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09/c1090536.htm?pageno=563

563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09/c1090536.htm?pageno=563


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創建的天師道教義進行改革,清整教團組織---除去「三張偽法」

《老君音誦誡經》,北魏寇謙之撰,一卷。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授予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命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此書即《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的殘餘部分。書中稱老君授其系天師正位,要他並教生民,佐國扶命,實行樂章誦誡新法,除去「偽詐經法科」。又描繪了老君出世之時種種神奇景象,稱老君賜給命應長生者神藥,升仙度世。書中所立設治、署職、授 、上章等項科儀,對三張之法都有所改動,反映了寇謙之整頓天師道的主張。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老君音誦誡經》,又名《樂章誦誡新法》、《太上老君樂音誦誡》、《音樂新正科律》,北魏(386-534年)時著名的道士寇謙之創作。
《老君音誦誡經》的內容共有30多條,每條之前都以 "老君曰"或"君音誦誡曰"開頭,以提高其神聖性。主要內容說,道教祖師老子看到這時的道教天師道存在種種流弊,就命令寇謙之,讓他在有關道教的各個方面都進行大的改革,從而革新道教。
經中說老君(老子)提倡簡賢授明,特授寇謙之天師之位,命其輔國佐命,勤理道法,教導百姓,簡擇種民。經中譴責起義活動,革除天師道原有的租米錢稅制度,要求減少入道所交財物。經中說服食餌藥不能長生成仙,而必須誦誡,反對抱朴子葛洪提倡的修仙之道。經中要求道民應當尊重奴婢,要求信徒先讀《老子五千文》等等。
其他信息
中國道教著作。一卷,載《正統道藏·戒律類》,不著撰人。從書中宣稱老君命寇謙之代張陵為天師等內容來看,當系北魏道士寇謙之所造作,或為其《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已佚)的殘留部分。該書強調"佐國扶命",將儒家的封建倫理思想納入道教,主張父慈、子孝、臣忠;指責民間道教"聚集逋逃罪逆之人","惑亂愚民","縱橫返逆","誑詐無端","人人慾作不臣"。他吸收佛教地獄輪迴之說,宣稱不信守其誦誡新科者,將死入地獄,以償其生前所犯罪過。從中反映出明顯的儒、釋、道思想融合的趨向。該書還強調諸道官祭酒,應當"簡賢授明","唯賢是授",不應該父子相襲,還對道教的許多科教儀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以後道教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相關介紹
北魏道士寇謙之撰。此書似為其所撰《稱中音誦新科之誡》20卷的節抄本。它偽托老君所授,故全文35段,每段均冠以"老君說"稱。
其基本內容是針對北朝天師道組織渙散,戒律鬆弛,原有陳規已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故提出進行整頓,改革的措施,以期與當時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相一致。
第一,明確提出,道教的任務是"佐國扶命",輔佐國家,扶助真命天子。
第二,以是否忠君孝親為區分善惡的標準,反對犯上作亂。
第三,鼓勵道官祭酒進善舉賢。投道門之民欲為弟子者,當觀望情性與約戒相應者3年,能修慎法教,精進善行,乃可授籙為弟子,以保證道徒的質量。
此外,還增訂戒律和齋儀。即以儒家的倫常充實戒律內容,效法佛教增訂齋儀。如建立廚會制,規定上章奏法、燒香求願法、謝過去病法、犯科求赦法,以及為亡人設會燒香禮儀等
寇謙之為改革北天師道,特假借老君之名,撰作《稱中音誦新科之誡》20卷,現此書已佚,幸賴存此節錄本《老君音誦誡經》1卷,使人尚能從中窺見寇謙之改革天師道的思想和措施之梗概。


《老君音誦誡經》,又名《太上老君樂音誦誡》或《樂章誦誡新法》。原不題撰人。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按《魏書‧釋老志》稱,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寇謙之稱太上老君降臨嵩山,授以《雲中音誦新科之戒》二十卷,使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本書內容與《釋老志》所述略同,蓋即寇謙之所作《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但較原本已缺佚大半。書中以太上老君之口,嚴厲抨擊早期天師道之種種流弊,宣稱老君授誡於寇謙之,使其在設治授籙、收取財物、治病求福、修煉房中術等方面革除三張舊法。其新道法則強調奉守道誡、齋功禮拜為修持長生成仙之要道。本篇為研究南北朝道教改革之重要資料
老君音誦誡經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2BwC2Jd

