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位於距中國四川省廣漢市城西7公里,距南興鎮4公里的鴨子河畔,南距離成都約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屬青銅時代文化遺址。由於其古域內三個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為四期,一期為寶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四期為十二橋文化(古蜀,主要遺存在金沙遺址),約相當於中原的夏商周時期,[1]。1987年1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1988年1月13日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目前正在申請成為世界遺產。
三星堆城邑遺址示意圖
青銅人頭,高27cm,三星堆一號祭祀坑。
1929年春,廣漢縣南興鎮真武村村民燕道誠一家在宅旁挖蓄水溝時發現一個長方形的坑道,由石板圍成,坑內放滿了精美的玉石器。燕道誠後攜家人把坑內400多件玉器搬回家中,藏於各個角落,並不讓家人告人。一年後,為將玉器出手,他將一塊玉瑗送給當時駐廣漢縣的一位旅長陶宗伯,此人在得知這塊玉瑗的價值後,派了一個連進駐燕道誠挖寶的地方,以軍事訓練為名,大肆開挖。
成都著名金石學家龔熙台從燕家購買了4塊玉器,並寫作一篇《古玉考》發表在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校刊的創刊號上,隨即消息傳出,古董商蜂擁而至,廣漢地區掀起挖掘高潮。當時的廣漢縣縣長羅雨蒼認為古物出土應歸國家所有,隨即下令禁止私人亂挖亂掘。1934年3月15日,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與副館長林名均教授組建考古發掘隊,在月亮灣進行發掘工作,揭開了中國川西平原考古的序幕。持續十多天的第一次正式發掘工作,一共出土文物600多件。
1953年西南博物院院長馮漢驥等人重新提出三星堆一帶有古文化遺產的可能。1956年四川省博物館的王家佑、江甸潮在三星堆—月亮灣一帶進行考古調查。1960年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研究組全面調查了三星堆和月亮灣等地的文化遺存。1970年始,三星堆和月亮灣一帶古遺址搭建起磚瓦工廠,致使大片的古文化遺址遭受破壞。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隊對三星堆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龍山時代和3000年-4000年前的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數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數萬片陶片標本。1982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對三星堆進行專款專項考古發掘。
1986年7月廣漢縣南興鎮第二磚廠的工人在挖磚坯土時,挖斷了一塊玉環,工人遂報告給當地的考古隊,這裡就是三星堆一號祭祀坑。8月四川省考古所在領隊陳德安、副領隊陳顯丹帶領下對三星堆進行大規模發掘工作,發現兩座與商代同時期的大型祭祀坑,坑內出土了1700多件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還有80根象牙,4600多枚當時的貨幣、海貝、銅貝等。
文化分期
青銅神樹
青銅立人像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可以根據其考古時的發現分為三星堆遺址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也可以按研究後文化類別分為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橋文化。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對於認識三星堆與當地先秦時期青銅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關係有著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完善四川古文化發展譜系,確定巴蜀文明形成的基礎。其主要出土的上百件青銅精品,一如青銅立人像年代則在第四期,概括約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1000年之間,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安陽殷墟遺址。[4]
1933年至1934年的第一次對月亮灣真武宮遺址和玉石器坑挖掘時,已經有人注意到兩者年代有所不同[5]。1963年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實習進一步的從地層上論證了不同時期的疊壓關係。1980年、1981年第一次發掘時,考古隊員將堆積物分為八層,除去表層土(第1層)、間隙層(第5、7層),剩下的五層被稱為「第一至第五文化層」。其中第四、五文化層(第6、8地層)被劃為第一期,第二、三文化層(第3、4地層)被劃為第二期。第一文化層(第2地層)被劃為第三期。1982年,通過第二次發掘,發掘者提出存在三星堆遺址第四期。至此,三星堆文化分為四期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
三星堆一期文化
標準地層是第一次發掘時的第6層、第8層(第四、五文化層)。1984年西泉坎下層(第4層)和1986年第六次發掘的最下層(第13-16層)等基本與之對應。
出土的陶器陶質主要以泥質灰陶為主,出土陶器中大約65%為此類陶質,又包括了泥質青灰陶和灰白陶。其次是夾砂褐陶,另外還有少量不均勻的泥質橙黃陶。器形比較單調,主要是平地器,但也要少量圈足器,大部分皆難以復原。紋飾主要是繩紋,其次是劃紋,劃紋又包括了平行線劃紋、水波狀劃紋、幾何形劃紋,也有在平行劃紋上再弄出齒狀。另外有少量的錐刺紋和鏤孔裝飾。這一時期陶器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器口壓成鋸齒狀花邊。
這一地層已經出現房屋建築,平面通常呈圓形或方形,採用挖柱洞立柱樁的方法,中間連結以泥牆。有些房屋的面積只有10-12平方米,據推測可能是干欄式的小房子。
經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鑑定,在第一次發掘時的第六層所採集的標本距今為4075±100年,樹輪校正後為4500±150年,高精度校正後為公元前2590—公元前2340年。其他的一些主要數據有距今4170±85年,4210±80年等[6]。概括約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000年之間。[來源請求]
三星堆二期文化
黃金面具
三星堆二期文化的標準地層是第一次發掘時的第3層、第4層(第二、三文化層)。第六次發掘的第11、12層也是典型地層。各次發掘中,此地層均有出現,說明這一期文化在三星堆遺址群中有廣泛的分布。與第一期文化相比,這一期的文化面貌大有改變。包括特色鮮明的陶器和石器。可以說代表三星堆文化特徵的典型器物群已經出現。其與第三期的區別主要是數量比例和個別品種上的區別。
陶器陶質變化為主要以夾砂褐陶為主,其次是泥質褐陶。器形比第一期豐富很多,新出現了小平底罐、高柄豆、平底盤等,也出現了少量鳥頭形狀的勺柄。紋飾以粗繩紋和細繩紋為主,新出現了凸弦紋、附加堆紋、網紋等。石器包括斧、錛、鑿、杵和砍砸器,開始出現石壁和石紡車。
建築房屋單間的平面通常呈長方形或方形,有些數間連接成組,有些房屋牆基內還另有小溝,小溝內再立木樁。
年代距今約3990±80年,樹輪校正後為4390±130年,高精度校正後為公元前2471—公元前2209年。其他的一些主要數據有距今3525±170年等[7]。概括約在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年之間。[來源請求]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位於三星堆遺址的東北部,於1997年10月建成開放,全面展示三星堆文物。2000年,三星堆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三星堆博物館包括一號展館和二號展館。二號展館包括序展廳、眾神之國(各種青銅器面具的展示)、千載蜀魂(三星堆的精髓文物的展示)、三星永耀(大事紀及三星之謎)四個部分。
史學價值
發現三星堆遺址對歷史學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各點:[來源請求]
令人重新認識巴蜀文化。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逕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
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學者鞠德源認為,古蜀王國三星堆文明是中夏禮儀制度(包括祭蠶神、躬桑、國儺大典、喪禮、禮器、權杖、玉琮等)傳承再現的典型記錄和實物遺存的最本源的發祥地。[8]
重要文物
國寶級:金杖、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青銅縱目面具、玉邊璋、玉牙璋。
其他:青銅獸面具、黃金面罩、青銅太陽輪、跪坐人像、青銅人身形器、青銅大鳥頭。
----------------------
https://tinyurl.com/y2ggsd2c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青銅縱目面具」:這一件造型奇特的面具,高65厘米、寬138厘米、重80餘公斤。其眼球呈柱狀外凸,一雙大耳向兩側展開,面帶神秘微笑,給人有著強烈的震撼感。這款造型像神話故事的「千里眼、順風耳」,為4,000前年前先人的祭祀器具。)
**********************
荷鋤老農掘出「三星堆傳奇」
在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的自流灌溉區,有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地方,古代稱之為雒縣、雒城、漢州;國民政府成立後,改名為廣漢縣。1929年春天,廣漢縣一位老農在田裡修建溝渠,鋤頭落下間但聽「碰 !」的一聲巨響,兩條手臂給震得疼痛難當;定神後仔細一瞧,映入眼簾的乃是一個長方形坑道,裡頭堆滿了精工細琢、光彩奪目的美玉、石器,清點結果總數達400餘件。老農歷史性性的一鋤頭,給自己和家人掘出了一筆意外財富。更重要的,則是為沉寂地下數千年的珍貴古文物,開啟了一扇通往陽光的大門;長眠許久的先祖們,從此能夠透過這些出土文物,向後代子孫訴說精采的「三星堆傳奇」。
1934年,一支中美學者組成的考古隊,首次在廣漢遺址進行發掘工作。1980年,「四川省考古隊」在廣漢遺址進行第二度發掘;計發現龍山時代,約3,000-4,000年前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文物數百件。1986年,「四川省考古所」在原址進行大規模發掘工作;發現兩座大型的祭祀坑,出土了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象牙、貨幣、海貝、銅貝等,各類珍貴文物多達6,000餘件。1997年,遺址原地建起了一座「三星堆博物館」;博物館開放到今日,考古人員的發掘與研究工作,依然在三星堆遺址繼續進行著。
三星堆出土古文物類別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由於出土文物地區分佈的差異,曾經被稱為「真武宮 遺址、橫樑子遺址、月亮灣遺址、中心場遺址」等,直到1980年,始統一定名為「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這一名稱,源自於於遺址區有三個相連的黃土堆。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可概分為幾個大類 :
1. 陶器類 : 主要為泥質灰陶、夾砂褐陶兩類,灰陶又以泥質青灰陶、灰白陶佔多數。
2. 玉石類 : 主要包括玉璧、玉環、玉圭類等禮儀用器,以及斧、錛、鑿等工具類。
3. 青銅器 :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有兩個大型祭祀坑,先後起出青銅器物300百餘件,包括 : 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動物形器等。
4. 房屋建築 :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房屋,包括方形、長方形、圓形三種建築形式。
5. 宗教祭祀 : 從遺址兩座祭祀坑出土器物的種類、用途、年代研判,其應屬同一個國家、不同時期的宗廟用品。
6. 城牆建築 : 從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土坯磚城牆,顯示其為中國城牆建築史上,使用土坯壘構築城牆的始祖。
(「三星堆博物館」,位於四川廣漢市城西的三星堆遺址,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門票人民幣82元/人。「三星堆」的名稱,是因遺址內有三個相連的黃土堆而得名。)
**********************
三星堆的「青銅文明中心」
考古專家與歷史學者們,對三星堆遺址文物研究後認為 : 在夏、商時代,中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曾經有一個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中心」,這個文明中心有其自身的文化特點。此同時,它也和中原的「夏商文明」,以及其它地區文明,具有密切的關聯性。這個「青銅文明中心」的文化內涵,表現在幾個方面:
1. 它具有「政治中心」的性質,其規模遠超過周圍相鄰的城址。
2. 它擁有高度的青銅冶鑄、黃金冶煉、玉石加工等,各項精巧的工藝技術。
3. 從遺址出土的「夯土城牆」顯示,當時已具有一定程度的建築知識和技術。
4. 從祭祀坑出土的文物研判,當時社會已有了宗教禮儀和祭祀制度。
三星堆冒出無數的「歷史謎團」
自 1929年老農掘出「三星堆傳奇」迄今,轉眼已過了84個年頭。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它滿足了市井百姓的好奇心,豐富了學子們的求知慾。但此同時,攤開在眼前的珍貴古文物,卻又如同連鎖反應般,為考古專家、歷史學者製造了更多的謎團;「撥開迷霧見太陽」的日子,看似接近,實際卻變得遙不可及。且看神秘三星堆遺址,究竟冒出了哪些「歷史謎團」:
第一個謎團 :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
學者專家根據遺址出土的文物研判,認為三星堆與「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川東鄂西史前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可能有所關連;並且可能是土著文化和外來文化,彼此融合、交互影響的結果。但三星堆文化究竟來自何方?出土文物卻未發現相關記載,因此一切只能暫歸「研判」。
第二個謎團 : 三星堆人究竟是何方民族 ?
有些學者認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與三星堆關係密切,其居民可能來自川西北、岷江上游的氐、羌兩族。其他持不同看法的,則有濮人說、巴人說、東夷說、越人說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作者以「門外漢」身分近距離冷眼觀察,發覺「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那些面具和人頭塑像,一個個都是闊嘴大耳、高鼻深目、顴骨突出,有些還穿了耳洞;看上去倒是三分像「老外」,七分像「外星人」 !
