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經》是北宋仁宗時的皇祐中翰林學士張擬的作品,共13篇,分別是論局、得算、權輿、合戰、虛實、自知、審局,度情、斜正、洞微、名數、品格、雜說等。是關於圍棋的理論著作。
《棋經》十三篇目前於許多刊本都可以見,如《四庫全書》《忘憂清樂集》《玄玄棋經》等。
棋經
同名作品
梁武帝曾寫過《棋經》,同樣是敘述圍棋的理論著作。
《敦煌棋經》,原稱《棋經》,是1899年在敦煌出土的殘本,推測是北周時期作品,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系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體系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誌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的著作。
《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系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體系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誌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棋經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圍棋理論,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論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別是涉及圍棋戰略、戰術的篇章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有始少而終多者,有始近而終遠者”等等,都是妙絕千古的真知灼見,這是這本書的另一重大價值。
此外,《棋經十三篇》還第一次闡述了棋手的品質作風等問題。書中提出了“勝不言,敗不語”,“安而不泰,存而不驕”等評價棋手品質作風的標準,認為這關係到一局棋的輸贏,關係到棋手水平的提高。這些觀點至今還為棋手們所稱道。
總的來說,《棋經十三篇》總結了歷代下棋的寶貴經驗,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這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棋經十三篇》問世九百年來,歷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響。據《棋經十三篇·跋》的記載,此書一問世,就受到包括劉仲甫在內的宋代棋手的重視,“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
附:《棋經十三篇》原文皇祐中學士張擬撰。
序言]
《傳》曰:“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譚《新論》曰:“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家之類。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以定。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於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則弈棋之道,從來問矣。今取勝敗之要,分為十三篇,有與兵法合者,亦附於中云爾。
論局篇第一
原文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像週天之數。分而為四,以像四時。隅各九十路,以像其日。外周七二路,以像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罫。局方而靜,棋圓而動。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傳》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譯文
萬事萬物的數量,總是從一開始。圍棋的路數,總計為三百六十一。所謂一,這是其他數產生的依托,把握了這個根本才能控制四方。所謂三百六十,這是模擬週天的數目。分成四個角,這是模擬四季的數目。每角各分九十路,這是模擬每一季的天數。周圍七十二路,這是模擬時令的變化。枯棋三百六十,白子和黑子各佔一半,旨在仿效陰陽。棋局的線、路叫做棋盤,線、路交錯所構成的方格稱之為拐。棋局是方形的、靜態的,棋子則是圓形的、運動的。從古到今,對弈中從未出現過相同的棋局。文字記載:“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所以,棋手應該用意深微,考慮周密,以探求勝敗的原因所在,只要這樣做了,就能夠達到前人未曾達到的水準。
枯棋:〈玄玄棋·棋經十三篇〉嚴德甫、晏天章註:“枯棋,韋宏嗣〈博弈論〉有'枯棋三百'之語,其義不詳。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為之,故曰枯棋。”
得算篇第二
原文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戰未合而算勝者,得算多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
所謂圍棋,以常規的方式形成態勢,以隨機應變的機智制服敵手,所以必須胸有成竹並體現在佈局上。雙方還未交手而計策佔上風的,他得勝的可能性就大;反之,計策處於劣勢的,得勝的可能性就小。雙方已經交手而不能判斷勝負的,只能說是沒有謀略。兵法上說:“多謀者勝,少謀者不勝,何況沒有謀略呢?”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勝負是一目了然的。
權輿篇第三
原文
權輿者,弈棋佈置,務守綱格。先於四隅分定勢子,然後拆二斜飛,下勢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遠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論,後學之規,捨此改作,未之或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譯文
對弈佈局一定要遵守棋理,雙方先四角各落勢子,然後拆二斜飛守角,一般通用棋理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如與能接應的棋子相呼應則可以拆五,近落子不要密,遠不要太疏,以上都是歷經很多代職業棋手的研究的棋理,是後學圍棋者的標準教材,現有否創新突破就不知道了,(詩經)裡說:做人做事沒有人不肯善始,但是很少有人善終。
合戰篇第四
原文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佔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寧輸數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也。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譯文
