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意思就是吃好的喝好的算不上是福氣,上好的檀木和金子做的酒杯都不要用了,想要讓家族長遠廣大,應當和普通人家無異。

399px-Shen_Wansan-md2020-01-16_0856112020-01-16_0907554e6d00035939215f54664e6e00031349b262c36a4e6b0003782afbf7079c0-e15384654176952020-01-16_09033715217954643288q63sr3s3o15217954273661npp6q41q6289400020247pr0rsq1028950000703r85613687471500011rn7n9qqn8no471r000357ps11rr2q02471q000353sq64op4s6r47220000q59n4qsp11p6471s0003044snpq1qn19471r000356or62n113o310340008872q033p5prq1034000886sor00pq0ss1034000886o26s2r6n9611sn000392rs491sr0qr11sr000392o80s384s91800px-沈万三故居

聚寶盆的典故最早該來自於明朝初年的富豪沈萬三,據說他能富可敵國,就是因為有一個能複製各種物品的神物,也就是傳說中的聚寶盆。後代的人為了討個好彩頭,也逐漸發展出名叫聚寶盆的風水擺設,希望能擁有跟沈萬三相同的財富。


一個女婿名叫陸仲和,因為牽扯進「胡惟庸」案中被處斬,另一個女婿名叫顧學文,顧學文是沈家的入贅女婿,後來莫名其妙的牽扯進「藍玉案」中,也被處死。雖然說,「胡惟庸案」跟「藍玉案」牽連甚廣,冤死枉死者不計其數,但陸仲和跟顧學文這兩個人被處死,跟他們是沈萬三的女婿這一身份並不是沒有絲毫關係
-------------------------
沈萬三(1306年-1394年),明初富商,一名秀、富,字仲榮,小名萬三,又號萬山[1],本浙江烏程縣南潯鎮[2]人(今湖州)人,父親沈佑,始徙居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東蔡村。據說其富,勝於政府。沈萬三的故事幾近於傳奇,真假難辨。現代學者顧誠[3]等人認為,沈萬三的事蹟應被誇大,他可能只是一個元朝末年的普通的有錢人,並未有富可敵國的事蹟。
臺灣部分廟宇尊其為財神。
簡介
沈萬三於元惠宗至正末年隨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鎮徙居蘇州周莊東土樓,躬耕起家。後又遷至周莊銀子濱,到吳江分湖陸道源家理財,並得巨資。沈氏返周莊後以北蜆江(古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經瀏河出海的有利條件,開始「競以求富為務」[4]的貿易活動,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逾吳下」[5]的江南第一富豪。發跡後,他曾先後流寓南京、蘇州、吳江等地,富名遍天下。傳說沈萬三曾經一度與軍閥張士誠合作,獲得蘇州當地的許多特許。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重修長城,命沈萬三出資三分之二;而後修建首都,沈萬三又資助修築了都城南京的三分之一,還提早完工[6],毫無困苦的樣子,並且還主動想出資犒軍,一人一兩銀,花費數百萬兩,如數輸之,卻仍有餘財。朱元璋深恐「民富敵國」,又認為他犒勞軍隊,是要作亂,打算將沈萬三處死,馬皇后求情:「妾聞法也者,所以誅不法也,非所以誅不祥。民富侔國,民自不祥爾,夫不祥之民,天甾有之,於國法何予焉?」[7],皇帝於是赦免萬三,但將其發配雲南、充軍,財產半數充公。萬三死後水葬於周莊銀子浜;至萬三之子在世時,仍富甲一方,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向萬三之兒威脅索賄,萬三兒上告朝廷,明成祖怒之,指揮使因此被撤換。
有人認為沈萬三未被流放,只是畏懼朱元璋,一生謹慎,深居淺出,是直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牽涉進了藍玉案,不僅顧家被滅門,沈家也因此廣受株連,幾乎被滿門抄斬,沈家也就此衰落。沈最後採取水葬,將自己大體放至於周莊溪流欄網內給魚吃,有佛教分食給眾生的布施想法
逸事
沈萬三如何致富,說法不一。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萬三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8]。《近峰聞略》稱沈萬三氏有點石成金術。又有一說法是取得汾湖陸道源家產[9][10]。
考證
沈榮其子說
根據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張士誠據蘇州時,沈萬三已死,二子沈茂、沈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其縣志是依據沈的兒女親家明代人莫旦撰寫的《吳江志》。張士誠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佔據吳中,而朱元璋1368年才開國建立明朝。另元末明初人王行為沈萬三兒子沈榮及其孫撰寫過墓志銘,明確記載:沈榮死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沈森與父親死於同年,享年48。也就是明朝開國時沈榮已經62歲,沈萬三大約接近80歲,其墓誌銘以先君子稱沈萬三,也就是沈萬三早於沈榮之前過世,而朱元璋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才正式對雲南用兵,次年平定該地,雲南才正式納入明朝的版圖,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人被流放到雲南的。弘治年間莫旦所修《吳江志》與嘉靖四十年徐師曾修《吳江縣誌》記載,因藍玉案妻族招株連的第一名的沈旺是沈萬三的兒子,列第二名的沈德全已是沈萬三的曾孫,而獨無萬三之名。也就是說藍玉案之前,沈就已經過世了。
沈榮非其子說
沈榮不是沈萬三兒子。根據《宣威沈氏族譜》沈萬三生卒及家庭如下:沈萬三:(1306年~1394年),享年88歲,先後娶妾十三人。有記載的有:①褚氏,②張氏,③唐氏,④郭氏,⑤李氏,⑥黎氏,⑦朱氏,⑧陸氏。沈萬三共生五子四女。長子沈金,次子沈茂,三子沈旺,四子沈春鴻,五子沈香保,字子成。 長女沈線陽,適餘十舍;次女,適顧子文;三女,適宋通,宋文杰;四女,適葛姓。沈線陽:沈萬三之長女。適餘十舍,生女余惠剛,適西平候沐春。此內容與後入收錄著名道人張三丰作品的《張三丰全集》內容相符。沈三山即是沈萬三。
張三丰詩文
將之雲南先寄故人並序
余自洪武二年已酉至二十四年辛未,居武當二十有三年矣。其間著丹經,舒清嘯, 晦跡韜光,雲來鶴往。近聞沈三山得罪朝廷,徒於滇上,株連其壻余君。西南之 約,吾其行乎?爰為作此,先慰天南海曲之遷戍者。
壺中日月洞中春,二十三年靜里身。遙知遠徒雲南客,蠢雨蠻風憶故人。
滇南會沈子三山兼贈令倩餘十舍
一家眷屬小遊仙,翁壻同居滇海間。玉澗郎君余十舍,冰清老丈沈三山。都因象齒能為禍,未觸龍鱗早犯顏。今日我來齊度脫,大丹還勝大刀環。
贈沈線陽余飛霞兩女仙
線陽仙女,薛眞陽之高徒,沈三山之長女也。弱齡出世,父徒雲南,忽來拜省, 與余女同服大藥,沖舉而去。余女者,十舍令愛,西平侯沐春夫人,得母翁外丹 之傳。飛霞乃吾賜號也,嘗有小傳記之。
十舍非無子,三山亦有兒。仙姑與妹女,閬苑兩靈芝。服我天元藥,飛升昆明池。老翁開笑眼,吾道屬嬌痴。
家庭
萬三弟沈萬四,本名貴,工詩,隱居終南山。
沈萬三女婿宋通為萬戶侯[11]。
文化
《金瓶梅》裏潘金蓮說:「南京瀋萬三,北京枯樹灣;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臺灣臺北市關渡宮財神洞尊稱其為萬山財神,新北市石門區代天府聖明宮北海發財廟尊其為十路財神之一的「招財王」。[12]
觀光
在周莊的萬三豪宅,現已成為旅遊觀光景點。
沈萬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Nr79Je


281983411_m281984227_m

提到沈萬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聚寶盆,第二就是想到沈萬三的生死之謎,
也就是說沈萬三留給後世人有兩個謎,一個是他富可敵國,這錢是怎麼來的
,二是他的下場,說法不一,無論如何先介紹他這個人的生平:
(事實上沈萬三的謎,不只這兩點,例如他的名字與出生,就有許多說法)
沈萬三(1330年-1379年),又名沈萬山,本名富,字仲榮,,浙江吳興縣
人,祖上遷居平江路長洲縣(今江蘇蘇州)東蔡村,直到現在,在周庄的萬
三豪宅,仍已成為旅遊觀光景點,而沈萬三最有名的一段故事,我先節錄於
下:
明洪武初年,沈氏助築南京城的三分之一,繼而又犒勞明太祖軍隊,軍百萬
,一軍一兩銀,如數輸之,毫無困苦的樣子,明太祖深恐「民富敵國」,怒
欲殺之,經馬皇后求情:「妾聞法也者,所以誅不法也。非所以誅不詳,民
富俟國,民自不詳爾,夫不詳之民,天有有之,於國法何予焉。」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沈萬三真的很有錢,也知道他做了一件傻事,
埋下後來無法善終的伏筆,本篇先討論第一個謎,沈萬三的錢是怎麼賺來的
,然後在「續筆」裡討論他的下場,有關沈萬三富之來源有五種說法:
一、《挑燈集異》:「明初沈萬三微時,見漁翁持青蛙百餘,將事銼剞,以鏹
    買之,縱於池中。嗣後喧鳴達旦,貼耳不能寐,晨往驅之,見蛙俱環踞
    一瓦盆,異之,將歸以為浣手器。萬三妻偶遺一銀釵於盆中,銀釵盈滿
    ,不可數計,以錢銀試之亦如是,由是財雄天下。」
二、《近峰聞略》稱萬氏有點金術。
三、沈萬三於元惠宗至正末年隨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鎮徙居周庄東,以躬耕起
    家。後又遷至周庄銀子濱,到吳江汾湖陸道源家理財,並得巨資。(也有
    一說法是取得汾湖陸道源家產)
四、沈氏返周庄後以北蜆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經瀏河出海的有利條件,
    開始「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逾
    吳下」的江南第一富豪。發跡後,他曾先後流寓南京、蘇州、吳江等地
    ,富名遍天下。(見《蕉舘紀談》)
五、《留青日札》說沈萬三之父遷居東蔡村時,村人以最下等的「汙萊之地歸
    之,祐(沈萬三之父)躬率子弟服勞,糞治有方,瀦泄有法,由是致富不貲」
從前面兩種說法,要我們相信實在很難,有點無稽之談,算是街頭巷尾的民間
傳說,但是後三者似乎可以並存,沈萬三與其父,藉由農耕、理財、貿易等等
,機運而成為巨富,似乎不假,所以只要不相信靈異傳說,基本上沈萬三致富
之謎不難解開,但是重點是為何會有那些傳說,這就是因為沈萬三太有錢了,
有錢到讓人懷疑,正常的賺錢方法與速度,實在沒辦法這麼快,這點可就見仁
見智了。
----
由於沈萬三歸根結底只是元末明初的一個民間商人,《明史》等正史不可能專
門為他立傳。因此,關於沈萬三,是民間傳說多過歷史記載,戲說多過信史,
縈繞在他身邊的,有著種種謎團揮之不去,上一篇,我們討論了他的財產來源
,這一篇我們除了討論他的下場外,也略為說說他的名字與出生之謎。
沈萬三其實不叫沈萬三,近代歷史學者的考證是關於沈萬三的名字,存在著三
種爭議,一說因為他財富多如山積,所以謂其為沈萬山,孔邇《雲焦館記談》,
蔣一葵《長安客話》等資料中皆持此說。
二說因為沈萬三排行第三,所以呼之為萬三,明楊循吉《蓬軒別記》等資料認
同此說。第三種說法則指出,沈萬三並非一般姓名,而是種稱謂,是對富豪巨
賈的一種敬稱。
經過考證,證實了第三種說法,可能性很高,沈萬三的真名叫做沈富,字仲榮
,而稱沈萬三的原因是明代初年沿襲元代的制度,將老百姓分為哥﹑畸﹑郎﹑
官﹑秀五等,秀為最上等,而“秀”中又按照財產再次分等,富者,謂之萬戶
而沈富在“萬戶”中排在第三等,故簡稱沈萬三。沈萬三的弟弟,沈貴則由於
富裕程度略遜哥哥,被人們稱為沈萬四。
而沈富的出生,根據南京大學,原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潘群教授所研究
:在歷史上,沈萬三從來就沒有在南京生活過,潘群根據沈萬三親侄沈漢杰的
《沈漢杰墓志銘》等可靠史料指出,沈萬三是吳興南潯人,他和弟弟沈萬四先
後遷居長洲東蔡村、北周莊,直到現在的周莊,沈萬三兄弟在周莊客居的時間
最長,直到洪武15年,沈家獲罪被流放雲南為止
最後我們來談談沈萬三,他到底是被朱元璋怎麼「處理」了,是被流放,還是
被殺害了,還有假設他被流放,到底被流放到哪裡,也是個謎,先看看一些相
關的記載:
《明史》‧馬皇后傳:「妾聞法也者,所以誅不法也。非所以誅不詳,民富俟國
,民自不詳爾,夫不詳之民,天有有之,於國法何予焉。乃釋秀,戍雲南」
《挑燈集異》裡說:「高皇時,流竄嶙南。鈔其家,得聚寶盆,瘞之金陵城下,
因名其門曰:『聚寶門』」。(今南京中華門)
《蓬軒筆記》又記載,沈萬三因兒子被定為「藍黨」,從而「發遼陽從戍」。且
《五雜俎》也有「因事適遼陽」的說法。
《蕉舘紀談》則全盤否定流放說:「萬三築蘇州街,以茅山石為心。上謂其有異
謀,遂收殺之。以兵圍其家,盡抄摘之。」也就是說死於非命。
這四種說法,全都有可議之處,第一種戍雲南,最不可能,因為明軍克復雲南
全境,乃在洪武十四年 其時,這位“豪富”早已不在人世,所以雖《明史》為
正史,但是仍可議,除非改為充軍打仗,還牽強的過。
第二種我們很難相信這聚寶盆的部分,也許有,但是僅一高貴的盆子,應無其
複製金銀的功能吧!
第三、四皆有可能性,但是必須認定這是朱元璋的藉口。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
點點的推測,就是若為流放,應非雲南,而為遼陽等從戍,否則則是被找藉口
殺掉了,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後補記:
如說沈萬三是位大商人,不如說是位大地主;因爲在他“發迹”的年代,猶如
陳高華先生於〈沈萬三與藍玉黨案〉文中所说:“元、明之際,社會動蕩,兵
亂頻仍,大規模海外貿易很難進行。入明以後,朱元璋很快便實行禁海政策,
不許百姓出海貿易,走私是海外貿易的惟一途徑。沈萬三所居周莊,位於長江
口內,離海甚遠,要想出海走私,很容易被發現捕捉。因此,沈萬三經營海外
貿易,揆之當時情況,是講不通的”。至於“沈萬三”之流放雲南,更是不可
能的事情。明軍克復雲南全境,乃在洪武十四年 其時,這位“豪富”早已不
在人世。沈萬三 續筆 @ 蒼穹未央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2uQCG0J
-------------------
明朝野史:明朝大富商沈萬三究竟擁有多少家產
2017-10-03 由 南瓜怪叔叔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為明初蘇州富商,富可敵國,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曾出資修拓觀前街,助朱元璋修築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牆等,有野史記載,這個富商最終被朱元璋所殺。那麼朱元璋為何要殺死曾資助過自己的沈萬三呢?
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麼程度,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據《留青日札》記載, 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
但是貪得無厭的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想方設法來消耗他的家財。據董谷《碧里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
沈萬三不知就裡,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後,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巧取,還有豪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產每畝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稅。
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後,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
當時的南京城牆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華里多,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
而沈萬三一人負責的城牆,占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樣如期完成的?沒有人知道。明人記載,沈萬三建造數橋之後,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誰知兒媳很不以為然,便用私房錢悄悄建了一座橋。
該橋「工巧宏麗」,比公公所造之橋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把它叫做「賽公橋」——兒媳尚且如此,可見沈家確實實力不凡。沈萬三處於事業巔峰時,他的弟弟沈貴(萬四)已看到危機,曾寫詩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從事耕織,但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那麼沈萬三究竟有多少錢呢?據說沈萬三錢最多時是20億兩白銀,若果按當時的物價換算成人民幣因該是大於6000億人民幣。
------------------------------


周莊 https://goo.gl/maps/4XDQB14YHQ2wmwna6

2020-01-16_1039102020-01-16_103902

承擔了元朝大都的糧食運輸。“長途貿易”和“國際貿易”(也就是“通番”),贏利最多。周莊處於中國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尤其是擁有四通八達的水網,被沈萬三建成了指揮中心和物資流通基地。《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

