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君王才子李煜 | 南唐後主 | 大紀元


中國畫裡的暗隱之王  https://bit.ly/2MfoLcT
《重屏會棋圖》的​​畫作,畫家叫周文矩。
這幅畫非常的神秘,以至於我將它稱為中國畫裡的
“暗”“隱”之王
可能你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幅畫,畫家似乎也不是特別出名。
其實不然!這幅圖可是被選入《石渠寶籍》的歷史名畫,重要價值也不會遜色《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這類的大咖
在這個看似普普通通的畫面上,這樣一個單一的場景中,其實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暗示和隱喻。(暗隱之王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先從名字看起—— 《重屏會棋圖》
會棋,很好理解,就是下棋嘛。那重屏是什麼意思呢?
你可以看向畫中,那幾人的背後畫了一面屏風,畫中的屏風裡面還畫了一面屏風,呈現了一種“畫中畫”的形式,屏風重在一起,因此叫重屏
畫家為什麼要採用這種畫中畫的形式呢?其實畫中畫就像碟中諜、局中局一樣,一層包含著一層,其中暗藏玄機,這便是畫家傳達的第一個暗示,暗示所有的觀畫者—— 各位注意了啊,我這幅畫是有內涵的。

畫創作於南唐,對,就是那個亂得你找不到北的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
畫中四位男子分別是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其他三個兄弟。南唐中主李璟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他的兒子你應該認識,是一位已經選入教科書的人物,想必你一定聽過這樣一首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詩的作者,南唐後主李煜, 的父親,就是畫中的主人公李璟了
畫中,李璟和他的三個兄弟正坐在一起下棋,那個帽子和其他三位都不一樣的就是李璟了,與他坐在同排的是他的三弟(晉王李景遂) ,李煜正對著的是他的四弟(齊王李景達) ,和四弟正在棋藝切磋的是五弟(江王李景逿) 。
三四五都有了,那二弟呢?二弟他不幸夭折了(哭) 。

在古代,以左邊為尊,以東邊為主,所以李璟是坐在東邊,並且是坐在左邊的,代表他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其實這個以東為主也一直流傳使用著,只不過太習以為常,人們都沒有發現,比如房東——房子的主人。
(假裝在對話)
那以東邊為主,可是東邊坐著兩個人啊,那左邊那位三弟不是越位了嗎?
嗯,理解得很到位嘛。其實三弟也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那這個國家就有兩個主人了?
是的,在某種層面上這個國家確實有兩個主人。
五代十國,南唐內憂外患,外面一堆國家國力越來越強,對他們虎視眈眈,裡面幾個兄弟都有兵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造反。
在這種情況下,李璟剛剛登基,就趕緊頒布了一條新規距,說以後我們不搞世襲制了(不傳皇位給兒子了) ,我們來搞“兄終弟及製” ,我死了,我就把皇位傳給我的幾個兄弟們。並且他還拉著幾個兄弟們去先皇的墓前發誓,保證自己一定會信守諾言的,不然就天打五雷轟(轟隆~) 。
並且,在這之後他還下詔,說三弟跟他是“一字並肩王” (什麼奇奇怪怪的稱號) ,意義很明確了,就是說跟他是一字並肩的,平等的。所以在畫面中三弟跟他都坐在東邊,老四老五也是按著順序坐的。
畫家畫下這個場面不僅僅是表現出畫中人物的長幼順序,而且也是隱喻李璟的幾個兄弟們都接受李璟頒布的“兄終弟及製”這個規矩。

現在,目光請看向棋盤上,有沒有發現什麼奇怪的內容?
沒有白棋啊!
圍棋是有黑白棋的啊,先下一個黑棋后要緊跟一個白棋的啊,但是棋盤上面卻只有黑棋,並且你看棋子擺放的形狀,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北斗七星圖啊!

不過還差一子。另外,棋盤的另一個角落有顆孤子就是北極星了。
這裡面學問非常大,包含著畫家的多重暗示。

首先解釋下關於東邊的問題, 天文學小課堂現在開課了。
北斗七星的頂部那邊與北極星相對的,就是北方了,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李璟和他三弟坐的那一邊,差不多就是東南方,再加上那個坐位上的規矩,也就能判斷他們坐的那邊是東方了。
這裡面也包含了一個隱喻,假設北斗七星的尾巴那邊指著的就是正東邊。
在古代,北斗七星也被人們用來判斷季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就是說尾巴那邊指著東邊,春天就來了。另外,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關係是恆定不變的,始終圍繞其旋轉。而畫家就是藉此來寓意,兄弟們都接受那個規矩,國家的春天來了,不會有內亂,一切將穩定下來。
這裡還有第二種說法,是說李璟想說自己是北極星,兄弟們都將像北斗七星一樣圍繞著他旋轉,卻不可能取代他
還有個隱喻需要你看一下李璟同志,手上拿著個小本本。
這個小本本其實是記譜冊,用來記錄下得很好的棋局,可是這個不按規矩下的棋局有什麼好記錄的呢?其實這也是在暗示李璟他覺得這個局面很好,很開心,想要記錄成冊,兄弟們看到大哥這麼真誠,估計也是安心了。
殊不知,這恐怕是大哥偽裝出來的假象。

除了這些假象,關於屏風的內容也是隱喻了一些內容在其中,屏風立面畫的其實是白居易的一首詩,《偶眠》。
這首詩說的是白居易晚年歸隱山林,清閒自在的追求,畫中畫的屏風上畫的是山水,就是隱喻了李璟想要歸隱山林的想法,其實在古代,大家的文學修養都很高,所以在他們看來,這都不是隱喻了,這分明就是明說啊!
