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節孝坊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湳雅里的節孝坊。該牌坊為一座為紀念表揚蘇進治之節孝事蹟而建立於光緒六年(1880年)的紀念性建築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竹市古蹟 @ kipp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張氏節孝坊
map   https://goo.gl/maps/MBJWVZuo2LZASUKR7

2020-01-11_2333512020-01-11_234605

相簿 photo   https://photos.app.goo.gl/VCXu4REeoXChb1r46

張氏節孝坊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湳雅里的節孝坊。該牌坊是鄭如蘭為紀念其母親張棗娘而設立的紀念建築物。該牌坊興建於同治十年(1871年)。
1985年8月19日,該牌坊經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成為三級古蹟,後改為市定古蹟。[2][1][3]
歷史  https://goo.gl/maps/Weg9P8XdqZWHJvAZA
張棗娘(1800年-1877年)是竹塹人士張炳的女兒;她在嘉慶廿五年(1820年)嫁給鄭用錦[註 1]成為其繼室。[2][1][3]
道光八年(1828年),鄭用錦去世;此後,張棗娘撫養三個孩子長大成人。
在她的兒子鄭如蘭成為增貢生並獲封通奉大夫後[1][3],她因其守節事蹟於同治五年(1866年)獲題准建立牌坊,並於次年獲得旌表;同治十年(1871年),該牌坊正式於湳雅莊萬年橋畔建成。[2]
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該牌坊遭颱風吹襲,其第二層以上部分傾倒,部分建材毀損遺失。民國八十年(1991年),該牌坊經修復恢復原貌。[3]
建築
張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間式牌坊;其主要建材為泉州白花崗石,聖旨牌與部分雕刻則使用青斗石[2][3]。
註釋
 鄭用錦,名從,號勤亭,別號春江,嘉慶四年(1799年)出生,道光八年(1828年)去世,是淡水廳秀才[2]。原本他娶羅光祥之女羅靜為妻,後來再娶張棗娘作他的繼室[2]
張氏節孝坊 (新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NgTjsJ


新竹旌表(節孝牌坊),不知道是楊氏還是蘇氏?
圖片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書(台灣寫真帖第貳集)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18099941_10157695465407404_6889400978588867894_o (1)

 


