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色比丘尼
蓮花色比丘尼神通第一的比丘尼,歷盡滄桑一美人。那時佛陀住在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園中。當時得叉尸羅城有位一長者,娶妻沒多久後便誕一女娃。此女一出生便具有三種美麗的特徵,一如青色的蓮花一般。第一種美麗的特徵是膚色如黃金,令人觸之舒軟,猶如蓮花鬚;第二是眼睛呈紺青色,猶如蓮花葉,令人觀之歡喜;第三是體香自然芬馥,猶如蓮花的清香,令人聞之愉悅。當她出生後第二十一天,所有的親戚前來聚會,為此女取名。大家都認為這個孩子身如青蓮花般的美麗,應該為她取名叫青蓮花。青蓮花到了適婚年齡,家人便將她許配與同城長者之子。婚後沒多久青蓮花便懷孕了,但不幸的是父親遇疾而終,她的丈夫在她坐月子期間留在她的娘家裡陪伴她。青蓮花的第一個人生挫折發生了,青蓮花的母親在丈夫死後耐不住寂寞,竟與自己的女婿發生姦情。青蓮花產下一女,女兒還在強褓之時,有一天意外撞見自己的母親與丈夫通姦的醜態,身心大受打擊,因控制不了瞋怒,便抱著幼女對丈夫叫囂:「你這個畜生不如的無賴,你乾脆去跟自己的親生女兒做愛吧!」說罷便將女兒往木牆上丟去。好在女嬰的頭部只受到輕傷,流出些許的血,青蓮花雖心疼,但仍忿而不顧,以頭巾覆頭,眼淚奪眶而出,轉身離家出走。
青蓮花算是對第一次的婚姻死心,如孤魂野鬼般走在路上,不知該何去何從,正巧路上遇見有商人正要出城,便打算跟隨隊伍一起出城。商隊的領袖一見青蓮花儀貌美艷驚人,好奇地問她:「妳是哪位大爺的夫人?」青蓮花的回答也很妙:「如果有誰能以衣食接濟我,我就是屬於誰的夫人。」商人一見傾心,決定供給青蓮花衣食,準備納以為妻。商人將她帶到自己的家中同居,沒多久因為必須進貨,又要前往得叉尸羅城洽商。到了得叉尸羅城,商人的狐群狗黨都勸他:「有這麼多錢,卻不懂得及時行樂,幹嘛不包養個情婦?」商主回答:「如果能有與青蓮花儀容相似者,我就願意包養。」他的朋友說:「某家有女美貌倍勝青蓮花,我們一起去瞧瞧,如果你滿意的話,乾脆就準備婚禮納以為妻。」商人回到家後,青蓮花好奇的問:「怎麼你這次進的貨這麼少?」商人謊稱:「我被強盜搶奪了。」「怎麼不去報官尋物?」「我現在就要去。」商主離家後,他的友人來找他,問青蓮花:「商主去了哪裡?」「他說去報官尋賊。」友人見青蓮花如此單純,看不過去,便揭露真相:「他此去非關尋賊,只為尋妻。」便將整件事的始末都告知青蓮花。古印度的女人地位都很卑微,即便丈夫有外遇,也只能默默承受事實。沒多久商主回來,青蓮花很平靜的說:「你不要再騙我了,既然有別的情婦,何不乾脆將她引進門?」「家有兩妻,恐無寧日。」「你看我是這麼小氣的人嗎?如果對方年紀與我相似,我會待她如姊妹。若年紀比我輕,我會視之如女。」商人一聽大喜,便將小情婦帶回家,大享齊人之福。青蓮花聽說對方是同鄉,對她特別生起一份好感。某一天,青蓮花替少婦梳理頭髮,見她頭上有一瘡痕,好奇的問:「妳這瘡痕是怎麼來的?」少婦說:「當時我還太小,記不得了。只聽家人說母親因故與父吵架,一氣之下把我丟到木牆之上。當時頭部受損,故有此痕。」青蓮花愈聽愈驚,趕緊追問:「妳娘家住在哪裡?」少婦便據實以告。青蓮花得知是自己的女兒,再次大受打擊,心想:「怎麼辦?她是我的女兒,過去我與母同婿,今又共女同事一夫。嗚呼哀哉!我究竟是造了什麼孽?」隨即以巾覆頭,再次含淚離家出走。
青蓮花孤伶伶地來到廣嚴城,因身無一技之長,只好靠出賣色相為生,但她不作妓女,只做人情婦,受人包養。沒多久她的艷名遠播。雖然青蓮花不是妓女,但她著實影響到當地妓女的生意。妓女們便上門興師問罪,責問青蓮花:「妳是不是偷學我們勾人的床第技術,以此為生?妳究竟有何妖術,能惑魅這麼多人?」青蓮花坦然回答:「我不懂什麼妖術,但只要有少年男子一看到我,沒有不對我神魂顛倒,意亂情迷。」妓女們都覺得青蓮花口氣好大,非常不服氣,決定試探青蓮花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便跟她打賭:「如果真是這樣,妳要證明給我們看,我們才會對妳心服口服。現在城中有一位賣香男子,聽說他已修成不淨觀,對所有女人久生厭離。如果妳能壞他的梵行,我等就立妳為婬女中的至尊。若不壞者,就要罰妳金錢六十。」青蓮花問諸女:「他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嗎?」「妳放心,他是!」青蓮花很爽快的接受挑戰,隨即搬到賣香男子的附近,佯裝自己是一個對丈夫忠貞敬愛的賢妻,差遣婢女去男子的店裡買香,又買其他藥物,要婢女對男子訛稱是為夫主身患所須。賣香男子聽說青蓮花的背景後,心中便想像她是一個貞節的女人,能對丈夫如此盡心,不知不覺中竟對青蓮花產生同情與愛戀。接著青蓮花又詐稱丈夫過世,表現出非常傷心難過的樣子,從賣香者門前而過。賣香男子一見,驚為天人,加上先前對她的好感,更加深對她的愛情。終於賣香男子身陷青蓮花佈下的情網,破了梵行,不淨觀也跟著正式宣告破產。所有的妓女終於心服口服,依照約定立青蓮花為婬女中的至尊。
青蓮花與賣香男子魚雁往返,時間一久,又再度懷孕了,當時廣嚴城的東西兩門各有守門男子,因彼此交情甚賭,便決議兩家若各生男女,將來必為婚娶。青蓮花沒多久便誕一男嬰,但這對她來說,實在是個拖油瓶,她擔心其他男人嫌髒不來,便決定遺棄此兒,便叫婢女將此兒置於路中,於旁邊放置一盞明燈,並要婢女於暗中觀察看是誰抱走。婢女依命行事,東邊守門者看見燈明,感到好奇過來查看,發現是一名男嬰,便將他抱回去與妻子一起撫養,對外卻宣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西邊守門人聽說東邊守門人生子,便帶著賀禮前來慶賀。青蓮花後來又生一女,基於同樣的理由,令婢女夜棄西門。西邊守門人也同東邊守門人一樣,收養女嬰。二家人因此有了男孩與女孩,依照當初的約定,等他們將來長大彼此通婚。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東邊守門人的兒子長得很快,轉眼間已是一名少年,某日節慶,他與朋友一起出外遊賞,大家出錢以六十金錢邀約與青蓮花到芳園一起歡戲,並且規定若於今日不前來一起集會歡樂者罰金錢六十。東門子本來不樂同歡,但怕被罰錢,只好勉強參加,沒想到竟因此深深的愛上了青蓮花,將青蓮花帶回家中同居。廣嚴城的人都議論紛紛都說:「怎麼守門之子與妓女同居?」東門子聽到大家的議論,便舉行公開儀式,設宴款待親友,正式迎娶青蓮花為妻。東邊守門人通報西邊守門人:「等你女兒長大後,我們會來提親。」西邊守門人不悅地表示:「你的兒子都已經娶了妓女,怎麼可以再跟我們提親?」「這有什麼關係,縱娶多妻,又有何過?」兩家人後來真的結成親家。有一天,被佛陀譽為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來到他們家,對新來的女主人勸說:「妳知道嗎?妳丈夫的第一位妻子就是妳的親生母親。妳的丈夫就是妳的親哥哥。所以妳千萬不能再生嫉妒,因此廣生惡業!」說完後便離去。沒多久青蓮花又生一子,某日二太太西門女抱此孩兒於門前戲弄,正巧有位相師婆羅門經過她家門前,以頌語問二太太:「汝容如妙花 於三寶深信 所弄之孩子 與汝有何親」大意是問西門女手中抱的小孩與她有何親屬關係?西門女人便以頌語回答:「婆羅門善聽 此是我之弟 亦是兄之子 亦復是我兒 復是夫之弟 此父是我父 亦父亦為夫  聖者慈悲告」大意是:有一為聖者慈悲的告訴我,我手中的小孩是我的親弟弟,但同時又是我親哥哥的兒子,卻又同時是我的兒子,卻又是我丈夫的親弟弟,這小孩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但卻又是我的丈夫。實在是太複雜又詭異的關係了,婆羅門聽後大笑而離去。當時青蓮花在屋內聽到這段對話,感到很奇怪,便問婢女剛才的經過,婢女便將上情據實以告。青蓮花冰雪聰明,一聽便知是怎麼一回事。青蓮花很想知道自己過去前生究竟造了什麼惡業,致使亂倫的悲劇在她身上一再重演,她深覺恥辱,卻又無語問蒼天,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她獨自一人來到王舍城,當時城中有五百個男人一起集會遊玩,他們一見青蓮花,都認為此女姿色世間希有罕見,便出資以五百金錢邀約青蓮花至芳園尋歡。大目犍連尊者以神通知道青蓮花的宿世惡業已盡,善根即將成熟,能夠接受教化,便來到園內樹下經行。五百男子中有一少年,看見目犍連尊者在附近走來走去,覺得好玩,一時調皮想作弄尊者,他問青蓮花:「妳有沒有看到那位尊者?聽說他有大威神通,戒行清潔,貪欲淤泥不能染污他的身心,不知妳有沒有本事讓他愛上妳?」青蓮花自信的說:「這有什麼困難?曾有一個賣香男子修成不淨觀,我都有辦法讓他愛上我,更何況是此人?」