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任皇帝的紹興通寶與紹興元寶
2018-07-19 由 錢幣圈 發表于歷史
「紹興通寶」 和「紹興元寶」均系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所鑄。
「紹興通寶」面文真書,有旋讀和直讀兩種,據傳直讀者為高宗御筆。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折十錢,其中以小平錢為少見。折五、折十旋讀,瘦金體者為珍品。尚有鐵錢存世,折二背「利」者為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利州造,另有光背錢。王蔭嘉《泉緯叢談》曰:「紹興錢烏背者費工,鑄額較少。素背錢銅質粗劣,工料俱省,今實物相符。」
「紹興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錢,篆書,楷書成對。小平錢罕見,還有存世及其罕見的折五,折十型旋讀大錢,錢文楷書類似「瘦金體」。
宋高宗趙構(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遷第一任皇帝,在位36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北宋滅亡後,他逃至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即帝位,改年號為「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趙構在位初期,為了保持江山,迫於形勢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他執政中期眼見女真的強勢,又為了集權中央、強化皇權,因此採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時間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從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到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的十餘年間,高宗一直輾轉在東南沿海各地,躲避金軍。他否定了張浚「權都建康,漸圖恢復」的建議,南逃至臨安定都。東京留守宗澤欲渡河北伐,力勸高宗回汴京坐鎮,高宗置之不理,沉迷於偏安一隅。在他逃抵臨安後,又為形勢所逼,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金,後卻又任用投降派秦檜為宰相,對金以求和為主,一味地屈膝妥協。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軍大舉入侵,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等役的勝利,岳飛軍收復西京(即洛陽),前鋒直抵朱仙鎮,離汴京僅45里之遙。然而宋高宗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他與秦檜迫令張俊、楊沂中、岳飛等撤軍,完顏宗弼(金兀朮)則乘機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為了徹底求和,高宗召韓世忠、張浚、岳飛三大將入朝,明升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不久,更誣陷、冤殺了岳飛,以割地、納貢、稱臣的屈辱條件於公元1141年與金國訂立了「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的主要內容是:
1.南宋向金國稱臣,金國冊封宋康王趙構為南宋皇;
2.每逢金國皇帝生日及元旦,南宋均須遣使稱賀,並進貢巨額賀禮;
3.南宋每年要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從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開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納;
4.重新劃定宋金疆界,秦嶺--淮河以北的原北宋轄區全部歸金國所有。南宋與金國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南宋割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給金國;
