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生日是在端午的前三天,這一天也稱「端二」。時到端午節,人們總會想起為國懷憂殉身的屈原,文天祥也不例外

向忠烈致敬!讀聖賢書 學端午精神
作者:允嘉徽
端午龍舟競技念屈原精神。(陳仲明/大紀元)
更新: 2019-06-07 11:32 AM       標籤: 文天祥, 端午, 屈原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詩人節,不論是端午節或詩人節,其中牽繫的核心就是屈原。今天的我們在種種風俗裡過端午,誰能忘懷「端午」的精神──屈原的忠貞愛國、不與世沉浮的志節!
「端午」精神 屈原志節
屈原(約當生於公元前340年-278年)是戰國後期楚國貴族,在楚懷王時任三閭大夫。他目睹國勢日衰而憂國憂民,然而卻受同事上官大夫所妒,受到讒言陷害,在楚懷王、楚頃襄王兩代遭到二次流放。屈原在超過二十一年的流放中,對家國的一片丹心從未改變;他雖然處在濁世逆境中,不與世沉浮的志節未曾動搖。
在《離騷‧漁父》中,屈原自敘「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流放並未使他改變志節,他作了《離騷》表明自己對家國的一片忠貞,擇善固執,九死不悔。
公元前278年,楚國首都被秦將白起攻陷,以致遷都至陳。流放中的屈原,眼見國家岌岌可及,想為國效力卻無著力之處,在沉重的傷痛下,他效法殷代的賢臣彭咸──諫君不從投水而死,抱石投入汨羅江。
屈原像,出《歷代君臣圖鑑》(清代拓本),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讀聖賢書 學屈原精神
後代詩人墨客以「端午」為題的作品非常多,南宋末年的忠烈──文天祥的一生作了不少以「端午」為題的詩文,顯現特別的時空意義。這和他的生日有關,也和他生平時代的國運有關,更與他的「端午」志節緊緊牽繫。文天祥的一生表現了忠臣烈士的志節和頂天立地的德性,緊緊追隨愛國先哲屈原,如他這首《端午》所表露的「烈士心」:
五月五日午,薰風自南至。試為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生為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遊,雍門發悲涕。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節錄)
文天祥的生日是在端午的前三天,這一天也稱「端二」。時到端午節,人們總會想起為國懷憂殉身的屈原,文天祥也不例外,他的多首《端午》詩,都赤誠展露他對屈原崇高的敬意。文天祥的生命,巍巍然矗立於置死生於度外的境地,直追先哲屈原,磅礡地回答了自己「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的人生命題,令人肅然起敬!元代修宋史,為其立傳,明代景泰年間追諡文天祥為「忠烈」。一杓汨羅之水,尊祭天祥貞靈!
文天祥的成長背景
文天祥(西元1236-1283年)進士出身,南宋末年宋理宗之朝生於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縣富田鄉)的一個地主家庭。當他出生時,祖父夢見天上有小兒乘紫雲降下又升起,因此給愛孫取名雲孫,字天祥。《宋史》上說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他從小好學不倦,看到學宮裡奉祀的鄉人──先聖先賢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都有「忠」字的諡號,心裡非常崇拜敬慕,並且立志看齊;顯然在他的生命裡,早埋了「忠貞」的種子。二十歲的他選中貢士,同年會考進士,對策集英殿。文天祥洋洋灑灑、一揮而成萬餘言《法天不息》的策論,在六百零一名進士中被宋理宗親拔為狀元。
文天祥的識見洞鑑古今,愛國情操力透人心,考官王應麟著實被感動,奏賀皇上喜得忠肝賢才,說道:「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理宗喜得賢才文天祥,讚為「宋之瑞」,故而文天祥在狀元及第後,改號宋瑞。
清朝出版的《南宋群賢小集》一頁,翻刻南宋寶佑四年文天祥狀元及第榜單。(公有領域)
文天祥詩言志:無私無畏洞徹生死
文天祥也是一個深具寫實精神的詩人,因為他的忠烈正氣貫通天地,所以文章功業反而被忽略了。文天祥的詩作很豐富,除了聞名於世為人熟知的《過零丁洋》、《正氣歌》之外,他一生創作了五百首以上的詩歌,綰結個人和國家的命運,反映時代背景,而且總是直視生命的意義,洞徹生死,處處顯露無私無畏的魂魄,也是他一生保鄉衛國的心跡表露,以及出戰征敵的時空記錄。因此,人稱文天祥的詩,可謂南宋末年的詩史,宛然是屈原《楚辭》的愛國情操再現。
文天祥被元軍所拘,船過零丁洋時他寫下《過零丁洋》詩,在當時如雨中飄萍的遭遇中,充分顯現他「丹心照汗青」的志節。當時南宋山河是破碎了,文天祥的丹心志節面對生死考驗毫不動搖: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摇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對屈原忠魂的崇敬
文天祥以「端午」題名的詩,深摯地流露出對屈原忠魂的感念和尊崇,以及一以貫之追隨屈原的一顆赤誠丹心。當我們看文天祥人生,就看到煥煥然的忠貞屈原的愛國精神:
《端午》:
(續上)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
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秋風汾水辭,春暮蘭亭記。莫作留連悲,高歌舞槐翠。
