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真隱訣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0-06-13_173129

登真隱訣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0-06-13_1731052020-06-13_1730269787101079463z

《登真隱訣》,由南朝齊梁道士陶弘景所撰。該經採摭前代道書中的諸真經訣及養生術,以為學其經訣者當由階而登真,以此證明古有神仙之事。《舊唐書》卷四十七〈經籍志〉著錄陶弘景撰《登真隠訣》二十五卷,《新唐書》卷五十九〈藝文志〉著錄陶弘景撰《登真隠訣》十五卷,宋王堯臣《崇文總目》卷九〈道書類〉著錄《登真隱訣》六十卷。《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則收錄題爲「華陽隱居陶弘景撰」《登真隱訣》三卷:卷上論佩符思神之法,有書寫佩帶〈太極帝君真符〉、〈太極帝君寶章〉、存思人首九宮真神等法術;卷中述朝拜、攝養、施用、起居之道三十七事,誅卻精魔、防遏鬼試之道六事,服御、吐納、存注、煙霞之道九事,衆真授訣三則;卷下有誦《黃庭經》法,以及張天師授魏夫人法,還有入靜燒香禮拜、書符上章、請天官兵將驅鬼消災等法術。《登真隱訣》被視爲魏晉道教成仙的秘訣,是學習修真法訣的道書。北宋真宗時期編撰的《太平御覽》徵引《登真隠訣》佚文多達二十三條,敦煌文書P.2732中有抄本殘卷一件。《真誥》、《南嶽魏夫人內傳》、《玄洲上卿蘇君傳》、《真跡經》等道書,也引錄《登真隱訣》所載道法。登真隱訣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37o1UD1
------------------------------
《登真隱訣》,梁陶弘景撰。 採裁員前代道書中的諸真傳訣及各家養生術而成,共三卷。 上卷論真符、寶章及頭中九宮;中卷記朝拜、攝養、施用、起居之道三十七事,誅卻精魔、防遏鬼試之道六事,服御、吐納、存注、煙霞之道九事,眾真授訣三則;下卷敘誦《黃庭經》法以及入靜、章符、請官等修身養性、延年卻老、治病制鬼之法。 這樣一部成仙的秘訣,屬道教中較早的關於修真法訣的綜合道書。 收入《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登真隱訣》是一部關於修仙法訣的著名道書。本輯校本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道藏三卷本《登真隱訣》的校點本;第二部分為“佚文匯綜”,共得佚文一百七十三則,根據內容大致歸類編排;第三部分為“疑似道經”,共收入九篇文獻,因為沒有一篇能夠確定無疑地指認為《登真隱訣》遺篇,故名為“疑似道經”。
----------------------
《登真隱訣》版本與文本情況研究
作者:完美論文網 來源:www.wmlunwen.com 發佈時間:2017/10/28 16:30:28
摘 要:《登真隱訣》是梁陶弘景采代表大會前代道書中的諸真傳訣及各家養生術而成的一部修仙、成仙的秘笈, 屬道教較早的修真法訣的綜合性道書。 在明代《正統道藏》成書之前, 由於《登真隱訣》流傳不廣且鮮為人知, 原來二十五卷本只剩下三卷本,這些殘卷今存於洞玄部玉訣類。 本文就此書的歷史流傳情況、文本內容以及學術界對其研究現狀進行簡要概括和梳理, 以期待更多人對此書的關注。
關鍵詞:《登真隱訣》版本; 文字;
《登真隱訣》是一部專論上清派養生登仙之方術秘訣的道書, 為梁陶弘景所撰集。 它全面整理和註釋真人誥口受中的要言秘訣, 條梳修真之法和登真之徑。 現《正統道藏》 (以下簡稱《道藏》) 存《登真隱訣》三卷。 此書大字錄經, 小字為注。 通讀全書, 知此書亦諸真所授、楊許手書, 由陶弘景集撰加註而成。
一、《正統道藏》之前的《登真隱訣》版本
《登真隱訣》的版本可能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原始版本推測:《真經修事》。
《登真隱訣》序雲:昔在人間、已鈔撰《真經修事》兩卷。 於時亦粗謂委密, 嚴居務靜。 頗得恭潔。 試就遵用、猶多闕略、今更反覆研精、表裹洞洽、預是真學之理、使了然無滯、一字一句、皆有字旨、或論有以入無、或據顯而知隱、或推機而得宗、或引彼而明此、自 非閒練經書、精涉道教者、率然覽之、猶觀海爾、必須詳究委曲、乃當曉其所以、故道備七篇、義同高品、當聞古言、非知之難、其在行之、意非學之難、解學難也。
由此可知, 《登真隱訣》乃是在《真經修事》二卷的基礎上完成的, 但是此書不見流傳, 也不見任何書籍記載。
第二階段:原卷為七篇, 十七部分構成, 內容不詳。
陶弘景在《真誥·敘錄》中所論, 《登真隱訣》與《真诰》一樣,有七篇。
仰尋道經, 上清上品, 事極高真之業, 佛經《秒法蓮花》, 理會一乘之致, 仙書《莊子內篇》, 義穹玄任之境, 此三道足以包括萬象, 體具幽明。 而並各二十卷 (應作"七卷") 者, 當是璿璣七政, 以齊八方故也。 隱居所制《登真隱訣》, 亦為七貫。 今述《真诰》,複成七日, 五七之數, 物理備矣。
陶弘景說「七卷」, 其實是「七篇」 的意思。 晁公武《郡齊讀書後誌》卷二著錄《登真隱訣》二十五卷, 並專門指出:「凡七篇, 十七條。 《隋志》雲。 "由晁說可以確定, 《登真隱訣》原本由七篇、十七部分構成, 但此七篇的篇名, 十七部分的標目, 今天能夠確切探知者僅有數條, 至於具體內容, 不可知者居其大半。
第三階段:三秩, 分為二十四卷或二十五卷。
陶弘景從子陶翊在齊末所撰《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 (簡稱:"本起錄") 中提到"《登真隱訣》三秩", 並註釋說:「二十四卷, 此一訣皆是修行上真道經要妙秘事, 不以出世。 ""不以出世"可見《登真隱訣》在齊末流傳不廣, 鮮為人知, 因此《登真隱訣》原始版本十分罕見。
雖然陶詡並沒有見到陶弘景的所有作品, 但是陶詡是陶弘景的侄子,並且《本起錄》寫於陶弘景在世之時, 可信度還是挺高的, 比較接近實際。 加上自序, 或可為二十五卷。
第四階段:宋代以後不斷佚失, 明代《正統道藏》收集殘卷, 編為三卷。
歷代書目著錄卷數
歷代書目著錄卷數 下載原圖
從上可知, 此書宋代尚完整, 到元明間亡佚, 於是《道藏》收集殘篇, 將其整理為三卷。
二、《登真隱訣》文本情況
不管是原來的篇幅有多少, 我們也很難從浩繁冗雜的道經數目中將其恢復原貌, 但是從目前僅有的三卷本來說, 其中文本的內容還是值得研究的。
這裡排列整卷目錄如下:
(一) 上文字
玄洲上卿蘇君傳訣、真符———"太極帝君真符"、寶章———"太極帝君寶章"。
九宮———凡頭有九宮、明堂、洞房。
說明: (1) 凡頭有九宮。 分別是「明堂宮」「洞房宮」丹田宮「流珠宮」「玉帝宮」「天庭宮」「極真宮」「玄丹宮」「太皇宮」九個。 (2) 主要敘述章節在明堂宮和洞房宮。 (3) 論佩符思神之法, 有書寫佩帶太極帝君真符、太極帝君寶章、存思人首九宮真神等法術, 主要來說明「守一」的重要意義。
