步行時驅遣禽獸蟲蟻之用。《得道梯橙錫杖經》載:「汝等皆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皆執持故。」又錫杖「彰顯聖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聖人之表式,賢士之明記,趣道法之正幢。」為頭陀十八物之一。[1]
錫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e85kLY
釋義
梵文 खक्खर (Khak-kha-ra) 音譯為「喫棄羅」,是發出聲響的意思,因能「錫錫」作響,所以意譯為「錫杖」[2]。
錫杖發出的聲響,可以用來警告,以防止歹徒及野生動物靠近,作防身之用。在僧侶上門乞討時,可搖晃錫杖作響,代替叩門,請施主出門布施食物。
錫杖是出家人所執持的法器。永嘉禪師《證道歌》提到:
“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所以,錫杖是如來正法的標誌。 唐朝中葉到五代是禪宗最輝煌的時期,當時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每天由早到晚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其中的第九十五件就是: 晝夜六時,普為一切法界眾生,受持錫杖。 願振此錫聲,周遍法界,大作佛事, 覺悟一切地獄眾生,離苦解脫。 覺悟一切饑渴眾生,口中悉是甘泉。 覺悟一切蟲獸,悉皆開道迴避,皈命解脫。
”
錫杖又名智杖、德杖。佛陀開示:出家人應受持錫杖,因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錫杖能彰顯聖智,行功德本,是聖人之標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
《傳燈錄》記載了一則有關錫杖的典故。唐朝的鄧隱峰禪師有一次遇到官軍與賊人交鋒,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未決勝負。禪師心想:「我當去解除其患。」於是就將手中的錫杖往空中一拋,並飛身於兩軍上空。兩軍看到禪師大顯神通,無不目瞪口呆便各自散去。《讚地藏菩薩偈》云:「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所以,金色的錫杖更是地藏菩薩救拔受苦眾生的象徵,具有非常殊勝的功德。
相關用語
當出家僧侶到達寺院借住時,會將自己的錫杖掛在借住寺院的牆上,這稱為掛錫,與掛褡(掛單)同義。
駐錫,指僧人將錫杖停駐,比喻頭陀僧止住行途,或住在寺院。
錫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e85kLY
地藏菩薩的標誌是手持錫杖,那麼手持錫杖有什麼代表意義嗎?
地藏菩薩手持錫杖,振開地獄之門,意喻振開眾生執著的意思。 幽囚、關閉是痛苦的,一旦地獄之門振開,大家就得解脫、得自在了。
錫杖為僧侶所持的用具,為比丘十八物之一。又作有聲杖、聲杖、禪杖、鳴杖、智杖、德杖、金錫、杖。
錫杖是由錫、木柄、錞三部份組成。杖頭附有大環,亦懸數個小環,搖動時,則發出「錫錫」之聲, 故錫杖又稱「有聲杖」,為比丘行於道路時,應當攜帶的用具,用於驅趕毒蛇、害蟲等;或於乞食時, 振動錫杖,使人聞聲而知。後世則為法器之一。
關於錫杖的由來,在《毗奈耶雜事》中說,是為了比丘托鉢時,不驚嚇到施主家所為: 「比丘乞食入人家,作聲警覺,拳打門扇,家人怪問。佛言:『應作錫杖。』苾芻不解, 佛言:『杖頭安鐶,圓如盞口,安小環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至不信家,久搖錫時,遂生疲倦, 而彼家人竟無出問。佛言:『不應多時搖動,可二三度搖,無人問時,即須行去。』」
另外,有的佛經中還記載,比丘大多生活在幽寒的園林中,常被各種爬行的毒蛇咬傷。
佛陀說,可以製作能夠發出聲音的杖子,驅逐毒蟲,把這種杖子叫做「杖法」。
錫杖的形狀分三部份,上部即杖頭,由錫、鐵等金屬製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環,大環下亦繫數個小環。