新竹 湳雅 張氏節孝坊
新竹 湳雅 張氏節孝坊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2QKocbg
新竹地區最早係為原住民平埔族聚居,竹塹亦因平埔族「竹塹社」落墾於此而名之,
漢人勢力進入竹塹,最早在明永曆三十六年(1682)閩南人移墾於竹塹始,至雍正三年(1725)客家
族群於現新竹縣新豐鄉紅毛港登陸並進入現竹北市後,新竹地區始正式邁入開發階段。
依清末地方縣志的記錄,竹塹城北門外有水田莊、水田尾莊、南子莊、舊社莊與金門厝等莊,
其中的南子莊(湳仔,意即現今之湳雅里) 在當時已是一個中型的聚落。
張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光華段,是為了旌表鄭用錦妻張氏棗娘之節孝事蹟所建的,
於清同治五年(1866)題准建坊,次年旌表, 同治十年(1871)正式建坊於湳雅莊萬年橋畔,
即今之新竹市湳雅街,民國 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張棗娘是竹塹人張炳之女,生於嘉慶五年(1800),卒於光緒三年(1877 )享年七十八歲,
二十歲時嫁給竹塹鄉賢鄭崇和的第三子鄭用錦為妻。
鄭用錦名從,號勤亭,別號春江,生於嘉慶四年(1799),卒於道光廿四年( 1844)享年僅
四十六,是淡水廳的秀才,原娶羅光祥之女羅靜為妻,張棗娘 是他的繼室。
不幸在二十九歲時,丈夫不平離世,是時前妻之子如蘭年幼,張氏含辛聒苦,撫養倍加艱辛。
好在如蘭年少之時,就上進用功程度部於同儕,長大之時,能以文章見世,以文見長,而補
博士弟子員,而如蘭也能反哺知恩,長大之後,事母至孝。
按: 鄭如蘭 1835—1911 字香谷,號芝田,新竹水田莊人。鄭崇和之孫。父用錦,附生;
父母早卒,繼母張氏育之成人。如蘭讀書知大義,事親孝。光緒十五年(1889)七月十四日
以辦團練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加道銜,旌表孝友。
張氏於光緒四年(1878)去世,如辦理喪葬,也盡禮數,孝行為鄰里所樂道,
光緒十五年(1890),受禮部題贈孝友後題准旌表,詔祀孝弟祠。
張氏節孝坊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在造型上與新竹地區其他現存的牌坊有明顯的不同,
後者除覆蓋聖旨牌的頂檐刻瓦當滴水、翼角起翹及鴟尾脊 飾外,中檐與下檐多不做翼角起翹,
而用頂面平齊的樑頭飾,兩層脊頂再安獅座。
前者則是除了頂檐瓦當滴水、翼角起翹與蚩尾脊飾具備外,檐下並出現寬厚的樑飾,中檐與
下檐檐端改用翼角起翹,但不刻瓦當滴水,中檐脊頂安獅座,下檐仍 用蚩尾。
大額枋下供穿梭的空間,前者多呈矩形,使整體外觀看起來比較俊俏;
後者則略成方形,外觀則略顯樸拙。
除聖旨牌外,張氏節孝坊的青斗石花板都用透雕,柱不安櫨斗,牌坊兩側地面圍欄杆柱,
明間入口前後及四個轉角立石獅望柱,地坪用花崗石鋪作。這座牌 坊原先屹立在一片空曠的
土地上,造型頗為雄渾,形象突出。
但可惜在一次暴風 雨中突然崩塌,僅留下下檐額枋立柱。
從現存的的橫額上猶可見到陽面刻著:「皇清旌表同安縣金門故淡廳庠生鄭 用錦妻張氏坊」;
陰面刻:「同治五年吉月題准建坊」。
至於其他的構材則已不知去向。
聖旨  天旌節孝
節孝皇清旌表  同安縣金門故淡廳庠生  鄭用錦妻張氏坊
苦節堅貞四十載矢志柏舟磺溪流潔 
恩綸獎錫千百年垂芳彤宮瀛嶠風清
松筠介節標瀛海  冰雪清輝映玉山
   同治八年歲次己巳仲夏穀旦 
賜進士出身欽加四品銜禮部鑄印局員外郎  鄭用錫頓首拜題
牌坊文字方面,聖旨牌下方中央石匾刻「天旌節孝」四字,
陽面明間對聯雖然渙散,
仍得隱約可賭.....
顯示當年社會價值觀對辛苦守貞可以流芳千百年的肯定。
新竹 湳雅 張氏節孝坊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2QKocbg


竹市三級古蹟張氏節孝坊 旌表守節四十餘載
竹市三級古蹟張氏節孝坊 旌表守節四十餘載 | 大紀元 http://bit.ly/2TfD4QK
【大紀元6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一日電)位於新竹市國華街的張氏節孝坊,是旌表鄭用錦妻張棗娘而立。這座節孝坊建於西元一八七一年(清同治十年),張氏卒於一八七八年,是生前親睹己身榮耀節孝坊的第一人。張氏受旌表時守節已達四十年,直到過世前,守節四十九年。
鄭用錦是鄭崇和的三子,也是「開台進士」鄭用錫的弟弟。張棗娘二十歲時嫁給鄭用錦為繼室,九年後喪夫,張氏一人獨力撫養三子,事親至孝。鄭用錦的兒子如蘭,雖然幼年失怙,但在母親的教誨下成長,為淡水廳學增生,後獲贈通奉大夫。如蘭事母至孝,於一八七一年建坊於湳雅萬年橋畔。
牌坊是傳統社會最隆重最尊崇的表揚方式,是漢文化獨特的建築風貌。牌坊內容多以忠孝節義為主,其中又以節孝最受矚目,雖然隨著時代演變,節孝觀念受到衝擊而式微,不過,列為古蹟的牌坊,仍見證當年的社會價值觀。
新竹市文教風氣鼎盛,曾擁有五座牌坊。除了江氏節烈坊於一九五0年代後期毀損,其餘楊氏、張氏、蘇氏的女子節孝坊及李錫金孝子坊目前仍可見,均被列為三級古蹟。全台完好的十三座牌坊中,新竹市就占了四座。
張氏節孝坊是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用材上以泉州白石為主,配以青斗石的雕刻。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張氏節孝坊與新竹地區其他牌坊不同,整體在比例上與其他牌坊較為寬大低矮,而顯得平實穩重些,特別是一、二層的尾端出簷,不但雕出滴水瓦線,末端也起翹上揚,是與其他牌坊最大的差異。
文化局指出,雕刻方面,由上而下分別可看到鴟尾兩座、石檐、聖旨牌、石獅,中枋及石刻人物等,明間大枋雕的是四龍搶珠,左右次間的麒麟雕刻為透雕手法,枋上雕的是琴棋書畫,構圖比例等均具有藝術價值。
在牌坊文字方面,聖旨牌下方中央石匾刻「天旌節孝」四字,陽面明間對聯為「苦節堅貞四十載,矢志柏舟磺溪流潔。思綸獎錫千百年,垂芳彤管瀛嶠風清」,顯示當年社會價值觀對辛苦守貞可以流芳千百年的肯定。