(二) 中文字
其中引用了下列的《經》、"法":《丹景經》《丹景道精經》《太洞真經》《消磨經》《石景赤字經》《太上天關三經》《紫度炎光經》《丹字紫書三五順行經》《太上九變十化易新經》;" 導引的法""存神法""北帝殺鬼法""東華仙人衣服日月之象上法""太空洞仙人南嶽紅君內側的尺寸""衣服日月芒法""高原來君太本源內情景法""東華玉石皇后衣服霧法"。
說明:中卷則是各種修用口訣, 道士修道起居之法, 記朝拜、攝養、施用、起居之道三十七事, 誅卻精魔、防遏鬼試之道六事,服御、吐納、存注、煙霞之道九事, 眾真授訣三則, 共計五十二條, 正文內容全部見於《真命名》。
(三) 下文字
誦黃庭經法、入靜、章符、請官。
說明: (1) 卷下有誦《黃庭經》法以及張天師授魏夫人法, 還有入靜燒香禮拜、書符上章、請天官兵將驅鬼消災等法術的記載。 (2) 卷下引用了很多古道經, 所以"隱訣"是參考各種各樣的舊道書而編纂成的。 這裡可見《登真隱訣》不是陶弘景的著作, 而是引用舊道的經典, 並對這些經典加以解釋。
三、《登真隱訣》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由於《登真隱訣》的流傳不廣, 原來二十五卷本只剩下三卷本,存於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登真隱訣》僅三卷, 蓋系殘書, 很多學者有心恢復《登真隱訣》的原貌來研究其基本情況, 但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 很多人都作罷。 於是現存的關於《登真隱訣》的研究成果為之甚少, 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從零散的文獻和論文中找出對《登真隱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研究現狀
(1) 目前, 國內對於《登真隱訣》的研究幾近為零, 但是對於《登真隱訣》的作者陶弘景的研究卻很多, 多集中在哲學與宗教、美學思想及文學影響等領域。
(2) 《登真隱訣》經文在流傳中, 輾轉傳抄, 魯魚亥豕, 訛誤較多, 因此出現了很多文章對其進行精校詳註, 主要是涉及其中的詞彙訓釋、文獻考據和校勘以及語言方面的研究。
詞語訓釋方面, 周作明《"道教典籍選刊"與道教古籍整理》 (2012) 中給出了對道教典籍進行整理時應該要注意的方法和建議, 《〈登真隱訣輯校〉商補》(2013) 中則將中華書局新近推出的《登真隱訣輯校》做了精校詳注。 《〈登真隱訣輯校〉與早期道經整理》 (2014) 闡述了該書所反映出的早期道經整理方法。 《"道教典籍選刊"之〈真誥〉與〈登真隱訣輯校〉》 (2015) , 通過"道教典籍選刊"對《真誥》和《登真隱訣》的校理總結出成熟而行之有效的道經整理方法及門徑。 可見關於詞語訓釋方面主要是對其做了校注, 並指出訛誤。
文獻考據和校勘方面, 饒宗頤《論敦煌殘本登真隱訣(P.2732) 》 (1979) 通過詳細地考證, 認為大淵忍爾所著《敦煌道經目錄》中收錄的P.2732將此卷歸為真跡經, 與真诰序錄頗為抵據報導, 饒氏指出了此殘卷與真诰的互見之處。 方亞平《試論陶宏景的"登真隱訣" (上) 》 (2002) 與《試論陶宏景的"登真隱訣" (下) 》 (2002) 通過調查《登真隱訣》所引用的經典來分析了《登真隱訣》的卷數問題, 斷定出原文是比現存本三卷要多的結論。 周作明《試論早期上清經的傳抄及其整理》 (2011) , 他提出東晉中葉至隋前上清派所尊奉的上清經是我們研究早期道教及魏晉六朝社會的重要經籍。 然而, 由於這些經文在流傳中, 輾轉傳抄, 魯魚亥豕, 訛誤較多,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價值的發揮。 在將經文製成可靠的電子語料時, 周教授對經文間的相互徵引和訛誤情況有了較為具體的認識, 他就早期道教典籍整理的重要性、繁重程度及整理方法有了一些看法, 裡面提到了關於《登真隱訣》的傳抄征引情況清單。 可見文獻的考據方面由於年代的久遠以及零星的殘卷, 《登真隱訣》並沒有得到重視,很多問題也只是作者提出的猜測, 以至於校勘方面所產生的訛誤也較多。
語言研究方面, 主要是語音, 夏先忠, 俞理明 (2012) 《從陶弘景詩文用韻看〈登真隱訣〉作者及成書年代》中, 作者以陶弘景所有韻文為研究物件, 把《登真隱訣》中的用韻和陶詩文用韻進行比照, 探討了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認為《登真隱訣》的成書年代應為晉代, 其作者並非陶弘景, 只能說《登真隱訣》是陶弘景收集整理而成的。
以上是零散化的期刊論文、專著方面, 任繼愈主編、鍾肇鵬副編《道藏提要》 (1991) 對《登真隱訣》上中下的內容作了簡要的介紹, 並提出了其疑似殘卷的問題。 程樂鬆:《即神即心:真人之诰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 第三部分《登真隱訣》的輯佚及其與《真诰》之關係中詳細地說明瞭《登真隱訣》的版本及其散佚和篇章結構, 對於瞭解《登真隱訣》也是很有用的材料。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 (1990)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 (修訂本) (1996) 、傅勤家《中國道教史》 (2005) 都對陶弘景和《登真隱訣》作了簡要的介紹, 但是都沒有關於語言方面的考察,只是很淺顯地對內容和篇章進行了描述, 沒有更多深入的研究。
國外方面關於《登真隱訣》的研究, 也主要集中在日本、法國和美國。 日本學者大淵忍爾《道教及其經典》 (1997) 年對《登真隱訣》的著作年代也進行了詳盡的考釋和研究。 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 (2001) 李慶譯第二編補論三:《千二百官儀》的思想和形成中, 通過《登真隱訣》 (《道藏》421) 捲下的"入靜"和"請官"中載有的《千二百官儀》若干引文為線索, 來考察《千二百官儀》的內容。 國外方面的研究都在討論《登真隱訣》的年代以及卷數問題, 有的也藉助《登真隱訣》去考察其他文章, 但是深入的語言研究幾乎沒有。
2.研究展望
(1) 《登真隱訣》的語言尚有研究餘地。
(2) 《登真隱訣》版本及卷數疑問尚有待解決。
(3) 建設《登真隱訣》電子語料庫。
綜上所述, 有關《登真隱訣》的研究尤其是純粹的語言詞彙的研究, 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但是從《登真隱訣》的流傳、卷數、文本內容來看, 我們發現還是有很多疑點存在, 可供我們細細發掘與鑽研,期待本文的研究, 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陳國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華書局, 1963.