眾人不信的說:「聖者堅固,妳無法動搖。」青蓮花很有自信的走到尊者面前,展現各種嬌態,欲以身相逼。尊者展現神通,踊身虛空,以如下的頌語教訓青蓮花:「汝將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纏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來輕我 皮囊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橫穢氣鎮盈軀 若使諸人悟知此 如我識汝身不淨 譬如夏廁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慧目 常被愚癡翳所覆 為此心迷愛樂汝 猶如老象溺深泥」尊者的意思說:青蓮花啊,雖然你外表美艷,但對我而言,不過是一具包著骨血與穢物的臭皮囊,猶如夏天的廁所一般,臭穢不堪。我對妳毫無愛戀執著之心,而妳卻被情慾與性慾蒙蔽了智慧,猶如一隻老象,沈溺在泥沼中,無法自拔。青蓮花目睹尊者難得一見的神通,欲心立刻靜止,順著尊者的教誨,開始觀察自己身體的不淨。她發現尊者的很有道理,心生慚愧,她遙禮尊者而說頌語表達懺悔:「我知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纏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輒相輕 我身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橫穢氣鎮盈軀 若彼諸人體識此 如大聖者知不淨 譬如夏廁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識知 常被愚癡之所覆 為此心迷愛樂我 猶如老象溺深泥 唯願大聖縱身下 為我演說微妙法 於最勝教求出家 發願常修離欲行」
大目連為悲愍青蓮花之故,縱身飛下。觀察適當的時機為青蓮花說法,令她親見真諦。青蓮花證得初果後,頂禮尊者雙足,懇求出家。青蓮花回到眾人面前,退還所收的金錢,並當眾道歉。眾人得知經過後,都心生隨喜,一起前來頂禮尊者雙足。大目連帶著青蓮花到世尊面前,頂禮世尊雙足後,陳述經過。世尊便為青蓮花寫了一封信,通知大愛道比丘尼,由她引渡青蓮花出家,並教青蓮花帶著這封書信前往比丘尼僧團。由於青蓮花姿色出眾,如果沒有人護送,沿途恐遭登徒子的侵擾,因此影勝王便派遣士兵護送青蓮花至室羅伐城。青蓮花出家後,非常精進,努力學習,策勤不息,沒多久便證得阿羅漢果,佛陀當眾稱讚她於比丘尼中有大神力,最為第一。佛陀又藉青蓮花的遭遇告誡諸比丘:「你們應當視生死苦海之中輪迴不定,有誰不曾做過自己的父母?有誰不曾做過自己的兒女?甚至是其他親屬?一如青蓮花的遭遇。你們現在看到她在自己的親人中發生亂倫,更何況是過去生呢?除非她證聖果,否則將沈淪不息。所以你們於三界中應勤求出離,如救頭上之火。世間慾壑難填,永無滿足之期。你們應當趕緊捨離欲、惡、不善法,勤修無常想,作臭尸想(不淨觀)。晝夜繫心,應如是學習。」但諸比丘對青蓮花的遭遇仍感好奇,請問世尊:「究竟是何因緣令青蓮花尼身具三德,不乏男人?卻又於親人間常發生亂倫事件?在出家後得阿羅漢果,於神力中佛讚第一?」世尊說:「你們聽好,我現在為你們解釋這位青蓮花尼的過去前生因緣。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商人,帶著貨物要到遠方去做生意,他的妻子因不堪寂寞,身心被煩惱所逼,被欲火燒心。離她家不遠處有妓女戶,常有男人出入與妓女情生愛樂,令她好生羨慕。有一天這位年輕的妻子問一老婦:『我應該作什麼福業,才能令心中所求之事,皆得稱心?』老婦說:「只要能對聖人奉其飲食及所有供養,便能於所求之事皆得遂心。」當時有一位獨覺聖者前來行乞,老婦立即建議她供給飲食,並以青蓮花奉持供養。年輕的妻子照著作,獨覺聖人接受供養後並不說法,立即騰空施展神通,年輕妻子看見神蹟便生深信,立即發願說:『以我此福於未來世能得美麗出眾的容貌與身材,一如青蓮花般色香圓滿,只要我想讓誰愛上我,誰就會愛上我,只要我隨念所求男人,男人不缺。並且希望能獲大神力,得遇大師親得以承事供養。』
青蓮花的過去前生的某一世常常為人媒媾,甚至令他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兒女親屬之間發生亂倫。青蓮花過去前生由於供養及發願,所以今世能得絕色之身如花之三德,而且身旁愛慕追求的男子總是永不闕乏。但又由於某一世媒媾親屬亂倫,所以今世受此亂倫惡報。又由於她供養辟支佛時所發的願,所以今世能到目連,並且遇到我捨俗出家成阿羅漢。有一次佛陀住在室羅伐城,當時青蓮花比丘尼證得阿羅漢果後,因敬重三寶,常發此願:「願將第一次乞得之食物奉獻僧眾,其次乞得的食物才用來自食。」有一天她看見有比丘因乞食不得,空缽而去,立即以己食奉獻給那位比丘,因此於當日之中絕食而住。到了第二天她仍是將第一次乞得的食物奉僧,當她要吃第二次乞得的食物時,鄔波難陀亦正好在乞食,鄔波難陀看到青蓮花敬僧的善行,竟開始打如意算盤,想佔青蓮花的便宜,他心想:「青蓮花於僧眾而興供養,自然對我也不例外,我今應向她索食。」青蓮花敬僧的心非常的誠懇慇切,她決定捨己濟人,將乞得的食物分奉給鄔波難陀,跟第一天一樣絕食。到了第三日,身體因飢餓虛弱,終於昏倒在地。剛巧有外道俗人,見此情狀後竟誤會說:「我聽說青蓮花離欲得果,怎麼今天卻看見釋迦的學生顏容端正,生起欲染心,投身躄地?」諸比丘得知上情後,對鄔波難陀的行為都深覺不齒,大家都譏嫌鄔波難陀的惡行,並將此事報告佛陀。佛陀說:「我今天要為所有比丘正式制定戒律。如果有比丘於村路中,從與自己非親屬的比丘尼那裡自手取食而食,這名比丘應回到村外住處,到僧眾面前發露懺悔:『大德,我犯對說惡法,這不應為,今對大眾說懺悔,這就叫做對說法。』」佛陀一一解釋本條戒律的構成要件如下:「所謂比丘者,如鄔波難陀。所謂非親比丘尼,意指與自己出家前不具親屬關係的比丘尼。所謂村路中者意指在途中。自手者係指親自受取。所謂食物是指二五噉嚼之類。又食用者,意指吞咽入喉。所謂村外住處者意指至僧團寺院處。前往比丘面前者,意指僧團寺院中的比丘。各別告者意指面對面的說明:『我犯惡法者。』所謂不善法,係指所不應為而發言懺悔告白。如果比丘對於非親尼,只要心中作非親想的懷疑,而於村巷中自手受取五噉五嚼而食咽者,皆得對說罪。但若是親尼,心中卻作非親想的懷疑,得惡作罪。」
------------------------------
蓮華色,梵名Utpalavarn!a^ ,巴利名Uppalavan!n!a^ 。意譯作蓮華鮮、專華色、華色。或梵漢並舉,譯作優缽羅華色、優缽華色。即蓮華色比丘尼。在佛弟子比丘尼中被譽為神足第一。又作青蓮華尼、蓮華色尼、蓮華色女、蓮華婬女、蓮華女、嗢羅苾芻尼。未出家前,原為王舍城人,初嫁鬱禪國人,婚後曾生一女。
蓮華色未出家前,原為王舍城人,初嫁鬱禪國人,婚後曾生一女。因發現其夫與其母私通,故離家至波羅捺城,另嫁一長者。日後長者至鬱禪國經商,娶一少女歸波羅捺國,後方知彼乃蓮華色之女。蓮華色深感命運悲涼,前則與母共夫,今則與女共夫,因而自暴自棄,遂至毘舍離城過婬女生活。一日,聽聞目犍連說法而歸信佛教,乃依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出家,後得六神通,證阿羅漢果。
據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等載,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歸返人間時,蓮華色曾化作轉輪聖王之身迎接佛陀,是後又恢復本形禮佛。後提婆達多叛逆,蓮華色呵斥之,提婆達多怒擊其頭頂而致死。
出家前
傳說中蓮華色前生是一個因為被丈夫拋棄而淫亂的可憐女子,後來因為供養一位獨覺聖者而許下願望:
“以此供養獨覺聖者的福力,願於來世,得一端正莊嚴之身,像青蓮華一樣地色香俱足。嬌豔動人,隨念所求,男子不缺;乃至也像獨覺聖者一樣地得大神通,並能遭遇大善知識,大師佛陀,親自承事供養。”
後來,這些願望都在蓮華色的身上,一一應驗。
蓮華色一生下來,就可看到她的皮膚細膩滑嫩得像新開的蓮花花瓣,她的膚色,透明澄澈,初看上去,就像是一朵剛從天池中出水盛開的優缽羅華;她的眼睛天生是紺青色的;最難得的,從她生下之後,即能於身上自然散發出一種奇異的香氣,芬芳馥郁,如同蓮花。因此,給她取名為“蓮華色”。
這位天賦禀異的美人卻真真應驗了一句“紅顏薄命”的話。說出來也許叫人難以相信:蓮華色先是與自己的母親共侍一夫,又與自己的女兒分享第二個丈夫,淪落為妓女以後好不容易從良,卻與自己的又一個女兒一起,嫁給了自己的兒子!
