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筍帖》前有清代乾隆皇帝題簽和引首,帖後有歷代收藏題跋,並有宋、明、清歷代收藏家鑑賞印數十方。為《書畫記》、《平生壯觀》等著錄。這件"苦筍帖"是唐代草書大家懷素的傳世親筆墨跡之一。文字不多,總共才l4字,不僅能使我們觀賞到那嫻熟的筆法和行雲施雨、走蛇舞龍般的線條之美,同時還能直接感受到作者書寫時的內在氣質。
草聖懷素真跡《苦筍帖》「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白。」
苦筍帖》,絹本墨跡,兩行十四字:「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說:「苦筍和茗茶兩種物品異常佳美,那就請直接送來吧。懷素敬上。」"剛挖了些苦筍,摘了些新茶,口感特別好,你趕快來。懷素敬上。"
苦筍是一種蔬菜,筍肉色白,尋常做法為炒、拌、泡,清香微苦,回口爽甜(這種口感與喝茶很相似)。和懷素一樣對苦筍有偏好的還有宋代的黃庭堅。他的行楷書墨跡《苦筍賦》中有「余酷嗜苦筍」、「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等句。黃庭堅自跋曰,黔中之人「冬掘筍萌於土中,才一寸許,味如蜜蔗,而春則不食」。
茶與筍的特性,和僧禪有一種相同之處。蘇軾有詩云:「攢金盧橘塢,散火楊梅林。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 有句話叫禪茶一味,《苦筍帖》是可考的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苦筍與茶,都是苦中有平淡清甜,說禪筍一味也未嘗不可。懷素通過書法充分體現了茶筍與禪的種種緣分。這幅《苦筍貼》雖然只有14個字,但是全帖「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近觀此帖,一字一句由淡到濃墨色分明,單純明朗,卻又盡顯奔流直下的狂草書勢,尤其是後一行字,幾乎是一筆書成。細看筆畫,懷素揮毫的動作仿佛清晰可見:「茗」字,草頭逆勢起筆,取險成勢,果敢鋪毫,兩點為「口」,神完氣足,宛若金石有聲……比起懷素的其他書作,《苦筍帖》少了些「狂詭」,增添了幾分清逸與神妙。
懷素,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的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懷素的書法作品大多是醉書於「粉壁絹裳」而難以保存,成為傳世珍寶的《苦筍帖》,宋時即有人獻入內府,鈐了「宣和」、「紹興」的印鑑。現在我們看到的書帖,前有乾隆皇帝的題簽及「醉翁逸翰」的引首;後有南宋米友仁、聶子述的題跋和觀款,另有南宋「寶慶改元九月九日重裝,松題記」的標記,元明以後,又經民間藏家歐陽玄、項元沛、安岐等人遞藏,實為一件世間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
--------------
茶與僧侶有著不解之緣。晉代名僧慧遠,曾在廬山東林寺與陶淵明話茶吟詩。唐代泰山靈岩寺高僧降魔禪師,種茶三畝而以為食。明代僧人,把「煮茗」排在每日清課內容第二位, 禪僧早起先飲茶,後禮佛。據考,《苦筍帖》為我國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高度體現了禪茶一味的傳統文化,可謂「茶本菩提樹,佛光悟處開」。
釋文: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
-----------------
懷素(737-799[1] ,一說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四字。原跡如今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自敘帖》是懷素草書的代表作。最初的六行,據說是由此帖收藏者蘇舜欽(宋)所補寫,與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確有天壤之別,這在打開全卷俯瞰時,更加讓人一目了然。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一氣貫之。
李白(《草書歌行》):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https://is.gd/H9E1zZ
----------------
草書是這樣的!
懷素 苦筍帖
草書 絹本墨跡
縱25.1厘米,橫1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苦筍帖》墨跡書於絹上,徐邦達考證:"唐人寫信用絹,是當時的習俗。盧仝詩云:『口雲諫議送書至,白絹斜封三道印』,可為佐證。"
上海博物館館藏懷素的《苦筍帖》,絹本墨跡,兩行十四字:"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說:"剛挖了些苦筍,摘了些新茶,口感特別好,你趕快來。懷素敬上。"
苦筍實物圖
苦筍是一種蔬菜,筍肉色白,尋常做法為炒、拌、泡,清香微苦,回口爽甜(這種口感與喝茶很相似)。
和懷素一樣對苦筍有偏好的還有宋代的黃庭堅。他的行楷書墨跡《苦筍賦》中有"余酷嗜苦筍"、"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等句。黃庭堅自跋曰,黔中之人"冬掘筍萌於土中,才一寸許,味如蜜蔗,而春則不食"。
茶與筍的特性,和僧禪有一種相同之處。蘇軾有詩云:
攢金盧橘塢,散火楊梅林。
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
有句話叫禪茶一味,《苦筍帖》是可考的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苦筍與茶,都是苦中有平淡清甜,說禪筍一味也未嘗不可。懷素通過書法充分體現了茶筍與禪的種種緣分。
這幅《苦筍貼》雖然只有14個字,但是全帖"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近觀此帖,一字一句由淡到濃墨色分明,單純明朗,卻又盡顯奔流直下 的狂草書勢,尤其是後一行字,幾乎是一筆書成。
《苦筍帖》"用筆速度較快,揮灑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對比,比如『筍』與『常』,二字反差鮮明,但無論其速度變化還是輕重變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鋒運行的狀態上,故其線條細處輕盈而不弱,重處厚實而不拙。
其次,字形上也相應增加了外形輪廓大小對比和內部空間疏密對比。整體性觀照,則全文上疏下緊、上輕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種『兩段式』的視覺感受,這種章法形式頗具特色,極顯『個性』"。