第三個謎團 : 三星堆古蜀國如何誕生、又因何突然消失?
儘管史冊曾有如此記載 : 「古蜀國又稱葵蠶國,存在約1,500年之久,曾歷經多個朝代,最終被秦國所滅…」但是三星推出土的古蜀國器物,對這一段歷史卻盡付闕如。一個持續繁榮將近1,500年的國度,轉眼卻如曇花一現地消失無蹤;再銜接上時,卻留下了2,000多年的空白。史學家對其原因有著「居民遷徙、洪水肆虐、戰爭毀滅」等種種推斷,但具體結論還是一個大「? 號」。
第四個謎團:三星堆大量的神祕祭器意味著什麼 ?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祭祀用品,顯示當代已有較完備的宗教體系。然而這些祭祀用品,普遍蘊含不同的地域色彩;特别是青銅雕像、金手杖、象牙器物等,與拉美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這是否意味著早在4,000年前,中國與外面世界已經展開了文化交流 ? 宗教往來 ? 抑或是… ?
如果再繼續深究的話,當然還有更多的待解謎團,諸如 :
三星堆先民的宗教形態,屬於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
三星堆當各朝代的王權性質、政治體制、社會型態為何?
三星堆的青銅文化,其精湛之冶煉技術如何產生的?
三星堆文化是蜀地自有產物,還是受中原文化、或外來文化影響?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許多特殊的符號代表什麼意義?
三星堆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究竟是祭祀坑、陪葬坑、還是器物坑 ?
(「三星堆博物館」距離成都市大約40公里,從成都前往該館參觀,可於「新南門站」或「昭覺寺站」兩地,搭乘「廣漢三星堆」專線巴士;票價為人民幣10元,行車時間一小時餘。)
**********************
「千古謎團」何時方能撥雲見日 ? https://tinyurl.com/y2ggsd2c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文物,是多年來考古發掘的輝煌成果;但這一切還只是開端,並非結束。三星堆遺址重點保護範圍共計12平方公里,目前已發掘的面積僅7,000平方米;遺址文物的發掘工作,還在持續不斷進行中。三星堆已經出土的文物,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帶給世人無比的驚喜、驚訝、和驚嘆;但又留給人們難理解的疑點、疑問、和疑惑。想要「撥開雲霧見陽光」,讓所有的謎團都能逐個解開,將是一件巨大且遙不可及的工程,或許永遠也不會有完工的一日。
當代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參觀「三星堆博物館」後,曾經這麼說過 : 「與世界其它古代文明相較,中國歷史由於史書的詳盡記載而顯得脈絡過於清晰,缺乏神秘感。所幸,我們還有個三星堆 !」或許,三星堆最神祕誘人之處,正是它的「神秘面紗」永遠不會被人揭開呢 !
四川廣漢「三星堆傳奇」 : 沉睡了四千年的歷史謎團 https://tinyurl.com/y2ggsd2c
--------------------------
神祕的三星堆文化 https://tinyurl.com/yycgjyfp
https://tinyurl.com/yycgjyfp
2015-11-17|分類: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文明|作者:野蠻小邦周
在盜墓小說中,主角除了要面對往往被分割成N份加密藏寶圖外,還要憑藉著卓越的身手,破解機關重重的迷宮古城,才能夠得到驚人的財富或另一條神秘的線索,謎團一個接著一個。又可能在解決謎團的過程中,從古老教團組織解救出美麗的女主角,而女主角的前世可能就是某個古文明的祭司。這一類的劇情在盜墓、尋寶探險題材的小說及電影中屢見不鮮,其中最引人入勝者,大概就是能夠通靈的美麗女祭司(未必為主角),與毀天滅地的神器,例如著名電影《神鬼傳奇》中的亡者之書。
以中國青銅時代古文明為題材的創作中,三星堆之古蜀文明又自成一格,而三星堆特殊的青銅器鑄造風格,亦給了某些盜墓小說相當程度的啟發。前面提及毀天滅地的神器或許有些誇張,但「青銅樹」這種青銅器在某部著名盜墓小說的外傳中,可是有著能夠複製生命體的恐怖能力。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出土之大型銅立人像、銅人面具及銅人面部特異之凸目、巨耳、大嘴之造型,也令人懷疑三星堆屬於外星人的文明。
Bronze Standing Figure (青銅立人像)
失落的三星堆文化甫重現人世,便引起海內外高度重視,無論其是否屬於失落的外星古文明,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其基本的地理環境。三星堆文化位於四川成都平原,四川為一盆地,周圍群山環繞,是一相對華北平原、陝北高原而言,較為獨立之地理空間,在自然生態、氣候方面自古便有其特殊性。由於群山之間仍有山間谷道,得以聯繫漢中、川東及鄂西地區,故並非完全封閉,有與其他區域交流之渠道。
「三星堆文化」即是以三星堆遺址及十二橋遺址群為中心,遺址分布於廣漢、什邡、新都及彭縣境內,成都市的故埤江兩岸亦有相關遺址密集分布。此外,嘉陵江流域、大渡河流域也都有發現三星堆文化遺存。三星堆遺址為三星堆文化早期的核心,或可想像一下,於三、四千年前,身處這座古城之內,東、西、南、北皆有城牆圍繞,城外可能還有護城河環繞,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尺(大安森林公園總面積為25.9萬平方公尺),城牆使得城內居民的生命、財產能免於野獸、外邦侵擾。若按著中軸線,繼續由北而南行走,則可見玉石器的手工作坊、陶窯,提供生活之所需,城南端則為祭祀所在地。
紅色大頭針為殷商之核心地區示意,星號為三星堆遺址位置。
紅色大頭針為殷商之核心地區示意,星號為三星堆遺址位置。
時間拉回千年以後,古城遺址內部存在類似祭壇的遺跡,位於城內南部,隆起的部分為橢圓形,高出周圍地面十公尺,由於土堆內僅見三星堆文化早期之陶片,可能為三星堆早期人工堆築而成,考古學家推測為祭壇。在祭壇附近亦發現兩座器物坑,坑內器物包括各類器物,如銅器、金器、玉器、石器等。發掘者認為這或許為祭祀後儀式的一部分,將祭品埋置事先掘好之坑內,但對於祭祀對象迄今仍莫衷一是。
行文至此,或可稍作總結目前考古資料提供的線索:首先,三星堆遺址的古城面積為3.6萬平方公尺,遺址總面積為12萬平方公尺,可能已發展出初具規模的政體。另一方面,雖然未在城內發現鑄銅遺址,但陶器是銅器鑄造技術的另一重要指標,理由在於鑄造銅器的過程中需要的陶範、陶窯,以成熟的製陶技術為基礎,方有可能鑄造各式各樣的銅器。三星堆遺址所見的製陶技術,應已足應用在鑄造銅器。
三星堆遺址因出土的青銅器群獨具特色而享譽世界,其中最具特色的當然是各式各樣的鑄像,這些人像皆出於城內之坑中,由於其中一座大型立人像有明顯被砸的痕跡,出土時腰部殘斷,部分碎片離主體較遠,可能在放入坑前便遭破壞。部分器物被砸碎後,還有火焚的痕跡。其次,就銅立人的造型而論,並不見於古代中國其他地區,無論是新石器時代的遼寧紅山文化所出土的女神像,還是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石人雕像,風格皆較為寫實,三星堆文化的銅立人像在造型方面,並不寫實,其他的青銅器鑄像也少有寫實作品,三星堆文化這種特點,似乎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較為接近。再者,該遺址對於青銅面具的使用,以及青銅「神樹」,亦是其特殊之處。
IMGP8445
若以現代眼光,單從三星堆文化的凸目銅立人、青銅樹來看,其造型確實相當特殊,但這並不意味三星堆古城遺址乃一枝獨秀,自外於同時期前後位於東亞地區的其他考古文化。實際上,三星堆文化中所使用的陶器,以及使用綠松石鑲嵌作為裝飾的銅牌,無論造型還是鑲嵌技術,均受到位於中原地區影響,形式相當接近,這可能與四川盆地自古便有谷道聯外有關。其次,三星堆遺址出土之青銅容器,如尊、罍等則明顯帶有殷商的特徵。也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器。
那麼,這樣一個富有神權特質,宗教色彩濃厚的古城,就竟是否來自於天上的星星呢?由於它並非突然出現在成都平原,其與前後的考古文化皆有承接關係,亦與同時期中原的夏、殷商皆有所交流、互動,顯見非孤立發展。其文化固然有特殊之處,政治支配的方式也可能與夏、殷商有所區別,但其國家型態、社會組織、鑄造技術等發展,皆未超越當時東亞地區的其他考古文化。若是不夠先進,貌似無法成為來自星星的古文明阿!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介紹的神樹在放入坑內時,曾遭砸碎、破壞。或許對破壞者而言,這些銅人、青銅樹存在著某種神秘力量,因而得徹底破壞;此外,三星堆古城北段城牆亦有可能為河水所沖毀。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度,在其滅亡時,其所遺留的青銅重器會受到火燒、重擊破壞?三星堆文化究竟是上帝的使者,還是魔鬼的化身,就讓我輩繼續看下去吧! 神祕的三星堆文化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2015-11-17|分類: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文明|作者:野蠻小邦周
在盜墓小說中,主角除了要面對往往被分割成N份加密藏寶圖外,還要憑藉著卓越的身手,破解機關重重的迷宮古城,才能夠得到驚人的財富或另一條神秘的線索,謎團一個接著一個。又可能在解決謎團的過程中,從古老教團組織解救出美麗的女主角,而女主角的前世可能就是某個古文明的祭司。這一類的劇情在盜墓、尋寶探險題材的小說及電影中屢見不鮮,其中最引人入勝者,大概就是能夠通靈的美麗女祭司(未必為主角),與毀天滅地的神器,例如著名電影《神鬼傳奇》中的亡者之書。
以中國青銅時代古文明為題材的創作中,三星堆之古蜀文明又自成一格,而三星堆特殊的青銅器鑄造風格,亦給了某些盜墓小說相當程度的啟發。前面提及毀天滅地的神器或許有些誇張,但「青銅樹」這種青銅器在某部著名盜墓小說的外傳中,可是有著能夠複製生命體的恐怖能力。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出土之大型銅立人像、銅人面具及銅人面部特異之凸目、巨耳、大嘴之造型,也令人懷疑三星堆屬於外星人的文明。
Bronze Standing Figure (青銅立人像)
失落的三星堆文化甫重現人世,便引起海內外高度重視,無論其是否屬於失落的外星古文明,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其基本的地理環境。三星堆文化位於四川成都平原,四川為一盆地,周圍群山環繞,是一相對華北平原、陝北高原而言,較為獨立之地理空間,在自然生態、氣候方面自古便有其特殊性。由於群山之間仍有山間谷道,得以聯繫漢中、川東及鄂西地區,故並非完全封閉,有與其他區域交流之渠道。
「三星堆文化」即是以三星堆遺址及十二橋遺址群為中心,遺址分布於廣漢、什邡、新都及彭縣境內,成都市的故埤江兩岸亦有相關遺址密集分布。此外,嘉陵江流域、大渡河流域也都有發現三星堆文化遺存。三星堆遺址為三星堆文化早期的核心,或可想像一下,於三、四千年前,身處這座古城之內,東、西、南、北皆有城牆圍繞,城外可能還有護城河環繞,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尺(大安森林公園總面積為25.9萬平方公尺),城牆使得城內居民的生命、財產能免於野獸、外邦侵擾。若按著中軸線,繼續由北而南行走,則可見玉石器的手工作坊、陶窯,提供生活之所需,城南端則為祭祀所在地。
紅色大頭針為殷商之核心地區示意,星號為三星堆遺址位置。
紅色大頭針為殷商之核心地區示意,星號為三星堆遺址位置。
時間拉回千年以後,古城遺址內部存在類似祭壇的遺跡,位於城內南部,隆起的部分為橢圓形,高出周圍地面十公尺,由於土堆內僅見三星堆文化早期之陶片,可能為三星堆早期人工堆築而成,考古學家推測為祭壇。在祭壇附近亦發現兩座器物坑,坑內器物包括各類器物,如銅器、金器、玉器、石器等。發掘者認為這或許為祭祀後儀式的一部分,將祭品埋置事先掘好之坑內,但對於祭祀對象迄今仍莫衷一是。
行文至此,或可稍作總結目前考古資料提供的線索:首先,三星堆遺址的古城面積為3.6萬平方公尺,遺址總面積為12萬平方公尺,可能已發展出初具規模的政體。另一方面,雖然未在城內發現鑄銅遺址,但陶器是銅器鑄造技術的另一重要指標,理由在於鑄造銅器的過程中需要的陶範、陶窯,以成熟的製陶技術為基礎,方有可能鑄造各式各樣的銅器。三星堆遺址所見的製陶技術,應已足應用在鑄造銅器。
三星堆遺址因出土的青銅器群獨具特色而享譽世界,其中最具特色的當然是各式各樣的鑄像,這些人像皆出於城內之坑中,由於其中一座大型立人像有明顯被砸的痕跡,出土時腰部殘斷,部分碎片離主體較遠,可能在放入坑前便遭破壞。部分器物被砸碎後,還有火焚的痕跡。其次,就銅立人的造型而論,並不見於古代中國其他地區,無論是新石器時代的遼寧紅山文化所出土的女神像,還是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石人雕像,風格皆較為寫實,三星堆文化的銅立人像在造型方面,並不寫實,其他的青銅器鑄像也少有寫實作品,三星堆文化這種特點,似乎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較為接近。再者,該遺址對於青銅面具的使用,以及青銅「神樹」,亦是其特殊之處。
IMGP8445
若以現代眼光,單從三星堆文化的凸目銅立人、青銅樹來看,其造型確實相當特殊,但這並不意味三星堆古城遺址乃一枝獨秀,自外於同時期前後位於東亞地區的其他考古文化。實際上,三星堆文化中所使用的陶器,以及使用綠松石鑲嵌作為裝飾的銅牌,無論造型還是鑲嵌技術,均受到位於中原地區影響,形式相當接近,這可能與四川盆地自古便有谷道聯外有關。其次,三星堆遺址出土之青銅容器,如尊、罍等則明顯帶有殷商的特徵。也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器。
那麼,這樣一個富有神權特質,宗教色彩濃厚的古城,就竟是否來自於天上的星星呢?由於它並非突然出現在成都平原,其與前後的考古文化皆有承接關係,亦與同時期中原的夏、殷商皆有所交流、互動,顯見非孤立發展。其文化固然有特殊之處,政治支配的方式也可能與夏、殷商有所區別,但其國家型態、社會組織、鑄造技術等發展,皆未超越當時東亞地區的其他考古文化。若是不夠先進,貌似無法成為來自星星的古文明阿!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介紹的神樹在放入坑內時,曾遭砸碎、破壞。或許對破壞者而言,這些銅人、青銅樹存在著某種神秘力量,因而得徹底破壞;此外,三星堆古城北段城牆亦有可能為河水所沖毀。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度,在其滅亡時,其所遺留的青銅重器會受到火燒、重擊破壞?三星堆文化究竟是上帝的使者,還是魔鬼的化身,就讓我輩繼續看下去吧!https://tinyurl.com/yycgjyfp
---------------
