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詩》或稱《勸學文》,是宋朝宋真宗皇帝勸學,目的是勸勉男兒努力讀書,透過科舉出仕來達成自己的夢想。一般人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出自首詩
《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愁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
首最經典的勸學詩,每一首都出千古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
古詩詞中有很多勸學詩,下面這五首詩歌最經典,每一首都出了千古名句。
1、書中自有黃金屋,出自宋真宗趙恆的《勸學詩》,又名《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趙恆《勸學詩》全篇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作者孟郊也有勸學詩。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孟郊《勸學》全篇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的意思是: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3、顏真卿也有勸學詩,非常出名。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全篇
4、朱熹的勸學詩也很666。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勸學詩》全篇(又名《偶成》)
5、北宋文人汪洙的《神童詩》也是勸學詩。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汪洙《神童詩》節選
《神童詩》還出了這兩個名句——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汪洙《神童詩》節選
眾所皆知的人生「四喜」也出自《神童詩》——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汪洙《神童詩》節選
補充一下「人生四大悲」指的是——
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
老年喪獨子,少子無良師。
朗朗上口的《明日歌》是明代文人錢福的作品,七次提及「明日」,厲害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錢福《明日歌》全篇
請君聽我明日歌,勸君惜取少年時,活到老學到老。
------------------------------
勸學詩
1、《勸學詩》
宋·朱熹
少年易學老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
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
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2、《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
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
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3、《勸學詩》
唐·韓愈
讀書患不多,
思義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
既學患不行。
譯文:
讀書怕讀得不多,
思考道理怕不明白。
怕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
既然學了又怕不實行。
--------------------
《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取妻莫愁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勸學詩》或稱《勸學文》,為宋真宗所做,
目的是勸勉男兒努力讀書,透過出仕來達成自己的夢想。
一般人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女顏如玉」就是出自本詩。
宋真宗趙恆,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國家管理完善強盛,好文學,也是一名詩人。
-------------------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週情孔思正追尋。   《金縷衣》 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勸學詩》 唐·韓愈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閒居書事》 唐·杜荀鶴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陰惰寸功。   《勵學篇》 宋真宗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勸學詩》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書院》 宋·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讀書》 宋·陸九淵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四時讀書樂·冬》 元·翁森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言志詩》 明·楊繼盛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今日歌》 明·文嘉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 清·錢泳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四季讀書歌·春》 民國·熊伯伊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 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
------------------------------
勸學詩
朝代:宋代作者:趙恒
同類型的詩文:勸勉讀書
