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t.ly/2o65E9K
大清銀行兌換券,1905年至1908年期間稱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由官方開辦、具有中央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大清戶部銀行(後改稱大清銀行)發行的紙幣。
歷史
大清戶部銀行時期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各大外國銀行進入清朝,並自行大量發行紙鈔;與此同時,各省為了增強財力,也都相繼辦起了官銀錢局。當時,各種鈔票、錢票、莊票混合流通或各占一地,清朝金融秩序陷入混亂[1]。為了統一全國幣制,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大清戶部銀行」,成為中國最早由官方開辦的國家銀行,兼具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二重性質,並在全國各地發行了「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2]。
大清銀行時期
1906年,清朝官制改革,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銀行也於1908年更名為「大清銀行」,成為清朝正式的中央銀行。而在正式更名之前,大清戶部銀行就開始以「大清銀行」名義發行「大清銀行兌換券」,由商務印書館印製[3]。由於中國國內尚無雕刻鋼凹版技術,而之前商務印書館所印製出來的紙鈔成本高昂且易於仿製,因此清政府後來委託美國鈔票公司印刷新鈔[4]。此階段的大清銀行兌換券,鈔票正面為李鴻章頭像,故稱為「李鴻章像券」。但期間因光緒皇帝駕崩,加之時局動盪,溝通不利,導致李鴻章像券印製版別繁多,流通混亂[2]。在這一期間,度支部還曾派郎中薩陰圖、主事曾習經到日本考察印鈔技術。薩、曾二人回國後向朝廷上奏,建議學習日本銅凹版印鈔技術。之後銅製票版製成,但最終未被清政府採用[5]。
1910年,為了避免貨幣混亂,度支部頒布《大清銀行則例》,規定只有大清銀行才可發行紙鈔,並用於全國一切支付行為。當時,清政府重金聘請美國雕刻家海趣(L. J. Hatch)以及多名美國技師,負責培訓印鈔人員,並著手設計新版紙幣[6]。新版大清銀行兌換券正面印有攝政王載灃頭像,俗稱「大清龍鈔」,共有八種試色樣票,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壹佰圓四種面值[7]。最終正面皆定為黑色,背面則定壹元綠色、伍元紫色、拾元藍色和佰元黃色,並交由度支部印刷局進行印製,1911年3月1日開始印刷。中國也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採用鋼凹版雕刻、凹版印鈔技術的國家之一[8]。然而當年辛亥革命爆發,新鈔發行計劃也隨之胎死腹中,除拾元券外,僅有少量樣票存世[2][6][9]。大清銀行兌換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y62xd7pg
----------------------------------


清朝紙幣長什麼樣子?
紙幣,中國早在宋朝便開始進行紙幣流通了,到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紙幣儼然已經發展成熟了。那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紙幣長什麼樣呢?
紙幣上面的那個人,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她就是在統治了晚清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對於她為什麼能夠被印在紙幣上進行流通,大概是當時權利實在太大,一種象徵權利的紙幣便油然而生!
這張紙幣上的人,大概熟悉一點歷史的小夥伴們還是知道他的。他便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的李鴻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看來,要將紙幣成功流通於市的話,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大臣還真不行!
看到這裡,有沒有讀者朋友們知道這張紙幣上的人是誰呢?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他是清王朝歷史上最後的一個攝政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的爸爸。他叫載灃!因血緣關係與光緒是最親的,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所以按照封建王朝的制度,載灃生下的兒子便可以繼承皇位。慈禧和光緒死後,因末代皇帝溥儀才三歲,所以最高統治者是載灃。但載灃僅僅在紙幣上停留了三年,大清王朝便土崩瓦解了!
http://bit.ly/2mxBSu2
----------------------------------
中國鈔票上的「歷史大咖」
http://bit.ly/2mxCLTo
「大清王朝裱糊匠」李鴻章
大清銀行是中國最早的國家銀行。這張「大清銀行兌換券」,於宣統元年(1909年)發行。作為國家銀行發行的「大清銀行兌換券」,上面的人像不是皇帝,也不是皇親貴族,卻是早已「駕鶴西去」的李鴻章。
這個「大清王朝的裱糊匠」,身前鞍前馬後、為大清鞠躬盡瘁。死後,大清將其放到鈔票上,是否也算還他一個「人情」?