2020-06-04_070301


《老君音誦誡經》,北魏寇謙之撰,一卷。 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西元415),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授予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命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 此書即《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的殘餘部分。 書中稱老君授其系天師正位,要他並教生民,佐國扶命,實行樂章誦誡新法,除去「偽詐經法科」。 又描繪了老君出世之時種種神奇景象,稱老君賜給命應長生者神葯,升仙度世。 書中所立設治、署職、授 、上章等項科儀,對三張之法都有所改動,反映了寇謙之整頓天師道的主張。 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老君音誦誡經》,又名《樂章誦誡新法》、《太上老君樂音誦誡》、《音樂新正科律》,北魏(386-534年)時著名的道士寇謙之創作。
《老君音誦誡經》的內容共有30多條,每條之前都以 「老君曰」或「君音誦誡曰」開頭,以提高其神聖性。 主要內容說,道教祖師老子看到這時的道教天師道存在種種流弊,就命令寇謙之,讓他在有關道教的各個方面都進行大的改革,從而革新道教。
經中說老君(老子)提倡簡賢授明,特授寇謙之天師之位,命其輔國佐命,勤理道法,教導百姓,簡擇種民。 經中譴責起義活動,革除天師道原有的租米錢稅制度,要求減少入道所交財物。 經中說服食餌葯不能長生成仙,而必須誦誡,反對抱樸子葛洪提倡的修仙之道。 經中要求道民應當尊重奴婢,要求信徒先讀《老子五千文》等等。 [1] 
其他資訊
中國道教著作。 一卷,載《正統道藏·戒律類》,不著撰人。 從書中宣稱老君命寇謙之代張陵為天師等內容來看,當系北魏道士寇謙之所造作,或為其《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已佚)的殘留部分。 該書強調「佐國扶命」,將儒家的封建倫理思想納入道教,主張父慈、子孝、臣忠;指責民間道教"聚集嬰兒逃罪逆之人","惑亂愚民","縱橫返逆","诳詐無端","人人欲作不臣"。 他吸收佛教地獄輪迴之說,宣稱不信守其誦誡新科者,將死入地獄,以償其生前所犯罪過。 從中反映出明顯的儒、釋、道思想融合的趨向。 該書還強調諸道官祭酒,應當"簡賢授明","唯賢是授",不應該父子相襲,還對道教的許多科教儀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以後道教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老君音誦誡經》
北魏道士寇謙之撰。 此書似為其所撰《稱中音誦新科之誡》20卷的節抄本。 它偽托老君所授,故全文35段,每段均冠以"老君說"稱。
其基本內容是針對北朝天師道組織渙散,戒律鬆弛,原有陳規已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故提出進行整頓,改革的措施,以期與當時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相一致。
第一,明確提出,道教的任務是「佐國扶命」,輔佐國家,扶助真命天子。
第二,以是否忠君孝親為區分善惡的標準,反對犯上作亂。
第三,鼓勵道官祭酒進善舉賢。 投道門之民欲為弟子者,當觀望情性與約戒相應者3年,能修慎法教,精進善行,乃可授箓為弟子,以保證道徒的品質。
此外,還增訂戒律和齋儀。 即以儒家的倫常充實戒律內容,效法佛教增訂齋儀。 如建立廚會制,規定上章奏法、燒香求願法、謝過去病法、犯科求赦法,以及為亡人設會燒香禮儀等。
寇謙之為改革北天師道,特假借老君之名,撰作《稱中音誦新科之誡》20卷,現此書已佚,倖賴存此節錄本《老君音誦誡經》1卷,使人尚能從中窺見寇謙之改革天師道的思想和措施之梗概。
-------------------
老君音誦戒經
老君音誦誡經
經名:老君音誦誡經。 又名《雲中音誦新秤之誡》。 北魏神端二年,嵩山道士寇謙之假托太上老君降授。 據《魏書□釋老志》載,原本為二十卷。 現殘存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老君音誦誡經
老君曰:煩道不至,至道不煩,按如修行,諸男女官見吾誦誠科律,心自開悟。 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按上作單章,表奏受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箓生,初受誡律之時,向誡經八拜,正立經前,若師若友,執經作八胤樂,音誦受者,伏誦經意卷後訖,後八拜止。 若不解音誦者,但直誦而已。 其誡律以兩若相成之,常當恭謹,若展轉授同友及弟子,按法傳之,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箓生,未使寫經,誠律脫誤,增損一字,有不得抄撮;寫誠三紙二紙,不說卷首,使科律不具,災當及身。 吾此科誡,自有典事之官,隨經誠監臨,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漢安元年以道授陵,立為系天師之位,佐國扶命。 陵以地上苦難,不堪千年之主者,求乞升天。 吾乃勉陵身,元元之心,賜登升之藥,百煉之酒,陵得升雲躡虛,上入天宮。 從陵升度以來,曠官真職,來久不立系天師之位。 吾使諸州郡縣,土地真官,注氣治理鬼事,領籍生民戶口,不用生人,祭酒理民,濁亂之法。 而後人道官諸祭酒,愚暗相傳,自署治箓符契,攻錯經法,濁亂清真,言有三百六十契令,能使長生。 鬼神萬端,惑亂百姓;授人職契錄,取人金銀財帛。 而治民戶,恐動威逼,教人脆願,匹帛、牛犢、奴婢、衣裳,或有歲輸全绢一匹,功薄輸絲一兩。 眾雜病說,不可稱數。 妄傳陵身所授黃赤房中之術,授人夫妻,侄風大行,損辱道教。 有祭酒之官,稱父死子系,使道益荒濁。 誠曰:道尊德貴,惟賢是授,若子胤不肖,豈有繼承先業? 有祭酒之官,子之不肖,用行顛倒,逆節縱橫,錯亂道法,何有承系之理者乎? 鐵券首雲父死子系何? 是近世生官王者之法制耳。 吾今未立地上系天師正位,據聽道官,愚暗相傳,自署治箓。 諸道官祭酒,可簡賢授明,末復按前,父死子系,使道教不顯。 吾論一事,吾豈死,有子孫系吾老君天師之後。 天道無親,惟賢是授。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得嵩岳鎮土之靈集仙官主表聞稱言:地上生民,曠官來久。 世間修善之人,求生科福,尋緒詐偽經書,修行無效,思得真賢正法之教。 宜立地上系天師之位為范則。 今有上谷寇謙之,隱學嵩岳少室,精煉教法,掬知人鬼之情,紋身宣理,行合自然,未堪系天師之位。 吾是以東游,臨觀子身,汝知之不乎? 吾數未至,不應見身於世。 謙之,汝就系天師正位,並教生民,佐國扶命,勤理道法,斷發黃赤。 以諸官祭酒之官,校人治箓符契,取人金銀財帛,眾雜功跪,願盡皆斷禁,一從吾樂章誦誠新法,其偽詐經法科,勿復承用。 謙之受誠,二宿三日,掬尋竊冥之情。 老君召,謙之臨言:臣以蒙覆,愚而不進,有不賜長生神藥,不能役使鬼神,何能化惡為善,消災伏異,師範之? 則願道哀念,賜存生命,須老君出於世之時,得有神藥之應,皆道氣入身,乃敢受系天師之位。 願錄愚誠。 老君曰:吾以汝受天官內治,領中外官,臨統真職,可比系天師同位。 吾令聽汝一讓之辭。 吾此樂音之教誠,從天地一正變易以來,不出於世,今運數應出,汝好宜教誠科律,法人、治民、祭酒按而行之。 奉順誠約之後,吾當○黨下九州四海之內土地真官之神,騰籍戶言#1。 其有祭酒道民,奉法有功,然後於中方有當簡擇種民#2,錄名文昌宮中。 若道官祭酒不閒教化者,導及養生之術,有疑事不了,汝當與決之,分明順奉,行如律令。 太上老君樂音誦誠令文曰:我以今世人作惡者多,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運數應然當疫毒臨之,惡人死盡。 吾是以引而遠去,乃之崑崙山上。 世間惡人,共相魚肉,死者甚多,其中濫枉良善,吾愍之辛苦,時復東度,覆護善人。 九州四海之內土地真神,五嶽官屬,盡集對各說土居好德異同,林言事實,稱今世人惡,但作死事,修善者少。 世間詐偽,攻錯經道,惑亂愚民,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返逆者眾。 稱名李弘,歲歲有之,其中精感鬼神,白日人見,惑亂萬民,稱鬼神語。 愚民信之,诳詐萬端,稱官設號,蟻聚人眾,壞亂土地。 稱劉舉者甚多,稱李弘者亦復不少,吾大瞋怒! 念此惡人,以我作辭者,乃爾多乎! 世間愚癡之人,何乃如此。 吾治在崑崙山,山上台觀眾樓,殿堂宮室,連接相次,珍寶金銀,眾香種數,雜合錯飾,蘭香桂樹,窮奇異獸,鳳凰眾烏,棲於樹上,神龍麒驥,以為家畜,仙人玉女,盡集其上。 若欲遊行,乘雲駕龍,呼吸萬里,天地人民鬼神,令屬於我,我豈用作地上一城之主也,我不願之! 若我應出形之時? 宜欲攻#3易天地,經典故法,盡皆珍滅,更出新正。 命應長生之者,賜給神藥,升仙度世,隨我左右。 惡人化善,遇我之者,盡皆延年。 若國王天子,治民有功,輒使伏杜如故,若治民失法,明聖代之。 安民平定之後,還當升舉,伏宅崑崙。 我出之時,乘駕九龍之車,龍有九色連錢斑文,車有羽蓋十二出,檀梓為車,飾以金銀珠玉,雜色奇異,不可目名;徵召天下真官,海岳風伯雨師,役使萬鬼;傾天綱,縮地脈,回 轉天地如回我身;把捉日月,能令天地晝暗;仙人玉女,車輛車侍從,鍾鼓音樂,遍滿虛空;百獸真徒,鳳凰眾烏,翔於其上;天地運動,人眾鬼兵,無有邊際,見我威光,無不彌伏我哉! 愚人诳詐無端,人人欲作不臣,聚集通逃罪逆之人,及以奴僕隸皂之問,詐稱李弘。 我身寧可入此下俗臭肉奴狗魍魎之中,作此惡逆者哉! 世人奸欺,誦讀偽書,切壞經典,輸吾多少,共相殘害,豈不痛哉! 吾出誦誠,宜令世人,鹹使知聞,好加思尋,努力修善。 修善功成,可得遇真,延年益算。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初立天師,授署道教治箓符契,豈有取人一錢之法乎? 喻如生官署職,有財錢若干,吾今並出新法,按而奉順。 從今以後,無有分傳,說願輸送,仿署治箓;無有財帛,民戶雜願,歲常保口,廚具產生。 男女百災,疾病光佐,眾說廚願,盡皆斷之,惟有校藏,三分收一,即其民市買計,廚會就家解散,易復可詣師治。 民有病患,生命有分,唯存香火,一心章表,可得感徹。 唯聽民戶,歲輸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以供治表「人民」度之功。 若有道官,濁心不除,不從正教,聽民更從新科正法清教之師。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祭酒之官,遷功之後,子孫清徹聰明,閒練鬼事,可就明師,受署治箓符誠,承繼父後。 若子孫用行顛倒,與俗不別,不順科約者,諸官平處,奏表天曹,聽民更受。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或有家宅,說願廚具,不由師治者,師即時使還,令民市備,為會解散。
老君音誦誠曰:道民不練科法,不能精勤香火,消災散禍及病痛,行來憂慮縣官,光怪眾諸,欲有保說者,盡不聽。 聽先啟,何以故也? 此戶安道以求福,是誤事也。 自今以後,道民若有求願,先修廚會之具請。 若集啟設求願,其一事求上之,收福無他。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授署,職治符箓,隨家豐儉。 意欲設會,任意人數,三人以上,復能重設。 諸餚和會可通,若不能者,無苦也。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廚會之上齋七日,中齋三日,下齋先宿一日。 齋法:素飯菜一日,食米三升,斷房室、五辛、生菜,諸肉盡斷。 勤修善行,不出,由行不經。 喪穢、新產欲就會時,向香火八拜,使大德精進之人,在坐首作好飯盤,在坐上頭,人別作盤。 其參同不奉道者,請會無苦。 而世間愚人,真以所奉不同,便作異意,不齋慢道,科法不為。 主人求思恭肅之,故坐會之中,瞋飼無常。 從今以後,諸官以意科處,思尋妙旨,苟能同心福願之人,參爾無苦會。 既還家為主人,燒香徑宿,三過香火,「「甲乙之家所請廚會,解求某事恩福,願得道氣覆護」。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廚會之法,應下三盤,初小食,中酒,後飯。 今世人多不能三下盤,但酒為前,五升為限。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官受治箓,天官叩章。 順誠之人,萬邪不惑。 當喻如生官臣使,夫有職之人,道民豈能欺犯者乎? 道官祭濟,愚暗相傳,自署治箓,為請佩千部將軍、吏兵相惑,亂請之偽,吏兵衛護,盡皆無有正。 可常佩受署某官而已。 通神得道之人,遇值仙官。 諸受職箓者,不得五人三人,吏兵給吏。 然地上愚人,自署相仿,何可能有此百千萬重將軍。 吏兵、管護者哉! 從今以去故時為事,未複承用。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請客就會,人習嚴整衣服,如生官天子殿會,恭肅共同。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奉戶師,如生民事官等,言則稱道民。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其受治箓,誠之人弟子,朝拜之喻,如禮生官妝吏,禮法等同。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祭酒,授人職治符箓,但與其道。 受佩之後,不能精進,違科犯約,用行顛倒,奸怨非法,遊行民間,讀偽科律,詐惑萬端,世間不奉。 道之家民,有疾病危困,輒便改動我道者,當與治差。 愚人無智,輒便動移,操米束薪,投戶治病,謂病當差,返受死亡。 死亡之後,先以功變,所還本屬,輒即為民。 然病者得差,便言得道恩福,言道有神,唱告於世,世人聞之,有喪禍變佐縣官,復有改屬歸化之者。 戶口漸多,而戶生祭酒,顛倒無常,用行逆節,淫盜殺生,體性短少,逼迫恐動,群組神賣道。 其於無則詐見老君,兼復感悟,如是神教語,致使民心懷嘆恨積。 有復道官,我俱奉戶主,何以不如他師,奉事禮拜,使人有暫正,欲更就明賢,言科法難犯。 如此之徒,毒可檢校,其衰禍阪運,命有長短,自有一定,非是愚人道官所能延遠。 詐惑之人,濁亂道法,若有此輩,此諸官參詳。 所集化戶作廚會,取民辭狀,道官連名表章,聽民改屬,民不得輒自移叛。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觀視世問凡愚,祭酒化戶,領民上章,奏上練文書,多者十紙五紙,少者三紙二紙。. 多之以少,都無頭緒,萬億章奏,達者無一。 何以爾者? 土地真官,典事主者,懼罪相連,覆停稽違。 吾令並出音誦歌誠,宣幷及浙江建設諸官。 章書之法,如似生官文書,可得達理。 凡愚道官,不練章表奏,不就於明能學習練法。 世間道官,遷達亡人度星,作為二十、三十紙,千萬美說於事,不如修謹善行,齋練苦身,香火自纓,百日功建,為先亡父母遷度魂靈。 月月單章,言達齋功,勝於千通度星遊說之事,齋功不達,無有感徹之理。 先齋立功,卻上度星章,無有雜色、米絲、紙筆,正為先古集賢會,燒香拔免亡人,最上可不度星。 煩道不至,至道不煩,從今以後,思尋誦誠。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箓生、男女民,燒香求願法:入靖東向懇,三上香訖,八拜,便脫巾帽,九叩頭,三搏頰。 滿三訖,啟言:男官甲乙,今日時燒香,願言上啟。 便以手捻香著爐中,口並言:願甲乙以年七以來過罪得除,長生延年。 復上香,願言:某乙三宗五祖、七世父母、前亡後死,免離苦難,得在安樂之處。 後上香,言:願門內大小口數,端等無他利害,來錢出入滑易。 復上香,願仕官高遷。 復上香,願縣官口舌疾病除愈。 一願一上香,若為他人願通,亦無苦十上、二十上、三十上,隨願。 齋日六時燒香,寅午、戌亥、子醜是六時。 非齋日,朝暮。 辰巳之日,天清明,夜半北向悔過,向天地叩頭百下三十六,搏頰三過,三百下以為常則。 先綠福深者,通神在近,先綠福淺者,八年得仙。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三會日,道民就師治。 初上章籍時,於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頭、九搏頰。 再拜,伏地請章籍訖,然後朝賀師。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祭酒,修行之法,複歷民間,東西南北,行來出入,直身直面,一向直去,不得左右顧盼。 到民家,不得妄有瞋怒,有呵譴食飲,好惡床席,舍廬眾雜,論說是非。 不可得先到貴豪富家苦顧,歷民儀,先到寒貧家,教誨求福,使科約具備。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箓生及道民,家有奴婢,不得喚奴婢,當呼字。 若有過事,不得縱橫樸打,但以理呼在前,語甲乙:汝有此事,應得杖罰,令受之。 若責數,奴婢自當札罪,無有怨恨之心。 道官道民,出言吐氣,不得言說死事,此道民之大忌。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世間有承先父祖事道,自作一法,家宅香火。 複有承先祖作祭酒之官者,民戶無知,言父死子系,
更不正屬。 戶師民氓,同淫祠邪,令眾雜邪,令非一仿言奉道。 見他官政治祭酒,使復禮拜言:我是道民,意欲就正,復懼裹神,與之災考。 如此之人,為請作道會,滿三約正誠,若不從令,勿復重請。 如此之徒,姦情不已,非是天民,不如請諸不奉道之民。 何以爾者? 等是天民,統一道治,然則別屬,有參會更好,豈比之奉道無師而有邪心乎? 道官祭酒,宜以參會,更言據是,民可請為客,此乃違失事多,宜如詳酌。 若請為客,以刑律論。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求福願廚,先刺客齋,上中下齋隨意,明當設會。 今日請客來在主人家中宿,諸求願還,官眾共保乃行,出無他適。 雞呜至日出,盡皆上廚之列,來致仙官。 唯解先亡廚,平旦至日中為限。 若人士從願到官,一切郡縣,及以公侯卿相伯子男封土,隨意欲設廚,可作耳求宰。 民得腹心,土居安寧,風雨時節,隨意而設,無有先科。 今不限人頭數,不設亦復無苦,但精勤香火。 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音诵戒经 https://bit.ly/3cuklqv