李璟:我以後歸隱山林,皇帝的事情你們別擔心,肯定坐得上!
然而,故事怎麼可能是這樣發展呢?

後來,李璟的大兒子長大了,不開心,要讓叔叔們挨個做皇帝,那他自己說不定就排不上號了,要是能排上,都得等到猴年馬月了,結果他下藥毒死了自己的三叔。
這一下不得了了,爸爸很生氣,你怎麼把我的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毒死了呢,嚴查此事件。結果四弟五弟看到這個事情,感覺自己也性命不保,就說算了算了,不做皇帝了,還是正常傳給你的兒子吧。
大兒子做了壞事自然輪不上他,然後就順其自然地傳給了李璟最愛的小兒子——李煜。
有這麼巧的事情嗎?也許有。
但是如果說大兒子毒死三叔的事情是爸爸李璟故意安排的話,就一切都說得通了。

我們回頭再看這幅畫,你是不是已經覺得有點細思恐極了。畫上我們看起來的安靜祥和,彷彿飯後的家庭聚會一樣,結果背後是如此的居心叵測,懸疑重重。
生在帝王家,在權力面前,可以弒父弒兄、拋妻棄女。所謂成功就是這樣的嗎,也許獲得了全天下,但最後兄弟親人皆不在,只剩自己一人。
但如果家庭和睦,即便粗茶淡飯,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呢? https://bit.ly/2MfoLcT



投壺遊戲,這是古代儒家學者遊戲用的-投壺,是眾人輪流將箭桿投拋至酒壺內的遊戲,乃古中國自春秋時代到清末時流行於漢民族的遊戲,也流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早期為上層貴族宴會餘興節目,後來見於各階層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67204759


《重屏會棋圖》,五代十國時期周文矩的作品。畫中內容為,南唐中主李璟與其諸兄弟下棋。因畫中有屏,屏中有畫,故得名「重屏會棋圖」。
此圖是絹本設色,縱40.3厘米,橫70.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宋人摹本。
傳說
據說南唐中主李璟愛下棋,因而對政事少有處理,有一次因大將軍當朝戒言,故有收斂。可惜李璟棋癮太大屢有反覆。此被李煜所察覺,於是重金請當時居於南唐的周文矩繪了這張「重屏會棋圖」
-------------------------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
  《重屏會棋圖》卷,五代,周文矩繪,絹本,設色,縱40.3厘米,橫70.5厘米。
  本幅無作者款印。經徐邦達先生鑑定,此系宋人摹本。尾紙除有明代沈度、文徵明的偽款題跋外,還有近人於懷的墨題真跡。鈐元柯九思 “緼真齋”,清安儀週“棠邨審定”、“安儀周家珍藏”及清內府 “乾隆御覽之寶”等鑑藏印共16方。其中的“緼真齋”、宋徽宗的“雙龍小璽”、“宣和”、“政和”等宋元諸印均偽。
  圖繪擺設精美的室內,四位身份高貴的男子於棋桌前的情景。他們神態各異,舉止不同,有的催促落子,有的舉棋不定,有的觀棋不語,真實地反映出觀棋者與弈棋者不同的神態。畫中沒有標註這些人物的姓名。目前,經過幾代學者的深入研究,才逐漸確認出本幅作品的畫面主人公及其內容。圖中描繪的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的宮廷行樂生活。有關此圖情節的記載最早見於北宋《王文公集》卷五十中王安石的《江鄰幾邀觀三館書畫》詩,詩中指認出圖中頭戴高帽者為李璟;南宋初年的王明清在《揮塵三錄》中記載了他以家藏的李璟肖像畫與此圖進行考辨的過程;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和陸友仁《研北雜誌》則考證出會棋者是李璟兄弟四人屏風所畫為白居易《偶眠》詩意。最終指明圖中人物具體方位的是清吳榮光《辛丑銷夏記》所錄莊虎孫的跋語:“圖中一人南面挾冊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一人並榻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晉王景遂;二人別榻隅坐對弈者,齊王景達、江王景逿。” 