圍棋之道,貴在謹嚴。一流棋手佔據腹地,三流棋手佔據邊緣,二流棋手佔據四角,這是棋手們遵循的常規。其法則是:寧願輸掉幾顆棋子,也不要失去先手。有看起來是先手而實際上落後的,有看起來是後手而實際上佔先的。攻擊左邊則照顧到右邊,攻擊後邊則照顧到前邊。如果對手兩塊棋都是活棋,則不要去斷他,如果自己都是活棋則不必相連。棋勢應開闊,但不可太稀疏;棋路應嚴密,但不可太局促。與其捨不得丟子而求活,不如丟子而取得大局的優勢。與其漫無目標地勉強行棋,不如順其自然地自行補救。當對手子多而自己的子少時,先考慮活棋的問題。當自己的子多而對手子少時,一定要抓住時機擴展大局的優勢。善於局部較量的人不爭求(一子死活),善於列陣的人並不在局部較量,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善於失敗的人即使失敗也不會潰亂。圍棋這門技藝,開始時按常規形成態勢,而最終要用對方意想不到的方法來取勝,所以一定要在確信自己的棋沒有漏洞、牢不可破的前提下,才能出於對手的意料之外,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凡是對手無緣無故地自行補救時,就表明他意在進犯突襲;放棄局部的棋子不救時,就表明他意在爭奪大局的優勢。隨手投子的人,那是沒有謀略的棋手。不假思索而倉促應對,這是走向失敗的路。〈詩·小雅·小宛〉:“小心謹慎,又害怕,又發愁,好像腳下是萬丈深谷一般。”
虛實篇第五
原文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一。《傳》曰﹕“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譯文
說到下棋,頭緒多自然力量分散,力量分散則難於救活。投子不要迫近,過於迫近,便會造成對手厚實而我方薄弱的局面。薄弱就容易遭受攻擊,厚實就難以打開缺口。因地制宜,不要過於拘泥。文字記載:“見到合適的機會就前進,知道難於成功便後退。”
自知篇第六
原文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勞者,勝。不戰而屈人者,勝。《老子》曰﹕“自知者明。”
譯文
富於智慧的人,在事物發生前就能看出動向,愚昧的人,即使事情已經完成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清楚我方所常受到的威脅,再來謀劃佔對方的便宜,能夠取勝。知道何時可以戰、何時不可以戰,能夠取勝。清楚多子與少子的用場,能夠取勝。作好充分的準備,迎戰準備不充分的,能夠取勝。採取守勢,養精蓄銳,等到來攻的對手勢頭減弱後再出擊,能夠取勝。不在局部激烈爭奪而從整體上壓倒對方的棋勢,能夠取勝。《老子》說:“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審局篇第七
原文
夫弈棋布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離爭,雌雄未決,毫釐不可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銳意侵綽。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違,先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走。機危陣潰,則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多勝。《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
說到下棋佈置陣勢,務必在整體上連成一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一旦面對棋盤較量高下,勝負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錯也不能出。如果大局已佔上風,則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處於劣勢,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對手的棋路。順著邊緣走棋,即使活了,也仍舊不免失敗。處於劣勢而不承認,局面將更加難以挽回。心情急躁,一味求勝,這樣的人,大多都會失敗。雙方相互圍攻的時候,先壓迫對手的外部。倘若被圍而又勢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機危陣潰就不要下了。所以,圍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說法。使人犯錯誤的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卻只有一條,只有那些仔細了解棋局特點、認真估計情況變化的人,才能經常得勝。《易·繫辭下》說:“事物處於窮盡即須改變,改變然後能開通,開通才能久長。”
度情篇第八
原文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辨。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先驗。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思週;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詩》雲﹕“他人之心,予時度之。”
譯文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是靜態的,其所思所慮,難於發現,但一與外界事物接觸,便產生喜怒哀樂等反應,然後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根據這一道理來推測下棋,勝敗也是可以預先觀察出的。其法則是:謹慎、穩重而不貪的,多得;輕隨便而貪婪的,多失。不貿然相爭而加強防禦,多勝;一味殺奪而不顧後果的,多敗。因為失敗而回想、檢查其錯誤的,棋藝能夠長進;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洋洋得意的,棋藝必然減退。尋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尋求他人的毛病,對己有利;只顧攻擊對手而不知道對手在進攻自己,對己有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慮必然周密;心靈為種種雜事所糾纏,其思慮必然散緩。目標遠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機淺隘而奸詐,不吉利。能夠承認對手的實力的,是強大的人;以為他人不知自己的,滅亡。掌握了關於某一事物的知識,從而能推知同類中其他事物的,棋藝高;固執不變,迂執到愚蠢地步的棋藝低。說話和沈默保持常態,使對手難於測度。行動如靜止沒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厭惡。《詩·小雅·巧言》說:“他人心裡在想什麼,我不妨加以揣測。”
斜正篇第九
原文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予曰﹕“不然。”《易》雲﹕“師出以律,否藏兇。”兵本不尚詐,謀言詭行者,乃戰國縱橫之說。棋雖小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洩其機。得品之上者,則異於是。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神遊局內,意在子先。圖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傳》曰﹕“正而不譎。”其是之謂歟?