老君音誦戒經 : 老君音誦戒經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老君音誦誡經
  老君曰:煩道不至,至道不煩,按如修行,諸男女官見吾誦誠科律,心自開悟。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按上作單章,表奏受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初受誡律之時,向誡經八拜,正立經前,若師若友,執經作八胤樂,音誦受者,伏誦經意卷後訖,後八拜止。若不解音誦者,但直誦而已。其誡律以兩若相成之,常當恭謹,若展轉授同友及弟子,按法傳之,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未使寫經,誠律脫誤,增損一字,有不得抄撮;寫誠三紙二紙,不說卷首,使科律不具,災當及身。吾此科誡,自有典事之官,隨經誠監臨,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漢安元年以道授陵,立為係天師之位,佐國扶命。陵以地上苦難,不堪千年之主者,求乞昇天。吾乃勉陵身,元元之心,賜登昇之藥,百鍊之酒,陵得昇雲躡虛,上入天宮。從陵昇度以來,曠官真職,來久不立係天師之位。吾使諸州郡縣,土地真官,注氣治理鬼事,領籍生民戶口,不用生人,祭酒理民,濁亂之法。而後人道官諸祭酒,愚闇相傳,自署治籙符契,攻錯經法,濁亂清真,言有三百六十契令,能使長生。鬼神萬端,惑亂百姓;授人職契錄,取人金銀財帛。而治民戶,恐動威逼,教人脆願,匹帛、牛犢、奴婢、衣裳,或有歲輸全絹一匹,功薄輸絲一兩。眾雜病說,不可稱數。妄傳陵身所授黃赤房中之術,授人夫妻,姪風大行,損辱道教。有祭酒之官,稱父死子係,使道益荒濁。誠曰:道尊德貴,惟賢是授,若子胤不肖,豈有繼承先業?有祭酒之官,子之不肖,用行顛倒,逆節縱橫,錯亂道法,何有承係之理者乎?鐵券首云父死子係何?是近世生官王者之法制耳。吾今未立地上係天師正位,據聽道官,愚闇相傳,自署治籙。諸道官祭酒,可簡賢授明,末復按前,父死子係,使道教不顯。吾論一事,吾豈死,有子孫係吾老君天師之後。天道無親,惟賢是授。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得嵩嶽鎮土之靈集仙官主表聞稱言:地上生民,曠官來久。世間修善之人,求生科福,尋緒詐偽經書,修行無效,思得真賢正法之教。宜立地上係天師之位為範則。今有上谷寇謙之,隱學嵩嶽少室,精鍊教法,掬知人鬼之情,文身宣理,行合自然,未堪係天師之位。吾是以東遊,臨觀子身,汝知之不乎?吾數未至,不應見身於世。謙之,汝就係天師正位,並教生民,佐國扶命,勤理道法,斷發黃赤。以諸官祭酒之官,校人治籙符契,取人金銀財帛,眾雜功跪,願盡皆斷禁,一從吾樂章誦誠新法,其偽詐經法科,勿復承用。謙之受誠,二宿三日,掬尋竊冥之情。老君召,謙之臨言:臣以蒙覆,愚而不進,有不賜長生神藥,不能役使鬼神,何能化惡為善,消災伏異,師範之?則願道哀念,賜存生命,須老君出於世之時,得有神藥之應,皆道氣入身,乃敢受係天師之位。願錄愚誠。老君曰:吾以汝受天官內治,領中外官,臨統真職,可比係天師同位。吾令聽汝一讓之辭。吾此樂音之教誠,從天地一正變易以來,不出於世,今運數應出,汝好宜教誠科律,法人、治民、祭酒按而行之。奉順誠約之後,吾當敕下九州四海之內土地真官之神,騰籍戶言#1。其有祭酒道民,奉法有功,然後於中方有當簡擇種民#2,錄名文昌宮中。若道官祭酒不閑教化者,導及養生之術,有疑事不了,汝當與決之,分明順奉,行如律令。太上老君樂音誦誠令文曰:我以今世人作惡者多,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運數應然當疫毒臨之,惡人死盡。吾是以引而遠去,乃之崑崙山上。世間惡人,共相魚肉,死者甚多,其中濫枉良善,吾愍之辛苦,時復東度,覆護善人。九州四海之內土地真神,五嶽官屬,盡集對各說土居好德異同,林言事實,稱今世人惡,但作死事,修善者少。世間詐偽,攻錯經道,惑亂愚民,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返逆者眾。稱名李弘,歲歲有之,其中精感鬼神,白日人見,惑亂萬民,稱鬼神語。愚民信之,誑詐萬端,稱官設號,蟻聚人眾,壞亂土地。稱劉舉者甚多,稱李弘者亦復不少,吾大瞋怒!念此惡人,以我作辭者,乃爾多乎!世間愚癡之人,何乃如此。吾治在崑崙山,山上臺觀眾樓,殿堂宮室,連接相次,珍寶金銀,眾香種數,雜合錯飾,蘭香桂樹,窮奇異獸,鳳凰眾烏,棲於樹上,神龍麒驥,以為家畜,仙人玉女,盡集其上。若欲遊行,乘雲駕龍,呼吸萬里,天地人民鬼神,令屬於我,我豈用作地上一城之主也,我不願之!若我應出形之時?宜欲攻#3易天地,經典故法,盡皆珍滅,更出新正。命應長生之者,賜給神藥,昇仙度世,隨我左右。惡人化善,遇我之者,盡皆延年。若國王天子,治民有功,輒使伏杜如故,若治民失法,明聖代之。安民平定之後,還當昇舉,伏宅崑崙。我出之時,乘駕九龍之車,龍有九色連錢斑文,車有羽蓋十二出,檀梓為車,飾以金銀珠玉,雜色奇異,不可目名;徵召天下真官,海嶽風伯雨師,役使萬鬼;傾天綱,縮地脈,迴轉天地如迴我身;把捉日月,能令天地晝闇;仙人玉女,軿車侍從,鍾鼓音樂,遍滿虛空;百獸真徒,鳳凰眾烏,翔于其上;天地運動,人眾鬼兵,無有邊際,見我威光,無不彌伏我哉!愚人誑詐無端,人人欲作不臣,聚集通逃罪逆之人,及以奴僕隸皂之問,詐稱李弘。我身寧可入此下俗臭肉奴狗魍魎之中,作此惡逆者哉!世人奸欺,誦讀偽書,切壞經典,輸吾多少,共相殘害,豈不痛哉!吾出誦誠,宜令世人,咸使知聞,好加思尋,努力修善。修善功成,可得遇真,延年益筭。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初立天師,授署道教治籙符契,豈有取人一錢之法乎?喻如生官署職,有財錢若干,吾今並出新法,按而奉順。從今以後,無有分傳,說願輸送,倣署治籙;無有財帛,民戶雜願,歲常保口,廚具產生。男女百災,疾病光佐,眾說廚願,盡皆斷之,惟有校藏,三分收一,即其民市買計,廚會就家解散,易復可詣師治。民有病患,生命有分,唯存香火,一心章表,可得感徹。唯聽民戶,歲輸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以供治表捄度之功。若有道官,濁心不除,不從正教,聽民更從新科正法清教之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祭酒之官,遷功之後,子孫清徹聰明,閑練鬼事,可就明師,受署治籙符誠,承繼父後。若子孫用行顛倒,與俗不別,不順科約者,諸官平處,奏表天曹,聽民更受。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或有家宅,說願廚具,不由師治者,師即時使還,令民市備,為會解散。
  老君音誦誠曰:道民不練科法,不能精勤香火,消災散禍及病痛,行來憂慮縣官,光怪眾諸,欲有保說者,盡不聽。聽先啟,何以故也?此戶安道以求福,是誤事也。自今以後,道民若有求願,先修廚會之具請。若集啟設求願,其一事求上之,收福無他。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授署,職治符籙,隨家豐儉。意欲設會,任意人數,三人以上,復能重設。諸餚和會可通,若不能者,無苦也。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廚會之上齋七日,中齋三日,下齋先宿一日。齋法:素飯菜一日,食米三升,斷房室、五辛、生菜,諸肉盡斷。勤修善行,不出,由行不經。喪穢、新產欲就會時,向香火八拜,使大德精進之人,在坐首作好飯槃,在坐上頭,人別作槃。其參同不奉道者,請會無苦。而世間愚人,真以所奉不同,便作異意,不齋慢道,科法不為。主人求思恭肅之,故坐會之中,瞋恚無常。從今以後,諸官以意科處,思尋妙旨,苟能同心福願之人,參爾無苦會。既還家為主人,燒香逕宿,三過香火,𣆳言為:甲乙之家所請廚會,解求某事恩福,願得道氣覆護。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廚會之法,應下三槃,初小食,中酒,後飯。今世人多不能三下槃,但酒為前,五升為限。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官受治籙,天官叩章。順誠之人,萬邪不惑。當喻如生官臣使,夫有職之人,道民豈能欺犯者乎?道官祭濟,愚闇相傳,自署治籙,為請佩千部將軍、吏兵相惑,亂請之偽,吏兵衛護,盡皆無有正。可常佩受署某官而已。通神得道之人,遇值仙官。諸受職籙者,不得五人三人,吏兵給吏。然地上愚人,自署相倣,何可能有此百千萬重將軍。吏兵、管護者哉!從今以去故時為事,未復承用。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請客就會,人習嚴整衣服,如生官天子殿會,恭肅共同。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奉戶師,如生民事官等,言則稱道民。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其受治籙,誠之人弟子,朝拜之喻,如禮生官妝吏,禮法等同。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祭酒,授人職治符籙,但與其道。受佩之後,不能精進,違科犯約,用行顛倒,奸怨非法,遊行民間,讀偽科律,詐惑萬端,世間不奉。道之家民,有疾病危困,輒便改動我道者,當與治差。愚人無智,輒便動移,操米束薪,投戶治病,謂病當差,返受死亡。死亡之後,先以功變,所還本屬,輒即為民。然病者得差,便言得道恩福,言道有神,唱告於世,世人聞之,有喪禍變佐縣官,復有改屬歸化之者。戶口漸多,而戶生祭酒,顛倒無常,用行逆節,婬盜殺生,體性短少,逼迫恐動,衒神賣道。其於無則詐見老君,兼復感悟,如是神教語,致使民心懷歎恨積。有復道官,我俱奉戶主,何以不如他師,奉事禮拜,使人有暫正,欲更就明賢,言科法難犯。如此之徒,毒可檢校,其衰禍阪運,命有長短,自有一定,非是愚人道官所能延遠。詐惑之人,濁亂道法,若有此輩,此諸官參詳。所集化戶作廚會,取民辭狀,道官連名表章,聽民改屬,民不得輒自移叛。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吾觀視世問凡愚,祭酒化戶,領民上章,奏上練文書,多者十紙五紙,少者三紙二紙。.多之以少,都無頭緒,萬億章奏,達者無一。何以爾者?土地真官,典事主者,懼罪相連,覆停稽違。吾令並出音誦歌誠,宣敕諸官。章書之法,如似生官文書,可得達理。凡愚道官,不練章表奏,不就於明能學習練法。世間道官,遷達亡人度星,作為二十、三十紙,千萬美說於事,不如修謹善行,齋練苦身,香火自纓,百日功建,為先亡父母遷度魂靈。月月單章,言達齋功,勝於千通度星遊說之事,齋功不達,無有感徹之理。先齋立功,卻上度星章,無有雜色、米絲、紙筆,正為先古集賢會,燒香拔免亡人,最上可不度星。煩道不至,至道不煩,從今以後,思尋誦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男女民,燒香求願法:入靖東向懇,三上香訖,八拜,便脫巾帽,九叩頭,三搏頰。滿三訖,啟言:男官甲乙,今日時燒香,願言上啟。便以手捻香著爐中,口並言:願甲乙以年七以來過罪得除,長生延年。