張氏節孝坊
張氏節孝坊為表彰鄭用錦的妻子張棗娘事蹟所建,鄭用錦生於1799年,是鄭崇和之三子,為淡水廳學附生。鄭用錦於1820年娶張棗娘為繼室,鄭用錦去世時,張氏一人獨立撫育三子,事親至孝,守節49年。1866年題准建坊,1871年建坊於湳雅萬年橋畔。張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間三層的石坊,在用材上也是以泉州白石為主,配以青斗石的雕刻,塑造牌坊的珍貴與價值感。張氏節孝坊造型與新竹地區其他石坊不同,整體再比例上與其他石坊較為寬大低矮,而顯得平實穩重些,特別是一、二層的尾端出簷,不但雕出滴水瓦線,末端也起翹上揚,是與其他牌坊最大的差異。


張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光華段四一五地號,是為了旌表鄭用錦妻張氏棗娘之節孝事蹟所建的,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題准建坊,次年旌表,同治十年(1871年)正式建坊於湳雅莊萬年橋畔,即今之新竹市湳雅街,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張棗娘是竹塹人張炳之女,生於嘉慶五年(1800年),卒於光緒三年(1877年),享年七十八歲,二十歲時嫁給竹塹鄉賢鄭崇和的第三子鄭用錦為妻。鄭用錦,名從,號勤亭,別號春江,生於嘉慶四年(1799年),卒於道光八年(1828年),享年僅三十,是淡水廳的秀才,原娶羅光祥之女羅靜為妻,張棗娘是他的繼室。張氏節孝坊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在造型上與新竹地區其他現存的牌坊有明顯的不同,後者除覆蓋聖旨牌的頂檐刻瓦當滴水、翼角起翹及鴟尾脊飾外,中檐與下檐多不做翼角起翹,而用頂面平齊的樑頭飾,兩層脊頂再安獅座。前者則是除了頂檐瓦當滴水、翼角起翹與鴟尾脊飾具備外,檐下並出現寬厚的樑飾,中檐與下檐檐端改用翼角起翹,但不刻瓦當滴水,中檐脊頂安獅座,下檐仍用鴟尾。大額枋下供穿梭的空間,前者多呈矩形,使整體外觀看起來比較俊俏;後者則略成方形,外觀則略顯樸拙。除聖旨牌外,張氏節孝坊的青斗石花板都用透雕,柱不安櫨斗,牌坊兩側地面圍欄杆柱,明間入口前後及四個轉角立石獅望柱,地坪用花崗石鋪作。這座牌坊原先屹立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造型頗為雄渾,形象突出。但可惜在一次暴風雨中突然崩塌,僅留下下檐額枋立柱。從現存的的橫額上猶可見到陽面刻著:「皇清旌表同安縣金門故淡廳庠生鄭用錦妻張氏坊」;陰面刻:「同治五年吉月題准建坊」。至於其他的構材則已不知去向,近年來,本牌坊在謹慎的修復規畫下,則已照舊復原,重現舊觀了。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新竹市古蹟導覽手冊,新竹市古蹟保存計劃暨保存區劃設研究成果報告
評定基準 新竹-張氏節孝坊與李錫金孝子坊同時出現一起/指定「舊港導航標桿」為市定古蹟,但因位在私人養雞場內,地主訴請撤銷市定古蹟認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1985/08/19 公告文號 七四台內民字第338095號
主旨 公告為指定古蹟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新竹市 北區
地址或位置 南雅里光華段415、416地號
經度 120.969941546255
緯度 24.8168815007243
主管機關
名稱 新竹市文化局 聯絡單位 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3-5319756 
聯絡地址 新竹市 東區 30054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巷1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張氏節孝坊與李錫金孝子坊同時出現一起/指定「舊港導航標桿」為市定古蹟,但因位在私人養雞場內,地主訴請撤銷市定古蹟認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417752395-1898014825_n (1)


