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雞頭《鹿鼎記》成於 1970 年代/尾牙十大須知 網友盼立法禁員工表演/向神明起誓假若自己違背了誓言,老天爺也要讓我跟這隻雞一樣不得好死、身首異處。至於「黃紙」則是寫給神明看的誓狀,燒成了輕煙上達天聽,儀式也就這麼完成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tinyurl.com/y3muaej7


古人結拜為何要歃血為盟?同時還要燒香?在這些儀式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7-07-08 由 四冥狂客 發表于文化
提到古人結拜,我們馬上就想到了「鍤血為盟」,而所謂的鍤血為盟則指的是把牲畜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這是古代訂立盟約時的一種儀式。可是為什麼古人結拜要喝血酒呢?還有,古代人是怎麼結拜的?
古代人怎麼結拜的
結拜,雅稱義結金蘭,俗稱結義、換帖等,是民間同年人結為兄弟般關係的一種形式。
結義有規範性的禮儀程序,即以自願為基礎,通過協商、同意,選擇吉日良辰,在一個大家都認為較適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掛關公等神像,下擺三牲祭品,即豬肉、魚、蛋(按人數計算,每人一粒),以及一隻活雞(男結拜為公雞,女結拜為雌雞),一碗紅酒和「金蘭譜」(也稱立誓言)。「金蘭譜」每人一份,按年齡大小為序寫上各人名字,並按手印。
桃園三結義
儀式開始後,每人拿一炷香和「金蘭譜」。然後,把雞宰了,雞血滴入紅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針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紅酒中,攪拌均勻,先灑三滴於地上,最後以年齡大小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關公神像前。這種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結拜儀式後,參與結拜人之間即以兄弟稱呼,有的在稱呼前加「契」「蘭」、「誼」等字,也有俗稱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著生死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結義
先說喝血酒。大家知道,中國一直是一個人情社會。在人情社會裡,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什麼呢?是血緣關係。所以,要結拜異性兄弟時,就要把血滴到同一隻酒碗裡,然後大家把這碗酒分喝了。
這樣做,象徵的意思是:從此大家就有血緣關係了。血酒中的血,一般是動物的血,比如雞血。
也有用人血的——用刀劃破指尖,滴血入碗。其實在先秦時期,就有這個儀式的雛形了。我們所說的,兩國之間,罷兵休戰,「歃血為盟」,就有點這個意思。再說燒香。
三把半香,是有來歷的。
忠義堂
第一把香,是效仿春秋時的羊角哀、左伯桃。
第二把香是效仿桃園三結義。
第三把香是效仿梁山好漢。
評論
要說這結拜的原因說到底無非兩種:一是志趣相投,想在一起干一番大事業,和劉關張一樣。另一種便是在江湖行走有個照應。在古代那種法制不健全的時代可真是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啊。


--------------------
歃血shà xuè:原意是指以口含血,另一種說法是以指蘸血,塗於口旁。古代國與國間誓盟,為了表示誠意,需舉行儀式,殺牲口,並口含牲畜鮮血,以示如違約背叛盟友,將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
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
歃血為盟是古代締結盟約時的一種儀式。近代稱做喝「血酒」
出處:
《春秋左傳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尊卑以次歃,戎右傳敦血,以授當歃者,令含其血"。