復上香,願言:某乙三宗五祖、七世父母、前亡後死,免離苦難,得在安樂之處。後上香,言:願門內大小口數,端等無他利害,來錢出入滑易。復上香,願仕官高遷。復上香,願縣官口舌疾病除愈。一願一上香,若為他人願通,亦無苦十上、二十上、三十上,隨願。齋日六時燒香,寅午、戌亥、子丑是六時。非齋日,朝暮。辰巳之日,天清明,夜半北向悔過,向天地叩頭百下三十六,搏頰三過,三百下以為常則。先綠福深者,通神在近,先綠福淺者,八年得仙。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三會日,道民就師治。初上章籍時,於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頭、九搏頰。再拜,伏地請章籍訖,然後朝賀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祭酒,修行之法,復歷民間,東西南北,行來出入,直身直面,一向直去,不得左右顧盼。到民家,不得妄有瞋怒,有呵譴食飲,好惡床席,舍廬眾雜,論說是非。不可得先到貴豪富家苦顧,歷民儀,先到寒貧家,教誨求福,使科約具備。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籙生及道民,家有奴婢,不得喚奴婢,當呼字。若有過事,不得縱橫樸打,但以理呼在前,語甲乙:汝有此事,應得杖罰,令受之。若責數,奴婢自當札罪,無有怨恨之心。道官道民,出言吐氣,不得言說死事,此道民之大忌。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世間有承先父祖事道,自作一法,家宅香火。復有承先祖作祭酒之官者,民戶無知,言父死子係,
更不正屬。戶師民氓,同婬祠邪,令眾雜邪,令非一倣言奉道。見他官政治祭酒,使復禮拜言:我是道民,意欲就正,復懼裹神,與之災考。如此之人,為請作道會,滿三約正誠,若不從令,勿復重請。如此之徒,奸情不已,非是天民,不如請諸不奉道之民。何以爾者?等是天民,統一道治,然則別屬,有參會更好,豈比之奉道無師而有堢心乎?道官祭酒,宜以參會,更言據是,民可請為客,此乃違失事多,宜如詳酌。若請為客,以刑律論。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求福願廚,先刺客齋,上中下齋隨意,明當設會。今日請客來在主人家中宿,諸求願還,官眾共保乃行,出無他適。雞嗚至日出,盡皆上廚之列,來致仙官。唯解先亡廚,平旦至日中為限。若人士從願到官,一切郡縣,及以公侯卿相伯子男封土,隨意欲設廚,可作耳求宰。民得腹心,土居安寧,風雨時節,隨意而設,無有先科。今不限人頭數,不設亦復無苦,但精勤香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氣百千萬重,自從開闢,黃燧之治,門有仙聖。從今以來,人偽道荒,經書舛錯。後人詐偽,仙經圖書,人人造法,天下經方,百千萬億,草藥萬種,萬藥百數。後人樂道長生,循放#4無效者何?然愚人意短,不達至妙,長生至道。仙聖相傳,口訣授要,不載於文籍,自非齋功,念定通神,何能招致乘風駕龍,仙官臨顧,接而昇騰,服食草藥、石藥,服而得力之者,此則仙人奏表上聞,遣仙人、玉童、玉女來下臨。天官神藥,參入分數,一草一人,得力一石。一人得力,服氣方法,亦俱等同。今世人豈能達此理乎?不降仙人,何能登太清之階乎?而案藥服之,正可得除病壽終,攘卻毒氣,瘟疫所不能中傷。畢一世之年,可兼穀養性,建功齋靖.解過除罪。諸欲修學長生之人,好共尋諸誦誡建功,香火齋練,功成感徹之後,長生可剋。抱朴子者,未明益世,掬合前賢諸家經方,造經勸仙,內外卷首言仙之可得,可開悟人心。承前多有遺經,亦復不妄造出意,不犯改經詐說之罪。造經勸仙,功過自保,補後身當得仙人之階。諸有修道之人,勿復承按前人偽書經律。今世人習讀美經典,可益得身,朝但富貴,為子孫資蔭耳。無有長生登仙之階,欲求生道為可先讀五千文,最是要者。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靖舍外,隨地寬窄,別作一重籬障壁,東向門。靖主人入靖處,人及弟子盡在靖外。香火時法,靖主不得靖舍中飲食及著鞋靺,入靖坐起言語,最是求福大禁。恐凡人入靖有取,物盡皆束帶。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道民,有死亡七日後解穢,家人為亡人散生時財物作會,隨人多少,可參請俗民無苦為亡人過度設會。功滿三,復欲設會,隨意。能備可作,若不能備,無苦勤香火。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為亡人設會燒香時,道官一人,靖壇中正東向,籙生及主人亦東向,各八拜、九叩頭,九搏頰,三滿三過止。各皆再拜懇,若人多者,亦可坐禮拜叩頭,主稱官號姓字,上啟無極大道,萬萬至真無極大道。以手捻香三上,著鑪中,口並言為亡者甲乙解罪過,燒香願言。餘人以次到壇前懇上香如法盡,各各訖。靖主上章,餘人當席拜主人,東向叩頭上章訖,設會。解坐訖,靖主入靖啟事,為主人求願收福,言當時,主人束向叩頭,坐罷出時,客向靖八拜而歸家焉。主人一宿之中,滿三過燒香。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家有疾病,告歸到宅,師先令民香火在靖中。民在靖外,西向散髮叩頭,謝寫愆違罪過,令使皆盡,未有藏匿,求乞原赦。若過一事不盡,意不實,心不信法,章奏何解?師亦自別啟事云:民某甲求乞事。及病者亦道首過。若過盡者,師自得好感應;若過不盡,師亦不得好感應報。首過時,為可並行符承銜。民首辭上章,一日三過。上三日後,病人不降損,可作解先亡謫罰章。病家晝則向靖叩頭,夜則北向,向天地叩頭首過,勿使一時有闕。病家惶怖,欲有所說錢財廚願,勿聽之。若能備廚,請客三人、五人、十人以上,隨人多少,按如科法設會。會時,客主人,#5病者考禮拜燒香,求乞救度。病者設會訖,客歸到家,為病者燒香叩頭,一宿之中,滿三過,以病者救度禮叩頭,燒香同法。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民不慎科法,淫犯殺生,宜校臟物,計錢使還民家,自市廚具,師得與表章解散。當作會時,主人眾客前向香火,八拜叩頭,三十六搏頰,滿三訖,再拜。手捻香著鑪中,並告言:某甲啟太上大道,甲乙是肉人無知,奉科許祠某官求其事,并復有以塞請之者,今依科輸贓,直為廚具,請客證明。以從今以後,生死付道,不敢以前為比。乞願得在赦格之例,蒙恩生活,道氣哀念。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男女道官,‘濁亂來久,有作祭酒之官,積勤累世貪濁,若身化領求復經數餘載,贓錢通說,貪穢入己,此是前造,詐言經律。此等之人,盡在地獄。若有罪重之者,轉生蟲畜,償罪難畢。吾故出音樂新正科律,依其頭領,欲使信道,以通人情,清身潔己,與道同功。太上清氣,當來覆護,與民更始,改往修來,一從新科為正。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氣百千萬重,前賢後聖,修學長生,盡遇仙官,人人各得一重之氣,而得昇度之後,終不載於文籍。房中之教,通黃赤經契,有百二十之法。步門庭之教,亦無交差一言。自從係天師道陵昇倦以來,唯經有文在世解者,為是何人?得長生飛仙者,復是何人?身中至要,導引之訣,盡在師口。而筆諜之教,以官人心,若開解信之者,執經一心,香火自纓,精練功成,感悟真神,與仙人交遊,至訣可得。今後人詐欺謾道,愛神潤飭,經文改錯,法度妄造,無端作諸偽行,遂成風俗,勸教天下。男女受佩契令,愚闇相傳,不能自度,而相領弟子,惑亂百姓,犯罪者眾,招延災考,濁欲道教,毀損法身。吾誦誠斷改黃赤,更修清異之法,與道同功。其男女官籙生佩契黃赤者,從今誡之後,佩者不吉。若有不慎之人,所居止土地真官,注氣靖治,典者使者,當自校錄,吾與之災考,死入地獄。若輸轉精魂,蟲畜猜羊而生,償罪難畢。吾觀世人,夫妻修行黃赤,無有一條按天官本要所行,專作濁穢,手犯靖廬治官禁忌,而天官、仙人、玉女,尚不犯治室之法。吾今以黃赤貪濁,道教來久無有,真正愚闇相傳,盡各不得其中正。時有清真潔素之人,無經律錯亂,吾盡欲災除此輩之人,不令而犯誅誚之暴。是以先令誠約,遷遣一教。然房中求生之本經契,故有百餘法不在斷禁之列。若夫妻樂法,但蔥進問清正之師,按而行之,任意所好,傳一法亦可足矣。今世濁惡,有形之人,流轉精神,罪綠難消,是以誠約。要須齋功,與返為始,雪罪除愆,乃得感悟真仙。男女官努力修齋,尋諸誦誠,香火建功,仙道不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從係天師昇仙以來,曠官真職,道荒人濁。後人諸官,愚闇相傳,自署治籙符契,氣候倒錯,不可承准。吾本授二十四治,上應二十八宿,下應陰陽二十四氣,授精進祭酒,化領民戶。道陵演出道法,初在蜀土一州之教,板署男女道官,因山川土地郡縣,按吾治官靖廬亭宅,與吾共同領化民戶,勸惡為善。陽平山名,上配角宿,餘山等同。而後人道官,不達幽冥情狀,故用蜀土盟法,板署治職。敕令文曰:今補某乙鶴嗚、雲臺治,權時籙署治氣職,領化民戶,質對治官文書,須世太平,遣還本治。而九州土地之神,章表文書,皆由土地治官真神,而得上達。有今聞道官章表時,請召蜀土治宅君吏,他方土地之神,此則天永地隔,人鬼胡越,吾本下宿治號令之名,領化民戶。道陵立山川土地宅治之名耳,豈有須太平遣還本治者乎?從今以後,諸州郡縣,男女有佩職籙者,盡各詣師,改宅治氣。按今新科,但還宿官,稱治為職號,受二十四治。中化契令者,發號言補甲乙正中官,真氣角宿治。以亢宿、氏宿、房宿二十八,如法上章時,直言臣,而不得稱真人。若靈籙外官,不得稱治號。其蜀土宅治之號,勿復承用。若係天師遺胤子孫,在世精循治教,領民化者,不得信用諸官祭酒;為法律上章時,不得單稱係天師位號,當稱職號,名與諸官同等。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夫為道官、正治、祭酒,進善舉賢,領受弟子,授人職治、誠籙、符契。進一賢善,除過十年,求仙速達。進一佞一惡,反罪十年,求仙求福,終不可得。其投道門之民,欲為弟子者,當觀望情性,與約誠相應者三年,體能修慎法教,精進善行,心無有退,志無傾邪,乃可授籙誠,納為弟子。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中官正氣宿治祭酒,得授人職籙誠,其籙生之人,不得妄授人誠籙。若不領民戶,受中治籙者,當受中治散氣祭酒職。若上靈官,不領民戶,受外官散氣祭酒職。其外官祭酒治民者,坐會時百五十籙,下坐。若中官治民,正氣祭酒子息受治署中官。中官宿治,散氣祭酒在父民聞行章,稱文治氣上章。若他官祭酒,民聞自治氣上章。若求生之人,一身自度,不化愚俗,不領民戶,亦可直受中官上仙赤天七十五將軍籙,生起亦在外治祭酒上。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道民,其先亡祖曾父母,幽謫不解,復注子孫。若齋功不達,章書謬說,多言十通百通,無益於事,要先齋感徹之,後乃可章表證達。齋功章書之法,不須多重,重煩濁天曹,不如不上齋。滿百日一齋功,達表章之日,兼能請賢,隨多少人數設會,拯梂收福益仁。若不能備者,但就師表章遷達亡人。若祭酒者,日日可言,齋功滿百日,就師表章。明慎奉行如律令。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https://bit.ly/3eMDdlZ