原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賞析
“黃金屋”指代榮華富貴的生活,“顏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其實列舉這兩者只是一種借代的說法,它們是一朝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獲,這里也就代指出人頭地。古代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求的就是一個出人頭地。所以人們也就常用這句話鼓勵別人或子女讀書。
字里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
-------------------------------
勸學詩 / 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一作:少年易老學難成)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註釋
1、池塘春草夢:這是一個典故,源於《南史·謝方明傳》,謝方明之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雲:“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話。”嘗於永嘉西堂四詩,競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爲工。常雲:“此語神功,非吾語也。”“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爲爲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於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其他詩詞更多
百丈山記
南鄉子·落日照樓船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
春日
司馬光好學
勸學詩 / 偶成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偶成
讀書要三到
----------------------------------
勸學詩
朝代:唐代
作者:顏真卿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爲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註釋
三更燈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髮: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有所作爲,否則,等到老了再想讀書就遲了,後悔已晚,應該珍惜時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

《勸學詩》或稱《勸學文》,是宋朝宋真宗皇帝勸學,目的是勸勉男

「狸貓換太子」原來換的不是太子 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https://bit.ly/38LzLbg
北宋年間,宋真宗的寵妃劉德妃嫉妒一位李姓宮女得寵懷孕,便在李宮女生產之際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替換掉了她所生的皇子。後來這位李宮女流落民間找到包公訴說冤情,在包公的幫助下得以與當時已經是宋仁宗的兒子重逢。
其實這段曲折離奇的故事記載在傳統小說《三俠五義》之中。真實的歷史事實是怎樣的呢?其實宋仁宗確實是一個李姓宮女所生,但當時這位宮女地位低下,宋真宗為了讓這個兒子成為太子便需要找一位身份尊貴的養母來撫養。他寵愛的劉德妃就成為了目標人選,由她來撫養這個孩子。或許是出於私心,劉德妃一直沒有將宋仁宗的身世告訴他。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據傳狸貓換太子真相是宋真宗為了讓兒子當皇帝!(資料圖)
後來,宋真宗早亡,年少的宋仁宗繼位,已經成為劉太后的劉德妃垂簾聽政。在她把持朝政的時候的罪過不少大臣,後來,宋仁宗親政,劉太后病逝。為了報復,很多大臣便將宋仁宗的身世告訴他。宋仁宗得知真相後大怒,他認為是劉太后是造成母子分離的罪魁禍首。他找人包圍了劉太后娘家的府邸,自己則親自到生母李宮女的墓前想要將母親棺材抬出來,重新風光大葬。
沒想到的是李宮女的墓外表雖然很普通,裡面卻是按照皇后的規格來建造的,陪葬之物也非常之多。宋仁宗打聽之下才知道,自己生母的墓葬,是由劉太后吩咐布置的。她以皇后的墓葬規格來安葬李宮女,就是感念當初她將孩子交給自己來撫養。這時的宋仁宗想起劉太后種種好處來,便沒有再難為劉太后的娘家人
「狸貓換太子」原來換的不是太子 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https://bit.ly/38LzLbg


《勸學詩》或稱《勸學文》,是宋朝宋真宗皇帝勸學,目的是勸勉男

歷代歷朝的皇帝,總流傳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圖/翻攝自百度百科)宋真宗趙恆
很多大人都會覺得童言無忌,但是,有時候小朋友講的話,還蠻有哲理的;在中國歷史上,有位皇帝還是小孩的時候,因為貪玩爬上了龍椅,但當時的皇帝卻沒有怪罪他,問了他一些話,聽到回答後反而對他十分讚賞;日後,這個小孩還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就是宋真宗趙恆。
趙恆的父親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匡胤早年征戰沙場奪取政權的時候,趙光義一直跟隨著他打仗,可以說是開國功臣;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感情十分要好,而趙恆是趙光義的第三子,他活潑頑皮卻又聰明機靈,趙匡胤對他十分喜愛,還經常將他接到宮中讀書、玩耍。
有一天,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在別處商議事情,留趙恆一人獨自在大殿內玩耍。等兄弟倆回到大殿上時,卻發現調皮的小趙恆居然爬上了龍椅開開心心地坐了起來;看到樣的情景,趙光義嚇得臉色大變,當場跪了下去。
但是,趙匡胤看著龍椅上一派輕鬆的小趙恆,並沒有生氣,而是摸著他的頭笑瞇瞇地問了一句:「天子好做嗎?」聽到這句話,弟弟趙光義嚇得直發抖,他心裡很清楚,兄長深諳帝王之術,曾經的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都是兄長精心策劃的。如今他對自己的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接下來會做出什麼事!