5.金國放回宋高宗生母韋太后,歸還宋徽宗和鄭皇后的梓棺。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大舉南侵。在采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為虞允文統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再次轉危為安。不過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國策遭到了軍民的強烈反對,而使他的統治難以繼續維持,高宗和宰相陳康伯等商議後,以年老厭煩政務和想以「淡泊為心,頤神養志」為藉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禪位於太子趙昚(shèn),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壽宮。
宋金議和後,秦檜依仗金人「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的規定(《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四朝聞見錄》乙集《吳雲壑》,《鶴林玉露》甲編卷5《格天閣》) ,穩當終身宰相,獨攬南宋朝政大權。 在專權期間,秦檜甘當姦細、賣國求榮、殘害忠良、結黨營私、獨斷專行、徇私舞弊、迫害異己、貪污受賄、貪贓枉法、賣官鬻爵,想方設法地榨取民脂民膏,還大興文字獄,進行嚴酷的輿論管制以粉飾「太平」。為了媚奉金國主子,秦檜及其黨羽想方設法地榨取民脂民膏,不斷地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自檜再相,密諭諸路暗增民稅七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使人民背上了沉重的經濟枷鎖。
宋高宗、秦檜為了媚奉敵國,討好金人,對於紹興和議中所規定的「歲幣」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都如期交納。而且南宋交納「歲幣」時,還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金國皇帝還經常派人來索取「金珠靸工之類」,宋高宗、秦檜亦「令有司悉與」。甚至有些珍稀動物,如「白面猢孫及鸚鵡、孔雀、獅子貓兒」之類,只要金人有所索求,宋高宗、秦檜均令「搜訪與之。
由於每年都要貢納巨額的歲幣給金國,加上南宋君臣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頻繁地「上下宴安」,以「錢塘為樂國」,揮霍無度,其結果必然是要加重南宋人民的負擔。紹興十二年(1142),經秦檜提議,宋高宗下詔,命南宋各地常平司賣官田時要租佃人「增租三分,如不願增者,許人剗佃」。在過去戰爭期間,南宋朝廷曾以「濟軍用」為名,向人民「預借賦稅」,就是暫時增加部分稅收,但是戰爭結束後,原先增加的賦稅沒有減免,而且還大幅度提高稅率,老百姓需要繳納的賦稅數額反而更多了。「預借之稅,今尚未免,且預借之弊,折納太重,近於重斂」。有些州縣在折納稅絹時,甚至「每匹有至十千者,民不堪命」(《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4)。在各地,還增加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如兩浙州縣的老百姓則要繳納綿、綢、稅絹、茶捐、雜錢、白米六色,和別科米麥,「有一畝地納四五斗者」,京西地區,根括隱田,「增添租米,加重於舊」,湖南「有土戶錢、折托錢、醋息錢、麴引錢,各色不一」。秦檜還令各地,「間乞(益蜀)免,理宜禁絕。」(《文獻通考》卷5)
貪官污吏們徵收賦稅時,則強迫南宋人民「合零就整錢,如綿一錢令納一兩,絹一寸令納一尺之類,是正稅一分,陰取其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4)。甚至,當時各地都是「官收一歲之賦,而民輸兩倍之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70)。 由此可見,秦檜當政期間,南宋百姓的境況是何等悲慘!
由於秦檜專權期間的黑暗統治,南宋百姓紛紛起來反抗。當時福建各地的農民起義,就有「數十百部,部數千至數十百人」;有管天下、伍黑龍、卓和尚、何白旗.滿小紅、朱明領導的義軍。還有宣州(安徽宣城縣)的摩尼教徒在俞—的領導的起義,而當時宣州知州正是秦檜之弟秦梓。此外,還有江西劉花、何花等人發起的大起義,起義波及廣東的循州、梅州、潮州、惠州等地。接著,海南島的「瓊、崖、詹、萬四州」百姓、浙江台州地區的百姓,江西傳州的摩尼教徒,福建建州頤寧縣的饑民,浙江衡州的饑民,江西吉州地區的農民,都紛紛揭竿而起,殺富濟貧,屢挫官軍。
高宗在位期間,由於對外的巨額歲貢、統治集團的腐敗荒淫、以及應對國內的農民起義,財政開支巨大,為了彌補財政不足,除了向人民增加巨額稅賦,更加直接的辦法就是發行虛值大錢,收剮社會財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3eqb92.html
------------------------------------