張氏節孝坊與李錫金孝子坊

IMG_20141205_114319+1417752395-1898014825_n (1)

江氏節烈坊「嫁接」孝子坊
2006年03月30日
摘錄自3月30日中國時報新竹報導
新竹市明湖路的李錫金孝子坊,民國50年從原來的湳雅街遷移而來。孝子坊4根直立的石柱中,正面左邊第2根石柱,遷移時因施工發生斷裂,而從另一座牌坊─江氏節烈坊「嫁接」而來,形成一段特殊的「石柱奇緣」。
竹塹城從清朝道光到光緒年間共興建5座石坊,最早興建的楊氏節孝坊,位於石坊街,其餘4座都興建在湳雅一帶,分別是江氏節烈坊、張氏節孝坊、蘇氏節孝坊及李錫金孝子坊,形成台灣少見的石坊群,石坊群的路徑是竹塹城北上艋舺的「官道」


江氏節烈坊  http://bit.ly/2FNJG0t
清朝淡水 廳有二百多位烈女有資格申請貞節牌坊,但若非子孫有科舉功名或望重一方是沒有能力申請建石坊,新竹市北門 外有四座石坊,串成一道石坊群,第一座是江氏節烈坊,興建於同治五年(1866)。可惜這座石坊已毀。 http://bit.ly/2FNJG0t
江氏節烈坊,即今之北門 國小對面,環保局後面,原北門 國小校長宿舍。江氏節烈坊是表揚江擔娘的節孝,但卻也是在先生死後,陪著自盡的例子。
江氏節烈坊,是旌表台灣府淡水 廳故儒士鄭琳之妻。牌坊上的聯文如下:兩三日痛哭亡靈,咬舌捐軀,不讓常山奇男子;二十六齡深明大義,甘心瞑目,真追渤海烈夫人。失所天則從一殺身,愧煞鬚眉王魏;入於地而成雙執手,壯哉肝膽韓何。
清朝律令規定,婦女要守寡二十年以上,才構成被表彰的必要條件。貞節牌坊是古代女子,唯一能揚名立萬的機會。但是每一位節孝婦女,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不少婦女是丈夫過世,妻子陪著自盡,而被表彰為烈女,江女即屬此類。儘管這些禮教,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但它確實曾經存在,也是舊社會的一部份。今天固然不必宣揚,卻也不能刻意忽略,它是文化和歷史演進過程的一個腳印。  http://bit.ly/2FNJG0t