譯文
有人說:“圍棋致力於權變欺詐,以劫殺名之,這難道不是詭詐之道嗎?”我回答道:“不是這麼回事。”《易·師》說:“戰隊出師,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則。不按法則辦事,則會暗藏凶險”用兵本來不崇高欺詐陰謀,倡詭詐之道的,本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論調。圍棋儘管屬於小道,究其實質,確與兵法相合。所以,圍棋的品類很多,而下棋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屬於下品的棋手,完全沒有周密的考慮,動不動就是權變欺詐,有的用手來比劃棋勢,有的說話來洩露心機。屬於上品的棋手則與此不同,無不經過深思熟慮,根據具體情況而隨機應變,其精神活動於棋局之內,在投子之前已拿定主意,所以總是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謀劃取勝之道,在未成為現實的時候消除輸棋的可能性。哪裡用得著喋喋不休地說話、故作灑脫地打手勢呢?文字記載:“正直而不欺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洞微篇第十
原文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避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而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譯文
圍棋中有種種應該考慮到的情形:有時候表面上得益而實際上受損,有時候表面上受損而實際上得益;有時候侵占地盤得到好處,有時候侵占地盤反而受害;有時候應該在左邊投子,有時候應該在右邊投子;有時候先下子,有時候後下子;有時候緊緊壓住對方,有時候不慌不忙地行棋。粘子不要太急,棄子須考慮有什麼好處。有時候開始顯得近而最終遠了,有時候開始顯得少而最終卻多了。打算加強外圍就先在裡面進攻,打算充實東部就先在西部進攻。棋路虛而無眼則先看看勢頭,如果對其他的棋沒有妨害便做劫。給對方讓路則行棋應疏,接受對方的讓路就不要爭鬥。選擇合適的地方加以侵占,如果沒有妨害便繼續推進。這都是棋家的深微之處,不能不認真了解。《易·繫辭上》說:“不是天底下技藝極為精巧的人,誰能領略其中的奧妙呢?”
名數篇第十一
原文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衝,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捺,有立,有點,有聚,有蹺,有夾,有拶,有避,有刺,有勒,有撲,有徵,有劫,有持,有殺,有鬆,有盤。圍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可週。臨局變化,遠近縱橫,吾不得而知也。用幸取勝,難逃此名。《傳》曰﹕“必也,正名乎棋!”
譯文
說到圍棋,棋手投下的任何一子,都有固定的名稱。棋盤上的形勢,死生存亡,從名稱便可以觀察出來。有衝,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立,有捺,有點,不徵,有劫,有持,有殺,有鬆,有盤。下子的名稱,共計三十二個。凡是對局的棋手,考慮務必周全,至於隨機應變,遠近縱橫,我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憑僥倖取勝,也難以超出這些名稱的範圍。文字記載:“一定要回答的話,首先該做的事是辨正名稱。”下棋也是這樣的吧!
品格篇第十二
原文
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今不復雲。《傳》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譯文
圍棋的品位一共九類:第一是入神,第二是坐照,第三是具體,第四是通幽,第五是用智,第六是小巧,第七是鬥力,第八是若愚,第九是守拙。九品之外,數目極多,無法計算,但都未能入格,這裡不再列舉。文字記載:“生來就明白道理,是最上等的;學習了然後明白道理,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然後學習,又是更次一等的。”
雜說篇第十三
原文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約輕於捺,捺輕於避。夾有虛實,打有情偽。逢綽多約,遇拶多粘。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兩關對直則先覷,前途有礙則勿徵。施行未成,不可先動。角盤曲四,局終乃亡。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點,多無生路。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心,勿打角圖。弈不欲數,數則怠,怠則不精。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多失。勝不言,敗不語。振廉讓之風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無亢,卑者無怯。氣和而韻舒者,喜其將勝也。心動而色變者,憂其將敗也。赧莫赧於易,恥莫恥於盜。妙莫妙於用松,昏莫昏於復劫。凡棋直行三則改,方聚四則非。勝而路多,名曰贏局;敗而無路,名曰輸籌。皆籌為溢,停路為芇。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劫有金井、轆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敵手,有半先,有先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者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譯文