這張美國鈔票公司製作的「大清銀行兌換券」,無論是人像雕刻、底紋設計,還裝飾造型,均極其精良。
「順勢上位」的攝政王
1908年,大清在北京白紙坊造了一家印鈔廠「度支部印製局」,大清要自己印鈔票。
大清的鈔票,放上大清皇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宣統帝當時還是一個「尿褲」的娃娃。於是,他的老爹攝政王載灃,便「順勢上位」成了這張鈔票的主角。
這套「大清銀行兌換券」是精心製作的一個鈔票系列。載灃人像雕刻技藝超絕,「飛龍在天」表現得大氣磅礴。這是一張「空前絕後」的精品,設計、雕刻者為美國雕刻大師海趣。然而,鈔票做好了,大清垮台了,這套尚未發行的鈔票,只能成為歷史典籍中一個讓人閱讀的故事……
「命運不濟」的袁世凱
1914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進行幣制改革,將自己的「大頭」搬到了銀圓上。中國銀行也「不甘落後」,立即發行了一套以袁世凱頭像為主景圖案的鈔票。
銀元、鈔票,全讓袁世凱給占了,可謂躊躇滿志。但是「命運不濟」的袁世凱,做了兩年大總統,又做了83天的皇帝,便於1916年「一命嗚呼」了。1917年,中國銀行發行了一套以天壇為主景圖案的鈔票,以替代「袁世凱票」。真是「皇上命短」,這張鈔票的命也不長啊!
民國「國父」孫中山
民國時期,鈔票上誰的頭像出現的最多?毫無疑問,是孫中山。據不完全統計,孫中山頭像的不同品種超過二十個,各類鈔票版別的數量難以計數。這樣的頻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時,如果自稱一流的鈔版雕刻師,必須拿出自己雕刻的「孫中山」頭像說事,否則,只有靠一邊去。
看來,一個在推翻大清、創立民國的「風雲人物」,在鈔票上也是一個「翻江倒海」的主。
「大面值」的蔣介石
1945年9月,中央銀行印製了一張印有蔣介石頭像的鈔票(法幣),這是老蔣第一次上鈔票。
1948年8月,國民政府發布《金圓券發行辦法》,以金圓券代替法幣。「金圓券」上的人像,除極個別是孫中山與林森,大多為蔣介石。但是,金圓券發行不久,面值即不斷「高攀」,老蔣的「身價」也「節節攀升」。最終,「金圓券」如洪水決堤般,將中國的經濟沖得「七零八落」,成為中國貨幣史上的一個「笑話」
http://bit.ly/2mxCLTo
-------------------------------


http://bit.ly/2mtHQfr
帥氣的老蔣:那些蔣介石上過的鈔票
2016-01-06 由 藏品拾遺 發表于歷史
蔣介石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占得一席之地的英雄人物,戰勝北伐,統一國家,打敗倭寇,光復中華,這都少不了老蔣在其歷史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能登上錢幣,尤其是人物形象登上鈔票,這可是絕對非一般人說能及。而在歷史上登陸過鈔票上的偉人,排名在前的,不是毛主席,就是蔣委員長了。這次筆者收集了一些老蔣曾出現過的鈔票,給各位欣賞。
目前所見最早的印有蔣介石頭像的鈔票是1948年所發行的金圓券,就是圖上這個,該金圓券除了5元和20元使用林森頭像,50元使用孫中山頭像外,其它均為老蔣頭像,其中100元上印有林森和蔣介石雙人頭像,這樣的設計在中國鈔票史上並不多見,這似乎是中國最後一張雙人頭鈔票。該鈔票上的蔣介石採用的是其側面戎裝像,這個肖像在抗戰時期非常多見,在美國鈔票公司的印刷下,老蔣的印刷效果非常立體生動,人物效果刻畫的比林森像好。
但這個鈔票卻是印著1945年,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抗戰勝利之初,由於法幣嚴重貶值,國民政府為了徵稅而決定向美國鈔票公司訂印一種「法幣特種券」 用於徵稅,類似於以前關金券的專業職能一樣,作為一種稅收代幣,並不在市場上流通。而老蔣在1948年決定發行金圓券後,要求時任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趕緊印製金圓券。俞以時間倉促為由把這套貨幣流通出去作為首批發行的金圓券,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金圓券不僅是印著1945年字樣,而且還沒有「金圓券」的字樣。不過從中可見蔣介石早在抗戰勝利之處就想著要把自己印在錢幣上「耀武揚威」了。
