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業是吸金產業,卻也是燒錢產業。據金管會統計,從2014年起到今年10月,壽險業含已預定增資部分,以普通股增資金額共3,613億元,以次順位債券募資部分亦有2,185億元,等於已從市場上拿了近5,800億元的資金,強化其資本適足率或淨值。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3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保險業接軌大魔王會計IFRS17進度  《各報要聞》壽險好燒錢,6年募資5,800億 - Yahoo!奇摩股市 http://bit.ly/31FXt1Y


保險業第三波降息-以新台幣計價的利變保單,就連美元、澳幣、人民幣等利變保單也加入。同時,國泰人壽及富邦人壽繼6月份已率先調降新台幣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7月仍再度宣布降息,且範圍擴及美元、人民幣、澳幣等外幣保單-新台幣利變保單利率平均從2.7% 降到2.5%至2.6%;而美元利變保單則是從年初還有近4%的水準,經歷4月、7月二度降息,只剩下3.5%。 https://tinyurl.com/yxs74zr5


2021-04-22_1056392021-04-22_110048

花旗信用卡2百萬卡友忠誠度高,若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將成為各大銀行爭奪目標(圖/卡優新聞網)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200萬信用卡戶受影響|卡優新聞網 https://bit.ly/3dBjZlI
  消費金融市場驚爆震撼彈,花旗集團今(15)日宣布進行13個市場的消費金融策略調整,將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與EMEA(歐洲、中東與非洲)等13個消金事業,國內將有200萬位卡友受到影響。花旗台灣強調目前還沒有確定時間表,現階段消金營運不會有變動。
  花旗深耕台灣57年,花旗集團今天發布震驚市場訊息,剛在3月接任花旗集團執行長的佛瑞賽(Jane Fraser)聲明,將結束亞洲與EMEA等13個消費金融事業,包含台灣、中國、南韓、澳洲、巴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波瀾、俄羅斯、泰國與越南都將受影響,未來僅會在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英國倫敦的財富中心經營消金事業。
  台灣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花旗在國內營運表現亮眼,將維持對台灣市場的承諾,致力成為本地與跨國企業客戶、金融機構與公營事業的最佳銀行夥伴。針對集團決議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在此期間花旗台灣的消費金融營運不會有任何變動,對同仁也不會有立即影響,將持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1964年花旗銀行進入台灣,1965年在台北成立第一家分行,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目前在台共有45家分行。截至今(2021)年3月底,流通卡數285萬8,011張,有效卡數為218萬4,525張,有效卡率76.44%為業者最高,顯示卡友擁有極高的「忠誠度」。
  花旗信用卡不僅與威秀影城長期合作提供電影票最優6折優惠,更有銀行紅利與哩程「終生有效」福利。去(2020)年12月更進一步祭出「現金回饋PLUS卡」2%現金回饋,以及行動支付最高10%回饋;針對高端族群發行的「Prestige卡」每個月都無條件提供2張高鐵升等商務車廂車票,也吸引商務人士申辦。一旦花旗結束在台的消金事業,影響人數預估有2百萬人之多。
  由於將出售13個市場的消金業務,若無法打包一起售出,台灣部分若採公開標售方式處理,對於國內其他銀行而言,花旗經營近60年的發卡量與財富管理業務將是一劑「大補帖」,勢必掀起金融業的新戰局。
  金管會則指出,4月14日莫兆鴻已到金管會報告,結束消金業務的主因為母集團新執行長調整全球策略,與花旗台灣的獲利能力或展望無關,因此尊重花旗銀行的決定,不過會要求花旗台灣說明對客戶與員工的後續處理方式。
【2021-04-16 卡優新聞網】花旗信用卡2百萬卡友忠誠度高,若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將成為各大銀行爭奪目標(圖/卡優新聞網)
  消費金融市場驚爆震撼彈,花旗集團今(15)日宣布進行13個市場的消費金融策略調整,將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與EMEA(歐洲、中東與非洲)等13個消金事業,國內將有200萬位卡友受到影響。花旗台灣強調目前還沒有確定時間表,現階段消金營運不會有變動。
  花旗深耕台灣57年,花旗集團今天發布震驚市場訊息,剛在3月接任花旗集團執行長的佛瑞賽(Jane Fraser)聲明,將結束亞洲與EMEA等13個消費金融事業,包含台灣、中國、南韓、澳洲、巴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波瀾、俄羅斯、泰國與越南都將受影響,未來僅會在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英國倫敦的財富中心經營消金事業。
  台灣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花旗在國內營運表現亮眼,將維持對台灣市場的承諾,致力成為本地與跨國企業客戶、金融機構與公營事業的最佳銀行夥伴。針對集團決議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在此期間花旗台灣的消費金融營運不會有任何變動,對同仁也不會有立即影響,將持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1964年花旗銀行進入台灣,1965年在台北成立第一家分行,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目前在台共有45家分行。截至今(2021)年3月底,流通卡數285萬8,011張,有效卡數為218萬4,525張,有效卡率76.44%為業者最高,顯示卡友擁有極高的「忠誠度」。
  花旗信用卡不僅與威秀影城長期合作提供電影票最優6折優惠,更有銀行紅利與哩程「終生有效」福利。去(2020)年12月更進一步祭出「現金回饋PLUS卡」2%現金回饋,以及行動支付最高10%回饋;針對高端族群發行的「Prestige卡」每個月都無條件提供2張高鐵升等商務車廂車票,也吸引商務人士申辦。一旦花旗結束在台的消金事業,影響人數預估有2百萬人之多。
  由於將出售13個市場的消金業務,若無法打包一起售出,台灣部分若採公開標售方式處理,對於國內其他銀行而言,花旗經營近60年的發卡量與財富管理業務將是一劑「大補帖」,勢必掀起金融業的新戰局。
  金管會則指出,4月14日莫兆鴻已到金管會報告,結束消金業務的主因為母集團新執行長調整全球策略,與花旗台灣的獲利能力或展望無關,因此尊重花旗銀行的決定,不過會要求花旗台灣說明對客戶與員工的後續處理方式。
【2021-04-16 卡優新聞網】花旗信用卡2百萬卡友忠誠度高,若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將成為各大銀行爭奪目標(圖/卡優新聞網)
  消費金融市場驚爆震撼彈,花旗集團今(15)日宣布進行13個市場的消費金融策略調整,將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與EMEA(歐洲、中東與非洲)等13個消金事業,國內將有200萬位卡友受到影響。花旗台灣強調目前還沒有確定時間表,現階段消金營運不會有變動。
  花旗深耕台灣57年,花旗集團今天發布震驚市場訊息,剛在3月接任花旗集團執行長的佛瑞賽(Jane Fraser)聲明,將結束亞洲與EMEA等13個消費金融事業,包含台灣、中國、南韓、澳洲、巴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波瀾、俄羅斯、泰國與越南都將受影響,未來僅會在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英國倫敦的財富中心經營消金事業。