周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周圍湖盪環列,鎮內河港縱橫,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目前已經成為著名風景旅遊區。
地理
周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崑山市西南隅,東經120°53′,北緯31°14′處。東南與上海市青浦縣的商塌為鄰,西南與吳江市的莘塔接壤,東北與錦溪鎮相銜,西北與吳縣的淞南相望。為崑山、吳江、上海三市交界處。
周莊地處府縣邊隅,四周群湖環抱,河港縱橫。「咫尺往來,皆須舟楫」[來源請求]。鎮區北依白蜆湖、急水港,為吳淞江漕糧北運要道;南銜張矢魚湖(今南湖),古為文人志士隱逸之地。元代居戶聚集於市河東岸,今北市街一帶,鎮西仍荒僻。明代中期,鎮址向鎮西後港及港西方面延伸,而後太平橋、世德橋、福洪橋相繼建成,道路溝通,遂由城隍埭繼向普慶橋(今中市街)一帶發展。至清初,規模日盛,整個市鎮以富安橋為中心,有南北市街和中市街兩條丁字型大街,形成鬧市。清至民初,因地處三縣之中,商業繁盛[1]。
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 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逐漸稠密。
周莊在元代中期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清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莊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甪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莊,管轄澄湖、黃天盪、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範圍。
清末至民國年間,戰亂頻仍。周莊以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成為南社發起人陳去病、柳亞子等人聚會酬唱之地。20年代,流品漸雜,成為方圓附近吳江、青浦鄉裡間的一大集鎮。
1949年5月8日,周莊解放,歸屬吳江甪直區。1950年把鎮西原屬吳縣部分劃歸吳江,結束了兩縣分治的狀況。1952年以後,周莊鎮歸崑山縣(現為崑山市)管轄。
建國後,商業渠道隨政區而變化,趨向單一的農業經濟。改革開放後,鄉鎮工業發展,對外交往增多。1986年昆(山)陳(墓)周(莊)公路建成通車,鎮內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以及古樸的石拱橋、石河埠等吸引了大批遊客。1988年周莊成立周莊旅遊服務公司,旅遊設施不斷完善。來此考察和觀光的各地遊客、中外官員、學者、專家日益增多,並且成為寫生作畫、攝製影視片的熱門場所。
歷史
遠古時期,已有人類在鎮北太史淀[2]一帶耕牧繁衍。
春秋至漢代時期,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搖君在周莊地域冊封,稱「搖城」。
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在周莊鎮收穫設莊,把自己的宅子改造為全福寺,周莊就是這麼來的。
南宋建炎四年(1127年),韓世忠在周莊境內加強防守[3]。
周莊全福講寺
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沈萬三的父親沈祐由湖南南潯沈家漾搬至周莊東垞,墾殖經營。人漸漸多了起來,便成了市鎮。
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築南京城垣,沈萬三助建三分之一,並請犒軍,為皇帝猜忌,被發配到雲南。
洪武七年(1374年),沈萬三案株連的事情很多,有把周莊屠城之說。鎮人徐民望到京城告御狀,才沒有做。
周莊沈萬三像
周莊鎮外沈萬三故居
清順治五年(1648年),總戎楊承祖迎海涌峰(今虎丘)世尊大佛於全福寺。乾隆七年(1742年),沈本仁建敬業堂,為沈廳前身。乾隆十八年(1753年),章騰龍《貞豐擬乘》脫稿,嘉慶十三年(1808年)陳勰增輯付梓,為周莊第一部方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永安橋和世德橋(即雙橋),兩橋縱橫相連,俗稱鑰匙橋。光緒八年(1882年),里人陶煦編《周莊鎮志》六冊,刊印成書。
沈廳
民國7年(1918年),柳亞子來周莊同葉楚愴、王大覺以文會友,作《南湖草堂夜集》。民國8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周莊鄉立高等小學學校等校師生上街遊行演講。民國9年(1920)十二月,柳亞子抵周莊,居七日,唱酬於迷樓,賦詩甚多,後編為《迷樓集》。民國12年(1923年)5月,葉楚愴為新南社起草《發起宣言》,周莊陶惟坻,朱翊新等10餘人加入新南社。是年,柳會成在周莊研製成第一台直流收音機,其容積有兩隻八仙桌大。民國35年(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周莊改名楚愴鎮。兩年後復名周莊鎮,是年,朱潤蒼《貞豐八年血淚錄》問世。
1949年5月8日,周莊解放。
聞名
1979年畫家陳逸飛至周莊寫生。1980年陳逸飛飛赴美國,四年後獲亨特學院藝術碩士學位。在紐約期間,陳逸飛的畫作風格受到了哈默畫廊的主人、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博士的賞識[4],他以周莊中心雙橋為題材的作品《故鄉的回憶》被其以重金購下,並在1984年作為訪問中國送給鄧小平的禮物。大大促進了周莊及周圍江南水鄉的旅遊業,由此周莊開始聞名。
在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的幫助下[5],周莊決定保護自身的古建築,維護原有的水鄉風貌,開闢成旅遊區,現在周莊所有的景點已經形成古鎮旅遊一票制。
周莊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鄉村
周莊實行鎮管村制度,下設20個行政村,分別為:東浜、全旺、高勇、王東、秀南、雲南、對金、復興、西澤、澄尚、龍亭、蟠龍、祁浜、建新、雙廟、西田、龍鳳、協義、蜆北、南湖、市鎮。自然村共61個。

