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鄉侗寨/苗族祖先-蚩尤(姜姓),蚩尤與黃帝、炎帝姜榆罔合稱為「中華三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鬥牛--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姜氏家族、吳氏家族    關於對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群眾聚集事件典型問題的通報

在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吳姓、姜姓家族的年輕人為慶祝農歷“二月二”,自帶4頭斗牛前往高定村新建的斗牛場開展斗牛活動,引來200余名群眾圍觀。大多數圍觀群眾未戴口罩,給疫情傳播帶來重大隱患 https://is.gd/ReAqdm

RrtKx1RGXIe7Tr57c1fc73b4e1423680eb0e738caddcfdlAMJlHABgx9BqZZIilRU (1)2020-03-01_155810

貴州劍河:大山裡的祭祀蘆笙 世代傳承的文化情懷 - 每日頭條

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姜氏家族、吳氏家族的部分年輕村民自帶4頭鬥牛前往高定村新建的鬥牛場開展鬥牛活動,引來200餘名群眾圍觀,大多數圍觀群眾未戴口罩,給疫情傳播帶來重大風險隱患,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群眾聚集鬥牛事件發生後,州委高度重視,責成劍河縣委立即對該事件進行徹查。劍河縣委迅速組織調查組深入調查核實,並對失職失責、履職不力的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追責問責。
經劍河縣委研究決定,免去潘盛平南哨鎮黨委書記職務,免去羅國強南哨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職務;免去姜勝科南哨鎮高定村黨支部書記職務,建議免去吳勝良南哨鎮高定村村委會主任職務,並啟動罷免程序;南哨鎮黨委、鎮政府向劍河縣委、縣政府作出深刻檢查。對其他有關責任人將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兩百多村民圍觀鬥牛,大多不戴口罩!三官員被免 http://bit.ly/39c911x

疫情當頭不長眼!貴州村莊爆200多人圍觀鬥牛 書記、鎮長雙雙免職 | 中國 | 新頭殼 Newtalk

關於對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群眾聚集事件典型問題的通報


龍頭節,又稱「龍抬頭」或「春龍節」,節日日期為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根據民間傳說,此為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之日,也意謂著在此之後雨水會漸多。也有人認為「龍抬頭」指的是百蟲開始於初春甦醒:如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中國傳統中歷代祭祀伏羲和女媧的太昊陵廟會(又稱人祖廟會)也均於農曆二月二開始。
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曆二月初二,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抬頭。意味今後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從海底抬頭出來,望著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節日的形成
作為「龍抬頭」的二月初二則正式開始於元朝,《析津志》記載:「二月二,謂之龍抬頭」[2]。在明代、清代該節日則開始盛行,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
“    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黍面、棗糕、麥米等物油煎為食,曰薰蟲。[3]    ”
因古代中國是農耕為主的國家,所以人們對農業非常重視,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三個節氣之間,這時農作物需要雨水的時期,人們非常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另外、亦有將二月初一稱為「春龍節」的說法,《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
“    二月朔日為青龍節,取灶圍物,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4]    ”
二月二也是中國歷代為祭祀伏羲和女媧而舉行長達一個月的太昊陵廟會開始的第一天。[1]
過節風俗
到了元朝,「二月二」 就和「龍抬頭」聯繫到一起了。描述元燕京風俗的《析津志》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麫」;還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的屁股」。總之都要以龍體陰莖等部位命名。傳說,喝龍的精子可以長生不老。明朝以後,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5]
清康熙時的《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清末《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這時不僅吃餅吃麵條,婦女還不能操做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除了吃麵食外,還將這個節日引申為導引風水的好日子,清《宛署雜民》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w,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祈求風調雨順。
民國時期,二月二的民俗有:「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咸以粗米麵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於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云。」[6]
浙江溫州二月二龍抬頭有吃芥菜飯習俗。
客家人在這天於野外作社等活動。龍抬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9ejARv
----------------
二月初二"龍抬頭"習俗和禁忌!
2016-03-10 由 微安塞 發表于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在這一天人們吃春餅、餛飩、豬頭肉、薺菜飯等,另外傳統說法在整個正月里都不能剪髮,因而老百姓都選擇在正月過後的二月二剪髮,喻示新的一年要開始,同時也給家人帶來好運氣!
1、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2、理髮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有「正月里不理髮」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麼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髮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北方部分地區有這樣的習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4、引龍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里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准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里的灰在院子裡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杴上散落成圓圈,然後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願。
5、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繫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6、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二"龍抬頭"習俗和禁忌!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VAHaE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