老君音诵戒经


善書圖書館


寇謙之(365-448),字輔真,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出身北方士族,年輕時修習五斗米道,後從成公興至華山修道。之後,宣稱太上老君授予天師之位,輔佐北魏太武帝(423-452在位)。為了適應統治者的需要,他對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創建的天師道教義進行改革,清整教團組織,史稱其教團為新天師道。他實現了道教與政權的結合,使道教成為北魏政權之國教,將道教的發展推至一高峰。
寇謙之自幼喜好仙道,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寇謙之少年時修習張魯(?-216)所傳的道術,但無效果。因至心慕道,感動上天,而有仙人成公興下降人間,帶領他入華山、嵩山修道。七年之後,寇謙之不敢服食成公興託人送給他的藥物,嫌其惡臭。成公興因而告訴他,無法成就仙道,但在政治上可以當帝王之師。寇謙之自稱兩次得遇神仙並授與他天書。第一次,在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寇謙之五十一歲時,太上老君親自降臨嵩山,授予天師之位,並賜《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要他宣揚此經典,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此外,又授他服氣、導引的口訣與方法。《正統道藏》收錄的《老君音誦誡經》,主要內容為天師道的戒律及授籙規範,陳國符認為可能是《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的殘本。
第二次,在泰常八年(423),寇謙之五十九歲時,太上老君的玄孫牧土上師李譜文降臨嵩岳,賜給他太真太保寶九州真師、治鬼師、治民師和繼天師等四錄,又授《天中三真太文錄》,也號稱《錄圖真經》,共六十餘卷,用以劾召百神,傳授弟子。並令他輔佐北方泰平真君,興造靜輪天宮。
    泰常八年,因宰相崔浩(381?-450)的推薦,寇謙之得到北魏太武帝重用。寇謙之為太武帝祈福於中岳嵩山(440),據載,其精誠感通天地,太上老君冥授太武帝「太平真君」之號,及賜帝冠服並授予符籙。遂改年號為「太平真君」元年。兩年後,寇謙之奏請興建靜輪天宮。太武帝親自登壇受籙。此後的北魏帝王即位,都進行此一盛大的宗教儀式。446年,崔浩建議太武帝滅佛,而寇謙之反對。寇謙之死於太平真君九年(448),享壽八十三。他輔佐太武帝達二十四年,是新天師道最為昌盛的時期。
寇謙之對神仙之說見於《魏書.釋老志》。其載上界有三十六重天,每一重天各有一宮,宮中都有一神主持。其神仙譜系和五斗米道的信仰完全不同,諸天尊、神仙間的等級和從屬關係更加明確。他所信奉的神仙也和南方的葛洪及稍後的陶弘景(456-536)《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中提及的神仙不一樣。
寇謙之把道教的養生成仙思想和佛教的輪迴觀念結合,提出了新天師道的成仙之路。道教主張煉形,注重今世的修煉,但寇謙之把輪迴觀念引入道教,認為人的前世所作所為對今世的修煉頗有影響。寇謙之的主張使信徒對修道成仙多了一分希望,即這輩子的修煉即使成不了仙,功夫可以累積到下輩子。使道教由今世成仙,增多了累世成仙的理想。寇謙之強調成仙需得仙人傳授方法與賜神藥,此正可理解其勸太武帝建造靜輪天宮,必須達不會聽到雞鳴狗吠的高度,乃是為了方便天神下降,與神交接。
歷史上稱寇謙之所改革的道教為「新天師道」,相對地,稱他自少年即修習的天師道張魯之術為「舊道教」。他改革舊道教,建立新道教的基本內容,可分成下列五點﹕
一、整頓教團組織
在天師道教團組織中,「天師」是天師道領袖的稱號,由張道陵子孫世襲。而「祭酒」則是天師道各級幹部的名號。他反對天師及祭酒世襲,不承認張衡、張魯的天師地位。這對他自己的天師地位的合理性,提出了有力的說明。
二、廢除租米錢稅制度
寇謙之在廢止祭酒世襲的同時,宣佈祭酒私自收租米錢稅,是三張偽法,必須除去。道官祭酒傳授治籙符契,為信眾治病、消災祈福時,不可收取財帛。寇謙之這種措施不僅是合乎統治者的立場,也能更正道官索財的不良風氣,減輕道民的經濟負擔,有助於教團正常的發展。
三、反對男女合氣之術
道教人士修習的男女合氣之術,又稱為「房中術」或「黃赤之道」,本是一種講求節制性欲,留下善人種子的優生法,也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養生法。寇謙之反對男女合氣之術的理由,則著重在社會風氣的維持。由於有些道士假借房中之名,將男女合氣的養生法變成淫穢之術,使房中術失去了節欲寶精的積極意義,而淪喪成傷風敗俗的東西。某些道官妄傳張道陵所授黃赤房中之術,授人夫妻,淫風大行,損辱道教。因此,寇謙之決定廢除男女合氣之術,禁止男女官籙生修習黃赤之道,改修清異之法。
四、增訂戒律、提倡禮教
寇謙之的新道教專以禮度為首。他為維護教團的紀律,吸收了許多儒家的禮法,主張父慈、子孝、臣忠。關於道官與道民應守的種種誡律,有詳細的規定。在眾多的誡律中,寇謙之嚴厲反對以下犯上的作亂行動,尤其是人民興起的反政府行動。寇謙之的戒律內容除了有宗教上的修行的準則外,也包含了符合統治者所要的尊君禮法。
五、改進宗教儀式
寇謙之非常重視齋醮儀範,他認為單是修鍊服餌、辟穀、導引等方術,只能夠有治療病痛,不能獲得長生。要得長生,必須誦經禮拜。想要修學長生的人,要好好地共同在誦誡下功夫,建立齋功香火,等齋功練成後,感動天地,便可以長生。針對誦經、守誡與修建齋功香火,寇謙之訂定了一系列的齋醮儀式,如道官授籙的齋儀、道官道民求願的齋儀、道民犯律解度的齋儀、為人治病的齋儀、為亡人超度的齋儀、舉行三會的儀式等。
此外,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中岳嵩高靈應碑〉,一般以為是寇謙之所撰,記錄了寇謙之修祀中岳廟及宣揚道教的事蹟,對世人研究中岳廟極具歷史價值。   中嶽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寇謙之憑藉著北魏拓跋氏政權的力量,改革張道陵所創立的天師道。北魏帝王登道壇受籙,以象徵其即位之符合天命,道教因而成為國教。這是寇謙之的宗教實踐成績,也是其在道教發展史上的成就。然而,「新天師道」隨著他的死亡,也跟著沒落。
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人物 > 寇謙之 https://bit.ly/3cCBMFz

2020-06-04_071029


http://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5Clist012%5C57-11-82.pdf

2020-06-04_071140

http://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5Clist012%5C57-11-82.pdf