2020-01-16_105510


沈萬三傳奇:江南首富沈萬三被滿門抄斬凌遲真相
沈萬三的確是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物,究竟「富」到什麼程度?據《明史》記載,說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教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白金即白銀,一「鎰」即二十兩,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報酬,沈萬三的家底可見一斑。朱元璋實施築城計劃時,單造磚單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衛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個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便負責從洪武門到水西門十餘公里長的城牆,工程量占整個工程的三分之一。明代孔邇的《雲焦館紀談》說,沈氏「有田數十頃,鑿渠引水以供酒需」,意思是沈家釀酒引水,都需用田數十頃,如此家產令人咋舌。明人田藝蘅也在《留青日札》里寫道:朱元璋準備犒賞三軍,沈萬三說要代其出犒銀。朱元璋有意刁難: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萬三豪爽應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據此,今人或許能夠明白,沈萬三為何能號稱「江南首富」了。
沈萬三究竟是如何致富的,一直是個謎。最具傳奇色彩、也是流傳最廣泛的說法,當屬「聚寶盆」一說。說是沈萬三貧時,見一農夫攜蛙百餘,他便好心買來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見眾蛙聚在一個瓦盆內沒有散去,於是將瓦盆帶回家,用來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時不慎將一支銀釵掉在盆中,不料銀釵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是滿滿一盆,沈萬三由是富甲天下,傳說南京中華門的古稱聚寶門的名稱也源出於此。也有稱沈萬三會「點金術」,能夠點物成金,因此黃金源源不斷。另外還有分財說,元代吳江一帶有一個名叫陸德源的富家,沈萬三為他管帳治財。後來陸看破紅塵,離家出遊,將萬貫家財拱手送給沈萬三,沈萬三由此一躍成為「江南富族」。此外,還有沈萬三由漁翁而得烏鴉石或馬蹄金等傳說,都非常神奇。
禍從天降 沈萬三有多少錢?據說,沈萬三富起來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因築城牆有功,他的兩個兒子被朱元璋封了官。但不久,沈萬三卻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1979年修訂本《辭源》記載:「沈萬三,明吳興人,字仲榮。後移居蘇州。巨富,稱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建都南京,召見,令歲獻白金千錠,黃金百斤。甲馬錢穀,多取資其家。其後以罪發戍雲南(一說遼陽),子孫仍為富戶。萬三豪富事,民間傳說甚盛,但諸書記載互有出入,已難詳定。」
民間普遍流傳的說法是,朱元璋開始並沒有找到沈萬三什麼罪證,沈萬三的致富似乎並沒有什麼違法行為。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後,當他得知京師(今南京)要築城牆,就主動承擔三分之一的費用,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一帶城牆,還向朱元璋進貢了龍角,並獻有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馬十匹,同時在南京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此外,沈萬三甚至還表示願意捐資犒賞軍士。誰知朱元璋大發雷霆,要將沈萬三處死:一個平民百姓竟敢勞軍,這不是要造反嗎?幸虧馬皇后勸阻:我聽說法律只殺違法的,不殺不吉祥的。沈萬三一介平民卻富可敵國,是他自己不吉祥,這種人老天爺會降下災禍,何必由陛下去殺呢?朱元璋這才免他一死,發配雲南。沈家的財產自然全部被查抄,據說光田地就有數千頃。
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財富也減去了大半。現在看來,即使沈萬三不主動捐款勞軍,他也逃脫不了被處罰的命運。在朱元璋眼中,沈萬三富可敵國就是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總之要將他的財產全部歸「公」。沈萬三在明初因富致禍的事跡流傳非常廣,言之鑿鑿,似乎不容置疑。
---------------
沈萬三真的有聚寶盆嗎
2018-03-23 由 友善天就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是明初的天下第一大富人,家資雄厚,富甲天下。他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可是似乎在很短的時間裡突然發家致富,傳說就是因為他在無意之間獲得了一件奇珍異寶—聚寶盆。這個傳說是真的嗎?沈萬三真的是因為獲得了聚寶盆而成為天下首富的嗎?傳說中沈萬三得到聚寶盆是來源於一次放青蛙的善舉。據說有一日,他從一個打魚的漁夫手中買下了他剛剛打來的一百多隻青蛙,一股腦地把它們都放回了水裡放生。這些青蛙似乎知恩圖報,說什麼也不肯直接回到水裡。都聚在岸邊,一隻只持續不斷的往一隻破瓦盆中跳。沈萬三看到這種情景覺得很奇怪,就把瓦盆翻轉把青蛙從裡面倒出來。可是他剛把瓦盆放下,青蛙就又都跳進瓦盆里。沈萬三看的莫名其妙,但是直覺告訴他這隻瓦盆一定有一些古怪的地方,就把瓦盆帶回了家。回到家中,他和妻子研究了半天,也搞不清楚這個破破爛爛的瓦盆到底有什麼用處,最後只好扔在一邊不再理會了。可是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妻子不小心把一隻銀戒指掉在了瓦盆里,就見瓦盆中忽然之間裝滿了一模一樣的戒指。沈妻一看大吃一驚,連忙告訴自己的丈夫。沈萬三也覺得這件事實在不可思議,他將信將疑的把一小塊金子投進盆去,就見盆中立刻充滿了金塊。後來,沈萬三就用這個聚寶盆生出了無數的財富,成了當時的天下首富。
這個傳說的確非常誘人,很符合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積德行善的福報觀念,而且這個傳說還有後續故事,據說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聽說了沈萬三家中藏有聚寶盆的事,十分眼紅,就下令讓他沈萬三進獻這隻寶盆,可誰知這見金生金,見銀生銀的寶盆進了宮中什麼作用也沒有,朱元璋沒辦法,讓人把這個破瓦盆又送回給沈萬三。沈萬三清楚的知道,寶盆不起作用已經惹怒了皇帝,如果自己繼續把它留在家中恐怕會招來禍患,於是只好上奏皇帝,請求將聚寶盆埋在南京新建的一個城門下面,說是用來增長南京城的帝王之氣,後來這個城門就被人稱為聚寶門。可是就是這樣,朱元璋還是不高興,覺的沈萬三用一個破瓦盆愚弄了他。後來,他終於找了個理由治了沈萬三的罪,把沈萬三發配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雲南去了,抄了沈萬三的家,也不算是空忙一場了。
故事發展到這裡雖然已經完整無缺了。可是,稍有一點科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個青蛙報恩,瓦盆變寶盆的傳說肯定不會是真實的。在這個傳說中,惟一真實的是沈萬三確實是元末明初的天下首富。據現存的各種史料記載,這一點毋庸置疑。那麼,下一個疑問跟著產生了:既然用聚寶盆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沈萬三又是用什麼方法在不長的時間裡攀登上財富的頂峰呢?
有人說,沈萬三年輕的時候曾有奇遇,得到當時的道教奇人張三丰的青睞。張三丰和他很投緣,就教給他一些簡單的法術,通過特殊的方法煉出金子來,沈萬三因為受了張三丰的指點,從此有了點石成金的能力,一舉成為天下第一大富翁。
有人說,沈萬三曾經給江南一位姓陸的富翁管理事務,後來這位富翁臨死前就把這些財產全送給了沈萬三和另一個為他管理事務的人,沈萬三就以這些分得的財產做本錢,靠著自己精明的商業頭腦,終於創造了那個時代的財富神話。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聽起來最為可信的,認為沈萬三是以與外國進行通商貿易而致富的。不只一種材料記錄了沈萬三「通蕃」的事情,根據這種說法,沈萬三家本來並不富裕,他的父親帶著家人是為了逃荒而來到後來的定居地蘇州的。當時這裡荒地很多,他們一家就下來開墾荒田,過了十多年,通過一家人的辛苦努力住沈家終於成了當地的一個小地主。沈萬三的父親死了以後,兒子們就分了家,各自去發展了。沈家的孩子雖然沒念過什麼書,從小就是跟著父親種地,但是一個個都有經濟頭腦,後來都成了居住的地方的首富。兄弟中又以沈萬三最為精明,他看準了當時海外貿易的廣闊市場,就常攜帶一些江浙盛產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到外洋去交易,後來他漸漸就以此致富,手中有了銀子後,沈萬三又把目光投向了陸上貿易,他借錢給許多人,收取高額的利息,他還逐漸在全國各地建立起自己的商業體系,各種生意無所不做。沈萬三投資的眼光極為精準,無論投資什麼好像都一本萬利。只賺不賠,如有神助。這樣,經過近二十年的財富積累,到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時候,沈萬三已經從一個不名一文的農民變成了天下首富。
可是過多的財富並沒有給他更大的快樂,相反的倒成為招來災難的禍柄。無論朱元璋是因為什麼讓他家破人亡,大概總不會與他的巨額財富無關吧?這真是應了那一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俗語了。
------------------
國富民窮:大明首富沈萬三為何被族誅(2)
  北京新浪讀書
 轉寄     列印
  沈萬三早年赤貧,無産無業。他是如何發家的,後世說法不一。最有名的一個傳說是沈萬三得到了一隻“聚寶盆”:沈萬三年輕時用水洗碗,不小心把碗掉到了水底,於是拿木桶去撈,撈上一個不斷往外湧寶石的盆子。那些石子光澤迥常,有識貨的人指認那些石子是珍貴的烏鴉石,一枚可換得錢數萬。沈萬三由此發家。也有說法是沈萬三的聚寶盆並不冒什麼烏鴉石,而是在裏面裝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能自動盈滿盆子。沈萬三放一點金子就能湧出一大盆黃金,能不發家嗎?其他人眼饞,借聚寶盆一用,卻沒有功效。另外還有傳說是沈萬三會“點石成金”。“聚寶盆說”也好,“點石成金說”也罷,都反映了人們對沈萬三暴富的不理解。
  沈萬三的父親沈祐在元朝中期從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南潯遷徙至蘇州的周莊,當時周家還是貧戶。但一家人吃苦耐勞,勤奮勞動,“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依靠種地墾殖逐漸富裕起來。沈萬三本人就是種地能手,農田讓他有了立業的根本。王行評價沈家是“多田翁”,可以證明沈氏發家還是依靠傳統的農業。手裏有了本錢後,頭腦活絡的沈萬三開始新的營生:放高利貸。明中期蘇州人黃省曾的《吳風錄》說:“自沈萬三秀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沿至於今竟以求富為務。”通過農作來積聚財富畢竟不快。通過放貸沈萬三的財富實現了飛躍成長。
  也就在這個時代,沈家的發展開始偏離了傳統王朝對一個農家的要求。放高利貸可能便利了民間資本流通,有利經濟發展,但在官府看來是投機倒把、不務正業。你沈萬三不做個勤勞致富的土財主,去放高利貸幹什麼,怎麼就不安分呢?父母官們開始皺眉頭了。另一方面,沈萬三是個頭腦活絡的人,極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開始偏離官府對優秀農民的要求,開始尋求安全之道。退回去是不願意的,沈萬三家族就開始想:怎麼保證財富安全呢,怎麼讓官府承認家族每日飛漲的財富呢?
  沈萬三的真正發達還在後面,他分到了汾湖的陸氏巨資,瞬間實現了財富的飛躍。陸氏富甲江南,可惜沒有後人,於是就便宜了娶陸氏之女為妻的沈萬三。更重要的是,陸家是商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從陸家的商業致富中沈萬三得到了更大的啟示:做生意,比務農和放貸都賺錢。資本相當雄厚的沈萬三開始一方面廣辟農田,做大做穩主業;一方面在各地開辦商鋪,開始大規模、高調地經商。糧鋪、酒樓、銀號、鏢局、典鋪、布莊、魚行。。什麼賺錢,沈萬三就開什麼。沈家商隊奔走於徽州、太平、池州、常州、鎮江、南京之間,販運各種貨物,在各個要點設立店鋪。沈家收集江浙的絲綢、陶瓷和手工業品等,銷往華北甚至海外,一度還承擔了元朝大都的糧食運輸。“長途貿易”和“國際貿易”(也就是“通番”),贏利最多。周莊處於中國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尤其是擁有四通八達的水網,被沈萬三建成了指揮中心和物資流通基地。《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
  至此,沈萬三實現了財富的“三級跳”,成為“福布斯富豪榜”的絶對主角,數錢數到手軟的同時讓各級官府目瞪口呆。
  賺錢沒有錯!沈萬三有權大聲高呼“我要賺錢”,也有權放高利貸、做大買賣。可惜傳統王朝不喜歡這樣的人。歷代王朝的統治基礎是數以百萬計的自耕農戶。他們固定在農田上,精耕細作,持續為王朝提供糧食、稅金、勞力和兵員,是國家運轉和安定的基石。自耕農越多,傳統王朝就越穩定;自耕農受到大族欺壓、土地兼併或者天災人禍而減少,王朝也就不穩定了。官府允許自耕農通過辛勤勞動成為地主,也為地主階層躍升到統治階層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官府不願意自耕農通過放高利貸、經商、海外貿易等非農手段成為富豪,更不願意富豪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唐代貴族在踏春遊玩。不用說,“踏春”是貴族階層的專利。
  財富越來越多,多到周莊一個村子的金銀財寶比蘇州府城的財富還多。萬一周莊資敵、溝通蠻夷或者有錢有人、見過世面後圖謀不軌,怎麼辦?
  就說沈萬三這個人吧,成了閲人無數、經歷風浪、富可敵國的“泥腿子”,你讓官府中人以後還怎麼和他打交道?所以說,沈老闆,你的處境危險了。
  沈萬三也知道自己是另類。好在他的暴富期是元朝末期,官府自顧不暇,而且沈萬三也刻意保持與官府的良好關係。他幫元朝往北方運送糧草,也支持過割據蘇州的張士誠政權。張士誠還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沈氏財團算是討得了一張護身符。
  最後統一天下的朱元璋是個徹徹底底的農民,對權力穩定特別敏感,最希望恢復“鷄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田園生活。所以在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聽說有一個叫做“沈秀”的老百姓竟然出資承擔了南京城牆三分之一的修築費用時,朱元璋大吃一驚:天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富戶?沈萬三的想法很簡單很現實,新朝建立了,我要和它搞好關係,方法就是捐錢表忠心。但朱元璋要的不是錢,是江山穩固。當沈萬三進一步進貢龍角、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士十人、良馬十匹,並在南京城內投資興建廊廡酒樓時,朱元璋徹底憤怒了:“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
  朱元璋的邏輯也很簡單很現實:沈萬三有養活軍隊、發動叛亂的物力,即使沒叛亂行為,也屬於自己應該先下手為強除掉的亂民。
  後來馬皇后勸他,這樣的“不祥之民”老天爺會誅他的,不勞陛下動手了。朱元璋這才將沈萬三流配雲南,看管起來以免後患。可憐的沈萬三辛辛苦苦積攢了萬貫家財,竟因主動捐錢討好官府而獲罪流配。現在有人根據地方志和沈家後人的墓碑推斷出沈萬三不可能長壽活到明朝初年。《明史》上記載的這件事說的不是沈萬三。又有人依據筆記材料,還在貴州等地發現了沈氏宗譜,證明了沈萬三的確在明初因富獲罪。不管朱元璋治罪之人是否沈萬三本人,沈家遭受打擊的事情是客觀存在的。助修城牆讓沈家遭到了第一波打擊,勢力頓減。
  之後,朱元璋有目的地削弱富戶,對富戶採取重賦,還遷徙了許多江南富戶去充實皇帝貧困的老家——安徽鳳陽。可憐那些南方富戶被限制在鳳陽,都不能自由往來南北,只能在新年前後假扮乞丐前往江南,在行乞過程中無意發明了“鳳陽花鼓”。周莊的沈家躲過了被遷的噩運,但重賦是免不了的。不僅如此,官府開始不斷找碴,“嗣是厥家或被告訐,或旁累所逮,往往曲為肆宥”。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春,沈家子弟沈至、沈莊因為田賦一事被捕,沈莊死於牢中。大約在同年,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被牽連進“胡惟庸黨案”,陸家被滿門抄斬。至此,沈家在政府打壓下,勢力大減,但仍然是江南首富。
  沈家的首富生活過得戰戰兢兢的。為免樹大招風,沈家主動分為四戶。沈家曾有人被舉薦到京師為官。當官的沈家子弟都上奏辭受俸祿:“臣等田地家財都是上位保全底,又蒙賜俸,難以消受,敢辭。”朱元璋說:“要辭,從你。欽此。”同時富貴慣了的沈家韜光養晦和自裁做得還不夠。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沈家姻親、戶部左侍郎的莫禮回鄉省親,到周莊沈家拜訪,見到“其家屏去金銀器皿,以刻絲作鋪筵,設紫定器十二卓,每卓設羊脂玉二枚,長尺余,闊寸許,中有溝道,所以置箸,否則箸污刻絲作故也。行酒用白瑪瑙盤,其班紋及紫葡萄一枝,五猿采之,謂之五猿爭果,以為至寶。”當年朝廷正大抓“胡黨”,三月間潭王朱梓因岳父陷入黨禍竟然驚懼得和王妃一同自焚而死,四月間開國元勛、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下獄,大批功臣遭到屠戮。莫禮抱着“活着真好”的心情來走親戚,看到沈家姻親大肆鋪張地款待自己,一下子就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危險。“嗚乎,一釵七十萬錢,前輩以為妖物,與禍相隨。今觀沈氏之富,豈止一釵七十萬而已哉!其受禍宜也。”應該說,沈家悲劇部分也是自身收斂不夠,鋒芒太露造成的。這不,沒幾年,沈家就被族誅了。
  整個沈萬三和沈家的歷史,缺乏完整的歷史資料,有許多不確定的內容。但是大的方面是有依據的。比如明朝初年對江南富戶的打壓、施行重賦和查抄。朱元璋死後,明初的這些政策和案子都還是交談的禁忌。後人對沈家的微觀歷史津津樂道,很可能是通過這個家族的悲劇記住明初的那段往事。打壓富戶的現象不單是朱元璋時代的特殊産物,在中國曆史上普遍存在。農民朱元璋只是將之極端化了而已。在國家壟斷一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古代,財富是受到控制的。財富按照國家的設想産生、掌握在國家的手中,就是安全的;財富通過國家規劃之外的方法産生、掌握在民間的手中,就被視為是危險的。對於百姓來說,官府設計好了財富旅途甚至人生旅途,通過非農手段致富的百姓都是異類。事實上,國家對財富的壟斷往往造成“國富民窮”,即使是歷史上的幾大盛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貧困的。下層百姓努力追求財富,無可厚非;富裕起來的百姓,希望能夠保住家産,同時希望用手裏的錢去賺更多的錢,也在情理之中。這就是每個家族的奮鬥歷史,我們的社會就是由這麼一個個奮鬥史推動發展的。
----------------
貴州福泉山藏張三丰自畫像拓本。(公有領域)
根據《張三丰全集》記載, 沈萬三起初只是江南周莊的一個普通漁戶,至正十九年(1359年)偶遇一位道士,見他身長七尺,生得龜形鶴骨、大耳圓目,修長的鬍鬚如劍戟一般堅硬鋒利。而且,這個道士穿著蓑衣道袍,不修邊幅;他飯量很大,但是幾個月不吃飯也不見消瘦。 這位道長,越看越像傳說中的神仙張三丰!沈萬三生性樂善好施,對這位世外高人更是盡全力供奉。
一天,這個道士在醉酒之時,講論修煉的事情,並透露自己的身世。沈萬三這才確定,活神仙張三丰就在自己面前,立刻行跪拜大禮,請求拜他為師。他說:「我願意學道以救濟百姓,並不敢奢望自己大富大貴。」張三丰見他如此心誠,便祕傳他「煉金術」。
在道家修煉文化中,煉金術就是人們經常聽說的「煉丹術」。通過一定的修行方法煉出的「金丹」,既是黃金,也是仙藥。因而,沈萬三將成為一名修煉人,他要學習的,其實是修道的法門。
張三丰教沈萬三安鼎設爐,置辦各種藥材,擇一吉日開始煉製。然而機緣未到,四十九天後開爐,煉金失敗。沈萬三卻不氣餒,變賣漁船、漁網,拿出家中所有積蓄繼續學習煉金術。誰知第二次經歷更加凶險,一天煉金爐忽然失火,將丹爐、房屋全部燒毀。這時,張三丰也勸他放棄修道。沈萬三雖然感嘆自己福薄,但他和妻子心志堅定,願付出一切。他們苦求張三丰繼續留下來,甚至要賣了小女兒籌集煉金所需的費用。
沈家夫婦篤志修道,甘願捨棄財富、家庭,張三丰看在眼裡,知道他們已經通過心性的考驗。於是,他正式傳授沈萬三煉金術的祕訣。張三丰臨行前,預知沈萬三將來會有大禍,囑咐他:「東南方王氣興盛,我將和你在西南方重逢。」
沈萬三依法煉丹,果然取得成功,不到一年就積攢了大量黃金,富甲天下。但他牢記當初的承諾,將煉出的黃金送給周圍貧窮困苦的可憐人。他還用這些財富做生意,商業網絡遍及全國各地。隨著財產越聚越多,他也有更大的能力資助百姓,名聲也越傳越廣。在民間,大家都認為他有個「聚寶盆」,財富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
朱元璋像(公有領域)
沈萬三也利用手中財富為國家做了很大貢獻。傳說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修築南京城的城牆,奇怪的是城牆蓋好又倒塌,懷疑是水底的妖怪作祟。太祖命沈萬三負責修築城牆,並問他:「你的聚寶盆,能不能也把泥土聚集起來築成城牆呢?」沈萬三奉旨行事,暗中將煉出的幾塊金丹埋入地基,又耗資無數,才修好城牆。
《明史》又記載,沈萬三曾主動提出要出資犒賞軍隊。軍中一百萬人,他願意一人贈送一兩黃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沈萬三財產之豐厚難以想像,甚至超出明朝國庫。但是,太祖認為,沈萬三一個平民百姓,敢賞賜天子軍隊,是該殺頭的亂民。
幸好,他的馬皇后及時委婉地勸諫:「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不是用來殺不祥之人的。百姓富可敵國,是百姓自己的不祥,自然有上天降災禍於他。」太祖這才打消殺沈萬三的念頭,而是在晚年將他治罪,流放雲南。
在雲南,沈萬三果然又遇張三丰,真人的預言也再次應驗。這對師徒再續仙緣,歷經磨難的沈萬三早已看淡人間榮辱得失,此時功成圓滿,白日飛昇。精修道法,就能在一個普通漁夫的身上出現這麼多意想不到的神蹟,中國傳統的修煉文化果真是高深莫測!@#
---------------------
財神沈萬三敗亡探秘
知史 15:34
沈萬三在民間的知名度不亞於白蛇娘娘,據《明史》記載,他當年幫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功不可沒。後來他又自告奮勇要出資犒勞軍隊,結果衝撞了朱元璋脆弱的自尊心,認為他是故意展示財富,有謀反之心,之後在馬皇后的求情下,才免了死罪,被發配雲南。
《明史》中,記載了朱元璋與沈萬三這樣一段對話:
朱元璋問:「朕有百萬軍,汝能遍濟之乎?」
沈萬三說:「每一軍犒金一兩。」
朱元璋說:「此雖汝至意,不須汝也!」
有真相有細節,似乎沈萬三真的是在朱元璋的打擊下才被流放而致命的,但事實上沈萬三與朱元璋卻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早在明朝還未建立時,沈萬三便病死了。一個已死的人是不可能出資修建京城,更不可能被流放的。
雖然沈萬三與朱元璋沒有關係,但沈家是遭到朱元璋的打撃而沒落的卻是千真萬確。明朝初期,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令沈家觸了黴頭。在「胡惟庸案」中,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被扣上了「胡黨」的罪名滿門抄斬。
這一點在朱元璋親手編寫的《大誥三編》裡有著記錄:這位做了十八年糧長的超級大富翁,不但謊報災荒,還出錢收買官吏。所以,帝王聖明,査明真相後
便嚴懲不貸,將他斬草除根了。
而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謀反案裡,沈家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之所以斬殺藍玉,最初的動機是朱元璋為了保護年幼的皇長孫朱允墳登基後不受到那些豪傑的威脅,所以,他一面剷除最有威脅性的功钜,一面斬斷民間富豪的根,不幸的是,沈家被朱元璋列入了名單之內。
俗話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想殺人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何況沈家自找著就去捲入藍玉的關係網中,為朱元璋名正言順地剷除沈家留下了把柄。而製造這個機會的,是一個名叫王行的教館先生,他牽線搭橋將沈家羅織進了藍玉一黨中。
王行曾在沈家做過很多年的教館先生,後來又去藍玉家做教館先生。沈家為了攀附權貴,便想通過王行這個仲介,讓自己能搭上藍玉這艘大船,結果反而是給了朱元璋一個藉口,令沈家滿門抄斬。
沈萬三一手創下的巨大家業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雖然沈萬三與朱元璋之間的糾葛是偽造的傳奇,但依附在這些傳奇上的歷史卻是真實可循的。之所以沈萬三幫助朱元璋修築南京城的傳說會一直流傳,那是因為這與朱元璋大肆強行遷徙江浙地區的富戶來「充實都城」有關。
朱元璋的仇富心理很極端,他為了修築自己的帝國,強行對富戶們採取遷徙手段,將蘇州、杭州、嘉州、湖州等地四千多家富戶集體遷往南京,美其名曰是為「京城繁榮」,實際上是將大批富豪連根拔離本鄉,變相地掠奪他們的財富。沈萬三的典故便是出於這個背景。至於說沈萬三充軍雲南,也是因為朱元璋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雲南平定後,便不斷將內地居民遷往雲南。這項行為被冠上「支持邊疆建設」的美名,實際上也是對富戶變相的打擊報復,因為這些移民當中,百分之六十都是富戶。
明代人謝肇淛的《滇略》一書,就對此有過記載:「高皇帝既定滇中,盡徙江左良家閭右以實之……故其人土著甚少,寄籍者多。衣冠、禮法、語言、習尚,大率類建業……」可見在傳說中,沈萬三只是這些富豪們的一個影子而已。
沈萬三作為一個本來毫無身份地位,靠自己雙手白手起家的平民財神,被杜撰到這樣的故事中,無疑表露了明朝人當時對朱元璋的極大不滿,從故事中的沈萬三就可以看到當時明朝富豪們的悲慘命運。
而對於這些歷史,當時的記載卻是不鹹不淡,猶如撓癢癢般不痛不癢:「當
是時,浙東、西巨室故家,多以罪傾其宗。」一句話便將受到牽連的富戶打發了,而沈家也正是在這樣的不公正待遇下,走向窮途末路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便沈萬三活到明朝,也是難逃一死,因為朱元璋在明朝帝國的設計藍圖中,是不允許富人們存在的。這個貧農出身,苦了半輩子的農民皇帝認為富人們會損害他的統治,妨礙他對帝國的掌控。所以,沈萬三的敗亡探秘到最後,揭曉出來的不過是皇權制度下的「潛規則」罷了。
---------------
明朝首富沈萬三,真有「聚寶盆」,朱元璋為啥要殺他
2016-11-23 由 八大山人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原名叫沈富,字仲榮,史稱萬三。當時為蘇州的富商,聽說是富可敵國。民間有傳說,當時沈萬三得到一個「聚寶盆」,想要什麼,放進去就可以得到很多珍寶。據歷史記載,沈萬三曾經幫助過朱元璋,修拓觀前街,還出資幫助他修南京的城牆,但是有野史記載,沈萬三就是被朱元璋殺死的,為啥呢?
傳說沈萬三的財富富可敵國,連朱元璋都非常嫉妒,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關於他富到什麼層度呢?史書《留青日札》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
但是朱元璋卻貪得無厭,想方設法「務罄其所有金」,想盡各種方法來消耗他的財產。史書董谷《碧里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沈萬三回家一算,這那得了啊?一月以後,沈萬三應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然有錢,但是再有錢,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通過政治手段巧取,還通過豪奪。據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產每畝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稅。沈萬三也明白,自己只有主動報效國家,才不會被蠶食。於是他主動捐錢,明洪武六年前後,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當時的南京城牆全長差不多有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計大概有七十四華里多。當時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可以想像,當時沈萬三是花了多少錢。
那麼沈萬三到底有多少錢呢?據說沈萬三錢最多時大約是20億兩白銀,如果按當時的物價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約6000億人民幣。
其實當他事業頂峰時,他的弟弟沈貴看到了危機,曾經勸說過他,:「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不要太張揚,但是沈萬三並沒有聽他弟弟的話,最後找來了滅頂之災
