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荷華,94歲,台灣資深女性油畫家   【名單之後】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臺籍學生─黃荷華 - 聚珍臺灣


【名單之後】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臺籍學生──黃荷華 | 故事 StoryStudio

huang-he-hua-08 (1)2020-04-07_1646082020-04-07_1646002020-04-07_1645512020-04-07_1645442020-04-07_164527huang-he-hua-082020-04-07_1648122020-04-07_164753

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臺籍學生──黃荷華
黃荷華  入選 台展第7回
林荷華  入選 台展第10回
匿名的自畫像
1936年,第十屆臺灣美術展覽洋畫部的入圍作品中(以下簡稱臺展),有一幅名為《婦人像》的作品,[1]畫裡的婦人坐姿優雅,她身著藍底旗袍,手裡握一束花;背景僅以暖色調的色彩堆疊而成,沒有具體的傢俱裝飾,讓觀者無法從中辨別畫中人所處的時空地點[2]。
《婦人像》的創作者名叫林荷華,[3]然而她的真名為「黃荷華」,「林」是她的夫姓,而《婦人像》正是她的自畫像。[4] 黃荷華曾在訪談中提到畫中的旗袍是對抗日本皇民化政策的象徵,她身為總督府官員的妻子,經常被慫恿穿著和服出席重要場合,黃荷華對此感到相當反感,因此透過旗袍表露自己的民族認同。
固園黃家
黃荷華出身自臺南固園黃家,[6] 她的父親黃溪泉(溪荃)和伯父黃欣(茂笙)都是企業家,伯父還曾擔任過總督府評議員。[7]黃氏兄弟相當熱衷教育事業,對子女的教育也很用心。[8] 1930 年黃荷華自臺南第一高女畢業後,父親隨即將她送往日本留學。日治時期的臺灣女性畫家多半在求學過程中受過美術老師的鼓勵後參加臺展,甚至赴日深造,黃荷華也不例外,她在臺南第一高女求學時,美術老師川村伊作鼓勵她畢業後留日學畫。[9]
圖二、台南黃家固園,固園由兩棟洋樓組成,黃氏兄弟各居一棟,固園內有前後院及小橋流水等假山裝飾,是當時台南當地非常氣派的建築物。圖片來源:https://reurl.cc/V6pLNN
除了在學校裡受到的藝術薰陶,黃荷華也間接受到家中長輩的影響,選擇鑽研西洋油畫。她的大伯黃欣熱愛繪畫,參加過第一屆臺展洋畫部競賽,[10]也曾加入臺南當地的洋畫研究團體「南光社」,[11] 與洋畫家有密切往來;黃氏兄弟的住宅「固園」是當時文人雅士的聚會場所之一,[12]中興盛的文藝風氣或許讓黃荷華是「自願」赴日學畫,而非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
圖三、黃欣與其畫作《童子像》,圖片來源:〈臺展アトリヱ巡り(二〇) 臺南畫壇の新人アマチユアの二人 童子の像〉,《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26日第三版。
日本女子美術學校
由於日治時期的臺灣沒有美術相關的專門學校,意欲鑽研繪畫的人多半選擇報考日本著名的東京美術學校(以下簡稱東美);根據統計,二戰前畢業自東美的台籍學生共三十人 ,[13]但這些臺生全是男性,留日學畫的臺籍女性全就讀於現今女子美術大學的前身──日本女子美術學校(後簡稱女子美校)。[14]
圖四、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創立者之一橫井玉子,圖片來源:http://www.joshibi.net/history/j_history/1900.html
成立於 1900 年的女子美校 [15]是日本二十世紀初唯一招收女性的美術學校,創校宗旨「為女子選習適當而優美之藝術,兼使涵養德性與懿美情操,已養成有實力有思想有品格之女子」,[16]以及「養成女子圖書教育及女子實業家」。[17]這幾句話顯示女子美校不僅僅是培養藝術人才,還要讓女子透過藝術獲得經濟獨立。
圖五、日本女子美術學校下古校區照片,圖片來源:《風俗画報(臨時增刊)》
女子美校的學制相當多元,有僅需半年就畢業的速成科,讓學生在短期內學到一技之長;也有長達四年的普通科,額外教授普通學科,以「養成有繪畫常識之淑女」。[18]學校設有五個專業科目:日本畫、西洋畫、蒔繪圖案(在漆器上以金、銀色粉繪製圖案)、刺繡造花、裁縫編物。[19]曾就讀女子美校日本畫科的陳進表示,當時日本畫科的學習內容包含「膏像,人體素描,圖案畫,風景畫,書法及美術史」,還會根據不同專業安排「解剖學、平面幾何畫法及投影畫法」等技術課程。[20]
圖七、1905年普通科三年級生合影,圖片來源:《TEXNH MAKPA女子美術大学歴史資料室ニューズレター》
除了繪畫等專業科目外,學校還開設「烹茶調羹、瓶養生花、彈琴」等課程。[21]另外,女子美校還貼心地為住宿生開設烹飪課,春秋兩季固定設有短期的日本料理、洋料理及中國料理課。[22]這類陶冶性情、廚藝訓練的課程是日本高等女子學校裡的必修科目,臺灣本地的女子高校也複製殖民母國的教育模式,培養中產階級所需的賢妻良母。留學東洋的臺灣女性家境大多不差,畢業後多半與門當戶對的家族聯姻,因此學習如何做個好太太相當重要,女子美校的課程完全符合這些家長們的期待,這或許是留日習畫的臺灣女學生們選擇這間學校的原因之一。
圖八、1914年西洋畫科上課一景,圖片來源:《TEXNH MAKPA女子美術大学歴史資料室ニューズレター》
女子美校可以說是一間培養女性藝術家及淑女的學校,或許是認為從這裡畢業的臺灣女性很有可能成為臺灣士紳家庭裡的「新娘人選」。因丈夫在總督府任職,黃荷華婚後成為官太太,[23]這個特殊身份可能讓她無法專職作畫,黃家後人曾在訪談時提及「日治時期的女性不能太出風頭,尤其是官太太」,[24]也許這就是她以「林荷華」之名報名臺展的原因。
【名單之後】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臺籍學生──黃荷華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2wo1uOU

