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 年日本的封建階級制度廢除,部落民被合法的解放;但是,這沒有減少社會對他們的歧視,以及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賤民:(陵戶、官戶、家人、公奴婢、私奴婢)部落民,當中包括 「穢多」和「非人」

當七世紀末日本執行律令制時, 人民分良賤兩種,賤民稱為五色之賤 (陵戶、官戶、家人、公奴婢、私奴婢),這種分別是因登記戶籍形成。五色之賤在封建時代稱為部落民,當中包括 「穢多」和「非人」。

2017080417273524620170804115316973-120170804115202677.2017080411590071920170804115752603

看似和諧平等的日本,歧視問題可能比誰都嚴重:這 300 萬「部落民」被當作社會的穢物 | BuzzOrange http://bit.ly/2TEaKaQ
在台灣人眼中,日本文化總是看起來特別美好。但許多人或許很難想像,直到 21 世紀的今日,日本都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階級歧視問題——「要分手就殺你」、「沒有常識」、「野蠻」,這是今天的日本仍然存在的部落民。
在網路搜尋關鍵字,都可以發現他們不論求職、結婚、生子、找願意租給他們的房子都有困難。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他們的血緣和其他日本人沒有任何不同,卻因為過去封建時期的階級制度,而成為社會眼中的穢物……(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 楊陽
什麼,日本人對日本人也有歧視嗎?相信大多數人和筆者一樣反應。新聞媒體上報導是日本是單一民族,團結齊心,一億中流的感覺。筆者來東京留學最初幾年也是所見之處一片平等互敬的氣象。
後來筆者去了大阪工作,結識了一個曾經在上海留過學的日本朋友小枝。由於彼此對對方文化都有一定瞭解,我們很快變得熟絡起來。有一天,他開車帶我去參加一個日本年輕人的聚會,車子經過大阪日本橋的一片低矮住宅區,他的神情突然嚴肅起來,小心的繞道過去,我很詫異,後來小枝和我用異樣的眼神說這裡住的是部落民,同和地區,不小心碰到會糾纏不清,我們因為趕時間我就沒有在意。
後來公司聚會,大家聊某某人,作為唯一的外國人,讓我感覺吃驚的事情出現了:一個公司前輩,當大家面說日本現在很多人生活不能下去,還用嘲諷的口氣說某某的地方出來的人,結不了婚,也找不到工作,我清晰的聽到三字, 部落民 。其他人也如恍然大悟一樣哈哈笑起來。
還有一個事件讓我印象深刻,我工作之餘,開始在國際交流中心教日本人中文,期間認識了一個叫佐藤的日本老頭。
由於我們都聊喜歡歷史,三國志之類的,所以關係很好,無話不談,也經常一起喝酒。有一次他和我說起他動盪的一生,年輕時候他就在九州的三菱工廠清掃過車間。後來幹了幾年又去了北海道牧場去喂馬,漫天大雪他牽著馬出去喂,回來還要給每匹馬清掃全身,淩晨三四點才能睡,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來,沒有週末,他形容那個生活是地獄。最後同樣從他嘴裡聽到了「部落民」這三個字。
後來才知道,原來日本表面上沒有階級之分,看似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不過事實上當地仍隱藏了封建社會遺留下的階級制度。
一直到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不願與「賤民」階級後代通婚、打交道。部落民在日本社會裡,沒有上升通道,在就職,結婚方面有很多歧視。
日本是島國,相比較於其他國家更容易形成同質化社會。這樣的社會裡面必然會有一些異己分子,在同質化且內向的社會中生存,異己分子必然沒有空間,於是就是被集體歧視。
還有一個日本人聽之色變的詞:「村八分 」。 這是日本傳統中對於村落中 破壞成規和秩序者進行消極的制裁行為 的俗稱。
村八分的內容是將人們共同生活的十件重要事情中,除了協助埋葬(屍體放置的話會有屍臭甚至引發傳染病),以及滅火(置之不理的話會延燒)這兩件事情如果置之不理會將造成他人困擾外,剩下的八件事情(成人禮、結婚、生產、照顧病人、房屋改建、水災時的照顧、每年的祭拜法事、旅行)完全不進行交流及協助。
歷史 :鮮為人知的部落民——日本良賤制度