-----------------
沈萬三雕塑
民間傳說沈萬三老婆分別是趙雪娥和陸香春,趙雪娥是和沈萬三一起長大的女人,他們之間可以說的上是青梅竹馬,兩個人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感情,開始的時候沈萬三隻是一個小農民,可是趙雪娥卻十分喜愛他,甚至一路跟隨他去過許多的地方,但是因為趙雪娥只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多大能力的女子,所以當沈萬三富貴之後,接觸了更多的人,在他的身邊也開始有了各種陰謀詭計,因此而讓兩人的關係有了一些疏遠。
沈萬三第二個老婆就是陸香春了,儘管她和沈萬三之間的關係並不如趙雪娥深厚,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女子,當初在選夫大會上和沈萬三相識,從此後便對他一見傾心,因為出身的關係,她在生意上一直幫助著沈萬三,為他出謀劃策,做出了許多重要的成績,可見她是一個很有能力、有生意頭腦的聰慧女子。但是這兩個人只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而已,至於沈萬三老婆是誰,歷史上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
沈萬三故居是怎樣的?
沈萬三在明朝時期是個非常有名氣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總是流傳著各種傳說和故事,而每個傳說幾乎都和財富有著關係,因為他本身就是個非常富有的人物,作為商人,他幾乎擁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因此在他去世之後,沈萬三故居便受到了人們的保護,直至現在依舊保護的非常完好,那麼沈萬三故居是怎樣的呢?
沈萬三故居
沈萬三故居的地理位置是在周莊,在那裡有著一個非常著名的歡樂世界,而沈萬三故居就在這個地方。如今那裡已經根據沈家之前的起居場景完好的保存起來,而人們通過裡面的塑像、雕刻、布景以及實景的模型等藝術手法了解到故居之前的模樣,而這個故居儼然已經成為這個富有傳奇色彩人物的小型博物館。周莊本來就是一個旅遊聖地,具有著水鄉文化,再將沈萬三的商業文化融合在一起,人們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美好的自然風光,同時也能夠體會到獨具魅力的人文故事。
在1370年的時候明太祖曾經親自會見過沈萬三,因此這個商人的名聲才會變得如此的響亮。而之後沈萬三又為朱元璋修建城池捐贈了大量的資金,所以才會讓他富可敵國的名聲流傳出去,可是也因此讓皇帝對他有所忌憚,最終讓他落得個流放的下場,而之後沈萬三隻能在雲南地區定居。在此之前他居住的地方就在現在的江蘇南京地區,也就是周莊的所在地,這也是沈萬三故居的由來。
朱元璋與沈萬三的故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沈萬三是元末時期的商人,在歷史記載中,朱元璋與沈萬三唯一的聯繫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嫉妒沈萬三的財富,一舉將其全家流放到了雲南。但是朱元璋與沈萬三的關係,真的只是這樣的嗎?
少年朱元璋
朱元璋將沈萬三流放的這個消息,最早的記載是在《明史》裡面,但是這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因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為帝的時間是在1368年,而根據莫旦的《吳江志》改編的《吳江縣誌》中則顯示,早在1356年張士誠占據吳會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了,如果是這麼算下來的話,朱元璋成為皇帝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了至少十二年了,所以沈萬三被朱元璋流放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兩個人應該是從未見過面才對。
關於朱元璋與沈萬三的關係還有一個傳說。就是朱元璋曾經逼迫沈萬三出資建立南京城,最後因為沈萬三要替皇帝犒賞三軍惹怒皇帝。按照這種說法,沈萬三最少也要在南京住上一段時間,但是在他的親侄子沈漢傑的墓中,這個結論被推翻了,因為上面很明確的表示,沈萬三從來沒有在南京住過。
這也讓人不由得懷疑,朱元璋真的讓沈萬三修建過南京城嗎?沈萬三真的提出過要犒勞三軍嗎?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如今已經沒有準確的定論,換句話來說,朱元璋與沈萬三到底有沒有見過面,現在都是一個未知數
-------------------
財神「沈萬三」的不傳之秘術!
2017-12-16
沈萬三的用人方式對現代經營管理最具有現實意義,傳說沈萬三在用人有一套獨特的秘術。沈萬三發家之後,就不斷的有人來投靠他,如何對這些人進行考察評價,就成了沈萬三最主要的事情。
每一個投奔者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特長與能力,有的會吟詩,有的經過商,有的從過軍,他們都希望靠自己的本事在沈萬山這裡謀求一個發展。但是,沈萬三所需要他們的,卻不是這方面的能力。
沈萬三
當投奔者來到沈府之後,沈府就會有專人出面接待,根據他們的能力,將他們安排在沈府做事,這期間新來的人會很小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但等過了三個月之後,他們已經成為沈府的「資深員工」,就會慢慢流露出本性。
這時候就會有人有意地接近新來的人,與他們交朋友,拉著他們去喝酒,那些自我控制力不足的嗜酒者就會在這個階段悄悄地被淘汰,留下了人就會進入下一個秘密程序。
下一步,沈萬三會讓人帶著這些新來的人去花街柳巷,那些沉溺於女色的人,因為意志力薄弱就會在這一階段淘汰。同時被淘汰的,還有那些拒不接近女色的人,因為食色,性也,拒不接近女色的男人,如果不是偽君子,就可能在心理上存在著偏差。偽君子和道學家是最靠不住的兩種人,而心理的偏差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判斷能力,所以,他們也沒有資格入選。
財神沈萬三
只有行為和心理都是正常的人,才有可能通過這一關,然而奇怪的是,能夠通過這一關的人為數不多。
即使是通過了這一關,證明你是一個正常的人,考察依然沒有結束,沈萬三在下一關布下了賭局。賭博是人類的天性,無論是一個人是否好賭,但有機會總是會賭一賭。沈萬三對這一關的要求是,賭博者不僅要有足夠的意志力抗拒賭博的吸引,更重要的是,被考察者還要通過這一關證明自己的直覺判斷能力。
沈萬三針對人的慾望所設下的這幾個尋常的考驗。直到三年以後才有一個已經上了年紀的花匠通過了各個方面的考察,而他在沈府所種植的花木也看不出有什麼奇異之處。
這個結果也是大富翁沈萬三自己意料不到的,但是沈萬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就將這個花匠養在府中,一連幾年無所事事。
幾年之後,正在前線與元軍交戰的朱元璋秘密派人來到南京,向南京富室請求資助軍費並運往前方戰場。這件事讓南京的富戶們好生為難,出資可以,但是要想找一個人把如此巨額的銀兩,穿越元軍與各方面的武裝勢力割據的中原大地,安全地運到義軍大營,缺失不容易物色得到。
這時候沈萬三說話了:就讓沈府中的老花匠走一趟吧。
老花匠帶著沈府的家人,押著巨額的銀兩出發了,三個月後他安然回到了沈府,銀兩已經安全地運抵義軍大營,而老花匠依然種他那些普通花卉。
沈萬三的故事告訴我們,管理就是這樣:在眾多的優秀中尋找出最無特色的一面,讓最普通的人物我做出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伴隨沈萬三的用人之術,還有沈萬三的經營理念,其中有些也值得現代人借鑒。
沈萬三的經營理念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是勤勞:每件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力不到不為財。
二是誠信:做生意不是一次性的。
三是大膽:大智大勇,獨具慧眼。
四是機遇:運氣是天時、地利、人和造成的。
在現代社會,經營者就是企業的靈魂,他的決策往往直接決定企業的命運。沈萬三可謂是一個經營的奇才,他從土地墾植開始,苦心經營,機智行商,這充分顯示出了他出色的「經營管理」才能。並且,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他又大膽開始了「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和放貸收利,這加速了他財富的積聚。
---------------------------------------------
家財萬貫的沈萬三的老婆到底是誰?
2016-11-01 由 趣歷史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是我國元末明初的大商人。關於沈萬三簡介,歷史上的記載其實是挺簡單的。大部分的記載只是說明沈萬三的富有而已。對於沈萬三的出生卻是說法不一,有人說他是出生於1296年,也有人說是1330年出生的,還有說是生於1328年,具體已經不詳,死於1376年。
沈萬三銅像
沈萬三本名叫沈富,因為富可敵國,被人稱為萬三。以至於後世人更多的是知道沈萬三這個名字。從沈萬三簡介可以看出沈萬三是個精明又能吃苦耐勞的人,在當年他已經將商業擴展到了海外,積累了大筆財富。當年的沈萬三是一個資巨上萬,田地遍布天下各地的大富豪。沈萬三是江南的第一大豪富。所謂周莊從村落變為鎮,也是因為沈萬三的功勞。
有關沈萬三簡介,還有不少關於他的故事。民間還有這樣的傳說,說他之所以那麼富有,是因為他有一隻聚寶盆,雖然這個沒有歷史記載考證,不過卻可以由此看出,沈萬三當時是多麼的富有,影視劇里也有這樣的歌詞「急人所急,需人所需,這才是真正的做生意」來歌頌他的經商之道,以此來證明他不僅聰明善理財,還講信譽,重客戶所急、所需,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生意興隆度,雖然影視劇不全然真實,但也可以由此看出,當年的沈萬三是多麼懂得生財以及聚財的技巧,就是直到今天,我國蘇南和浙北,還有安徽等地,都還有流傳著不少有關沈萬三當年如何發家、豪奢和田產,還有經商和他的家庭生活等故事。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沈萬三是哪裡人
沈萬三在民間是一個財富的象徵,從一個小小的普通人,成為一個富可敵國的富商,有些人認為他是因為擁有聚寶盆,所以才擁有取之不盡的財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頭腦和能力都是非常出色的。然而沈萬三這個人物在歷史資料中記載的並不是特別地詳細,那麼沈萬三是哪裡人呢?
沈萬三雕塑
關於沈萬三是哪裡人這個問題,據說在蘇南、安徽以及浙江等地都流傳著關於他的故事,因此有人猜測他就是這幾個地區之一的人,因為那個時候他確實在這些地區擁有著大量的土地和財富。那麼沈萬三到底是哪裡人呢?據說最開始的時候他的父親跟著他的爺爺從老家搬遷到了周莊,在周莊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搬到了銀子浜,從此後就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致富之路。在他有了一些財富之後將所有的重點都放到了蘇州地區,這裡才是他生活的重心。
在沈萬三的一生中,沈莊、周莊、南京、蘇州以及雲南各個地區都曾經有過他的身影。而沈萬三卻一直將周莊當做自己的大基地,就算是受到皇帝的封賞,他也不情願離開這裡,不得不說這是因為他將自己看成了是周莊人的緣故,而這裡也正是他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如果說他的祖籍是在沈莊,那麼他就是一個周莊人,至今為止在周莊還保存著他的故居,而人們想到這個人物的時候也會想到周莊。
沈萬三老婆
沈萬三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人物,儘管只是商人的身份,但是他卻將自己的財富變得富可敵國,在這種情況下,就連當時的皇帝都不得不對他有所忌憚。儘管他人生中的詳細情況並不為人所知,但是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故事,而歷史上也並沒有記載沈萬三老婆是誰,但是民間卻有著許多的傳說,那麼民間傳說中沈萬三老婆是誰呢?
沈萬三圖片
民間傳說沈萬三老婆分別是趙雪娥和陸香春,趙雪娥是和沈萬三一起長大的女人,他們之間可以說的上是青梅竹馬,兩個人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感情,開始的時候沈萬三隻是一個小農民,可是趙雪娥卻十分喜愛他,甚至一路跟隨他去過許多的地方,但是因為趙雪娥只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多大能力的女子,所以當沈萬三富貴之後,接觸了更多的人,在他的身邊也開始有了各種陰謀詭計,因此而讓兩人的關係有了一些疏遠。
沈萬三第二個老婆就是陸香春了,儘管她和沈萬三之間的關係並不如趙雪娥深厚,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女子,當初在選夫大會上和沈萬三相識,從此後便對他一見傾心,因為出身的關係,她在生意上一直幫助著沈萬三,為他出謀劃策,做出了許多重要的成績,可見她是一個很有能力、有生意頭腦的聰慧女子。但是這兩個人只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而已,至於沈萬三老婆是誰,歷史上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
------------------
揭秘:明朝最傳奇的大富商沈萬三是如何走向覆滅的?原來如此
2017-11-30 由 鑒史行者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是元朝末期明朝初期的一個傳奇人物,這傳奇還要從他的名字說起。原名沈富,字仲榮,被人稱為萬三。萬三字面意思是萬人之中有三個優秀的人,也因此把三秀作為巨富的代稱。有傳言道沈萬三富可敵國,就連皇帝朱元璋也不及他有錢,但也正因他財富過多,招來橫禍,最終落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
《留青日札》上曾寫,雄心壯志的朱元璋攻下江浙地區,沈萬三和他弟弟萬四(沈貴)想要給未來的皇帝獻媚,首當其衝的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想要因此得到他的庇護,但朱元璋的貪得無厭會如他們所願嗎?當然不可能。想盡辦法要讓他們把家財散盡。
董谷的《碧里雜存·沈萬三秀》也有記載,某月初一的時候朱元璋召見他,利用等比數列增長的方式從他那裡獲取錢財,賞了他一文錢要他給利息,第二天開始,每日增長一倍,一文變為兩文,以此類推,一個月為止。被坑的沈萬三不明其道,高興的答應了。回家以後,自己算了一下,臉色大變,過了一個月,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的利息讓他苦不堪言。沈氏再有錢,也經不起這樣的剝削啊!
這僅是朱元璋巧取的辦法,還有更加卑鄙的。利用沈萬三的錢財為藉口再次召見沈萬三,提出一年繳納「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造廊坊六百五十間,並且為他養十萬「披甲馬軍」的無理要求,更甚者讓他的每畝田產繳納九斗十三升的稅。
樹大招風的道理,沈萬三在商場多年不可能不懂。因此主動投誠來保證安全的念頭也湧上心頭。剛好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間,朱元璋想在京城(今南京)修補城牆,他就把修築洪武門到水西門城牆這個任務主動承擔下來。南京城牆有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之長,比七十四華里還多,如果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實行,僅僅是造磚一個工程,就波及了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除此之外還有三個鎮,耗財極大。
沈萬三事業蒸蒸日上達到巔峰,其弟沈貴(萬四)就已經看出了危險,於是奮筆疾書的勸告他,希望他收斂鋒芒,低調行事,由於沈萬三不聽且對他的話不聞於耳,導致他走上了家破人亡的地步。
明人田藝蘅《留青日札》有記載:一次,朱元璋打算論功行賞,沈萬三主動提出代他出賞錢。朱元璋一心難為他就說:「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
哪知沈萬三豪爽地回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朱元璋聽後大吃一驚,嘴裡說:「此雖汝好意,然不須汝也。」但內心裡卻起了殺了沈萬三的念頭。但最終,讓沈萬三戍雲南。
「戍雲南」之說,就是被發配到雲南當兵。後人據此推測,他可能是在雲南心結郁死,或者在充軍的途中就已經身亡。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沈萬三的大半財產消失散盡,而且家人又被發配雲南充軍,但憑著人數眾多的家族,依舊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就這樣急劇地衰落了。出身低微的沈萬三,由貧而富又盈而後傾的事跡,成了元明之際江南地主豪富的一個縮影。
後記,沈萬三如何取得的第一桶金?眾人言論各自不一,說法各不相同。就比如:「他與朱元璋結為兄弟,一個選擇了權利,一個選擇了聚寶盆」。另外的一種說法是以前的海外通商給他提供了便利條件,讓他在之前就積累了許多財富,用富可敵國來說也不為過。
----------------
古代史:明朝最傳奇的大富商沈萬三的覆滅之路
2017-11-28 由 咪咪看歷史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是元朝末期明朝初期的一個傳奇人物,這傳奇還要從他的名字說起。原名沈富,字仲榮,被人稱為萬三。萬三字面意思是萬人之中有三個優秀的人,也因此把三秀作為巨富的代稱。有傳言道沈萬三富可敵國,就連皇帝朱元璋也不及他有錢,但也正因他財富過多,招來橫禍,最終落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
《留青日札》上曾寫,雄心壯志的朱元璋攻下江浙地區,沈萬三和他弟弟萬四(沈貴)想要給未來的皇帝獻媚,首當其衝的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想要因此得到他的庇護,但朱元璋的貪得無厭會如他們所願嗎?當然不可能。想盡辦法要讓他們把家財散盡。
董谷的《碧里雜存·沈萬三秀》也有記載,某月初一的時候朱元璋召見他,利用等比數列增長的方式從他那裡獲取錢財,賞了他一文錢要他給利息,第二天開始,每日增長一倍,一文變為兩文,以此類推,一個月為止。被坑的沈萬三不明其道,高興的答應了。回家以後,自己算了一下,臉色大變,過了一個月,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的利息讓他苦不堪言。沈氏再有錢,也經不起這樣的剝削啊!
這僅是朱元璋巧取的辦法,還有更加卑鄙的。利用沈萬三的錢財為藉口再次召見沈萬三,提出一年繳納「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造廊坊六百五十間,並且為他養十萬「披甲馬軍」的無理要求,更甚者讓他的每畝田產繳納九斗十三升的稅。
樹大招風的道理,沈萬三在商場多年不可能不懂。因此主動投誠來保證安全的念頭也湧上心頭。剛好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間,朱元璋想在京城(今南京)修補城牆,他就把修築洪武門到水西門城牆這個任務主動承擔下來。南京城牆有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之長,比七十四華里還多,如果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實行,僅僅是造磚一個工程,就波及了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除此之外還有三個鎮,耗財極大。
沈萬三事業蒸蒸日上達到巔峰,其弟沈貴(萬四)就已經看出了危險,於是奮筆疾書的勸告他,希望他收斂鋒芒,低調行事,由於沈萬三不聽且對他的話不聞於耳,導致他走上了家破人亡的地步。
明人田藝蘅《留青日札》有記載:一次,朱元璋打算論功行賞,沈萬三主動提出代他出賞錢。朱元璋一心難為他就說:「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
哪知沈萬三豪爽地回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朱元璋聽後大吃一驚,嘴裡說:「此雖汝好意,然不須汝也。」但內心裡卻起了殺了沈萬三的念頭。但最終,讓沈萬三戍雲南。
「戍雲南」之說,就是被發配到雲南當兵。後人據此推測,他可能是在雲南心結郁死,或者在充軍的途中就已經身亡。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沈萬三的大半財產消失散盡,而且家人又被發配雲南充軍,但憑著人數眾多的家族,依舊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就這樣急劇地衰落了。出身低微的沈萬三,由貧而富又盈而後傾的事跡,成了元明之際江南地主豪富的一個縮影。
後記,沈萬三如何取得的第一桶金?眾人言論各自不一,說法各不相同。就比如:「他與朱元璋結為兄弟,一個選擇了權利,一個選擇了聚寶盆」。另外的一種說法是以前的海外通商給他提供了便利條件,讓他在之前就積累了許多財富,用富可敵國來說也不為過。
------------------------
沈萬三:明朝巨富,一個因錢財過多而惹禍的悲劇式人物!
2017-06-19 由 污妖君 發表于歷史
沈萬三,元末明初人,名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以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傳說沈萬三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沈萬三,第一桶金的怎麼來的,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比如說:「他與朱元璋是結拜兄弟,一個選擇了權利,一個選擇了聚寶盆」。還有一種說法,是他通過之前一直在做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財富,可以說是富可敵國。更有一種說法是,蘇州富室陸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賞沈萬三的聰明才智和經商信用,覺得自己已經老了,也看破了紅塵。手裡的巨額財產假如不傳給別人,一旦時局動盪,反而會釀成禍害。於是全部贈送給沈萬三。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到底富到什麼程度,能讓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據《留青日札》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但是貪得無厭的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想方設法來消耗他的家財。
據董谷《碧里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沈萬三不知就裡,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後,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巧取,還有豪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產每畝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後,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當時的南京城牆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華里多,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負責的城牆,占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樣如期完成的?沒有人知道。
沈萬三處於事業巔峰時,他的弟弟沈貴(萬四)已看到危機,曾寫詩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從事耕織,但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據明人田藝蘅《留青日札》記載:有一次,朱元璋準備犒賞三軍,沈萬三主動要求代他出賞錢。朱元璋有意刁難他說:「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萬三豪爽地回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朱元璋聽後大吃一驚,嘴裡說:「此雖汝好意,然不須汝也。」但內心裡卻起了殺掉沈萬三的念頭。
《明史·馬皇后傳》有更為詳細的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為?』乃釋秀戍雲南。」
所謂「戍雲南」,就是發配到雲南充軍。根據這一記載,他應該是死在雲南,或者死在充軍的路上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俗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沈萬三家族財產損失大半,家人又發配雲南,但家族仍然人丁興旺,生活照樣過得瀟洒。可是,他有一個女婿叫做顧學文,可是這個顧學文卻招惹上了當時的藍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黨」案發,藍玉被處死,株連則在全國蔓延。有一位叫王行的先生,曾兩次在沈家坐館,同沈家至少有三十年的交情,又兩次在藍玉家坐館,前後也有十多年之久。通過王行的關係,想在新朝找到靠山的沈家同藍家也有了交往。「藍黨」案發後,有人勸王行逃遁,這位迂腐先生說:「臨難無苟免。」結果以同謀罪被誅。
當時,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因奪人之婦,仇家懷恨在心,藍玉事發後,仇家即以沈家同藍家的關係為據,誣告顧學文與藍玉通謀。在嚴刑逼供下,顧學文招認曾收到藍玉「鈔一萬五千貫」,為他購置糧米、綢緞等物,用來準備起事和賞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弘治吳江志》載:案情牽涉他的「妻族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規、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學、沈文載、沈海,凡八人。」其中沈旺是沈萬三的兒子,其他人等也都是沈萬三的子孫。《周莊鎮志卷六·雜記》記:「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沈)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同日被殺的還有八十多人。
《乾隆吳江縣誌·舊事》載有胡藍黨犯人沈德全一家的處置細節:二月十八日載:「正黨與戶下戶丁多著折了臂膊,未出動的小廝不打,且牢著他。供出的田口家財斷沒了。」二月二十日載:「正黨與戶下戶丁都凌遲了,十歲以上的小廝都發南丹衛充軍,十歲以下的送牧馬所寄養,母隨住;一歲至三歲的隨母送浣衣局,待七歲送出來。」——真可謂慘不忍睹!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就這樣急劇地衰落了。清人劉昌《懸笥瑣探》說:「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壯,殆中人家制耳,唯大松猶存焉。」
出身低微的沈萬三,由貧而富又盈而後傾的故事,成了元明之際江南地主豪富的一個縮影。
坐落在周莊的沈萬三故居,如今已修繕一新,對中外遊客開放。人們聆聽著他的財富神話,瀏覽著他的一椽一柱、一瓦一石,禁不住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
聚寶盆是台灣常見的風水擺設。(圖/記者黃彥昇攝)
ADecrease font size. AIncrease font size.
己亥年即將結束,將迎來新的庚子年,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要打掃一番,除了祖先與家神的神明廳,平常沒整理的各個角落也要好好清理,但也別忘了招財運的聚寶盆喔。
聚寶盆是台灣常見的風水擺設,大多數的人家會在進門的對角線或是家中財位擺上一個,以水晶製的最為常見。有許多人會習慣將廟裡求到的發財金,以及每天回家時口袋中的零錢放入其中以「積少成多」,逐漸為家中累積財運。
聚寶盆是台灣常見的風水擺設。(圖/記者黃彥昇攝)
但是到了農曆年前,有一件事一定要記得,就是將聚寶盆中的零錢取出,到銀行換成大鈔,象徵將財運凝結,同時也代表這一整年的辛苦打拼有所收穫。而換來的大鈔就存入銀行帳戶,代表生生不息。
如果大鈔換完了,但仍有少數湊不齊的零錢又該怎麼辦?其實只要將這些硬幣稍作清潔,將上面的灰塵清掉,再放入聚寶盆內,這就是專屬於你們家的錢母,類似「蜀漢老麵」的功用,期待能繼續以錢滾錢。
關於聚寶盆的取得方式以及維護規則很多也很雜,但並沒有一定的說法要大家應該怎麼擺,哪個時辰該擺,固定要放多少錢,也因為這個因素,聚寶盆反而成為一種能自由發揮的風水擺設,可以說每戶人家的聚寶盆都大不相同。
聚寶盆的典故最早該來自於明朝初年的富豪沈萬三,據說他能富可敵國,就是因為有一個能複製各種物品的神物,也就是傳說中的聚寶盆。後代的人為了討個好彩頭,也逐漸發展出名叫聚寶盆的風水擺設,希望能擁有跟沈萬三相同的財富。(編輯:黃彥昇)