  作為寫實性的繪畫作品,作者在逼真地刻畫出人物肖像特徵的同時,也真實地描繪出室內的生活用具,如投壺、屏風、圍棋、箱篋、榻幾、茶具等,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各種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國早期皇室的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作者以“ 顫筆描 ”繪製圖中人物的衣紋,表現出布紋的質感,並準確地勾勒出不同動態下人物的形體變化,展示了周文矩以線塑型的深厚功底。此圖的設色雖多用礦物顏料,但未層層積染或濃塗重抹,而只是在勾线後清淡地施以顏色。在几案邊的花紋上勾染了略顯深重的石青、石綠;而李璟的衣袍雖也用硃砂暈染,卻甚為簡淡,只是侍童的衣帶用較重的硃砂,以與淺淡的衣袍形成對比。其餘三人的衣著竟一色不染。
  由於此圖背景的屏風中還畫有屏風,因此人們稱此圖為“重屏”圖。它受到了歷代畫家廣泛的傳移摹寫,並被宋內府《宣和畫譜》、明張醜《清河書畫舫》、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等數十種書著錄。故宮所藏的這幅畫即使不是周文矩原作,也應是接近於原作的宋人摹本精品。
  此圖自清宣統朝流出宮廷後散落民間。1949年後,國家文物局從吉林省長春文物商於蓮客手中購得此圖,隨後將它與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靄圖》、任仁發《二馬圖》卷一併入藏故宮博物院。
  清安儀週《墨緣匯觀》、胡敬《西清札記》、內府《石渠寶笈三編》等著錄。
  周文矩,生卒年不詳,活動於10世紀,句容(今屬江蘇)人,南唐畫院翰林待詔。中主李璟時,他便以擅繪人物、車馬、界畫樓台以及宮廷貴族生活題材畫而知名。後主李煜執政期間,他常受詔作畫,曾像顧閎中一樣被派去窺繪韓熙載的夜宴生活,只是他所畫的韓氏夜宴圖未能傳世。他的畫風受後主李煜的顫筆法影響很大,喜以瘦挺顫掣的筆法入畫,以別具特色的畫風稱譽畫壇。
------------------
傳世名畫《重屏會棋圖》背後的南唐政治因素
2016-09-09 由 小四撩藝術 發表于文化
《重屏會棋圖》據傳是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所繪,絹本,設色,縱40.3厘米,橫70.5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經徐邦達先生鑑定,這幅沒有作者款印的《重屏會棋圖》又是宋人摹本。
《重屏會棋圖》繪畫者是周文矩,南唐畫院翰林待詔。在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他便以擅繪人物、車馬、界畫樓台以及宮廷貴族生活題材畫而知名。後主李煜執政期間,他常受詔作畫,曾像顧閎中一樣被派去窺繪韓熙載的夜宴生活,只是他所畫的韓氏夜宴圖未能傳世。還有他存世的作品多為摹本(好慘)。他的畫風受後主李煜的顫筆法影響很大,喜以瘦挺顫掣的筆法入畫,以別具特色的畫風稱譽畫壇。
作為一幅寫實性的繪畫作品,畫卷主要描繪的是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晉王景遂、齊王景達、江王景逖會棋的情景。在清代吳榮光《辛丑銷夏記》所錄莊虎孫的跋語中明確指明了途中人物具體方位:「圖中一人南面挾冊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一人並榻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晉王景遂;二人別榻隅坐對弈者,齊王景達、江王景逿。」
這四位圍坐在棋桌前,神態和舉止各不同。中主李璟頭戴高帽居中觀棋,他比其他人都顯得高大,手持盤合,兩眼前視,若有所思;兩個側坐的邊對奕者為景達和景逖,他們一個正在舉棋不定,一個正在催促落子。李璟旁邊的景遂則觀棋不語。作者真實地反映出觀棋者與弈棋者不同的神態,而已作者用「顫筆描」的筆法繪製人物的衣飾,在表現衣服布紋的質感,還準確的勾勒出不同形態下人物的形體變化。在用色上,雖然多用礦物顏料,去沒有過多塗抹,只是在勾線後淡淡的施以顏色。在棋桌上的花紋則勾染略為慎重的石青、石綠;李璟的衣袍雖也用硃砂暈染,卻非常簡淡,只是侍童的衣帶用較重的硃砂,以與淺淡的衣袍形成對比。而其餘三人的衣著竟一色不染。
作者在把人物刻畫的十分逼真和細膩外,還真實的描繪了室內的場景。如壺、屏風、圍棋、箱篋、榻幾、茶具等生活用具,不僅增添了畫卷的真實感,還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的各種生活用器的造型及中國早期皇室行樂活動的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為什麼叫《重屏會棋圖》?在私人身後還有一個屏風上還畫有一個屏風,並且屏風上還有一份山水畫,畫中有畫。大大增強了畫面空間的縱深感,故此圖之「重屏」得名於此。