趙恆成為了宋朝第三位皇帝。(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趙恆成為了宋朝第三位皇帝。(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孩童貪玩坐龍椅!皇帝問:天子好做嗎?他回4字逃死成帝王 https://bit.ly/3mw5Udv
但是,還是孩童的趙恆卻一臉天真無邪的回答了一句:「由天命耳」,意即聽從天命罷了!趙匡胤聽完後笑得很大聲,對於這個孩子更加喜歡了。這句回答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反而肯定了天子身份是上天授予的使命。趙匡胤十分滿意這個回答,並對弟弟說,趙恆長大後必定有所作為。
後來,趙匡胤死後將皇位傳位於弟弟趙光義;而趙光義則是將太子之位給了趙恆,他長大後也成為有名的宋真宗,成為宋朝第三位皇帝。孩童貪玩坐龍椅!皇帝問:天子好做嗎?他回4字逃死成帝王 https://bit.ly/3mw5Udv


宋真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真宗皇后傳奇一生 宋真宗趙恆是怎樣的一個人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mvZn2l
宋真宗皇后傳奇一生 宋真宗趙恆是怎樣的一個人

《勸學詩》或稱《勸學文》,是宋朝宋真宗皇帝勸學,目的是勸勉男
宋真宗趙恆的一生中曾經立有五任皇后,但在這五人之中,獨霸真宗之寵愛,獨享後世之榮耀,獨具深謀之心計者,唯劉氏也。那劉皇后到底是如何獲得趙恆之青睞,並是通過什麼手段登上皇后之寶座,她對宋朝政局的影響有那些呢?且隨小編一同走進劉娥劉皇后,看看她那神秘又傳奇的一生。
真宗皇后劉娥
首先,先來看看劉皇后出身如何,她是如何認識真宗,怎樣進入宮廷生活的。劉皇后,本名姓劉名娥,與真宗趙恆同年出生。真宗並非是劉娥的第一任丈夫,劉娥的第一任老公只是一名末微之徒,以打鐵鑄鐵衛生,劉氏在十三歲左右便嫁與此人為妻,劉娥生的貌美,而在說唱方面極富有天賦,可說是貌美絕倫,嗓音天籟。真宗第一次見到劉娥之時,正巧劉娥正在沉醉於自己的表演之中,真宗一眼便相中了此女,便想盡辦法將她迎入後宮,為抬舉劉娥的身份,並給她重新找了當時的指揮使劉通為義父。
其次,劉氏入宮後,又是憑藉怎麼樣的手段爬上了皇后之位的呢?真宗的前兩位皇后早年離世,真宗對劉氏的寵愛也是一日復一日,無法自拔,只可惜劉娥始終未能懷上皇室血脈,正巧有一地位低下的李氏懷上了龍脈,劉氏待李氏生下皇子後,便想辦法據為己有,並將幼子交由好姐妹楊氏撫養,母以子貴,劉氏終於名正言順的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最後,真宗早逝,劉氏輔佐宋氏朝廷十餘年,也算是一代賢后。
宋真宗趙恆是怎樣的一個人
宋真宗趙恆,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性格如何?作為文人,他有哪些作品?作為帝王,他又做出了哪些貢獻?
宋真宗 趙恆
趙恆是有著兩重身份的,文學家及帝王。他是宋朝早期的皇帝,也是宋朝眾多詞人中的一名。比起宋太祖、太宗而言,趙恆的性格是怯弱的,畢竟趙恆繼位時天下基業已由祖輩、父輩給打了下來,他的重任並非是打江山,而是守江山了,再加上趙恆並非是嫡長子,是因緣巧合才讓皇位落在了他的頭上,小時候的趙恆並非是作為太子而培養的,所以在性格層面在所難免有所缺失,但趙恆也並非一無是處,他也可以稱為是宋朝時期較為賢明的君主,較為開明的詞人。
作為詞人,他崇尚學習,提倡儒家思想,沒有打壓學者,相反地是鼓勵寒門學士通過考取功名來一展抱負,故宋朝時期的偉大政治家中有很多同時也是偉大詩人,偉大詞人。他廢除了世人對於書生的固有成見,因此也收穫了很多治國的有為之士,如王安石等。
作為帝王,他平易近人,關心百姓疾苦,關注朝政動態,真正能做到先天下之憂,他雖然缺乏膽量和勇氣,但能聽取賢臣的諫言,採納他們的建議實現國家的富強,推動時代的發展。在他為政時期,最偉大的政績之一便是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讓軍隊得以重新整頓。
人無完人,宋真宗趙恆在年輕時代還能稱得上是一代有位的君主,但後期的他開始聽信讒言,迷信封禪,從此北宋王朝開始走向衰敗。
宋真宗趙恆是怎麼樣的人