搖動時,會發出錫錫聲。中部為木製,下部或為錞、鐏、鐵等金剛所造,或為牙、角造。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中說:「西方所持錫杖,頭上唯有一股鐵卷,可容三、二寸。
安其錞管,長四、五指。其竿用木,粗細隨時,高與肩齊,下安鐵纂,可二寸許。
其鐶或圓或扁,屈合中間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銅、鐵任情。」
另外《錫杖經》還提到二股六環或四股二十四環的形制,前者是迦葉佛制,後者是釋迦佛制。
又《大唐西域記》卷二說:「如來錫杖,白鐵作環,栴檀為柄,寶筒盛之。」
杖頭部分似乎是可以拆下來放於袋中的,《十誦律》卷五十六曾提到「杖囊」,
並說:「佛聽許以絡囊盛杖,為愛護故莫令破失。」這應該是指杖頭部分,而《大乘比丘十八物圖》 亦將杖頭部及木柄部予以分離,且有錫袋的圖示。另外杖柄部較短者,稱為「手錫杖」,用於法會時, 一邊搖動,一邊吟唱梵唄,主要用於天台宗及真言宗,常見的一般杖頭有四股十二環。
錫杖除了作為生活所需之外,還有深刻意義。在《佛說得道梯隥錫杖經》中說:
佛告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故。
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迦葉白佛:「何名錫杖?」
佛言:「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明也,得智明故。
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而依錫杖的不同形狀,也象徵不同的意義。同經中說:錫杖有三錞,代表憶念三途苦惱, 則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災,則除貪、瞋、癡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則是斷除四生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輪廻,或表苦、集、滅、道四諦。十二環者,表十二因緣,通達無礙, 三重四股,以念如來七覺意法,通錞鑽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葉如來所制立也, 令諸眾生記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以立其義。
關於錫杖的用途可分兩種:
一、用於驅遣蛇、毒蟲等物:如《四分律》卷五十二說:「諸比丘道行見蛇、蝎、蜈蚣、百足、 未離欲比丘見皆怖,白佛。佛言:『聽捉錫杖搖。』」
《十誦律》卷五十六中說:「佛在寒園林中住,多諸腹行毒蟲嚙諸比丘,佛言,應作有聲杖驅遺毒蟲。」
這是說佛陀在世時,有比丘行於路上時,見到蛇、蝎、毒蟲等物,心中怕怖,甚至有比丘被咬傷, 於是佛陀說,應做有聲的錫杖來遣散毒蟲。
二、比丘於街上行乞托鉢時,用來警覺施主或預防牛犬:如《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說: 比丘到他人之舍乞食,不可打門,應搖動錫杖作聲,以為警覺。又,《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 〈亡財僧現〉條中說:「言錫杖者,(中略)元斯制意,為乞食時,防其牛犬。」
三、作為護法增威的法器,錫杖還是許多佛菩薩手中持物。如千手觀音四十手中,有一隻手為錫杖手, 表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地藏王菩薩也是手持錫杖,表示金錫震開地獄之門,令更多的地獄眾生得度。
至於其它的功用,《毗尼母經》卷五和《大比丘三千威儀經》卷上均有明記,
如僧侶生病或年高時可用來支撐身體,而《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四中提到,比丘乞食時, 可於信者門前搖動,但不應搖動多時,二、三次即可,若無人應門,應即刻離去。
可見也有用來叫門之用,「有聲杖」之名蓋本於此。又《毗尼母經》卷五說:
「可於杖頭置鐵、或銅、或角。」而《有部毗奈耶雜事》 卷三十四也說:「杖端置如環金屬,搖動作聲,以示警覺。」即可於錫杖上裝置金屬的穿上小孔的扣環。