【名單之後】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臺籍學生──黃荷華 | 故事 StoryStudio
-------------------
自畫像(機構標題)-黃荷華(台灣, 1913-2007, 藝術家)
藏品位置:臺北市立美術館(台灣, 台北市, 典藏地點)
藏品描述:黃荷華1913年出生於台南殷實之家,父親黃溪泉重視子弟教育,對黃荷華的栽培也不遺餘力。1930年黃荷華自台南第一高女畢業後,不久便赴東京女子美術學校西洋畫科深造。她於1933年畢業,1935年結婚,此間她以一幅描繪東京融雪略帶蕭條況味的《殘雪》入選第七回台展,1936年又以《自畫像》入選第十回台展,但因婚後忙於照顧家庭子女,便不再參與繪畫活動。 數十年後,黃荷華女士將此幅自畫像捐贈台北市立美術館,關於這件作品,她本人有以下的描述:「早年留學日本,喜歡在傍晚時分,穿著旗袍在東京街頭散步,吸引了很多日本人的注意,這張身著旗袍的自畫像,記錄了個人當時的心情」,畫中新婚一年尚未育有子女的少婦,神態成熟穩重,她並且藉由旗袍衣著,表達自己對中國文化傳統的自信與認同。(林育淳,《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錄88-89(1999-2000)》,(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2000))
------------------
1900年 私立女子美術学校創立
1900(明治33)年、横井玉子・藤田文蔵・田中晋・谷口鐡太郎の4名によって東京府に私立学校設立願いが提出され、許可を得た。これを以て私立女子美術学校は創立された。翌年の開校後まもなく谷口・田中は同校を去り、学校の運営は玉子・文蔵の二人にゆだねられた。
横井 玉子
創立者の一人
学校設立申請の代表者
横井玉子(1854−1903)は熊本支藩の肥後新田藩家老原伊胤(はら・まさたね)の娘として江戸鉄砲洲(現東京都中央区明石町)に生まれ、横井小楠の甥、左平太と結婚するが、まもなく死別。その後、高等裁縫・高等礼式の教員資格試験に合格し、女子学院等で教員を務める。一方、日本キリスト教矯風会の活動に参加、婦人の地位向上と社会改良のための活動を行った。自らも浅井忠らの洋画家に美術を学んだ経験を持つ。
藤田 文蔵
創立者の一人。初代校長
藤田文蔵(1861-1934)は、池田屋の漢学者、田中幾之進の三男として因幡国邑美郡湯所村(現鳥取県鳥取市)に生まれ、工部美術学校においてイタリアから招聘されたヴィンチェンツォ・ラグーザに洋風彫刻(塑造)を学ぶ。東京美術学校設立後、彫刻科授業嘱託となり、後に同校教授に就任した。
私立女子美術学校開校後、玉子は舎監兼監事を務め、日常の生徒指導と学校の経営を行った。また、初代校長となった藤田文蔵は、東京美術学校の教授として受け取る報酬すべてを私立女子美術学校につぎ込むなど献身的な努力を続けた。
創立当初は、普通科(3年)・高等科(2年)・撰科(1年)・研究科(2年)が設置された。普通正科には、日本画科・西洋画科・彫塑科・蒔絵科・編物科・造花科・刺繍科の7つの学科があった。
女子美術大学歴史資料室 https://bit.ly/2V3bqFO
-------------------
【名單之後】對臺灣藝壇愛之深、責之切的桑田喜好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2xTP95u