由於中國的歷史過於久遠了,這種行為究竟起源何時,至今已很難考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歃血為盟首先流行於上流社會的統治階層。
早在春秋戰國之前,西周王朝分封諸候——那時還沒有設立郡縣制度——大諸候下面又分封小諸候,公、候、伯、子、男爵分五等,大、小諸候各自占據一塊土地,實施封建割據。這些諸候國為了自己的生存,小的諸候國要尋找一個強大的靠山,強大的諸候國要擴展自己的勢力,便要拉攏一些較弱小的諸候國做自己的黨羽,以稱霸天下,於是便形成了諸候國之間的結盟,到了戰國時期,蘇秦和張儀遊說於列國之間,締結「合縱」與「連橫」的盟約。而這些盟約締結時,都要舉行「歃血」儀式。見諸於史書的較早記載。
《左傳.隱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壬申及鄭伯盟、歃如忘」。更早一些關於歃血為盟的記載是在《東周列國志》一書中,書中第六回便記有鄭衛公假借周王之命,討伐宋國,宋殤公心中驚懼,便遣密使告於衛宣公,衛宣公乃糾合齊僖公欲與宋鄭兩國講和,約定月日,在瓦屋之地相會,歃血訂盟,各釋舊憾。此事發生在公元前717年,繼此之後,又有齊桓公約五國諸候會盟於北杏之地。《論語》一書中,稱齊桓公九會諸候,此次結盟,乃其第一會,也是我們所能找到的關於歃血定盟的最早記載。
歃血為盟只是古人賭咒設誓時為顯莊重的一種形式。據傳說早在上古時代的原始社會中,人們舉行祭祀活動,就有將獸血塗面,並將獸血混於酒中喝下的習俗。近代南、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據說其祖先就是三千年從中國漂流過去的中國人,仍然保留著這種習慣。不過現代影視作品中將印第安人塗面的獸血改做了顏料。
關於歃血的具體行為,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其主要內容就是將血混入酒中,共同飲下。但由於時代和地域的差別,混入酒中的血也各有不同。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曾有這樣一段文字:「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血來!』遂取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合縱)』」。此處歃的是雞、狗、馬血。在東周列國志中,卻有這樣一段描述:「次日,立壇於召陵,桓公(齊)執牛耳為主盟,管仲為司盟,屈完稱楚君之命,同立盟書,桓公先歃,七國與屈完以次受歃。」此處卻是牛血。到了漢代,仍然保留著上古習慣,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誓畢,宰牛設酒聚鄉黨百餘人共飲一醉。
唐、宋之後,因為封建君主制度的確立,統治階級之間的結盟減少。歃血結盟卻又轉向民間江湖上的綠林好漢們,唐時的響馬,宋代的草寇,明清時的土匪、鬍子,乾的是月黑殺人,風高放火,打家劫舍,殺富濟貧,反叛朝庭的勾當。結夥時首先要喝血酒——即歃血結盟。首先要將自己的中指割破,將血滴到酒碗裡,然後參加盟誓的人將血酒分喝,並設下毒誓,表示永不背盟。到了清朝末年,以至民國初期,江湖上的土匪,社會上的幫派組織——上海的青幫,兩湖的紅幫,江淮的船幫、鹽幫,在組織活動時,仍然要搞歃血的儀式。不過割破自己的手指恐怕太恐怖——這是我的猜測——便改做將一隻大紅公雞斬首,將雞血滴在酒里,然後大家分喝雞血酒。賭咒盟誓,這也是幫派組織內部加強團結的一種手段,大約也應算做中國酒文化的一個內容,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新中國成立之後,流傳了幾千年的歃血為盟的形式才逐漸消亡。
-------------
割牲歃血,又稱殺牲歃血、歃血為盟。在春秋時期,會盟活動頻繁,會盟儀式的構建在實踐中形成了程式化。其中血對會盟儀式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標誌性意義,形成了獨具時代性的“血盟”傳統。
在人類活動的早期,鮮血是生命的重要像徵。在上古時期,人類已有血盟的習俗,人或動物通過鮮血融合的形式形成具有特色的盟約形式――“血盟”。
據《春秋》記載,僅在魯國十二公所統治的二百四十二年裡,列國間軍事行動凡四百八十三次,朝聘盟會四百五十次。還有未被記錄的各種政治活動,春秋時期的活動相當頻繁,其中會盟是重要的政治活動之一。何謂盟?《周禮》記載:“國有疑則盟,諸侯再相與會,十二歲一盟,背面詔天之司慎、司命。盟,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可見,春秋時期會盟儀式的構建中,歃血是其重要環節。