中國歷代思想家 - Google 圖書

2020-06-04_071320

中國歷代思想家 - Google 圖書


《老君音誦誡經》,又名《樂章誦誡新法》、《太上老君樂音誦誡》、《音樂新正科律》,北魏(386-534年)時著名的道士寇謙之創作。 其內容共有30多條,每條之前都以 「老君曰」或「君音誦誡曰」開頭,以提高其神聖性。 主要內容說,道教祖師老子看到這時的道教天師道存在種種流弊,就命令寇謙之,讓他在有關道教的各個方面都進行大的改革,從而革新道教。 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授予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命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 此書即《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的殘餘部分。
《老君音誦誡經》 -簡介
《老君音誦誡經》,北魏寇謙之撰,一卷。 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西元415),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授予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命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 此書即《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的殘餘部分。 書中稱老君授其系天師正位,要他並教生民,佐國扶命,實行樂章誦誡新法,除去「偽詐經法科」。 又描繪了老君出世之時種種神奇景象,稱老君賜給命應長生者神葯,升仙度世。 書中所立設治、署職、授、上章等項科儀,對三張之法都有所改動,反映了寇謙之整頓天師道的主張。 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據道教傳說,神授寇謙之之書共80餘卷。 一般認為,《正統道藏》所收《老君音誦戒經》1卷,即《雲中音誦新科之戒》殘本,余均佚。 但據近人湯用彤等考證,《雲中音誦新科之戒》為《太上老君戒經》、《老君音誦戒經》等書之總稱。
廣告
《老君音誦誡經》 -背景與意義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民不聊生。 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在廣大民眾心中,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與期冀。 以道教旗號,「稱官設號、蟻聚人眾、壞亂土地」(寇謙之語),實是走投無路,官逼民反,或是偏安一隅,亂世求安。 前有黃巾揭竿起義,後有張魯以道治國,這都是天道使然。 但時間到了北魏時期,國家趨於大統,雖有南北,但無群雄。 不論是上層之?者還是下層百姓,都趨向於和平發展。 這時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如果依然是作為起義者精神支柱的形象,顯然已不符合歷史潮流,同樣,也不是道之本意。 因而,宗教改革,勢在必行。 寇謙之,則是道教由民間宗教轉型為國家支援與認可的「正教」寫入人物。
神瑞二年(415)寇謙之稱太上老君親臨嵩岳授以「天師之位」,賜以《雲中音誦新科之戒》20卷,傳其服氣導引口訣之法;令其「清整道教,除去三張(指張陵、張衡、張魯——引者)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 「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 」泰常八年(423),又稱老君之玄孫李譜文臨嵩岳,面授《錄圖真經》60餘卷,賜以劾召鬼神及金丹、雲英、八石、玉漿之秘法,令其輔佐北方泰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RON),統領「人鬼之政」。 始光元年(424),至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獻道書於太武帝。 左光祿大夫崔浩以「辭旨深妙」上疏盛讚。 太武帝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山中諸弟子。 翌年,於平城東南立天師道場,「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集道士120人,每日祈禱6次。 後人稱北天師道。 太延六年(440),寇謙之表示太上老君復降,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號,帝信之,遂改元為太平真君。 又二年,太武帝親至道壇受北上,並封寇謙之為國師。 北天師道乃大盛。 終北魏之世,崇信不衰。 後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如果不,如魏之舊。
寇謙之主張「兼修儒教」,「並教生民,佐國扶命」,主張臣忠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安貧樂賤,信守五常,但是為道教規戒之內容。 同時,又在佛道鬥爭中,引佛入道,宣揚六道輪迴,模彷彿教儀節,主張立壇宇,修功德,誦經成仙,持戒修行等。 此外,寇謙之又改革祭酒官職父死子繼的世襲制度,主張「簡賢授明」、「唯賢是授」;反對道官索取道民財帛,以減輕道民負擔等。
道無常道,法無常名,隨緣所化,應運而生。 《老君音誦戒經》,即是研究這段宗教歷史變遷的重要資料。


寇謙之(365年-448年),字輔真,上谷郡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人,家族因避難遷居馮翊郡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寇謙之對天師道進行了重大改革,對道教歷史影響深遠,是北天師道的代表人物。並力主排斥佛教,導致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生平
根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寇謙之早年愛好道術,對張魯的五斗米道尤感興趣。曾與成公興一同入嵩山修道。成公興對他說:「先生未便得仙,政可為帝王師耳。」
後來他宣稱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會降臨嵩山,傳給他天師之位,還說太上老君賜給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30卷,讓他「清整道教,去除三張偽法(指張陵、張衡、張魯),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還說自己學得服氣導引之術,能夠辟穀。其後,泰常八年(423年)又說老君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傳授他《錄圖真經》,並命他統領「人鬼之政」。
此後,寇謙之下山並獲得當時信奉天師道的宰相崔浩支持,從而受到北魏太武帝的賞識。太武帝「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從而成為了「帝王師」。
太武帝非常尊崇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特地在首都建立道壇,供寇謙之及其弟子使用。其後,太延六年(440年),太武帝遵從寇謙之的建議,改元為太平真君。太平真君三年(442年),還親自到寇謙之的道壇受籙。由此開始,北魏歷代皇帝即位,都要到道壇受籙,以此作為鮮卑族統治中原的一種依據。而寇謙之也被尊為國師,許多軍國大事都要首先徵詢他的意見再作決定。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寇謙之去世。其道壇也一直遷移,最後在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被取消。他死後的北天師道缺乏有名氣的上層人物,其弟子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痕跡,其傳授系統也無法考訂出來,這也成為道教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改革天師道
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摒棄了被農民叛亂所利用之教義和制度,反對修道之人「稱官設號、蟻聚人眾、壞亂土地」,「叛逆君王、謀害國家」。 主張「兼修儒教」,「並教生民,佐國扶命」,以臣忠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安貧樂賤,信守五常,列為規戒。寇謙之對天師道的改革「專以禮度為首」,以禮作為規範。主要作出了這些改革:
反對利用天師道犯上作亂
廢除以前天師道徵收租米錢稅的制度
加強戒律,整頓組織,廢除了原來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職的做法,廢除天師道一些教職的世襲制度,主張「簡賢授明」、要求「唯賢是舉」,並廢除五斗米道原有的24治名稱,規定信徒不得隨意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應先考察三年等。
修訂戒律、科儀,並且撰寫《老君音誦誡經》20卷,用忠孝等儒家思想作為道士的行為準則
反對道官索取道民財帛,以減輕道民負擔等。
同時,又引佛入道,宣揚六道輪迴,模仿佛教儀節,主張立壇宇,作功德,誦經,持戒,修行成仙等。經過他改革後的天師道為了和以前的相區別,被稱為北天師道或新天師道。
家族
上谷寇氏成員,自稱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寇恂十三世孫。
寇謙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ezOJRN


南北朝寇謙之道教改革
寇謙之,字輔真,北魏道教思想家。魏、晉以來,北方天師道一直呈現衰落之勢,寇謙之對北方的天師道進行整頓,並把它變成了官方的宗教,進行傳播工作。
寇謙之祖籍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後徙居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以北)。《魏書.釋老志》記載,他「早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修張魯之術,服食餌藥,歷年無效。」後來遇到一個名叫成公興的仙人,隨之去華山、嵩山修道七年。
《釋老志》記述,他曾兩次接受神人授傳的經典:一次是在神瑞二年,得授《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並受命「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法。」另一次在泰常八年,又得授《錄圖真經》六十餘卷,及《天中三真太文籙》,燈召百神,以授弟子。這兩部書,實際上即可能就是寇謙之所作。他根據這兩部書,對北方的天師道進行了改造。
寇謙之的改造,首先是破除當時北天師道的一些舊制,如:三張偽法、租米錢稅、男女合氣之術。
 「三張偽法」,指的是天師道的組織建置,五斗米道產生時,便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組織形式。這種形式,當然不利於中央朝廷的統治,使一些持統治者立場的人士並起批評;佛教徒也藉此大作文章,指責天師道「制民課稅」。
寇謙之在《老君音誦誡經》之《雲中音誦新科之誡》部分中,對張角和托名李弘的一些農民起義進行指責:「愚人誑詐無端,人人欲作,聚集逋逃罪逆之人,及以奴僕之間,詐稱李弘,我身寧可入此下俗,臭由奴狗魍魎之中,作此惡逆者哉!」寇謙之這段話,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看待天師道的舊制。
天師道自張魯北遷以來,一直分化為兩個陣營:一支在士族統治階級中傳播;另一支仍在民間,尤其是成為了流離失所的農民的寄身處。
南北朝士族中的信徒,對民間的天師道均持批評態度。自葛洪以來,多有論者,與寇謙之同時或稍後出現道書。
如《大道家令戒經》:「老君曰:男女道官,濁亂來久,有作祭酒之官,職勤累世,貪濁若身,化領求復,經數餘載,贓錢逋說(『說』當作『脆』),貪穢入己,此是前造,詐言經律,此等之人,盡在地獄,若有重罪者,轉生蟲畜,償罪難畢,吾故出《音樂新正科律》,依其頭領,欲使信道,以通人情,清新潔己,與道同功,太上清氣,當來覆護,與民更始,改往修來,一從新科為正。」
寇謙之的改革,正是針對上述天師道不利於朝廷的政治經濟「舊制」而發,並且假托受命於「大神」,對其進行革除。同時廢除了五斗米道原來設置二十四治的稱號,這實際是革除了舊有的社區建置,道民不能任意改投道官,道官收弟子要先考驗三年。又天師不能世襲,要「唯賢是授」或「道官祭酒可簡賢授明,未復按前父死子系,使道教不顯。」他廢除了租米錢稅,道民只一年交紙三十張、筆一支、墨一塊。
男女合氣之術「房中術」,在流行過程中容易產生弊端。天師道中「房中術」流行,引發佛教徒出現一些抨擊道教的文章,進行嘲諷。這些流弊,確也破壞了倫常,敗壞風俗,有損道教道行聲譽。寇謙之遂加以革除,淨化道風;在道教實踐方面,他強調「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要求道徒奉守道誡、齋醮禮拜,其次是服食等道術。
寇謙之的抱負不只要「除去三張偽法」,實則是由自己來統領道教,所以稱:「受之於老子玄孫李譜文《錄圖真經》。」進行改造天師道的計劃。
《錄圖真經》已經佚失。由《魏書.釋老志》可知,李譜文來到人間,將「嵩岳所統廣漢平土方萬里,以授謙之。」而寇謙之也得到仙班,「與群仙結為徒友」。斯時,他就成了受命於世間統領道教的神仙。
寇謙之所進行的道教改革,更重要的是,為道教建立了一套教規和教儀。其主要的內容有:
一、奉道受戒的儀式。《老君音誦誡經》中說:「諸男女官見吾誦誡科律,心自開悟,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授上,作單章表奏受誡。」在舉行受誡儀式時,道徒要向道經行八拜之禮,他的師傅或道友在旁捧經用「八胤樂」誦讀,受道者要伏在地上誦讀,然後起身再行八拜禮(若不解音誦,但直誦而已)。
二、求願儀式有兩種:廚會求願、燒香求願。廚會求願,是祈求消災降福的齋會,但分三種,上齋進行七天,中齋三天,下齋一天一夜;廚會要吃素,一天吃三斤米,要斷房事、五辛。燒香求願,可以在家中進行,道徒家中要設「靖舍」,求願時要向東上兩炷香,行八拜禮、脫帽九叩頭、三搏頰;靖舍安拜也有講究:「靖舍外隨地寬窄,別作一種籬障,壁,東向門,靖主人入靖處,人及弟子盡在靖外,香火時法,靖主不得靖舍中飲食,及著鞋襪。入靖座起言語,是求福大禁。」
三、死亡人請祈的儀式。道官、道民有死亡者,在七天裡辦好喪事,家屬要舉行齋會,散發死者生前的財物。在齋會上,非道民也可以參加。而在齋會儀式上,有道官一人居中東間,司儀和主人也東向,各行八拜、九叩、九搏頰之禮,共行三遍;但主人要向無極大道稟啟,要求為亡者解除本身的罪過,祈求福佑。
四、消除疾病的儀式。如道民家中有人生病,可以把道官請到家中主持儀式,而道民要把病狀寫在紙上,在靖舍外西向散發叩頭,請求寬恕,使疾病痊癒。
五、宥過的祈請儀式。如道民有過錯,先要計算應當罰多少錢,然後舉行廚會。廚會上由主人向香火八拜、九叩、三十六搏頰,共三遍,然後再拜,並用手指香放在香爐;同時稟明所犯過錯,請求寬恕,並自願出錢作齋,請參加者證明。
此外,還有三會儀式,這些儀式有些是天師道舊有,寇謙之對其進行的程序、禁忌場所的設置,則作了詳細的規定。
在齋儀上奏樂,大約也起於此時。儀式的明確規定,嚴格規範了道教徒的宗教生活:在每種教儀規定的後面,有加上一句「明慎奉行如律令」,要求道民嚴格循守。
寇謙之整頓過的北方天師道,歷史上稱為「北天師道」。他試圖改變舊日政教合一的道教組織,同時也企圖把北魏政權變成政教合一的統治。
北魏以前的後秦政權,是大力提倡佛教北魏拓跋氏政權入主中原後,則對漢族地區的儒、道、佛三教,均給予重視。泰常八年,北魏明元帝去世,太武帝繼位,寇謙之攜《錄圖真經》進獻,並未得到積極的回應;唯有司徒崔浩「獨異其言,因師事之,受其法術。」
崔氏是儒學世家,崔浩本人更是有政治抱負和野心的人;他「博學多聞,帝每訪以大事。」浩奉謙之道,尤不信佛,與帝言,數加非毀,常謂虛誕,為世費害;帝以其辯搏,頗信之。寇謙之是通過崔浩使太武帝接受他的,而崔浩實際則是想利用寇謙之實現他的政治目的。
寇謙之的改革,得到了鮮卑統治者和漢族門閥地主的支持,崔浩和寇謙之幫助太武帝相繼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公元四三九年,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公元四四0年,寇謙之為帝祈福於中嶽,精誠通感,太上冥授帝以「太平真君」之號,並冠服符籙,師還具奏,是歲改為「太平真君元年」。公元四四二年,太武帝親至道壇授符籙,備法駕、旗幟皆青,以從道家之色彩。
北魏皇帝成了道教徒,道教也成了國教,北天師道在此時發展至最極盛。
道教如此的發展,導致北魏對佛、道二教的政策發生傾斜;這正是崔浩的意圖,並非寇謙之本意。太武帝在崔浩的說法下,開始對佛教採取排斥的政策;又為了向北京進攻,而徵沙門充軍時,官僚、地主之間卻以佛、道信仰割分兩派。公元四四五年,太武帝遂下詔滅佛,使佛教遭受到沉重的打擊。
寇謙之本人並不贊成對佛教採取極端壓制的政策,他主張兼容儒、佛二教。寇謙之想使道教成為國教,同時也依儒家的名教治理天下;他對天師道舊制的革除,正說明他要維護名教,也吸收儒家禮法充實道教。此外,考證他所遇的「仙人」成公興,也與當時的佛教徒有密切的關係;他的《老君音誦誡經》,也明顯地受到佛教觀念的影響。因而他的新天師道,在他去世後不久,便開始衰落。
公元四五二年,北魏文成帝下詔復興佛教。雖然道教在北魏時代,一直還能維持官方宗教地位,但實際上,道教是歸僧曹管理,道教壇宇也稱「寺」而不稱「觀」(此乃現在仍存道壇稱「寺」的由來)。
遂至北齊建朝後,齊文宣帝下詔廢道,令道士皆剃頭為沙門;於是齊境皆無道士。
南北朝寇謙之道教改革 https://bit.ly/2Xtjj9S