這聽起來似乎十分荒謬,但是其中有幾點需要注意:1、印度的女性成長發育的非常早,一般10歲左右就可以結婚生育;2、蓮華色傳說中容貌常葆青春美艷,40多歲還能夠顛倒眾生,傾國傾城;3、仍然是那個事實:印度男子普遍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的現象十分正常。
因此,蓮華色的輾轉坎坷也不難得到理解:
蓮華色出生不久,她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她的母親一人,在家裡寂寞地守寡。適巧,蓮華色出嫁以來,已經懷了孕,並且快要生產了;印度的風俗,女子生產,都要回到娘家去臨盆。於是她與她的丈夫,便回到了她的娘家,陪伴著新寡而尚年輕的母親,等待著嬰兒的出世。
不久,蓮華色生產了,那是一個女孩,相貌也有點像蓮華色,所以很高興。
然而,不幸的醜事,竟又被蓮華色在偶然的機會中撞見了;她看見她的丈夫正與她的寡婦母親,親親熱熱地睡在一起。顯然地,那已不像是岳母女婿的關係了,她的母親已經分享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已佔有了她的母親。”
蓮華色是一個善良的女性,她作出自我犧牲,決定離開家鄉,成全自己的母親。路途中她結識了一位死了妻子的商人,並嫁給了他,成為她的第二段不幸的婚姻。
蓮華色的丈夫,到了得叉尸羅城,由於商業的需要,一住就是好多年。蓮華色的丈夫,為了真心表示深愛蓮華色的美貌與賢淑,為了守持他對蓮華色的保證與信諾,故在最初的時日中,他確實是規矩的,但在許多朋友的慫恿之下,終於半開玩笑似地說出了他的條件,他說:“我只愛蓮華色那樣的女人,我也曾向蓮華色表明過這樣的態度,如果能有女人像蓮華色那樣的,我才喜歡她。”
這也是非常巧的,那天正好是得叉尸羅城的少女節,全城所有的少女,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似地,在一處聚會遊戲,蓮華色的丈夫及一些商人朋友,也都前去看熱鬧。但被他們發現了一個少女,幾乎長得與蓮華色完全一樣,那些商人朋友,竟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探聽到那個少女的姓名、年齡、籍貫,並且求得了她父親的同意,付了所需的索價,辦妥了一切婚嫁的手續,蓮華色的丈夫便在半推半就的心境下,與那個少女共同生活在一起了。”
當蓮華色發現此事之後,故作大方地邀請商人把那少女接到家中來共同生活。可是,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在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蓮華色與那少女產生了好感,慢慢親近,後來卻在少女身上發現了蓮華色熟悉的胎記!詢問之下,這位少女,果然就是當年蓮華色與第一任丈夫生下的女兒!
蓮華色再次離家,把幸福和家庭留給了親生女兒。此時她年紀大概20多歲,容貌正是最艷麗的時候,卻在生活的逼迫以及對男子的心灰意冷雙重原因下成為了一個風塵女子。
她雖不曾成為掛牌的妓女,實際上卻已成了廣嚴城中第一個眾所聞名的妓女。她的美姿、她的媚態、她的淫蕩、她的惑力,幾乎已使全城的男子顛倒發狂了,凡是有地位有財勢的男人,無不慕其艷名而來,致使那些掛牌而有組織的妓女們,生意大受影響。因此,引起了妓女們的公憤,大家聚集起來,鶯鶯燕燕地集合了一大群,一齊來到蓮華色的家裡,吱吱喳喳,七嘴八舌,有的主張搗她的家,有的主張毀她的容,有的主張要她的命,分她的肉。但都只是嘴上喧嚷,並未採取行動,最後還是一個領頭的妓女說了話:“你究竟憑藉什麼妖術,能夠在此誘惑了那許多的男人?你既吃著這一門飯,為何又不加入我們的組織?你偷了我們的行業,搶了我們的生意,現在我們要你表明一下態度,看你有些什麼本領?”
蓮華色與妓女們打賭,要去勾引一個本城賣香的少年,他已經修得不淨觀,對任何女人都不會動心。如果勾引成功,便推舉蓮華色為她們的首領。
這位敢愛敢恨的絕色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美麗贏得了賭約:
蓮華色便運用她的頭腦,利用方法去接近那個賣香的少年。首先假裝出種種敬愛丈夫的行為,當時印度若為人以香料塗身,便表示敬愛之意,故命婢女天天去買塗身的香料,過幾天又天天去買種種名貴的藥物;先說是她女主人教她買了為她男主人塗身,後又說是她女主人教她買了給男主人治病的。那個賣香的少年,聽得日子長了,心裡很受感動,認為那家的女主人,一定是個非常賢淑貞潔的婦人,否則那能有此好心,盡心盡意地看顧她的丈夫呢?他又想:女人都是可怕的毒蛇,但像娶了這樣的女人,豈不又是幸福的呢?
又過了幾天,蓮華色命她的婢女在買藥時,向那賣香少年說他男主人的病況,已在嚴重危險之際了。過了一天,蓮華色竟然穿起了一身喪服,由婢女扶著,痛哭哀號地打那賣香少年的店門前經過,並且一邊哭泣一邊哀訴著她對亡夫的懷念與恩情。那個賣香少年,因為早就對她有了好感,此時又見到這樣一幕生離死別的情景,使他非常同情,並想:這真是一對薄命的夫婦——如此年輕貞潔而美麗的女人,竟然死了丈夫;既有如此一位妻子,竟然不能享有長壽而離開了人間。其實,他是僅對蓮華色的戀慕與同情而已,但他尚未自覺自省。
再過兩天,蓮華色的婢女,又到賣香少年的店裡買藥了,說是她的女主人因為喪夫,哀痛過深而病倒了。
“女主人病了,我們又是新近搬來這裡住下,所以也不知道究竟去請那一位醫生才好!”那婢女又很巧妙地把話題一轉:“你們賣香的都兼帶賣藥,又聽說賣藥的人也必懂得醫術醫理,這話是真的嗎?”
“是的,不過對醫道方面雖曾研究,但怕不是一個最好的醫生。”
“那就太好了,現在就請你陪我走一趟,可以嗎?求求你。”
賣香少年雖還存有一分戒心,他是從來不為女人看病的;現在他想,為救一個愛夫而又貞潔的婦人,他是應該破例了。同時,他雖知道自己的道力,尚未達到離欲的程度,此去為婦人治病,實在不宜,唯又自我解釋著說:“那是一個貞潔的婦人,她不會破壞到我的。”
於是,那賣香少年到了蓮華色的家裡,進了蓮華色的臥室,蓮華色懶洋洋慵倦倦地睡在床上,好像是病著,也像是沒有病。她見到賣香少年進去,只是微微張眼一看,又把眼廉合攏了。直至婢女禀告她醫生來了,她才伸出一隻手臂來,意思是讓醫生把脈,眼睛仍舊閉著。
賣香少年,從未進過女人的香閨,尤其像蓮華色這樣的香閨,一切擺設與氣氛,在在都充滿著女性的魔力。當他一見到蓮華色的一條玉臂,細膩圓潤,潔白粉嫩,他幾乎覺得他是置身於天堂,見到了天女,但他尚未忘記他是一個以修不淨觀聞名的人,不應有此遐思妄想。
但是,當他一觸到蓮華色的皚腕之時,他的心就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了,他的血液,也在起著急劇的變化了,甚至連病人脈息的正確位置也找不到了。這時,他又嗅到了一股奇異的香氣,像是蓮華香,但又不像真正的蓮華香,再用鼻息探尋香氣的來源,正是發自蓮華色的身上,因此不自禁地將眼光集中在蓮華色的臉上,貪婪地看著、看著,正看之間,蓮華色卻收回了手臂,啟開了眼睛,現出了千嬌百媚的姿態。終於,那賣香少年的不淨觀,在蓮華色的引誘之下,完全破產了!
然而,宿命的陰影逐漸潛襲而來。蓮華色生育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因為不便撫養就叫婢女分別扔到城東和城西,被兩個城門的看守人抱養。恰巧兩人是好友,於是為這對孩子定下婚約。
很快那個男孩子長大成人了。他第一次狎妓遊玩就遇到了當時已經近40歲的蓮華色。蓮華色喜歡少年的老實單純,少年也覺得蓮華色是個可愛的女人,他們開始交往。後來被人們發覺,一個城門守將之子與妓女同居是不好的緋聞,於是少年將蓮華色娶為正式妻子,後來又迎娶了與自己有婚約的西門守將之女。
事實上,這是一樁亂倫到了極頂的婚姻關係,無奈當事的人,誰也沒有知道,所以蓮華色還為這個少年生了一個男孩。
此時,對蓮華色的考驗已經將近結束。她所許願的最後一段,即將實現。
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現身點穿了這段亂倫故事,蓮華色悲痛欲絕。
她並不是真正的蕩婦,也只是出自一時的激情與忿怒,才走上了玩世不恭的道路。想不到她的命運是這樣的惡劣。當她正好有了最後的歸宿,這個歸宿的關係,竟又是如此的不幸。過去,她曾與自己的母親共侍一個丈夫,又曾以自己的丈夫讓給了自己的女兒。現在,更加複雜了:自己做了兒子的妻子,讓她的兒子娶了生身的母親,又娶了同胞的妹妹;她為她的兒子生了兒子,既是她自己的兒子,又是她自己的孫子;既是她兒子的弟弟,又是她丈夫的兒子!