當七世紀末日本執行律令制時, 人民分良賤兩種,賤民稱為五色之賤 (陵戶、官戶、家人、公奴婢、私奴婢),這種分別是因登記戶籍形成。五色之賤在封建時代稱為部落民,當中包括 「穢多」和「非人」。
日本部落民在人種上和日本人沒有什麼區別。 部落民的形成來源於日本幕府統治時期,當時,當權者把社會分成許多階層,地位最低的奴隸就成為今天的部落民。
穢多(左)、非人(右)
部落民大都住在貧窮的少數民族居住區裡。普通人選擇結婚物件時,都怕對方有部落民血統。
部落民是過去封建時期賤民階級的後代,主要從事 被認為是宗教上「不潔」的工作 而且他們傳統上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莊或貧民區(多不適於農耕),分為非人與穢多。 非人多數是乞丐、算命、監獄看守,穢多則是處理與死亡有關的工作。 穢多乃成形于平安時代、確立于江戶時代,雖然該稱呼廢止於明治時代,但現代日本人對此蔑稱帶有「士農工商之外的最下層身分」的歧視。
明治時代的日本賤民
關西大學講師上杉聰認為,鎌倉時代奈良和京都對於穢多便出現歧視,室町時代的歷史文獻更出現「不要跟卑賤者結婚,一旦弄髒血液的話就無法乾淨,穢多的子女永遠還是穢多」等歧視性字句。
雖然穢多的起源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但是跟非人的差別為世襲制,子女必須繼承父母的職業。
還有一部分部落民來源於罪犯。
江戶時代罪犯手臂上有刺青的,稱為江戶手臂,手臂上的「二條線」代表的是初犯;「三條線」是再犯。另外稱為「京都手臂」的是刺青二個 5 釐米左右的長度的斜線「╲╲」。「佐渡手臂」是「サ」形文字。「紀州手臂」是文字「惡」。「長州手臂」是「◇」形式的刺青……線條越粗說明給予罪犯的痛苦越重。
很多犯罪的人被流放到深山交通不便和生活條件較差的地方,與正常社會隔絕。他們的孩子長大結婚也只能和同村的人結婚,外面的社會的人是不願意和他們結婚的。筆者有幸去過一次崗山縣津山市實地考察過當地差別部落遺址。
這裡所說的部落階級的人們,在當今社會也保留了很多遺跡。和日本人喝酒聊天他們也會無意中說起這些。京都的很多街區也是類似平民窟一樣,歷史上那些地方曾經是差別部落所居住的。
上圖為部落解放同盟的網頁
部落解放同盟,是日本的一個政治團體。該組織的目的是尋求廢除日本社會對部落民的歧視。部落解放同盟的前身是大正民主期間成立的全國水準社。 該組織尋求部落民與其他日本人地位平等。
開展部落民解放運動的一個組織負責人表示, 如今部落民仍然在就業、結婚等許多方面受到歧視。這些歧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感受到。 日本人心靈深處潛藏著對部落民的歧視心理。
部落民要求解放和抵制歧視的運動早在戰後不久就已經開始了,他們要求政府制定法律保護部落民的人權,要求教科書納入有關部落民歷史內容,增加人們對部落民的理解,他們把這一教育稱為「同和教育」,把部落民問題也稱為「同和問題」。
日本目前出身於所謂「部落民」的約有 300 萬,但是敢於明確自己身世的只有 20 萬。 由於部落民早年生活在被指定的區域和村落,因此這一區域就成為部落民無形的「身份證」,有的部落民為了避人耳目,在買月票時,故意買到前一站或後一站,為的是不讓人一眼識破自己是部落民。然而,部落民要求平等,要求排除歧視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
歧視心態根深蒂固
1871 年日本的封建階級制度廢除,部落民被合法的解放;但是,這沒有減少社會對他們的歧視,以及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他們一般很難進入好學校或大學,在日本的一些地區,對部落民就業(大公司一般不願招聘他們)、結婚、同住一棟公寓等的歧視仍然存在;一般人結婚前也查清家譜保證對方沒部落民血統。
《部落解放全國聯絡協議會》會長久保重倉說,歧視變得越來越隱蔽,甚至連歧視者本身都沒有察覺,這是因為在日本人心靈深處潛藏著根深蒂固的對部落民的歧視心態。
部落民解放運動不僅要求社會改革,同時也面向部落民自己。年齡在 50 歲以上的部落民當中,文盲很多,這是因為他們當時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部落民的人數根據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數字。根據日本政府在 1993 年做的調查報告,日本有 4533 個同和地區(被規劃來同化的部落民社區),主要分佈於西日本,總共有 298385 戶、892751 人。每個社區從少於 5 戶到多於 1000 戶都有,平均為 155 戶。大約四分之三位於鄉村地區。對於部落民的歧視各地區不同。