南北朝時(公元四二0至五八九年),道教最顯著的發展是北魏(公元四二0至五三四年)嵩山道士寇謙之改革五斗米道
  北魏統一華北後,鑒於自己是鮮卑族拓跋部,為了消除漢人由於民族隔閡而產生反抗,因而實行了與漢族相同的政乎策。首先自言拓跋部本是黃帝的兒子昌意的後裔,《北史.魏本記》云:
    魏之先出自黃帝,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子受封北國,其處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
拓跋是這一受封北國部族的姓氏,自然也是漢族血統。既是漢族後裔,當然有權繼承羲農正統,建立皇朝。為此,拓跋氏尹姓元,提倡拓跋部改著漢裝,禁止在朝庭內使用鮮卑語,在選用官吏方面,仍沿襲魏晉以來的門閥主義。在對待宗教的態度方面,以五斗米道係漢人的宗教,所奉的神皆是漢人所認為本民族之神,因而也表示信奉道教,受道教符籙,借以表明魏(北魏)是受天命.繼正統而作皇帝;對待佛教則採取了抑制的政策。《魏書.釋老誌》記載:
    (太武帝)乃下詔:昔後漢荒君(明帝),信惑邪偽.妄假睡夢,事胡妖鬼,以亂天常,自古九州之中無此也。誇誕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亂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禮義大壞,鬼道(佛教)熾盛,視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來,代經亂禍,天罰亟行,生民死盡,五服之內,鞠為丘墟,千里蕭條,不見人跡,皆由於此。朕承天緒,屬當窮運之敝,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其一切蕩除胡神,滅其蹤跡,庶無謝於風氏矣。自今而後,敢有事胡神及造形象泥人銅人者,門誅。雖言胡神,問今胡人共云無有,皆是前世漢人無賴子弟劉元真.呂伯疆之徒,乞胡之誕言,用老莊之虛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實,至使王法廢而不行,蓋大奸之魁也。有非常之人然後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偽物;有司宣告征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這是當時北魏的政治情勢。另一方面,在道教本身來說,東晉末年,五斗米道也面臨了十分艮顯的危機;
一:是由於孫恩起兵作亂,要求信徒竭財產,進子女,同時在戰爭中殺戳也異常殘酷,使五斗米道在民間不得人心。
二:是佛教逐漸在中間扎根.興盛,佛道之爭便逐漸激烈,道教要想對抗佛教,維護其在社會上的地位,就非針對已受攻擊的一些幣端進行改革不可。就是在上述政治情況及宗教情況下,才促使寇謙之的改革道教。
據《魏書.釋老誌》載:
    道士寇謙之;字輔真,南雍州刺史贊之弟,自云寇恂之十三世孫,早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修張魯之術,服食餌藥,歷年無效。
後又師成公興,守志嵩嶽,精專不懈。始光初(公元四二四年),寇謙之奉其所造作之道書《籙圖真經》獻之太武帝,太常卿崔浩獨異其言,師事之,並鼓吹寇謙之的神異。
    世祖欣然,乃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嶽,迎致其餘弟子在山中者。於是崇奉天師(寇謙之).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
從此魏太武帝在政治上得到了一個得力的助手;同時寇謙之亦利用皇權實現了他對五斗米道的清整,使五斗米道改頭換面,以新天師道的面貌行世。
  寇謙之清整道教的手段是利用神權,兩次托言天神降授給他經書。據《魏書.釋老誌》記載,首次是:
    以神瑞二年(公元四一五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雲駕龍,導從百靈,仙人玉女左右侍衛,集止山頂,稱太上老君,謂謙之曰:往辛亥年,嵩嶽鎮靈集仙宮主表天曹稱:自天師張陵去世以來,地上曠誠修善之人,無所師授。嵩嶽道士.上谷寇謙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軌範,首處師位。吾故來觀汝,授汝天師之位賜汝《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號曰《並進言》。….
  ..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大道清虛,豈有斯事;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煉……。
第二次:
    泰常八年(公元四二三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師李譜文來臨嵩嶽,云老君之玄孫,昔居代郡桑干,以漢武之世得道為牧土宮主,領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今賜汝遷入內宮太真太寶九州真師.治鬼師.治民師.繼天師四籙,……賜汝天中三真太文錄,劾召百神,以授弟子。文錄有五等,一曰陰陽
  太官,二曰正府真君,三曰正房真君,四曰宿宮散官,五曰並進錄主。壇位禮拜,衣冠儀式,各有差品,凡六十餘卷,號曰《籙圖真經》。付汝奉持,轉佐北方太平真君。出天宮靜論之法,能興造克就,則起真仙矣。又地上生民,末劫垂及,其中行教甚難,但立男女立壇宇,朝夕禮拜,若家有嚴君,功及上世,其中能修身練藥學長生之術,即為真君。
魏太武帝十分欣賞這一套,遂起天師道場於京城之東南,重壇五層,遵其所造《籙圖真經》之制。太平真君三年(公元四四二年),太武帝更親至道壇,受道教符籙,備法駕旗幟盡青,以從道家之色。自後諸帝每即位,皆如之。
  寇謙之是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改革五斗米道的內容不只是針對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其用意及影響也不只是關涉宗教。其改革內容,大致如下:
一:取消蜀土宅治之號,勿復承用。
  五斗米道以師宅為治,乃是一種以師宅為中心的基層組織形式。即管理一片地區教民的處所。治的領袖稱祭酒,教民每年三會於治,各投本治聚會,平日則祭酒即宰守。曹魏時,漢中五斗米道教民大量移居洛鄴等地後,依然保持著原來宗教組織及其名稱。寇謙之造作《老君音誦誡經》,假托老君授言,反對承用蜀土宅治之號:
    老君:吾本授廿四治,上應廿八宿,下應陰陽廿四氣。授精進祭酒,化領民戶。道陵演出道法,初在蜀土一州之教,板署男女道官,因山川土地郡縣,按吾治官靖廬亭宅,與吾共同領化民戶,……而後人道官,不達幽冥情狀,故用蜀土盟法,……從以今後,諸州郡男女有佩職籙者,盡各詣師改宅治氣。……其蜀土宅治之號,勿復承用。
二:取消天師.祭酒之位子孫承襲。
  自張道陵創天師道,天師之位,子孫承襲,陵傳衡,衡傳魯……,而寇謙之則托言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取代張天師之後胤。《老君音誦誡經》中還說:
    有祭酒之官,稱父死子襲,使益荒濁。誡曰:道尊德貴,惟賢是授。若子胤不肖,豈有繼承先業。……諸道官祭酒,可簡賢授明,末復按前父死子襲,使道教不顯。
三:革除租米錢稅。
  凡五斗米道教民,均應向祭酒(宰守)交納租米錢稅。陸修靜《道門科略》亦有所記載。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認為張道陵去世後,道官祭酒,取人金銀財帛:
    教人愿,匹帛牛犢,奴婢衣裳,或有歲輸全絹一匹,功薄輸絲一兩,眾雜病稅.不可稱數,……贓錢逋稅,貪穢入已。
  接著更偽托老君云:
    吾初立天師,授署道教治籙符契,豈有取一錢之法乎?……吾今出新法,按而奉順,從今而後,無有分傳說愿輸送,仿署治籙,無有財帛,民戶雜愿,歲常保口廚具,產生男女,百災疾病,光怪眾說廚愿,盡皆斷之。……若
有道官濁心不除,不從正教,聽民更從新科正法清教之師。
四:除去男女合氣之術。
  漢代巫覡行房中術,三張亦有此術。《老子想爾注》中便有不少以房中術解《老子》語的文字。五斗米道認為教民只有通過男女合氣,才能得到釋罪,成為種民。北周甄鷥《笑道論》對此亦有所攻擊。寇謙之反對男女合氣之術。《魏書.釋老誌》記載他假托老君說:
    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大道清虛,豈有斯事。
又《老君音誦誡經》說:
    吾《誦誡》斷改黃赤,更修清異之法,與道同功。其男女官籙生佩契黃赤者,從今誡之。
五:宣示新科之誡,提倡禮法。
  五斗米道信仰煉形可以長生久視,服食餌藥可以成仙。《老君音誦誡經》則說靠服食餌藥不能長生成仙;欲登太清之階,就必須誦誡與建功齋請,使天仙降迎。《經》中說:
    藥服之正可得除病壽終,攘卻毒氣,瘟疫所不能中傷,華一世之年,可兼谷養性,建功齋請,解過除罪清慾,修學長生之人好共尋諸《誦誡》,建功香火,齋煉成功,感徹之後,長生可克。
  《魏書.釋老誌》說寇謙之提倡:
    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煉。
  所謂建功齋請.誦誡.建功香火,都是提倡齋醮儀式,要以禮祈神降度。專以禮度為首,即提倡禮法。《老君音誦誡經》中就說:
    弟子朝拜之,喻如禮生官位吏禮法等法。
  把遵循禮法,作為修仙的首要之法。所謂誦誡,即提倡倫理道德,約制人心,使之規範於禮法。這是在道教教義上的一大改變。
六:倡輪迴報應之教義。
  生死輪迴之說,本出佛教。佛法煉神,道教煉形,佛教認為靈魂不死,而道教倡說肉體飛昇,在生死形神問題上的認識本有所不同,道教亦無六道輪迴.地獄.報應之說。寇謙之改變只要煉形即可長生成仙的教義,引入佛教生死輪迴之說,宣揚修持者前世之善惡,影響今身修行之成效;今世之善惡,又影響來世。他所造作的《老君音誦誡經》中說:本得無失,謂前生過去已得此戒,故於今身而無失也。《老君音誦誡經》還用六道輪迴以警世,說誰要是反逆.誑作萬端,稱官設號,蟻聚人眾,壞亂土地,太上老君就要大恚怒,就要被打入地獄,罪重之者,轉生蟲畜,甚至延及三生都要作畜牲。
七:將服餌修煉之術與符水禁咒之術合而為一。
  司馬光《資治通鑒.宋記一》說:
    老莊之書,大指欲同生死,輕去就。而為神仙者,服餌修煉以求輕舉,煉草石為金銀,其為術正相戾矣;是以劉歆《七略》敘道家為諸子,神仙為方術。其後復有符水.禁咒之術,至謙之遂合而為一;至今循之,其訛甚矣。
  又明《正統道藏》光帙下《谷神篇.序》說:
    北魏寇謙之嘗集道經,為其書少,遂將方技.符水.醫藥.卜筮.讖緯之書,混而為一。
八:誦習道經,改直誦為樂誦。
  五斗米道習誦道經本為直誦,寇謙之吸取儒家禮法儀式有音樂伴奏,遂改直誦為樂誦,即誦經用音樂伴奏。這表現寇謙之重醮儀,倡禮度,改變了過去以符水療病及注重煉形的教義。
  總之,五斗米道經寇謙之清整後,從組織到教義,以及與統治者的關係,都發 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五斗米道的靖治組織形式瓦解了;教會的租米錢稅經濟來源版 取消了;教義上吸取儒釋思想,提倡禮度及規誡,以約制信徒身心,使煉形諸術居 於輔助地位;使五斗米道與皇權結合,一度成為國教,成為統治者維護其統治的精
神工具。
  正因為寇謙之對五斗米道改革甚大,故以後的五斗米道始稱新天師道,六朝劉宋陸修靜開創南天師道後,北朝的新天師道,便又稱北天師道。
寇謙之清整道教及新天師道之形成 https://bit.ly/2Xt2qfq