固園到青田街:黃天橫夫婦訪談小記(上) | 臺灣與海洋亞洲 https://bit.ly/3aOACX7
固園到青田街:黃天橫夫婦訪談小記(下) | 臺灣與海洋亞洲 https://bit.ly/3bPQqJs


東門老街憶固園 @ 我們的足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uang-he-hua-02750877062_m750876627_m750877667_m2020-04-07_1656042020-04-07_16554827 (1)2020-04-07_165520e59c96e4ba94-e9bb83e5a4a9e6a9abe58588e7949fe88887e999b3e791b3e791b3e5a5b3e5a3abe7b590e5a99ae785a7efbc8ce6949de696bce59bbae59c92e6b48b


東門老街憶固園 @ 我們的足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0-04-07_1658232020-04-07_1658292020-04-07_1658582020-04-07_165844

東門老街憶固園 @ 我們的足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4.黃家固園 @ 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推廣補助 :: 痞客邦 ::

黃家固園/臺南市東區東門路
創建年代:日大正元年(1912)
歷史革沿:
府城固園黃家福建晉江縣人。黃家起源於佛頭港,黃家在佛頭港「錦祥記」棧間(今仍保留開發時基地),祝三多街有「錦祥記」舊式糖廍,也經營「粉間」(製作地瓜粉等)及「魚塭」。
日明治四十年(1907)日人實施「臺南市區改正計畫」,黃家在兩廣會館對面,牛屎埕街舊厝,因開闢「幸町」被徵收後拆除。此時家族搬遷至「錦祥記」舊糖廍。
日大正元年(1912)左右,家族經營者黃欣,開始在舊糖廍興建日式庭園建築,前庭院有六百坪,後庭有三千多坪。庭園從柴頭港「石頭坑」李氏園買來巨石,營造奇石異木、假山、石橋、噴池,命名為「固園」。
黃欣、黃溪泉兩兄弟十分好客,固園興建後成為政商名流聚集之所。日大正二年(1913)八月初南社的詩人在固園舉行詩會。大正十年(1921)、昭和18年(1943)兩兄弟各自建一洋樓,後期固園成為中式、日式、西式綜合建築。[1]
太平洋戰爭時固園日式建築受波及,戰後因物資不足未能修建。民國五十七年(1968)黃家固園改為住宅區。民國一™八年(2019)因鐵路東移,僅存的建築再次將被拆除。
4.黃家固園 @ 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推廣補助 :: 痞客邦 :: https://bit.ly/3bT74rq