關於持杖的方法,有如下一些規定:持杖不得入眾,日中後不得持,不得擔於肩上。見到佛像不能使錫作聲,不能用杖指人,不能用杖在地上寫字等。
錫杖是比丘隨身攜帶的器具之一,也留下許多故事。在《唐高僧傳•僧稠傳》中記載說: 「僧稠前往詣見懷州西王屋山修法的途中,聽聞兩虎交鬥,咆哮聲響震動山嶽,僧稠即以錫杖途中調解, 於是兩隻老虎便各散而去。」
在《傳燈錄》中也記載鄧隱峰禪師的故事,鄧隱峰禪師冬季居住於衡嶽,夏日居止於清涼山。
在唐元和年間,禪師登五台山,出淮西時,恰巧遇到吳元濟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人交鋒, 打得不可開交,未決勝負。禪師心想:「我當去解除其患。」於是禪師就擲錫於空中,飛身於兩軍上空, 兩方將士看到禪師飛於空中,無不驚訝得張大了口,一時忘了打仗,各自散去。
故後來稱僧眾托鉢拄錫,雲遊四方為「飛錫」或「巡錫」,而僧眾駐留某地或某寺院, 則被成為「掛錫」或「駐錫」。這裡的錫就是錫杖的簡稱。
隨著乞食制度的慢慢退化,錫杖的上述具體功用有所減弱,但是它不僅沒有退出舞台, 反而被賦予了護法增威、彰顯智能、指點玄機等特殊意義。
據佛經記載,佛陀對眾比丘說:你們應該受持錫杖。因為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執持錫杖。
因其能彰顯聖智,所以又叫「智杖」;因其能行功德本,所以又叫「德杖」。
它是「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另外,在佛經中還對錫杖的多種象徵意義作了表述。
迦葉問佛陀,為甚麼叫錫杖?佛陀說:「錫者輕也,依倚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
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錫杖又名智杖、德杖,愛持錫杖可以「彰顯聖智」、「行功德本」。出家人雲遊時皆隨身執持錫杖。
因此,高僧掛單某處,便稱為住錫或卓錫,即立錫杖於某處之意。
到後世,禪師們常振錫舉杖來啓示玄機、指點妙義。在舉行法事活動時,法師也常身披袈裟、 手持錫杖來表示身份地位,彰顯威儀,並作為法器使用。至此,錫杖的本來用途被完全改變了。
現在的傳戒,更以錫杖為聖物,新戒們輪流扶持錫杖,這已經成為傳戒法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儀式。
錫杖的這些象徵意義,也正是後世佛教在其材質與樣式上,煞費苦心加以華麗裝飾的原因。
老實修行,以戒為師: 錫杖的象徵意義 https://bit.ly/2O6KP7O
)掛單
過去佛門僧人為了求法悟道,會四處參訪,尋師問道。這些雲水僧(也稱行腳僧)大都
以寺院作為參禪尋師之地。如同現在的學校有招生、考試、入學之程序,僧侶也有入寺離寺
及住宿參學的「掛單」規矩。
「掛單」要有單,「單」即指衣單(枕頭、棉被、三衣、鉢具、頭陀十八物等),舊時
稱為「掛搭」或「掛錫」,搭,指衣鉢;錫,指錫杖。依掛單規矩,雲水僧到某寺院暫住時,
須將其隨身攜帶的錫杖掛在牆壁上,在《祖庭事苑》卷八裡說:
西域比丘,行必持錫,有二十五威儀,凡至室中,不得著地,必掛於壁牙上。今僧所
止住處,故云掛錫。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後來寺院中的「掛單」已無掛衣鉢、掛錫杖的形式,而是指到寺
院暫住之意。
《百丈清規》裡寫道:「稟辭師長,慕有道尊宿處,依棲求掛搭。」意思是要出去雲遊
參訪,首先須向自己的寺院提出申請,師長同意後方可外出雲遊。到了欲掛單的寺院,須先
拜訪知客,然後到堂司(維那)那兒掛單,等維那把禪堂座位單送來,審定後,再請侍者報
告請示住持,經同意後才能前往方丈室拜謁住持。不過,一般叢林人眾往來頻繁,大都到寮
元(上客堂的堂主,掌管僧眾掛單事物)審單後,即完成掛單程序。
在掛單過程中,也有一套問話的語言。如當知客把參訪者迎入屋內時,熟悉叢林規矩禮
儀者即說:
「即日恭惟知賓、尊長、禪師,尊候起居多福。久欽道譽,獲奉瞻際,下情不勝感激之
至。」
知客則回答:「山門多幸,特荷遠臨,無任歡迎。」
想禮拜住持,可跟侍者說:「某等特來禮拜和尚,敢勞侍者通覆。」展具禮拜和尚時言:
「某等久聞道風,此日拜見尊顏,下情不勝喜躍之至。」或言:「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久
聞道風,特來依附,伏望慈悲收錄。」然後觸禮一拜言:「謝和尚賜搭。」
如此典雅有禮貌的叢林語言,假使運用得當,相信一來一往中,雙方定是舒坦愉快的。
另外,如果是想掛單幾天,就說:「打擾常住。」想留下來參學,則云:「親近常住。」
掛單後,要依寺院的規矩安單。過去受戒者,都要學習掛單,現將傳統掛單的程序說明如下:
1.先至客堂掛單,人往東邊凳子坐,衣單放在西單門口外。
2.等候茶房或侍者來問話,辦資料,之後通知知客師。
3.知客師穿著大袍由房間出來,到門口看一看可有衣單,隨後即走回門內東單椅子處,
此時學人要機警起身,向上言:「頂禮知客師父!」知客師答:「問訊!」參學僧即問訊,
知客師坐下,參學僧也隨之坐下。
4.知客師問話:「從何來?」「上下何名?」「來作什麼?」此時不可以答上○下○,
要直稱自己名○○。若是要長期留下,即言:「親近常住學習。」若為短期數日,即言:「打
擾常住掛單。」
5.知客師檢閱戒牒。(有報紙二倍大,有一定折法,不可以折錯。)
6.送單時須言:「禮謝知客師父。」
由茶房、侍者帶至雲水堂或上客堂,知客師會在此請掛單者先禮佛三拜,並說:「頂禮寮元師父。」然後,寮元師喊:「禮送知客師父回寮。」此時學人要向前二、三步送至門檻,目送知客師,直至不見身影才轉頭,再聽寮元師父的吩咐,交待事項及日課行程。
7.若是親近常住者,寮元會將其詳細的資料送至常住,由常住為其安排;通常是送至禪
堂當清眾學規矩。表現優秀者,往往半年後即由清眾升做悅眾,漸漸成為綱領職事,若是一
般領行單者,就不一定要經禪堂訓練。
在叢林裡,單也表「人」,除了掛單是指到寺院投宿之外,若已額滿不接受雲水僧掛單,
稱為「止單」。自己左右兩鄰的單位,稱「鄰單」。辭別寺院而他去,稱「起單」或「抽單」。
僧眾掛單後,日久知其行履確可共住者,即送入禪堂,稱「安單」。拜訪他人的住處,稱「看
單」。若犯戒被擯出門,稱「遷單」。偷偷地離開常住,稱「溜單」。提供僧眾住宿額滿,
稱「滿單」。無限制接引僧眾投宿,稱「海單」。安排僧眾住宿,稱「送單」或「進單」。
諸位吉祥。我們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的法器,叫做錫杖。
一說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形象上的概念。但是在世俗間,見的最多的,就是《西遊記》片尾曲裡面那個唐僧騎著馬,手裡拿著的那個,就叫做錫杖。
當然,佛弟子們見的最多的是,我們這個大願地藏王菩薩,最多的形象就是一個出家僧相,手裡拿著錫杖。
錫杖這件法器,好像跟其它的法器,還有點觀感上的一種魅力吧。總之是上面的這個環造型非常優美,有的是兩股六個環,有的是四股十二個環。而且這個環掛在那兒,走起來呢,還叮噹叮噹的響。
當然,每一件出家人的法器,它都離不開表法,也一定會有具體的現實作用。
錫杖,當時佛規定,比丘出去的時候是拿著這個錫杖。比如說在佛陀時代,大家都需要去乞食。身為一個出家人,在人家門上拍兩下,聽不見,再拍,拍拍拍,拍的沒完沒了不成體統。一個乞食的比丘拿著錫杖,在人家門口搖幾下,屋裡的施主就能聽的到,知道有出家人來了。如果他有這個發心,就能把這個飯食拿出來供養。當然另外的話,就是你也不能老在那裡搖,也覺得說不像回事兒。搖這麼兩三下,如果人家不回應,說明今天不方便,就再走下一家。
那麼,真正的就是身為當時印度的一個比丘,有十幾件東西隨身帶著,其中的一件就是錫杖。這也是佛陀對於弟子們的一種關懷吧。因為當時佛弟子走到哪裡,不是樹下住嗎?不斷這樣雲遊,雲水的生涯,乞食到哪裡算哪裡。說一句咱們現在的俗話,就是走哪算哪,死哪埋哪,一個徹底放下的道人。
但是,有的人還沒有離欲,就是像《心經》裡面講到的,他的心還有所罣礙,還有恐怖顛倒。所以這一類的人出去看到蜈蚣,毒蟲等等,甚至什麼蛇呀,什麼狗呀,有可能會來毒害比丘。宿世的因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佛就製定了說,比丘們可以拿著這個錫杖搖起來,把它們驅趕走。
另外,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在乞食途中,能夠發揮作用。當然後來佛法傳到東土以後,錫杖已經成為一個很主流的法器,特別是在這種大型的法會。