11ss000000or4p18063211sn00000800735o48or11sq000607n7890q8q4511s6000001r19210785n11sn000009481r58399511sq0006090pqn17s59s

沈萬三的巨額財富原來是這樣來的!
2016-11-28 由 閒情偶記 發表于歷史
宮城,皇城,京城,層層疊疊,合攏為森嚴。偶爾的鷹隼越過天空,成為對太祖威嚴的俯視。龍椅上的明太祖,雙眼陰鷙——這才是真正的猛禽,從不缺失自己的警覺,在捕殺顯現的獵物後,依舊時刻尋覓潛在的敵人!
二十五歲起兵,十七年征戰,這個名喚重八的鳳陽僧,蕩平了天下所有的敵手,於南京登帝王寶座,朱重八成為了響噹噹的朱元璋,更成為萬民仰視的明太祖洪武皇帝。與那些守成、享樂的帝王迥然相異,大寶上的朱元璋大興土木,則在南京城圈起了一道又一道高牆,為權力打上堅硬的鐵箍。還有權力的覬覦者麼?一隻不祥的獵物,在太祖的視線里漸漸明晰——這,就是沈萬三……
沈萬山(約1306—1393),本名沈富,又名沈秀,字仲榮,祖籍浙江湖州,父輩時徙居吳縣,後移居蘇州。明初的這位沈秀,因巨富名聞天下,世稱「沈萬三」。
《明史》中數度提及的沈秀,其實是個熟悉的陌生人:正史、族譜以及文人筆記中的沈萬三,大約有一百二十餘種不同記述,甚至有人懷疑沈萬三是否確有其人。但是,沈萬三代表的財富與王朝權力潛在的衝突,始終是真實的。
董谷《碧里雜存》言:明初年社會流行稱巨富為「萬戶」,有錢人多被姓後添個「萬」字。富裕的程度,則分「奇、畸、郎、官、秀」 五等,「秀」為最高。「沈秀」與「沈萬」,全是標識。稱其「沈萬」,後面再不厭其煩地加個「山」字,約等於著重號,意思就等於「沈秀」;而冒出個「三」字,據說是地方富豪排行榜,沈氏曾經屈居「第三」。後世著述中沈萬三的各種亂,實際上又是相通的。
沈萬三在民間的魅力,並不在於其錢的多少,而在於他富貴榮華的因果奇異——這類致富傳說,足以催生無數人的「寶貴夢」:無需辛勞,運氣來了,便有花不完的金山銀山。
傳說沈萬三的財富,源於「聚寶盆」:盆中放金子,取出金子又生出金子;盆中放銀子,取出銀子又生出銀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總之,沈萬三確實是個大款,並且又不勞而獲。
沈萬三是如何得到「聚寶盆」呢?也亂了。雖是眾說紛紜,卻不外科兩類:基於道德,或基於智慧。一說沈萬三救了一批青蛙,從而發現「聚寶盆」。一說這年大旱,草木基本上都已枯絕,但沈家負責割草的傭人,每天卻能順利完成割草任務,早早收工。沈萬三頓生奇怪,琢磨了一陣子,決定悄悄跟在傭人的後面,瞧它個明白。累出一身汗味的沈財主,很快眼睛一亮:萬木皆枯,山中竟有一小塊地,長著綠油油的青草,傭人前面割掉,後面它又長出來!待傭人走遠,興奮的沈萬三趕緊拿鍬來挖,挖出一個鐵盆。結果,「聚寶盆」橫空出世……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但可以肯定,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故事的謎底,旨在證明沈萬三聰明絕頂!如果腦子不好用,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就算「聚寶盆」近在咫尺,也不過是沈家的傭人,圖得快活,始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沉醉於割草的輕鬆。
傳說中沈萬三的異樣,實則還有更重要的一條:他能琢磨人,還能不讓人知道。這位沈萬三,遲早要干出大事來。
一介農夫,滿腦智商,即便鄉村陋野,沈萬三斷斷不會沉醉在「聚寶盆」的「致富夢」中。
真實的沈萬三,究竟如何完成了由農夫到富人的轉變?答案:農耕。
元末是一個嚴重動盪的社會,破產成為鄉村的普遍現象,不少土地失去業主或佃戶淪為荒蕪。沈、沈萬三父子從南潯卜居周莊,依賴的便是將無主土地收歸己有。別人不要的地,是價值太有限,耕種不善,很可能血本無歸。辛苦一年,只收回種子,不種才是檢驗智商的唯一標準。所幸沈家父子手腳勤快,頭腦好使,他們改良土壤,興修水利,實施良法,貧瘠的土地一塊塊地變成良田,再漸漸漫延成一片,成全沈家父子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地主。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財」。開始富裕的沈家父子,又不斷開墾荒地,兼并良田,從此成為蘇州地方的富戶。依靠土地的占有與經營,這也是元末江南豪家的普遍起點。靠「躬稼起家」,辛辛苦苦取自於土地,繼而「廣闢田宅,富累金玉」,陶煦《周莊鎮志》(光緒版)等地方史料中,沈萬三的發家史,清晰,而且可信。
年復一年的土地兼并與擴張,沈家的田產越發廣大,沈萬三也不再「躬稼」勞作,開始僱傭長工、短工,同時田地出租給佃戶,徵收租米。傳說中的「聚寶盆」,在這時真的落到了沈萬三手中——
所謂「聚寶盆」,無非是讓錢再生出錢來。沈萬三的「聚寶盆」,便是高利貸。元末盛行的高利貸,同樣為其他時代所不及,聰明的沈萬三瞅准了這個時機,搞起了以錢生錢。高利貸這隻「聚寶盆」,對沈萬三的迅速致富,與傳說中的「聚寶盆」並無二致。
沈萬三除了「聚寶盆」,還有傳說中的「搖錢樹」——這就是經商。農耕與高利貸積累的資本,讓沈萬三有了進入商場的實力。他買賣糧食,販購貨物。《逆臣錄》中,可以看到沈家買賣過白蠟,珠寶,蘇杭緞匹,經商圈覆蓋到徽州、池州、太平府、常州和山東德州等地。沈家的生意,有做在民間,也做到官府,甚至做到海外。
沈萬三還是一個運氣極佳的人,因為他是一個信譽極好的人。清《周莊鎮志》載:「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元末蘇州人陸德源富甲江左,沈萬三還曾當過他的「管家」,陸對沈氏很欣賞,自己已經老了,也看破了紅塵,加之時局動盪,巨額財產極易招致橫禍,不如慷慨送人。於是,陸德源將家產贈給了沈萬三,自己去澄湖邊的開雲館當了道士。
家產送人?有的。李延昰《南吳舊話錄》中的諸生唐默,「父以賈起家,積資雄一鄉,田畝十餘萬」,唐書生就與陸道士想到一塊了:全部送人!這世間,好事總是有的,只是等人送的常有,要送人的不常有。而從呂毖《明朝小史》相關情節看,陸道士可能有女無子,與沈萬三還結有一門姻親,家財送沈家,並不是隨機抽樣。所以,對普通人而言,坐等別人送錢的心思,有或無基本一樣。不管怎麼說,沈萬三人好運氣好,有一大筆偶然所得,商海中自是如虎添翼。
「東走滬瀆,南通浙境」,周莊實在是個好地方。沈萬三把水路交通發達的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內地的絲綢、瓷器、糧食和手工藝品等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珠寶、象牙、犀角、香料和藥材運到中國,開始了「競以求富為務」的出海通番。《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
從第一產業干到第三產業,從國內貿易做到國際貿易,沈萬三早已從「地主」晉級成了「資本家」。至於「資巨萬萬、田產逾吳下」,成為江南第一家,沈萬三則另有致富魔杖……


元寶都是這樣黃亮亮銀閃閃的。這些銀元寶大多都像個「山」字:兩邊有耳朵,中間是一個圓圓的凸起。
真實的元寶是這樣嗎,圖中為江口沉銀遺址中出土的銀元寶,其實離我們的印象相去甚遠。
這些元寶其實叫做銀錠,它們的外形大多像豬腰,而被大家戲稱作「豬腰銀」。
這些銀錠上往往會刻上制銀人的名字,如果發現缺斤少兩是會去治罪的。用多的元寶上會有很多牙印,為什麼這樣大家想必很清楚。
古代皇帝賞大臣,元寶都是被人端出來的,其實若以一千兩白銀算,他的重量大概是80斤,這一般人是很難輕易端起來的。

4r72000115rpn0s3n4qo4r740000sr9rqqq0o1qo4r73000108q33p3n6nr14r6s0003509s0n88r1304r750000o76p64qo52np


歷史上真正流通的「銀元寶」即銀錠,是古代貨幣的一種,由於其重量不同、並以「兩」為主要計量單位,故又稱銀兩。
銀兩始於漢,盛行於明清時期,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為古代的流通貨幣,因為樣子像豬的腎臟,百姓們俗稱豬腰銀,銀錠子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用,造形花樣百出。
清代河北「長聚豐 十足色」十兩銀錠
清代河南「尉氏縣」五兩腰錠
清代陝西「商州 趙吉」四兩槽錠。
北宋早期「桂陽監庫」五十兩銀鋌。
清代湖北「光緒五年 五月 襄陽衛 公濟益」五十兩銀錠。
千百年來,元寶一直是被政府和百姓當作財富儲藏起來,或用於買房置地,或備於戰亂饑荒。民國時期,中央鑄造幣廠曾回收大量元寶作為鑄造銀元的原料,加之「文革」的十年浩劫,如今存世的元寶少之又少。
銀元寶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元寶形、圓形、長方形、砝碼形、腰形、牌坊形等,這是判斷其價值的一個標準。馬蹄形元寶是比較常見的,普通元寶的市場價一般都在幾千元左右。
隨著銀元寶收藏的火爆,大量贗品也開始充斥古玩市場。早在民國初年就已出現偽造明清銀元寶的現象,主要是降低銀的成色和重量。
現在的造假主要有4種方法:
1、在銀元寶中摻有鉛和錫,其表面呈青黑色,此種比較容易辨認;
2、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元寶內部,外表鎏銀,這種銀元寶特徵是體大而輕,手掂可以辨別;
3、灌鉛法,即在真銀元寶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部分白銀後灌入鉛,再用銀封焊洞口。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洞口留有填補痕跡;
4、以新做舊,即用新白銀鑄造老銀元寶,這種銀元寶包漿、蜂窩、鑄文款識都沒有老銀元寶的風韻。

4r73000108q33p3n6nr14r670004o837279391364r680004ns4nq86q52n34r6900031s03655368314r6n0002p03645pp8p934r740000sr9rqqq0o1qo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子,真的和電視劇里演的一樣嗎?特別以當代電視劇為例子,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有人賭博輸掉百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導演只追求效果,而忽略真實的歷史。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看一下古代銀子的真實照片,和古代一兩銀子購買力如何?
元末明初束腰型二十五兩銀錠一枚
銀兩,又稱銀錠子,是古時候一種秤量的貨幣,始於漢,盛行於明清時期,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為古代的流通貨幣,因為樣子像豬的腎臟,百姓們俗稱豬腰銀,銀錠子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用,造形繁多。
豬腰銀
明朝初建時沿襲元制搞單一紙幣,結果照例通貨膨脹,大明寶鈔和元代紙幣一樣淪為廢紙。巨商富民權貴每有大額交易,還是離不開金銀。到明英宗時期,朝廷終於承認了白銀的現實地位,將其定為國家稅收的法定支付手段,米糧都要折算為白銀入庫,稱為「金花銀」。到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時,稅收力役都要一體折算為白銀繳納。白銀從此成為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至少繳稅時離不開。
南宋「霸北街東 陳鋪 重拾貳兩半」六排戳銀鋌
銀錠
我們常常會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看到某位少爺小姐出手非常闊綽,吃個飯花掉十幾兩銀子,輸個錢輸掉上萬兩銀子之類的情節,其實這些都不符合史實,要知道,在古代銀子的價值是很高的。
明「廣州府椒木銀」五十兩銀錠
銀錠
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
銀錠
清 河南「陳留縣」五兩腰錠
在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乾隆初年更是明碼標價,捐一個道台需13120兩銀子。
清代湖南「湘省 光緒二十八年 冬月 裕順長」五十兩銀錠
清代湖南「光緒三十年 玖月 巴陵縣 熊新盛」五十兩龜寶一枚
到了清末,在簽訂了大量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後,銀子更是稀缺,平常百姓只能改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的貨幣,所以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未見過銀子,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
民國十五年
光緒元寶
隨後清末新政時,為了統一全國幣制,清政府以國際公制為基礎,決定以重量七錢二分、比例銀九銅一的標準鑄造「光緒元寶」,開啟了中國銀元的歷史。此後的民國銀元也繼承了這一方案。在西方的影響下,中國白銀憑藉著國家在成色和重量上的雙重加持,建立起了全國範圍內的信用,成為二十世紀前期全國通行的主要貨幣。

2020-01-16_0958352020-01-16_1000162020-01-16_1000092020-01-16_1000002020-01-16_0959512020-01-16_0959432020-01-16_0959362020-01-16_0959302020-01-16_0959222020-01-16_0959142020-01-16_0959082020-01-16_0958592020-01-16_095848


153553840358394rrp0pn5o1535538403893q884146q79153553840383513n7s9232o1535538404272sn222orsoq