《重屏會棋圖》除了藝術方面的意義,其實還有著很深的政治背景。在唐末到五代這個時間裡,地方割據的勢力讓中國大半地區都在政亂之中,在南唐周邊的國家,為了爭奪皇位,父子、兄弟相殘相弒屢屢發生,這不可能不對南唐政權有所震動。李璟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皇帝,但也非常膽怯。在位不到20年的時間裡,內政憂患、強敵襲擾,讓他嘗嘗有不願做皇帝的想法。其三個弟弟在實力不斷增強的前台下,李璟多施柔軟之策怕他們謀反。隨後在保大五年立景遂為太弟,並詔令自己的元子弘冀也不得繼承景遂之位。交泰二年七月,弘翼一怒之下毒殺了景遂,但於是年九月因驚恐而亡。最終即位者,是在昏昏然中被推上後主寶座的李煜。《重屏會棋圖》卷就是描述李璟施展「弟繼兄位」的政治手段,為了給天下大眾顯現出宮中的平和之象。
小四更覺得有意思的是畫中的棋局,畫中的棋盤中沒有一枚白子,只有八枚黑子,稍微對為期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這樣的棋局是根本不存在的(就是用圍棋玩五子棋也不會出現)。執黑的景逿用一個黑子來占樁,用另外七個黑子在棋盤的最高處擺出了一個勺狀組合,像極了北斗七星。而七星正對著中主李璟。這個細節不可能是周文矩隨意畫上去的,我想一定是朝廷的囑託。
《重屏會棋圖》尾紙除有明代沈度、文徵明的偽款題跋外,還有近人於懷的墨題真跡。鈐元柯九思「緼真齋」,清安儀周「棠邨審定」、「安儀周家珍藏」及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等鑑藏印共16方。其中的「緼真齋」、宋徽宗的「雙龍小璽」、「宣和」、「政和」等宋元諸印均偽。圖自清宣統朝流出宮廷後散落民間。1949年後,國家文物局從吉林省長春文物商於蓮客手中購得此圖,隨後將它與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靄圖》、任仁發《二馬圖》卷一併入故宮博物院收藏。
-----------------
揭秘「重屏會棋圖」背後的殘酷宮斗大戲,李煜到死可能都不清楚!
2017-04-10 由 博物館看展覽 發表于歷史
圍棋是一項歷史悠久,廣受中國人歡迎的遊戲。與其他棋類遊戲相比,圍棋的策略更為複雜多變,與高手過招時常有出人意料的形勢大逆轉。(相關閱讀:極簡圍棋史)
因此,圍棋常被人認為是智慧的象徵。用棋局暗喻政治局勢、戰爭勝負狀況等,也是古人講故事慣用的手法。
▲圍棋
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淝水之戰,苻堅大軍壓境的時候,東晉軍隊的指揮——謝安與謝玄還在下棋。謝玄由於心中記掛著戰事,下了一手昏招臭棋;而謝安則氣定神閒,贏了謝玄一套別墅。
再比如唐傳奇《虬髯客傳》中,虬髯客和道士下棋的時候,李世民走了進來。道士一見神采飛揚的李世民,便說:「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暗示了李世民才是隋末群雄爭霸乃至唐初皇位之爭的最後勝利者。
▲唐太宗李世民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南唐周文矩《重屏會棋圖》,也是一幅用圍棋暗喻政治的作品。周文矩本人為南唐畫院的待詔,特別擅長畫山水、人物、仕女等題材,人物描寫非常傳神。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說起南唐畫院,還要說個題外話。南唐畫院是由南唐宮廷組織的繪畫機構,集中了南唐境內各地的一流畫家。它的的制度、規模雖然沒有專門的著錄記載,但是在其他史籍中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的。我們熟知的顧閎中(就是畫《韓熙載夜宴圖》的那位)、衛賢、董源、趙幹(代表作《江行初雪圖》)、巨然等都跟南唐畫院有著密切的關聯。
▲趙幹《江行初雪圖》(局部)
那麼周文矩的這幅《重屏會棋圖》畫的是什麼呢?重屏,就是屏中有屏,大屏套小屏,跟俄羅斯套娃似的;會棋,自然就是下棋了。
乍一看這幅畫,似乎只是描繪了四個中年大叔花樣美男在下棋觀棋的場景。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一幅畫里,實際上包含的是三幅畫!