  台灣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花旗在國內營運表現亮眼,將維持對台灣市場的承諾,致力成為本地與跨國企業客戶、金融機構與公營事業的最佳銀行夥伴。針對集團決議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在此期間花旗台灣的消費金融營運不會有任何變動,對同仁也不會有立即影響,將持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1964年花旗銀行進入台灣,1965年在台北成立第一家分行,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目前在台共有45家分行。截至今(2021)年3月底,流通卡數285萬8,011張,有效卡數為218萬4,525張,有效卡率76.44%為業者最高,顯示卡友擁有極高的「忠誠度」。
  花旗信用卡不僅與威秀影城長期合作提供電影票最優6折優惠,更有銀行紅利與哩程「終生有效」福利。去(2020)年12月更進一步祭出「現金回饋PLUS卡」2%現金回饋,以及行動支付最高10%回饋;針對高端族群發行的「Prestige卡」每個月都無條件提供2張高鐵升等商務車廂車票,也吸引商務人士申辦。一旦花旗結束在台的消金事業,影響人數預估有2百萬人之多。
  由於將出售13個市場的消金業務,若無法打包一起售出,台灣部分若採公開標售方式處理,對於國內其他銀行而言,花旗經營近60年的發卡量與財富管理業務將是一劑「大補帖」,勢必掀起金融業的新戰局。
  金管會則指出,4月14日莫兆鴻已到金管會報告,結束消金業務的主因為母集團新執行長調整全球策略,與花旗台灣的獲利能力或展望無關,因此尊重花旗銀行的決定,不過會要求花旗台灣說明對客戶與員工的後續處理方式。
【2021-04-16 卡優新聞網】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200萬信用卡戶受影響|卡優新聞網 https://bit.ly/3dBjZlI
----------------------------
花旗早該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外銀不做「這件事」,遲早追隨花旗腳步
花旗早該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外銀不做「這件事」,遲早追隨花旗腳步 https://bit.ly/3tGeyY5
2021年4月19日 週一 上午10:25
花旗銀行宣布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對國內消費者或許是「意外消息」,但在許多金融圈人士眼中,這不但是意料中事,甚至有人直言,「花旗早就該走了」。
根據花旗(台灣)商銀2019年報,在消費金融總事業群下包含信用卡及信貸事業群、數位化通路與客戶體驗中心、零售銀行事業群、房貸計中小企業事業群…等業務。
早期花旗銀行因推出刷信用卡看電影,平日電影票買1送1的優惠,一度橫掃台灣信用卡市場。近年優惠縮水為一張電影片6折,仍穩居外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冠軍。
花旗退出消金市場 280萬信用卡卡友錯愕
金管會銀行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花旗不管在流通卡數(發卡總數減停卡總數,且卡片狀況為正常者)或有效卡數(指最近6個月有消費紀錄之卡)都超過200萬張,在整體市場排名皆位居第六名。
然而,目前大環境跟過去大不相同,一名金融圈人士就分析說:「消金(消費金融)都是已經完全本土化的業務,好比農夫耕田的生意,就算是強龍也壓不過地頭蛇。」
從房屋貸款、信用卡、庶民階層的存款與放款業務,傳統業務已陷入過度競爭,對外商銀行來說,要耕耘台灣消金市場,除了需要投入成本提供大量且繁瑣的服務,還要適應台灣的金融監管,比本土銀行還要吃力許多。
近幾年雪上加霜的是,傳統消金模式出現了很大的改變,讓花旗逐漸失去在消金業務的龍頭地位。
本土銀行積極數位化 外商耕耘消金市場吃力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也說明,「這幾年國內消金市場有些變化,像是電子支付的發展,還有各家銀行大力推廣網路銀行業務,以及蓄勢待發的純網銀。在本土業者消金愈做愈好的情況,跨國銀行高成本的經營模式面臨重大挑戰」。
也因此,根據金管會銀行局之前統計,2012年以來已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與澳盛銀行等五家外銀撤台。
林士傑進一步分析,銀行業若想在台灣消金市場發展,未來可能需要更注重數位行銷、網路行銷或社群平台的應用,而異業結盟、打造生態圈也將是不可少的努力,這些努力都需要靠資金堆疊。
「對本土銀行來說,他們的總部就在台灣,較願意投入資源在這些新的領域,但對外商銀行來說,不見得能爭取到需要的資源。」林士傑這樣分析。
消金市場數位化腳步快 外商招牌效益逐步褪色
像農夫耕田一樣,消金業務不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也要接地氣,但能帶來的利潤卻低於企業金融或是財富管理服務。
外商銀行雖然挾著龐大的品牌力與客群,消費者的習慣也可能不會在一夜間就改變,但面對本土銀行數位化腳步加快,若沒有拿出對策,選擇結束在台灣消金業務的外商銀行,花旗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家。
另一個值得台灣人留意的是,花旗儘管退出台灣消金市場,但在亞洲卻留下香港與新加坡兩地的消金業務,花旗為何選擇留下兩個面積都比台灣小的市場?
法律、稅務相對開放 花旗續留香港、新加坡消金業務
「這是很簡單的比較利益原則,因為法律與稅務的關係,香港與新加坡儘管地方比台灣小,但能吸引來自亞洲各國的資金。」一位來自台灣但長期在香港工作的金融業者這樣分析。
這樣的特性也讓香港與新加坡成為兩個「平台」,兩個讓資金、機會快速滾動的平台;反觀台灣卻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利基,遲遲無法達成躋身亞洲金融中心的夢想。花旗早該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外銀不做「這件事」,遲早追隨花旗腳步 https://bit.ly/3tGeyY5
------------------------
台灣最大外商銀行,花旗銀行擬出售包含台灣在內等 13 個市場的消金業務,對於外商撤離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外資離開台灣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海外母國策略調整、法遵成本提高、數位化發展,以及本國銀行提升競爭力所致。
花旗 (台灣) 銀行擬退出台灣消金市場,成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焦點,黃天牧認為,花旗離開主要是金融海嘯後,外銀在海外的母公司為了提升獲利與股價,進行的策略調整。
其次還包括:法遵成本大幅提升、數位化發展等,加上本國銀行競爭力提升,種種因素,導致外商銀行撤離台灣據點。
黃天牧表示,花旗銀行從 2008 年金融海嘯後開始接受美國政府支助後,就開始調整營運策略,而新上任的執行長 Jane Fraser 在 2015 年掌管拉美業務時,也曾出售巴西與阿根廷市場的業務。
黃天牧強調,花旗此次出售包括台灣等市場的消金業務,是從全球策略的角度進行布局,不必因此就這樣「定位台灣」。
〈金管會備詢〉最大外銀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黃天牧點出四大原因 | Anue鉅亨 - 台股新聞 https://bit.ly/2RQ4FJr
----------------------
花旗集團計畫退出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歐洲、中東及北非等13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圖/花旗銀行提供
花旗集團宣布將退出台灣在列的13個國家消金市場,範圍廣布亞洲、歐洲、中東及北非(EMEA)等區域。花旗執行長芙瑞瑟(Jane Fraser)在聲明中稱該13個市場「沒有競爭所需的規模」,因此考量公司經營策略才決定撤出,但仍持續在亞洲投資財務管理及與企業客戶合作的事業。
花旗銀行撤出台灣事件是否會對消費者帶來衝擊?以下整理5大問題帶你了解。
Q1:為什麼要撤出台灣市場?這一波還撤出其他哪些國家?