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台遊客免費
2019-04-02 02:24聯合報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即日起對台灣民眾免費開放。圖為博物館展出的青銅人頭像。 中新社
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即日起對台灣民眾免費開放。圖為博物館展出的青銅人頭像。 中新社
今年是三星堆遺址發現九十周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宣布,從四月一日起到今年年底,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將對台灣遊客免費開放。在此期間,台灣遊客憑「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等有效身分證明,均可享受門票優惠政策,辦理免票入園入館手續。
據四川在線,三星堆博物館負責人朱家可指出,今年是新中共建政七十周年,也是三星堆遺址發現九十周年,澳門回歸廿周年。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澳門基金會援助三星堆博物館及三星堆遺址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總投資一點二億元人民幣,為三星堆文博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為切實體現對汶川地震後全國人民對四川的援建,朱家可表示,三星堆博物館決定對台港澳同胞推岀入園入館免票的優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港澳台地區遊客前來廣漢觀光旅遊,從而認識和了解更多的中國悠久歷史文化。
據了解,台灣遊客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兩種方式預約和辦理。一是上網預約,三星堆博物館將在攜程、美團、驢媽媽旅遊網等OTA電商開通專門的(港澳台)免票預約通道,提供網路預約服務;二是景區售票口將開闢台港澳同胞服務窗口,實行售票窗口優先服務,在檢票口開闢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減免排隊等候時間。
三星堆是長江文明之源、天府文化之根,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曾表示,這是四川文化旅遊的核心資源。中共總理李克強也曾兩次將三星堆文物仿製品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希臘和秘魯,充分彰顯出三星堆作為「中國面子」。
三星堆至今已代表古蜀文明走進美國、義大利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就在今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訪問義大利之際,作為中義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物展「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代文明特展」3月25日在羅馬圖拉真市場及帝國廣場博物館隆重揭幕,三星堆作為四川乃至中國的「文化名片」,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
四川德陽/廣漢三星堆 燦爛古蜀文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9-07-17 01:02聯合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四川德陽報導
金面銅人頭像,代表社會最高層地位的人。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金面銅人頭像,代表社會最高層地位的人。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青銅人頭像背面,顯示數千年前的古蜀人,已有編髮造型。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青銅人頭像背面,顯示數千年前的古蜀人,已有編髮造型。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跪坐人像,代表祭祀祈禱的巫祝。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跪坐人像,代表祭祀祈禱的巫祝。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銅獸首冠人像,代表祭儀主持者。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銅獸首冠人像,代表祭儀主持者。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這個頭像是出土青銅人頭像中,唯一未戴面具的,造型像阿凡達。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這個頭像是出土青銅人頭像中,唯一未戴面具的,造型像阿凡達。 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1929年春天,四川廣漢月亮灣的燕道誠一家在自家院子邊挖水渠時,挖開了一個沉睡3000年到5000年的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驚世寶藏,陸續在此發現大量造型怪異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青銅禮器及玉石器,成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德陽代管的廣漢市城西7公里、距南興鎮4公里的鴨子河畔,分布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大陸西南地區發現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由於三星堆布列形式猶如三星當空,並與其北面新月灣隔河相望,故稱「三星伴月」。
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證明了數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有意思的是,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出土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出土的青銅面具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與科幻片中的外星人有幾分神似。由於沒有文字記載,至今仍有不少待解的謎團。
直到1986年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發現,提供了典型的古蜀城邦國家文化特徵的識別體系,填補了巴蜀城市文明早期起源和發展史的空白。祭祀坑出土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象牙以及數千枚海貝,加上後來發現的三星堆古城址,使學術界認識到,三星堆文化是一個擁有青銅器、城市、和大型禮儀建築的燦爛古代文明。
三星堆青銅面具,是全世界從古至今眾多面具中,最富特色的文物群之一,具有濃厚的神巫文化特徵與極其獨特的審美個性。面具勁拔的線型與峻整的輪廓,合構為天地共成人神渾融的奇偉圖像,凸顯出莊嚴雄強之勢,勾勒出古蜀人多姿多彩的想像世界。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珍寶,現都展放在三星堆博物館。博物館現有兩個展館,館外有氣勢灰宏的仿古祭祀台和大型表演場,與展館建築遙相呼應,表達了三星堆文化蒼古雄渾、博大精深的歷史意蘊。
第一館是「三星伴月-燦爛的古蜀文明」綜合館,展館建築為半弧形斜坡生態式建築,展出金、銅、玉、石、陶等各類文物,介紹古蜀歷史及三星堆古蜀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
第二展館為「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銅王國」青銅器館,通過連續遞進的場景組合,全面系統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銅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銅神品重器。
青銅器館分六個展廳,分別為:銅鑄幻面,寄載魂靈;赫赫諸神,森森群巫-神巫群像;皇天后土,人神共舞-祭祀大典;矗立凡間,溝通天地群巫之長;千載蜀魂-奇絕的宗廟神器;心路歷程-三星堆考古錄。遊客身歷其中,感受古蜀國浩瀚文明,油然生出敬仰之心。
三星堆遺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6%98%9F%E5%A0%86%E9%81%97%E5%9D%80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的南興鎮三星村,北距成都市38公里,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古蜀文化遺址,也是古蜀王國的早期都城。
神秘的三星堆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3ul95WN
1934年3月,由華西大學教授葛維漢和林銘均教授組成的考古隊,首次對廣漢月亮灣遺址作考古發掘,揭開了「三星堆文化」的發現與研究序幕。及後,再先後發掘出兩大祭祀坑、東、南、西、北城牆以及倉包包城牆,為研究古蜀人的來源及其族屬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對三星堆古城址所作的調查和勘測結果表明,古城平面為梯形,南寬北窄,東西長1600至2100米,南北寬2000米,現有總面積3.6平方千米。在古城的中軸線上,分佈着三星堆、月亮灣、真武宮、西泉坎等四處重要的文化遺跡,而玉石器坑和兩大祭祀坑也位於其上。從這條中軸線上,大致可以看到古城是由作坊區、宮殿區、墓葬區、祭祀區、生活區以及河道供水、運輸區組成。年代分期方面,根據歷次出土的器物和地層關係,考古學家將三星文化的年代定在距今約5000至2600年之間,文化分期初步分為四期。
三星堆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孕育出具有特色的陶器群和精湛的青銅文化。三星堆遺址的陶器種類有圈足豆、小平底陶罐、尖底罐、雙耳罐、高領罐、鳥首、馬首、羊首把勺、高柄豆、盉、酒瓶、弧、杯、碟、盤、圈足盤、甕、缸、長頸壺、器蓋、三足形炊器等。在這些器形中,以小平底陶罐、高柄豆、圈足豆、鳥頭把勺、三足形炊器、尖底罐、長頸圈足壺為常見的器形,造型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青銅器可以用高、大、奇、特四個字概括,主要分為禮容器、儀仗、青銅人像、頭像、面具等人物造型、動植物造型、太陽形器、眼形器、神殿、昆蟲、海貝、青銅瑗等器形。青銅造型的製作工藝包含了繪畫、泥塑、翻模、冶煉、澆鑄、打磨等,技巧乾淨俐落,刻畫清晰,用極簡練的輪廓線就表現出最富於真實感和情緒複雜的人物形象和動植物的形態。
建築藝術方面,可以分為民用建築和宮殿式建築兩種。民用房址基本上是地面建築,從平面來看有圓形、方形、長方形三種,建築材料則採用土、木、竹、茅草等,建築方法多以榫卯和分段搭接為主的穿斗式骨架和抬樑式構架方法。宮殿式建築規模宏大,特別是基礎的處理,都是用紅燒土一層一層夯實起堅實的台地後,再在上面建造房子。
為了保護三星堆遺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遺址成立了三星堆遺址工作站,負責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和發掘研究,同時也對發掘出土的資料進行梳理和展示部分珍貴文物。神秘的三星堆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3ul95WN
------------------------------------------------
最近三星堆比較火熱,有不少人把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明一比較竟然開始逆襲中原文明,還有外星說,中亞近東說。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三星堆鼎盛時期是商周交替時,商中晚期。 先秦歷史或者說上古文明不能比誰早誰晚,我們成為智人在16萬年前就有了,文明只能比在同時期誰更昌盛,誰先開化,誰先從單一部落(single settlement)變成廣域王國(territorial regime),誰影響了誰。 直接上圖吧,前5張圖是商代青銅器,第五張是銅器上的銘文,后母戊。 單論器型大小,工藝難度,商的青銅器明顯比三星堆第6-7圖更大,更複雜。 其次,三星堆這次出土的圓口方尊(第6圖)明顯是受商尊的影響了。 其三,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明至今沒有發現文字。 後面幾張圖依次是8-9圖:戰國楚文化的雲紋銅禁,傳說中的失蠟法製作的銅器。 10-11圖:中山國的錯金銅器,中山國是白狄人所建,銅器造型也很特別。 12圖:晉侯鳥尊。 最後一張是青銅器的頂峰,秦始皇的銅車馬。 其實還有編鐘,香爐等各種特色的青銅器,造型本身就五花八門。
總之,第一,三星堆絕對不是外星文明,你能想像一個可以星際旅行的高級文明,飛到四川煉青銅器? 我們也不會坐著飛機飛到非洲去捏泥巴吧。 第二,三星堆文明中亞或者近東說,蘇美爾人除非有導航,才會穿過伊朗高原,翻過帕米爾高原,新疆的沙漠,還要越過秦嶺來到四川,並且中途沒有留下他們任何的文明足跡。 造型有些雷同很正常,把文字都旅遊丟了說不過去。 第三,古蜀文明強於商周代表的中原文明,更無可能。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青銅器明顯受中原影響,特點是明顯是山寨版。 同時地理是歷史之母,四川盆地真正的平原只有成都第二繞城高速那麼點大,作為農耕區。 比起中原廣闊的平原,很難想像蜀文明可以比中原文明強,邏輯不通。歷史討論 : 最近三星堆比较火热,有不少人把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明一比较竟然开始逆袭中原文明,还有外星说,中亚近东说 | Facebook https://bit.ly/2PYiGnl
-----------------------------
三星堆文明比商朝還要早1200年,為何卻被史學家刻意隱瞞?