4.黃家固園 @ 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推廣補助 :: 痞客邦 ::


固園,是日治時代的名園。 黃家,是台南望族,其姻親系譜足以串成台灣社會金字塔頂端。
位於台南市東門路一帶的固園,佔地四千多坪,原本有兩座台灣厝和一座舊式糖嬉皮笑臉的。 固園主人黃欣(1885~1947)留日返台後,拆除糖快來,由他處購買一座日式建築,遷移至此重建。 日式房屋以木造走廊相連,後方面積達百坪的水池,設有噴水、石橋、石燈籠,池中有錦鯉戲水,假山旁植梅樹四株,因此取名「四梅堂」,是當時詩人墨客、海內外政商名流聚集之處。
黃欣之弟黃溪泉(1891~1960)後來拆除台灣厝,蓋了三層樓的洋房。 洋房藍圖採用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社〉募集洋房新設計第一名的作品。 採同一設計的建築,在台灣有高雄西子灣彭清靠(彭明敏之父)醫師的別墅;在日本則有皇太子妃美智子娘家,日清製粉會社社長正田英三郎的宅邸。
日治時代,黃欣曾任「總督府評日日」,和辜顯榮等人曾經擔任當時的「御用紳仕」,可謂趁勢而起的梟雄。 他性格大開大家,是商事和公益並進、有褒有貶的人物;黃溪泉則內向溫和,謹慎守成。 兄弟倆個性互補,雖受新式教育,但漢學造詣頗深,固園黃家,文風鼎盛,引領風騷。
固園故事精彩,因姻親而連結的上層菁英網絡,也精彩。 媳婦有來自台南高長家族的高雅美,女婿有汐止陳家的陳紹馨、桃園林家的林益謙、鹿港辜家的辜振甫、北門吳家的吳新英... 開枝散葉,繁花似錦。
開到荼蘼花事了。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施行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黃家在台南縣三百多甲農地全部被徵收;固園四千坪,無生產無收入,又要繳交稅金,撐了幾十年,終於無以繼之。
1978年固園拆除,改建成新社區。 黃溪泉的兒子黃天橫說:「在自己的年代廢除自己的家園,心中的掙扎抗拒不知凡幾,甚至還要遭受他人非難,但這是時勢所迫,非個人力量可以抗拒。 」
出身豪門,黃天橫沒有遺傳到商賈的基因,卻繼承了藝文的天份。 他恬淡自持,博聞強記,在亂世中,安靜謹守讀書人的本份。 從1951年擔任台南市文獻會委員至今,田野調查,民俗研究,蒐藏文物圖書,寫作編纂,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堪稱某些專案的百科全書,他活出自己獨特的樣式。
許多人讀陳柔隆克的《宮前町90番地》之後,成了「張超英迷」。 張超英帥氣倜寫,魅力過人。 這本《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受訪者淡淡談來,上下百餘年的黃家風雲,有時代的潮起潮落,也有藝文界的奇人異事。 讀者不妨和《宮前町90番地》參照比對