紹興元寶和通寶,這是一枚和平錢幣,卻帶著忠臣岳飛的血
2017-06-19 
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後,日子過得並不太平,金兵「搜山檢海捉趙構」,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公元1131年,趙構逃至越州,當時他心情不錯,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11年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在割地賠款之後,南宋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但次年除夕之夜,趙構便將岳飛賜死,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紹興年號一共用了32年,從1131年用到1162年。趙構一生居然就用過兩個年號,第二個年號還用得如此之久,可見他心心念還是要中興大宋的。這個時候鑄造的錢幣就是紹興元寶和紹興通寶。
紹興元寶的形制為小平、折二、折三三種,其中小平錢官鑄的很少,現在價格很昂貴。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當時私鑄小平紹興元寶卻很多,比官鑄的薄而輕巧,字體也有所區別,一定要慎重看待,因為官鑄小平大幾千上萬一個,私鑄的就只有十幾塊乃至幾十塊錢一個。最多的應該是折二的,有光背、星月紋的等等,大多價格在十幾塊錢一個,但有背月雙星的比較貴,值幾百一個。另外折三的存世量幣折二的少一些,價格也稍高,幾十塊一個。
紹興元寶的錢文為篆書和真書成對,錢文還算比較漂亮。該錢銅質的為多,鑄造比較精整,也有鐵錢,數量並不多見。
紹興通寶的錢文比較簡單,只有真書一種,但形制稍多,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幾種。這裡面來說,折五和折十極少極少,幾為孤品,其中折五還很有瘦金體的意味。紹興通寶的小平錢也比較少,但比元寶的要多,價格為幾百元,但有背記值的背一比較貴,幾千一個。折二、折三的普品存世最多,價格低廉,但折二背四也不便宜。
紹興通寶鐵錢不少,其中有背記監的,背面有利字,這是出自利州紹興監局的。其實紹興元寶還是江浙一帶的一道名菜,就是用紹興酒醃製豬腳尖而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bo3oap6.html


對「紹興元寶」篆書折十錢的看法
方乘雲
貴刊2016年第2期上「紹興元寶篆書折十大錢的商榷」,不是本人寫的。本人不同意文章觀點,現就此「紹興元寶」大錢談談看法。這是筆者呈貴刊第6篇文章,希望能發表,也是對意外的一個彌補,請張總編審核,致禮。
南宋高宗「紹興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都為篆真對錢,許多折二錢背都有星月紋(圖A為筆者收藏的白銅折二錢)。另有「紹興通寶」錢,其中折五、折十型極罕見。
中國古錢幣因鑄造時代、材質、工藝有異,傳世的經歷,所處的環境、地域等不同,在人們面前呈現的形態各不相同,鑑別一枚錢幣:○1看型制、文飾:是否具有那個時代的風格氣息;○2看包漿:是否老舊、自然;○3看錢體:是否有自然磨損、磕碰;○4看鏽蝕:是否牢結、自然、有層次;○5聽響聲:是否低沉非清脆。中國古錢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窮其一生難知一二,我們要多學、多看反覆對照,非一日之功也。
「商榷」作者認為《中國錢幣》二00七年第三期文章「新收穫」所刊「紹興元寶」篆書折十大錢為「好事者所臆偽」,此觀點確實值得商榷。文作者說:「這枚大錢其篆法顯得如此彆扭」。此「彆扭」為不舒展、不自然,這是因為(圖1)拓圖不逼真、不準確,它與所拓之錢的錢文相差太大(圖2)。我們看原錢的「紹」字的絞絲旁,象古董花架上一隻葫蘆,自然協調,而(圖1)「紹」字的絞絲旁又瘦又彆扭。我們再看(圖2)錢上的「召」字,上下比例得當,比小平錢還要精準(圖3、4是筆者所藏小平對錢),而拓圖上的「召」象蛇窩裡串出一條蛇,它與(圖2)的錢文相比自然是「無神韻可言」「字型也失之千里」。
「商榷」又談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首見「紹興通寶折十大錢」,刊登於戴葆庭前輩的《珍泉集拓》上。文作者說他也曾獲得一枚展示了錢拓。(筆者藏有一枚折五型,「中國古錢大集」稱之為「孤品」,供泉友鑑賞(圖5))。
圖5
文作者接著談到折十「元寶與通寶兩泉可謂高宗朝的姐妹錢」,「但今兩錢比較」,無「共性」,其「型制」、「錢文」「都無法同日而論」。
筆者還是這個觀點:就拓圖「紹興元寶篆書折十大錢」而論,它確實型制不「工整規範」,錢文不「秀美流暢」。但我們看原錢幣(圖2),它卻型制工整規範,錢文端莊周正,篆法極工,生坑硬銹歷盡滄桑,沒有一絲偽作痕跡。整個錢顯得古樸老舊、淳厚蒼勁,突顯大珍品不凡的氣質和風範。