說到圍棋,佔邊不如佔角,掛角不如擁有腹地。遮攔不如抑制,抑制不如緊壓。夾有虛實,打有真假。遇到對手侵占我方棋路則加以遮攔阻擋,遇到對手壓迫我方虛眼則粘上一子。大眼可勝過小眼,斜行比不上正行。兩關正對則先察看情形,前面的路上有障礙就不要徵子。如果還未實行,萬不可先動。曲四位於角端,到棋局結束才會失去。直四、板六,都是活棋。花聚透點,大多沒有生路。四角的十字,不能先紐。勢子位於中心,不要在角上多打主意。下棋不應太頻繁,頻繁就不免倦怠,倦怠則棋藝不精;下棋也不應次數太少,太少就容易忘記,忘記則失誤較多。勝了不多話,敗了不嘮叨,發揚清廉、禮讓之風的,才是君子;因輸棋而怒形於色的,不過是小人。棋藝高的不要傲慢,棋藝低的不要怯懦。氣韻溫和而舒展,這是為即將取勝而高興;心跳加速而臉上的表情發生變化,這是為即將失敗而憂慮。最令人慚愧的事莫過於悔子,最令人恥辱的事莫過於偷子,最為美妙的棋莫過於寬縱不逼,最為糊塗的棋莫過於反复打劫。凡是下棋,直行三著就要改變,正方小塊達到四子便是錯誤。勝而路多名為贏局,敗而無路名為輸籌。全是籌嫌多餘,停路則屬於和棋。打籌不得超過三次,淘子不應限其數目。劫的名目頗多,有所謂金井轆轤,有所謂無休之勢,有所謂交遞之圖,下棋的人不可不知。棋的名目也很多,有所謂敵手,有所謂半先,有所謂先兩,有所謂桃花五,有所謂北斗七。說到下棋,有與無相互賴以生存,遠與近相互補充促進,強與弱相互映襯烘托,利與害相互傾斜移動,下棋的人不可不察。因此棋局安穩但並不大意,取得優勢但並不驕傲。棋局安穩而大意就會也現危險,取得優勢而驕傲就會導致輸棋。《易·繫辭下》說:“君子在太平或安定時不忘危難,在生存時不忘滅亡的危險。”
題跋
我朝善弈顯名天下者,昔年待詔老劉宗,今日劉仲甫、楊中隱,以至王琬、孫先、郭範、李百祥輩,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體其常而生其變也。古人謂:“猶盤中走丸,橫斜曲直,係於臨時,不盡可知。而必可知者,是丸不能出於盤也。”《棋經》,盤也。弈者,丸也。士君子無所用心,則可觀焉
-------------------------------------------
「棋經十三篇」閱後感
我是因為孩子學圍棋才開始接觸圍棋的,初次看到「棋經十三篇」的時候,因為沒啥棋力,我選擇跳(略)過,所以就像天書一般束諸高閣;隨著孩子的棋力逐漸增高,身為父母的我也對圍棋有了一番認識,對於原文也不再抗拒,我粗淺地瞭解,從古迄今一系列對於圍棋的理論,如奕旨、圍棋賦,乃至十訣,然後有了「棋經十三篇」,先無遑論有十篇或是十三篇,先定為「經」就已經相當有價值了,因為如「易經」、「佛經」等等,之所以稱之為「經」,就是因為它的不可改變性,「經」是不能改的,正如其權輿篇「舍此改作,未之或知」所言,即使現代圍棋高手,都多少遵循古訓,以求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我很想讓孩子遵循古訓,但現代人對文言文難懂難解,甚幸有陳老師的白話文譯釋,讓我等明文解惑,棋是沒多大長進(只會講一口好棋),但對於「人生如棋」卻有了新的見解與改變。
雖然「棋經十三篇」文章架構相仿於「孫子兵法」,並穿插擷取「易經」字句為其小結,但從經中我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這或許就是吳清源大師的「中」的精神,其曾對川端康成說出:「我認為,圍棋是一種和諧的狀態。它的重點不在於競技或爭勝負,而是調和。由一枚一枚講究均衡的棋子最後所構成的一盤棋,便是建立在和諧的基礎上……」;「中」也讓我想起達賴喇嘛在別人問起他對於政治的選擇時,他說:「我選中間」,一句很簡單話,卻強而有力,表現出平衡的終極,卻也可以化干戈成玉帛,有趣的是,走到大師級的位置,都會力求到平衡,有點像太極,陰陽調和,柔剛並濟……。例如合戰篇「擊左而視右,攻後而瞻前」,整篇文章充滿了平衡,前後、左右、大小、強弱、攻防、快慢、死活、虛實……,每一段話都有正反,相對的雙方必定共同存在。真的,早在幾千年前,棋士就已經在圍棋上實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了!更有趣的是,經中竭盡所能地闡述行棋的道理,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的力量並威脅對方,可是在情緒或心情上卻極端相反,愈是沉潛穩定的棋士,勝出的機率愈高,就好像是呆若木雞的石佛李昌鎬九段;相對於圍棋競技,你可想像美式足球員達陣的樣子可以壓抑成雜說篇「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嗎?球員的力量透過熱情激發出來,棋士的力量卻是透過嚴以律己的毅力綻放,多麼不同!
在整個經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合戰篇「善勝者不爭,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中的「善敗者不亂」;雖然每個棋士都想當個「獨孤求敗」,但大部分的時間其實輸的機率是蠻高的,有人在業餘六段到職業初段之中輸棋的次數不亞於初學到六段,另外職業九段幾乎是圍棋界最高段了,輸棋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我的體會是學會「輸」比去「贏」更有學問,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反映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不也正是如此殘酷,既然圍棋一定分出勝負,所以只要下棋就會面對輸贏,只要輸贏就會影響心情,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假設一天一盤棋,一年下來好說也有三百盤,隨隨便便輸個一百盤也不為過,比賽時更是如此,勝者永遠與勝者比賽,然後求得唯一的全勝,整場比賽的結果就像一個金字塔。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有人在金字塔的頂端,就會有人在底端,所以在棋盤上的輸贏只是人生的縮小版,練習「輸」是一輩子的學問棋力再高,輸不起的棋手在關鍵時刻通常贏不了通常輸得夠多的棋手也會開始贏,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把「輸」當作一種練習,那就是把「輸」拿來做根基,隨時準備「贏」,旅日圍棋九段林海峰之所以被日本人尊稱為「二枚腰」,就是他可以在輸三盤以後連贏四盤,就有如擁有兩個腰一樣如此有韌性。很多人很看重結果,深怕輸得難過,更深怕輸得難看,因此從「輸」的角度看待一盤棋;如果從這個思維邏輯反推,要「贏」一盤棋應有的策略與決心是什麼?過程中的輸不見得會真的輸,七戰四勝的三敗也不見得會輸,那麼到底輸在那裡,答案已呼之欲出,就在心裡最深處!圍棋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普通棋力的我喜歡看人下棋,打從開始選擇在哪落第一子,選擇何時開始攻擊,選擇何時打出勝負手反撲,選擇怎麼看待這一盤棋的結果,選擇如何面對以後的一盤棋,再後面的一盤棋……,陶醉在豐富精彩又是黑白世界的同時,突然回到「貪、嗔、癡」的複雜平凡世俗,再次翻閱「棋經十三篇」,篇篇教化世人,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想起陳老師說:「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無書讓人魯」,無棋呢?我會說,「不可活無棋,無棋予人貧」!