百大家族(098) 台南 黃欣家族
4332百大家族
黃家,是台南望族,固園,是日治時期府城的名園。
位於台南市東門路一帶的固園,佔地四千多坪,原本有兩座台灣厝和一座舊式糖廍。
固園主人黃欣(1885~1947)留日返台後,拆除糖廍,由他處購買一座日式建築,遷移至此重建。
日式房屋以木造走廊相連,後方面積達百坪的水池,設有噴水、石橋、石燈籠,池中有錦鯉戲水,
假山旁植梅樹四株,因此取名「四梅堂」,是當時詩人墨客、海內外政商名流聚集之處。
黃欣之弟黃溪泉(1891~1960)後來拆除台灣厝,蓋了三層樓的洋房。
洋房藍圖採用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社〉募集洋房新設計第一名的作品。採同一設計的建築,在台灣有高雄西子灣彭清靠(彭明敏之父)
醫師的別墅;在日本則有皇太子妃美智子娘家,日清製粉會社社長正田英三郎的宅邸。
黃欣是日治時期少數能擔任總督府評議員的台灣人,在文化、政商界均舉足輕重。
日治時期,黃欣曾任「總督府評議員」,和辜顯榮等人並列當時的「御用紳仕」,可謂趁勢而起的梟雄。
性格大開大闔,是商事和公益並進、有褒有貶的人物;黃溪泉則內向溫和,謹慎守成。
兄弟倆個性互補,雖受新式教育,但漢學造詣頗深,固園黃家,文風鼎盛,引領風騷。
固園故事精彩,因姻親而連結的上層菁英網絡,也精彩。
媳婦有來自台南高長家族的高雅美,女婿有汐止陳家的陳紹馨、桃園林家的林益謙、鹿港辜家的辜振甫、北門吳家的吳新英…
開枝散葉,繁花似錦。
二戰後,國民政府來台施行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黃家在台南三百多甲農地全部被徵收;
固園四千坪,無生產無收入,又要繳交稅金,撐了幾十年,終於無以繼之。
1978年固園拆除,改建成新社區...........
日本明治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黃欣,還著有劇本、小說、組文化劇團,多才多藝,
在政商界也極為活躍,擔任多項公職,大正十年(1921) 更被任命為「總督府評議員」,經常在地方上排解糾紛,很得人望,
在日治時期台南府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兩兄弟的漢學造詣也十分深厚,都是南社成員,信手拈來都可入詩,
黃欣並曾擔任過南社第三任社長。
黃欣不只有文才,還擅於經營,除了繼續土地收租之外,還配合新時代,籌組經營新式企業。
兩位兄弟兼具新舊思想,有傳統讀書人的優雅、文人氣質,亦有新時代的頭腦與經營手法。
黃天橫,在固園出生長大。生活在固園優雅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伯父黃欣和父親黃溪泉的作風,
養成喜愛讀書、喜好文學、收集文物和書寫文章的習性。
在台南一中讀書時,喜歡閱讀課外讀物,尤其是文學作品和《民俗台灣》。
這與他日後與池田敏雄成為知交,與台南市文人交往,進行民俗采風的田野調查有關。
1951年,台南市文獻委員會成立,黃天橫即出任委員,一直擔任台南市文獻委員超過半世紀。
對各種文學文藝及文物都很有興趣,也有大量的收藏,從明清字畫到古文書、古地圖到老照片等,
藏量相當豐富,成為許多人從事台灣史相關研究的重要史料。
其兄長黃天縱赴日念法律,
戰前在東京擔任辯護士,後來回台灣擔任法官。
黃家因其聲望,與其他家族或菁英建立了婚姻網絡。
黃欣的女婿陳紹馨,汐止陳定國的兒子,東北帝國大學畢業,是有名的社會學者。
黃天橫的大姊黃荷華,就讀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時,認識林益謙,進而相戀結婚,是新時代自由戀愛的婚姻。
大姊夫林益謙,林呈祿的的兒子,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曾任曾文郡守。
大哥黃天縱夫人高雅美,台南高長之後,高再祝的女兒。
四姊菖華經林益謙介紹,嫁給辜振甫,辜顯榮的兒子,在二次大戰疏開時,染病不治死於1945年5月,僅25歲年華。
黃家的婚姻關係象徵名望家族之間門當戶對的通婚,
以及知識菁英相互認識的網絡關係。
1978年,因黃家族人多已離開台南,移住台北。
黃天橫的兒女也在台北讀書,維持固園的經費又不少,是種負擔,乃決議北遷。
固園因此廢園改建成為一般住宅區。
固園的興廢,其實就是黃家的家族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