三星堆文明比商朝還要早1200年,為何卻被史學家刻意隱瞞?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mjQ8kg
三星堆遺址是先秦時期長江流域最大的中心聚落,包括三星堆一期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三個階段的依次堆積,歷時之久為中國僅見,是研究古文明演變的絕佳標本。
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堆積,一至四期都很豐富,主要堆積的範圍也大致相若。一至四期的堆積在地層上是連續的,文化上是傳承延續的。根據C14測年數據,年代從距今 4800到2600年前 ,時間跨度超過兩千年。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比殷商早1200年,對應的不僅是夏朝,而且還有夏朝之前的唐虞傳說,徹底顛覆了中華文明起源黃河文化的史學觀,增加了西亞兩河流域文明來源史學觀。
換句話說,結合分子人類學研究,我們上百年研究成果《中國通史》可能要掃進歷史垃圾箱。
最近有史學家提出中華文明的形成是「從滿天星斗到多元一體」,宏觀上大家使用的器物有相似性,根據具體的差異可以細分為幾個「文化區」,各文化區的文化各有自己的興衰起伏,最後形成了中原中心。
三星堆文化受到重視的原因是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四川盆地是其中一個「文化區」,而且其文明的巔峰期很繁盛。
三星堆文物
但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文明又有著非常大的文化差異。首先和中原的龍文化不同,三星堆文明崇拜魚和鳥;李白《蜀道難》里就提到巴蜀地區的「蠶叢及魚鳧」;中原地區祖先天地崇拜氛圍比較濃厚,但也有「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說法,三星堆文明卻擁有極其濃厚的宗教氛圍,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祭祀用的權杖等和埃及瑪雅文明十分類似。
三星堆文物
除了突出的魚元素與鳥元素之外,關於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另有一個現象值得特別重視:眼睛崇拜。縱觀史前時期的世界各地文明,未發現有如此突出重視眼睛功能的。有學者認為三星堆文明的首領可能是一位眼球突出的甲亢患者。除此之外三星堆文明還有太陽崇拜,出土了很多奇特的青銅器,它們是幹什麼用的呢?
三星堆文物
傳統上認為在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證明,它應是中國商周時期前後一個重要的國家,它的文化雖然具有獨特性,但與西方文明及中原文明均有著一定的淵源,在它的遺址中發現了數千枚來自於印度洋的貝殼,這些貝殼是如何越過雨林和雪山來到這裡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j5v3eal.html
--------------
商朝「跌跌撞撞」進入青銅時代,另一重要技術落後世界五百年
2019-03-12 由 九月天高心飛翔 發表于歷史
中國歷史到了商朝,終於「跌跌撞撞」進入青銅文明時期。
確切說,是商朝中後期武丁(?-公元前1192年)時代,距今3000多年前,才算是全面步入青銅時代。
這比兩河流域、埃及時代,晚上千年。
01
為什麼是「跌跌撞撞」?
先找個參照物,當然是跟最早的比。
兩河流域及古埃及地區,在5000年前,就已經是純碎的青銅時代了。
所謂純粹,是指青銅技術被廣泛運用,生產工具、兵器等由青銅製造。
當兩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普遍使用青銅工具進行生產、打仗的時候,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5000年前,炎黃時期,青銅在黃土高原偶然出現了。
位於渭水上游的甘肅東鄉縣,出土了一把銅刀(四寸長)和一些銅塊。
但是此後中國大地上的青銅器一直寥寥無幾。
4000年前,夏朝初期,青銅器具依然零零星星。
甘肅武威市,在「皇娘娘台遺址」,出土了銅刀、鑿、錐、等;
甘肅永靖縣,有銅錐、斧,還有最早的銅鏡出土。
依然不能完全取代石器作為生產的主要工具。至多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3600多年前,商朝初年的商湯時代,青銅器依然都是小件的規格,沒有大規模使用的跡象。
02
輝煌的「武丁」時代
3000多年前,也就是中國歷史進入商朝武丁時代,青銅器的數量、規格、體積等明顯高漲,青銅工具、青銅兵器、青銅器皿等滲透進了人民日常生活之中。
這標誌著中國社會終於進入了青銅文明時代。
這樣哩哩啦啦算下來,比兩河流域和古埃及晚了兩千年。
但是中國青銅文明卻是後來居上,一旦開了竅,製作出了讓世界驚艷的「鎮國之寶」——「后母戊大方鼎」。
該鼎重達832.84公斤,要在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於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
03
是誰率先進入鐵器時代?
大家都知道,人類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當商朝人正在揮灑著他們的青銅技術,改變著社會面貌的時候,西方局部地區開始進入鐵器時代。
這第一個吃螃蟹的民族就是小亞細亞的赫悌帝國。
赫悌帝國基本與商朝同期。
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在古巴比倫的後期逐漸強盛,常向兩河流域侵擾。曾經於公元前16世紀初,攻陷古巴比倫城。
當時還有一個強大帝國,就是古埃及。赫悌人和古埃及人爭霸,成為那個時代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爭霸戰爭使赫悌人元氣大傷,逐漸走向衰亡。公元前8世紀,大概中國春秋時期開始的時候,赫悌被亞述帝國所滅。
赫悌國率先冶煉和使用鐵器,他們把冶鐵技術視為專利,不許外傳。他們使用鐵器的時間大概是中國夏朝晚期。
埃及法老好不容易得到少許鐵片,鍛打成刀,視為珍寶。
04
古希臘的鐵器時代
西方另一地區也出現了鐵,就是希臘地區。
由大美女海倫引起的那場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中,雙方就使用了鐵制兵器。
在特洛伊戰爭期間,還開了個運動會,其中發給鐵餅運動員的獎品就是一大塊圓形的生鐵。
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大概是中國商朝武丁時期。
05
中國何時進入鐵器時代?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距今3510年~3310年之間。屬於商朝早期,目前是孤證,不能說明中國進入鐵器時代。
在河北、北京平谷曾出土過年代相當於商朝末期的鐵刃銅鉞,但這幾件兵器所用的鐵,並不是人工用礦石煉成的,而是利用天然的隕鐵鍛造而成。
我國什麼時候真正進入鐵器時代呢?
根據考古,我國開始大規模礦石冶煉鐵的時間大概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期。
鐵器文明在中國的出現,比赫挮人晚了至少五百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a6kzoy.html
古蜀人的七大崇拜
古蜀人的七大崇拜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3rLJgNJ
先秦以前的古蜀王國臣民,普遍信仰一種原始的宗教,即大家常說的「自然崇拜」。由於古蜀先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古蜀民的原始宗教崇拜也非常複雜,由此產生了「多神論」的敬奉行為。從目前出土文物分析,古蜀人的自然崇拜主要有以下幾種:
大石崇拜、動物崇拜、祖神崇拜與眼崇拜、太陽崇拜、地神崇拜、山神崇拜。
大石崇拜
文獻記載古蜀人居石室或有崇拜大石的習俗。這是說古代的蜀王蠶叢生前住在用石頭蓋的房子,死後則用石頭壘砌墳墓,他的臣民及後代都按此習俗,並用大石來祭祀祖先。
動物崇拜
在一號祭祀坑中發現有銅虎、金虎、鳥等造型,在二號坑中有發現蛇、龍、怪獸、鷹、鳥等造型,說明古蜀人對這些動物猛禽的崇敬之心情,尤其是對龍蛇、虎、鷹的崇拜。古蜀人在崇拜猛獸的同時,也對鳥類大肆奉崇。
祖神崇拜與眼崇拜
古蜀民族與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大多有祖先崇拜的習俗。在他們看來,祖先不僅生前是本家族的創業者,死後又是子孫後代的保護神,有的甚至將祖先的形象與想像中的神相結合,以顯示自己的先祖具有超凡的本領。在三星堆文化的祭祀崇拜的物件中,還有一個比較奇特的宗教崇拜「眼睛」。崇拜眼睛是三星堆古蜀人宗教信仰中較為重要的一項,這可能是源於對祖神「蠶叢縱目」奇特的眼睛而產生的。
太陽崇拜
從古至今,可以說人們對天空中的太陽無不熟悉,它是最引人注目和最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古代的蜀人和其他古代民族一樣,太陽給人們帶來的生命力和災害,對於當時的古蜀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他們自然而然對太陽產生敬慕之心,於是他們用青銅等材料鑄成太陽模型長年祭拜。
地神崇拜
土地崇拜是原始宗教中的普遍現象。中國的土地神崇拜根據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把土地當作自然神,直接向土地獻祭、禮拜。第二階段,崇拜擬人化的土地人,但在這個擬人化的土地神身上,集中着土地的自然力及對生活的影響力。第三階段,崇拜土地公,它們是該地域的管理者,其神性的主要面是社會作用,很少有自然作用。古蜀人的地神崇拜屬第一階段,即將土地作為自然神,並向土地直接獻祭。
山神崇拜
古蜀人在崇拜祭祀大地之神時,對山川、河流以及大石頭都有崇拜之信念。因此,在古蜀王國的遺址中發現的玉石器坑等,可以說主要用於祭山之禮。古蜀人崇拜山峰的原因,是蜀人認為自己的祖先原居於大山之中,他們用山上的石片蓋房,死後又用大石修墓壙。另外,成都平原的附近地區,屬岷山山脈的主峰。高大雄偉的山峰,谷深險峻,具有人們難以接近的神秘色彩。這樣的山峰常被古人看成具有神力或被認為是神靈所居之處。再加上山峰奇特的形狀和山中特殊的物產等自然條件,易引起人們把它幻想為某種神靈的化身,或認為有一個神靈在守護、管理山中的物產和財寶。
古蜀人的七大崇拜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3rLJgNJ
----------------------------------
祭祀坑的六大不解事件
神秘的三星堆 巴蜀文化
祭祀坑的六大不解事件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3sKtxjo
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大大小小的玉石器坑和近年發現的器物坑有十餘處,但最引人矚目的是三星堆兩個大型祭祀坑。究竟這兩個坑是哪個王(朝)挖的?他們要祭祀的神是誰?當時發生了甚麼大事要舉行如此重大的祭祀活動?從兩坑中所出的珍貴「禮器及神像(或先祖之像)」來看,顯然這不是蜀人在和平時期所作所為,必然是遇到了極其嚴重的形勢下被迫做出的行為。那麼是發生了甚麼樣的事情而產生了這樣「毀廟滅宗」傾其所有的事情呢?專家學者們經過研究,主要有六種看法:事件一、洪災;事件二、蜀王「暴斃」(王陵之祭);事件三、盟誓之祭;事件四、滅族之坑;事件五、不祥寶器掩埋坑說;事件六、祭祀坑說。
事件一、洪災
就地理位置而言,蜀文化所處的中心區域的成都平原是個沖積、洪積形平原,西北高,東南低,地面平坦,降幅度约3-5%。岷江上游每當春夏山洪暴發之際,洪水從灌口洶湧沖出,鋪天蓋地的向成都平原奔來,處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古城擋不住洪水沖積,使城內城外處於汪洋之中。為避免今後再次遭受洪水之災,於是蜀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採取了「毀廟敬神」的「活動」。從三星堆遺址的發掘資料來看,也確實在三星堆遺址的商代時期的地層中發現有一層厚約12厘米左右的洪水淤泥層,此淤泥層也得到了水利方面專家的確認。
事件二、蜀王「暴斃」
這是一些學者根據近年太湖地區良渚大墓的發現而論,認為江蘇寺墩大墓82M3是中國最早、最富研究價值的大型火葬墓之一。雖然時代上與三星堆存在着一定的差異,但驚人的相似點反映了它們之間的可比性。將其視為是蜀王非正常死亡而實施的大型「火葬墓」,兩個坑內所反映出火燒器物和骨渣就是人們為蜀王舉行過隆重的「火葬」儀式。