[2]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7.
[3]方亞平.試論陶宏景的"登真隱訣" (上) [J].上海道教, 2002.
[4]方亞平.試論陶宏景的"登真隱訣" (下) [J].上海道教, 2002.
[5]陶弘景.登真隱訣輯校[M].王家葵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2011.
[6]小林正.六朝道教史研究[M].李慶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7]王家葵.陶弘景叢考[M].濟南:齊魯書社, 2003.
《登真隐诀》版本与文本情况研究_艺术论文_完美论文网 https://bit.ly/3hqlnHO
-----------------------
 《真命名》與《登真隱訣》互為表裏之作,此二書的關係,確如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所論:"《隱訣》以析綱目,《真降落》以旌降授。 "但《真的支持》在流傳過程中,雖捲帙由七捲衍為二十卷,其內容基本完整,而今正統《道藏》中之《登真隱訣》只有寥寥三卷,大約原判決二十四(五)卷的八分之一。 茲將有關《登真隱訣》撰著、卷帙、內容、流傳、輯佚等問題簡要討論如次。 [(1)]
一、《登真隱訣》的撰著
    陶弘景撰《登真隱訣》的目的乃在於輔翼真經,《登真隱訣》序雲:
夫經之為言徑也。 經者,常也,通也,謂常通而無滯。 亦猶布帛之有經矣,必須銓綜緯緒,僅乃成功。 若機關疏越,杼軸乖謬,安能斐然成文。 真人立象垂訓,本不為朦狡設言,故每標通衢,而略曲徑。 知可教之士,自當觀其隅轍。 凡五經子史,爰及賦頌,尚歷代注釋,猶不能辯,況玄妙之秘途,絕領之奇篇,而可不探括沖隱,窮思寂昧者乎。
    此即晁公武《郡齋讀書後誌》卷二所言:
(陶弘景)以為學其訣者,當由階而登。 真文多隱,非訣莫登,故以名書。
    撰著《登真隱訣》的準備工作實際開始於陶弘景入山以前,《登真隱訣》序雲:
昔在人間,已抄撰《真經修事》兩卷。 於時粗謂委密,頃岩居務靜,頗得恭潔,試就遵用,猶多闕略。 今更反復研構,表裏洞洽,預是真學之理,使(便)了然無滯,一字一句皆有事旨。 或論有以入無,或據顯而知隱,或推機而得宗,或引彼以明此。
    由此知《登真隱訣》乃是在《真經修事》的基礎上完成者《登真隱訣》之正式動筆,大約在齊永明十年(西元四百九十二年)陶弘景棄官入山后不久。 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下討論「二朝」的時日推算,陶弘景舉例說:
假令人以宋孝建三年丙申歲四月三十日甲寅日生者,至六月十三日得丙申日,即是第一本命日也,其八月十三日之丙申自空過去,非復始本命矣。 一丙申相去輒六十日,今用九十日,故長三十日也。 今若餃∫槐瓯适片茫質竅蚩罩姓蚩跡瑒t非第一本命也,至後永成差僻,誤人不小。 前丙申至癸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丙申,是第七十七,因以起朝,計復九十日,至甲戌年三月二十一日丙寅平旦又朝,明日丁卯又起數,九十日得丙申,旦又朝。
    據《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可知上文例證中這位生於"宋孝建三年丙申歲四月三十日甲寅日"者,正是陶弘景本人,按照一般行文習慣,文中出現的"癸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和"甲戌年三月二十一日",應該與本文的著作時間相近。
    在這段注釋以後,陶弘景繼續舉例:
假令前丙申人四月三十日生,數至十一月四日,得百八十二日,夜半為第一朝,至今癸酉年十月六日得第七十六朝為始也。
    此句直接稱"至今癸酉年",尤其證明上述推斷不誤。 癸酉為齊永明十一年(西元四百九十三年),即陶弘景入山之次年。
    至於《登真隱訣》的完成時間,陶弘景從子陶翊在齊末所撰《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中已經提到"《登真隱訣》三秩",並注釋說:"二十四卷,此一訣皆是修行上真道經要妙秘事,不以出世。 "
按此說法,《登真隱訣》在齊末(西元五百零二年以前)已經完成。 不過,現存《登真隱訣》佚文卻顯示,入梁以後,此書仍有修訂和增補。 如《證類本草·卷十二》引《本草圖經》載陶弘景《登真隱訣》佚文:
天監三年,上將合神仙飯,奉敕論牡荊曰:荊,花白多子,子粗大,歷歷疏生,不過三兩集合,多不能圓,或褊或異,或多似竹節,葉與余荊不殊。 蜂多采牡荊,牡荊汁冷而甜。 余荊被燒,則煙火氣苦,牡荊體慢汁實,煙火不入其中。 主治心風第一。 於時即遠近尋覓,遂不值,猶用荊葉,今之所有者雲。
    這段文字乃是《太極真人青精乾石神馬麵+隱紋飯上仙靈方》的注釋,相關佚文散見於《三洞珠囊》、《太平御覽》、《證類本草》、《茅山志》,內容皆可以互參,其為《登真隱訣》佚文沒有問題。
涉及年代更晚的佚文主要見於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其內容多數與陶弘景入梁以後的有關活動,如:
壬辰年六月,便乘海還永嘉。 木溜嶼乃大有古舊田類型,孤立海中,都無人居,甚可營合。
八月,至木溜,見其可居,始上岸起屋。 十月,司徒慧明至。 於時願得且停木溜,與慧明商榷,往復積日,永不敢許,於是相隨而還也。
    據《華陽陶隱居內傳》,陶弘景為梁武帝煉丹無成,乃於天監七年(五零八年)化名王外兵,從茅山出走,先後轉輾東陽、永寧,渡海至霍山(今浙江岱山縣),天監十一年壬辰(五一二年)到永嘉,擇近海孤島木溜嶼煉丹。 賈嵩因此引《登真隱訣》如上。 另據《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九里安縣玉環山條說:「玉環山一名木陋嶼,又名地「口」,在海中。 "並引《登真隱訣》云:
郗司空先立別墅於此中,自東晉居人數百家,至今湖田見在。 山多蛇虎。
    這與賈嵩所引《登真隱訣》相吻合,乃是記錄陶弘景當時在木溜嶼之所見。 由此證明賈嵩引文之可信。 《華陽陶隱居內傳》引文年代最晚者是此條:
鄧先生初去,顏色如故,後三日安輿中,停置積日,屍不毀壞。
    這是記述南嶽道士鄧郁之死,據《南史》卷七十六,鄧於天監十四年"無病而終"。 此年以後,陶弘景是否繼續修訂《登真隱訣》,沒有確切證據。 另據《中華道藏》第二十一冊根據敦煌殘卷整理的陶弘景著作《陶公傳授儀(擬)》提到:
若入山及山居住止,諸施用符印,大有法用,並別在《登真隱訣》巡山定室卷中。
    《陶公傳授儀》作於天監年間,這由篇中傳授《五嶽真形圖文》之傳授語說"梁天監厶年太歲厶",可以證明。 既然如此,《登真隱訣》尚成於此《陶公傳授儀》之前,故也應在天監十八年(西元五百一十九年)以前完成。 [(2)]
二、《登真隱訣》的卷帙
    《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提到:
《登真隱訣》三秩,二十四卷。 此一訣皆是修行上真道經要妙秘事,不以出世。
    此後兩本《唐志》皆作二十五卷,較陶翊記載多出一卷,宋人所見《登真隱訣》似乎也以二十五卷本為主,《郡齋讀書後誌》以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南宋道士劉烈抄寫者也為二十五卷。 如果確定二十四卷的記載出於齊末陶翊之手的話,那麼或許可以考慮,這多出的一卷是陶弘景入梁以後仿照葛洪《抱樸子外篇》自敍的體例,撰寫的"自敍明顯"。 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多處引用《登真隱訣》記述陶弘景梁代天監初年行蹤的文字,應該出於這份殿於二十四卷《登真隱訣》之末的,第二十五卷"自敍人"。
    需要說明的是,此書《崇文總目》作六十卷,《通志》亦作六十卷,《宋志》則作三十五卷,此或是數目字傳寫之訛,或是原書經後人析分所致,未可確知。 今《道藏》洞玄部玉訣類"遜"字號存《登真隱訣》三卷,這究竟是二十五卷、三十五卷或六十卷的殘篇;甚或系明代編修《道藏》時,收拾殘餘餘,重新編輯者,實未可知。 不過從三卷本內容來看,最後一種情況的可能性較大。
陶弘景對數位「七」有特殊的好感,他在《真好運》敘錄中說:
仰尋道經,上清上品,事極高真之業,佛經《妙法蓮花》,理會一乘之致,仙書《莊子內篇》,義窮玄任之境,此三道足以包括萬象,體具幽明。 而並各二十卷(應作"七卷")[(3)]者,當是璿璣七政,以齊八方故也。 隱居所制《登真隱訣》,亦為七貫。 今述此《真命名》,復成七日,五七之數,物理備矣。
    陶弘景說"七卷",其實是"七篇"的意思。 以《真命名》為例,這七篇分別是:"群組}象第一、甄命授第二、協昌期第三、稽神樞第四、如檢微第五、握真輔第六、翼真第七。 "《真的預期》七篇的內容多寡不一,其中"蜂}象第一"、"甄分為命授第二"、"稽神樞第四",篇幅皆是其他部分的兩倍,至少在裝幀上需要被"蜂}象第 "稽神樞第四(下)","甄命授第二(上)"、甄命授第二(下)","稽神樞第四(上)"、"稽神樞第四(下)"。 [(4)]唐宋以來,《真個大麼》被著錄為十卷,原因即在於此。
相對於《真命名》,《登真隱訣》的篇幅更加龐大。 如果接受陶翊的說法:「登真隱訣」三秩,二十四卷;《真命名》一秩,七卷。 "按比例計算,《登真隱訣》的篇幅將是《真扭轉》的三倍,若考慮到《真的預期》部分篇章被分為上下兩部分的事實,則二十四(或二十五)卷的《登真隱訣》,依然是七卷(事實上是十卷)《真真實》的兩倍半。 即使按照今天《真也希望》的卷帙二十卷進行比較,《登真隱訣》的篇幅也較《真的預期》龐大。
不管用那種方法計算,我們確信,《登真隱訣》如陶弘景所說,由七部分組成,而且在陶弘景生前就被分裝成二十四卷,或加上"自敍",成為二十五卷。
三、《登真隱訣》的內容
    《郡齋讀書後誌》卷二著錄《登真隱訣》二十五卷,並專門指出:"凡七篇,十七條。 《隋志》雲。 "《隋志》雖然提到《登真隱訣》,卻沒有記載卷然而,但晁公武這幾句話,確實為瞭解《登真隱訣》的結構提供了線索。
    由晁說可以確定,《登真隱訣》由七篇、十七部分構成,但此七篇的篇名,十七部分的標目,今天能夠確切探知者僅有數條,至於具體內容,不可知者居其大半。
1、第一篇
    《上清道類事相》卷二雲:「《登真隱訣》第一有玉宇洞房,《上清中品經》在其內也。 "該書卷三雲:"《登真隱訣》第四雲:玄真白龜臺,《明堂玄真經》在其中。 "
    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中,潘師正答唐高宗雲:「諸天宮館,各有方所,或大或細,不可勝言。 "該書據《洞真經》及《登真隱訣》詳細羅列諸天宮館的名稱。 除此之外,《太平御覽》、《上清道類事相》保存這類佚文亦多。 [(5)]因此可以肯定,《登真隱訣》中有專門篇幅記載諸天宮館,但這些內容究竟收錄在《登真隱訣》第一篇還是第四篇中,難於確定,只能循此書的編輯思路推測,諸天宮館居第一篇的可能性最大。
    除諸天宮館外,《真靈位業經》也應是本篇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佚文見本書"佚文匯綜"第一則。 第一篇還包括上清派的神仙傳記,《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七「洞真疏略」條說:
右卷中有諸高真上聖、女真、洞宮主職仙真名諱,或備或略,並已在《登真隱訣》卷中具載,此不復重出。
    此可證明《登真隱訣》確實收載有仙真人物傳記。 仙真傳記部分在今本《登真隱訣》中完全亡佚,諸書引錄佚文尚有二十餘則,[(6)]其中可注意的是《三洞珠囊》卷八相好品引文:
《登真隱訣》立功品雲:生而青骨,通神接真。
    雖然引文只有八個字,通過檢索,知道其出自《上清後聖道君列紀》,陶弘景從此書中引錄了多少內容不得而知,但《登真隱訣》第一篇中,有一部分的標目為"立功品",則可以確定。
    至於第一篇的篇名,或許可以擬定為"真傳",主要依據《茅山志》敘錄所說:"按《登真隱訣》真傳例,列聖道君稱紀,餘真稱傳。 "
2、第二篇
    第二篇篇名或許是"遵戒"。 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上陶注說:"此二事最為難辯,吾第二卷遵戒序中,論之備詳矣。 "陶說"第二卷",實為"第二篇"之意。
    本篇至少包括兩部分,《雲笈七類型》卷四十五「秘要訣法」之「避忌第四」引「登真戒忌」雲雲,[(7)]當屬於此部分。 本部分或以「戒忌」為標目。 另一部分為"經傳",《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後有陳景元跋雲:
按《登真隱訣》第二經傳○的資訊雲:《大洞真經》今世中有兩本,一則大卷,前有迴風混合之道,而辭旨假附,多是浮偽,一本唯有三十九章,其中乃有數語,與右英所說者同,而互相混糅,不可分別。 唯須親見真本,乃可遵用。 又聞有得楊、許三十九章者,與世中小本不殊。 自既未經眼見,不測是非。 且宜黃河寫以補品目。 又有玉注一卷,即是略釋《洞經》中旨,亦可錄也。
    又檢《道藏》本《紫陽真人內傳》後有注雲:"貞白雲有三千四百八十八字",此處所稱"貞白産書",應即"經傳》。
    根據陳景元提供的線索,我們確定「經傳Ation」主要記載上清派經典的流傳及楊、許手書保存情況,可舉《真變動》敘錄為參證:
又按三君手書作字有異今世者,有龜、龍、虛、華、顯、服、寫、辭、闕、關之例,三君同爾。 其楊飛(相愛飛);楊我(相愛我);楊靈(長史靈、棟靈);楊真(長史真);楊師(靈師);楊惡(長史惡),[(8)]此其自相為異者。 又鬼魔字皆作摩;淨潔皆作盛潔;盛貯皆作請貯。 凡大略如此,亦不可備記,恐後人以世手傳寫,必隨世改動,故標示其例,令相承謹按爾。 此諸同異,悉已具載在《登真隱訣》中。
    以上有關諸經書所在,楊、許手寫經書,以及楊、許使用異體字的情況,應皆在"經傳墓》中。 [(9)]
3、第三篇
    《登真隱訣》第三篇似乎主要是《真cf》中修煉方術的注釋,如《真勢力製》卷九"清靈真人說寶神經"條有陶注雲:
凡修行此道及卷中諸雜事,並甚有節度,悉以別撰在《登真隱訣》中,今不可備皆注釋。
    今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中,以及法藏敦煌捲子P.2732,應該屬於本篇。 而且,對照《真命名》陶注,可以確定,有關《真命名》的注釋,在《登真隱訣》中屬於第三篇。 [(10)]檢《真cffi》陶注,稱"第三篇"者,有如下條文:
此服霧法,已別抄用,事在第三篇中,今猶疑存此,與本文相隨也。 (卷十三)
玄白事已重抄出在第三篇修用中。 (卷十三)
此法亦以重抄書,在第三篇修有(用)[11]事中。 (卷十三)
又別雲,曾為漢尚書郎,善解地理,以塚宅為意。 此亦在第三篇。 (卷十三)
洞宮官寮,司察吳越非民,在任不過此四丞也。 其下則有四師,事在第三篇中。 (卷十三)
此一遍咒沒有任何後,六啄齒,畢,又咒,如此三過乃臥耳。 此法已重抄在第三篇修事中耳。 (卷十五)
此四條並是可承用,事已別抄在第三篇中。 (卷十五)
屍解之說複有多條,已抄記在第三篇中耳。 (卷十六)
夢塚墓祝,今在第三篇。 (卷十八)
    綜合《真cf》陶注,《登真隱訣》第三之篇名當是"修用"。 本篇至少包括兩部分。 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中末後雲:「右姓嬋+受訣三條,凡五十二事。 "此部分標目為"姓嬋+受訣"。 敦煌捲子P.2732應該也屬於此部分,惜捲子首尾殘缺,如何銜接不得而知。 [12]除此部分外,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下陶注提到:
又別有用日之訣,受之玄旨,不可得言。 其詳論此事,具在第三卷中。
    檢《三洞珠囊》卷七引"《登真隱訣》時日詮次訣"雲雲,[13]應即陶弘景所說第三卷(篇)中的"用日之訣"。
4、第四篇
    第四篇篇名不詳,《三洞珠囊》稱引"《登真隱訣》第四"的佚文多數與服雲有關芽,[14]可以確定,服雲芽法是本篇之一部分,具體標目不詳。 可注意的是《三洞珠囊》卷三中的一條:
《登真》第七雲:五石雲腴。 青童君曰:五公之腴,鎮生五藏,面貌貌易軀。 已下出五石雲腴訣第四,《登真隱訣》注而引之。
    從文句來看,"已下出五石雲腴訣第四,《登真隱訣》注而引之",應該是引用者王懸河加的按語,不知是否可以理解為《登真隱訣》第四篇包含有"五石雲腴訣"。
5、第五篇
    關於第五篇的情況瞭解甚少,《真純潔》卷十八正文"大洞眞玄,張夢三魂","太上高精,三帝丹靈",陶注前者"出惡夢祝",後者"出善夢祝",並說:
此二條事本經並應出大丹中,今以抄出,別已在第五篇中。
    檢《上清握中訣》卷上保存有此"惡夢"、"善夢"之咒,是否屬於"第五篇",不敢遽定。
6、第六篇
    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中,正文"明堂內經開心闢妄符,王君撰用。 "陶注:"符在第六卷符圖訣中。 "其後討論服日月象,陶亦注釋說:"皆別有立成法,在符圖訣中。 "
    前引《陶公傳授儀》提到:「若入山及山居住止,諸施用符印,大有法用,並別在《登真隱訣》巡山定室卷中。 "其中"巡山定室"似為本篇的篇名,"符圖訣"為本篇標目之一。
    另據《道法會元》卷一百七十一引《登真巡山隱訣》記茅山形勝雲雲,[15]應是本篇符圖訣之外的另一部分,具體標目不詳。
7、第七篇