當蒙古軍攻打南宋時,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戰遷都,以便理宗隨時能逃往海上,朝中沒有人敢議論。那時天祥為寧海軍節度判官,大膽上書乞斬董宋臣「以一人心」。赫赫然「眾人皆醉我獨醒」偉丈夫!
在世間,人們逢端午紀念屈原。在「端二」這一天出生的文天祥內心,端午無疑引發他深刻的思索、壯闊的追索,彷彿,文天祥是屈原的化身、忠魂的再現,對國家抱著摯熱又忠貞的心,忍痛割捨個人身家的感情。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屈原字靈均)
幾年的干戈兵荒中,文天祥的妻女都被元軍擄去,唯一的兒子也死於戰亂,他忍受妻離子散的悲痛,仍不放棄任何能保衛國家社稷的機會。即便是戰亂中妻妾家人被俘在敵營為奴,文天祥仍堅守初心,不投不降。《正氣歌》表明他一貫的心志。
安事二姓 願賜一死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西元1274年發二十萬大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今之杭州)。西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初年,元兵渡江,宋朝情勢危急,下詔天下勤王。文天祥散盡家產,募得豪傑萬餘人,組織義軍勤王。友人力勸,不要以羊群送虎口。而他明知「不自量力」也要「以身徇之」,期待天下忠臣義士聞風而起保社稷。
三年後,宋祥興元年(西元1278)十二月二十日,在今廣東海豐縣城北二里處的五坡嶺,文天祥在一路飢困作戰中方才停下來吃了口飯,就遇張弘範偷襲,來不及還擊被抓。他在被抓後自殺而未死去。張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反詰問他:我不能保護父母,怎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張弘範又屢次招降勸他對元朝盡忠,同樣能有宰相之位。文天祥交給他自己寫的《過零丁洋》詩,表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節。次年,宋朝滅亡,張再招降他,文天祥堅持寧為一死,決不屈從變節,讓張弘範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遣使護送他到京師。到了燕京(今北平),他絕食,這一次依然不死。
文天祥石刻碑立於海豐五坡嶺方飯亭。(公有領域)
元世祖尋求南方人才為官,曾問才於議事大臣,得到回答「南人無如天祥者」。文天祥在燕京被囚禁三年,雖然元世祖下諭旨招降,也沒說動他。元世祖終於了解他是不為所動的,譴人問他心願。文天祥答說「願賜之一死足矣」,元世祖惜才,不忍賜死,經左右的聳勸,終於如其願。天祥從容就死,行刑後不久,制止的詔令到來,已經遲了。忽必烈自是萬分惋惜。數日後,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來收尸,文天祥「面如生」,儼然未曾死去。一代忠烈,果然超越了生死的侷限!
文天祥的生命觀
在文天祥的詩中,絕決不畏死生的意志透紙卓立。生命的意義不在短長而在深淺,「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人命如露短暫,榮華如風易逝,恪守天理,行所當行,就超越了生死,縱使僅活一日也如千秋萬歲長;而淺薄的生命,即便活了百年,也如蜉蝣般短暫。
文天祥衣帶中遺有一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表明他走過四十七年人世的心聲總結。讀書人的一生「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忠烈文天祥給自己交了無愧的答卷──超越生死的浩然正氣追隨先哲屈原,「端午」精神與日月同耀塵寰!而他小時候諡號「忠」的志氣也達陣了──「忠烈」就是他的號!
附錄:
文天祥出仕簡歷
文天祥狀元及第僅四天,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歷任寧海軍節度判官、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臨安知府、樞密使、右丞相兼樞密使等職。
由於他才高且言直,雖然建樹頗多,仍然不時遭到權臣忌妒而遭免官或自動請辭回歸故里。文天祥曾開闢文山,建築宅堂,閒居那裡讀書,先後三年以文會友,是以世稱「文山先生」。
文天祥肖像,清代葉衍蘭繪。(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宋史》
《文山先生全集》


約1939年臺北五月五日懸掛鯉魚旗景象(原圖黑白 + 數位上色)
日本時代,每年的五月五日是「端午の節句」,依習俗會為男孩慶祝,懸掛鯉魚旗。
原圖日本時代美國駐台灣領事Gerald Warner拍攝,出自:
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warner-negs-taiwan/gr0149
 

31932848_941022199412564_3371427681001275392_n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105294651_172741950885863_2238531276214485993_n104741957_172741984219193_6162733706838382288_n105809929_172742040885854_707655204260009561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