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

1942 年,加州英格爾伍德的北美航空公司,一架帶有英國皇家空軍標記的早期型號P-51 野馬,帶有一個木輪,因此可以輕鬆地在坡道上上下移動。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木輪上有人寫著「Do」不充氣」


P-51戰鬥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

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

P-51野馬式戰鬥機(英語:P-51 Mustang),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也是美國海陸兩軍所使用的單引擎戰鬥機當中航程最長,對於歐洲與太平洋戰區戰略轟炸護航最重要的機種,並且一直使用到韓戰為止。
Discovery節目《軍武科技排行榜-十大戰機》將P-51選為歷史上十大戰鬥機第一名。[2]。
設計特點P-51戰鬥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51%E6%88%B0%E9%AC%A5%E6%A9%9F
艾德格.舒麥德是P-51和A-36的主設計師
安裝A.P.公司螺旋槳的P-51K型
本機在後世評價上被認為是二戰主力戰鬥機中綜合性能最出色的機種。有別於美軍當時的戰鬥機無論是液冷或氣冷發動機都傾向採用渦輪增壓器以強化高空性能的方針,P-51由於非美軍內定機種,設計初期無法取得渦輪增壓器配額;因此北美公司採用與P-40相同、僅搭配一級增壓器的國產艾利森液冷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但相較於P-40,該機以更為先進的進氣配置與總體布局使冷卻和空氣動力效率大為提高,並納入層流翼設計進一步強化高速性能。之後改裝搭配有二級二速的機械增壓器的英國梅林發動機使其高空性能突飛猛進,北美公司亦針對新發動機帶來的問題逐一修改,因此成就其罕見的歷史評價。
該機起落架的輪距適中,在整備不良的地面降落時較以往的同級戰鬥機來得穩定,在地面滑行時具備一定程度安定性的同時亦有理想的操控性,所以獲得必須經常在戰地機場上起降的前線飛行員們好評。P-51適應戰局變遷而不斷改進的同時亦衍生了多種問題,最後大部分的改進項目都在最終生產型的P-51H上達成。即使該型號沒有實際戰果,作為航空器而言仍具備了同時期戰機中罕見的高成熟度,驗證了本系列在布局上高度的先進性與週全性。
有關「本機乃在單發戰鬥機中率先將氣密加壓座艙列為標準配備者」之說僅是誤傳,即使換裝梅林動力後使高空護航性能出類拔萃的中後期型號P-51,自始至終亦未曾搭載過該項設備。此描述在美製戰機之中應指P-47雷霆式。也因此美軍內部跨海陸機種評鑑之中,亦是P-47D奪得最佳高空戰機之銜,P-51D屈居第二。
若將評鑑範圍擴大至盟軍機種,英製噴火式在高空性能上亦領先於同期的P-51。但由於P-51在盟軍防禦力代表的P-47與盟軍綜合機動性極致的噴火式之間取得了向來難以兩全的最佳折衷,而又能以遠低於前兩者的生產與後勤成本供應前線,同時具備盟軍中最高水準的高速巡航性能與高速操控性,在盟軍迫切需要高空高速護航機種以圖反攻的重大時間點上在眾多競爭者之中率先達成此等均衡性,因此拔得頭籌成為後期歐陸空戰中的主角並獲後世史學家給予「最優秀戰鬥機」之名。
這並非意味該機在單一或數項性能指標上超過所有對手,而是作為戰爭兵器能在前線戰略急需時以其優良的量產與整備性及時且充分地供應,在機械工程領域上也是一具將各種衝突的設計指標達成高度協調的系統集成,隨戰局演進不斷及時進化並取得大量且非凡戰果,在實戰與工程實績雙方面考量下所給予的至高讚譽。
機身結構
P-51的機身設計簡潔精悍,擁有超越12G的機身冗餘度,符合當時美國陸航的強度標準。標準翼厚比的主翼搭配著層流翼剖面型在保證擁有充分強度與翼內空間的前提下獲得了良好的低阻高速巡航特性。五段式襟翼則緩解了層流翼低速下升力不足與失速特性嚴峻的問題(其中第一段至第二段能作為戰鬥襟翼使用,在不損失迴旋率的同時減小迴旋半徑)。隨戰局演進該機亦改進了副翼與升降舵等控制面,使低速到高速都有良好且均質的操控品質。北美公司對前線使用者的這一切回應使P-51系列進化到最終擁有絕佳的飛行性能。冷卻器安裝在機腹,依據當時最先進的氣動外型理論,進氣口隨發動機的換裝歷經了數次改變,以抗破片蒙皮包覆的冷卻器外罩曲線則順勢由機翼下方向後過渡延伸至機尾。其獨特的曲線也隨著後續型號發展逐次變化。這也成了P-51系列最大的外型特徵之一。
由於不像噴火式等機種將冷卻器半埋分置在兩翼下,因此P-51獲得較充分的翼根空間以安裝大容量自封油箱擁有較一般戰機更大的燃油酬載。輔以前述的層流翼低阻設計,使P-51從最早的實戰生產型NA-73開始便具備幾乎兩倍於同量級歐洲戰機的航程。早期的P-51配備低空性能傑出的美製艾利森V-1710一級增壓發動機。後因歐陸普遍偏重高空高速空戰的生態與美國陸航第八航空軍提出的護航需求,野馬以其傑出的機體資質爭取到換裝引擎的機會,並以出色的試驗結果擊敗了眾多盟軍一線傑作戰鬥機脫穎而出,獲得英國授權生產美版梅林V-1650系列引擎。自此脫胎換骨的P-51其總體空戰性能與戰局影響力突飛猛進、為北美公司掙得大量該機的訂單,並在1943~1944年之間趕上盟軍最重要的長程護航需求,繼承P-38和P-47的戰果並將之迅速擴大,快速扭轉了歐陸上空的戰力天平,終於為其贏得「史上最偉大戰機」的美名。
動力
P-51機身下方的散熱器等同一個可產生1556牛頓推力的噴射發動機
早期野馬(NA-73/NA-83、NA-91、A-36A、P-51A)採用艾利森V-1710發動機。由於本系列發動機僅具備一級一速機械增壓器,當飛行高度超過12000英呎之後,輸出功率快速下降使得高空性能不佳。之後的野馬成功換裝了由英國勞斯萊斯公司授權美國派卡德公司生產的梅林發動機(V-1650),該發動機具備兩級兩速的機械增壓器,充分改善15000甚至20000英呎以上的功率輸出,這造就了後來著名的P-51B/C/D/K。最終型號的P-51H其高性能的源頭依舊是源自於勞斯萊斯實驗型發動機RM.14.SM發展而來的V-1650-9。
P-51機身下方的散熱器也是其獲得高速的原因,因為當前方的空氣進入此散熱器為發動機的冷卻液冷卻,之後這些空氣會被加熱而得到更多動能再從後方以更高的速度噴出而產生大約1556牛頓推力,於是此散熱器等同一個可產生1556牛頓推力的噴射發動機。
武裝
野馬在不同型號中採用過不同的武器裝備:
NA-73構型的P-51(美軍編號)或「野馬Mk.I」(英軍編號)採用4挺12.7mm白朗寧重機槍及4挺7.62mm白朗寧輕機槍。
NA-83構型的P-51採用2挺12.7mm重機槍及4挺7.62mm輕機槍。
英國皇家空軍的NA-91構型「野馬Mk.IA」部份採用過4門20mm西斯潘諾機砲。
NA-87 / NA-97構型的A-36A為俯衝轟炸機型,有6挺12.7mm重機槍。機鼻下方兩挺,左右兩翼各兩挺。
NA-99構型的P-51A取消了A-36獨特的機鼻下方機槍,故只有4挺12.7mm重機槍。一部份機體裝備4門西斯潘諾20mm機砲。
美國陸航的P-51 B / C亦採用4挺12.7mm重機槍。(此時期的野馬型號因彈鏈供彈角度設計問題,經常卡彈。此問題在D型之後解決)