宋真宗趙恆,何許人也?他是宋朝的第幾任皇帝,他的一生有什麼顯著的功過,他又給後世留下了什麼印象?讓我們走進歷史,拋開成見,甩走雜念,重新認識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畫像
宋真宗趙恆,乃是北宋時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終其一生活到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他的性格十分溫和,甚至可以說有些怯弱,但從他的政績來說,為宋朝的發展還是貢獻出了自己一定力量的。
首先,從政治角度看待趙恆,他是一個仁德的好皇帝,他一直堅持著用仁政治療國家,十分體恤民情,讓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並且賦稅方面主張減免,如果當年的糧食收成不太好,或者是當年發生旱災,趙恆便會要求當地官員開倉放糧,以維持百姓的基本生存需要。
其次,從文學角度看待趙恆,他除卻帝王身份之外,還是一個不錯的文學家。宋代人才輩出,尤其是詞人,比如說歐陽修、蘇軾等。受大環境的影響,趙恆在宋詞上也是有一定造詣的,著作有《勵學篇》等。可想而知,作為皇帝,他十分贊成並身體力行鼓勵廣大學子通過刻苦學習,取得一定學業後而加入仕途,所以在宋真宗時代,湧現出大量通過科舉考試而參加朝政的文人能士們。
最後,從信仰角度看待趙恆,宋真宗趙恆後期荒廢正業,竟一心撲在封禪之上,導致勞民傷財,也為宋朝的後期衰弱埋下了隱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mazr68.html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士農工商,士的社會地位最高。各行各業均屬下等,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就怕考運差,考不上,一事無成,或以文字惹禍,最後哀嘆:識字誤我。有人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多沉痛的感嘆。
談讀書之所以為災:「書呆子」不是因為書讀太多而變成呆子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bFRGNM
書呆子,不是書讀太多成為呆子,他們即使不讀書也是呆子,只是一般呆子可能經過歷練,得過教訓,便學聰明了,而書呆子一味執著,擇錯固執,永遠不知改變。
說到書呆子,自古以來,記載者多。有個印象很深的故事,出自古典小說《聊齋志異》。
古人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女顏如玉」。這段話形容讀書帶來的好處,勤於讀書,功名利祿、錢財、房子、老婆都自然跟來。
不是書裡有米糧、金屋、美女。但就有書呆子執著於字面意思。
《聊齋志異》這則〈書痴〉,講述一個書生,名叫郎玉柱,是個書癡。家徒四壁,只有滿屋子的書。他確信,書中真有黃金屋和千鍾粟,只是尚未發現,還沒到手。
有一天,郎玉柱正在讀書,忽然大風把書颳走,他匆忙追趕,不小心腳陷進泥坑裡。坑裡有前人窖藏的粟,雖已腐爛不能吃,但郎玉柱認為足以證明「書中自有千鍾粟」的說法。
又有一天,郎玉柱登梯爬上書架,在雜亂書卷中翻出一個小小金車,雖只是鍍金的,但有人勸他獻給官員當佛龕,因此換來三百兩銀子,兩匹馬。郎玉柱十分歡喜,以為金屋、車馬都得到驗證,因此更加刻苦讀書。
只剩美女沒出現。
郎玉柱三十歲那年,有人勸他娶妻,他相信書中自有顏如玉,不用擔心沒有漂亮的妻子。一天晚上讀書時,忽然見到書中夾藏一個紗剪美人。細看她的眉毛、眼睛,栩栩如繪。他每天把她放在書本上,反覆欣賞。某日正看得入神時,美人忽然彎身起來,坐在書上微笑,後來又從書上走出來,亭亭玉立,風華絕代。
美人笑著說:「我姓顏,名如玉。」郎玉柱高興極了,和她日日繾綣。
顏如玉卻勸他不要再讀書了:「你之所以不能富貴,就是因為只會讀書。請看金榜上,像你這樣苦讀的人有幾個?你若不聽,我就要走了。」
郎玉柱雖然貪戀美色,但讀書更迷人,他暫時答應,過沒多久又讀到廢寢忘食。
顏如玉失望,消失了,在書裡被找回來。就這樣,為了讀書一事,兩人意見不合,幾度離散,顏如玉忍無可忍,下達最後通牒:不可再讀書。
此後顏如玉教郎玉柱練琴,每天陪他喝酒下棋。但他呆到不知道男女之事,他問她,兩人同床共寢這麼久了,怎沒孩子?