    第七篇篇名不詳,《三洞珠囊》稱引"《登真隱訣》第七"的佚文多數與服食有關,其中涉及青精算法+籌碼之公三者最多。 《三洞珠囊》卷四提到南燭說:"此方亦出《登真隱訣》第十也。 "其中"第十"當是"第七"之訛。 因《太極真人青精乾石旗幟+友誼飯上仙良方》篇幅甚長,從現存佚文看,[16]陶弘景對此方注釋詳細極為,或許可以判定,此方在本篇中為單獨一部分,但具體標目不詳。
    晁公武說《登真隱訣》七篇十七條,七篇勉強恢復其大概,十七條僅能得十二條左右。 另外,三卷本《登真隱訣》卷上之"玄洲上卿蘇君傳訣",卷下之"魏傳訣",位置當如何安排;見於《上清明堂元真經訣》之"茅傳訣"、"王傳訣"等,如何分條;敦煌捲子"紫文行事決(訣)"、"九真八道決()訣",是否《登真隱訣》佚文。 凡此諸事,一概未知。
[转载]《登真隐诀辑校》前言(上)_蛋蛋-子非鱼_新浪博客 https://bit.ly/2Yti1Ly
---------------------------------------
四、《登真隱訣》的流傳
    《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說《真友善》"不出外聞",又說《登真隱訣》"不以出世",大約都是指流傳不廣的意思。 陶翊所說可能是實情,南北朝時期,二書應該沒有流傳到北方,故《無上秘要》中上清派文獻主要引自楊許手書的《真授》,[17]顧歡編輯的《真跡經》,絲毫沒有提到陶弘景的《真的預期》或《登真隱訣》。 [18]
    唐初,茅山道士王遠知受知於唐高祖和唐太宗,上清派的地位大為提高,陶弘景的這兩部書也因此而知名。 《隋書經籍志》將《登真隱訣》作為道書類的舉例:
故言陶弘景者,隱於句容,好陰陽五行,風角星算,修闢穀導引之法,受道經符顥,武帝素與之遊。 及禪代之際,弘景取圖讖之文,合成"景樑"字以獻之,由是恩遇甚厚。 又撰《登真隱訣》,以證古有神仙之事。 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則能長生,與天地永畢。
    潘師正為王遠知的法嗣,《道門經法相承次序》記錄了他與唐天皇(即唐高宗)道教內容的談話,這篇文獻中,潘四次引用《登真訣隱》,[19]可見其對此書的推重。
    《上清道類事相》和《三洞珠囊》是唐代道士王懸河編輯的兩部類書,兩書引用《登真隱訣》六十餘條,尤其可貴的是,部分引文註明瞭《登真隱訣》的篇目,對瞭解《登真隱訣》的極結構有幫助。
    唐代外書引用《登真隱訣》尚不普遍,宋代《太平御覽》則廣泛引用,風氣一開,《登真隱訣》居然成為"顯學"。 蘇軾詩《和猶子遲贈孫志舉》有句:"新年得異書,西郭有逸民。 "自注:"陽行先以《登真隠訣》見借。 "對蘇軾借書之舉,晁說之不以為然,《景迂生集》卷十八"題東坡試袁紹先筆借《登真隱訣》"說:
袁紹先筆予近亦得試之。 《登真隠訣》在《道藏》中,公何必苦求耶。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晁說之題。
    可見《登真隱訣》在北宋代之普遍流行,此風氣至南宋未衰,可舉《歷世真仙體道鑒》卷五十一卒於乾道九年(西元一千一百七十三年)道士劉烈的故事為例:
道士劉烈,號虛谷子,初生時母感異夢,長而有超卓之才。 肆業於廬山太平興國宮,交遊不雜,王公大人嘆其貌有太古淳風,必異日之道器也。 ...... 後居山十載,至乾道九年六月,不食四十餘日,惟飲冷水。 至七月十四日,將親書《登真隱訣》二十五卷,並上經九卷,送入本宮藏史。 次日中元節,親筆留詩頌。
    《登真隱訣》在元代似乎仍有流傳,但已屬罕見之籍。 元劉大彬《茅山志》卷十二中記茅山派卒於至元十八年(西元一千二百八十一年)的第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得道的故事,恰好與劉烈鈔《登真隱訣》之事形成對照:
沖妙先生姓蔣諱宗瑛,字大玉,毗陵人。 幼習舉子業,長遊四方,居越之金庭山二年。 嘗於石壁間得《登真隱訣》一書,私甚異之,遂挾書來華陽,從湯先生遊。
    這一故事的真實性不得而知,不過以《登真隱訣》作為傳法得道的標誌,足見其珍罕程度。 儘管《茅山志》尚引用此書,但劉大彬所見是否全帙,已不敢保證。 明代正統年間重修《道藏》,於《登真隱訣》僅得殘篇三卷,其數量又少於劉大彬所見者。
    三卷本《登真隱訣》入藏以後,沒有單行本,亦未搜訪到有輯本傳世。 晚近所出點校本,如《中華道藏》等,皆以正統《道藏》為底本。
五、《登真隱訣》的輯佚
    舊作《陶弘景叢考》,曾經從《道藏》上清派經典、《太平御覽》,以及本草書中搜羅《登真隱訣》佚文百餘條,在此基礎上撰成該書"《真無限》考 叢"之第五節"《真命名》與《登真隱訣》"。 當時雖然有心恢復《登真隱訣》的原貌,但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終究膽怯,於是作罷。 這次承南京大學趙益博士的舉薦,中華書局朱立峰先生的信任,使我有機會繼續這一輯佚工作,高興莫名。
    電子文檔對考據工作幫助之大,超乎想像。 利用《四庫全書》檢索系統,基本肯定,外書引用《登真隱訣》,以《太平御覽》為最多,宋以後著作提到《登真隱訣》,幾乎都從《太平御覽》轉引。
    沒有覓到合適的《道藏》檢索文檔,感謝祁小春博士贈大淵忍爾、石井昌子二氏編輯的《六朝唐宋古文獻所引道教典籍目錄·索引》,提供了部分佚文。 另外還獲得一份不完整的《中華道藏》文本檔,令人遺憾的是,這份文恰好檔缺少主要收錄上清派經典的第二冊。 因此尤其感謝洪伯堅道長,在他的道教學術資訊網站上能夠找到這些經典中的大部分,我又自己補足其餘部分。 這樣一來,外書和《道藏》中的《登真隱訣》佚文雖不能說收羅備至,所遺漏者應該只有十之一二了。
    這部《登真隱訣輯校》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為"道藏本文",這是三卷本《登真隱訣》的校點本。 此書已有汪桂平先生《中華道藏》標點本在先,凡利用汪本成果者,皆在校注文字中說明,與汪本不一致處,一般未予指出。 因為有檢索之便利,所以很容易找到陶弘景所據本經的其他傳本,並用來作為參校,具體情況皆見各條。 此外,還可以利用《登真隱訣》來證明或校勘一些相關的道教文獻,舉例如下。