-----------------------------------------
《棋經十三篇》
1     論局篇第一
2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上四下卦)。局方而靜,棋圓而動。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傳》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3     得算篇第二
4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戰未合而算勝者,得算多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5     權輿篇第三
6     權輿者,弈棋布置,務守綱格。先於四隅分定勢子,然後拆二斜飛,下勢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遠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論,後學之規,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7     合戰篇第四
8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寧輸數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棄小而不就者,有圖大之心也。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9     虛實篇第五
10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一。《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11     自知篇第六
12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勞者,勝。不戰而屈人者,勝。《老子》曰:「自知者明。」
13     審局篇第七
14     夫弈棋布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離爭,雌雄未決,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銳意侵綽。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違,先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走。機危陣潰,則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多勝。《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15     度情篇第八
16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辨。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先驗。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詩》云:「他人之心,予時度之。」
17     斜正篇第九
18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予曰:「不然。」《易》云:「師出以律,否藏兇。」兵本不尚詐,謀言詭行者,乃戰國縱橫之說。棋雖小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洩其機。得品之上者,則異於是。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神游局內,意在子先。圖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傳》曰:「正而不譎。」其是之謂歟?
19     洞微篇第十
20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㠔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而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21     名數篇第十一
22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沖,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答刂],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捺,有立,有點,有聚,有蹺,有夾,有拶,有㠔,有刺,有勒,有撲,有征,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槃。圍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可周。臨局變化,遠近縱橫,吾不得而知也。用[人幸]取勝,難逃此名。《傳》曰:「必也,正名乎棋!」
23     品格篇第十二
24     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今不復云。《傳》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25     雜說篇第十三
26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約輕於捺,捺輕於㠔。夾有虛實,打有情偽。逢綽多約,遇拶多粘。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兩關對直則先覷,前途有礙則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動。角盤曲四,局終乃亡。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點,多無生路。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心,勿打角圖。弈不欲數,數則怠,怠則不精。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多失。勝不言,敗不語。振廉讓之風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無亢,卑者無怯。氣和而韻舒者,喜其將勝也。心動而色變者,憂其將敗也。赧莫赧於易,恥莫恥於盜。妙莫妙於用松,昏莫昏於復劫。凡棋直行三則改,方聚四則非。勝而路多,名曰贏局;敗而無路,名曰輸籌。皆籌為溢,停路為芇。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劫有金井、轆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敵手,有半先,有先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者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
《棋經十三篇》全文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系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體系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誌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作者:張擬
北宋棋手、圍棋理論家。清河人。皇佑年間為翰林學士。他所著的《棋經十三篇》,影響極大,為後世棋家奉為圭臬。元人 陶宗儀 稱其「英姿卓識,迥然特立於風塵之表。」
論局篇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罫。局方而靜,棋圓而動。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傳》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萬事萬物的數量,總是從一開始。圍棋的路數,總計為三百六十一。所謂一,這是其他數產生的依託,把握了這個根本才能控制四方。所謂三百六十,這是模擬周天的數目。分成四個角,這是模擬四季的數目。每角各分九十路,這是模擬每一季的天數。周圍七十二路,這是模擬時令的變化。枯棋三百六十,白子和黑子各占一半,旨在仿效陰陽。棋局的線、路叫做棋盤,線、路交錯所構成的方格稱之為拐。棋局是方形的、靜態的,棋子則是圓形的、運動的。從古到今,對弈中從未出現過相同的棋局。文字記載:「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所以,棋手應該用意深微,考慮周密,以探求勝敗的原因所在,只要這樣做了,就能夠達到前人未曾達到的水準。
枯棋:〈玄玄棋·棋經十三篇〉嚴德甫、晏天章註:「枯棋,韋宏嗣〈博弈論〉有『枯棋三百』之語,其義不詳。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為之,故曰枯棋。」