http://www.rsd.fju.edu.tw/images/uploads/FJRS/21-05.pdf

2020-06-04_071929

http://www.rsd.fju.edu.tw/images/uploads/FJRS/21-05.pdf


寇謙之(365年-448年,字輔真),上谷郡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人,早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奉正一盟威道,後從成公興修道於[[嵩山。自稱太上老君授予「天師」之位,又稱老子玄孫李普文下降傳授《錄圖真經》,「去除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偽法」。始光元年(424年),獻道於[[太武帝,倡導道教改革,制訂樂章,誦戒新法,得到太武帝和宰臣崔浩鼎力支持,親赴道場受籙,修建新天師道場。[1] 寇謙之對天師道進行了重大改革,對道教歷史影響深遠,是北天師道的代表人物。並力主排斥佛教,導致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仙逝,享年八十三歲。
人物生平 =
 根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寇謙之早年愛好道術,對張魯的五斗米道尤感興趣。曾與成公興一同入嵩山修道。成公興對他說:「先生未便得仙,政可為帝王師耳。」
後來他宣稱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會降臨嵩山,傳給他天師之位,還說太上老君賜給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30卷,讓他「清整道教,去除三張偽法(指張陵、張衡、張魯),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還說自己學得服氣導引之術,能夠辟穀。其後,泰常八年(423年)又說老君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傳授他《錄圖真經》,並命他統領「人鬼之政」。
此後,寇謙之下山並獲得當時信奉天師道的宰相崔浩支持,從而受到北魏太武帝的賞識。太武帝「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從而成為了「帝王師」。
太武帝非常尊崇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特地在首都建立道壇,供寇謙之及其弟子使用。其後,太延六年(440年),太武帝遵從寇謙之的建議,改元為太平真君。太平真君三年(442年),還親自到寇謙之的道壇受籙。由此開始,北魏歷代皇帝即位,都要到道壇受籙,以此作為鮮卑族統治中原的一種依據。而寇謙之也被尊為國師,許多軍國大事都要首先徵詢他的意見再作決定。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寇謙之去世。其道壇也一直遷移,最後在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被取消。他死後的北天師道缺乏有名氣的上層人物,其弟子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痕跡,其傳授系統也無法考訂出來,這也成為道教歷史上的一個謎團。[2]
改革天師道
寇謙之所進行的道教改革,更重要的是,為道教建立了一套教規和教儀。其主要的內容有:
一、奉道受戒的儀式。《老君音誦誡經》中說:「諸男女官見吾誦誡科律,心自開悟,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授上,作單章表奏受誡。」在舉行受誡儀式時,道徒要向道經行八拜之禮,他的師傅或道友在旁捧經用「八胤樂」誦讀,受道者要伏在地上誦讀,然後起身再行八拜禮(若不解音誦,但直誦而已)。
二、求願儀式有兩種:廚會求願、燒香求願。廚會求願,是祈求消災降福的齋會,但分三種,上齋進行七天,中齋三天,下齋一天一夜;廚會要吃素,一天吃三斤米,要斷房事、五辛。燒香求願,可以在家中進行,道徒家中要設「靖舍」,求願時要向東上兩炷香,行八拜禮、脫帽九叩頭、三搏頰;靖舍安拜也有講究:「靖舍外隨地寬窄,別作一種籬障,壁,東向門,靖主人入靖處,人及弟子盡在靖外,香火時法,靖主不得靖舍中飲食,及著鞋襪。入靖座起言語,是求福大禁。」
三、死亡人請祈的儀式。道官、道民有死亡者,在七天裡辦好喪事,家屬要舉行齋會,散發死者生前的財物。在齋會上,非道民也可以參加。而在齋會儀式上,有道官一人居中東間,司儀和主人也東向,各行八拜、九叩、九搏頰之禮,共行三遍;但主人要向無極大道稟啟,要求為亡者解除本身的罪過,祈求福佑。
四、消除疾病的儀式。如道民家中有人生病,可以把道官請到家中主持儀式,而道民要把病狀寫在紙上,在靖舍外西向散發叩頭,請求寬恕,使疾病痊癒。
五、宥過的祈請儀式。如道民有過錯,先要計算應當罰多少錢,然後舉行廚會。廚會上由主人向香火八拜、九叩、三十六搏頰,共三遍,然後再拜,並用手指香放在香爐;同時稟明所犯過錯,請求寬恕,並自願出錢作齋,請參加者證明。
此外,還有三會儀式,這些儀式有些是天師道舊有,寇謙之對其進行的程序、禁忌場所的設置,則作了詳細的規定。
在齋儀上奏樂,大約也起於此時。儀式的明確規定,嚴格規範了道教徒的宗教生活:在每種教儀規定的後面,有加上一句「明慎奉行如律令」,要求道民嚴格循守。
寇謙之整頓過的北方天師道,歷史上稱為「北天師道」。他試圖改變舊日政教合一的道教組織,同時也企圖把北魏政權變成政教合一的統治


雲中音誦新科之誡:
道書名。 又名《老君音誦誡經》。 北魏嵩山道士寇謙之撰。 二十卷。 托太上老君所授。 據《魏書•釋老志》載:"神瑞二年(415)十月乙卯,忽遇大 神,乘雲駕龍,導從百靈,仙人玉女,左右侍衛,集止山頂,稱太上老君。 謂謙之曰:『往辛亥年,嵩岳鎮靈集仙宮主,表天曹,稱自天師張陵去世以來,地上曠誠,修善之人,無所師授。 嵩山道士上谷寇謙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軌範,首處師位。 吾故來觀汝,授汝天師位,賜汝《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號曰《並進》。 言:『吾此經誡,自天地開闢以來,不傳於世,今運數應出。 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 大道清虛,豈有斯事? 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練使王九疑人長客之等十二人,授謙之服氣導引訣之法。 遂得闢谷,氣盛體輕,顏色殊麗。 弟子十餘人,皆得其犬。 "實際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是寇謙之為整頓道教特意編纂的。 所立科儀,凡設治、署職、授箓、煉法、上章等均有所改訂,並明確提出了樂誦這一形式:"道官箓生初受戒律之時,向誡經八拜,正立經前。 若師若友,執經作八胤樂音誦"。 '八胤樂'是一種分節歌形式,即引唱八遍,曲同詞異,以配合'八拜'之儀式。 可見,寇謙之為宣揚新道法,吸取儒家禮法儀式有音樂伴奏的形式,仿效宮廷祭祀樂章的結構,創製了道教經韻樂章。 《老君音誦誡經》是現今所能見到的關於經韻音樂最早的文字記載。 原書已佚。 現存《道藏》所輯入的《老君音誦誡》一卷,系後人對《雲中音誦新科誡》二十卷的節抄。


自稱太平真君,並以此為年號,三年(西元四四二年),自受符籙,五年(西元四四四年)正月,彈壓沙門,七年(西元四四六年),即斷然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主謀者便是寇謙之及崔浩,而其背後乃潛伏著漢胡民族抗爭的暗流,崔浩以漢族領導者的地位,故要征服已成當時文化支配者的佛教。同時也由於佛教教團在快速地發展之下所造成了僧尼的墮落與教團的腐化。也可看出,因為寺院僧尼之增加,國家經濟之疲憊,促使太武帝斷然採行了廢佛運動。加上太武帝親征蓋吳之亂,於太平真君七年二月,在長安一座寺院,發現了暗藏兵器、釀具,以及婦女的密室。疑與蓋吳通謀,而憤慨佛教的墮落,便採用了崔浩等的建議滅佛。
不過,寇謙之的道教,尤其他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多半是模仿佛教的戒律,天尊像及老君像等,也是由於當時盛行佛菩薩的造像供奉而來。唯其到此為止,使得本無教團秩序的道教,經過廢佛的契機,完成體制整然的教團規模。
第十節 文成帝復興佛教
廢佛不久,寇謙之死亡,崔浩遭受族誅。廢佛後六年,太武帝崩而文成帝即位(西元四五二年),詔令復興佛教,任曇曜為沙門統,掌理佛教,並因曇曜奏請,開鑿大同雲岡的大石窟,獻文帝也造立丈六釋迦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