明代之一代宗師,吳門畫派之領袖-沈周
2018-08-29 由 中國書畫家網 發表于文化
吳門蘇州是一座古老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文人雅士,能工巧匠,雲集之地。1427年沈周出生在蘇州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書畫世家,這是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一個興旺的家族,可以持續抗拒科舉帶來的門楣榮耀感。傳言,元末明初巨商沈萬三,就是這個家族的人物。
沈周、文徵明《釣雪圖書畫合璧卷》
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而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可以說他對收藏的喜愛和他的家庭教育與成長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
沈周幼時聰慧,飽讀詩書,他七歲時師從陳寬讀書,九歲隨父往來蘇州城中,11歲時遊歷南京,寫作百韻長詩,令巡撫侍郎崔恭大為驚嘆。在他13歲的時候,畫了《南村十景圖》。28歲的時候,沈周和他祖父沈澄一樣,拒絕了蘇州知府的推薦,決意終生不入仕途,專心於詩詞文章,「以丹青以自適」。
在他從城裡搬到鄉下之前,他就經常跑到深山老林溜達,溜達完回來就畫個畫題個詩,後來名氣大了,大家都來求畫,他倒好,來者不拒,達官貴人,販夫走卒,有求必應,搞得有時候求畫的人太多了,不得不躲進寺廟裡歇口氣。
後來,他從城裡搬到鄉下,一個有竹子的地方建了一個庭院,取名有竹居,在這裡安靜地寫詩作畫,或與朋友雅聚。
吳門領袖
明四家(吳門四家):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吳門四家」中沈周與文徵明,是吳門派文人畫最突出的代表。他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
廬山高
紙本,淡著色
193.8*98.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早年多畫小畫,40歲以後才畫大幅繪畫作品,中年畫法嚴謹,用筆沉著,晚年筆墨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
沈周以儒家道德規範律己,對父母兄弟盡孝悌之道,為人誠摯寬厚,樂於濟人之難,善於獎掖後進,他的人格魅力影響他的學生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等一批文人士大夫。
盆菊幽賞圖卷
紙本設色
23.4*86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周中年成為畫壇領袖,技法嚴謹秀麗,用筆沉著穩練,內藏筋骨。晚年性情開朗,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渾。縱觀沈周之繪畫,技法全面,功力渾厚,在師宋元之法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進一步發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


朱家天下 - 石堅 - Google 圖書

2020-01-16_1013352020-01-16_1013432020-01-16_1013562020-01-16_101410

朱家天下 - 石堅 - Google 圖書

复活的财神:沈万三大传 - 安之忠, 林锋 - Google 圖書


沈萬三: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我國著名作家余秋雨對沈萬三的評價是:中國十四世紀傑出的理財大師。
沈萬三,研究歷史的人能夠讀懂他,不研究歷史的人也會時常聽到他的名字;常人艷羨他的富甲天下,創業者把他當作“民企教父”向他學習。這個在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之下的“弄潮兒”造就了他自己不同尋常的人生。關於他有太多的故事和傳說。
沈萬三: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沈萬三出生在元朝末年,在那個年代,羅盤針的運用已經相當熟練了,海上航行也早已有了不少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再加上公元1285年正月元世祖推行的“官本船”制度,大大鼓動了民間創業者前往海上經商以致富發家的念頭。
沈萬三的父親沈祐就是其中一個,他讀懂了“官本船”的意思,所謂“官本船”,即是由官府來建造船隻,並給予海商本錢,讓他們入番貿易經商,所獲得的錢財百分之七十給官府,剩下百分之三十是商人自己的。
沈萬三: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入番經商有著巨額的利潤,即使官府拿走百分之九十,剩下的也足夠海商發家致富了。沈祐嗅到了這個政策良機,就連忙從沈家漾搬家到蘇州吳江的周莊,並且將眼睛和心思放到了海運這件事情上
沈祐有四個兒子,老大老二都已經夭折,只剩下沈富和沈貴,沈富也就是沈萬三。自從搬家到周莊之後,沈萬三和沈貴兄弟二人幾乎天天在港口上看遠行的船隻,對著外面的世界似乎充滿了嚮往,可此時此刻的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在港口上當個小商小販。
沈萬三: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元朝時期民眾已經被分成“哥、畸、郎、官、秀”五個階層,“哥”是最下等的階層,“秀”則是最上等。一天,陸道源陸大官人來到碼頭,恰巧看到了沈萬三處理問題的非凡能力,便讓沈萬三擔任自己的伙計,沈萬三也欣然接受。就這樣,沈萬三的命運悄然轉變。
陸道源讓沈萬三當伙計,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沈萬三替自己出海貿易,陸道源要把一箱箱的銅錢運到日本以贏取暴利,因為在當時的日本,銅錢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日本人甚至拿黃金珠寶來換取銅錢。
沈萬三毅然決然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航船,克服了風浪,成功到達日本並順利完成了陸道源交給他的任務,更加為陸道源所器重。
沈萬三: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萬三從日本回到家鄉之後,才發現妻子已經有了身孕,自是驚喜不已,想著多在家照顧妻子。可陸道源想再次派他下海貿易,沈萬三則是很好的處理了這件事。他不慌不忙,讓弟弟沈貴頂替自己前去經商。
這就是沈萬三做事的過人之處,為別人打工,不會臨陣脫逃,遇到天大的事情也會立刻想好萬全之策,這樣事無鉅細,面面俱到的風格也頗受陸道源的喜歡。
可他的妻子終究是死去了,因為難產,母女只能保全一個,妻子心意已決,隻身赴死,只留下女兒阿嬌作為萬三對自己的思念。萬三心灰意冷了一段時間,可是在陸先生的寬慰下重新振作起來,開始幫助陸先生辦理漕運
-------------------
明朝首富沈萬三的生意經:這樣做才可以獲得收益
2019-11-22 由 讀故事觀人心 發表于歷史
資產萬萬,田產遍於天下。
我們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個牛人,那就是沈富,哦,也就是那個大明的首富沈萬三。
有朋友說:「不稀奇,不稀奇,我小時候就知道他。」
問:「你怎麼知道他呢?」
朋友答道:「不是有一個張衛健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聚寶盆》嗎?」
沒錯,聚寶盆講述的就是沈萬三有趣而又傳奇的一生,雖然有些劇情加以杜撰了,但如果我們看這個,也能給乏味的生活平添一些收穫。
第一、沈萬三是誰?
沈萬三,原名沈富,是元末明初的商人。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其為漢人,在1286年生於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另有兩說是生於1330年或1328年;卒於1394年。
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有一戶姓沈的殷實人家,誰知突然遭水災,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用一條漁船載起四個兒子,連夜逃到距南潯百里外的周莊鎮。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弟弟沈貴。
早年沈父希望沈萬三能夠勤學苦讀,將來能夠光耀門楣,考取功名。誰料造化弄人,三子成為了一代首富......
第二,沈萬三大名鼎鼎的師傅?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每一個牛人的背後都有一個自帶開掛屬性,採光閃閃的師傅。
沈萬三的師傅就是那個記憶中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張老師。
張三丰中的「三豐」是他的道號,原名張通,是宋末元初人。如下的這些事都是他的手筆,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民族英雄,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武學泰山北斗,龍行書法始祖。
沈萬三的人生後期因開罪了皇帝朱元璋,在被大腳馬皇后和他在朝廷中朋友們的求情,才免於一死,得以被發配到滇,也就是現在的雲南一帶。
俗話說,趕好不如趕巧,在張三丰雲遊到雲南一帶時,也正是沈萬三晚年時期,遂沈萬三拜張三丰為師「修習道學」。
第三,沈萬三的生平?
沈萬三富可敵國,就像小品里說的:「有錢,有錢,太有錢了,穿的都名牌。」但有時候太有錢,也不一定是好事情......
有財產和有地位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比如你是一個有權勢有地位的人,是福也是禍。就像大家都1.6m,你偏偏獨樹一幟,長到了1.8m,甚至2m,是一件好事情。與此同時,巴結你的人多了,算計你的人也多了。
沈萬三長於周莊,起初和他的父親一起開墾土地,種植莊稼,在十里八村之中的收成都是最豐碩的。
元時有一個富翁陸道源,見沈萬三其人頗具經商精神,便將其錢財悉數贈予了後輩沈萬三,其後陸道源便潛心修道了。由此,沈萬三也擁有了自己的原始資本。
沈萬三早年自己做生意具備了經商經驗,加上獲贈了陸道源的資產,簡直是如虎添翼了。有一次,沈萬三發現了一個商機,利用信息差將國內和海外的商品互通有無,也就是通過海上運輸將海外沒有卻需要使用的商品,從國內輸送都海外,反過來也是如此。
通過海外貿易,通過大規模的海外貿易沈萬三成為了一個首富。
其中有一個傳說,沈萬三早年經商也是不懂其中道理,甚至做賠本生意,怎麼形容呢,就是傳說中的屢挫屢敗。有一天得到一個富人指點:「北方寒冷,需要棉衣禦寒;南方多雨,需要雨傘出行。做生意要考慮顧客的實際需要。」在自己多次實踐後,加上他人的多次幫助和指點,沈萬三也逐漸的悟出了做生意的智慧。
第四,沈萬三對現代人的影響?
江蘇的周莊是沈萬三的立業之地。周莊是中國著名的古鎮,它的古色古味,秀色的風景都是沈萬三投資建成。
在南京,他為朱元璋修築城牆以及有關設施,還修築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所耗費的錢財不計其數。據說當時是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園,便是他當年的後花園舊址。
沈萬三在蘇州觀前修街。沈萬三發跡後居住在蘇州,發覺城中心的玄妙觀四周,每天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雜耍藝伶和小攤小販四處雲集,但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馬經常阻塞。他想,如果在觀前營建街市,將道路拓寬,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車馬,又能把建成的店鋪租賃給客商,招徠交易。廟宇旁的樂坊,還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娛樂。於是他採用了茅山石鋪平觀前街,與古城小橋流水的風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後,深得百姓們的讚譽。
智慧啟示:宜厚德載物,忌為富不仁
1
老一輩人說,一個人如果有了錢,很容易變的認為錢就是一切,錢可以買來任何。
事實上呢?
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也不是萬能的。畢竟在所謂的平民和窮人的人生中,那些富人也同樣是他們生活中的配角。一個人之所以認為錢為一切,還是因為沒有區分明白事物,把不同層面的事情放在一起解決只能讓問題更複雜。金錢只是在物質的這個層面發揮著作用,如果工作生活能簡單的用一個「金錢」就可以解釋一切,那工作生活是不是簡單了點?無趣了點?
有一個知名人士這樣說的,一個人之所以為富不仁,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成為富人之後才為富不仁的,相反他正是通過不仁來賺到金錢的。
2
工作為了賺錢,但有的人錢是賺到了,把人品丟了。他的生活非常多元化,多元化到只剩下了錢。因為生存,不能不講利,做商人沒有問題,賺金錢沒有問題,講利益沒有問題。但有的人忽略了它的前提條件。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做生意也是做事。我們不要太聰明、不要太自私。我們在做事、賺錢的同時要考慮到先滿足顧客的利益,再同時獲取一份應得合理的報酬。朋友問有的人是太自私,還是缺少學習?
一個不能利益他人的人,是永遠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支持的。而他們的道路也只能越來越崎嶇、越來越跑偏、越來越狹窄。
賺錢可以,要先滿足別人的利益。
一個擁有多少財富,取決於他滿足了多少人的利益和幫助了多少人。
有的人不明白這個大智慧,不知道這個首富的大智慧。也許他永遠缺少了一課,缺少了一顆願意為別人利益著想、願意為別人的事情負責、願意為別人考慮的心
--------------------------------
明朝首富沈萬三和當前首富王健林相比誰更富有?
2016-11-14 由 楊復旦說史 發表于歷史
在周莊,父母通常這麼教育浪費的孩子:「家中啊有個沈萬三?」意思是說,我們家裡有沈萬三這樣的富人嗎?既然沒有,就不能這麼浪費,要勤儉節約。而周莊的沈廳相傳是沈萬三的故居。
沈萬三存在與否
有很多人懷疑沈萬三是否真的存在!
《吳江縣誌》記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
《周莊鎮志》記載:"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
《明史》記載:「洪武時,蘇州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
由此可見,沈萬三在歷史上是的確存在的,如今蘇州人,並且富可敵國,和當時的政府關係密切,協助過政府。
沈萬三如何發家
相傳,沈萬三有一聚寶盆能生財。傳說終究是傳說,聚寶盆終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其實沈萬三的財富積累有三個說法(也有說三個原因是同一過程的不同階段)。
躬耕說。相傳沈萬三是窮苦出身,他通過對自己家附近的蘆葦地、茅草地的改造播種,逐漸富庶,富庶之後他開始僱人耕種,沈萬三通過躬耕致富。
繼承說。《蘇談》一書中對沈萬三通過繼承蘇州陸道源的財富進行了記載:「元時富人陸道源,皆甲天下……其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而沈萬三對這些財富的運作,才成為明朝首富。
貿易說。根據《吳江縣誌》的記載,沈萬三的財富來源於「通番」,沈萬三通過京杭大運河,將瓷器、絲綢等商品銷往海外獲得巨額財富。
沈萬三到底有多富
「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這是《明史》對沈萬三對其私塾老師獎勵的記載,一鎰為20兩,私塾老師每完成一篇文章便可以獲得20兩白銀的獎賞。出手大方,沈萬三的財富可見一斑,當然,沈萬三是明時首富毋庸置疑,但是他的財富是否有個量化的數字,更加直觀!
央視《走遍中國》曾經播放過關於沈萬三的紀錄片,片中提到,沈萬三的財富摺合成白銀為20多億兩。明代以黃銅1立方寸為6兩8錢作為衡量一兩的標準,即明朝1兩換算為克為37.3克,20億兩白銀為746億克,按照白銀6元/克的價格計算,20億兩的白銀價值為4476億元人民幣。
---------------
沈萬山和馬雲誰更有錢?
2018-01-06 由 紅鯉魚娛樂 發表于歷史
如果給沈萬三做一張名片的話,頭銜會有以下六個:明朝全球首富、創業教父、跨國公司董事長、發明家、慈善家、美食家。
傳說中沈萬三有個聚寶盆,朱元璋建造南京城牆的時候,把沈萬三的聚寶盆埋在了「聚寶門」的下面。「聚寶盆」的傳說,放到現在大家都會覺得這只是一個無稽之談,太反物質了。放進去一個元寶,能生出一盆元寶,太不現實了,不知道物質繁殖需要交配的嗎,一個元寶得多自戀,才能生出一堆小崽來。沈萬三能成為全球首富,是有一個聚寶盆,這個聚寶盆就是他自己,是他的運氣、膽識、眼光。
沈萬三,又名沈富,字仲榮。他的祖籍是浙江南潯,因為洪災,一家人搬到了崑山周莊。那時候人少,地多,荒地隨便開墾。沈萬三的第一桶金就是開荒種田。一般的套路是:沈萬三每天起早貪黑的開荒、種田、開荒、種田…….然後他就成為全球首富,秒殺王健林,力壓馬雲。
你之所以成不了「豪」,問題就出在這裡,思維直線化。正確的套路是:沈萬三每天起早貪黑的開荒、種田、開荒、種田…….然後他繼承了江南首富陸道源的萬貫家產的一半,成功開掛,一舉成為江南首富。
陸道源為什麼會把萬貫家產分給了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自己出家,吃白菜豆腐去,史書上沒有描寫他的心路歷程。
我想沈萬三和另外一個人,必然是經過了陸道源關於他們品德和理財能力的考驗。說不定一不小心還可能,沈萬三不但得到了陸家的萬貫家產作為他經商的啟動資金,另外,娶了陸家的千金小姐。這是沈萬三的第二桶金。
現在錢有了,下一步就是怎麼把錢變成搖錢樹了。元末,軍閥割據,戰爭不斷,張士誠在江南一帶畫地為王。在張士誠攻入蘇州之前,蘇州就有了關於張士誠的各種流言,有說他早上吃人肉叉燒包,中午吃人肉滿漢全席,晚上吃人肉火鍋。
蘇州的老百姓人心惶惶,一部分權貴攜帶金銀細軟離開了蘇州,一部分搞固定資產的可慘了,房子、店鋪、貨物總不能扛在肩上帶走吧。商戶紛紛掛出招牌:元末大清倉,大拋售,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錯過了要到等下一個朝代滅亡,買一送一,五折銷售,把貨物全部買走的,店鋪免費贈送…….沈萬三和張士誠打過交道,覺得張士誠不至於像傳言中的那樣。他圍著蘇州城轉了一圈,決定把所有售賣的商鋪全部買下。沈萬三賣了一部分田產,在蘇州買下了五十幾間商鋪。賣商鋪的時候,這幫人直罵沈萬山是傻X,以為蘇州城不久將毀於戰火,結果沒想到,傻X是自己。張士誠的部隊進入蘇州之後,不動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隊伍紀律嚴明,幾天之後,蘇州城就恢復了太平。
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就是沈萬三,他大力開發蘇州觀前街,成為蘇州主要商業街的「街主」。沈萬三打點好家裡的生意,又把目光盯到了海外。他造了幾條大船,浩浩蕩蕩的開往海外。這條船上裝了一些中國土特產:瓷器、絲織品等等,但更多的是銅錢。為什麼裝銅錢,是因為日本市場需要銅錢。一是日本的商業貿易,二是日本需要銅錢鑄造佛像。日本因為缺少錫金和煉銅技術不過關,造不出青銅來,所以就大量從中國進口。日本人用黃金和珍珠換取中國的青銅,這是一個一本十利的生意,很多商人不惜冒生命危險,航海去日本。沈萬三不只做日本人一家的生意,沿途只要有好東西,只要是可以交換的,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交易的次數多了,沈萬三還在海外開起了「專賣店」,建了跨國公司。專門售賣自己運去的東西,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更實惠,更暢銷。沈萬三在做海外生意的同時,也帶動了本土經濟發展。在蘇州、吳江、常熟、南潯等地實現了絲綢區域集團化,家家戶戶,種桑,養蠶,繅絲,整個一個絲綢大工廠。
這些只是沈萬三資產的一部分,他還是第一代「煤老闆」、棉紡大王、造紙大亨……金銀財寶數不勝數。
中國人講究藏富,太顯擺了怕會有不測。沈萬三一點沒藏,在周莊建豪宅,買豪車,請菲律賓女傭……他弟弟沈萬四寫了一首詩勸他: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可罷休。何事長事子孫計,瓦盆盛酒木棉裘。人怕出名豬怕壯,低調點好。憑想像是想不出沈萬三有多富的,畢竟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有限,像我吃碗燕窩燉酸菜就覺得是極品了。我們具體化一下:一再的被朱元璋勒索之後,沈家抄家的時候,還抄出20億兩白銀,換算成現在的財富值大約是2萬億美元,是大約60個馬雲的財富。