    《登真隱訣》卷下"請官",陶弘景引用《千二百官儀》為注釋,其中一條雲:
飛注入腹,著人胸脇背,請南上君,官將百二十人,治倉果宮,主開生門,益壽命,令病者三日差,除殃去注。 貝+危錢絹。
    這條在今本《正一法文經章官品》卷二中可以找得到出處,但後者錯訛甚多,當用《登真隱訣》校正之:
南上君官將一百二十人,治(食)[倉]果室。 主開(主)[生]門。 (蓋)[益],王爾、金)[病]三日差去。 (非痊)[飛注]不得病人胸。
    又如《赤松子章曆》卷二"請官",經對照,全部內容都鈔自《登真隱訣》卷下"請官"條,乃至末後"右請官治病,以應二十四神"雲雲,也是照搬陶注,故知此書的年代必在陶弘景之後。
    第二部分為"佚文匯綜"。 利用上述手段共獲得《登真隱訣》佚文近兩百條,去重複及已見於今本的內容,共得佚文一百七十三則,根據內容根據大致歸類編排。
    第三部分為"道經疑似"。 劉師培《讀道藏記》「登真隱訣」條雲:
此僅三卷,蓋系殘書。 故唐宋諸道書所引,其為此三卷所無者,不下數百則。 又本藏遜字號六列《上清明堂元真經訣》一卷,與此書體例悉同。 (原注:此訣前半為茅傳訣,後半為王傳訣。 茅傳訣夾註有雲,此訣《真命名》別授,則書出隱居明甚。 )遜字號四列《上清三真旨要玉訣》一卷,亦與此書體例近,惟無夾註。 疑均缺卷之別標書名者。
    劉師培懷疑明代編輯《道藏》之時,《登真隱訣》的部分篇章被誤作他書,單獨收入。 我最初也有這樣的懷疑,因此在整理"佚文匯綜"的時候,對每條佚文都進行了檢索,希望能發現隱沒在《道藏》中的《登真隱訣》卷帙,最終一無所獲,甚至通過對佚文中陶注的比對,確定劉師培所指認的《上清明堂元真經訣》,也非《登真隱訣》原篇。 [20]
    本部分共收入九篇文獻,因為沒有一篇能夠確定無疑地指認為《登真隱訣》遺篇,故取名為"道經疑似"。
    第一篇為敦煌捲子P.2732。 饒宗頤《論敦煌殘本登真隱訣(P.2732)》,認定本文為《登真隱訣》遺篇,[21]儘管有不同意見,但這確實是現存文獻中最近似《登真隱訣》遺篇者。
    第二篇由敦煌捲子S.4314、S.6193、P.2751綴合,原卷標題《紫文行事決》。 本篇大字經文,小字注釋,體例十分類似《登真隱訣》卷上,但捲末完整地保留有篇名"紫文行事決",故難以遽定為《登真隱訣》遺篇。
    第三篇為《上清握中訣》三卷。 此書《通志》著錄為三卷,陶弘景撰。 其後《茅山志》亦用此說。 據《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六雲:"《握中秘訣》,門人罕能見之,(陶隱居)唯傳孫韜與鈺桓二人而已。 "則《上清握中訣》成於陶弘景之手,應該不是無根之言。 不能肯定此書一定是《登真隱訣》遺篇,但其內容與今本《登真隱訣》及諸書引用《登真隱訣》佚文有相合處,故附錄於此。
    第四篇為《上清明堂元真經訣》一卷,此即劉師培《讀道藏記》提到的《登真隱訣》遺篇。 此篇大字經文,小字注釋,體例《登真隱訣》,但據《三洞珠囊》卷三引《登真隱訣》第四雲:
太極真人服四極雲牙神仙上方。 挹五方元晨之暉,食九霞之精也。 注雲:謂清晨之元氣,始暉之霞精。 日,陽數九,是曰九霞。
本文雲:所以神光內曜,朱華外陳,體生玉瑛。 注雲:形與明。 挹晨暉以止渴,食霞精以充糧。 藏府與神光合曜,色貌隨朱華共鮮。 玉潤映體,和氣明形。 皆五晨之靈鋒,六澧之淵液所能致也。
    《三洞珠囊》此段引文,正文皆見於《上清明堂元真經訣》之《太極真人服四極雲牙神仙上方》大字正文,所引注釋,完全不與該經中《太極真人服四極雲牙神仙上方》小字部分相同,則劉師培說《上清明堂元真經訣》為《登真隱訣》遺篇,實有可疑。 "道經疑似"收載此經,除便於研究劉說外,其中《太極真人服四極雲牙神仙上方》系《登真隱訣》之本經(即大字正文),故附錄參考。
    第五篇諸天宮府。 此篇內容系摘錄《無上秘要》卷二十一"仙都宮室品"、卷二十二"三界宮府品"中引用《洞真經》部分。 如前所論,《無上秘要》並沒有收錄《登真隱訣》,但潘師正答唐高宗問,引用《洞真》及《登真隱訣》雲雲,因確定《登真隱訣》有此部分內容,且根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引文,幾乎都能與《無上秘要》相合,因此錄出作為參考。
    第六篇為仙真紀傳。 前引《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七、《仙苑編珠》序、《茅山志》敘錄,都證明《登真隱訣》與《道學傳》一樣,有仙真人物傳記。 仙真傳記部分在今本《登真隱訣》中完全亡佚,諸書引錄佚文尚有二十餘則,[22]其中多數能與《無上秘要》卷八十三、八十四內容相吻合。 所遺憾者,《無上秘要》此兩卷恰未註明文獻出處,但從內容來看,多數神鬼仙真皆為上清派獨有,其為上清派之"神仙傳",應該沒有問題。 據《真cf》卷十七楊羲致許謐信劄透露,許謐有編輯《仙傳》之打算,《真命名》中亦留下多條神仙人物事蹟,但據陶弘景注釋說:"長史此《仙傳》遂不顯世。 "因知許謐《仙傳》並未成書,換言之,許謐不是《無上秘要》這兩卷人物傳記之作者。 畢竟這是一部上清派神仙目錄,原書應不出顧歡《真跡》、陶弘景《登真隱訣》之外——當然,為顧歡《真跡》的可能性更大。 但從現存《登真隱訣》佚文看,陶弘景顯然也將之轉錄入《登真隱訣》中了。 故全文引錄入"道經疑似"部分,以俟研究,並擬標題"仙真紀傳"。
    第七篇為甘草丸方。 佚文多處提到《魏夫人傳》中甘草丸方,處方原文載《三洞珠囊》卷三,雖沒有陶注,但實為《登真隱訣》所引據之本經,故收入"道經疑似"中。
    第八篇為長生四鎮丸。 《本草圖經》引《登真隱訣》提到此方,原方載《雲笈七徑》卷七十七,雖沒有陶注,但實為《登真隱訣》所引據之本經,故收入"道經疑似"中。