你比如說,傳比丘戒,這種每一個師父,都要依和尚傳下來的錫杖,再這樣振幾下,也就是搖幾下,代表來宣揚佛法。
你看,錫杖裡面為什麼有這種四股,有時候就代表地水火風,四種造物種,四大元素,我們世界的。有時候也可以講到說,我們說四生九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眾生。那正好那十二個環就代表,叫十二因緣,也就是輪迴之道,它都是有表法的。
當然,這個錫杖對有神通的人來講呢,他就又顯的更為讓人驚世駭俗。為什麼呢?也有得了道的大祖師爺,在《高僧傳》裡面就講到過說,當時在行腳的一個行僧,那麼他在山裡面走的時候呢,兩隻老虎在惡鬥。這兩隻老虎就斗的就是說,咆哮起來把整個山都要震了一樣。那麼他當時就為了給他們解冤,就直接把錫杖這樣振了幾下,拋在空中,這兩隻老虎就歇下來了,了了這事。
更有名的,還有一個叫做鄧隱峰的禪師,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夏天去五台山,冬天在南方待一待。正好有一次夏天的時候,他要山五台山去,出這個淮西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吳元濟的造反者,是造反者的總兵,這個官兵和賊人就打起來了,打得不可開交。
結果這位祖師爺,他為了發心,為了阻止他們「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這個惡業,當時就顯了一個神通,直接把這個錫杖拋向空中,他自己也騰空而起,真的就像我們電影裡面演的,就踏著這個錫杖,就在空中了,結果呢,這兩軍對陣的人,見到以後都嚇傻了,就忘了打仗,就把他們殺的惡因緣給他們解了。
當然,佛講過了,他的弟子裡面不能隨便顯神通,所以鄧隱峰禪師由於這一件神通功德顯了以後,到了五台山的金剛洞,他也就入滅了。
所以說,佛門法器—錫杖,當我們持起它來的時候,地藏王菩薩也罷,唐玄奘法師也罷,就代表著正法住世,法輪常轉。
你看,在這個著名的翻譯家鳩摩羅什法師,在草堂寺,逍遙園裡邊翻譯經典。後來唐太宗去緬懷他的時候還說,「秦朝朗現聖人星,遠表吾師得志靈,」說這個「十萬流沙來振錫,」十萬流沙來振錫,就是說西域的僧人來振這個錫杖,其實表的就是讓佛法,法水留在我們這個世間。「三千弟子共翻經。」
再以後,我們看到和尚在陞座,或者說有齋主供齋,上堂說法的時候呢,一定是先這樣振一下錫杖,然後再說「無上甚深微妙法。」
好,南無阿彌陀佛。
--------------------------------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錫杖經》
錫杖是佛門僧侶的用具,屬比丘十八物之一,又稱有聲杖、禪杖、金錫等。其形狀分三部分,上部即杖頭,由錫、鐵等金屬製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環,大環下亦系數個小環。搖動時,會發出錫錫聲。中部為木製;下部或為錞、鐏、鐵等金屬所造,或為牙、角造。
錫杖的形狀
錫杖依不同的形狀,象徵著不同的意義。迦葉曾白佛:何為錫杖?佛言:“錫者輕也,依倚是仗,除煩惱,出三界。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杖頭有二股六環者(也有說是四環者),是迦葉佛所製。有四股十二環者,是釋迦佛所製。裝造二股,為令眾生,記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裝造四股,用斷四生、念四諦、修四等、入四禪。十二環者:用念十二因緣,通達無礙,修行十二門禪。又三重四股者:以念如來“七覺意”法。通鋽鑽八,則是用念“八正道”法。
錫杖的功用
用於驅遣蛇、毒蟲等物
《四分律》雲:“諸比丘道行見蛇、蠍、蜈蚣、百足,未離欲比丘見皆怖,白佛。佛言,聽捉錫杖搖。”
行乞分衛時,用來警覺施主或預防牛犬。
《有部毗奈耶雜事》謂苾芻到他人之舍乞食時,不可打門,應搖動錫杖作聲,以為警覺。
病弱者扶身之用。
《四分律》雲:“絡囊時,老病比丘道行倒地。佛言,老病聽捉杖。”