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 盼與台積電共存
2022/04/29 18:00
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 盼與台積電共存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LP1gBL
日治時期新竹電燈株式會社軟橋電廠、軟橋電燈圳取水口。(鄭家提供)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提供台積電擴廠的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二期擴建計畫,用地涉及鄭家墓地遷移,新竹北門鄭家鄭用錦派下族人表示,曾向科管局強烈表達希望留下佔被徵收土地不到百分之一的家族墓地,但未得任何回應,只好轉向新竹縣縣政府申請文資身分,尋求救濟途徑。
民國60年鄭氏子孫為鄭肇基掃墓時合影。(鄭家提供)
縣府文化局預計5月3日,邀請文化資產委員及專家學者,前往寶山鄉大崎村的鄭家墓地現場勘查,進行文資價值評估。
鄭用錦派下族人表示,族人的訴求,並非拒絕土地徵收或圖求更高額的地價補償費,而是希望科管局、新竹縣政府、與台積電等相關單位能正視新竹工商發展史,保留對地方有意義的人物文化資產。
民國58年台大楊雲萍教授為鄭肇基撰寫墓誌銘。(鄭家提供)
鄭用錦派下族人說,鄭用錦為開台進士鄭用錫之弟,家族後代自1844年以來均安葬於寶山大崎現有墓地,後輩中包括鄭如蘭、鄭拱辰、鄭肇基、鄭鴻源等,皆為自清代至民國對於新竹甚至北台灣文化與經濟發展有卓越影響的人物。其中,第三世鄭拱辰於1901發起組織台灣第一個農會──新竹農會投資涉及農、茶、糖、電、酒、礦、化工、建築等實業,是新竹地區最大的資本家。第四世鄭肇基為華南銀行創辦人之一。第五世鄭鴻源則為新竹市第二屆縣轄市長。
寶山新城鄭肇基墓。(鄭家提供)
而鄭拱辰所投資創設的「新竹電燈株式會社」,帶動新竹由農業經濟轉型為高科技重鎮。該會社在竹東上坪溪興建軟橋水力發電廠,過程中發現天然瓦斯,促成日本總督府在新竹赤土崎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即今工研院前身;1980年代張忠謀先生擔任院長,工研院的積體電路工廠獨立成為聯電,爾後張在政府支持下又成立台積電,成為今日護國神山。軟橋發發電廠發電尾水滙成竹東大圳,為今寶山水庫主要用水來源,更是竹科用水所賴。
鄭拱辰曾任新竹廳參事、新竹州協議員、總督府評議員、獲授仕紳勳章,創設「新竹電燈株式會社」開啟新竹由農業轉型工業的契機。(鄭家提供)
此外,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保留了花崗石雕刻的鄭用錦夫婦、鄭如蘭、鄭拱辰夫婦等人合葬墓碑,與清代舊墓的石獅、石蓮花、石印斗,以及鄭肇基舊墓遺址、墓誌與墓碑,見證了鄭家一門四代的家族史。其中,鄭用錦三代的合葬墓碑標明了二品「通奉大夫」與四品「中憲大夫」的官銜,是台灣少數品秩高的官墓;而鄭肇基舊墓墓誌由台灣大學教授楊雲萍親撰,介紹墓主人的先世、生平與子孫事蹟,極具文化資產價值。
鄭肇基曾任八屆新竹州協議員、州勢振興調查委員、獲授仕紳勳章,為華南銀行創辦人之一。(鄭家提供)
鄭用錦派下族人表示,鄭用錦家族墓園為主導新竹工商業革命先驅的長眠之地,護國神山護經濟也要護歷史,期待台積電能以宏大視野,引領台灣企業推動經濟發展與人文歷史共存。
鄭肇基曾任八屆新竹州協議員、州勢振興調查委員、獲授仕紳勳章,為華南銀行創辦人之一。(鄭家提供)
鄭拱辰曾任新竹廳參事、新竹州協議員、總督府評議員、獲授仕紳勳章,創設「新竹電燈株式會社」開啟新竹由農業轉型工業的契機。(鄭家提供)
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 盼與台積電共存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LP1gBL

FireShot Capture 127 - 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 盼與台積電共存 - 自由藝文網 - art.ltn.com.twFireShot Capture 129 - 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 盼與台積電共存 - 自由藝文網 - art.ltn.com.twFireShot Capture 128 - 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 盼與台積電共存 - 自由藝文網 - art.ltn.com.tw2022-05-05_1256462022-05-05_1256392022-05-05_1256302022-05-05_1256182022-05-05_1256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