第一幅畫自然是四人會棋,那麼第二幅、第三幅呢?請將目光移向後面的屏風:屏風上描繪的是一個慵懶的漢子躺在榻上,旁邊妻子在侍奉他的場景。這幅「畫中畫」是白居易詩作《偶眠》的意境:
▲《重屏會棋圖》局部
《偶眠》
白居易
放杯書案上,枕臂火爐前。
老愛尋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烏帽,婢與展青氈。
便是屏風樣,何勞畫古賢?
咦?白居易的詩中又提到「屏風」,難道這就是第三幅畫?恭喜您答對了!仔細看那個「懶漢」身旁的屏風,是不是還畫著樹石山水呢?這幅山水,是《重屏會棋圖》中的第三幅畫。
▲《重屏會棋圖》局部
說完「重屏」,再來說「會棋」。
前面我們說過,畫面上有四個花樣美男,正在下棋觀棋。但這四個花樣美男可不是普通的美男。他們四個組合在一起,堪稱南唐地位最高貴的男子天團F4——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三個弟弟晉王李景遂、齊王李景達、江王李景逿。
周文矩在自己的畫中讓這四位同框,有什麼深層的意味嗎?我們先看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唐末天下大亂,藩鎮割據混戰。
其中,楊行密掌握了江南最具實力的藩鎮——淮南鎮,受封為吳王。楊行密的兒子楊渥上位以後,大將徐溫逐漸掌握了大權,楊氏形同傀儡。
公元927年,徐溫去世,其養子徐知誥掌握了大權,以齊王的身份繼續控制「楊吳」政權。
公元937年,徐知誥乾脆廢掉吳帝楊溥,自己稱帝,並改名為李昪(音「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是李昇,不是李昇,不是李昇!),改國號為南唐。李昪死後,其長子李璟繼位,即南唐中主。
▲黃色部分即為南唐疆域
南唐中主李璟是一個挺有抱負和謀略的君主,在位期間,積極伐戰。但是他同樣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內憂外患:一方面,北方後周的軍隊正虎視眈眈,覬覦著南唐領土;另一方面,自己的兒子年紀尚幼,自己的一幫弟弟卻大權在握。
為了國家內部的穩定,李璟迫不得已,只能宣揚實行「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用以安撫弟弟們。這幅畫表現李璟與其三個弟弟一同下棋觀棋的場景,用來顯示兄弟之間的親密關係。
畫中頭頂峨冠,手持記譜冊,踞坐在長榻上面的就是李璟本人,跟他同樣坐在榻上的是他的二弟,晉王景遂。而
齊王在李璟的右側,淡定地看著江王,好像在催促對方趕緊落子;而江王景逿則是一臉遲疑,一幅舉棋不定的樣子。觀戰的晉王景遂則將手搭在景逿的肩膀上,盡顯兄弟之間的親密。
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下,這幅畫無異於一顆定心丸,向世人昭示:我們四兄弟感情好著呢!
來看四個人的座次:根據「尚左尊東」的座次儀規,李璟即主位,景遂即次主位,景達即第三位,景逿即第四位。這一布局恰恰是李璟設定的諸弟繼承王位的順序。
而且,四人觀看的棋局中也有玄機。棋局中沒有白子,僅僅八枚黑子,除一個占樁的黑子外,另外七個黑子擺出了一個北斗七星的造型,正對著李璟。
棋盤局部
北斗七星是蒼穹中的最高星位,因此這一在現實生活中絕不可能出現的棋局,更像是一種對權力的認同和政治的象徵。
公元947年,李璟進一步貫徹自己的「兄終弟及」政策,立弟弟景遂為皇太弟,並詔令自己的長子李弘冀也不得繼承景遂的皇位。
然而弘冀帶兵打仗,深得人心,在軍隊的威望遠高於叔父景遂。看著本應屬於自己的皇位被叔父奪走,弘冀對叔父的怨恨越來越深。
公元959年七月,已經羽翼豐滿的弘翼收買了景遂的部下,毒殺了二叔景遂,兩個月後,弘冀自己卻因極度驚恐被嚇死(也有說法是李璟知道景遂被害的內幕,派人暗殺了自己的兒子)。
齊王景達見識到了權力鬥爭的殘酷,聽從謀士的意見,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稱病不出。江王景逿也在李璟在位期間去世。李璟傳位於弟的想法從此落空,只能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兒子:長子弘冀暴亡,二、三、四、五子均早夭。最終繼承李璟皇位的,就是那個迷迷瞪瞪狀態中被推上後主寶座的第六個兒子——
李煜
都說人在瀕死之際腦海里會像過電影一樣放完這一生,也不知道李煜喝下那杯要了命的毒酒的時候,除了詩詞歌賦春花秋月,還會想起什麼。
---------------
《重屏會棋圖》是五代時期畫家周文矩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 《重屏會棋圖》原本已經失佚,現存摹本,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1-2] 