A:這項措施是花旗執行長芙瑞瑟對公司策略檢討的一環,她在聲明說「這使我們能透過這些重要的樞紐攫取強勁成長及財富管理事業所提供的誘人報酬」。
花旗銀行計畫退出台灣在內的13國消金市場,包含澳洲、巴林、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波蘭及俄羅斯等消金市場。
Q2:台灣哪些業務會被影響?
A:花旗銀行未來可能僅保留一家分行,與澳盛銀關閉台灣子行的情況一樣,且花旗銀未來將尋找新買家接手,未來在亞洲區僅留香港、新加坡市場。
花旗銀行處份消金業務,內容包含信用卡、信貸、房貸、車貸、ATM、保管箱及分行等,撤出台灣消金市場後仍保留企業、法人客戶業務。
Q3:既然花旗銀要撤出台灣,我可以不用還貸款、卡債嗎?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花旗銀處份信用卡業務,但未來花旗銀台北分行仍會訴追,因此民眾仍需繼續償還積欠的貸款、卡債,若有積欠貸款、卡債等事實,民眾的信用也將被註記。
Q4:現在花旗影響的卡戶有多少?還可以使用嗎?
A: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信用卡重要資訊揭露內容,截至去年底花旗銀行在台灣分行有44家,至今年2月底在台灣信用卡流通卡數為286萬又96張,有效卡數還有217萬7308張;若以2月簽帳金額來看約有156億元,簽帳金額在國內位居第6位。
花旗銀未來將退出台灣消金市場,但在找到新買主前,現有的客戶權益皆維持不變,因此花旗信用卡仍可繼續使用。
Q5:金管會如何看待花旗銀撤出台灣消金市場事件?
A:金管會接獲花旗銀退場消金市場決定,也尊重花旗集團的商業考量。金管會除了強烈希望花旗銀尋找台灣銀行業者為新接手買主,也要求花旗銀確保客戶與員工權益,更不准把客戶轉介到其他地方(如香港),若客戶去香港做交易出了問題,將涉及消費者保護問題。
花旗銀撤出台灣消金市場 消費者5大權益必須知 | 花旗退消金市場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dGR8ME
------------------------
昨天花旗銀董事長莫兆鴻已向銀行局報告,其商業考量金管會將給予尊重。
花旗銀向金管會報告,消金業務希望在台灣找新買主,退場時間尚未決定。莊琇媛說,金管會尊重其商業考量,但將要求保障客戶和員工權益,要對內對外溝通,也要跟客戶說明,員工士氣也需處理。此外也不准把客戶轉介到其他地方(如香港),客戶去香港做交易出了問題,將涉及消費者保護問題。
據銀行局之前統計,2012年以來,就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四家外銀撤台。
2017星展銀行又完成收購澳盛銀行在台灣、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以及印尼等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接收了這五大市場近130萬客戶數,其中台灣納入逾50萬新客戶,已有不少先例可循。
外銀頻頻撤台原因,外界分析包括台灣的銀行業過度競爭、利差低、台灣法規限制嚴格、中小企業陸續出走等。台灣有37家銀行,金融市場過度擁擠,over banking一直是老問題。
加上數位浪潮衝擊下,國銀實體分行分支機構據點持續減少到九年低點。金管會銀行局3月才公布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銀分行家數降到3403家、比2019年底再少兩家,回到2018年的九年新低紀錄。去年本土銀新增了七個據點,但還趕不及外銀撤了九據點的速度。裁撤的包括星展銀裁了五家、花旗銀裁了三家、凱基銀裁了一家
花旗傳出計劃在香港、新加坡聘僱2300名員工,作為擴張該地區資產管理業務的一部份。(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花旗集團在宣佈將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後,傳出擬聚焦在更有利可圖的亞洲富豪業務上,計劃在香港、新加坡聘僱2300名員工,作為擴張該地區資產管理業務的一部份。
《華爾街日報》 報導,花旗集團亞太區執行長的Peter Babej透露,花旗計劃在香港、新加坡招聘1100名私人銀行家和客戶關係經理,並招聘1200名技術及營運人員,以將亞洲客戶資產管理規模從目前的3000億美元,擴張至2025年的4500億美元。
報導指出,實現此成長目標並不容易,因為花旗為這類客戶管理的資產規模,僅從2015年的2550億美元成長18%至現在的3000億美元,而摩根大通(J.P.Morgan)、滙豐(HSBC)等其他銀行同業也正試圖擴張亞洲富豪市場,尤其是中國。
花旗集團15日宣布,計劃退出亞洲和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等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包含台灣。
花旗集團15日突然拋出震撼彈,宣布將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的13國消金市場。台灣區花旗銀行表示,目前還尚無確定出售時間,對現行消費金融營運還不會有變動,不過卡友紛紛擔心權益將受損。中信金融管理研究所教授孫大千接受《中時新聞網》專訪指出:「若花旗這次轉型成功,會有更多銀行跟上。」
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卡友哭 專家曝:未來恐有更多銀行跟進
孫大千表示,全球金融業者面臨數位時代來臨,長期維持低利率的情況,都在尋求新的獲利和轉型,花旗銀行所做的調整其實並不令人意外。雖然過去信用卡消金業務是銀行的金雞母,不過由於客戶對信用卡福利的比較越來越仔細,銀行獲利的空間也越來越少。
中信金融管理研究所教授孫大千若花旗這次轉型成功,會有更多銀行跟上。(攝影/范佐意)
中信金融管理研究所教授孫大千若花旗這次轉型成功,會有更多銀行跟上。(攝影/范佐意)
另外他也點出,花旗不像國內金控業者,除了有銀行業務之外,還有證券、保險、投信、投顧等這些能接觸更多的客戶的業務。若想維持消費金融市場,就得付出龐大人力資源,漸漸的就會成為負擔。因此孫大千認為,花旗把力量集中在利潤更大的營運項目是聰明的方法,如果轉型成功,將會有更多外資銀行也會做同步的調整。
花旗銀行是國內最大外商銀行,來台成立超過50年,在台擁有45家分行,信用卡流動用戶約286萬張卡,是台灣第六大發卡行。 如今要關閉台灣、大陸、澳洲、巴林、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越南等13個據點的消金業務,內容包括一般個人信用卡、儲蓄、信貸及房貸等服務。
受此消息影響,花旗集團股價15日早盤下跌0.4%,報72.59美元。孫大千表示,對一般投資者來說,看到此決策會擔心是否銀行本身遇到困難,因為在人們印象中信用卡業務是花旗的強項,因此造成股價下跌,但日後若他們能交出漂亮的轉型成績單,股價自然會回穩
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280萬卡友哭 專家:恐有更多外銀跟進 - 財經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xhR0ek