事件三、盟誓之祭
三星堆器物坑出土大量的犧牲獸骨渣和大量的玉石器,這些都是古代盟誓歃血的結果和盟誓的通例。在三星堆兩坑中出土的青銅偶像原本不屬於一個部族,他們有相當部分代表的是蜀族以外的部族。如果純是蜀族自己的宗教祀典,卻請了若干個不同部族的代表參加,那是不可思議的,而這種現象只能在盟誓時才會出現,那是一種多部族的聯盟活動。
事件四、滅族之坑
有專家認為三星堆的兩個坑應是古代四川最初的大規模王朝更替的直接結果。那些宗廟重器是魚鳧王朝的滅亡而被砸碎、燒毀的結果。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杜宇王朝這一新的政治力量的興起。魚鳧族最後的王及其宗族被殺並連同其王杖等財寶被燒毀埋葬在一號坑。
事件五、不祥寶器掩埋坑說
持這理據的理由是以往考古發現的祭祀場所,祭祀坑往往十分密集。三星堆器物坑現在僅發現兩座,從已發掘的情況看,這就不大符合祭祀的要求。這兩個器物坑等級很高,器物功用又多與原始宗教有關,他們應當是蜀國政治和宗教的最高統治者神廟中的東西。三星堆一、二號器物坑的時間不同,存在着一定的時間差異。這個差距如果代表的是一個或兩個蜀王的統治年限,或是具有某種特別的含義的年代距離,這就正好可以解釋三星堆一號坑早於二號坑的年代現象。只有在三星堆器物坑的器物是已故蜀王或舊時代蜀王神廟中的東西,新王用之不祥的情況下,這些器物被掩埋於地下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事件六、祭祀坑說
此說的根據主要是通過發掘現場兩個坑的形式、方向、出土器物的堆放、疊壓、埋葬、焚燒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而定名。一、二號坑的形制都是長方形豎穴土坑,一號坑有左中右三條坑道。兩個坑的方向基本一致都是向着西北方向。由此可見兩個坑並不是隨意挖出來的,而是按規矩挖出來的。其次是,兩個坑裡的填土都是經過人工有序的一層一層的夯打填實,而不是隨意的掩埋。器物在放入坑中時都是有序地進行,而不是亂扔亂放。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基本上都屬王公貴族所擁有的禮器,或宗廟裡的神像,顯然它的用途是作為一種重要活動的禮儀使用。再加上這些器物幾乎都是被火焚燒過,顯然這與古代文獻記載中的燎祭有關。祭祀坑的六大不解事件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3sKtxjo
---------------------------
「廣漢文化」初露面
神秘的三星堆 神秘的三星堆 廣漢文化
月亮灣玉石器的發現引起了當地政府和學者們的關注。1934年3月15日,葛維漢帶上了發掘所需物品來到廣漢,發掘工作由羅縣長全面主持,葛維漢負責全面技術。發掘隊來到燕氏的家中,對燕氏發現玉石器地點做了諮詢,同時查勘了燕家所處的地理位置。他們發現在燕家房子的西側附近有一個小山旁(從現在來看,所指小山應是三星堆古城址的西城牆),有個大半圓形彎曲地,好像一輪明月,名叫月亮灣。南面較遠處有三個小圓丘的土墩,當地人把它們視為星座,稱這些土墩為三星堆。
現場勘查完後,發掘隊員在真武村的一座寺廟旁的小屋中安營紮寨,準備次日的發掘工作。由於這裡的治安不是很好,為了防患於未然,羅縣長派了80名士兵保護發掘隊員和發掘場地的安全。發掘隊首先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地方挖了一條東西方向的探溝,找出了燕氏發現玉石器的坑,原來這個坑是一個長約七英尺、寬約三英尺、深約三英尺的坑,其頂部有二十餘枚石璧橫臥於上,從大到小順序排列。墓頂是一水平敷設的石璧,墓邊是兩列較小的石璧垂直排放。就是在這個土坑裡,發掘隊還發現數件精緻的玉器。
探完了燕氏發現寶物的地方後,發掘隊又挖了一個長40英尺、寬5英尺的溝。開始了四川歷史上首次考古發掘,也是中國考古史上最早的考古發掘之一。這次發掘,他們一直挖到未經擾動的土層的幾英尺深處,發現了許多破碎陶片,或一些手製的工藝品,近百件石璧殘塊、石刀和玉刀,十五件綠松石和綠石或玉珠、八十餘件薄的方形或長方形小玉片。
當發掘隊員把溪溝裡的東西清理完畢後,他們又另外挖了兩個新坑,分別位於前一坑的南北兩側,每坑長40英尺、寬5英尺。在這兩個坑裡發現了百餘件破碎陶片及玉石器,完整的器物很少。另外出土小孔珠和三片薄玉片。通過溪底的清理和三個探方的發掘,葛維漢等人初步認為燕氏發現器物的坑屬墓葬,時代大約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並認為這次發現的器物可以幫助了解古代的葬俗、社會和宗教習俗。
發掘工作結束後,發掘隊將出土文物全部送到縣署,讓羅縣長過目。羅縣長看後說:「這些器物很有科學價值,把它們送給華西大學古物博物館。」葛維漢對此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廣漢縣人民,感謝他們送給博物館的這些禮物。這批出土文物和燕家發現的大部分玉石器,從此就落戶於四川大學博物館。經過此次的發掘及資料的發表和研究,人們通常將其稱為「廣漢文化」。「廣漢文化」初露面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bit.ly/2OifAtZ
------------------------------
李白詩詞中蠶叢及魚鳧到底是指什麼?
2018-09-23 由 初見的情感 發表于文化
說到李白詩詞很多網友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他的詩詞非常的豪邁,把誇張的手法用到了極致,所以給人一種狂妄的感覺,但是有非常熟悉李白的網友會知道其實李白在一首詩詞中有寫「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那麼這句詩裡面的蠶叢和魚鳧到底是什麼呢?下面跟隨小編來揭秘看看吧!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向何處去?」
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當我們在面對這顆蒼茫的星球和星球上百代如過客般的人生時,往往會從內心深處發出這種類似於天問的追思。
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這位平生壯遊四海、才思敏捷的大詩人在面對先民的歷史時,也感到了嚴重的困惑。他皺著眉頭在詩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這裡提及的蠶叢、魚鳧,以及夾在二者之間的柏灌,作為三位四川半信史時代的部落首領,他們曾經是四川地區最早的統治者之一。
李白生活在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從一千二百年前往回看上古的三代,李白也感到了茫然,何況一千二百多年以後的當代呢?在我們努力想要把往事看得更加清晰的視野里,出現的這些處於蒙昧與文明交接地帶的先人們,他們的面目也如同神話時代一樣模糊不清。
我們可以基本認定的一個事實是,依據《蜀王本紀》上的記載「此三代各數百歲」來推斷,既然今天人類的壽命也只有七八十歲,那麼幾千年前的農耕時代,人的壽命當然無法達到「數百歲」的。
學者們認為,不論蠶叢、柏灌還是魚鳧,這三個稱號並非只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他們各自創建的王朝。粗略地估計,這些遠古君主――事實上只是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活動的時代,約相當於中原的夏朝末年到商朝和西周,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到三千多年左右。
從我們現在所掌握的證據來看,蠶叢這位古蜀第一王及其臣民們的長相和打扮比較奇特,如果他們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街頭,不知道是被現代人當作時尚還是小丑:他們的眼睛如同螃蟹一樣向前突出,兩顆眼珠子好像要從眼眶裡奪路而逃;頭髮梳在腦後,像一個三角形的椎,衣服則從左邊斜著開叉。
像螃蟹一樣突出的眼睛使人聯想到了近年來影響巨大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那方青銅面具。那方青銅面具顯然是曾經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某個時代的祖先的寫真,雖然有人聯想豐富地把它當作外星太空人。三星堆青銅面具最明顯的特徵也是那大大的、向前突出的眼睛。三星堆面具和蠶叢先民之間,是否有某種神秘的聯繫呢?
古書上說蠶叢居住在岷山的石室之中,過著艱難而危險的日子。在虎狼出沒的森林裡,他們依靠打獵、採集野果,以及少量原始農業維持著最簡單的生活。那時他們還沒有文字,所操的語言也是難懂的方言。既沒有禮儀,也沒有文娛。部落里的人死亡之後,活著的人把他們放進石頭做的棺材裡。
今天的阿壩茂縣、汶川一帶還有大量的石棺遺蹟,只是無法確證它們是否真的就是蠶叢及其臣民的作品。但茂縣、汶川和都江堰留下的蠶陵山、蠶崖關和蠶崖石等古老的地名,或許和蠶叢的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吧。
可能正是西部山地生活的艱難,迫使蠶叢的繼承者們開始向東邊的平原遷徙。在柏灌時代,古蜀國的「王城」從西部山區遷到了都江堰灌口鎮。不過,關於柏灌的記載,史書上除了有這個名字,並說它生活在蠶叢之後、魚鳧之前外,再也沒有任何蹤跡可尋。
魚鳧的史料雖然也多是隻言片語,但到底要比他的前兩位先王豐富得多。不論是史料還是傳說,魚鳧的身影都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今天的溫江有一座叫古魚鳧城的廢墟,據說那裡曾是魚鳧時代的王城所在。近年來對該遺址的考古發現,證實了它的確是早期蜀人的一個中心聚落。
正是在魚鳧時代,我們的祖先終於完成了從西部山區向成都平原的整體遷徙。平原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勢必帶來生產力的長足進步,生產力的進步使魚鳧和他的子孫們建立了一個疆域相對遼闊的基本統一的古蜀國。而距成都近在比鄰的三星堆,很可能就是魚鳧王朝統治時期的古蜀國都城。
魚鳧王國是一個以鳥為圖騰的強大部落,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制鳥頭勺柄和青銅鳥頭,都說明這個部落對飛翔在天空的鳥兒曾有過特別的崇拜。基本處於同一時期的中原的商朝君主,他們也稱自己的祖先是鳥兒所生。
看來,在那個人類還被牢牢控制在大地上的時代,人類就已經對蔚藍天空和自由飛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是一些渴望飛翔的先人,直到多年以後,他們生動鮮活的形象還飛翔在我們的記憶里。
在感嘆了蜀國歷史的茫然之後,李白還感嘆蜀國與中原隔絕的地理環境:「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其實,雖然蜀國四面俱是高山阻隔,但與中原的交往仍然不絕如縷。就是在魚鳧王朝時期,古蜀國與中原的夏商二朝都曾有過相當多的往來。
商代的甲骨文里,有十多處明確記載了商朝和蜀國之間的交往。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中,也發現了與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相似的高杯豆和陶杯。
但是,群山的環抱阻擋,使得在沒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的遠古,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這種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也對古蜀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三星堆和金沙的考古發現來看,古蜀文明基本屬於與中原文明相異的另一種文明。這種文明的差異性表明,中華文明有著多個源頭,是由多種文明走向最終融合的大文明。
比蠶叢、柏灌和魚鳧名聲更大的古蜀國君王,當數望帝杜宇和他的繼承者叢帝鱉靈。成都近郊的郫縣,至今還有一座修建於一千多年前的祠廟,名叫望叢祠,它所祭祀的就是望帝和叢帝。
公元前十一世紀,正當中原地區發生了武王伐紂,商周更替之時,在四川,也發生了一場政變:來自雲南的杜宇用武力趕走了魚鳧王朝的繼承人,成為古蜀國又一個王朝的開創者。杜宇自號望帝,建都於郫,也就是今天的郫縣,這是杜宇王朝的開始。
望帝最大的功績是教民務農。在他的倡導之下,農業在成都平原漸次興起,而農業的發展,不僅能使人民免於飢餓,也帶來了其它副業的發展。史書上記載,望帝「為池澤」,「為畜牧」,也就是說他在四川第一個發展了漁業和牧業。