出家
蓮華色再次出走來到王舍城。在這裡她的美色仍然沒有任何消減。為了生活,她重操賤業,卻迷倒了全城的男人。她的聲名之大,身價之高,竟然超過了在廣嚴城的時代,她被召喚伴樂的代價,每次已貴到五百金錢的程度了,除了公子哥兒、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很少有人敢向她問津的。有一個貧窮的少年,想要親近她,卻被她拒絕了,並且告訴他,當他有了五百金錢時,再來找她。但她不論團體或個人,只要付足了五百金錢,她便伴樂一宵。因此,有一天,王舍城有五百個男人,共集了五百金錢,召來了蓮華色,聚集在一座大花園裡,遊戲作樂。
此時,蓮華色業報已了。目犍蓮尊者再次現身,攝化了她。當時,目犍蓮尊者顯現神通,飛行於空中,以頌句點醒這個漂泊了一生的女人:
“你以可厭的骨鎖之身,全身纏繞血脈與神經,
本由父精母血所構成,依他活命想把我侮輕。
臭皮囊裝滿著不清淨,日夜間排出了又裝進,
九孔之瘡永流著污穢,污穢之氣□橫於周身。
世人若悟此身之根本,如我識透你身之不淨,
應當遠離貪著並拋棄,譬如夏日之廁不可近。
無智慧所以冥頑不靈,常愚癡所以覆蓋無明,
你已被愛樂迷住了心,似老象陷泥越陷越深!”
蓮華色有前世因緣,慧根深重,即刻了悟:
“我知可厭的骨鎖之身,全身纏繞血脈與神經,
本由父精母血所構成,依他活命予聖者侮輕。
我的身裝滿著不清淨,日夜間排出了又裝進,
九孔之瘡永流著污穢,污穢之氣□橫於周身。
世人若悟此身之根本,如大聖者識透之不淨,
應當遠離貪著並拋棄,譬如夏日之廁不可近。
無智慧所以冥頑不靈,常愚癡所以覆蓋無明,
我確被愛樂迷住了心,似老象陷泥越陷越深。
但願聖者身從空中下,為我演說甚深微妙法,
引我於此勝教求出家,發願常修離欲清淨行。”
蓮華色決定即刻起程,拜見佛陀。
當蓮華色行至河邊稍作休息時,她見到河中自己美麗臉孔的倒影,十分愛憐,不自覺地退了道心,猶豫了起來。佛陀遙知蓮華色女的心念,變現成一位千嬌百媚,氣質高雅的貴婦來到河邊,表示欲往佛所,恰巧路經此地。蓮華色女見了,心生好感,相約作伴同行。午後,此女忽然得了急病,頃刻之間就花容失色,顏貌憔悴。到了晚上,貴婦人竟然病死了,她的屍體快速腐爛發臭。蓮華色感到非常驚駭,生命與肉體竟是如此脆弱,無常隨時會來到,自己還留戀什麼呢?
佛教是世界上包容量最廣的宗教。蓮華色來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懺悔,請求佛陀伸出援救之手,救救她,讓她能出家追隨佛陀。佛答應了,並寫了一封信,教她拿著佛陀的信去見舍羅伐城的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教她就在那裡出家。
這時候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正好也在佛陀座前聽法,他聽了有關蓮華色的經過,心中也很受感動。現在,要蓮華色單獨由南方的王舍城往北方的捨羅伐城向大愛道求度出家,以蓮華色的艷名,以及她的美貌,在路上是件危險的事,為了她的安全,頻婆娑羅王也立即派了武裝的軍隊,將蓮華色護送到了舍羅伐城去。這是蓮華色信佛之後的一大殊榮。
出家之後,蓮華色堅守戒律,心向善良,修持日益精進,對僧團中,佛法內,一切的一切,都能以最認真、最虔敬、最懇切的態度,去學,去行,故在不久之後,她便證了小乘聖者的最高境界──阿羅漢果。 [1] 
比丘尼中神通力第一
由於蓮華色的宿願所致,當她證到阿羅漢果之後,她在聖比丘尼之中,佛陀許為神通第一。尼眾僧團中如果有了外侮的事件,也往往就由蓮華色聖比丘尼以神通的力量來解決應付。比如有一位妙賢聖比丘尼,雖證四果,但無神通,致被阿阇世王的臣屬幽禁改裝而獻與阿阇世王,伴同睡了一夜,受了玷污,第二天一早,便由蓮華色聖比丘尼,以神通力飛臨王宮上空,教授妙賢聖比丘尼修發了神通,一同飛返尼寺僧團。 [1]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團內,佛陀所有的四眾弟子,到處尋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處。後來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觀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為聖母摩耶夫人說法,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才回來。阿那律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大家都非常的思念,每個弟子對佛陀都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
三個月很快過去了,佛陀重臨人間,當佛陀還沒有到達僧團的時候,知道的弟子都爭先恐後出去迎接,蓮華色心想:佛陀回來,將會有很多人去迎接他,我如果這樣去,一定沒法第一個見到佛。
為了第一個見到佛,蓮華色就運用神通力,化現成轉輪聖王,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典藏寶等七寶俱足,陣容盛大,浩浩蕩盪地前去迎接佛陀。當時現場早已被擠得水洩不通,但是大家遠遠地看見轉輪聖王的陣容,都趕緊讓出一條路來。“轉輪聖王”來到佛陀的足前才變回原來的蓮華色,以頭面禮佛足,並說:“我今頂禮最勝世尊,得以最先面見佛陀。”
佛陀微笑著,慈和的說:“蓮華色!你不能說是第一位來迎接我的人!”
蓮華色非常驚奇,看看左右,摩訶迦葉等尊者才從身後趕來,便問道:“世尊!弟子敢問,在蓮華色以前,是誰已迎接到佛陀呢?”
佛陀笑著,看看很多弟子都趕上來,像是回答蓮華色,又像是告訴大家道:“你們很好,很遠的趕來迎接我,但是第一個迎接我的是須菩提 … …”
當時須菩提尊者正在耆阇崛山的窟中縫衣,他聽到傳報佛陀下降人間的消息,隨即站起來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這時,他心中一動,又再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現在去奉迎佛陀的聖駕,是為了什麼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見,我現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當做地水火風四大的和合,這是沒有真實的認識諸法空性,不認識諸法的空性,就見不到佛陀的法身,因為佛陀的法身,諸法的空性,是沒有造作主,也沒有所造作,要想見到佛陀,則一定先要了解五蘊四大是無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羅萬象的諸法是無我的。沒有我,也沒有人;沒有作,也沒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無處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無處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已體證到諸法的空理,不應該為事相所 。”
須菩提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沒有再去迎接佛陀,他很安然的坐下來繼續縫補衣服。
“……須菩提在耆阇崛山的石窟中觀察諸法的空性,他才是真正迎接見到我的人。見法的人,才能第一個見到佛陀,第一個迎接佛陀。 ”
蓮華色和諸弟子,經佛陀這麼一說,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對宇宙人生真理的體會,大家都慚愧的覺得還不及須菩提尊者。經過佛陀特別的讚嘆,須菩提的美名盛德,在僧團中更是受人尊敬了。 [2] 
神通力的局限
對蓮華色自身來說,神通也是有局限的。
當她身為王舍城的妓女之時,她曾告知一個貧窮的少年,等到有了五百金錢時,再來找她。後來,她雖出了家,那個少年為求一親她的芳澤,終以苦力賺到了五百金錢,念念不忘地要找蓮華色,從王舍城打聽,明知她已出了家,仍然追踪到了舍羅伐城。
碰巧,蓮華色在野​​外用功,被他見到了,見她的容顏光華,比往日更加好看了。他拿出了金錢,要求蓮華色履行昔日的諾言。
蓮華色此時已是四果的離欲羅漢,不受五欲也不能再受五欲了。但那少年,依舊死纏不放,蓮華色無可奈何,只好問他愛什麼?回說愛她的身體細滑而芳香。蓮華色便虛與委蛇,說要先解小便,便進了廁所,塗了一身的大便。這樣一來,總算暫時嚇退了那個少年。
過些時又給那個少年遇到,她問他愛她什麼,回說愛她美麗的雙眼,她便以神通,隨手取出了鮮血淋漓的眼珠送他,那個少年卻以為她是以魔術欺騙他,所以打了她一頓。
第三次,蓮華色乞食歸來,忘了將房門關好,少年便偷偷地跟踪而至,進了她的房間,首先伏在床下,等到蓮華色睡熟了,他便上了她的床,污了她聖潔的身體!待她醒時,始知不對,即以神通,飛升空中,嚇得那個少年,立即昏了過去,不久就死了,並以此罪而生墮地獄!佛制,尼眾不住阿蘭若處,不得不關上房門睡眠,與這是有關係的。 [1] 
恭敬比丘
有一年,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洹精舍,那是一個大荒年,人民因為飢餓而死的很多很多,這對於靠乞食為生的比丘及比丘尼們的生活,影響自是很大,往往都是空缽出去,仍舊空缽還寺;除了少數富貴人家,多數的平民,為求自身及自家妻子兒女的溫飽,都已感到極度的困難,那裡還有力量來布施供僧呢?