血在上古時期,是一種可以直接食用的物品。《禮記・禮運》篇中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發展到了夏商時期,由於飲食文明的進步,血這種食物,分化出另外的功能。血在祭祀、會盟中的應用,使其在實用功能中包含了文化內涵。其中生命意識和宗族意識的體現尤為明顯。
無血不為盟, “血盟”的意義在於通過血液的混合,達到人生結合、生命共同的用意。先秦的用血制度主要分為祭禮用血、釁禮用血和盟誓用血三大類。從祭祀儀式以血祭之的“血祭傳統”發展到歃血為盟的“血盟傳統”。可見,“血”從國之大事的祭祀用品,適用範圍延伸至盟,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可見,“盟”的地位上升,“盟”與“祭”的地位、水平相接近。隨著會盟的發展,形成了血盟的傳統。
“歃血為盟” [1]  是會盟成立的必要條件。這也是會盟有別於其他政治活動的標誌。春秋時期的政治、外交活動(如遇、會、聘、誓、盟等)的界定,《禮記・曲禮下》有其詳細的記載:“諸侯未及期相會日遇,相會於地日會,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日聘;約信日誓,牲日盟。”從材料可知,盟與遇、會、聘、誓四者的區別在於其有標誌性的“牲日盟”。也使得“牲而血濺,歃血而為盟”成為了會盟重要的特徵。
《左傳・隱公二年》記載了有會無盟的歷史事件:“二年春,(魯)公會戎於潛,修惠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有會無盟。 ”由此我們可知,這次魯國與外戎的交際,只限於會面,並無舉行“殺牲、歃血”具有儀式感的盟誓。
可見,血的運用,是多層次與多維度的,它不單是會盟活動中的標誌性程序,它還包含著人企圖在社會關係與宗族血緣中尋求一種更緊密關係的心理。它成為了春秋時期人的社會與心理活動的一個表徵,在關係脆弱而又尋求穩定契約關係中,血帶著一種神秘力量,使得血在會盟的構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與意義,其作用不容小覷
------------
歃血為盟,古代訂立盟約時的一種儀式。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
古代訂立盟約時的一種儀式。公孫璞曾代表蓬萊魔女與黃河五大幫會共飲血酒,結為抗擊外族入侵的同盟軍。(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歃血為盟
歃血,口含血,一說以指蘸血塗于口旁。《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縱)。'"定縱,定合縱之約。
例句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臣曾與齊侯歃血為盟,約以歲時朝聘,不敢有闕。"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說不定國王還要~呢,珠盤玉敦的準備也是不可少的。"
--------------------
十四到十九世紀中國在 中 亞 的外交 - Google 圖書 http://tinyurl.com/yylf536m
異姓結拜與歃血結盟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裡,人們不是用“血”,而是用“骨肉”來想像和解釋親屬關係和摹擬親屬關係的,“血”觀念的流行大概受到了歐洲基督教文化的影響。那麼,古代中國人是怎樣想像“血”的呢?“血”在社會結合中居於何種位置呢?本文嘗試以歃血結盟的習俗為切入口,通過對異姓結拜——“秘密結社”結合方式的研究,考察“血”所積澱的文化內涵。
  本文出自《重審中國的“近代”》。作者孫江,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歷史學院教授。
  《重審中國的“近代”:在思想與社會之間》
  孫江著/2018年12月出版
  在異姓結拜的歃血儀式上,“血”的使用凝聚著人們的文化想像,但構成結盟者之間摹擬親屬關係的有形之物卻不是“血”,而是“骨肉”。