《重屏會棋圖》描摹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會棋的情景。幾個人物的情態刻畫細膩準確、富有個性。用線細勁曲折,略帶頓挫,即“戰筆”法。整幅作品構思奇巧,畫中有畫,能以縱深感增添畫面的情趣
該圖無名款,只有“政和”“宣和”印璽,以證明為北宋趙佶內府所藏。但有專家分析,畫中藏印都是偽印,但從人物服飾及生活用品方面可以看出此圖為五代遺制,而且畫風與周文矩畫風相似,故傳為周文矩所畫。此圖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景遂、景達、景逖會棋情景。頭戴高帽,手持盤盒,居中觀棋者為中主李璟,對弈者是齊王景達和江王景逖,人物容貌寫實,個性迥異。衣紋細勁曲折,略帶頓挫抖動。四人身後屏風上畫白居易“偶眠”詩意,其右,妻子將他剛剛摘下的烏帽託在手中,男子麵前陳放著酒具,另有炭盆一口。床塌另一面有二婢女在鋪床,遠處一婢女抱被褥而來。屏風上又畫有一扇山水小屏風,內外共兩個屏風,故畫名曰“重屏”。 [1]  [4] 
創作背景編輯
五代南唐地處江南,山水秀麗,前後僅存在38年(937—975),其間歷經三主,即烈祖、中主、後主。中主李璟與後主李煜酷愛文藝,後主尤擅丹青,在他們的支持和帶動下,南唐繪畫藝術蓬勃發展,一時名家輩出,如擅畫花鳥蟲畜的徐熙、徐崇嗣,擅畫山水的董源,擅畫宮殿樓閣的朱澄,擅畫人物的顧閎中、周文矩、王齊翰等。中主和後主還時常召集繪畫名手,給君臣皇族的宴飲賦詩等活動畫圖作紀,《重屏會棋圖》便屬於這類描寫帝王閒居享樂的紀實之作。 [1] 
藝術鑑賞編輯
主題
“帝王行樂”的主題
圍棋起源於中國是我國古代人們非常喜愛的一項娛樂競技活動。作為南唐帝王的李氏兄弟也是圍棋愛好者。《重屏會棋圖》所描繪的是下棋的場景但場景中卻有讓人琢磨思索的地方。正在下棋的景達和景逖兄弟上身正襟危坐腳下的鞋子卻各有一隻脫掉了。古人講究尊卑秩序,景達和景逖的這種行為顯然是不遵循“禮”的是對皇帝的不尊重。
《莊子外篇田子方》裡有一段話或許可以解釋這種不合常理的行為。其原文如下: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僵僵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盤礴贏。君曰:“可矣,是真畫者矣。”
所謂“解衣盤礴”就是脫衣箕踞。古人常席地而坐,有兩種姿態:一種是有禮貌地規規矩矩的坐法,先跪下,腳掌立起來,屁股放在腳後跟上,上身自立。箕踞,是一種不恭敬不禮貌的坐法。《重屏會棋圖》中正在下棋的景達和景逖脫掉鞋子的坐姿顯然也是不恭敬的行為。這段話本身是道家借助畫畫的事情來宣揚其“任自然”的哲學思想,後多被藝術家來形容藝術創作時不受束縛的精神狀態。下棋與繪畫同為藝術畫畫時,畫者應有不受束縛的精神狀態,下棋的人自然也要有不受外在禮教規矩束縛的狀態,方能體現其註意力全在棋局、 “身無外物”的精神境界。
規勸李璟
《重屏會棋圖》作為中國南唐時期重要的人物畫作品自然有著當時時代的印記。表面上看,《重屏會棋圖》是描繪帝王遊藝活動的場景事實上,《重屏會棋圖》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
五代十國是中國古代社會動盪時期。南唐是多個地方政權之一與他父親防守親善鄰國的政策不同李璟時期採取積極伐戰的對外政策但這種對外攻占的政策沒有使南唐走向強大反而加速了它的滅亡。屢戰屢敗的局面最終迫使南唐朝廷由金陵遷都到今天的南昌,本就偏安的朝廷國土面積一再縮小。然而面對這樣嚴峻的國家局勢,李璟仍然不時沉迷於對弈、書畫。
事後李璟對自己沉迷於棋局無法自拔的行為感到後悔。但又無法控制自己對於下棋的喜愛。《重屏會棋圖》記錄了中主李璟及其兄弟下棋的場景緩解了李璟無法時時下棋的心情,同時這幅畫也時刻提醒李璟下棋要有度,勸誠中主要適度下棋是《重屏會棋圖》繪製的初衷之一。
李璟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他並不為此感到開心。原因在於其人生理想的生活狀態與其人生經歷背道而馳。李璟風度高秀擅長詩文、繪畫,傾慕林泉高士志在隱逸,他曾經在廬山瀑布前建築房屋並希望終老於此,然而太子的身份使他無法完成這個願望。故此,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完成的人生理想只好寄託於繪畫。 [5] 
人物形象
這首圖作者所用線摘細勁有力,既不同於“高古游絲”,也不同於“屈鐵盤絲”,在挺健線條中略有轉折、頓挫和抖動,別具一種風采,給人以古拙之感、從設色上看,該圖略​​顯古雅,人物衣冠與和室內簡樸的陳設相協調。人物情態刻畫細緻,生動逼真。