然對信施的爭取方面,比丘尼往往要比比丘更有辦法,尤其是蓮華色比丘尼,她的法緣很好,每天都可得到飲食的供養,但她沒有自己獨享她所乞得的飲食,她總要將部分乃至大部分轉手供養空缽往返的比丘。
一些凡夫比丘,在此荒年之中,確是可憐的,但也是可厭的,他們知道在蓮華色比丘尼的缽中,可以分得一分乃至足夠一飽的飲食之後,不唯自己向她求乞,並還轉告其他的比丘也向她求乞。他們不再沿門托缽了,他們等候在蓮華色比丘尼經常乞食往返的路上,一見蓮華色比丘尼托著滿缽而來,他們便捧著空缽迎了上去。當然,他們是不會失望的。蓮華色比丘尼每每於上午在聚落中出入往返好多次,滿缽出來,又空缽進去,往往到了日中已過,她又不能吃東西了。
後來,更嚴重了,竟有一連三天,都是絕食,她的身體已飢餓得不能支持了,但她毫無怨言,她反覺得能以她的力量,使得好多比丘不致挨餓,總是值得安慰的事。所以第三天上午,她仍照常出外乞食。然而,她是非常衰弱的了,這天卻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長者,驅車進城,去見國王,他的隨從,先在車前清道,喝嚷著行人避到路邊去,蓮華色比丘尼因為腳下無力,退避之時,竟然可憐地跌倒在路邊的深泥之中了,臥在泥中,臉也蓋滿了污泥。
那位長者見是一位出家的女人跌倒了,感到很難過也很憐愍,便令車子停了下來,並命隨從人員扶她起來,問她怎會這樣的,她把實情說了,長者更加感動,所以仁慈地將她載上車子,送返長者的家,給她換洗,供養飲食之後,並對她說:“像尊者這樣的出家人,我願意供養你至終身。以後不要出去乞食了;如為慈愍其他的比丘,別處所得,可以轉供他們,你的一分,則可常來我的家裡應供。”
這一感人的事蹪被佛知道了,又為比丘們制了一戒:入村中自受比丘尼食,食者,彼比丘應向餘比丘說:“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應為,今向大德悔過。” [1] 
圓寂
佛陀晚年的時候,提婆達多掀起了反佛破僧的惡潮。他分裂僧團,又教唆摩揭陀國的阿阇世王子弒父篡位,並謀藉新王之威勢自稱新佛,與佛陀對抗。後來,舍利弗和目犍蓮兩位尊者勸諭提婆之徒眾復歸佛陀之僧團,阿阇世王亦受佛陀之教化,懺悔歸依。但是提婆達多仍不捨惡念。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竹林精舍各堂各室的地上,全部佈滿了坐具,以備人多之用。為恐污損了坐具,所以佛陀制戒:規定大眾,不得不先洗腳,便入堂室之內。
提婆達多,已經公開反佛,自然不守佛戒,並且故意搗亂毀戒,故意不先洗腳,就走了進去,污損了坐具。當時蓮華色比丘尼,正好走近那裡,覺得提婆達多的行為,太豈有此理了,所以上前勸告他說:“世尊明明製了戒,不洗腳的不可走進去,大德為什麼要明知故犯呢?”
提婆達多因為要做新佛的目的未能達到,並且刺殺佛陀——放醉象、使狂人、投大石屢試屢敗,正在沒有好氣,便遇到了業報使然而可憐可敬的蓮華色,所以惱羞成怒地回答道:“哪裡來的你這麼一個醜惡的比丘尼!也夠資格教訓我了,難道你知道的戒律,還勝過了我嗎?”說罷,隨手就是一拳,打中了蓮華色比丘尼的腦袋。
釋迦族的王子之中,佛的力氣最大,其次是難陀,第三就是提婆達多。蓮華色的腦袋,豈能禁得起他的全力一擊?於是,一代的聖比丘尼,神通第一的蓮華色比丘尼,遂即圓寂! [1] 
重要備註
如前世部分,她並沒被丈夫拋棄而淫亂。且發願後,她有專門為他人做媒,乃至使得他人不分父女、母子、兄妹、姐弟等,亦能達成通奸的目的的行為。未被網友刪節修改的諸多重要內容,詳見參考資料3
---------------------------------------
https://t.ly/JJpmm
本篇律文的女主角「青蓮花」又名「蓮花色」或「優缽花色」,在比丘尼眾中被佛陀譽為「神通第一」。她美貌出眾,艷冠群芳。只要是正常男子一見她的美色,莫不為之神魂顛倒,意亂情迷。但自古紅顏多薄命,青蓮花雖享有舉世無雙的美艷,但婚姻及家庭這條路上卻坎坷異常,當她懷孕時,丈夫發生外遇,更可怕的是外遇的對象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她的第二次婚姻更是離奇,第二任丈夫也發生外遇,但外遇的對象竟是自己與前夫所生的女兒。一連串的婚姻不幸與亂倫事件,使她精神大受打擊,再次逃離令她作噁的淫亂淵藪。
    在當時的古印度社會,女人的地位是非常的卑微,更遑論是能受良好的教育。身無一技之長的青蓮花,為求生存,只好靠出賣色相為生。
    第三次的婚姻更是離譜,她嫁給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又與自己的二女兒同事一夫。
    歷盡滄桑的青蓮花,直到宿世善業成熟,遇到以神通第一聞名的目犍連尊者,喚醒她蟄伏已久的善根,導引她加入比丘尼僧團,跟隨佛陀學習解脫之道,很快的便親證最高法義,成為諸漏已盡的阿羅漢,且不止一次被世尊當眾譽為神通第一。
    她成為比丘尼後,揮別不幸的過去,於正法中儼然重生,嚴守戒律,奉法甚誠。尤其尊重僧團中的一切比丘及比丘尼。她天性慈悲,常濟助及照顧僧團中無法獲得供養的成員。有一次王舍城遭逢飢荒,屍鴻遍野,一般老百姓都填不飽自己的肚皮,哪還有心情去供養僧伽。也因此許多比丘都無法獲得供養,但青蓮花比丘尼由於過去前生有佈施及供養的善行,使她即便是遇此飢荒的時代,仍能獲得豐厚的美食供養。她看到自己的同袍比丘承受飢饉之苦,於心不忍,便慷慨的將自己的食物與其他比丘分享。但許多凡夫比丘竟依賴成性,自己不去托缽,連續三日都依靠青蓮花的接濟,導致青蓮花因吃不到東西,虛弱過度而昏厥。比丘的這種行徑當然會招致在家人的譏嫌,佛陀也因此制定戒律,規定:「比丘不得從與自己無親屬關係的比丘尼那裡親自取食。」
    本篇律文與《摩訶僧祇律》中「非親里比丘尼邊自手取食」的內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摩訶僧祇律中她稱作尸利摩,且因為她於飢荒時代尚能獲得豐厚美食供養,故世尊讚譽她為「福德第一」。在本篇中她則稱作青蓮花,世尊讚譽她為「神通第一」,但兩者皆屬同一人。
選譯自《一切有部毗奈耶》從非親尼受食學處第一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6/7/8八關齋戒日
    那時佛陀住在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園中。當時得叉尸羅城有位一長者,娶妻沒多久後便誕一女娃。此女一出生便具有三種美麗的特徵,一如青色的蓮花一般。第一種美麗的特徵是膚色如黃金,令人觸之舒軟,猶如蓮花鬚;第二是眼睛呈紺青色,猶如蓮花葉,令人觀之歡喜;第三是體香自然芬馥,猶如蓮花的清香,令人聞之愉悅。
    當她出生後第二十一天,所有的親戚前來聚會,為此女取名。大家都認為這個孩子身如青蓮花般的美麗,應該為她取名叫青蓮花。
    青蓮花到了適婚年齡,家人便將她許配與同城長者之子。婚後沒多久青蓮花便懷孕了,但不幸的是父親遇疾而終,她的丈夫在她坐月子期間留在她的娘家裡陪伴她。
    青蓮花的第一個人生挫折發生了,青蓮花的母親在丈夫死後耐不住寂寞,竟與自己的女婿發生姦情。
    青蓮花產下一女,女兒還在強褓之時,有一天意外撞見自己的母親與丈夫通姦的醜態,身心大受打擊,因控制不了瞋怒,便抱著幼女對丈夫叫囂:「你這個畜生不如的無賴,你乾脆去跟自己的親生女兒做愛吧!」說罷便將女兒往木牆上丟去。好在女嬰的頭部只受到輕傷,流出些許的血,青蓮花雖心疼,但仍忿而不顧,以頭巾覆頭,眼淚奪眶而出,轉身離家出走。
    青蓮花算是對第一次的婚姻死心,如孤魂野鬼般走在路上,不知該何去何從,正巧路上遇見有商人正要出城,便打算跟隨隊伍一起出城。
    商隊的領袖一見青蓮花儀貌美艷驚人,好奇地問她:「妳是哪位大爺的夫人?」
    青蓮花的回答也很妙:「如果有誰能以衣食接濟我,我就是屬於誰的夫人。」
    商人一見傾心,決定供給青蓮花衣食,準備納以為妻。
    商人將她帶到自己的家中同居,沒多久因為必須進貨,又要前往得叉尸羅城洽商。到了得叉尸羅城,商人的狐群狗黨都勸他:「有這麼多錢,卻不懂得及時行樂,幹嘛不包養個情婦?」
    商主回答:「如果能有與青蓮花儀容相似者,我就願意包養。」
    他的朋友說:「某家有女美貌倍勝青蓮花,我們一起去瞧瞧,如果你滿意的話,乾脆就準備婚禮納以為妻。」
    商人回到家後,青蓮花好奇的問:「怎麼你這次進的貨這麼少?」
    商人謊稱:「我被強盜搶奪了。」
    「怎麼不去報官尋物?」
    「我現在就要去。」
    商主離家後,他的友人來找他,問青蓮花:「商主去了哪裡?」
    「他說去報官尋賊。」
    友人見青蓮花如此單純,看不過去,便揭露真相:「他此去非關尋賊,只為尋妻。」便將整件事的始末都告知青蓮花。
    古印度的女人地位都很卑微,即便丈夫有外遇,也只能默默承受事實。
    沒多久商主回來,青蓮花很平靜的說:「你不要再騙我了,既然有別的情婦,何不乾脆將她引進門?」
    「齊人之福非真福,家有兩妻,恐無寧日。」
    「你看我是這麼小氣的人嗎?如果對方年紀與我相似,我會待她如姊妹。若年紀比我輕,我會視之如女。」
    商人一聽大喜,便將小情婦帶回家,大享齊人之福。