得算篇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戰未合而算勝者,得算多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所謂圍棋,以常規的方式形成態勢,以隨機應變的機智制服敵手,所以必須胸有成竹並體現在布局上。雙方還未交手而計策占上風的,他得勝的可能性就大;反之,計策處於劣勢的,得勝的可能性就小。雙方已經交手而不能判斷勝負的,只能說是沒有謀略。兵法上說:「多謀者勝,少謀者不勝,何況沒有謀略呢?」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勝負是一目了然的。
權輿篇
權輿者,弈棋布置,務守綱格。先於四隅分定勢子,然後拆二斜飛,下勢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遠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論,後學之規,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對弈布局一定要遵守棋理,雙方先四角各落勢子,然後拆二斜飛守角,一般通用棋理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如與能接應的棋子相呼應則可以拆五,近落子不要密,遠不要太疏,以上都是歷經很多代職業棋手的研究的棋理,是後學圍棋者的標準教材,現有否創新突破就不知道了,(詩經)里說:做人做事沒有人不肯善始,但是很少有人善終。
合戰篇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寧輸數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也。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圍棋之道,貴在謹嚴。一流棋手占據腹地,三流棋手占據邊緣,二流棋手占據四角,這是棋手們遵循的常規。其法則是:寧願輸掉幾顆棋子,也不要失去先手。有看起來是先手而實際上落後的,有看起來是後手而實際上占先的。攻擊左邊則照顧到右邊,攻擊後邊則照顧到前邊。如果對手兩塊棋都是活棋,則不要去斷他,如果自己都是活棋則不必相連。棋勢應開闊,但不可太稀疏;棋路應嚴密,但不可太侷促。與其捨不得丟子而求活,不如丟子而取得大局的優勢。與其漫無目標地勉強行棋,不如順其自然地自行補救。當對手子多而自己的子少是,先考慮活棋的問題。當自己的子多而對手子少時,一定要抓住時機擴展大局的優勢。善於局部較量的人不爭求(一子死活),善於列陣的人並不在局部較量,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善於失敗的人即使失敗也不會潰亂。圍棋這門技藝,開始時按常規形成態勢,而最終要用對方意想不到的方法來取勝,所以一定要在確信自己的棋沒有漏洞、牢不可破的前提下,才能出於對手的意料之外,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凡是對手無緣無故地自行補救時,就表明他意在進犯突襲;放棄局部的棋子不救時,就表明他意在爭奪大局的優勢。隨手投子的人,那是沒有謀略的棋手。不假思索而倉促應對,這是走向失敗的路。〈詩·小雅·小宛〉:「小心謹慎,又害怕,又發愁,好像腳下是萬丈深谷一般。」
虛實篇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一。《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說到下棋,頭緒多自然力量分散,力量分散則難於救活。投子不要迫近,過於迫近,便會造成對手厚實而我方薄弱的局面。薄弱就容易遭受攻擊,厚實就難以打開缺口。因地制宜,不要過於拘泥。文字記載:「見到合適的機會就前進,知道難於成功便後退。」
自知篇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勞者,勝。不戰而屈人者,勝。《老子》曰﹕「自知者明。」
富於智慧的人,在事物發生前就能看出動向,愚昧的人,即使事情已經完成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清楚我方所常受到的威脅,再來謀劃占對方的便宜,能夠取勝。知道何時可以戰、何時不可以戰,能夠取勝。清楚多子與少子的用場,能夠取勝。作好充分的準備,迎戰準備不充分的,能夠取勝。採取守勢,養精蓄銳,等到來攻的對手勢頭減弱後再出擊,能夠取勝。不在局部激烈爭奪而從整體上壓倒對方的棋勢,能夠取勝。《老子》說:「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審局篇
夫弈棋布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離爭,雌雄未決,毫釐不可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銳意侵綽。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違,先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走。機危陣潰,則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多勝。《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說到下棋布置陣勢,務必在整體上連成一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一旦面對棋盤較量高下,勝負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錯也不能出。如果大局已占上風,則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處於劣勢,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對手的棋路。順著邊緣走棋,即使活了,也仍舊不免失敗。處於劣勢而不承認,局面將更加難以挽回。心情急躁,一味求勝,這樣的人,大多都會失敗。雙方相互圍攻的時候,先壓迫對手的外部。倘若被圍而又勢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機危陣潰就不要下了。所以,圍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說法。使人犯錯誤的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卻只有一條,只有那些仔細了解棋局特點、認真估計情況變化的人,才能經常得勝。《易·繫辭下》說:「事物處於窮盡即須改變,改變然後能開通,開通才能久長。」
度情篇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辨。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先驗。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凶。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詩》雲﹕「他人之心,予時度之。」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是靜態的,其所思所慮,難於發現,但一與外界事物接觸,便產生喜怒哀樂等反應,然後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根據這一道理來推測下棋,勝敗也是可以預先觀察出的。其法則是:謹慎、穩重而不貪的,多得;輕隨便而貪婪的,多失。不貿然相爭而加強防禦,多勝;一味殺奪而不顧後果的,多敗。因為失敗而回想、檢查其錯誤的,棋藝能夠長進;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洋洋得意的,棋藝必然減退。尋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尋求他人的毛病,對己有利;只顧攻擊對手而不知道對手在進攻自己,對己有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慮必然周密;心靈為種種雜事所糾纏,其思慮必然散緩。目標遠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機淺隘而奸詐,不吉利。能夠承認對手的實力的,是強大的人;以為他人不知自己的,滅亡。掌握了關於某一事物的知識,從而能推知同類中其他事物的,棋藝高;固執不變,迂執到愚蠢地步的棋藝低。說話和沉默保持常態,使對手難於測度。行動如靜止沒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厭惡。《詩·小雅·巧言》說:「他人心裡在想什麼,我不妨加以揣測。」
斜正篇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予曰﹕「不然。」《易》雲﹕「師出以律,否藏凶。」兵本不尚詐,謀言詭行者,乃戰國縱橫之說。棋雖小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泄其機。得品之上者,則異於是。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神遊局內,意在子先。圖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傳》曰﹕「正而不譎。」其是之謂歟?