花旗集團計劃退出亞洲和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13個市場消費金融事業,而台灣就是其中之一,此事傳出後引起消費者關注,也有人在網路上歡呼「耶!房貸不用還了」。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孩子別傻了,借了錢就是要還,頂多就是債主換人而已。」
花旗撤台「房貸」免還?學者:孩子別傻了!借了錢就是要還 https://bit.ly/2QcYMWn
▲章定煊表示,花旗的經營模式很難與本土銀行競爭,退出台灣並不意外。(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章定煊表示,花旗銀行屬於國際銀行,服務優勢是「創新、國際化」,但到了台灣,一切都似乎無用武之地。分析其原因,花旗曾因「創新」結合消費,信用卡發卡量曾一度達到全台冠軍,但隨後本土銀行開始傾全力抄襲,花旗的市占率逐漸萎靡。
房貸、信貸等貸款部份,花旗在經營策略上,保留歐美風格,也導致利率時常較其他銀行高,市場上佔有率長期較低。什麼叫做歐美風格?那是一種忠實度的概念,國外銀行與客戶往來,屬於長時間培養,「老客戶」可取得相對優惠的利率、或其他優惠等。
在台灣,台灣人習慣哪間銀行利率低,就往哪一間跑,最後本土銀行市場也不斷的上演「搶客戶大戰」,最後割喉競爭,但觀察花旗的利率、方案,似乎不太願意做這樣的「拉升風險」動作。
以房地產而言,建商有時大筆土地、建案想要進行貸款,本土銀行或許給8~9成的貸款額度,花旗或許就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會影響集團整體風險控管,談不上是錯誤決策,但就難以與本土市場競爭
至於已經進行房貸的人,也不用急著高興「房貸免還」,因為花旗已宣布「仍會有企業金融業務」在台灣,即使做了處分,承接債權的銀行將持續向你收房貸,若當初2,000萬貸款20年,依舊每年必須想辦法賺超過100萬償還本金與利息。
至於「國際化」部分,或許就多談了,台灣多數人使用到的機會偏低,多數是企業在國外有資產配置與資金運用才有用,而台灣市場即使不虧錢,但勢必對於外商銀行在人事的控管上必須多一份心力,綜合考量下退出台灣,實屬平常
花旗撤台「房貸」免還?學者:孩子別傻了!借了錢就是要還 https://bit.ly/2QcYMWn


杜英宗董座位被拔除 南山人壽董事會通過陳棠繼任董事長 https://bit.ly/3bOMNUq
南山人壽因新系統上線問題不斷,遭金管會重罰新台幣3千萬元,董事長杜英宗遭停職2年,由南山人壽董事、前日盛金董事長陳棠代理董事長。但今(30)日南山人壽發布重訊公告,法人股東潤成投資控股公司將法人代表由杜英宗改派陳棠,董事會並通過推舉陳棠繼任董事長。
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主導的潤成投資在2011年入主南山人壽,並從外商高盛挖角杜英宗,但任職董事長期間南山人壽新系統頻出包,去年9月金管會就對南山人壽祭出新台幣3000萬元罰鍰,杜英宗也遭停職2年,且不得支領任何形式的薪水。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更直接點出杜英宗在公司治理有3大缺失,包括他是主要決策負責人,但強勢的領導作風,讓相關投資決策有太多個人判斷,尤其新系統更新,也沒有尊重外部專家及內部法遵意見,因此金管會讓他2年內,無法插手南山事務。
杜英宗遭停職後,南山人壽董事會隨即公告由尹崇堯代理董座,尹崇堯從2016年進入南山擔任董事3年,但因身分特殊又年僅36歲,外界質疑尹祟堯代理董事長的專業資格,金管會保險局也就尹崇堯的專業資格及相關經營理念是否符合資格審查及評估,並進行面試,不僅創下首位要經過兩次面試,且第二次面試官還是金管會主委的金融業紀錄。
在經資格審核及面試後,金管會考量南山人壽資產及業務規模龐大,就擔任代理董事長一職而言,尹崇堯在保險專業能力及保險業經營經驗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的歷練提升及累積經驗,金管會否決此人事案,並請南山人壽重新考量代理董事長人選。
之後,南山人壽董事會也火速通過由現任董事、原南山產物董事長陳棠接代理董事長,只是相較尹崇堯只有36歲,陳棠高齡85歲。
南山人壽今日再發重訊公告,陳棠今日辭任南山人壽自然人董事暨代理董事長職務,法人股東潤成投資控股公司也將法人代表由杜英宗改派陳棠,杜英宗原任南山人壽董事長職務出缺,董事會通過推舉陳棠繼任董事長。杜英宗董座位被拔除 南山人壽董事會通過陳棠繼任董事長 https://bit.ly/3bOMNUq


南山新系統出包 金管會重罰3千萬、董座杜英宗停職2年
2019-09-17 17:15金管會基於內積監督功能不彰,也命令南山人壽將楊姓前總稽核的薪酬調降3成,為期1年,且3年內不得再任總稽核。南山新系統出包 金管會重罰3千萬、董座杜英宗停職2年
南山人壽「境界成就專案」上線後造成諸多缺失,金管會今開罰3千萬元,並對董事長杜英宗予以停職2年。(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天對南山人壽「境界成就專案」上線後造成諸多缺失進行開罰!金管會表示,該專案相關監督管理、內部控制有嚴重缺失,依法除了開罰該公司3千萬元即停止該公司投資型保單新契約業務直到改善為止,並對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予以停職2年,且停職期間不得支付任何形式報酬。
金管會這項裁罰,是近年罕見對保險業之重罰,共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南山人壽公司的部分,其專案控管作業未能落實三道防線架構,此外,該系統的採購是直接與特定廠商合作,未依照採購程序比價等多項缺失。
就公司缺失部分,金管會依照保險法最高罰鍰額度,開罰3千萬元,及5項糾正,另外,金管會還停止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一直要到金管會認可的第三方專案機構查核驗證通過,才能恢復辦理。
其次,針對南山人壽主管部分,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直言,董事長杜英宗應該負決策失當責任,其未能善盡職責,尤其,其為專案主要負責人,該專案辦理過程進度嚴重落後,且追加預算龐大,有礙公司健全經營,影響保戶權益。
就人員開罰部分,金管會除了認為杜英宗決策失當,也避免他若繼續在職,將影響南山人壽有效辦理系統改善,以及相關專案檢討,有必要於相當期間內停止其董事及董事長職務,因此,停職2年,且要求南山人壽也不得支付或給予其任何形式的報酬或福利。
另外,金管會基於內積監督功能不彰,也命令南山人壽將楊姓前總稽核的薪酬調降3成,為期1年,且3年內不得再任總稽核。南山新系統出包 金管會重罰3千萬、董座杜英宗停職2年 - 自由財經 http://tinyurl.com/y3nyumsq

2019年9月25日 下午3:52
文/馬自明
9月17日,金管會發布公告,開罰擁有逾600萬保戶的南山人壽,停止該公司投資型保單新業務,直到新系統改善為止,還對董事長杜英宗予以停職兩年。
圖片來源/商業周刊
公告函明白點出:由杜英宗發想、取名、一手主導,歷經近五年規畫,上線滿一年的南山新資訊系統「境界成就」,就是他下台的導火線。
南山人壽,管理資產達4兆7000億元,是台灣第二大保險公司,這趟轉型之旅,到底出了什麼錯?