筆者認為「商榷」文作者是沒有注意,此篆折十大錢除文章中有拓圖(圖1)外,在封2還有原錢彩照,因是生坑錢拓片不夠精確,才引起文作者否定的看法。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QNMQDG.html


紹興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紹興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錢,篆書,楷書成對。南宋高宗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鑄造。"紹興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錢,篆書,楷書成對。小平錢罕見。"紹興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鐵錢,還有存世及其罕見的折五,折十型鏇讀大錢,錢文楷書類似"瘦金體"。
紹興通寶
烏背紹興通寶
近期,我收藏一枚"紹興通寶"錢。錢史記載"紹興通寶"系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鑄。面文真書,直讀,傳為高宗御筆。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折十錢,其中以小平錢為少見。折五、折十鏇讀(左圖折十紹興通寶)瘦金體者為稀世珍品。尚有鐵錢存世,折二背"利"者為紹興十年(1140年)利州造,另有光背錢。王蔭嘉《泉緯叢談》曰:"紹興錢烏背者費工,鑄額較少。素背錢銅質粗劣,工料俱省,今實物相符。"
是錢"紹興通寶",直徑3.46厘米,穿0.7厘米,厚0.24厘米,重13.17克,折五,鏇讀,瘦金體,青銅質,該錢文字深峻,製作規整,文字秀美,包漿自然,光背,磨製精良,背與開元、崇寧錢相仿。
此即為烏背錢,可能就是當年高宗認為"恐費工難辦",未被採用的烏背式紹興通寶錢樣,故而傳世甚罕。宋錢面文一般文字精美,此錢面文真書亦不例外


-----------------
對「紹興元寶」篆書折十錢的看法
方乘雲
貴刊2016年第2期上「紹興元寶篆書折十大錢的商榷」,不是本人寫的。本人不同意文章觀點,現就此「紹興元寶」大錢談談看法。這是筆者呈貴刊第6篇文章,希望能發表,也是對意外的一個彌補,請張總編審核,致禮。
南宋高宗「紹興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都為篆真對錢,許多折二錢背都有星月紋(圖A為筆者收藏的白銅折二錢)。另有「紹興通寶」錢,其中折五、折十型極罕見。
中國古錢幣因鑄造時代、材質、工藝有異,傳世的經歷,所處的環境、地域等不同,在人們面前呈現的形態各不相同,鑑別一枚錢幣:○1看型制、文飾:是否具有那個時代的風格氣息;○2看包漿:是否老舊、自然;○3看錢體:是否有自然磨損、磕碰;○4看鏽蝕:是否牢結、自然、有層次;○5聽響聲:是否低沉非清脆。中國古錢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窮其一生難知一二,我們要多學、多看反覆對照,非一日之功也。
「商榷」作者認為《中國錢幣》二00七年第三期文章「新收穫」所刊「紹興元寶」篆書折十大錢為「好事者所臆偽」,此觀點確實值得商榷。文作者說:「這枚大錢其篆法顯得如此彆扭」。此「彆扭」為不舒展、不自然,這是因為(圖1)拓圖不逼真、不準確,它與所拓之錢的錢文相差太大(圖2)。我們看原錢的「紹」字的絞絲旁,象古董花架上一隻葫蘆,自然協調,而(圖1)「紹」字的絞絲旁又瘦又彆扭。我們再看(圖2)錢上的「召」字,上下比例得當,比小平錢還要精準(圖3、4是筆者所藏小平對錢),而拓圖上的「召」象蛇窩裡串出一條蛇,它與(圖2)的錢文相比自然是「無神韻可言」「字型也失之千里」。
「商榷」又談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首見「紹興通寶折十大錢」,刊登於戴葆庭前輩的《珍泉集拓》上。文作者說他也曾獲得一枚展示了錢拓。(筆者藏有一枚折五型,「中國古錢大集」稱之為「孤品」,供泉友鑑賞(圖5))。
圖5
文作者接著談到折十「元寶與通寶兩泉可謂高宗朝的姐妹錢」,「但今兩錢比較」,無「共性」,其「型制」、「錢文」「都無法同日而論」。
筆者還是這個觀點:就拓圖「紹興元寶篆書折十大錢」而論,它確實型制不「工整規範」,錢文不「秀美流暢」。但我們看原錢幣(圖2),它卻型制工整規範,錢文端莊周正,篆法極工,生坑硬銹歷盡滄桑,沒有一絲偽作痕跡。整個錢顯得古樸老舊、淳厚蒼勁,突顯大珍品不凡的氣質和風範。
筆者認為「商榷」文作者是沒有注意,此篆折十大錢除文章中有拓圖(圖1)外,在封2還有原錢彩照,因是生坑錢拓片不夠精確,才引起文作者否定的看法。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QNMQDG.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