有人說:「圍棋致力於權變欺詐,以劫殺名之,這難道不是詭詐之道嗎?」我回答道:「不是這麼回事。」《易·師》說:「戰隊出師,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則。不按法則辦事,則會暗藏兇險」用兵本來不崇高欺詐陰謀,倡詭詐之道的,本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論調。圍棋儘管屬於小道,究其實質,確與兵法相合。所以,圍棋的品類很多,而下棋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屬於下品的棋手,完全沒有周密的考慮,動不動就是權變欺詐,有的用手來比劃棋勢,有的說話來泄露心機。屬於上品的棋手則與此不同,無不經過深思熟慮,根據具體情況而隨機應變,其精神活動於棋局之內,在投子之前已拿定主意,所以總是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謀劃取勝之道,在未成為現實的時候消除輸棋的可能性。哪裡用得著喋喋不休地說話、故作洒脫地打手勢呢?文字記載:「正直而不欺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洞微篇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避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而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圍棋中有種種應該考慮到的情形:有時候表面上得益而實際上受損,有時候表面上受損而實際上得益;有時候侵占地盤得到好處,有時候侵占地盤反而受害;有時候應該在左邊投子,有時候應該在右邊投子;有時候先下子,有時候後下子;有時候緊緊壓住對方,有時候不慌不忙地行棋。粘子不要太急,棄子須考慮有什麼好處。有時候開始顯得近而最終遠了,有時候開始顯得少而最終卻多了。打算加強外圍就先在裡面進攻,打算充實東部就先在西部進攻。棋路虛而無眼則先看看勢頭,如果對其他的棋沒有妨害便做劫。給對方讓路則行棋應疏,接受對方的讓路就不要爭鬥。選擇合適的地方加以侵占,如果沒有妨害便繼續推進。這都是棋家的深微之處,不能不認真了解。《易·繫辭上》說:「不是天底下技藝極為精巧的人,誰能領略其中的奧妙呢?」
名數篇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沖,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捺,有立,有點,有聚,有蹺,有夾,有拶,有避,有刺,有勒,有撲,有徵,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盤。圍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可周。臨局變化,遠近縱橫,吾不得而知也。用幸取勝,難逃此名。《傳》曰﹕「必也,正名乎棋!」
說到圍棋,棋手投下的任何一子,都有固定的名稱。棋盤上的形勢,死生存亡,從名稱便可以觀察出來。有沖,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立,有捺,有點,不征,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盤。下子的名稱,共計三十二個。凡是對局的棋手,考慮務必周全,至於隨機應變,遠近縱橫,我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憑僥倖取勝,也難以超出這些名稱的範圍。文字記載:「一定要回答的話,首先該做的事是辨正名稱。」下棋也是這樣的吧!
品格篇
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今不復雲。《傳》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圍棋的品位一共九類:第一是入神,第二是坐照,第三是具體,第四是通幽,第五是用智,第六是小巧,第七是鬥力,第八是若愚,第九是守拙。九品之外,數目極多,無法計算,但都未能入格,這裡不再列舉。文字記載:「生來就明白道理,是最上等的;學習了然後明白道理,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然後學習,又是更次一等的。」
雜說篇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約輕於捺,捺輕於避。夾有虛實,打有情偽。逢綽多約,遇拶多粘。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兩關對直則先覷,前途有礙則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動。角盤曲四,局終乃亡。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點,多無生路。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心,勿打角圖。弈不欲數,數則怠,怠則不精。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多失。