「部落民解放聯盟」調查,目前在日本約有 6000 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將近 300 萬。以東京為例,由於新移民非常多,因此原來部落民群居的區域也逐漸模糊,僅一成當地民眾表示,不願意讓子女與部落民後代結婚,近半數表示無所謂;不過,在關西地區如京都、大阪,部落民的差別問題仍較嚴重。
聯盟人員表示, 現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購買「部落民」的姓氏與居住地區手冊,多用來調查未來女婿及媳婦的出身背景,「這是現今最嚴重的歧視,甚至因此而產生殉情自殺的悲居。」
種族歧視根深蒂固 日本缺乏實際行動
印度種姓制度中的賤民和日本的穢多一樣,也是處理皮革、屍體的低下階層。
他們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絕對禁止與其他種姓接觸,甚至常發生賤民因接觸其他種姓而遭到虐待、殺害的事情。至今在印度仍有不少人對賤民存有偏見,看來日本的歧視階層和印度是相通的。
聯合國官員迪埃內調查結束後,在東京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日本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而令他「震驚和不安」的是,日本政府缺乏實際行動,未能遏制住國內的排外情緒。
日本國內表面的人權平等,檯面下的歧視仍存在,而這樣的烙印也難以消除。
以下節選近幾年日本網友對日本部落民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評論:
關於和部落民交往和結婚:
覺得部落民不勞而獲:
對非人和穢多的認識:
看似和諧平等的日本,歧視問題可能比誰都嚴重:這 300 萬「部落民」被當作社會的穢物 | BuzzOrange http://bit.ly/2TEaKaQ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芝浦肉市的屠夫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i3kdlR
日本至今仍有一群人受歧視、鄙夷,特別是在就業及婚姻方面,無力擺脫低下的社會地位。出身,難道真要讓他們永世難以翻身?
東京芝浦肉市,不太顯眼的地方,有一間乾淨整潔的小屋。小屋角落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是一摞粗製濫造的恐嚇信、仇視郵件----一種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代社會偏見的證據。
在日本,長期以來,屠夫、殯葬工、皮草工、還有其他「不乾淨」行業的工種比如清潔工一直被邊緣化。這種歧視延續至今,芝浦屠宰場的工人也未能倖免。
其實,這裏的工人經手的,可是全世界價格最昂貴、肉最受人追捧的動物。舉世聞名的日本神戶牛肉就是在這裏出產的。上好的神戶牛排,價格足以高到讓人流淚。
工人需要精湛的技藝、長期的培訓和堅定的信心,掌握這手本領甚至需要長達十年的功夫。儘管需要這麼巨大的付出、這麼出色的手藝,屠宰場的許多人還是從來不和外人公開談論自己的職業。
屠夫紀公崎(Yuki Miyazaki)說,「有人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總會猶豫,不知如何開口。」
「多數時候,原因是不想連累家人受傷害。如果我們受歧視,可以反抗。如果孩子受歧視,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我們必須保護孩子吧。」
封建制
和屠宰場許多其他人一樣,紀公也和日本的「賤民」—「部落民」(Burakumin)有關。
部落民起源於封建時代,最初指的是由從事被視作不潔或者與死有關—比如劊子手、賣肉的、殯儀工—職業的工人組成的隔離社區。
這些社會「棄兒」中,等級最低的叫「穢多」(Eta)。穢多犯了罪,武士可以將其處死而且不受懲罰。記載顯示,一直到19世紀中期,日本一法官還曾稱「穢多的價值相當於正常人的七分之一。」