不是睡一起就有孩子啊,要做些事情。她教導引導他,終於生下個男孩。
兩年後,由於女子來歷可疑,縣令聽聞,想看一下顏如玉的面貌,下令把他們兩人拘捕過來。顏如玉聽到消息,就隱身消失了。縣令認為她是妖怪,前往郎家探察,只見滿屋書卷,於是放火燒書。
郎玉柱後來獲釋,考中進士。之後又以御史身分回鄉。報仇不晚,他把縣令的家給抄了。
故事沒講的是,以為書裡面藏著金銀房子美女的這位書生開竅了沒?考上進士不代表變聰明,但古代學而優則仕,考上了,分發當縣令,兼任法官工作,要判案,想想真可怕。
想想真好,古人會念書寫作就可以飛黃騰達,生活白癡也無妨,不知羨慕死多少現代文學青年。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士農工商,士的社會地位最高。各行各業均屬下等,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就怕考運差,考不上,一事無成,或以文字惹禍,最後哀嘆:識字誤我。有人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多沉痛的感嘆。
現代學者專家還要為「讀書無用論」辯護,同時自我催眠,強化信念,讓大家相信閱讀,熱愛讀書。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反諷,而有《讀書毀了我》此書名,而且還是不同的兩本。
以前香港作家思果有文〈書災〉,談讀書之所以為災一事。文章開頭引述盧克斯(E. V. Lucas,普為藍姆作傳)的觀點:「無論是誰,一變成書癡,永遠不能解脫。從此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爲書所左右。」
怎麼爲書所左右?重點有二:
童年記性好,讀過易吸收,但現實生活不如書中刻畫的那麼完美,接觸到現實後就因不滿而受苦。人生識字憂患始。
以讀書取得社會地位,因此需要周旋應對。但教科書和傳統教育觀只講道德,講道理,反而害了人。
思果由此得到結論:「這樣說,書對人是無益有害的了。我就是永遠懷疑書對人有什麼益處的人。」
思果並且辯駁某些書癡「一天不讀書一天不能生活」此話,他認為,書只能解悶,就像香菸和酒。說什麼一天不讀書一天不能生活,吸菸的人不也是天天都少不了菸草麼?
思果越說越激動,說到這幾句:「讀書是習慣,但不一定是好習慣。」「我常常看見別人對讀書人尊敬、羨慕,心中大感不解。」激憤莫過於此了。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讀書拘泥盲從於書上文字,就變成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又想起一個故事——
古代有個名叫孫陽的人,這名字不太有名,但說外號,可能大家就「喔」。他就是伯樂,以相馬識馬知名。
伯樂寫《相馬經》,說好馬的樣子是「隆顙蛈日,蹄如累麴」,額頭高,眼睛鼓起,蹄子大。伯樂的兒子根據老爸的書,找到了好馬。他得意洋洋對老爸說,這匹千里馬,長相和書裡記載的差不多,只不過馬蹄有點奇怪。
伯樂差點暈倒,當他發現兒子找來的,竟是一隻癩蛤蟆。伯樂苦笑:「你找來的馬,可不能用來駕車。」
這就是所謂的「按圖索驥」——按照前人所畫的圖,去找當代的千里馬(驥是千里馬的意思),比喻做事生搬硬套,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
學歷不等於學力,更不等於智力,取得學位但邏輯推演能力比不上小學生的學者專家滿街都是。
談讀書之所以為災:「書呆子」不是因為書讀太多而變成呆子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bFRGN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