勝不言,敗不語。振廉讓之風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無亢,卑者無怯。氣和而韻舒者,喜其將勝也。心動而色變者,憂其將敗也。赧莫赧於易,恥莫恥於盜。妙莫妙於用松,昏莫昏於復劫。凡棋直行三則改,方聚四則非。勝而路多,名曰贏局;敗而無路,名曰輸籌。皆籌為溢,停路為芇。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劫有金井、轆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敵手,有半先,有先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者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說到圍棋,占邊不如占角,掛角不如擁有腹地。遮攔不如抑制,抑制不如緊壓。夾有虛實,打有真假。遇到對手侵占我方棋路則加以遮攔阻擋,遇到對手壓迫我方虛眼則粘上一子。大眼可勝過小眼,斜行比不上正行。兩關正對則先察看情形,前面的路上有障礙就不要征子。如果還未實行,萬不可先動。曲四位於角端,到棋局結束才會失去。直四、板六,都是活棋。花聚透點,大多沒有生路。四角的十字,不能先紐。勢子位於中心,不要在角上多打主意。下棋不應太頻繁,頻繁就不免倦怠,倦怠則棋藝不精;下棋也不應次數太少,太少就容易忘記,忘記則失誤較多。勝了不多話,敗了不嘮叨,發揚清廉、禮讓之風的,才是君子;因輸棋而怒形於色的,不過是小人。棋藝高的不要傲慢,棋藝低的不要怯懦。氣韻溫和而舒展,這是為即將取勝而高興;心跳加速而臉上的表情發生變化,這是為即將失敗而憂慮。最令人慚愧的事莫過於悔子,最令人恥辱的事莫過於偷子,最為美妙的棋莫過於寬縱不逼,最為糊塗的棋莫過於反覆打劫。凡是下棋,直行三著就要改變,正方小塊達到四子便是錯誤。勝而路多名為贏局,敗而無路名為輸籌。全是籌嫌多餘,停路則屬於和棋。打籌不得超過三次,淘子不應限其數目。劫的名目頗多,有所謂金井轆轤,有所謂無休之勢,有所謂交遞之圖,下棋的人不可不知。棋的名目也很多,有所謂敵手,有所謂半先,有所謂先兩,有所謂桃花五,有所謂北斗七。說到下棋,有與無相互賴以生存,遠與近相互補充促進,強與弱相互映襯烘托,利與害相互傾斜移動,下棋的人不可不察。因此棋局安穩但並不大意,取得優勢但並不驕傲。棋局安穩而大意就會也現危險,取得優勢而驕傲就會導致輸棋。《易·繫辭下》說:「君子在太平或安定時不忘危難,在生存時不忘滅亡的危險。」
-----------------------------
《仙機武庫》內容簡介:圍棋發源於中國,是一項古老的文化遺產,因其精湛的藝術性,深厚的文化性及嚴謹的科學性,故歷經兩千多年滄桑而始終不衰
在中國唐、宋、明、清等各朝代的強盛時期,圍棋均有很大的發展,堪稱獨步世界,自晚清以來,國勢漸衰,圍棋亦隨之日益衰落,新中國成立,圍棋這項古老的技術才又枯木逢春,有關中國圍棋的書從古至今出了很多,這些書是中國圍棋界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珍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書籍或者毀壞,或者在戰火中流失,流傳下來的圍棋書籍仍可看到圍棋在中國歷史上有過的輝煌,為了讓更多的讀者了解中國圍棋的歷史與當時的成就,我們出版了圍棋古棋譜叢書。
在當今的世界圍棋棋壇,韓國棋手異軍突起,拿到了很多世界大賽的冠軍,圍棋技藝已經領先於日本、中國,被日本棋手認為“無理的韓國棋”,細分析起來,就可發現,韓國棋手的好戰棋風,強大的棋盤戰鬥力及精確的計算,竟與中國古代棋手十分相似,所以我們出版這套叢書,希望它能對中國圍棋界以及廣大圍棋的愛好者,學習領會中國棋藝的精華有所幫助,更希望中國圍棋手在今後世界大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推薦
《仙機武庫》是圍棋古棋譜叢書之一。
作者簡介
編者:(明代)佚名
目錄
金集
正兵二十一局正中奇四局奇兵二十五局野戰二局古今全圖十五局
石集
程白水十八局奕藪十三局蘇具瞻二十局古今饒二子四局饒三子二局過饒三子六局饒四子五局
絲集
飛蓋角十八變大角圖六變
連環角七變大包邊六變小角圖十二變起好手十變背綽角十九變穿心角十一變金井欄二十七變
竹集
捲簾十一變平行邊三變走盤角四變釣杵圖十四變倚蓋勢三十六變大壓梁八變倒垂簾四十八變
匏集
鎮神頭六十變大捲簾三十六變大鐵網四十六變鐵重關五十二變
三七下子十七變四七下子十變九三下子十六變十三下子四變
土集
雙鐵網十一變小鐵網四變口心圖廿六變飛捺角四變守城二變玉屏風四變空花角十二變鈕十字四變侵分六十八變
革集
踪豁角四十八式內間角十二式長生角四式團聚角十五式實條角四式斜行角四式
蟬聯角三式半開角七式兩家角十一式糾纏角八式高起邊七式高起角二式尖摺角二式渡邊角四式層沓角十二式鉤彎角五式緊密角二式外隔角五式星朗角十四式大角三十二式星列六十式
木集
長邊二十三式踪豁邊三十三式兩家邊十式團聚邊九式外隔邊五式緊密邊三式
序言
奕者心靈機巧之所洩也,據一枰之壘,邈有萬里之形,拈兩指之兵,恍發千鈞之弩,至忘寢食,從之何物,野狐驅人鄭重。若是日此世事之小影,性命之別情,麟閣未設色之白圖,大將不血刃之虛戰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