這幅作品人物形象修長清秀,雍容華貴,人物衣紋細勁曲折,略帶頓挫,但又不失圓潤流暢。整幅作品畫中有畫,構思巧妙。 [6] 
構圖
整幅畫設色古雅,與人物衣冠和室內陳設的簡樸十分協調。此圖描繪了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下棋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容貌寫實、個性迥異。衣紋細勁曲折,略帶頓挫抖動。作者註重刻畫人物表情神態和精神風貌,形象更顯自然秀麗,線條瘦硬,略帶顫動,畫史上稱之為“戰筆”或“顫筆描”,給人以蒼勁的古拙之感。作者周文矩在這幅作品中,不僅巧妙地設置了畫中有屏風,屏風上又有畫的畫中畫情景,而且用細緻的筆法,詳細地描繪了距今千年前的家具、服飾、器物的原貌。 [2] 
運用在屏風上的屏風上作畫的畫中畫的手段,這樣做不但符合當時的屏風主題,而且更是在構圖上設置了與眾不同的畫面空間。在屏中屏上又畫一幅山水畫,使這幅山水畫構成了室內的最遠景,再次加深了向縱深方向發展的視覺感。這一縱深感就把室內的空間透視推向更遠,遠至山邊,連接天際,以至無窮。 [7] 
《重屏會棋圖》不但在人物寫真方面有很高造詣,而且在空間處理上也表現出嚴謹的法度。畫中對三維深度空間的表現,採用了與畫面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斜線表示。就以圍棋盤為例,每邊有19格的正方形格,在畫中轉變成了銳角45度的菱形。 [8] 
人物畫中大小對比關係的運用早在原始社會壁畫中就有運用,這種大小對比關係的運用一直在中國人物畫中延續使用。《重屏會棋圖》中人物形象最大的是佔據畫面中心位置的南唐中主李璟,依次而來的便是中主的三位兄弟,最小的當數畫面最右側的侍從。畫中人物比例明顯與現實生活人物比例不符。侍從站著的身高不可能比坐在榻上的人還要低。畫家這樣處理畫面是因為受到“以大為美”的觀念影響,同時這樣處理人物比例關係還受到了當時封建禮教思想的影響。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美、甘也,從羊大”,“美”與“大”有著內在的聯繫;中國人對“大”字情有獨鍾,賦予“大”美好的含義:“大”代表氣勢、寬容、至高無上、盡善盡美等意義。在中國古代人物畫中作為主體的人物比例明顯大於次要人物的比例,而次要人物的比例有意識地縮小,作品中主次關係通過人物大小比例反差體現出。
《重屏會棋圖》中的人物比例並未遵循客觀現實生活中人物的比例關係。而是依據畫面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觀處理比例關係。這種處理手法體現了古代人對於“大”的鍾愛及“以大為美”的審美觀念。在繪畫的形式語言中,這種“大人”的形式感突出主題在畫面中的主體性,次要的人物則其輔助作用。“大”與“小”的鮮明對比使畫面主次清晰、明確,形成了“主大從小、以大為美”的形式語言。除此之外,“主大從小”的處理方式還體現了對“禮”的尊崇。
“禮”在最初並無等級區分的含義在階級社會出現以後“禮”便開始具有了社會身份的內容。從春秋時代的孔子“恢復周禮”到漢代董仲舒“獨尊儒術”,使得儒學中的“禮”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藝術創作中同樣以“禮”為上遵“禮”為美。繪畫創作中,“禮”通過“大”的比例形式得以體現。《重屏會棋圖》中比例最大、社會地位最高的中主李璟,較中主比例稍小、地位較低的三位王,身材比例最小的侍從,人物大小的安排,合乎了當時的“禮”的等級制度。 [5] 
名家點評編輯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鑑定專家單國強:《重屏會棋圖》人物衣紋用“戰筆描”,屬周文矩典型畫法。屏風中女性則施以細勁流暢的琴弦描,近周防,可領略其仕女畫的面貌。(《魏晉至五代繪畫》) [9] 
後世影響編輯
《重屏會棋圖》是五代時期重要的肖像畫作品,不但在人物寫真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造詣,而且在空間處理上也表現出了嚴謹的法度,是研究南唐歷史和繪畫藝術不可多得的國寶級名畫。 [2] 
歷史傳承編輯
《重屏會棋圖》完成以後,周文矩隨即將它上呈給了中宗李璟,後來,中宗李璟病亡,他的兒子後主李煜即位,將《重屏會棋圖》藏在了皇宮書畫庫內,好好保存。北宋時期,宋徽宗得到《重屏會棋圖》後,視若珍寶,把它放置在宣和內府裡,命人嚴加保存。現存的是流傳下來的摹本,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內。 [1]  [2] 
作者簡介編輯