而真正作為金圓券趕製出來的鈔票也沒有「金圓券」字樣。這時的金圓券幣種已經從一角到100元共有11種,全部採用蔣介石的個人頭像。因當時法幣作廢,貨幣發行權只在中央銀行手裡,因此只有老蔣一人頭像,如果不是他本人授意的話,那這麼做極有可能是下面的人給蔣總統拍馬屁了。而這套貨幣為了趕工,採用多家印刷廠印製,所以每個廠繪製的老蔣頭像也完全不同。看上圖,中央印製廠和中華書局至少有兩個有一些細微差異的版本,但兩家印刷廠的老蔣就完全不同,中華書局的側面老蔣像顯得生硬,而中央印製廠繪製的老蔣簡直就是一個外星人!還是英國的德納羅效果最佳,胸上身與頭的比例非常完美。
而後來在1949年國民黨政府垂死掙扎發行印有「金圓券」字樣的鈔票時,中華書局印刷的版本中多了加深色背景的老蔣像鈔票,這比原來的要好看很多。
而在解放軍解放南京、上海後,金圓券作廢,身為流亡政府的蔣介石政府改以發行銀元券取代金圓券。可能是因為老蔣自知自己的信用基本破產,且當時他也被迫下野,所以銀元券改用回孫中山作為票面人物,只有在重慶未解放時,重慶的中央銀行以「銀元輔幣券」的名義發行過地方貨幣,上面則仍然印製老蔣側面頭像。因印刷廠系中央印製廠重慶廠,因此券商老蔣風格和前面金圓券一致。
而解放軍解放大陸,並將國軍驅逐至台灣後,蔣介石雖然「復行視事」,但國民黨政府再也不敢發行印有老蔣頭像的鈔票,取而代之的是依舊用回孫中山的頭像作為票面人物。直到蔣介石病逝後,1976年製版的第四套新台幣中才重新把蔣介石放到500與1000元這兩個大面額的鈔票中,而在第五套新台幣發行後,大面額的鈔票不再使用蔣介石,改為把蔣介石的形象放到了中等面額的200元新台幣。比起1949年以前的蔣介石形象,台灣當局發行的新台幣中老蔣的形象這是面對鏡頭,面部微笑,非常慈祥  http://bit.ly/2mtHQfr
----------------------
清朝的人民幣鈔票,5000元面值,你肯定沒見過
大清兌換券
在大清朝末期,中國流通的「寶銀貨幣」,有103種之多,大部分由京外各省製作,在中國還沒有統一的幣制, 洋務運動後,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設立了戶部銀行,這是我國最早的中央銀行。1907年上半年,創辦了北京印刷局,1908年6月1日開始動工建廠,投資總額達110萬兩白銀。印刷票面分1元、5元、10元、100元四種。,這是一座相當先進的近代工廠,全部工程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之後才結束,印刷局最初印製的紙幣叫「大清銀行兌換券」
英文版的十元兌換券,上面英文是「大清國銀行」「十元」
由於當年銀兩、銀元、紙幣、外幣同時流通,兌換券以「元」作貨幣單位。頭像是攝政王載灃的胸像。載灃是光緒帝的親兄弟,溥儀的生父,之所以在紙幣上選用他的胸像,因為當時宣統帝溥儀還是一個年僅三歲的小孩兒,稚氣未脫,無法作為票面肖像。於是就把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載灃作為了票面人物肖像的人選。,1911年3月1日正式開印。從國家紙幣印製和凹印技術上看,無疑有著開創性的意義。然而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大清宣統皇帝走下了歷史舞台。第一代朝廷中央印製的鈔票沒來得及發行,便胎死腹中。僅有為數不多的樣票流出。
十元兌換券
大清銀行兌換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由官方開辦、具有央行性質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紙幣,也是我國首次採用鋼版雕刻凹印技術印製的紙幣,在中國金融史和貨幣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能收藏一套,價值不菲!
------------------
http://bit.ly/2mtJqxT
http://bit.ly/2mxqQF6


清咸豐6年大清寶鈔真跡正面

357484081_659992016162191_6948341815520605453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