持錫杖之方法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述受錫杖之法,雲:“不得不淨手捉。入僧房應當脫樓鐏,不得近地。若入白衣舍,應鐏在後。若中前須詣白衣舍,或受中食,種種因緣當三搖。三若不來者乃至五,五若不來者乃至七,七若不來,更至余家。”《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亦列舉︰持錫杖有見佛像時不得使杖頭有聲、不得以杖指人或在地上畫字等二十五種限制。由此可見其用法之嚴。
我國古代僧人亦有持錫杖之習慣。《續高僧傳》載北齊·僧稠至懷州西王屋山修禪時,聞二虎鬥爭,其咆哮聲響震岩穴,遂以錫杖中止彼等之爭。另外,僧侶持錫杖巡遊諸方,稱為飛錫或巡錫;止住一處稱為留錫、駐錫,或掛錫。《景德傳燈錄》卷八所載有關隱峰禪師於唐·元和年中(公元806~820年)登五台山,路經淮西時,見官賊交鋒,勝負難決,師欲解其患,乃擲錫於空中,乃使交戰者止戈。此為自古有名的飛錫故事。
三壇大戒正受菩薩戒後,傳授錫杖儀,眾新戒手持印觸錫杖,寓意獲得加持。
我們所見到的錫杖是用來幹什麽的? | PTT新聞 https://bit.ly/3faN4Tc
----------------------------------
錫杖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時應當攜帶的道具。在禪林中,錫杖有一定的功用與表法意義。
「錫杖」的得名是因為振動錫杖時有「錫錫」之聲。錫杖又稱為智杖、德杖。《錫杖經》曰:「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
對於比丘持錫杖的緣由,《大比丘三千威儀經》有云:「一者為蛇蟲故,二者為年老故,三者為分衛故。」對於錫杖用來驅遣蛇、毒蟲等物的功用,在《四分律》卷五十二說:「諸比丘道行見蛇、蠍、蜈蚣、百足,未離欲比丘見皆怖,白佛。佛言:‘聽捉錫杖搖。’」這是說佛陀在世時,有比丘行於路上時,見到蛇、蠍、毒蟲等物,心中恐怖,甚至有比丘被咬傷,於是佛陀說,應做有聲的錫杖來遣散毒蟲。
錫杖還可作為年老、病弱者扶身之用。錫杖還具有警覺施主,防身之用。如《毗奈耶雜事》云: 「苾芻乞食入人家,作聲警覺,拳打門扇,家人怪問。佛言:‘應作錫杖。’苾芻不解,佛言:‘杖頭安鐶,圓如盞口,安小環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狗便出吠,用錫杖打。佛言:‘不應以杖打狗,應舉怖之’時有惡狗,怖時嗔劇。佛言:‘取一抄飯,擲地令食。’至不信家,久搖錫時,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無出問。佛言:‘不應多時搖動,可二三度搖,無人問時,即須行去。’」
由以上經文可知,錫杖的設立,不僅為驅遣害蟲,或特為年老者扶身之用,也可作為比丘乞食時用以警覺施主之用。經中特別指出,比丘在乞食時,若施主家有狗吠,錫杖也可以用來防身驚嚇狗子,但不可用錫杖打狗。如果狗吠加劇,則可以從缽盂中取飯令狗食用。狗吠之危即可化解。
錫杖通常由錫、木柄、二三部分組成。錫是杖頭,成塔婆形,附有大環,亦懸數個小環,搖動時,則發「錫錫」之聲,故錫杖又稱有聲杖。
古代僧人到諸方參學行路時,一定要手持錫杖,禪林中因而稱為飛錫、巡錫。在《景德傳燈錄》中記載隱峰禪師有名的飛錫故事,隱峰禪師冬季居住於衡岳,夏日居止於清涼山。在唐元和年間(806-820),禪師登五台山,出淮西時,恰巧遇到吳元濟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人交鋒,打得不可開交,未決勝負。禪師心想:「我應當去解除其禍患。」隱峰禪師於是擲錫於空中,飛身於兩軍上空,兩方將士看到禪師飛於空中,無不驚訝得張大了口,相互爭鬥的心當下熄滅。隱峰禪師顯示神通之後,擔心有以神通惑眾的嫌疑,於是來到五台山,於金剛窟前入滅。另外,古代禪林中,若有高僧在一處止住,稱為住錫、掛錫。
在古代禪林中,錫杖還常作為禪師求法悟道的助緣。《六祖法寶壇經》云:「永嘉玄覺禪師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玄覺禪師拜見六祖惠能禪師,圍繞禪師轉了三圈,然後將錫杖卓地。惠能禪師說:「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玄覺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惠能說: 「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玄覺回答說:「體即無生,了本無速。」惠能說: 「如是!如是!」玄覺於言下悟道,然後具威儀禮拜,一會便告辭。惠能禪師留住一宿,故稱「一宿覺」。玄覺以錫杖卓地的動作向惠能展示了自己的對禪的悟解,試探惠能如何開示。在經過惠能禪師的印證後,玄覺方才心悅誠服。