望帝統治的最強盛時期,古蜀國勢力北抵陝西漢中,南到青神,西到天全,東到嘉陵江。在武王伐紂的戰爭中,蜀國也派出了一支軍隊參與作戰,周朝建立後,蜀國因有戰功而被分封。
望帝統治晚期,四川遭到了一次特大洪水。洪水是由一場超級暴雨引發的,暴雨的中心在沱江上游一帶。野馬般的洪水在曠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上肆無忌憚地橫行,而望帝卻束手無策,只得聽任人民成為水中之鬼。
就在這時,古蜀國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具死屍從長江中游的荊地往上漂,一直漂到了岷江,並順著岷江漂到瞭望帝的都城郫。接著,更奇怪的事發生了,這具溯水而漂的死屍竟然復活了,並宣稱他的名字叫鱉靈,最擅長治水。望帝聞知此事後,立即委任鱉靈為相,委託他全權治理洪水。
鱉靈果然是治水的高手,他帶著一幫人疏導堵塞,排除澇漬,與當年大禹治水時所採用的策略基本相當。沱江之所以成為洪災的主要策源地,是因為金堂境內的金堂峽過於峽窄,擋住了洪水的去路。鱉靈採用螞蟻啃骨頭的笨辦法,最終成功地把金堂峽開鑿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模樣。洪水遠去了,那些逃往周邊山地的人民重又回到了平原上,生活的秩序慢慢得以恢復。
鑒於鱉靈治水的豐功偉績,望帝把自己的王位讓給了鱉靈,從而結束了他開創的杜宇王朝。鱉靈登基後,號為叢帝,又稱開明氏,這是開明王朝的開始。
望帝死後,據說他的靈魂化成了一隻鳥兒,因為思念故國,也因為時刻不忘提醒他的人民及時耕種,每年春耕時節,這隻鳥兒就會飛到村莊旁最高的樹梢上,晝夜不停地叫著,直到從嘴裡叫出一滴滴鮮血也不停止。這隻鳥兒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杜鵑鳥,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錦瑟》詩里有一句「望帝春心托杜鵑」,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開明王朝建立之後,古蜀國的國力進一步增強,在整個西南地區,再沒有其它國家能夠與它抗衡。開明王朝共傳了十一世,計十二王,其中傳到開明九世時,他把王都遷到了今天的成都城區。
從望帝開始,成都的農業有了明顯的進步,而叢帝的興修水利,則使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能正是有瞭望叢二帝奠基式的工作,也才有了後來四川成為天府之國的基礎。為了紀念望叢二帝的恩澤,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當地人就建立瞭望叢祠,但後來毀於兵火,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望叢祠內,清代文人姜國伊所撰的一副對聯深情地追述瞭望叢二帝的功勳:
巫峽西回,斷崖猿聲留勝跡。
岷江東去,故宮鵑魄認前朝。
每到農曆端午節,望叢祠都要舉行隆重而熱鬧的望叢歌會,這是全國惟一的漢族歌會。歌會所歌唱的內容,除了對望叢二帝的禮讚,也包括對農業豐收的祈望。
古蜀國的王城遺址今天還有據可證。在郫縣城北的鵑城村,有一道長長的淺崗隆起於平原之上,它就是古蜀國王都的城牆。泥土中,偶爾還能找到秦代以前的陶器碎片,它們曾經見證了古蜀國的興衰成敗,起承轉合。
而今,當年人煙稠密的王都,已經成了農田。一座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古杜鵑城的石坊,也已在上個世經拆毀。歷史的遺蹟正在被時光的腳印抹去,只有幽深的線裝書里,還記載著先人的悲歡離合。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nbkar58.html
-------------------
夜話成都|蠶叢及魚鳧,都是好皇帝
2018-08-16 由 天府說事兒 發表于歷史
金沙遺址
編輯 | 小 i
來源 | 微信公眾號「成都浮世繪」授權
古蜀王國的開國始祖是蠶叢氏,
西漢楊雄的《蜀王本記》有云:
「蜀之先王者蠶叢氏。」
學過《蜀道難》的人,
應該都知道那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這句話意思是說:
蜀國的開國皇帝蠶叢和魚鳧所在的那個時代,
實在是太遙遠,
讓人無力追尋和求證。
但透過傳說,
你會發現,
他們絕對是好皇帝。
傳說蠶叢是蠶神,
早年居住在岷山石室中,
後來看中成都平原這塊風水寶地,
覺得這裡是塊養蠶的好地方,
便率領眾人遷居到成都居住。
成都平原
於是,
成都乃至整個四川地區,
沃野千里,
桑樹遍地。
「蜀」字演變
人們根據一棵彎曲的桑樹和樹下的一隻蠶蟲,
發明了「蜀」字,
四川也就有了「蜀地」之稱。
蜀錦
後來的人們又用蠶絲織就了蜀錦,
然後在蜀錦上繡花,
成就了蜀繡。
蜀錦
據吳卓信的《漢書·地理志補註》
引《成都記》的話說,
這裡就是「古蠶叢氏之國」。
清代鐫刻於巨石上的「蠶陵重鎮」四大字至今猶在,
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蠶叢
《說文》解釋「蜀」字,
就是「葵(桑)中蟲」的意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野蠶。
因山多「蜀」,
所以稱蜀山,
生活在這裡的古代部落便稱為蜀山氏。
以蠶作為族名,
說明古代蜀人很早就訓養桑蠶了,
所以蜀山氏又被稱為蠶叢氏。
這一切都是蠶叢成就的。
魚鳧
魚鳧其實是古蜀國的第三代君王,
李白之所以將他與蠶叢並列,
是因為傳說中他的貢獻最大。
還原魚鳧巴人西遷歷史
蠶叢看到魚鳧治理蜀地有方,
便授意美女花鰱姑娘與魚鳧結婚,
可惜兩人相愛卻不能相守。
當時蜀地天災不斷,
百姓苦不堪言,
餓殍遍地。
溫江魚鳧雕塑
為解救百姓,
花鰱姑娘在新婚之夜變成了花鰱魚,
救了無數人命。
魚鳧鳥
三年後,
附近江中出現了一隻水怪,
整日興風作浪,
魚鳧為了保護百姓,
與水怪一絕死戰,
同歸於盡。
魚鳧鳥
傳說魚鳧化身為「魚鳧鳥」,
守在水面與心愛的姑娘花鰱姑娘相守永遠。
金沙遺址博物館
當我們在江邊看到魚鳧鳥,
恐怕不會想到它原來是個好君主兼好情郎變的吧!
金沙遺址博物館
古蜀人在今天的成都平原已難覓蹤影,
但古蜀文明在不斷的考古發現中卻變得越來越清晰了。
蜀地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對我們研究蜀地遷徙的文化尋根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6q5gz4.html
「蠶叢及魚鳧」,你可知古蜀王有五代麼? (https://kknews.cc/history/mb3gxm2.html)
古蜀文明距今5000年-3000年,現如今我們的對於古蜀王的史料主要來源於西漢揚雄(前53-18年)的《蜀王本紀》和東晉常璩(約291-361年)《華陽國志》中的《蜀志》。這兩冊古籍的年代距古蜀王亦有上千年,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自然是存疑,而這些史料的記載也充滿了神話色彩。
一、蠶叢縱目——長了一張「三星堆臉」
作為有史以來的第一代蜀王,蠶叢在傳說中與黃帝處於同一時期。他創立了古蜀國,定都瞿上,被譽為神代蜀王——蜀山氏蠶叢。蠶叢,即蠶叢氏,是四川古代先民中最為重要的族群之一,相傳也就是蜀山氏。說到古蜀的「蜀」字,最初指的就是「蠋」(zhu),也就是野桑蠶。
據說這一代蜀王長相奇特,對「三星堆」稍有了解都知道那一座座奇特的青銅縱目面具,怎麼看怎麼不像中原人,甚至不少人覺得這面具根本就是外星人。而蠶叢,這位初代蜀王,就長了一雙向前突出的「螃蟹眼」,頭髮在腦後梳成「椎髻」,住在岷山下的石穴內。根據《邛崍縣誌》卷三記載:「蜀中古廟多有藍面神像,面上磈礧如蠶,金色,頭上額中有縱目,當即沿蠶叢之象。」也就是說蠶叢的縱目還可能長在額中,傳說二郎神額上神目,正是來自蠶叢縱目的傳承。
總之就是這樣一位縱目川主,馴化了蠋,教民眾飼養桑蠶,得到了民眾的擁戴和支持,至今他的故事在川內都廣為流傳,許多古廟都供奉著蠶叢縱目神像,供人祭祀,也有說三星堆遺蹟的開端便是蠶叢。
二、柏灌之謎——沒有記載又存在的王
同為蜀王的柏灌,又稱柏濩(huo)或伯雍。可是關於他的史料幾乎等於零,只剩下「次王曰柏灌」一句話,讓我們不禁懷疑這代蜀王是否真實存在過。不過可以推斷,從蠶叢到魚鳧,中間有幾百年的時間空白,應該就是這一代蜀王柏灌了。在四川溫江壽安鄉長青村境內有一個「柏灌王墓」,這個地方當地人叫八卦山(「八卦」與「柏灌」訛音),當地自古有柏灌王和他女兒百花公主的故事。
據說那時候的蜀地天災不斷,百姓生活困苦,柏灌王和百花公主雖身份尊貴,但絲毫沒有王族架子,無償將王室生產物資給百姓,並教民眾農耕,幫助他們從事生產,存糧應對天災。這些善舉在當地廣為流傳,至今為後世人敬仰。
三、魚鳧得仙——忽而得道飛升
魚鳧本是一種水鳥,也是史上有名的三代蜀王魚鳧王,他在今天溫江區萬春、柳城一帶建都。魚鳧王的腦迴路相當清奇,不修城牆,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
魚鳧王一生為人傳誦的事跡很多,其中非常傳奇的一次是屢戰屢勝的魚鳧王在攻打綿州的時候,當地十多個小王國聯合起來對付他。寡不敵眾的魚鳧王一路逃到馬壩河,沒有渡船無法渡河,本來以為是天要亡我,突然河面金光一閃,滿天的魚老鴰(魚鳧)飛來,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橋,魚鳧王趕緊率兵從這橋上跑回去了。剛過完橋,追兵趕來,魚老鴰立刻散去,保全了魚鳧王一族。
魚鳧王一生教民捕魚,征戰拓土,在湔江上游得道升天。
前三代蜀王「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儘管這些傳說神話氣息很濃,但也表明在當時巫術很可能是控制社會穩定的支柱。
四、杜宇化鵲——因何而死,因何而冤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杜牧的《杜鵑》講的正是古蜀王杜宇。
作為第四代蜀王,杜宇一生曲折離奇,流傳至今的故事版本眾多。相傳望帝是古代蜀國君主,名叫杜宇。他發展生產,帶領蜀地人民走出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教民務農,蜀地由此走上富足之路,由此也深受人民的愛戴。
杜宇雖擅長於農耕,卻無法治理洪水。在他一百多歲時,蜀地夏季洪水泛濫,杜宇王命當時的宰相鱉靈治理岷江的洪水。在鱉靈治理洪水的期間,杜宇卻與鱉靈的妻子私通(其中一種版本)。後來心中有愧,將王位禪讓給鱉靈,隱居於岷山。
很多古書記載到杜宇在隱居之後就含糊起來,並莫名其妙地悲憤起來 …… 是否有私通一事?究竟是禪讓王位還是被奪權退位?以至於含冤而死,死後靈魂不滅?傳說杜宇死後,每逢農曆三月,便化為杜鵑,以叫聲催促蜀人把握農時播種。聲聲哀怨,嘴角流血,染紅了山上的杜鵑花。
五、開明復活——另一個「大禹治水」成天子
開明王朝的開端是杜宇禪讓王位給鱉靈,鱉靈生平最大的事跡是開玉壘山治水,其功績堪比「大禹治水」。傳說有一個叫鱉靈的人本善水性,一天失足落水,被湍急的江水淹死。他的屍體逆水而行,冥冥中自有定數地被郫地人打撈上來,一出水,他竟然活過來了。當時的蜀王望帝杜宇聽聞此事,便派人將鱉靈帶來,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望帝認為鱉靈有治國之聰,讓他做了蜀國的宰相。
而後不久,蜀國洪水泛濫,望帝派鱉靈治水,鱉靈帶領民眾,以疏通之法,打通玉壘山,洪水順勢而下,從此再無災患。望帝將王位禪讓給極富才幹的鱉靈,由此開闢了開明王朝。鱉靈之後,開明王朝經歷了開明盧帝萬通、開明保子帝蘆保、開明青帝胡、開明赤帝、開明黃帝、開明白帝、開明黑帝、開明聖帝、開明尚王、開明後王、開明末王共十二位天子。
蜀人的祖先,從「教民養蠶」的蠶叢,「教民農耕」的柏灌,「教民捕魚」的魚鳧,到「教民務農」的杜宇,以及治水的鱉靈,都和農業生產有關,奠定了「天府之國」的基礎。
《蜀王本紀》,舊題漢揚雄撰。本書為歷代蜀王傳記,始於古蜀國先王蠶叢,迄於秦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蜀志》所記載的蜀王事跡,與此略同,下為部分原文: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去。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時蜀民稀少。
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
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
——摘自《蜀王本紀》「蠶叢及魚鳧」,古蜀國的五代 (轉貼)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sJqEiR
「蠶叢及魚鳧」,你可知古蜀王有五代麼?