細看筆畫,懷素揮毫的動作仿佛清晰可見:"茗"字,草頭逆勢起筆,取險成勢,果敢鋪毫,兩點為"口",神完 氣足,宛若金石有聲……比起懷素的其他書作,《苦筍帖》少了些"狂詭",增添了幾分清逸與神妙。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vkggzy4.html
-------------------------------------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n3qmqr5.html
草聖懷素真跡《苦筍帖》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rqcVmq
《苦筍帖》帖心縱25.1 厘米 橫12厘米。此帖兩行十四字,內容為「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白。」從字句上看應為一則手札,所書圓瘦勁健,錯落有致。在用筆上以篆書筆法入草書,旋筆藏鋒,筆畫剛健,可謂超神入妙。通篇字數雖少,卻神采飛揚,充分地體現了懷素草書的藝術特點。
《苦筍帖》前有清代乾隆皇帝題簽和引首,帖後有歷代收藏題跋,並有宋、明、清歷代收藏家鑑賞印數十方。為《書畫記》、《平生壯觀》等著錄。這件"苦筍帖"是唐代草書大家懷素的傳世親筆墨跡之一。文字不多,總共才l4字,不僅能使我們觀賞到那嫻熟的筆法和行雲施雨、走蛇舞龍般的線條之美,同時還能直接感受到作者書寫時的內在氣質。
草聖懷素真跡《苦筍帖》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rqcVmq
------------------
"苦筍帖"是唐代草書大家懷素的傳世親筆墨跡之一,文字不多,總共才l4字。從字句上看應為一則手札,所書圓瘦勁健,錯落有致。在用筆上以篆書筆法入草書,旋筆藏鋒,筆畫剛健,可謂超神入妙。通篇字數雖少,卻神采飛揚,充分地體現了懷素草書的藝術特點。
釋文: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白。
比你買的字帖還要好,懷素現存真跡《苦筍帖》放大欣賞! - 每日頭條 http://bit.ly/33rFJbb
-----------------
《苦筍帖》前有清代乾隆皇帝題簽和引首,帖後有歷代收藏題跋,並有宋、明、清歷代收藏家鑑賞印數十方。為《書畫記》、《平生壯觀》等著錄。 這件"苦筍帖"是唐代草書大家懷素的傳世親筆墨跡之一.文字不多,總共才l4字,不僅能使我們觀賞到那嫻熟的筆法和行雲施雨、走蛇舞龍般的線條之美,同時還能直接感受到作者書寫時的內在氣質。
引首:乾隆「醉僧逸翰」。帖後有【宋】米友仁,【明】項元汴、李佐跋。著錄於《妮古錄》、《書畫記》、《平生壯觀》、《大觀帖》、《詒晉齋帖》、《三希堂續帖》。
釋文: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上。
------------------
「狂草」的異軍突起,是唐代書法成就的重要組成。其中,張旭和懷素是確立狂草書體的最有藝術成就的代表書家,世稱「顛張狂素」。他們突破成法、追求個性抒發,開啟了尚意書風的先河。
上海博物館珍藏的《苦筍帖》,是迄今傳世懷素作品中一件沒有爭議的真跡。此帖絹本,縱25.1厘米,橫12厘米。帖前乾隆引首「醉僧逸翰」四字;帖後有宋米友仁、聶子述,明項元汴,清李佐賢等題跋;又有宋「寶慶改元(1225年)九月九日重裝。松題記」款,據專家考證,應為《蘭亭續考》編者俞松所書。鈐有「紹興」「內府圖書之印」「歐陽玄印」,以及項元汴、乾隆內府諸印。
《苦筍帖》兩行14字「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上」,筆法俊健,墨彩如新,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此帖:「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觀此帖,亦有如宋周越「觀懷素之書,有飛動之勢,若懸岩墜石,驚電遣光也」之感,是懷素傳世書跡中的代表作。
《苦筍帖》墨跡書於絹上。此札釋文提到「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苦筍」,是一種產於西南的植物,筍肉色白,噴香微苦,回口爽甜,品之如茶。嗜好參禪的文人書法大家黃庭堅對於苦筍相當偏愛,其行書《苦筍賦》中有評:「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茗」指茶;「逕」字同「徑」,徑直、直接之意。此帖亦是可考的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也是禪茶一味的產物,所謂「茶本菩提樹,佛光開悟處」,皆以淡泊靜心為最高境界是也。
此帖宋時曾入高宗紹興內府收藏,後歷經元歐陽玄,明楊士奇、項元汴,清安岐、乾隆內府、永瑢、永瑆、奕、載瀅等遞藏。陳繼儒《妮古錄》、吳其貞《書畫記》、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李佐賢《書畫鑒影》等著錄;曾刻入《大觀帖》《三希堂續帖》《詒晉齋摹古帖》等匯帖。可謂流傳有緒。
懷素(737年—799年),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一時王公名流爭相與之結交,如顏真卿(709年—784年)與懷素旦夕切磋筆法,獲益良多,為書史佳話。懷素性情疏放,好飲,酒酣興發,於寺壁里牆、衣裳器具,無不書之,自言「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懷素與張旭二人形成唐代草書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難以企及的高峰。前人評懷素狂草能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史稱「以狂繼顛」,米芾《書評》「釋懷素書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李白亦有《草書歌行》讚揚懷素的草書藝術。其後的書學大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鮮于樞、趙孟頫、祝允明、徐渭、董其昌等,乃至近代的毛澤東等,無不受其影響,皆視其草書為經典。
歷千餘年滄桑變遷,《苦筍帖》尚存世間,且楮素完好,真可謂奇物自有神護。雖寥寥14字,然此帖於古人手札墨跡中,其藝術價值堪稱翹楚,影響深遠,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曠世絕品。對於禪宗、茶道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亦具有難以估量的文化價值,是為國之珍寶。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