周文矩,句容(今屬江蘇)人,五代南唐畫家,曾任南唐畫院翰林待詔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仕女,所畫閨閣婦女,繼承唐代周哮傳統,注重刻畫人物表情動態和內在精神,而不過多施朱敷粉或華美佩飾。後主李煜執政期間,他常受詔作畫,曾與顧閎中一樣被派去窺繪韓熙載的夜宴生活他的畫風受後主李煜的影響很大,喜以瘦挺顫掣的筆法入畫,以別具特色的畫風稱譽畫壇他所作的《賞雪圖》《宮中圖》以及《重屏會棋圖》均為傳世名畫
----------------------
名畫故事之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2017/05/06 來源:國畫藝術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晉王景遂、齊王景達、江王景逖會棋的情景。頭戴高帽居中觀棋的長者即中主李璟,他比其他人都顯得高大,手持盤合,兩眼前視,若有所思;兩個側身坐胡床邊對奕者為景達和景逖,他們相互觀察著對方;中主旁邊的觀棋者即景遂。胡床後邊的榻上置投壺、棋盒,環境簡潔靜雅。這既是一幅反映宮內生活的記實性圖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畫。所繪人物容貌寫真,個性迥異。衣紋疏密有致,色調自然。筆法瘦硬,略帶頓挫顫動。剛柔相濟,獨具一格。四人身後屏風上畫白居易「偶眠」詩意,描寫一老翁倚床而臥,一婦後立,三侍女捧褥鋪氈, 床後又立一三折屏風 , 因圖畫「會棋」而且在屏風中又畫屏風的緣故,故曰「重屏會棋圖」。人物形象修長清秀,表情動態刻畫精細,那種「體近周昉,而纖麗過之」的造型特點,反映了周文矩的藝術風格。畫中的兩組屏風,一直一曲,不顯單調,而又體現出畫中有畫的境界,顯示了畫家善於巧思和別出新意的藝術才智。同時,屏風上的人物及周圍的陳設給人一種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真實感。
《重屏會棋圖》中的故事是圍繞著南唐中宗李璟平生的一大喜好——愛下圍棋展開的。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好讀書,多才藝,才情卓越,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由於李璟酷愛圍棋,為此耽誤了國家大事,但是朝中大臣大都不敢言。唯有一次,一名叫肖嚴的舒州刺史,應召回宮報告軍情。看到悠閒的皇帝正在下棋,肖嚴非常憤怒,上前把棋橫掃到地上,皇帝大怒道:「肖嚴,難道你想學魏徵以死明諫麼?」只見肖嚴面不改色地回答:「臣不是魏徵,陛下亦非唐太宗。微臣已經做好了準備,任由陛下處置!」肖嚴說了這些話後,李璟反而冷靜了下來,仔細想了想,明白了肖嚴這樣說其實是指自己酷愛下棋,荒廢政事,置天下社稷與百姓於不顧,因此便不再追究,也戒除了下棋的嗜好。隨著時日的流逝,李璟皇帝的棋癮又犯了。這可怎麼辦呢。這時候關鍵人物登場了,他的寶貝兒子,也就是之後非常著名的南唐後主——李煜——想出了個好辦法,既可以幫助自己的父皇解苦悶,又不耽誤國事,真是兩全其美啊。具體辦法就是請當時南唐有名的大畫家周文矩為李璟畫一幅畫——描述李璟下棋時的場景,並將此畫掛在宮中每月觀賞,以緩解對弈棋的相思之苦。周文矩果然很有本事,通過巧妙地設置安排,一幅畫中有屏風,屏風上又有畫的畫幅情景便誕生了。作為寫實性的繪畫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畫人物肖像特徵的同時,也真實地描繪出室內的生活用具,如投壺、屏風、圍棋、榻幾、茶具等,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各種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國早期皇室的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重屏會棋圖》都是一幅傳世之作。
周文矩,中國五代南唐畫家。建康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詳,約活動於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期(943~975),後主時任翰林待詔。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
《琉璃堂人物圖》全卷欣賞
https://bit.ly/2WtPwhB


158637582_867412044106308_8916108624134042874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