2018-07-27 由 金色映像 發表于歷史
文/劉戀 編/伍崇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想必大多數人對古蜀君王的印象都停留在唐朝詩人李白《蜀道難》的名句之中,卻不知蠶叢、魚鳧究竟為何物。其實,這兩個名字都屬於古蜀王國。古蜀王一共有五代,蠶叢、魚鳧只是蜀王中史料記載較多的兩位。
古蜀文明距今5000年-3000年,現如今我們的對於古蜀王的史料主要來源於西漢揚雄(前53-18年)的《蜀王本紀》和東晉常璩(約291-361年)《華陽國志》中的《蜀志》。這兩冊古籍的年代距古蜀王亦有上千年,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自然是存疑,而這些史料的記載也充滿了神話色彩。
一、蠶叢縱目——長了一張「三星堆臉」
作為有史以來的第一代蜀王,蠶叢,在傳說中與黃帝處於同一時期。他創立了古蜀國,定都瞿上,被譽為神代蜀王——蜀山氏蠶叢。蠶叢,即蠶叢氏,是四川古代先民中最為重要的族群之一,相傳也就是蜀山氏。說到古蜀的「蜀」字,最初指的就是「蠋」(zhu),也就是野桑蠶。
據說這一代蜀王長相奇特,對三星堆稍有了解都知道那一座座奇特的青銅縱目面具,怎麼看怎麼不像中原人,甚至不少人覺得這面具根本就是外星人。而蠶叢,這位初代蜀王,就長了一雙向前突出的「螃蟹眼」,頭髮在腦後梳成「椎髻」,住在岷山下的石穴內。民國《邛崍縣誌》卷三記載:「蜀中古廟多有藍面神像,面上磈礧如蠶,金色,頭上額中有縱目,當即沿蠶叢之象。」也就是說蠶叢的縱目還可能長在額中,傳說二郎神額上神目,正是來自蠶叢縱目的傳承。
總之就是這樣一位縱目川主,馴化了蠋,教民眾飼養桑蠶,得到了民眾的擁戴和支持,至今他的故事在川內都廣為流傳,許多古廟都供奉著蠶叢縱目神像,供人祭祀,也有說三星堆遺蹟的開端便是蠶叢。
二、柏灌之謎——沒有記載又存在的王
同為蜀王的柏灌,又稱柏濩(huo)或伯雍,可關於他的史料幾乎為零,只剩下了「次王曰柏灌」一句話,讓我們不禁懷疑這代蜀王是否真實存在過。不過可以推斷,從蠶叢到魚鳧,中間有幾百年的時間空白,應該就是這一代蜀王柏灌了。在四川溫江壽安鄉長青村境內有一個柏灌王墓,這個地方當地人叫八卦山(「八卦」與「柏灌」訛音),當地自古有柏灌王和他女兒百花公主的故事。
據說那時候的蜀地天災不斷,百姓生活困苦,柏灌王和百花公主雖身份尊貴,但絲毫沒有王族架子,無償將王室生產物資給百姓,並教民眾農耕,幫助他們從事生產,存糧應對天災。這些善舉在當地廣為流傳,至今為後世人敬仰。
三、魚鳧得仙——忽而得道飛升
魚鳧本是一種水鳥,也是史上有名的三代蜀王魚鳧王,他在今天溫江區萬春、柳城一帶建都。魚鳧王的腦迴路相當清奇,不修城牆,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
魚鳧王一生為人傳誦的事跡很多,其中非常傳奇的一次是屢戰屢勝的魚鳧王在攻打綿州的時候,當地十多個小王國聯合起來對付他,寡不敵眾的魚鳧王一路逃到馬壩河,沒有渡船無法渡河,本來以為是天要亡我,突然——河面金光一閃,滿天的魚老鴰(魚鳧)飛來,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橋,魚鳧王趕緊率兵從這橋上跑回去了。剛過完橋,追兵趕來,魚老鴰立刻散去,保全了魚鳧王一族。
魚鳧王一生教民捕魚,征戰拓土,在湔江上游得道升天。前三代蜀王「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儘管這些傳說神話氣息很濃,但也表明在當時巫術很可能是控制社會穩定的支柱。
四、杜宇化鵲——因何而死,因何而冤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杜牧的《杜鵑》講的正是古蜀王杜宇。
作為第四代蜀王,杜宇一生曲折離奇,流傳至今的故事版本眾多。相傳望帝是古代蜀國君主,名叫杜宇。他發展生產,帶領蜀地人民走出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教民務農,蜀地由此走上富足之路,由此也深受人民的愛戴。
杜宇雖擅長於農耕,但對於治理洪水並無辦法。彼時蜀地夏季洪水泛濫,在他一百多歲時,命當時的宰相鱉靈,治理岷江的洪水,而在鱉靈治理洪水的期間,杜宇與鱉靈的妻子私通(其中一種版本),後來心中有愧,將王位禪讓給鱉靈,隱居於岷山。很多古書記載到杜宇在隱居之後就含糊起來,並莫名其妙地悲憤起來,是否有私通一事?究竟是禪讓王位還是被奪權退位?以至於含冤而死,死後靈魂不滅,傳說其死後,每逢農曆三月,便化為杜鵑,以叫聲催促蜀人趁農時播種。
五、開明復活——另一個「大禹治水」成天子
開明王朝的開端是杜宇禪讓王位給鱉靈,鱉靈生平最大的事跡是開玉壘山治水,其功績堪比「大禹治水」。傳說有一個叫鱉靈的人本善水性,一天失足落水,被湍急的江水淹死。他的屍體逆水而行,冥冥中自有定數地被郫地人打撈上來,一出水,他竟然活過來了。當時的蜀王望帝杜宇聽聞此事,便派人將鱉靈帶來,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望帝認為鱉靈有治國之聰,讓他做了蜀國的宰相。
而後不久,蜀國洪水泛濫,望帝派鱉靈治水,鱉靈帶領民眾,以疏通之法,打通玉壘山,洪水順勢而下,從此再無災患。望帝將王位禪讓給極富才幹的鱉靈,由此開闢了開明王朝。鱉靈之後,開明王朝經歷了開明盧帝萬通、開明保子帝蘆保、開明青帝胡、開明赤帝、開明黃帝、開明白帝、開明黑帝、開明聖帝、開明尚王、開明後王、開明末王十二位天子。
蜀人的祖先,從「教民養蠶」的蠶叢,「教民農耕」的柏灌,「教民捕魚」的魚鳧,到「教民務農」的杜宇,以及治水的鱉靈,都和農業生產有關,奠定了「天府之國」的基礎。
成都平原水系圖
科普時間:
《蜀王本紀》,舊題漢揚雄撰。本書為歷代蜀王傳記,始於古蜀國先王蠶叢,迄於秦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蜀志》所記載的蜀王事跡,與此略同,下為部分原文: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去。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時蜀民稀少。
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
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mb3gxm2.html
2005年4月13日,考古人員正在復原從三星堆遺址挖掘出來的青銅造像,與中國傳統歷史的印記完全不同。(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楊威:三星堆新發現 衝擊進化論無神論 | 歷史 | 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2RboV89
中華大地上的另一種文明
按照人們原有的觀念,中華文化源自兩河流域,或者說中原地區。位於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顯然不在此列,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與華人原來心目中的文化烙印差距太大。眾多青銅造像的面貌,根本沒有中國人的特徵,卻更像西亞、古埃及、歐洲等國或民族的形象,以至於有人推測三星堆文化是從其它國家傳來的,甚至與南美洲的瑪雅文化相關。
按照考古界不同的預測,三星堆文化發生在5000至3000年前左右,也就是歷史課本中的夏、商時期,原來認為那時中華文明才剛剛興起,再往前就是所謂的新、舊石器時代了。可是,至少在四川的三星堆地區,卻已經存在高超的工藝水平和文明。
三星堆文化雖然不同於中原文化,卻出現在中華大地,還比中原文化更早。若此文明確實誕生於該地,而不是其它地區傳來的,那中國五千年歷史豈不是要徹底重寫?
若此文明來自其它國家,也標誌著其它國家文明的先進程度,以及當時先進的交通手段,單靠古代的車馬或帆船恐怕難以實現類似的文明遷移。三星堆出土了大量象牙,如果此文明能跋山涉水傳到了蜀地,為何沒有傳至中原,卻止步於四川盆地。
如此發達文明完全消失也是迷。如果考古人員預測的5000至3000年前的時間出入不大,那麼2000年前的三國時代,當諸葛亮輔佐劉備征服了蜀地、三分天下時,顯然三星堆文明已經不存在了。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用兵都受制於糧草運輸,木牛流馬最終也沒能真正解決問題。三星堆文明時期若從外地傳入,至少當時發達的交通工具與此文明本身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沒能被繼承下來。
無論三星堆文化來自何處,但中華大地的文明歷史卻被提前了。中國五千年承傳的主要是中原文化,儘管有眾多不同族裔的廣泛交流,但中原文化無疑具有壟斷性的影響力,實際傳遍了整個東亞地區。三星堆文化既然在當時已經處於發達階段,為何戛然而止,到底發生了什麼?
人類文明真的從猿人開始嗎?
三星堆文化的存在和忽然消失,至少再次證實,史前文明的存在。教科書上所謂的新、舊石器時代,或許只是大部分文明被毀滅後的狀態,人類也不是達爾文的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更不是什麼魚類上岸,又上樹、再下地的漫長轉變。
三星堆文化並不孤獨,南美的瑪雅文化更早被證實,也被推測至少存在於大約4000年前。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也被推算出現在大約4500年前。古巴比倫在伊拉克地區的龐大城邦,同樣約4000年前就存在。英國的巨石群被確認為4000年前所建。這些歷史事實和三星堆文化更顯而易見地標誌著,史前文明不是猿人的進化,而是早已存在的高度文明時期。
僅留下文字記載的亞特蘭蒂斯大陸,據推測在1萬年前被洪水淹沒,但至今無法找到堅實的證據。1972年,法國一家工廠發現從非洲加蓬共和國進口的鈾礦石已經被提煉過,之後專家們居然在加蓬礦區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核反應堆,鑑定為20億年前所建,結構非常合理,運轉時間曾長達50萬年之久。世界各地的層出不窮的壁畫,也都在向人們昭示,人類文明在各地早己幾經沉浮,洪水、地殼運動,甚至星球撞擊等被認為多次毀滅了這些文明。
三星堆遺址,應該算是較新的一個例證。儘管考古人員或許還遠未看到全貌,但已經顛覆了大多數人的觀念,因此而備受關注。此外,三星堆文物似乎也佐證了以往被視為神話而流傳已久的故事。
圖為2005年6月16日,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青銅造像。(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圖為2005年6月16日,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奇特青銅造像。(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神話可能記載了真相
三星堆文明已經消失了,並沒有成為中原文化的起源,華夏民族的誕生、發展,似乎與三星堆關係不大。但三星堆遺址畢竟在現今的中國境內,中共宣傳機構急忙用來提升民族自尊感,生搬硬套,為中共當前的統治服務。由此引發的關注,卻也引起人們對無神論的反思。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都被認為與宗教、祭祀有關,史前文明中的宗教扮演了如此重要的地位,與中共所醜化、批判的迷信論形成了鮮明的對立。即使五千年的中原文明,宗教同樣在社會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尊天敬神早就是人們生活的信條,只是在中共掌權後,系統摧毀、改寫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實際對中國文化了解有限,更多被灌輸的是中共的無神論,以及被中共詆毀的所謂封建愚昧文化的概念。
三星堆文明的存在,與世界各地的史前文明發現,都一再證實了不同時期人類對神的敬仰。專家們承認,三星堆文物不斷吻合了《山海經》的記載,神話竟然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各種神話,世界各國的神話傳說,有多少屬於故事,又有多少傳承著真實的歷史?