72歲的杜英宗,是傳奇的「投資銀行教父」。他沒喝過洋墨水,卻當上美國高盛總部的副總裁,擔任過高盛台灣分公司負責人,離職後再成為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和泰汽車常務董事,人脈極廣,是天之驕子。
他原本計畫,要透過這個系統轉型案,讓南山躍升為保險業第一。「境界成就計畫」,是保險核心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的整合平台。若南山的舊系統是公寓大樓,家人分住不同樓層,新系統就像豪宅,全家人共住一層。
簡單而言,透過這套系統,保戶買進保單那一刻起,就直接連結到後台,從報表編製、準備金提存、風險控管到投資管理,一併連動,不再需要透過紙本簽呈,耗費的時間從數天,縮短成約一天。
然而,一個突破性的立意,最後竟造成公司、保戶、業務員,三者皆輸!
去年10月,境界系統就曾出包,商周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專訪杜英宗的媒體。本刊持續追蹤深入調查發現,關鍵不在於系統,而是他不自覺、卻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你們舊南山!」
杜英宗認為,傳統保險業既沒效率,也欠缺商業思維。他先要改革的,是那批「舊南山」的人。
杜英宗眼裡,公司分成兩種人:從花旗、IBM等外商找來的「新南山」,以及他們入主前的「舊南山」。
專業的人想告訴他,這個資訊系統逐漸失控,但沒人敢開口。因為大家很怕會被罵一句:「你們舊南山的,腦袋不知道變通!」杜英宗常在會議上開罵,整間會議室,到整層樓,只聽得見他一個人的聲音。
起初第一年,他只打算花37億元,但預算一路暴增,到第五年超過100億元,屢次都未通過內部測試,上線的日期也一延再延。
杜英宗曾在和泰推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時,經歷陣痛期,他認為度過就可以。然而,兩者狀況截然不同,一是,境界系統根本沒人做過,風險難以控制;二是,當時的南山工會反彈,緊張的勞資關係,讓這群業務員在系統出現問題時,不僅沒有成為潤滑劑,還變成助燃劑。
南山工會在臉書成立的訊息交流社團上,部分業務員還鼓勵保戶去金管會申訴,並「熱心」提供申訴的網址、電話。
但杜英宗對工會不理睬,甚至對幹。南山大樓裡有一面牆,上面掛著頂尖業務員的照片,杜英宗常指著照片,對各主管們說,厲害的業務員忙著跑業務,「那些沒本事的,才會在外面抗議!」
這番話,早在業務員間流傳。
杜英宗與工會不互信,最終,他跟保戶之間,也開始出現信任危機。
新系統上線前,「我對公司內部說,第一,客戶權利不能受損害,」杜英宗表示,「如果我晚付(保戶)理賠,就給他利息;或者,我們核保慢一點,就提早生效。」
他說,如果有問題,他會補救,「我們會保證他們(權益),在這些規矩之下,怎麼不能出錯?」他強調。
只是,一張保單,可能就是當下要救命與救急用,這能事後補救嗎?這跟「你投資虧錢,我賠你錢」的道理,完全不同。
過去,我們總談到,轉型時,主導者得參與,意志堅定、有遠見,甚至敢破壞創新。這一點,杜英宗是100分。
但這次,杜英宗是在一個原本就不互信的公司開始改革。然而,如全球知名企管顧問公司BCG資深顧問哈恩奈斯(Knut Haanaes)所指,創新轉型是「團體運動」,絕不能一人獨行。
1993年,賣餅乾的葛斯納(Louis Gerstner)空降到虧損百億美元的IBM。剛上任董事長時,他的第一步,不是先展開完美的事業計畫,而是「傾聽之旅」。彼此互信後,才帶領IBM這頭大象跳舞轉型,當他退休時,IBM一年獲利80億美元。
葛斯納清楚明白:再美好的願景與改革計畫,失去信任,團隊,就會站在薄冰上,隨時面臨墜沉風險。
26年後,投行教父再度用百億元代價,提醒我們這個轉型最重要的真理。


台灣壽險業烏雲罩頂? 壽險公會發五大重點說明
2019-06-20 16:01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即時報導
壽險公會今(20)日發布說明稿,指出壽險業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已經大幅改善,目前前5月全業界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提存將超過450億元,至5月為止,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積餘額更可望突破1,000億元以上、續創歷史新高。
壽險公會並針對「IFRS 17 風暴、惠譽穆迪示警」市場疑慮,指出金管會已經要求壽險業接軌IFRS17準備, 且利差缺口並非外界所猜想,澄清「壽險業資產規模由3.5兆增加到27.5兆元,利差需要填補的準備金為天文數字」的言論。
壽險公會今日說明稿有五大重點:
1. 台灣整體壽險業財務槓桿狀況,遠低於報導所說的50倍。即便是去年第4季因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使帳上有價證券投資普遍受到一定程度評價下跌壓力,致使業界財務槓桿上升至22倍。
但2019第1季因國際氣氛佳,金融市場回穩,業界財務槓桿已下降至17倍,皆非報導所云之50倍。
況近期壽險業陸續提出充實資本規劃,包含發行具資本工具及現金增資,皆有助改善整體產業財務槓桿數值。
2. 施行IFRS17雖然高利率保單(預定利率大於4%)可能具有增資壓力,但近期銷售之低利率保單具有正向貢獻,可釋放準備金,兩者之影響應該併同考量評估。
壽險公會認為,檢視花旗採用預估方法係以利差狀況估計資金短缺現象,不同於IFRS 17以負債現金流量採用現時利率折現之概念,且亦未考量預定利率小於4%之新契約貢獻度,似有失公允。
壽險公會認為,如果以整體負債平均成本計算,投資報酬率足以支應整體負債平均成本,並無資金短缺現象,反而存在利差益。
再者,檢視某金控所預估數值,推測該金控僅採用壽險公司之資產規模進行簡估,無反映各家商品結構不同之差異,所預估之增資金額具明顯偏誤,較無參考性。況,準備金評估尚有費用與死亡率等經驗率問題,若以老公司之費差益與死差益觀之,準備金反而會有下降之空間,綜合評估財務影響如何尚難論斷。
3.針對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及穆迪,指出惠譽(Fitch)肯定近期主管機關對於壽險業之一連串政策措施;穆迪(Moodys)認為實施IFRS 17不影響對保險業基本經濟實質之評等判斷
4.針對壽險業資產規模增加到27.5兆元,利差需要填補準備金為天文數字等言論,壽險公會指出,壽險公司亦積極銷售較低利率新契約,增加其利差益之貢獻,期間已長達18年成效顯著,近5年大型公司之保險負債成本已下降50bps以上。