    青蓮花聽說對方是同鄉,對她特別生起一份好感。
    某一天,青蓮花替少婦梳理頭髮,見她頭上有一瘡痕,好奇的問:「妳這瘡痕是怎麼來的?」
    少婦說:「當時我還太小,記不得了。只聽家人說母親因故與父吵架,一氣之下把我丟到木牆之上。當時頭部受損,故有此痕。」
    青蓮花愈聽愈驚,趕緊追問:「妳娘家住在哪裡?」
    少婦便據實以告。
    青蓮花得知是自己的女兒,再次大受打擊,心想:「怎麼辦?她是我的女兒,過去我與母同婿,今又共女同事一夫。嗚呼哀哉!我究竟是造了什麼孽?」隨即以巾覆頭,再次含淚離家出走。
    青蓮花孤伶伶地來到廣嚴城,因身無一技之長,只好靠出賣色相為生,但她不作妓女,只做人情婦,受人包養。沒多久她的艷名遠播。
    雖然青蓮花不是妓女,但她著實影響到當地妓女的生意。妓女們便上門興師問罪,責問青蓮花:「妳是不是偷學我們勾人的床第技術,以此為生?妳究竟有何妖術,能惑魅這麼多人?」
    青蓮花坦然回答:「我不懂什麼妖術,但只要有少年男子一看到我,沒有不對我神魂顛倒,意亂情迷。」
    妓女們都覺得青蓮花口氣好大,非常不服氣,決定試探青蓮花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便跟她打賭:「如果真是這樣,妳要證明給我們看,我們才會對妳心服口服。現在城中有一位賣香男子,聽說他已修成不淨觀,對所有女人久生厭離。如果妳能壞他的梵行,我等就立妳為婬女中的至尊。若不壞者,就要罰妳金錢六十。」
    青蓮花問諸女:「他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嗎?」
    「妳放心,他是!」
    青蓮花很爽快的接受挑戰,隨即搬到賣香男子的附近,佯裝自己是一個對丈夫忠貞敬愛的賢妻,差遣婢女去男子的店裡買香,又買其他藥物,要婢女對男子訛稱是為夫主身患所須。
    賣香男子聽說青蓮花的背景後,心中便想像她是一個貞節的女人,能對丈夫如此盡心,不知不覺中竟對青蓮花產生同情與愛戀。
    接著青蓮花又詐稱丈夫過世,表現出非常傷心難過的樣子,從賣香者門前而過。賣香男子一見,驚為天人,加上先前對她的好感,更加深對她的愛情。終於賣香男子身陷青蓮花佈下的情網,破了梵行,不淨觀也跟著正式宣告破產。
    所有的妓女終於心服口服,依照約定立青蓮花為婬女中的至尊。
    青蓮花與賣香男子魚雁往返,時間一久,又再度懷孕了,當時廣嚴城的東西兩門各有守門男子,因彼此交情甚賭,便決議兩家若各生男女,將來必為婚娶。
    青蓮花沒多久便誕一男嬰,但這對她來說,實在是個拖油瓶,她擔心其他男人嫌髒不來,便決定遺棄此兒,便叫婢女將此兒置於路中,於旁邊放置一盞明燈,並要婢女於暗中觀察看是誰抱走。婢女依命行事,東邊守門者看見燈明,感到好奇過來查看,發現是一名男嬰,便將他抱回去與妻子一起撫養,對外卻宣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西邊守門人聽說東邊守門人生子,便帶著賀禮前來慶賀。
    青蓮花後來又生一女,基於同樣的理由,令婢女夜棄西門。西邊守門人也同東邊守門人一樣,收養女嬰。二家人因此有了男孩與女孩,依照當初的約定,等他們將來長大彼此通婚。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東邊守門人的兒子長得很快,轉眼間已是一名少年,某日節慶,他與朋友一起出外遊賞,大家出錢以六十金錢邀約與青蓮花到芳園一起歡戲,並且規定若於今日不前來一起集會歡樂者罰金錢六十。
    東門子本來不樂同歡,但怕被罰錢,只好勉強參加,沒想到竟因此深深的愛上了青蓮花,將青蓮花帶回家中同居。
    廣嚴城的人都議論紛紛都說:「怎麼守門之子與妓女同居?」
    東門子聽到大家的議論,便舉行公開儀式,設宴款待親友,正式迎娶青蓮花為妻。
    東邊守門人通報西邊守門人:「等你女兒長大後,我們會來提親。」
    西邊守門人不悅地表示:「你的兒子都已經娶了妓女,怎麼可以再跟我們提親?」
    「這有什麼關係,縱娶多妻,又有何過?」
    兩家人後來真的結成親家。
    有一天,被佛陀譽為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來到他們家,對新來的女主人勸說:「妳知道嗎?妳丈夫的第一位妻子就是妳的親生母親。妳的丈夫就是妳的親哥哥。所以妳千萬不能再生嫉妒,因此廣生惡業!」說完後便離去。
    沒多久青蓮花又生一子,某日二太太西門女抱此孩兒於門前戲弄,正巧有位相師婆羅門經過她家門前,以頌語問二太太:
 
「汝容如妙花  於三寶深信
    所弄之孩子  與汝有何親」
    大意是問西門女手中抱的小孩與她有何親屬關係?
    西門女人便以頌語回答:
  
「婆羅門善聽  此是我之弟
 亦是兄之子  亦復是我兒
 復是夫之弟  此父是我父
   亦父亦為夫  聖者慈悲告」
    大意是:有一為聖者慈悲的告訴我,我手中的小孩是我的親弟弟,但同時又是我親哥哥的兒子,卻又同時是我的兒子,卻又是我丈夫的親弟弟,這小孩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但卻又是我的丈夫。
    實在是太複雜又詭異的關係了,婆羅門聽後大笑而離去。
    當時青蓮花在屋內聽到這段對話,感到很奇怪,便問婢女剛才的經過,婢女便將上情據實以告。
    青蓮花冰雪聰明,一聽便知是怎麼一回事。青蓮花很想知道自己過去前生究竟造了什麼惡業,致使亂倫的悲劇在她身上一再重演,她深覺恥辱,卻又無語問蒼天,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她獨自一人來到王舍城,當時城中有五百個男人一起集會遊玩,他們一見青蓮花,都認為此女姿色世間希有罕見,便出資以五百金錢邀約青蓮花至芳園尋歡。
    大目犍連尊者以神通知道青蓮花的宿世惡業已盡,善根即將成熟,能夠接受教化,便來到園內樹下經行。
    五百男子中有一少年,看見目犍連尊者在附近走來走去,覺得好玩,一時調皮想惡作劇作弄尊者,他問青蓮花:「妳有沒有看到那位尊者?聽說他有大威神通,戒行清潔,貪欲淤泥不能染污他的身心,不知妳有沒有本事讓他愛上妳?」
    青蓮花自信的說:「這有什麼困難?曾有一個賣香男子修成不淨觀,我都有辦法讓他愛上我,更何況是此人?」
    眾人不信的說:「聖者堅固,妳無法動搖。」
    青蓮花很有自信的走到尊者面前,展現各種嬌態,欲以身相逼。
    尊者施展神通,踊身虛空,以如下的頌語教訓青蓮花:
「汝將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纏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來輕我
  皮囊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橫穢氣鎮盈軀
  若使諸人悟知此  如我識汝身不淨
  譬如夏廁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慧目  常被愚癡翳所覆
     為此心迷愛樂汝  猶如老象溺深泥」 
    尊者的意思說:青蓮花啊,雖然你外表美艷,但對我而言,不過是一具包著骨血與穢物的臭皮囊,猶如夏天的廁所一般,臭穢不堪。我對妳毫無愛戀執著之心,而妳卻被情慾與性慾蒙蔽了智慧,猶如一隻老象,沈溺在泥沼中,無法自拔。
    青蓮花目睹尊者難得一見的神通,欲心立刻靜止,順著尊者的教誨,開始觀察自己身體的不淨。她發現尊者的教誨很有道理,於是心生慚愧,她跪地遙禮尊者而說 以下的頌語表達懺悔:
「我知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纏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輒相輕
 我身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橫穢氣鎮盈軀
 若彼諸人體識此  如大聖者知不淨
 譬如夏廁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識知  常被愚癡之所覆
 為此心迷愛樂我  猶如老象溺深泥
 唯願大聖縱身下  為我演說微妙法
    於最勝教求出家  發願常修離欲行」
    大目犍連尊者因悲愍青蓮花之故,縱身飛下。觀察適當的時機為青蓮花說法,令她親見真諦。
    青蓮花證得初果後,頂禮尊者的雙足,懇求出家。
    青蓮花回到眾人面前,退還所收的金錢,並當眾道歉。
    眾人得知經過後,都心生隨喜,一起前來頂禮尊者雙足。
    大目犍連帶著青蓮花來到世尊的面前,頂禮世尊雙足後,陳述經過。
    世尊便為青蓮花寫了一封信,通知大愛道比丘尼,由她引渡青蓮花出家,並教青蓮花帶著這封書信前往比丘尼僧團。
    由於青蓮花姿色出眾,如果沒有人護送,沿途恐遭登徒子的侵擾,因此影勝王(波斯匿王)便派遣士兵護送青蓮花至室羅伐城。
    青蓮花出家後,非常精進,努力學習,策勤不息,沒多久便證得阿羅漢果,佛陀當眾稱讚她於比丘尼中有大神力,最為第一。