依錫杖的不同形狀,也象徵不同的意義。《錫杖經》中說:錫杖有三錞,代表憶念三塗苦惱,則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災,則除貪、嗔、癡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則是斷除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輪迴,或表苦、集、滅道四諦。錫杖的功用與表法意義 - 佛弟子文庫 https://bit.ly/3e8697r
------------------------------
這件奇物出土,讓日本國寶白銅頭錫杖不值錢,它是長志氣的好寶貝
2018-01-02 由 歷史小店 發表于文化
日本是一個很好地保存了古代文化的國家,比如,在該國的正倉院就收藏了一柄唐代時期的白銅頭錫杖,這把錫杖又被稱之為錫杖之王,也就是說,在存世的錫杖中,沒有比這把錫杖等級更高的了!
1981年,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法門寺的古塔由於年久失修,「轟隆」一聲,倒塌在地,隨後,我文物專家在法門寺的地宮中,出土了一根錫杖,這根錫杖不管是從材質、還是從規格,都遠超日本的白銅頭錫杖,而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錫杖。
如果您想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是讓小編從頭給您說一下吧。
我們在看《西遊記》電視的時候,孫悟空的師父唐僧手裡就拿著一條錫杖,可是在妖精抓捕唐僧,想將他下鍋吃肉的關鍵時刻,從來也沒有看到唐僧舉起錫杖,對準妖精的腦袋摟頭狠狠地打一下子。
有讀者會問,難道唐僧手中的錫杖,真的不是防身打架用的嗎?您還真的是猜對了一半,和尚手中的錫杖可以防身,還真的不是「降妖除魔」用的。
如果引用佛教經典,解釋錫杖的功能,極有可能將讀者看得昏昏欲睡,小編就用白話文,簡單地說一下,錫杖的第一個功能:顯德,只有德高望重的和尚,才具有持錫杖的權力;第二個功能:防身,錫杖的頂端有錫環,晃動的時候,會發出了震耳的響聲,可以嚇退狼蟲虎豹;第三個功能,有拐杖和化緣等一些獨有的功能。比如,可以拿錫杖當拐棍,比如,搖動錫杖,善男信女就知道有和尚來化緣了,而和尚無需去挨家去敲門,就可以得到布施等等……
下面進入正題,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錫杖之王,究竟出奇、出眾,超出一流的原因在哪裡。
1、這柄錫杖,全長一百九十六點五厘米,首先它的材料就比日本的白銅錫杖強上好幾倍,它是用五十八兩白銀,二兩黃金製作而成,金屬莫貴於金銀,也就是說,這柄錫杖,是用料最好的錫杖。
2、這柄錫杖的造型為錫杖中的王者:《錫杖經》有記載,迦葉佛為二股十二環,地藏菩薩為二股六環,釋迦佛為四股十二環。這柄錫杖四股十二環,就是釋迦摩尼所持,屬於錫杖中最高的品級。
3、這柄錫杖的杖股上刻有銘文,標明這枚大錫杖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皇帝為迎送佛指舍利供奉法門寺,而敕令工匠專門製作的。
我們都知道,青銅鼎非常珍貴,可是只有銘文的青銅鼎才價值連城,刻字的錫杖,絕對要比不刻字的錫杖珍貴很多!
鑒於這柄天下第一錫杖的尊寵的「地位」,它出土後,一直被珍藏在法門寺博物館中,2002年國家文物局從保護文物出發,特意發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其中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價值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z2r3rla.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