152518064578119f05dff3d11130005q28sp9qno21765r768n6-89r6-40pp-9rsp-646764858qo7spo34ro0-qn7n-4461-o895-p6o01969ps281525180783310537c8e24a615251807577211a3e618ba2


2020-01-16_105019
周庄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
因為四處群湖環抱,也被列為中國5A級的旅遊風景區
是一處充滿著濃濃古鎮的的地方,不過門票有點小貴,一人100RMB
在中國很多這樣的古鎮都是需要收門票的,
我在之前蘇州平江路那篇有說到點這裡
但秉持著旅遊魂的精神,說甚麼也要給它開樂企啦~
從大門一進去沿路看到的就是這肥滋滋油膩膩的豬腳
是這裡的名產,叫做"萬三蹄"也就是我們台灣的滷豬腳啦
牠的名字是由這的首富沈萬三而取的,等等我們再來說沈萬三的故事
映入眼簾的是柳樹及古船,看了好舒服
1988年周庄成立旅遊服務公司,來這考察觀光的各地遊客也越來越多
所以周庄也成為寫生作畫,攝影拍片的熱門景點
周庄如此聞名全球是因為這裡出了一個有名的畫家陳逸飛,
有一年他來到周庄寫生,之後轉往紐約攻讀藝術碩士學位,
之後他的畫作風格被一間畫廊的主人,
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莫博士的賞識
一幅他以周庄中心雙橋為題材的作品<故鄉的回憶>被博士重金買下,
並在一年訪問中國送給鄧小平當禮物
那時起就開啟了周庄及其周圍江南水鄉的旅遊業了
餅舖也很特別的做起仿古包裝
每間餐廳都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就如同我們在電影上所看到的
一模模一樣樣,但是這些年來感覺到有些許的商業化
這是我們午餐,中間那道就是萬三蹄,真的還不錯吃,其他的呢
我只能說天天吃,就要到洗腎中心去找醫生報到了啦
真的夭壽鹹,不知道為什麼這裡人都吃重鹹ㄟ
來囉~現在台灣首富大家都說是郭台銘,在周庄也有個首富叫"沈萬三"
富可敵國,光看名字裡有個萬就覺得恩~真的是有錢人來的
我們進到的是沈萬三的故居,只要憑門票就可以進去參觀,
民間傳說他會如此有錢,是因為有個聚寶盆,
不管甚麼都東西放進去都會變成珍寶,不過這當然只是個傳說
他能致富是因為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商人,頭腦很好
利用海外貿易賺取了強大的財富,也因為很富有所以他用了自己的財產,
幫當時的皇帝朱元璋修建三分之一的南京城
並且還主動想出資犒勞軍隊,朱元璋認為他的此舉就是想要作亂
認為該殺了他,是後來馬皇后幫他求情,所以免於一死,
但是從此就被發配到雲南邊疆,在雲南渡過了他的餘生
個人覺得他的故事得好好去研究閱讀一番
我講的也只是一個大概,如果真有興趣可以估狗看看
應該會有很多他的一些歷史
走著走著我們就到了全福寺,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寺廟
建於宋代,至今也有900多年了,
很特別的是這座寺廟是蓋在水上的
與水鄉相呼應,所以這裡又被譽為水中佛國,
而此廟宇供奉的是彌勒佛
周庄有好多的小巷弄,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迷路,
穿梭在這樣的小巷弄,感覺也很愜意,
可以看到很多特色的店鋪
喝茶的店鋪,我喜歡這樣的原味
這是紡織的店鋪,還有老爺爺現場織布示範
而這是專門賣酒的店鋪,一甕一甕的酒,
走進去就有濃濃的酒香味
對於我們這樣愛喝酒的人,簡直眼睛直直發亮呢
也有很多賣包子小店面,把包子做成很多可愛的樣子
後面的房子真的很有歷史的痕跡,光用肉眼看就覺得是一幅美麗的畫
麥哥總愛在我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拍這種阿里不搭的奇怪表情照
有點像威尼斯一樣,都是水鄉,看樓梯的最後一格
已經在水裡了,很難想像,再下去會有多深
走到外圍突然看到好熟悉的三個字"紙箱王"
沒錯!就是台灣的紙箱王,索性進去繞了一圈
還是覺得好厲害,甚麼東西都用紙做出來,太強!
拍這張照呢只是覺得很好玩,亮點看到了嗎?
請勿入內~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真的當場笑開懷ㄟ
是要怎麼入內啦
有沒有很奇妙,怎麼突然有台灣20幾年前的公車站牌
因為在入口的地方就是一條台灣大街,幾家零星的台灣菜餐廳跟小吃
蚵仔煎、烤香腸、臭豆腐但是千萬別以為真的跟台灣一樣那麼好吃