雖然日本人普遍認為這個詞粗魯無禮,但是現在穢多一詞仍在使用。屠宰場收到的仇恨郵件中,有一封信表述對動物的同情,因為動物是被「穢多」殺死的。
Image caption
仇視郵件
1871年,日本廢除等級制,但是,「賤民」之融入仍然存在障礙。被邊緣化的部落民社區仍然散落在日本各地。
「戶口」要登記出生地址,雇主經常可以要求申請人出示。上面的家庭地址如果「不雅」的話,經常會導致受歧視。
1960年代,日本著力改善部落民待遇,推出多項同化舉措,旨在改善部落民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儘管如此,歧視還是未被消除。
黑名單
1970年代中期,一家部落民權益組織發現,一份長達330頁、手書的部落民人名和聚居地區地址的名單,通過郵購手段秘密出售給雇主。
當時,許多日本大公司使用名單篩選申請人。
直到2009年,「谷歌地球」用了一張公開發售的東京和大阪地圖,其中標明封建時代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對偏見、歧視等問題的關注和熱辯。
現在,很難凖確統計傳統部落民社區的具體人數。
日本政府1993年的調查稱,將近100萬部落民散居在全國各地大約4000個社區。1955年創建的維權組織「部落民解放聯盟」(BLL)認為,社區總數應在6000左右,部落民總人口將
近300萬。 部落民解放聯盟的近藤俊(Toshikazu Kondo)說,時至今日,部落民黑名單依然存在,不過應用目的有變。
他說,「1970年代,公司用名單審查申請人的背景,後來有了規章制度,這樣做是非法的。現在,眾所周知,還是有人要買這樣的信息,不過不是大公司,而是個人,目的是檢查未來親家的背景。這是我們現在經常需要面對的最大的歧視之一。」
黑社會
去年日本政府所做的一項調查中,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說,對孩子和部落民後裔結婚持保留態度。不過,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Image caption
黑幫組織對部落民有吸引力?
歧視、偏見長久不消,原因之一可能是部落民和日本黑社會的關聯。
阿代爾斯坦(Jake Adelstein)是美國記者,報道日本犯罪問題長達20年。他估計,三分之一的黑幫成員來自部落民社區。所有的門都向他們關閉,凸顯黑社會的吸引力。
一名黑幫首領向阿代爾斯坦解釋說,黑幫給了那些受歧視的人一個家、一種紀律。
但是,並不是祖上是部落民的人才有受歧視的風險。特定工種與部落民這個社會棄兒的歷史關聯如此之強,所有在屠宰場工作的人—無論出身如何—都有可能被歧視。
不給酒
櫪木縣豐(Yutaka Tochigi)今年58歲,是芝浦屠宰場工會的負責人,辭去從前電腦程序員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陪孩子。不過,他立刻在家裏受到白眼。
櫪木祖上並沒有部落民血統。他說,「我父親曾經對我說,你還不如去掏大糞。我懂得,他指的是我去做部落民工作了。
記得有一次和妻子一起去看望她父親的親戚。我告訴他們我的工作後,他們停止給我倒啤酒!」
Image caption
櫪木是屠宰場工會負責人
不過,櫪木和近藤都認為,未來有望更好。近藤說,「仇恨言論不如從前多了。這樣做的人會被告上法庭,必須賠償損失。」
「我們還可以看到工作單位歧視、反部落民的塗鴉,但是,和我們取得聯繫的人比從前任何時候都多了。」
桌上擺著恐嚇信、仇恨郵件的那間小屋屬於芝浦肉市的信息中心,目的是教育公眾、改善社會態度。
桌子旁邊的牆上掛著另外一種來信。組織來參觀的學生,在懂得了這些工人精湛的記憶和敬業精神之後寫來的感謝信。
不過,也許這依然表明,古老的歧視與偏見還沒有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注,麥克·寸田是在東京生活的作家,關注音樂、日本青年和城市文化)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i3kdlR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151028091833__86289347_slaugh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