    佛陀又藉青蓮花的遭遇告誡諸比丘:「你們應當視生死苦海之中輪迴不定,有誰不曾做過自己的父母?有誰不曾做過自己的兒女?甚至是其他親屬?一如青蓮花的遭遇。
    你們現在看到她在自己的親人中發生亂倫,更何況是過去生呢?除非她證聖果,否則將沈淪不息。所以你們於三界中應勤求出離,如救頭上之火。
    世間慾壑難填,永無滿足之期。你們應當趕緊捨離欲、惡、不善法,勤修無常想,作臭尸想(不淨觀)。晝夜繫心,應如是學習。」
    但諸比丘對青蓮花的遭遇仍感好奇,請問世尊:「究竟是何因緣令青蓮花尼身具三德,不乏男人?卻又於親人間常發生亂倫事件?在出家後得阿羅漢果,於神力中佛讚第一?」
    世尊說:「你們聽好,我現在為你們解釋這位青蓮花尼的過去前生因緣。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商人,帶著貨物要到遠方去做生意,他的妻子因不堪寂寞,身心被煩惱所逼,被欲火燒心。離她家不遠處有妓女戶,常有男人出入與妓女情生愛樂,令她好生羨慕。
    有一天這位年輕的妻子問一老婦:『我應該作什麼福業,才能令心中所求之事,皆得稱心?』
    老婦說:「只要能對聖人奉其飲食及所有供養,便能於所求之事皆得遂心。」
    當時有一位獨覺聖者前來行乞,老婦立即建議她供給飲食,並以青蓮花奉持供養。
    年輕的妻子照著作,獨覺聖人接受供養後並不說法,立即騰空施展神通,年輕妻子看見神蹟便生深信,立即發願說:『以我此福於未來世能得美麗出眾的容貌與身材,一如青蓮花般色香圓滿,只要我想讓誰愛上我,誰就會愛上我,只要我隨念所求男人,男人不缺。並且希望能獲大神力,得遇大師親得以承事供養。』
    又青蓮花的過去前生的某一世常常為人媒媾,甚至令他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兒女親屬之間發生亂倫。
    青蓮花過去前生由於供養及發願,所以今世能得絕色之身如花之三德,而且身旁愛慕追求的男子總是永不闕乏。
    但又由於某一世媒媾親屬亂倫,所以今世受此亂倫惡報。
    又由於她供養辟支佛時所發的願,所以今世能到目連,並且遇到我捨俗出家成阿羅漢。』」
    有一次佛陀住在室羅伐城,當時青蓮花比丘尼證得阿羅漢果後,因敬重三寶,常發此願:「願將第一次乞得之食物奉獻僧眾,其次乞得的食物才用來自食。」
    有一天她看見有比丘因乞食不得,空缽而去,立即以己食奉獻給那位比丘,因此於當日之中絕食而住。到了第二天她仍是將第一次乞得的食物奉僧,當她要吃第二次乞得的食物時,鄔波難陀亦正好在乞食,鄔波難陀看到青蓮花敬僧的善行,竟開始打如意算盤,想佔青蓮花的便宜,他心想:「青蓮花於僧眾而興供養,自然對我也不例外,我今應向她索食。」
    青蓮花敬僧的心非常的誠懇慇切,她決定捨己濟人,將乞得的食物分奉給鄔波難陀,跟第一天一樣絕食。
    到了第三日,身體因飢餓虛弱,終於昏倒在地。
    剛巧有外道俗人,見此情狀後竟誤會說:「我聽說青蓮花離欲得果,怎麼今天卻看見釋迦的學生顏容端正,生起欲染心,投身躄地?」
    諸比丘得知上情後,對鄔波難陀的行為都深覺不齒,大家都譏嫌鄔波難陀的惡行,並將此事報告佛陀。
    佛陀說:「我今天要為所有比丘正式制定戒律。如果有比丘於村路中,從與自己非親屬的比丘尼那裡自手取食而食,這名比丘應回到村外住處,到僧眾面前發露懺悔:『大德,我犯對說惡法,這不應為,今對大眾說懺悔,這就叫做對說法。』」
    佛陀一一解釋本條戒律的構成要件如下:「所謂比丘者,如鄔波難陀。所謂非親比丘尼,意指與自己出家前不具親屬關係的比丘尼。所謂村路中者意指在途中。自手者係指親自受取。所謂食物是指二五噉嚼之類。又食用者,意指吞咽入喉。
    所謂村外住處者意指至僧團寺院處。前往比丘面前者,意指僧團寺院中的比丘。各別告者意指面對面的說明:『我犯惡法者。』
    所謂不善法,係指所不應為而發言懺悔告白。
    如果比丘對於非親尼,只要心中作非親想的懷疑,而於村巷中自手受取五噉五嚼而食咽者,皆得對說罪。但若是親尼,心中卻作非親想的懷疑,得惡作罪。」
 
原文:
從非親尼受食學處第一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
爾時得叉尸羅城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女。
身有三德如青嗢缽羅花。一者身黃金色猶如花鬚。
二者目紺青色猶如花葉。
三者香氣芬馥猶如花香。
生三七日諸親集會欲與立名云此孩子身如青蓮花。應與立字名青蓮花。
年既長大娉與同城長者之子。命來入舍。
未久之頃青蓮花。父遇疾而終。其母後時不能守志。
遂與女婿私密交通。其青蓮花先生一女。
年在幼稚。忽於屏處見母與夫共行非法。
因發瞋怒。便持幼女而告夫曰。
汝無賴物何不共此行非法耶。便擲木上。因損女頭見有血出。
青蓮花忿而不顧。遂以巾覆頭。出求行伴。
見有商族向未度城。即入營中相隨而去。
于時商主見青蓮花儀貌端正。問曰。爾屬於誰。
答言。若有能以衣食共相濟者。我當屬彼。
商人便給衣食納以為妻。將至本家共居既久。
商主齎貨還向得叉尸羅城。
同伴知友語商主曰。有財不樂。欲待何時更覓端妍共為婚娶。
商主答曰。若有得與青蓮花儀容相似者。
方可為婚。其同伴曰。某家有女倍勝青蓮。
便共往觀。稱可其意。即備婚禮納以為妻。
歸未度城相隨而去。去家不遠遂留少妻并留半貨。
既至舍已。妻曰。貨何少耶。報曰。我被賊奪。
妻曰。何不急覓。報曰。我今為此欲往追尋。
商主去後。友人來問。商主何之。報曰。
云去尋賊。友人曰。非關尋賊。只為尋妻。
具以其事報青蓮花。不久商主還來歸宅。青蓮花曰。
君非遭賊故誑於我。既有別婦何不將來。夫曰。
室有兩妻無暇飲水。恐有鬥諍故不將來。報曰。
我能容忍必無忿競。
若年與我相似看如姊妹。若全少者視之如女。
其夫受言遂迎少婦歸宅。青蓮花聞是同鄉特鍾慈念。
曾於暇日便與少婦梳理頭髮。見其頭上有一瘡痕。
問曰。汝此瘡痕因何致損。少婦報曰。我小不憶。
聞家中說。為孩子時。
母因有事共父相瞋擲我木上。當時被損故有此痕。復更問曰。
住在何坊門戶何向。女便具告。
青蓮花的知是女深自感傷。作如是念。此既我女。欲如之何。
往時與母同婿。今復共女同夫。嗚呼哀哉。
何惡之甚。即復以巾覆頭更求捨離。
覓同行伴往廣嚴城。既至彼已不作婬女。但與人私通。
未久之間人皆共美。時諸婬女俱至其舍告言。
爾偷我法以自活命。而不與我言義交通。
即掣帔巾強曳而去。俱來問曰。
汝有何術能誘多人。答曰。亦無別術。
若有少年但令我見無不隨者。諸女曰。若如是者。
今此城中有一賣香男子。作不淨觀成。於諸女人久生厭離。
若能壞彼行。我等立汝為婬女中尊。若不壞者。
當罰金錢六十。問諸女曰。彼是丈夫不。
答言是。若爾彼何足牽。即近彼而住。
詐設種種愛夫方便。令其使女就買塗香。復買諸藥。
云為夫主身患所須。彼賣香男子聞是事已。
念此女人必是貞謹。乃於夫處能為盡心。
遂生愛戀。青蓮花遂詐云夫死。悲號慟哭。
於賣香者門前而過。彼男子見倍生愛著。廣說乃至。
終被此女壞其觀行。諸婬女等共見嗟歎。
遂即立為婬女中尊。既與賣香男子久事還往。
因即有娠。
時廣嚴城東西兩門各有守門男子。因相愛念共作是議。我之二人交歡日久。
若生男女必為婚娶。
時青蓮花未久之間便誕一子。遂作是念。我若養兒身不清淨。
恐諸男子嫌污不來。我今宜可棄此孩兒。
即以孩兒授與使女。并授燈明。告曰。
汝可持此置於道中。屏處伺看誰將兒去。
是時使女棄近東門。并安燈火。時守門者遙見燈明。
來就觀察乃見孩子。持歸與婦告曰。
宜善恩育當為汝子。時守門者便作大會。
告及宗親云我婦生子。其西門人聞東門人生子。
便將禮直就之慶賀。其青蓮花復於後時又生一女。
同前思念不自收養。令其使女夜棄西門。
時守門人同前收養為慶樂事。二家男女皆並成立。
其東門子因節會時。為諸友朋命同遊賞。
共以六十金錢與青蓮花。同往芳園而為歡戲。
眾共立制。若於今日不同集者罰金錢六十。
其東門子不樂同歡。諸人欲罰。
為無錢物俛仰相隨。既與交歡因生愛重。
將青蓮花入舍同住。時廣嚴城眾皆議曰。
云何守門之子將眾婬女獨納家中。
彼東門子聞是語已懺謝諸人。厚設歡會因娶為婦。
其東門人報西門人曰。爾女長成可遂前要。報曰。
汝男今娶婬女何事求婚。答曰。縱娶多妻斯亦何過。
彼便隨要以女娉之歸東門宅。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來至其舍。告新來女曰。汝今知不。
汝夫舊婦是汝之母。汝夫主者即是汝兄。
勿復於此更相嫉妒。令汝因斯廣生惡業。
作是語已捨之而去。後於異時青蓮花復生一子。
時西門女抱此孩兒門前戲弄。時有相師婆羅門。
來至其所。以頌問曰。
 汝容如妙花  於三寶深信
 所弄之孩子  與汝有何親
時彼女人即便以頌答曰。
 婆羅門善聽  此是我之弟
 亦是兄之子  亦復是我兒
 復是夫之弟  此父是我父
 亦父亦為夫  聖者慈悲告
時婆羅門聞已笑而捨去。
時青蓮花室中聞語。怪其所以問使女曰。
此女抱兒與婆羅門何所論說。時彼使女具以其事告青蓮花。
時青蓮花聞是語已便作斯念。
我由何業前與母同夫。後與女同婿。今以兒為婿。
又共女同夫。作是念已。投身靡地不勝慚恥。
即便出舍覓王城伴。棄之而去至王舍城。停息未久。
時此城中有五百人常共遊集。
聞青蓮花共相謂曰。彼女姿容世間希有。今來至此。
可命同歡。即以五百金錢與青蓮花。
攜至芳園耽樂而住。時尊者大目連知青蓮花堪任受化。