  古希臘人和古代中國人對於血的認識相似。人們在把生命和血等而視之的同時,還發明了以放血來治病的方法。之所以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是因為人們認為構成生命的不只有“血”,還有“氣”;“血”和“氣”不只決定人的生與死,還影響人的生存狀態。
  歐洲進入中世紀以後,血的觀念被引入親屬繼受關係。其時,在人們的觀念裡,構成血與血相連的主體不是父子,而是兄弟姐妹。異姓男女結成夫婦後,其所生育的子女之間擁有同等的血緣關係。
  為了保證血緣的純粹性,又不觸犯基督教會關於近親結婚的戒律,基督教的神職人員提出了基於教理的婚姻關係準則,即通過神賜福信徒的宗教儀式使夫婦結合,並以子女為媒介融為一體。由於沒有血緣關係的男女間的一體性得到了認可,橫向的兄弟血緣關係得以過渡到父子的縱向關係上。
  與中世紀以後歐洲人關於血的上述觀念不同,“血濃於水”“血親”“血緣關係”等觀念雖然業已紮根於現代中國社會,但在古代中國,維繫親緣關係的紐帶並不是“血” ,而是“氣”,“氣”的表徵為“骨肉”。“父精母血”之說固然表明母子之間是以血來聯結的,不過,“血”本身也包含在“氣”裡。
  滋賀秀三認為“父子至親,分形同氣”“父子一氣,子分父之身而為身”等古代中國人的觀念表明,父子為不可分割的生命連續體的觀念是中國人人生觀的根本,也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孝的出發點。父子一體,父子如同首足;夫妻通過婚姻結為一體;兄弟如四肢關係。
  既然父子、夫妻和兄弟之間的關係猶如身體,“骨肉”很自然地成為表徵異姓結拜關係的符號。從早期的天地會文本里,可以找到許多以“骨肉”來表述結拜兄弟關係的文字
  天地會人物圖像,出自《近代秘密社會史料》
  在清代嘉慶年間姚大羔的《會簿》裡,寫有“同心結骨為兄弟”(《洪門詩》),“如同骨肉便相求”(《有難詩》)。
  劉梅占所存的紅布《花貼》稱兄弟情同骨肉,勝似同胞”。顏亞貴《桃園歌》稱“當天結拜,即是骨肉同胞,永無更改”。約作於道光年間、在廣西田林縣發現的文本也有“結成生死骨肉之親”之語。稍晚的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1《洪門小引》裡有“勝如同胞骨肉之親”字句。
  類似的語句還見於施列格(Gustave Schlegel)的《天地會研究》一書:“勝過同胞骨肉親。”凡此等等,都說明所謂“摹擬血緣”關係,準確地說應該稱為“摹擬骨肉”關係。
  那麼,“血”在這種“摹擬骨肉”的異姓結拜中具有何種意義呢?田海曾經指出中國史上的歃血結盟不同於西方,是一種“空洞的儀式”(empty ritual forms),旨在強化結拜時語言和文字的力量,而西方的歃血結盟則要創造兄弟血緣關係
  筆者認為“空洞的儀式”之說帶有歐洲文化本位的色彩,因為“血”固然沒有實際作用,但結拜儀式本身產生了“結骨”等於成為異姓兄弟的結果。在此前提下,筆者贊成田海關於“血”的意義在於強化語言和文字的力量之說法,“血”的這一作用換言之就是“尊而神之”:讓神明來見證結盟,罰背盟者。天地會文本里所載述的歃血結盟都是在這個意義上展開的。
  天地會各種文本在述及其歷史起源時,都有一段關於反清復明的故事。根據姚大羔所藏之會簿,大略如下:
  崇禎十七年,明亡。西宮娘娘李神妃僥倖脫逃,並在雲南高溪廟生下一子。康熙年間,西魯作亂,居住在甘肅少林寺內的一位總兵揭榜,率128名寺眾出征,得勝歸朝,仍回少林寺。後僧眾受奸臣誣陷,遭到清兵圍殺。
  力戰而倖存的18名僧人奔逃到海邊,發現從海裡浮起一隻白石香爐,撈上來一看,只見香爐底部刻有“興明絕清”四字,於是“當天盟誓”。後來,師尊萬提起(雲龍)聚眾108人,於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當天結義,指洪為姓,插(歃)血拜盟,結為洪家”,立志打倒清朝統治者,恢復明朝的江山。
  天地會旗牌,出自《近代秘密社會史料》
  對於這次起會結拜,各種文本的說法不盡相同。姚大羔的文本提到先兩次結拜,第一次沒有用血只是指天發誓;第二次規模比較大,眾人均飲血酒,不過沒有點明用的是人血還是雞血。
  在廣西田林縣發現的天地會文書抄本關於結會的故事同上,只是敘述更為詳細,《忠義榜文》道:
  “異姓結盟,義同梁山之祖,滴血共飲,情各(若)宋江之宗。
  羅爾綱《天地會文獻錄》收錄的文本稱5個僧人見到香爐底部“反清復明”後,“當時對天盟誓,插草為香”,“祝告神明”。盟誓沒有用血,只是指天發誓,並且用草來代替香。