    第九篇為太極真人青精乾石方稱,+老太太的飯上仙靈方。 《登真隱訣》佚文與本方有關者甚多,原方載《雲笈七徑》卷七十四,雖沒有陶注,但實為《登真隱訣》所引據之本經,故收入"道經疑似"中。
《登真隐诀辑校》前言(下)_玉吅_新浪博客 https://bit.ly/2UGjJbg
----------------------------
登真隱訣:是一部關於修仙法訣的著名道書。本輯校本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道藏三卷本《登真隱訣》的校點本;第二部分為“佚文匯綜”,共得佚文一百七十三則,根據內容大致歸類編排;第三部分為“疑似道經”,共收入九篇文獻,因為沒有一篇能夠確定無疑地指認為《登真隱訣》遺篇,故名為“疑似道經”。其作者:王家葵,號玉吅齋主人,四川成都人,醫學博士,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兼職教授,已出版《神農本草經研究》、《龍門藥方釋疑》(合著)、《中華醫合著)、《陶弘學文物圖集》(景叢考》、《救荒本草校釋與研究》、《中藥材品種沿革及道地性》、《近代印壇點將錄》等著作,為國家重點項目《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醫學篇作者,發表本草學、藥理學、道教研究論文數十篇。
--------------------
花一毛錢買了本茅山派陶弘景的修仙法門《登真隱訣》…要不要練…
這件事說來很巧合,今天跟大夥聊一聊。茅山派大家都知道,但是未必知道陶弘景,這個陶弘景是誰呢?我先來科普一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他的一生,跨宋、齊、梁三代,經歷可謂複雜。雖然梁武帝對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南梁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於壓力出走遠遊。最後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
陶弘景在醫藥、煉丹、天文歷算、地理、兵學、鑄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對於藥物學的貢獻為最大,這又與道家的煉丹術有關。
據統計,他的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他還編訂了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
所以說這樣一位大神級人物,我最初是在小說里看到的……好像是《苗疆蠱事2》,記不太清了。總之記得陶弘景這個名字,印象很深,也有野史記錄說他最後是得道成仙了。想想這傳說也靠譜,他要是不成仙,那這神仙譜系是從哪來的呢……
於是乎又到了某一天,我在某平台的推送信息上看到了《登真隱訣》這個書名,發現作者竟然是我敬仰的上仙陶弘景。我馬上就打開百度搜索這部書的信息,結果發現這居然是一部修仙的書……
《登真隱訣》,梁陶弘景撰。採摭前代道書中的諸真傳訣及各家養生術而成,共三卷。上卷論真符、寶章及頭中九宮;中卷記朝拜、攝養、施用、起居之道三十七事,誅卻精魔、防遏鬼試之道六事,服御、吐納、存注、煙霞之道九事,眾真授訣三則;下卷敘誦《黃庭經》法以及入靜、章符、請官等修身養性、延年卻老、治病制鬼之法。這樣一部成仙的秘訣,屬道教中較早的關於修真法訣的綜合道書。收入《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最可恨的是,明明是真正的修仙之法,不是大家玩的晚上不睡覺的那種,如此不靠譜的東西,居然還被收錄在《道藏》里!它真的不靠譜嗎?「道藏」都裝不下它,得是「正統道藏」才行?
我在想有生之年怎麼都要買一套《道藏》,並且把它看完了……
不過目前來說,確實買不起。所以買不起整的,我可以買零散的啊!只要知道書名就可以啊!這《登真隱訣》是什麼?正統道藏!洞玄部!
於是乎,我就直接在百度搜《登真隱訣》。然後你猜我發現了什麼……
全本的電子書!最可氣的是,它居然還是收費的!
朋友們,你們說,作為一個對修仙有追求(單純好奇)的人來說,我能不買嗎?這一毛錢我能不花嗎?已經有24873個受害者……哦不,同道中人在讀這本書了!在修仙一事上,我怎麼能落後於他人呢!
於是我如饑似渴的買了下這本書,雖然它是電子的。我倒要看看它能不能電到我……
打開它,大致的看了看,發現有一些閱讀障礙……因為是繁體字版的,而繁體字有的生僻字確實是不認識,所以感覺看起來會有些吃力。
但是我多聰明啊,我一琢磨:看書看得吃力,那我可以讀啊,讀出聲來啊。就可以強迫自己看下去,而不會因為精神不專注而走神兒。然後我再一想,讀書怪累的,多不值啊,我覺得虧的哼。怎麼辦呢?誒,我把我讀書的視頻錄下來,回頭傳到網上,這也算是我的一個作品了。
我可太聰明了。
結果怎麼著?這書真的是相當的難讀,最主要的是,看不懂啊!如果看道德經啊易經啊,那些是跟你講道理的,是屬於「理法」,是哲學,是要把你講明白了。
《登真隱訣》是什麼?是術法。它不跟你講怎麼回事為什麼,它就給你講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腿怎麼邁,道具怎麼買,口訣怎麼念。基本就是大段大段的口訣,本來就拗口,再加上生僻的繁體字,啊……太可怕了,大家稍微來體驗一下:
總之我是很艱難的把上卷和中卷讀完了,話說這部書一共有二十五卷,只是都散佚了,就剩下三卷……這得虧是丟了,要不我可能得讀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8g498eg.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