且未來採用IFRS 17後,高利率及低利率保單之影響可互抵。財務報表表達之準備金其中有很多關鍵因子。
5.金管會已經積極要求壽險業準備,例如準備金公允價值之試算提存、將過去負債項下之特別準備提存於特別盈餘公積項下、於淨值下提存特別盈餘公積之監理措施等,以供未來接軌IFRS17穩定財務所需。近期更要求壽險業者強化資本結構,並陸續已有多家公司提出強化之規劃報局,
6.壽險業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已大幅改善。至5月為止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積餘額可望突破1,000億以上,續創歷史新高,且目前避險成本將可望下降至1.35%,假設不含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提存,整體避險成本更可望降低於0.7% https://is.gd/MX9QRg


台灣整體壽險業難解的沉痾-賣高利率保單造成財務黑洞,預估2022年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更讓保險業者的財務缺口被迫攤在陽光下,面臨極大增資與財務減損壓力。花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就認為,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IFRS 17上路後,資金缺口高達1,670億元,富邦人壽也多達880億元 , 讓主管機關金管會不斷催促各家壽險業者現金增資。 https://is.gd/z2VeyO
------------------------
【壽險業冰風暴6】壽險業要靠增資度難關 光國壽就需要2600億
各大壽險業者都面臨IFRS 17增資及財務減損壓力,主管機關金管會不斷催促業者現金增資,提足保險準備金。
各大壽險業者都面臨IFRS 17增資及財務減損壓力,主管機關金管會不斷催促業者現金增資,提足保險準備金。
台灣整體壽險業難解的沉痾-賣高利率保單造成財務黑洞,預估2022年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更讓保險業者的財務缺口被迫攤在陽光下,面臨極大增資與財務減損壓力。花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就認為,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IFRS 17上路後,資金缺口高達1,670億元,富邦人壽也多達880億元 , 讓主管機關金管會不斷催促各家壽險業者現金增資。
根據花旗銀行的一份台灣壽險研究報告認為,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IFRS 17上路後,資金缺口高達1,670億元,富邦人壽也多達880億元,台灣人壽則是230億元,因為IFRS 17要求保險公司必須為過去賣的高利率保單提足準備金。
本刊獨家取得的某金控內部研究報告更是驚人,台灣壽險業因應IFRS 17所需增資的金額超過1兆元,其中,國泰人壽需要增資的金額高達2,600億元,富邦人壽和南山分別多達1,818億元和1,846億元,新光金需要增資1,100億元,中國人壽(中壽)和台灣人壽則需增資735億元和752億元。
知情人士透露,中壽去年底的時候還對外宣佈明年將併入開發金控,由於IFRS 17不確定性太大,導致中壽股價從33.1元大跌至22.75元,併購計畫先暫停;新光金大股東洪文棟家族力挺新光金與台新金的合併案,關鍵也是因應IFRS 17所需的大額現增。


台灣壽險業烏雲罩頂? 壽險公會發五大重點說明
2019-06-20 16:01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即時報導
壽險公會今(20)日發布說明稿,指出壽險業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已經大幅改善,目前前5月全業界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提存將超過450億元,至5月為止,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積餘額更可望突破1,000億元以上、續創歷史新高。
壽險公會並針對「IFRS 17 風暴、惠譽穆迪示警」市場疑慮,指出金管會已經要求壽險業接軌IFRS17準備, 且利差缺口並非外界所猜想,澄清「壽險業資產規模由3.5兆增加到27.5兆元,利差需要填補的準備金為天文數字」的言論。
壽險公會今日說明稿有五大重點:
1. 台灣整體壽險業財務槓桿狀況,遠低於報導所說的50倍。即便是去年第4季因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使帳上有價證券投資普遍受到一定程度評價下跌壓力,致使業界財務槓桿上升至22倍。
但2019第1季因國際氣氛佳,金融市場回穩,業界財務槓桿已下降至17倍,皆非報導所云之50倍。
況近期壽險業陸續提出充實資本規劃,包含發行具資本工具及現金增資,皆有助改善整體產業財務槓桿數值。
2. 施行IFRS17雖然高利率保單(預定利率大於4%)可能具有增資壓力,但近期銷售之低利率保單具有正向貢獻,可釋放準備金,兩者之影響應該併同考量評估。
壽險公會認為,檢視花旗採用預估方法係以利差狀況估計資金短缺現象,不同於IFRS 17以負債現金流量採用現時利率折現之概念,且亦未考量預定利率小於4%之新契約貢獻度,似有失公允。
壽險公會認為,如果以整體負債平均成本計算,投資報酬率足以支應整體負債平均成本,並無資金短缺現象,反而存在利差益。
再者,檢視某金控所預估數值,推測該金控僅採用壽險公司之資產規模進行簡估,無反映各家商品結構不同之差異,所預估之增資金額具明顯偏誤,較無參考性。況,準備金評估尚有費用與死亡率等經驗率問題,若以老公司之費差益與死差益觀之,準備金反而會有下降之空間,綜合評估財務影響如何尚難論斷。
3.針對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及穆迪,指出惠譽(Fitch)肯定近期主管機關對於壽險業之一連串政策措施;穆迪(Moodys)認為實施IFRS 17不影響對保險業基本經濟實質之評等判斷
4.針對壽險業資產規模增加到27.5兆元,利差需要填補準備金為天文數字等言論,壽險公會指出,壽險公司亦積極銷售較低利率新契約,增加其利差益之貢獻,期間已長達18年成效顯著,近5年大型公司之保險負債成本已下降50bps以上。
且未來採用IFRS 17後,高利率及低利率保單之影響可互抵。財務報表表達之準備金其中有很多關鍵因子。