沈萬三的弟弟見到哥哥這樣誇耀家中的財產,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意思就是吃好的喝好的算不上是福氣,上好的檀木和金子做的酒杯都不要用了,想要讓家族長遠廣大,應當和普通人家無異。
-------------------------
往事:首富沈萬三炫富激起朱元璋殺心
    萬曆距沈萬三時代已兩百多年,沈萬三仍是名滿天下,婦孺皆知,可見,沈萬三確乎是一個具有轟動效應的人物。為什麼大家叫他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呢?據董谷《碧裡雜存》等資料解釋,明朝初年稱巨富為“萬戶”,姓后加“萬”,是當時對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種習慣稱法。又,當時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稱“秀”的人家産須在萬貫以上,沈氏排行第三,家有億萬資産,故稱以沈萬三秀或沈萬三。可見,他的名字是尊稱、排行與戶等的合稱。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麼程度,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
  炫富招來了滅頂之災
  據《留青日札》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但是貪得無厭的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想方設法來消耗他的家財。
  據董谷《碧裡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沈萬三不知就裏,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裏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巧取,還有豪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産每畝征九鬥十三升的重稅。
  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當時的南京城牆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華里多,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負責的城牆,占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樣如期完成的?沒有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門外,有座賽虹橋,相傳為沈萬三兒媳所建。明人記載,沈萬三建造數橋之后,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誰知兒媳很不以為然,便用私房錢悄悄建了一座橋。該橋“工巧宏麗”,比公公所造之橋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把它叫做“賽公橋”——兒媳尚且如此,可見沈家確實實力不凡。
  沈萬三處於事業巔峰時,他的弟弟沈貴(萬四)已看到危機,曾寫詩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從事耕織,但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聚寶盆”的傳說
  沈萬三何以富甲天下?民間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清代著名文人褚人獲《堅瓠集·聚寶盆》載:沈萬山年輕的時候,家裏貧窮,有一天,夢見一百多個身穿青衣的人求他救命。第二天早上,他見一漁翁捉了一百多隻青蛙,准備剝剮了拿到市場上去賣。萬三聯想到昨夜的夢,動了惻隱之心,就拿錢買下,放生於池中。當天晚上,青蛙們呱呱地叫了個通宵,吵得他睡不着覺。早晨起床后准備去驅趕,只見它們都環繞着一隻瓦盆蹲着,他很覺得奇怪,於是便把那隻瓦盆抱回了家。有一天,萬山的妻子在盆中洗手,把一支銀釵掉在盆中,不料銀釵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是滿滿一盆,數也數不清。隨后拿金銀來試也是一樣。從此之后,沈萬山開始富甲天下。
  張岱《明紀史闕》也有相同的記載,不同的是,在朱元璋欲誅而赦之后,沈萬山才交出聚寶盆,然后埋於城下的。
  此外,還有烏鴉石、馬蹄金等很多神話似的傳說,不一而足。孔邇《雲蕉館紀談》記:“沈萬山,蘇州吳縣人也。家貧無産,以漁為生。一日飯畢,就水洗碗,碗忽墜水中。因撩之,不知碗之所在,但覺左右前后,纍纍如石彈,乃盡取之。識者曰:此烏鴉石也,一枚可得錢數萬。因以富。或曰:夏日仰卧漁船上,見北斗翻身,遂以布襕盛之,得一勺。及天明,有一老者引七人挑羅擔七條而至,謂曰:汝為我守之。言訖忽不見。啓視,皆馬蹄金也,以此致富。”
  這些傳說都很有趣,既反映了民間的財富幻想,也顯示了人們對沈萬山暴富的迷惑不解,因此當然不是沈萬山富有的根源。
  何以富甲天下?
  沈萬三發財致富的真正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是墾殖說。
  根據這些資料,專家們推測:沈萬三的父親從湖州南潯遷居到長洲縣東蔡村以后,辛勤耕作,充分開發了當地大片拋荒的肥沃田土。由於經營得法,占田日廣,沈家轉為招納佃戶、出租田地、僱用長短工和發放高利貸的大地主。到沈萬三兄弟掌管家業時,就已經擁有地跨數縣的良田。江南經濟發達,在宋元之際未受到什麼破壞,到元朝后期已為全國之冠。蘇州和杭嘉湖地區歷來是聞名全國的“糧倉”,素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沈萬三擁有田産數千頃,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為商品出售。而當時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北京)在內所需食糧,主要靠南方供給,沈萬三一定也是“售糧大戶”。可見,沈萬三家族主要是靠墾殖起家,輔以農産品交易,逐漸發展成為江南第一富豪的。
  二是贈與說。
  這些資料都說,沈萬三的財富,均得之於陸德原的贈與,事實果真如此嗎?明都穆所輯的《吳下塚墓遺文》中,收有一篇很不常見的《陸德原墓誌銘》,略謂:陸德原字靜遠,長洲甫裡(今甪直)人。家有資産,又得族田千畝。他在家鄉辦起了甫裡書院,被署為山長,曾捐資重建長洲縣學。調任徽州儒學教授后,又出資修州學。至元六年(1340)回蘇州買木料時病逝。有子八歲,長女贅徐元震,次女剛生三個月。這篇銘文出於陸氏同僚、儒學提舉黃晉之手,有力地證實陸氏並無出世當道士的事,況有入贅之婿、幼小之女,更無送財與外人的道理。
  沈萬三很可能幫陸德原管過賬,購運過木材,甚或接受過一定的贈與,但全盤接受陸家財産,則可能是訛傳。
  三是通番說。
  這裏所說的“通番”,指的是海外貿易。據《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孔邇《蕉館紀談》說沈萬三“乃變為海賈,遍走徽、池、寧(國)、太(倉)、常(州)、鎮(江)豪富間,轉輾貿易,致金數百萬,因以顯富”。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之所以發財,是由於做海外貿易。”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沈萬三家族以墾殖為根本,可能接受過一些來歷不明的資産,並以此為資本開拓商業,並大膽通番,開展海外貿易,從而一躍而成為巨富。
  沈氏家族敗落之謎
  沈氏家族的沒落是個漸進的過程。第一次打擊大約在洪武三年(1370)至六年(1373)。
  朱元璋統一天下后,沈家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即便是沈萬三已經不在人世,沈家也沒人充軍雲南,但經過這番折騰,沈家的財富也蝕減過半了。再加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對江南富民採取了嚴苛的政策,多次強制遷徙,並課以重賦,從此之后,沈家也就一蹶不振了。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1386)的春天,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旺之子)沈至、沈莊先后入獄。《故沈伯熙(莊)墓誌銘》記:“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入則抱其兄痛泣曰:‘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於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藥莫療……卒於京。”
  沈至入獄的原因是逃避賦役,沈莊入獄則可能是涉嫌“胡黨”、逃避賦役而羈押至京,其事不小,連補帶罸,再加上兩兄弟最終都能出獄的上下打點,其數目也定在巨萬以上。
  大約在同年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卻在劫難逃,被扣上“胡黨”的罪名滿門抄斬。
  第三次打擊是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黨”案發,藍玉被處死,株連則在全國蔓延。有一位叫王行的先生,曾兩次在沈家坐館,同沈家至少有三十年的交情,又兩次在藍玉家坐館,前后也有十多年之久。通過王行的關係,想在新朝找到靠山的沈家同藍家也有了交往。“藍黨”案發后,有人勸王行逃遁,這位迂腐先生說:“臨難無苟免。”結果以同謀罪被誅。
  當時,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因奪人之婦,仇家懷恨在心,藍玉事發后,仇家即以沈家同藍家的關係為據,誣告顧學文與藍玉通謀。在嚴刑逼供下,顧學文招認曾收到藍玉“鈔一萬五千貫”,為他購置糧米、綢緞等物,用來准備起事和賞人。
  《弘治吳江志》載:案情牽涉他的“妻族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規、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學、沈文載、沈海,凡八人。”其中沈旺是沈萬三的兒子,其他人等也都是沈萬三的子孫。《周莊鎮志卷六·雜記》記:“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沈)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同日被殺的還有八十多人。
  《乾隆吳江縣誌·舊事》載有胡藍黨犯人沈德全一家的處置細節:二月十八日載:“正黨與戶下戶丁多着折了臂膊,未出動的小廝不打,且牢着他。供出的田口家財斷沒了。”二月二十日載:“正黨與戶下戶丁都凌遲了,十歲以上的小廝都發南丹衛充軍,十歲以下的送牧馬所寄養,母隨住;一歲至三歲的隨母送浣衣局,待七歲送出來。”——真可謂慘不忍睹!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就這樣急劇地衰落了
------------------
萬曆年間刊行的《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三回裡,潘金蓮順口說了句當日流行的歇後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意思是,此事盡人皆知,想瞞也瞞不住。
  萬曆距沈萬三時代已兩百多年,沈萬三仍是名滿天下,婦孺皆知,可見,沈萬三確乎是一個具有轟動效應的人物。
  沈萬三財富傳奇
  沈萬三,名富,字仲榮,歷史上稱他為沈萬三秀,並以沈萬三之名風行天下,原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為什麼大家叫他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呢?據董谷《碧裡雜存》等資料解釋,明朝初年稱巨富為“萬戶”,姓後加“萬”,是當時對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種習慣稱法。又,當時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稱“秀”的人家産須在萬貫以上,沈氏排行第三,家有億萬資産,故稱以沈萬三秀或沈萬三。可見,他的名字是尊稱、排行與戶等的合稱。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沈萬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祖上遷居長洲(今江蘇蘇州)東蔡村,到他父親沈佑時遷至湖州南潯沈家漾。元至正二年(1342)南潯一帶大水,貧民紛紛逃往他鄉,沈佑也在此時遷往周莊。
  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麼程度,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
  據《留青日札》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但是貪得無厭的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想方設法來消耗他的家財。
  據董谷《碧裡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沈萬三不知就裏,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後,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裏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巧取,還有豪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産每畝征九鬥十三升的重稅。
  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後,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當時的南京城牆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華里多,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負責的城牆,占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樣如期完成的?沒有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門外,有座賽虹橋,相傳為沈萬三兒媳所建。明人記載,沈萬三建造數橋之後,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誰知兒媳很不以為然,便用私房錢悄悄建了一座橋。該橋“工巧宏麗”,比公公所造之橋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把它叫做“賽公橋”——兒媳尚且如此,可見沈家確實實力不凡。
  王行是一位學者,曾受聘於沈家坐館,教沈家子弟讀書。據英宗正統年間蘇州人杜瓊作《王半軒傳》記:“長洲周莊沈達卿,其父號萬三秀者貲雄當世,為禮聘於家塾,每成章,輒償白金以鎰。”白金即白銀,一“鎰”就是二十兩,學生寫一篇作文,老師竟有如此之高的報酬,沈氏的家底可見一斑。
  沈萬三處於事業巔峰時,他的弟弟沈貴(萬四)已看到危機,曾寫詩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從事耕織,但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據明人田藝蘅《留青日札》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准備犒賞三軍,沈萬三主動要求代他出賞錢。朱元璋有意刁難他說:“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萬三豪爽地回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朱元璋聽後大吃一驚,嘴裏說:“此雖汝好意,然不須汝也。”但內心裏卻起了殺掉沈萬三的念頭。
  《明史·馬皇后傳》有更為詳細的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為?’乃釋秀戍雲南。”
  所謂“戍雲南”,就是發配到雲南充軍。根據這一記載,他應該是死在雲南,或者死在充軍的路上了。
  沈萬三“元人”考
  明史專家顧誠先生曾作《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跡考》,詳細考證了沈萬三的身世,否定了他是明初人的說法,認為他生在元代也死在元代,史籍中有關沈萬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跡”均是訛傳。茲將顧誠先生及有關學者的論述綜述如下。
  一、沈萬三的確切生卒年雖然難以查清,但他在明朝建立以前即已去世是可以確定的。《吳江縣誌》卷五六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張士誠的軍隊攻佔平江路(蘇州)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這就是說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已死去十二年以上。既然他已經在元朝末年去世,當然不可能遭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打擊了。
  二、據元末明初人王行所撰的《沈榮甫墓誌銘》、《沈茂卿墓誌銘》,洪武九年(1376),沈萬三之子沈榮甫死,年七十一歲。據此,則元明易代之際,其子沈榮甫六十二歲,其孫沈森也有三十九歲,以中國人偏高壽命推算,沈萬三尚在人世的可能性極小。即使活着,至少也是八十左右的垂垂老者,什麼築城呀、輸糧呀、犒軍呀,還用得着他來露臉麼?他露得了臉麼
  三、《沈榮甫墓誌銘》雲:“初,(沈)榮甫之先君子(富),游於故侍講袁文清公(桷)之門,公每嘉其敦信義。時楚之長沙攸縣人馮子振,方張聲譽,號海粟,以文翰自矜許。來吳,必主之,深加愛厚,為大書‘積善’二字,殆以表其志也。”
  王行為當時著名學者,兩次受聘為沈氏家庭教師,為沈家親屬所作的應酬文字達十一篇之多,但涉及這個名聞天下的大富翁沈萬三的卻僅此一見,時間標示為“初”,稱謂為榮甫之“先君子”,除此“追述”之外,無任何直接描寫之文字。又,王行為沈萬三之子、之孫都寫了《墓誌銘》,卻沒有為沈萬三寫《墓誌銘》。考王行首次設館於沈家為元末,可見,在王行蒞館之前,沈萬三早已作古。
------------------------------------
明朝大富商沈萬三究竟有多少錢?
沈萬三,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是明初蘇州富商,富可敵國。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家有「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
  沈萬三,到底富到什麼程度,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據《留青日札》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
  但是,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來消耗他的家財。據董谷《碧里雜存.沈萬三》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
  沈萬三不知就裡,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後,該付給朱元璋的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巧取,還有豪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產每畝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稅。
  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皇帝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
  當時,南京城牆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華里多,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于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
  而沈萬三一人負責的城牆,占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樣如期完成的?沒有人知道。明人記載,沈萬三建造數橋之後,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誰知兒媳很不以為然,便用私房錢悄悄建了一座橋。
  該橋「工巧宏麗」,比公公所造之橋,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把它叫做「賽公橋」。兒媳尚且如此,可見沈家確實實力不凡。當沈萬三處於事業巔峰時,他的弟弟沈貴(萬四)已看到危機,曾寫詩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從事耕織,但是,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那麼,沈萬三究竟有多少錢呢?據說,沈萬三錢最多時,是二十億兩白銀,若按當時的物價換算成人民幣,應該是大於六千億人民幣。
----------------
樂山最奇怪的橋名:兒媳和公公比賽造橋,兒媳勝出流芳百世
山最奇怪的橋名:兒媳和公公比賽造橋,兒媳勝出流芳百世 - 每日頭條 http://bit.ly/30qIYQD
賽公橋位於四川樂山市斑竹灣,老橋存在的時間很久,但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難明確地說出它的來歷。【攝影:胡東進|來源:去驢行】
賽公橋很短,短到只要十幾秒就能夠穿過,但這裡卻是樂山汽車、公交車、路人往來重要交通節點。
在漫長的城市化建設中,賽公橋已融入到水泥路中,如果不是兩邊遺留下來的橋型建築,很少人會注意到這裡是一座橋。
關於賽公橋的來歷,民間有2種不一樣的說法。有人說之所以名為賽公橋,是因為橋下是樂山賽公河,不過此河在樂山歷史上從未被記錄過,因此此說法不被多數人認可。
還有一種說法:傳聞當年樂山有一公公和兒媳比賽修橋,結果公媳比賽中兒媳勝出,因此才有了「賽公橋」的名字,而這種說法在樂山民間被普遍認可,因此被人認為是最貼切的賽公橋歷史。
很幸運的是賽公橋的地名文化歷史逐漸被列為保護名單,儘管這座小橋很不起眼,但同樣擁有著自己的故事和底蘊。
樂山是中國文化特別是民間文化最深厚的城市,類似賽公橋擁有歷史背景的,還有箱箱街、蕭公嘴、海棠路等。一橋一巷一街一路一牆都有自己的背後故事,而這些故事,無論是在文獻中有所記載,還是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都是屬於珍貴的文化資源。
儘管賽公橋很難發展成為旅遊,但在某種程度上又何嘗不是樂山人心中一道風景,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知道它的來歷,等老去之後告訴下一代,它叫:「賽公橋」。
--------------------------
商永遠鬥不過官?沈萬三就是個例子 沈萬三在明朝初期飛黃騰達,擁有了價值連城的財富。他的豪富之名,甚至,到了兩百年後的萬曆年間仍然婦孺皆知。由此可見,沈萬三確實是一個厲害人物。朱元璋佔據江浙後,他馬上旗幟鮮明地表示支持。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他一下子就給朱元璋送去了五千兩銀子和幾萬擔糧食。但是,朱元璋志在天下,這點小意思怎麼能將他收買?沈萬三的贈禮不僅沒有讓朱元璋滿足,反而激起了朱元璋的貪心。於是,朱元璋開始想方設法地奪取他的家財。某月的初一,朱元璋將他喊來並給了他一文錢。正當沈萬三感到莫名其妙的時候,朱元璋告訴他,這一文錢是讓他生利用的。明天要交上來兩文,後天要四文,大後天要八文,以此類推,直到月底為止。沈萬三見只是幾文錢的利益,於是,滿口答應了。不料回家一算,利息越滾越大,最終,竟要上交五億多文錢。如此堂而皇之的剝削,就是有座金山銀山也頂不住啊。沈萬三也知道皇帝對他的財富很是動心,於是,決定主動捐錢,以破財免災。洪武六年,南京準備修建城牆。沈萬三得知後,馬上向朝廷請求,說自己想要出資幫忙。當時,總共七十多里的城牆,他一個人就負責了三分之一。僅憑一家之力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沈萬三的實力可見一斑。但是,即使是如此“懂事”的沈萬三,也難免會有鋒芒畢露的時候。有一座名叫賽虹橋的石橋,至今仍然屹立在南京城外。而建造這座橋的人,相傳,就是沈萬三的兒媳。當年,沈萬三為了展示自己的財力,建造了許多華麗的石橋。這些石橋用料貴重,價值不菲,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但是,他的兒媳卻對此不屑一顧。為了證明自己造的橋比公公的還要好,她自掏腰包,建造了一座工巧宏麗的石橋。此橋一出,迅速吸引了眾人的眼球,相比之下,沈萬三造過的石橋全都黯然失色了。兒媳為了與公公相比竟然一擲千金,此事在令當地民眾津津樂道的同時,也使沈家的風頭一時無兩。由於“虹”與“公”同音,很多人都將此橋叫做“賽公橋”。關於沈萬三發家的原因,民間大致有這三個說法。一、靠種地:此說雖然看起來可笑,但卻是沈家的立業之本。當年,他的父親在田地中辛勤勞作,為沈家賺取了第一桶金。等到沈萬三接受家業的時候,沈家已經從一戶普普通通的農家人變成了吃穿不愁的地主。雖然,當時戰亂不斷,但是,沈家所處的江南一帶並未遭受戰爭的創傷。沈萬三將田中所產的大量稻米賣給北方的饑民,從中賺的盆滿缽滿。手中有了資金後,他繼續擴大自己的土地,然後,再將糧食賣出去。如此循環往復,沈萬三理所當然地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富商。二、靠別人贈送:許多人都說沈萬三的財富來自一個人的贈送,這個人就是長洲甫里(今甪直)的陸德原。那麼,這件事是否是真的呢?研究人員根據當時的《陸德原墓誌銘》一文,看出了一些蛛絲馬跡。文中所載,陸德原家中本就富裕,又繼承了家族中的數千畝良田。但是,他並沒有為富不仁,而是將錢都花在了家鄉的教育上。他不僅在家鄉辦起了書院,還為當地的縣學捐了很多錢。陸德原在至元六年(1340年)駕鶴西去,去時之時他的兒子才八歲,還有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女兒。陸德原為了教育一擲千金,並且,有很多親人。如此看來,他將萬貫家財贈給沈萬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是他願意,他的家人也會想盡辦法去反對。說他幫助過沈萬三還可能,但是,說他將萬貫家財傳給沈萬三就太過誇張了。三、靠海外貿易:有很多大家都表示支持此說,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明史學者吳晗。當時,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在海外非常受歡迎。嗅覺靈敏的沈萬三看到了這一商機,果斷地開展了海外貿易,並因此,一躍成為了當時的大豪富。其實,這三個原因應該結合起來看。沈萬三很可能是靠種地積累財富,然後,在接受了陸德原的幫助後,憑藉海外貿易發家的。沈家在處於財富巔峰的時候,沈萬三的弟弟沈貴已經看到了潛在的危機。憂心忡忡的沈貴曾經寫信勸過哥哥沈萬三,想讓他行事低調一點。甚至,為了躲避災禍,沈貴甚至建議讓沈家從事耕織。但是,沈萬三並沒有將弟弟的話放在心上。他想通過向朝廷捐錢來使皇帝信任自己,但是,他還是低估了朱元璋。朱元璋見沈家擁有著與大明分庭抗禮的財力,早已下決心剷除這個豪富。洪武三年,當時,沈萬三已經去世,可是,朱元璋還是沒有放過沈家。他下令增加江南一帶的賦稅,並對江南的富商採取了很多嚴苛的政策。在朝廷的打壓下,沈家漸漸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但沈家畢竟家大業大,雖然受到了朝廷的針對,還是可以憑藉祖產維持奢華的生活。朱元璋見沈家仍然屹立不倒,於是,在洪武十九年以涉及黨爭為緣由,將沈萬三的兩個孫子關進了監獄。為了將兩人救出來,沈家花了數万兩銀子進京打點。洪武二十六年,由於受到了藍玉案的牽連,沈萬三的曾孫沈德全等六人和女婿顧學文被朝廷下令凌遲處死。從此之後,沈家一蹶不振,慢慢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封建社會中,商人雖然可以擁有數不清的財物,但其生死存亡,還是在皇帝的一念之間。若是沈萬三自散家財,上交朝廷,尚且還有一線生機。倘若這樣,朝廷在收起殺心的同時,也會心照不宣地賜他以名,讓他終老天年。但是,沈萬三在低估了朱元璋的同時,也高估了自己。
---------------------
萬曆距沈萬三時代已兩百多年,沈萬三仍是名滿天下,婦孺皆知,可見,沈萬三確乎是一個具有轟動效應的人物。為什麼大家叫他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呢?據董谷《碧裡雜存》等資料解釋,明朝初年稱巨富為“萬戶”,姓後加“萬”,是當時對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種習慣稱法。又,當時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稱“秀”的人家產須在萬貫以上,沈氏排行第三,家有億萬資產,故稱以沈萬三秀或沈萬三。可見,他的名字是尊稱、排行與戶等的合稱。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麼程度,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
  炫富招來了滅頂之災
  據《留青日札》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但是貪得無厭的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想方設法來消耗他的家財。
  據董谷《碧裡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沈萬三不知就裡,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後,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除了巧取,還有豪奪。有一次,朱元璋召見沈萬三,要他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還命他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他的田產每畝徵九鬥十三升的重稅。
  沈萬三大概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想主動報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後,當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時,就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當時的南京城牆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華里多,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僅造磚一項,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相當於軍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負責的城牆,佔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樣如期完成的?沒有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門外,有座賽虹橋,相傳為沈萬三兒媳所建。明人記載,沈萬三建造數橋之後,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誰知兒媳很不以為然,便用私房錢悄悄建了一座橋。該橋“工巧宏麗”,比公公所造之橋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把它叫做“賽公橋”——兒媳尚且如此,可見沈家確實實力不凡。
  沈萬三處於事業巔峰時,他的弟弟沈貴(萬四)已看到危機,曾寫詩勸他說:“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長久計,瓦罐載酒木綿花。”要他低調做人,從事耕織,但沈萬三沒有聽從他弟弟的話,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聚寶盆”的傳說
  沈萬三何以富甲天下?民間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清代著名文人褚人獲《堅瓠集·聚寶盆》載:沈萬山年輕的時候,家裡貧窮,有一天,夢見一百多個身穿青衣的人求他救命。第二天早上,他見一漁翁捉了一百多只青蛙,準備剝剮了拿到市場上去賣。萬三聯想到昨夜的夢,動了惻隱之心,就拿錢買下,放生於池中。當天晚上,青蛙們呱呱地叫了個通宵,吵得他睡不著覺。早晨起床後準備去驅趕,只見它們都環繞著一隻瓦盆蹲著,他很覺得奇怪,於是便把那隻瓦盆抱回了家。有一天,萬山的妻子在盆中洗手,把一支銀釵掉在盆中,不料銀釵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是滿滿一盆,數也數不清。隨後拿金銀來試也是一樣。從此之後,沈萬山開始富甲天下。
  張岱《明紀史闕》也有相同的記載,不同的是,在朱元璋欲誅而赦之後,沈萬山才交出聚寶盆,然後埋於城下的。
  此外,還有烏鴉石、馬蹄金等很多神話似的傳說,不一而足。孔邇《雲蕉館紀談》記:“沈萬山,蘇州吳縣人也。家貧無產,以漁為生。一日飯畢,就水洗碗,碗忽墜水中。因撩之,不知碗之所在,但覺左右前後,累累如石彈,乃盡取之。識者曰:此烏鴉石也,一枚可得錢數万。因以富。或曰:夏日仰臥漁船上,見北斗翻身,遂以布襴盛之,得一勺。及天明,有一老者引七人挑羅擔七條而至,謂曰:汝為我守之。言訖忽不見。啟視,皆馬蹄金也,以此致富。”
  這些傳說都很有趣,既反映了民間的財富幻想,也顯示了人們對沈萬山暴富的迷惑不解,因此當然不是沈萬山富有的根源。
  何以富甲天下?
  沈萬三發財致富的真正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是墾殖說。
  根據這些資料,專家們推測:沈萬三的父親從湖州南潯遷居到長洲縣東蔡村以後,辛勤耕作,充分開發了當地大片拋荒的肥沃田土。由於經營得法,佔田日廣,沈家轉為招納佃戶、出租田地、僱用長短工和發放高利貸的大地主。到沈萬三兄弟掌管家業時,就已經擁有地跨數縣的良田。江南經濟發達,在宋元之際未受到什麼破壞,到元朝後期已為全國之冠。蘇州和杭嘉湖地區歷來是聞名全國的“糧倉”,素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沈萬三擁有田產數千頃,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為商品出售。而當時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北京)在內所需食糧,主要靠南方供給,沈萬三一定也是“售糧大戶”。可見,沈萬三家族主要是靠墾殖起家,輔以農產品交易,逐漸發展成為江南第一富豪的。
  二是贈與說。
  這些資料都說,沈萬三的財富,均得之於陸德原的贈與,事實果真如此嗎?明都穆所輯的《吳下塚墓遺文》中,收有一篇很不常見的《陸德原墓誌銘》,略謂:陸德原字靜遠,長洲甫里(今甪直)人。家有資產,又得族田千畝。他在家鄉辦起了甫里書院,被署為山長,曾捐資重建長洲縣學。調任徽州儒學教授後,又出資修州學。至元六年(1340)回蘇州買木料時病逝。有子八歲,長女贅徐元震,次女剛生三個月。這篇銘文出於陸氏同僚、儒學提舉黃晉之手,有力地證實陸氏並無出世當道士的事,況有入贅之婿、幼小之女,更無送財與外人的道理。
  沈萬三很可能幫陸德原管過帳,購運過木材,甚或接受過一定的贈與,但全盤接受陸家財產,則可能是訛傳。
  三是通番說。
  這裡所說的“通番”,指的是海外貿易。據《吳江縣志》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孔邇《蕉館紀談》說沈萬三“乃變為海賈,遍走徽、池、寧(國)、太(倉)、常(州)、鎮(江)豪富間,轉輾貿易,致金數百萬,因以顯富”。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之所以發財,是由於做海外貿易。”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沈萬三家族以墾殖為根本,可能接受過一些來歷不明的資產,並以此為資本開拓商業,並大膽通番,開展海外貿易,從而一躍而成為巨富。
  沈氏家族敗落之謎
 沈氏家族的沒落是個漸進的過程。第一次打擊大約在洪武三年(1370)至六年(1373)。
  朱元璋統一天下後,沈家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即便是沈萬三已經不在人世,沈家也沒人充軍雲南,但經過這番折騰,沈家的財富也蝕減過半了。再加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對江南富民採取了嚴苛的政策,多次強制遷徙,並課以重賦,從此之後,沈家也就一蹶不振了。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1386)的春天,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旺之子)沈至、沈莊先後入獄。《故沈伯熙(莊)墓誌銘》記:“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繫獄,入則抱其兄痛泣曰:'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於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藥莫療……卒於京。”
  沈至入獄的原因是逃避賦役,沈莊入獄則可能是涉嫌“胡黨”、逃避賦役而羈押至京,其事不小,連補帶罰,再加上兩兄弟最終都能出獄的上下打點,其數目也定在巨萬以上。
  大約在同年,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卻在劫難逃,被扣上“胡黨”的罪名滿門抄斬。
  第三次打擊是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黨”案發,藍玉被處死,株連則在全國蔓延。有一位叫王行的先生,曾兩次在沈家坐館,同沈家至少有三十年的交情,又兩次在藍玉家坐館,前後也有十多年之久。通過王行的關係,想在新朝找到靠山的沈家同藍家也有了交往。“藍黨”案發後,有人勸王行逃遁,這位迂腐先生說:“臨難無苟免。”結果以同謀罪被誅。
  當時,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因奪人之婦,仇家懷恨在心,藍玉事發後,仇家即以沈家同藍家的關係為據,誣告顧學文與藍玉通謀。在嚴刑逼供下,顧學文招認曾收到藍玉“鈔一萬五千貫”,為他購置糧米、綢緞等物,用來準備起事和賞人。
  《弘治吳江志》載:案情牽涉他的“妻族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規、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學、沈文載、沈海,凡八人。”其中沈旺是沈萬三的兒子,其他人等也都是沈萬三的子孫。《周莊鎮志卷六·雜記》記:“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沈)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同日被殺的還有八十多人。
《乾隆吳江縣志·舊事》載有胡藍黨犯人沈德全一家的處置細節:二月十八日載:“正黨與戶下戶丁多著折了臂膊,未出動的小廝不打,且牢著他。供出的田口家財斷沒了。”二月二十日載:“正黨與戶下戶丁都凌遲了,十歲以上的小廝都發南丹衛充軍,十歲以下的送牧馬所寄養,母隨住;一歲至三歲的隨母送浣衣局,待七歲送出來。”——真可謂慘不忍睹!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就這樣急劇地衰落了。

2020-01-16_1210312020-01-16_1207022020-01-16_1206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