無論三星堆文明,還是瑪雅、古埃及、古巴比倫等,這些文明若不是從猿人進化而來,到底從何而來,或許更接近事實的真相,正是被認為的神話故事。神農嘗百草、大禹駕神龜治水、黃帝得道升天……這可能都是歷史事實,因此只有天子才能成為皇上,中國古人才會篤信善惡有報。《周易》、《洛書》、五行八卦等,或許就是史前文明的遺留之物,所以令今天的人們費解。
史前文明也好,世界各地的文明也好,都在證明人類並不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生命,這些文明從何而來尚不得而知,但大都無法避免被毀滅的命運。大洪水、地質運動、外星撞擊,被歸為所謂的自然的力量,歷茬人類都無法克服,真的算高級嗎?
誰決定著歷史
僅僅回顧教科書上這一期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朝代的輪迴應該不是由某個或某些歷人物決定,也不是中共假稱的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人類的進程到底如何被決定?《推背圖》、《馬前課》、《燒餅歌》為何如此靈驗?
相比之下,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千瘡百孔,馬克思的原始社會演變論也成了無稽之談,人類自詡的科學進步,面對今天的大瘟疫卻束手無策。
中共或許想把三星堆文化也拉入民族主義宣傳,但已經消失的三星堆人卻未必是當今中國人的祖先。中共或許不得不以此轉移視線,卻給了很多人認真思考的機會,人們開始認清,中共灌輸了無神論,把中華文明貶低成了糟粕,還篡改了近代史,一直在試圖控制每個人的思想。
中國人被灌輸的謬誤觀念,正在被三星堆文化顛覆,這應該是一大進步。在瘟疫面前,人們也應該會思忖人類從何而來,災難從何而來,今天如何避難?未來又何去何從?
拋棄了謬誤,就與真理更近,也就不再容易被迷惑,人類的正途或許正在眼前。楊威:三星堆新發現 衝擊進化論無神論 | 歷史 | 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2RboV89
謎樣「三星堆」再發現 不明年代「獨角神獸」及「金鑲玉」
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8號「祭祀坑」發現的青銅神獸。(圖擷取自網路新華網)
謎樣「三星堆」再發現 不明年代「獨角神獸」及「金鑲玉」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pXlCc
2021/09/12 07:3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一直謎樣的中國三星堆,今年三月出土數個祭祀坑,從中發現黃金面具,再度引發考古迷及外星迷的重視,而據追蹤,經過數個月發掘,三星堆最後兩個祭祀坑終於現出內容,包括首次現世的「金鑲玉」,未知年代的大眼寬嘴青銅「獨角神獸」,還有數百根象牙,及未可數清的金、玉器及青銅器。
中媒報導,這次出土的是三星堆第7號、8號「祭祀坑」,坑中鋪滿了象牙、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琳瑯滿目,層層疊疊,讓考古專家們「非常震撼」,已經挖掘出的象牙共382根,埋在土下預測還有更多。
被挖出的7號祭祀坑中,玉器數量多到「讓人震驚」,包括玉璋、玉鑿、玉斧、玉瑗等,琳瑯滿目,其中最特殊的是一件未完全出土蔥綠色「玉板」,疑似鑲嵌在一塊鏤空的青銅網格之中,形態非常罕見,很可能是傳說中的「金鑲玉」。
8號祭祀坑幾乎是灰燼層,不過,在象牙層之下的大型青銅器層,出現一個造型特殊的神壇,跟1986年發現的三星堆神壇完全不同,就已露出部分,是個三層正方形台基,布有姿勢迥異、大小不一的青銅人像,有的身著飄帶彩衣、翩翩起舞,有的小腿佈滿文身、肩扛祭品……等。
最特別的是,神壇旁還有一隻戴著「項圈」的神獸,相當於成年的柯基犬大小,大眼寬嘴,細腰粗腿厚臀,看起來非常可愛。神獸頭上的獨角還頂著一個平台,平台上站立著一個青銅立人。
謎樣「三星堆」再發現 不明年代「獨角神獸」及「金鑲玉」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pXlCc
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7號「祭祀坑」發現的疑似金鑲玉。(圖擷取自網路新華網)
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7、8號「祭祀坑」發現的大量象牙。(圖擷取自網路新華網)
謎樣「三星堆」再發現 不明年代「獨角神獸」及「金鑲玉」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pXlCc
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7、8號「祭祀坑」發現的大量象牙及青銅器、玉器。(圖擷取自網路新華網)
三星堆遺址 入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021-11-03 00:00 聯合報 /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綜合報導
今年9月,在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8號「祭祀坑」內發掘的青銅神獸。(新華社)
三星堆遺址 入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 大陸傳真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kbn92o
在日前舉行的大陸第三屆考古學大會開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的三星堆遺址等100項發現入選。
2021年是大陸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經過幾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考古工作取得了累累碩果。此次舉行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於今年5月啟動,經過各地文物主管部門審核、專家提名,最終確定321項發現作為候選項目,並從中選出百大考古發現。
三星堆遺址發現於上世紀20年代末,是迄今大陸西南地區發現分布範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古文化遺址,其文化堆積距今約4500-2800年,面積達12平方公里;核心區域面積約3.6平方公里,為古蜀國都城遺址,年代約當商代。
1986年,三星堆1號、2號「祭祀坑」,出土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樹、青銅面具、金面罩、金杖、象牙等上千件珍貴文物,「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其年代為商代晚期(距今3250-3100年),所揭示的一種獨特青銅文化引起轟動,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隨後,三星堆東城牆、南城牆、月亮灣小城和大型宮殿基址等重要遺蹟也相繼被發現,逐步廓清了三星堆古城分布範圍。專家們認為,三星堆文化面貌既呈現獨特性,又與中原地區、長江中游地區夏商時期古文化有著緊密聯繫
三星堆遺址 入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 大陸傳真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kbn92o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確定了! 距今3200年前商朝晚期
考古人員小心地處理三星堆祭祀坑的文物。(中華國寶 YouTube)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確定了! 距今3200年前商朝晚期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sCyjG
2022/06/13 13:4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今日上午公布最新重大考古成果,指出三星堆祭祀坑年代最早可追溯自3200年前的商朝晚期,也解決了過去30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綜合中媒報導,中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今日上午在三星堆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進行階段性成果發佈,六座新發現的「祭祀坑」面積將近13000平方公尺,坑內出土的文物將近13000件,而其中相對完整的文物有3155件,考古人員對200個樣品進行碳14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3、4、7、8號坑的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也解決了「祭祀坑」在過去30年埋藏年代的爭議。
祭祀區內分佈的商代遺存均與祭祀活動有關,8座坑周邊分佈著矩形、小圓形祭祀坑與矩形溝槽,南側有灰溝、西北部的建築,小型祭祀坑有出土跪坐石虎、跪坐石人、石琮、石璧、玉鑿、綠松石、領銅瑗、金器和象牙等珍貴文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強調,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接文化聯繫。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補充「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確定了! 距今3200年前商朝晚期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sCyjG
三星堆博物館有一個特殊的「金屬」文物,專家看罷說:這是漢代最大的鐵鑄件
2023/08/16三星堆博物館有一個特殊的「金屬」文物,專家看罷說:這是漢代最大的鐵鑄件 https://bit.ly/44fdigi
「三星堆博物」是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在游覽這座博物館時,大部分游客都是沖著青銅神樹、縱目面具、青銅大立人等珍貴文物,但很多游客并不知道,三星堆博物院有一個特殊的「金屬」文物,專家們表示:這就是漢代最大的鐵鑄件,這件文物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7年2月,廣漢市小漢鎮柳林村的一位村民,正在河灘放牛,當牛在悠閑地吃草時,這位村民走到一個土坎上休息,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低下頭竟發現一個碩大的柱狀物體,這個柱狀物體上面被包裹著沙土,表面上隱約露出鐵銹。
看到這件大東西,村民非常好奇,隨手撿起一塊石頭,準備將物體表面沙土弄掉,當沙土逐漸掉落后,這件物體露出原本的面目,它竟是一大坨鐵。
這麼大的一坨鐵自己肯定無法搬動,所以村民連忙回去找家人和朋友,在齊心協力之下,這坨鐵被村民用三輪車運回了家。當發現一大坨鐵的消息傳出后,一位細心的村民發現,這坨鐵上面竟有字,村里的文化人認為它有可能是文物,所以眾人連忙聯系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
沒過多久,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就趕到現場,經過現場檢查,上面刻有「廣漢郡雒江橋墩」等,于是這坨鐵被運到文物保護所進行研究。
經過簡單地測量,這坨鐵高一米多,重一噸多,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石亭江古稱「雒江」,但讓專家們不解的是,為何古代貼橋墩會出現在柳林村呢?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它又是哪個朝代的呢?
緊接著,專家們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并請來專業的歷史學家和教授,對橋墩上現存的文字進行辨識,經過細致的辨認,橋墩上共有16個字,寫的是:「廣漢郡 雒江橋 墩重卌五石 太始元年造」。
橋墩不可能憑空出現,它一定與柳林村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揭開橋墩的身世之謎,專家們組成調研小組,來到柳林村進行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村里的老人給專家們提供一條重要線索,原來在發現橋墩的地方原本有一座古橋名叫「老虎橋」,當時橋上有小青瓦房子,還有做生意的小販,最初這座橋有13個用石制成的橋墩子,上面還放著許多可愛的鐵鴨子,但最終橋被洪水毀壞了。
鐵橋墩除了體型龐大外,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鐵橋墩的用途和性質是浮橋地錨,也就是說,古人可以通過調節繩索來將浮動的橋固定在水面上,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中國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國之交,就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在清理漢代遺址或者古墓的過程中,專家們也經常發現錘、鋸、鑿等鐵制文物,也就是說,在漢代時期,古代工匠就已經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樣的鐵制工具和器物。
在北京市清河鎮、山東省滕州市、江蘇省徐州市等地,考古專家們也發現多處制鐵工廠遺址,但遺址和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的體積,遠遠不及柳林村發現的橋墩,迄今為止,鐵橋墩一直都是中國漢代發現中最大鐵鑄件。最關鍵的是,這要比唐代遺址中出土的浮橋地錨還早800多年。
鐵橋墩被發現,不僅證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術,更為后人研究漢代橋梁結構提供重要的事物依據,正因如此,它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如今,鐵橋墩被放在三星堆博物,各位讀者,如果我們有幸去到三星堆博物館,在參觀鎮館之寶的同時,一定要去看一看這件珍貴的文物。三星堆博物館有一個特殊的「金屬」文物,專家看罷說:這是漢代最大的鐵鑄件 https://bit.ly/44fdigi
三星堆文化
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已有高超的黃金加工技術,而當時的中原地區仍處于青銅器時代,提煉黃金的工藝尚未成熟。那麼,三星堆的黃金面具又從何而來?
「埃及文明影響說」一時間在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對主流「中原中心論」形成強有力的沖擊。甚至有學者提出,中國文明本就是多源并行的,并非單一的中原文化可以代表,三星堆的發現將徹底改寫迄今為止的中國古代史。
主流史學必須正視三星堆文化的獨特性,豐富「中原中心論」,承認古蜀文明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應該改寫迄今主導地位的中原文明史,將三星堆文化融入多源并興的中華文明體系之中。
「狗頭金」
對三星堆黃金面具所進行的科學檢測發現,其主要成分為「狗頭金」,這種罕見的金屬更可能來自于地球之外。所謂的「狗頭金」,實為高純度的天然金,含金量高達70%以上。它的稀少程度是普通黃金的5-7倍,只有在極少數的隕石中才能找到。
近年來,在新疆等地陸續發現了重達數公斤乃至上百公斤的狗頭金塊,證實它們的存在并非傳說。
三星堆出土「黃金面具」,當時還沒煉金術,黃金自己來到地球上? https://bit.ly/46Rlx4c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