5.金管會已經積極要求壽險業準備,例如準備金公允價值之試算提存、將過去負債項下之特別準備提存於特別盈餘公積項下、於淨值下提存特別盈餘公積之監理措施等,以供未來接軌IFRS17穩定財務所需。近期更要求壽險業者強化資本結構,並陸續已有多家公司提出強化之規劃報局,
6.壽險業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已大幅改善。至5月為止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積餘額可望突破1,000億以上,續創歷史新高,且目前避險成本將可望下降至1.35%,假設不含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提存,整體避險成本更可望降低於0.7%。


IFRS 17風暴惠譽穆迪示警 台壽險業烏雲罩頂  【全文】IFRS 17風暴惠譽穆迪示警 台壽險業烏雲罩頂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y3f7hmur
台灣壽險公司去年出現2309億元的匯兌損失,影響淨值與獲利,雪上加霜的是,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預計2022年上路,台灣最快2024年接軌,這個新制要求過去用高利率吸收的虧損保單,必須呈現在財報上。
國際2大信評機構因此對台灣的壽險業公開示警,評定台灣壽險業是全球第4、亞洲第1高風險國家;一家大型金控公司內部的研究報告甚至認為,依IFRS 17標準台灣壽險業須要增資的金額超過1兆元,才能填補越滾越大的財務黑洞。
小辭典: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
依照IFRS 17規定,保險公司必須檢視所有保險合約賺賠,賠錢的保單要立刻列入虧損,賺錢的保單則在保險期間內,逐期隨服務提供認列。由於過去台灣大量銷售高利率保單目前虧損,依IFRS 17標準,這些過去銷售的賠錢保單,「損失要馬上認列」,並提足準備金或增資。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IFRS 17將造成南韓壽險公司增資42兆韓元(約新台幣1.13兆元),且有9間公司恐面臨鉅額增資或被接管。由於衝擊非常巨大,金融業把2022年上路的IFRS 17視為魔王級的會計準則,台灣已經決定2024年再與國際接軌。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就曾說,台灣也可能面臨同樣壓力,國內壽險業者需要提早準備。
「幸好我已經幫客戶把國泰金的股票賣掉一半,但還是賣太少了!」負責代操的林先生向本刊透露,過去他的客戶看壽險金控配息很穩定,所以買了千張的國泰金,未料看似穩定的投資竟然慘賠。
國泰人壽5月表現亮眼,稅後盈餘上衝到86.1億元,拿下單月獲利王與累積獲利冠軍。檢視相片
國泰人壽5月表現亮眼,稅後盈餘上衝到86.1億元,拿下單月獲利王與累積獲利冠軍。
更多
財務缺口 攤在陽光下
國泰金的股價走弱非個股問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整體壽險業難解的沉痾-賣高利率吸金保單造成的財務黑洞;尤其預估2022年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更讓保險業者的財務缺口被迫攤在陽光下,面臨極大增資與財務減損壓力。
被稱為保險業魔王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主要內容在準備金的計提上,包括保單負債改用公允價格表達,而且要改以現時履約模型(Current Fulfillment Model),即使台灣延後2年、最快2024年導入,預計將對保險公司產生巨大衝擊。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IFRS 17上路後,也面臨大幅增資的壓力。檢視相片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IFRS 17上路後,也面臨大幅增資的壓力。
更多
不僅業者頭痛,主管機關也未雨綢繆動作頻頻。5月24日,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演講時語重心長地說:「2016年從律師轉戰政治圈以後換了3個職位,覺得還是當立委最好,因為金管會主委在財務面必須理解與掌握,要求壽險業不能賣虧損保單。」
顧立雄承受得罪人的壓力、拉下臉監管壽險業者,因為不能賣虧損保單,意謂壽險業者不能再用高利率吸金,壽險公司的收入勢必少掉一大塊。其實在宣示禁賣虧損保單的前2天,顧立雄才大動作找了包括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國泰人壽董事長黃調貴以及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李紀珠等22家壽險業負責人,要求業者調整商品結構以及辦理現增強化資本結構。
顧立雄大動作找了22家壽險業負責人,要求業者調整商品結構以及辦理現增強化資本結構。檢視相片
顧立雄大動作找了22家壽險業負責人,要求業者調整商品結構以及辦理現增強化資本結構。
更多
淨值下降 高風險國家
即便如此,全球三大信用評等公司之一的惠譽(Fitch),在6月6日出具最新的報告,還是點名台灣壽險業的獲利以及資本結構仍容易受到匯率震盪走勢影響,金管會研議限制壽險業的財務槓桿比重,並且為了因應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接軌,要求業者得加緊補足資本。
實際上,台灣壽險業的財務槓桿比重高達50倍,遠高於銀行業的12倍,惠譽的報告白話來說,就是金融市場(如匯率)一旦發生大規模的震盪,台灣壽險公司微薄的淨值將很難通過考驗。舉例來說,去年台灣壽險業的匯兌損失高達2300億元,就導致壽險公司的淨值下降到亮起紅燈。
另一家信評公司穆迪(Moody's)則是將台灣壽險業列為亞洲最危險、全球第四高的風險國家,穆迪認為台灣保險的平均保證利率比市場利率高,這會使負債風險提高;也就是說,全球3大信用評等公司當中,有2家信評公司已經對台灣壽險業提出警告。
不只國際信用評等公司,花旗銀行的研究報告也認為,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IFRS 17上路後,資金缺口高達1670億元,富邦人壽也多達880億元,台灣人壽則是230億元,因為IFRS 17要求保險公司必須為過去賣的高利率保單提足準備金。