詣彼園內樹下經行。時彼眾中有一少年。
告青蓮花曰。汝見彼尊者不。有大威神戒行清潔。
貪欲淤泥不能染污。汝能令彼生染心不。
青蓮花曰。此何足言。曾有賣香男子不淨觀成。
我亦令彼情生染著。況復此耶。諸人報曰。
聖者堅固汝不能動。時青蓮花至尊者所。
現諸嬌態以身相逼。尊者踊身虛空。以頌告曰。
 汝將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纏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來輕我
 皮囊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橫穢氣鎮盈軀
 若使諸人悟知此  如我識汝身不淨
 譬如夏廁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慧目  常被愚癡翳所覆
 為此心迷愛樂汝  猶如老象溺深泥
時青蓮花目睹尊者神力希奇。
於自己身審知不淨。遙禮尊者而說頌曰。
 我知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纏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輒相輕
 我身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橫穢氣鎮盈軀
 若彼諸人體識此  如大聖者知不淨
 譬如夏廁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識知  常被愚癡之所覆
 為此心迷愛樂我  猶如老象溺深泥
 唯願大聖縱身下  為我演說微妙法
 於最勝教求出家  發願常修離欲行
時大目連為愍彼故縱身而下。
觀機說法令見真諦。既得果已頂禮尊足求哀出家。
往諸人處還彼金錢共相愧謝。
諸人隨喜一時俱來禮尊者足。時大目連將青蓮花詣世尊所。
頂禮足已具述其事。
爾時世尊為青蓮花以書告室羅伐大世主苾芻尼。
與其出家便令教誨。敕青蓮花隨書而往。
時影勝王遣人送至室羅伐城。既至彼已詣大世主所。
出家受學策勤不息。未久之間得阿羅漢果。
佛所稱讚於苾芻尼中有大神力最為第一。
爾時佛告諸苾芻。
汝等當觀生死海中輪迴不定。誰非父母誰非男女。及餘親識如青蓮花。
現見如是於親族中共行非法。況隔生耶。
非證聖果沈淪靡息。是故汝等。
於三界中勤求出離如救頭然。世間欲境無厭足期。
當速捨離修無常想作臭尸想。晝夜繫心應如是學。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
以何因緣青蓮花尼身具三德不乏男子。
於己親處常為雜亂。既出家後得阿羅漢果。
於神力中佛讚第一。世尊告曰。汝等善聽。此青蓮花尼因緣。
乃往古昔有一商主。持諸貨物求利他方。
其婦於後被煩惱逼欲火燒心。
去之不遠有婬女舍。每見男子入彼家中情生愛樂。
問一老母曰。作何福業於所求事皆得稱心。老母曰。
於勝上人行業成就者。奉其飲食并諸供養。
於所求事皆得遂心。時有獨覺聖者。
老母令其飲食供給。以青蓮花奉持供養。
彼見神變女生深信。即發願言。
以我此福於未來世得端嚴身。如青蓮花色香圓滿。
隨念所求男子無闕。乃至獲大神力遭遇大師親得承事。
又復前身數為媒媾。
令他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之屬共行非法。
由供養發願故得勝妙身如花三德。於諸男子無闕乏時。
由媒媾親屬今者於親受斯惡報。復由願力得值目連。
而遇於我捨俗出家成阿羅漢。如是應知。
佛在室羅伐城。時青蓮花苾芻尼既得果已。
敬重三寶常發是願。初乞得食將奉僧眾。
次乞得者以充自食。便於他日先食奉僧。
次擬自噉。見乞食苾芻空缽而去。
即以己分持施彼人。一日之中絕食而住。
復於明日初食奉僧。次欲自食。鄔波難陀亦來乞食。
見青蓮花便作是念。此苾芻尼但於僧眾而興供養。
亦有普意該別人耶。我今應試即就索食。
尼心慇重闕己濟人。還持己分奉施尊者。
同前絕食。至第三日觸熱巡門。身體飢羸悶絕于地。
時有外道俗人。見已作如是議。
我聞青蓮花離欲得果。如何今時見釋迦子顏容端正。
起欲染心投身躄地。時諸苾芻聞共譏嫌。
以事白佛。佛言。我今為諸苾芻制其學處。
乃至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於村路中。
從非親苾芻尼自手受食食。是苾芻應還村外住處。
詣諸苾芻所各別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為。
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若復苾芻者謂鄔波難陀。
餘義乃至非親並如上說。苾芻尼者謂在此法中。
村路中者謂在途中。自手者親自受取。
食者謂是二五噉嚼之類。又食者吞咽入喉。
是苾芻者謂犯過人。村外住處者謂至寺處。
詣苾芻所者謂寺中人。各別告者謂別別對說。我犯惡法者。
謂不善法所不應為發言告白。此中犯者。
若苾芻於非親尼作非親想疑。
於村巷中自手受取五噉五嚼而食咽者。皆得對說罪。
若是親尼作非親想疑。得惡作罪。
無犯者廣如上說。
https://t.ly/JJpmm
------------------------------
兩位蓮花女的故事
蓮花。
更新: 2019-09-21 8:21 PM    標籤: 法句譬喻經, 因果故事, 蓮花
人們常說,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無論多美的容顏也抵不住時光的侵蝕。佛陀們也常說,塵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出來的,不可久駐。所以世間的智者們一定不會為人的色身表象所迷惑,能放下者,修行的門就已經向他敞開了。
佛度蓮花
釋迦牟尼佛在羅閱祇國的時候,城內有一名國色天香的風塵女子,名叫蓮華(蓮花),姿容舉世無雙。豪門子弟都很仰慕她,與她多有往來。
俗世的繁華與糜爛生活卻無法使蓮花得到心靈上的滿足,終於有一天,她厭棄了紙醉金迷的生活,決心捨棄浮華,進山出家。蓮花走出城門,朝向釋迦牟尼佛所住的山中走去。
途中,她遇到一條清澈泉溪,她駐足在泉水邊飲水、洗滌,波光瀲灩的水面上映出了她沉魚落雁般的容貌。蓮花不禁頓生悔意,自言自語道:「人生於世,難得這麼秀麗,為什麼不享盡榮華歡樂,而要去絕世出家呢?」於是,她就轉身往回走。
釋迦牟尼佛知道度化蓮花的因緣已經成熟,就化作一名絕世端正的美少婦,蓮花的外貌比起美少婦來,只能像是翡翠旁邊放著的一塊光滑的小石子而已。美少婦迎面向她走來。蓮花抬頭看到美少婦,為她的美貌萬分驚歎,於是上前問道:「姐妹你是從哪裡來?怎麼獨自行路?」
美少婦回答:「我從城中來,正在往回家的方向趕路,如果同路的話,待會兒咱們搭伴一起走吧。現在先到泉水邊休息一下如何?」
蓮花點頭同意,陪著美少婦走到泉邊閒聊。這時,美少婦感到些許疲倦,就頭枕在蓮花的膝上閉上了眼睛小睡過去。不一會兒,美少婦突然間死去,屍身迅速膨脹腐爛,體液外溢,遍身生蛆,發出腥臭味,牙齒和頭髮也脫落下來。
蓮花見狀異常恐懼,同時心想: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這樣死了呢?勝過花香的玉體怎麼轉眼間變成了腐爛的屍骨?如此的美貌也如曇花一現般,她都這樣,我豈能免於無常?看來還是要精進學道,才能不被世間的幻滅所困。
蓮花立刻起身,向著佛陀的精舍走去。
蓮花度惡少
釋迦牟尼佛在世間傳法的時候,拘薩城有一群不務正業的惡少,整日放浪形骸,在外遊蕩,專幹那些下流無恥的勾當,因此城中的女人們都不敢出門。
鄰國城內有一群修行有素的比丘尼,領頭者名叫蓮花,面貌端莊美麗,品慧功德超人,且已具足神通功能,很受眾人景仰。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鄰國的比丘尼們路過拘薩城,在城外林邊的河澗中洗澡,哪知被拘薩城的惡少們偷窺到了。惡少們把她們的衣服全部偷走了,準備著要戲弄羞辱她們。
蓮花比丘尼早已將這一切洞察清晰。她隨即運用神力度化他們。蓮花把自己的兩顆眼球摘了下來,拋在惡少們面前,說:「如果你們所喜歡的女人沒有了眼睛,你們還能喜歡她嗎?」
她又取出腹部臟腑,血淋淋地堆滿一地,又把胳膊和腿折成好幾段,問道:「你們看我,還覺得哪一處漂亮呢?」
惡少們嚇得個個渾身顫抖,毛髮直豎。蓮花比丘尼繼續勸誡他們:「人的身體都是由這些不淨之物湊合而成的,和塵世上其他東西一樣,都是虛幻不實的。」
「世間的美麗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青春易逝,人老了會變得像猴子一樣難看,死了會變為膿血腐肉,更是讓人害怕。沒有靈魂的身體與泥土沒有甚麼區別。」
惡少們清醒了許多,趕緊歸還了諸比丘尼的衣服,並向蓮花叩頭請罪:「請原諒我們,我們太愚癡了,請救救我們吧!」
蓮花比丘尼將他們帶到釋迦牟尼佛陀面前。佛陀的慈悲使他們深切悔悟,眾人紛紛皈依了佛陀,開始了虔誠的修行。
從此,拘薩城的女人們再也不用害怕出門了。
(事據《法句譬喻經》《佛教因果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