  而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1《洪門小引》則說“插血聯盟,插草為香”。結拜時,既用了“血”,也用了“香”(即草)。以上四個主要的天地會文本,關於天地會結拜時情景的描述不盡相同,其中盟誓形式各有差異:或指天發誓,或捻香盟誓,或歃血結盟。從中可見,大概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血”並非必不可少,草、香等均可以成為血的替代物。
  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天地會文本記​​述了一套規範的組織架構、入會儀式和交往方法。根據七卷本的清史資料叢刊《天地會》載錄的幾十件歃血結盟案件,一個完整的入會儀式可以概括為四個步驟:
  首先是設立香案,香案可以在桌子上、地上或土台上,供奉創會人“五祖”像或洪二和尚像、關羽像及土地菩薩像等,排列牲醴香燭,讓諸神見證結拜;
  接著是鑽刀儀式,從刀下鑽過去,或從火上跳過去,甚至還有從供奉神像的桌子下鑽過去的;
  第三步是歃血盟誓,同飲雞血酒或人指血酒宣讀結拜誓言最後是傳授暗號,有“開口不離本,出手不離三”之口訣和手勢,也有用鈕扣、小刀、銅錢之類做文章的情形
  在天地會結拜儀式上,也有不用雞血,而只用人指血的例子。但大多數情況下是要使用雞血的,因而宰雞是一個重要的儀式為什麼要頻頻使用雞呢?田海曾舉證了元明清三代所用犧牲的種類及其意義,指出白馬祭天,烏牛祭地,雄雞(特別是白雄雞)因為凌晨啼鳴,象徵著生命的開始和迴轉。
  天地會碑亭,出自《近代秘密社會史料》
  犧牲的這些意義在春秋戰國時代似乎還沒有。在筆者看來,民間所用犧牲的種類主要與祭祀空間有關。在國與國訂盟或民眾起事時,通常會於白晝在戶外公開舉行歃血結盟儀式,所用的動物是體積較大的馬和牛;而小規模的民間結社則往往選擇黑夜在室內或曠野破廟裡舉行歃血結盟儀式,所用的動物自然是體積較小的雞。
  因為儀式往往是在黑夜中秘密舉行的,所以雞並不單純象徵著新生命的開始,而兼有生死悖論的意義。這在以下幾首宰雞詩中都有所體現。廣西田林天地會文書抄本《現龍頭》詩曰:
  此雞不是非凡雞,流在人間五更提(啼)。
  萬兄盟誓詔他作正,不忠不義照雞亡
  蕭一山編《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5《斬亞七詩》(即宰雞詩)道:
  此雞不是非凡雞,落在人間報曉啼。
  今晚洪家來做證,兄弟飲過正齊心。
  《又雞詩》道:
  頂戴鳳冠尾帶槍,遍身白玉為衣裳。
  兄弟結義將你斬,若有姦心照樣亡。
  兩個文本之所以詠嘆“此雞不是非凡雞”,乃是因為它有報曉——新生命即將到來的象徵意義,但是,這只“凡雞”卻在破曉前一命嗚呼了,雞的生命旅程暗示了參與結拜眾人的命運:如果大家“結骨盟心”,則可迎接未來;如果“不忠不義”,必為刀下之鬼。宰雞後,接下來進行的飲雞血酒儀式標誌著一個生死共同體的誕生。
  施列格《天地會研究》中收錄的詩文和蕭一山上述詩文大同小異,描述了若干盟誓用血的場面。在《請神表文》中寫道:
  “會盟同心,插(歃)血立誓。”歃血結盟是這樣開展的:“飲完了茶,再來一樽酒……眾兄弟取得一枝銀針,刺入中指,使一些鮮血流入杯中,然後把這血酒一飲。”接著開始誦詩:“白雞為記,瀝血設誓。不忠不義,照雞而亡。有忠有義,公侯萬世。飲酒定盟,結拜起義。 ”
  天地會腰憑,出自《近代秘密社會史料》
  在有的結盟會上,祝詞完後,還要殺一匹白馬、一頭烏牛,將它們的血滴在刀槍上,之後將牛馬烹調作為晚餐。飲雞血酒是“尊而神之”,而瀝血刀槍則有“釁”(避邪)的作用。
  宰雞、飲雞血酒儀式在民間異姓結拜中被廣泛使用,並不斷被豐富。在民國時期形成的一個異姓結拜文本里有:
  “神前應供三牲,凡供三牲者,必用白公雞。若僅供香燭,則可用五色絲絨束線香一股,至此時則由新丁貴人斬香為二,曰:有如此香。以代斬鳳凰之舉。”
  在這裡,斬香和宰雞具有同樣的意義。
  民國初年流傳的哥老會《江湖漢留宗旨》不僅增加了古代盟誓的內容,還對歃血結盟有了新的詮釋,稱飲血酒有“血脈相通之親”作用,這顯然是在以往的歃血結盟中不曾見到的。
  而另一個哥老會文本劉師亮的《漢留全史》還把歃血結盟和近代國家的儀式相比附,稱“盟證者,盟誓之證人也。大凡結盟,必先立誓,如國民政府文武各官就職時,必先宣誓,漢留盟證,如國民政府監視文武各官宣誓之委員也,故曰盟證”。在這裡,歃血結盟被賦予了近代政治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