本刊獨家取得的某金控內部研究報告更是驚人,台灣壽險業因應IFRS 17所需增資的金額超過1兆元,其中,國泰人壽需要增資的金額高達2600億元,富邦人壽和南山人壽分別多達1818億元和1846億元,新光人壽需要增資1100億元,中國人壽(中壽)和台灣人壽則需增資735億元和752億元。
 檢視相片
更多
瘋狂吸金 盼解利差損
知情人士透露,中壽去年底時,還對外宣布明年將併入開發金控,由於IFRS 17不確定性太大,導致中壽的股價從33.1元大跌至22.75元,併購計畫先暫停;新光金大股東洪文棟家族力挺新光金以及台新金的合併案,關鍵也是因應IFRS 17所需的大額現金增資。
「台灣過去賣太多高利率的保單了,像國泰人壽1962年就開始賣保單,當時利率都是10%以上,2002年以前也都還有5%,壽險公司吸收大量5%以上的資金以後,投資在現在的公債報酬率卻只有2%到3%,也就是所謂的利差損,老壽險公司問題當然最嚴重,因為他們高利率的老保單非常多。」金控高層說。
面對外界的疑慮,蔡明興解釋:「富邦人壽因為4%以上利率的保單比較少,需要調整的比較少,因為我們比較新!」不過,一名金融業主管說,富邦合併的安泰人壽在1987年就已經成立,而且規模很大,所以資金缺口也相當可觀。
蔡明興解釋:「富邦人壽因為4%以上利率的保單比較少,需要調整的比較少,因為我們比較新!」檢視相片
蔡明興解釋:「富邦人壽因為4%以上利率的保單比較少,需要調整的比較少,因為我們比較新!」
更多
「壽險就像第2個年金一樣,遲早會有人破產!」一名金融業負責人憂心忡忡地說,壽險業長期存在利差損的問題,2002年以後為解決利差損,壽險公司進一步瘋狂吸金,資產規模從3.5兆增加到27.5兆,等於膨脹了6.85倍,現在這些利差需要填補的準備金就變成天文數字。
辦理增資 停賣虧損單
根據壽險公司的年報統計顯示,國泰人壽近5年的負債保單成本介於4.03%至4.54%,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卻只有3.17%至3.5%,新光人壽負債成本4.08%至4.76%,收益率也只有3.69%至4.11%,「表示這些老牌的壽險公司每年賺的錢,不夠賠付給民眾。」金控主管說。
一旦台灣和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接軌,台灣壽險公司的財務黑洞就會攤在陽光下,金管會為解決問題,一方面要求壽險公司停賣虧損保單,同時間也要求業者辦理現金增資,強化財務體質。
「顧立雄現在一個頭兩個大,直接和國際接軌會讓一堆壽險公司掛掉,不和國際接軌也是死,因為只要再發生一次金融風暴,就會有壽險公司出現破產的問題,所以接軌時間只能延後,不可能不接軌。」金融業高層說,以韓國為例,隸屬三星集團的三星人壽是韓國最大的壽險公司,當韓國政府開始規劃接軌IFRS 17的計畫時,三星人壽股價竟從136500韓元大跌到80500韓元,第二大的韓華人壽更從7980韓元腰斬到3200韓元。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防範未然,要求壽險業不能賣虧損保單和增資。檢視相片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防範未然,要求壽險業不能賣虧損保單和增資。
更多
在穆迪的報告中,韓國壽險業的風險還比台灣輕一級,韓國和台灣的壽險市場規模接近,韓國估計IFRS 17接軌後,整體壽險公司負債準備金就要42兆韓元(約新台幣1.13兆元),「韓國就要逾兆,台灣壽險公司估計只增資一兆元是不是太保守?」金控高層嚴肅地說。
股利稀釋 外資狂出脫
再以富邦人壽2015年投資的荷蘭壽險公司Delta Lloyd,由於荷蘭政府去年開始實施類似IFRS 17的新會計標準(Solvency 2),Delta Lloyd股價提早反應,從高點17歐元崩跌到2.85歐元,富邦2017年也被迫慘賠30億元停損出場。
荷蘭Delta Lloyd保險公司股價從17歐元崩跌到2.85歐元,富邦也被迫慘賠30億元停損出場。(翻攝維基百科)檢視相片
荷蘭Delta Lloyd保險公司股價從17歐元崩跌到2.85歐元,富邦也被迫慘賠30億元停損出場。(翻攝維基百科)
更多
法人分析:「新會計標準要求體質不佳的壽險公司大幅增資,資本額大幅增加的後遺症是每股獲利嚴重稀釋,資本投入效益太低,知情的投資人不願意參加增資大舉拋售持股,Delta Lloyd股價就崩跌了。」台灣有壽險的金控今年以來也開始出現類似韓國及荷蘭的現象,根據統計,外資半年來賣超國泰金高達269億元、富邦金157億元、新光金89億元,如果再加上賣超中壽的45億元,外資今年賣超壽險金控就超過500億元,國泰金等公司股價也因此不斷探底。
新光人壽副總經理吳欣盈出席合辦的黑客松活動,其實新壽也必須面對相當大的增資壓力。檢視相片
新光人壽副總經理吳欣盈出席合辦的黑客松活動,其實新壽也必須面對相當大的增資壓力。
更多
「外資知道壽險公司未來5年不但配不出股息回饋股東,還要拿錢出來幫忙增資度過難關,當然不願意,能跑的就趕快逃命。」知情人士說。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以及台灣人壽等5家壽險公司預計辦理現金增資逾千億元,知情人士透露,部分主辦現金增資的券商為了避免虧損,已經表明不願意負責包銷的態度,即便如此,為因應IFRS 17接軌,明年這些壽險公司可能還是要啟動第二波增資。
中壽去年底對外宣布明年將併入開發金控,但日前宣布併購計畫先暫停。檢視相片
中壽去年底對外宣布明年將併入開發金控,但日前宣布併購計畫先暫停。
更多
分段實施 可減緩衝擊
對於信評機構等外界的質疑,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倒是信心滿滿地說:「他們也不懂啦!」「IFRS 17在接軌日一次提列準備金,衝擊當然很大,台灣資本市場根本籌不到那麼多錢,政府也不是笨蛋,不會用這個方式打死整個產業發展,而是會分階段實施讓衝擊減緩。」
儘管上週國泰金股東會已經通過500億元的現金增案,但國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表示,實際現增的金額不會到500億元,IFRS 17的缺口也遠低於花旗估計的1670億元,但國泰究竟要現增多少錢才夠?林昭廷不願回答。
但其他壽險業者不像國壽有富爸爸撐腰,金控報告就點名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和南山人壽及全球人壽,分別因大股東無足夠財力增資或未上市等因素,增資壓力特別巨大。看來顧立雄除了緊盯壽險業的財務狀況和增資進度外,也只能請上天保佑金融風暴別再出現了。 【全文】IFRS 17風暴惠譽穆迪示警 台壽險業烏雲罩頂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y3f7hmu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