1945年2月16日的《中央日報》便報導了美國陸基戰鬥機 P-47、P-38 從菲律賓轟炸炸臺中-1945年2月後幾乎每天都會有兩次轟炸。

隨著日本的敗退,戰火也燒進臺灣便受到大規模的轟炸,而臺中也受到波及並受到中華民國媒體的關注,1945年2月16日的《中央日報》便報導了美國陸基戰鬥機 P-47、P-38 從菲律賓轟炸炸臺中的消息。而據《臺中市鄉土史料》於民國82年(1993)十月十九日座談會紀錄中,經歷過當臺中 轟炸的耆老何清標表示,當時的美軍軍機會從大肚溪口飛入轟炸臺中,且1945年2月後幾乎每天都會有兩次轟炸。
此外當時家住火車站周圍的耆老也有回憶,臺中路與建國路曾有遭投炸彈,所幸炸彈沒有爆炸,家裡也被機槍掃射過, 曾有一次江先生與家人躲在防空洞內躲避空襲,子彈竟射入防空洞內險些射殺家人。
臺中的大型公共建築成為了第一打擊的目標,美軍甚至繪製的地 圖標示臺中的軍營、車站、公共場所以及工業設施等大型建築體。如今戰爭都已結束70多年,許多原本轟炸的痕跡早已修復,不過位於今文化資源園區內的倉庫山牆牆面上還留有彈痕,據耆老與彈痕痕跡因為機載機槍掃射的痕跡!目前該倉庫則作為舞蹈教室與展場使用。(3)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ycYiAl

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