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當你見過真正的大海,對於其他「水」都不屑一顧。當你見過巫山壯觀的雲海,對於其他雲海,會感到不值一看。比喻愛情的堅貞。同時亦進一步引伸,以滄海、巫山來比喻知識、見聞,當人愈見多識廣時,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膚淺,一樣的孤陋寡聞/元稹(779年-831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2YsOakv
https://bit.ly/2Ysnd0n
-----------------

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元稹/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
《離思》之四:作者/元稹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注釋】:
(1)曾經滄海難為水:《孟子、盡心》:「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意思是說經歷過像滄海的波瀾浩瀚之美,就難再去欣賞河溪的清幽淺澈。比喻經歷過大事與極美境界,對其他事則看不上眼。
(2)除卻巫山不是雲:宋玉《高唐賦》言巫山神女與楚王有情,後化爲雲霧,神奇之至。形勢上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後世以巫山雲雨表示相愛之情。此處意謂;經歷過像巫山雲雨那樣的愛情,則以爲其他女子不可能使自己動情。
(3)取次:取道。
(4)花叢:花紅葉綠叢裡。
(5)回顧;回眸駐看。
(6)半緣;大概是。
(7)修道;修道參禪。
【譯文】
經歷過像滄海的波瀾浩瀚之美,就難再去欣賞河溪的清幽淺澈。
經過與妳像巫山雲雨般的愛情,就難再尋覓另愛的動情與繾綣。
取道花徑漫步在花紅葉綠叢裡,卻懶得回眸駐看那花枝的美豔。
大概是因為我在虔誠修道參禪,更因為是我對妳的深情懷念吧!
撰文者/尚文
【簡析】
這是一首悼亡詩,詩人元稹是為了表達了對亡妻韋蕙叢的深情懷念,而作此詩。
《雲溪友議》中説:唐貞元十九年(西元803年),元稹23歲時和白居易一同中了進士。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四年(西元809)做了監察禦史。﹝元禛22歲那一年﹞娶了京兆的名門之女韋蕙叢為妻,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給元禛(元禛二十二歲),那時元禛沒有功名利祿,七年後,元禛已經當上了監察禦史分司東都,韋蕙叢因病逝世,元禛十分悲痛,為她寫了很多可稱為千古絕唱的悼亡詩,並作詩《離思》悼念其妻:「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當時的世人常說;「元輕白俗」。是指此元稹用詩情感的輕佻,言情而不庸俗,豔麗而不輕浮,悲傷而不綺靡。在此詩的用典用詞裡可以明顯看到。
【作者】
元稹:(西元779—831年),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德宗貞元中明經及第,23歲時和白居易一同中了進士。複書判拔萃科,授校書郎。憲宗元和初,授左拾遺,元和四年(西元809)升為監察禦史。後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調虢州長史。穆宗長慶初任膳部員外郎,轉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為相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文宗和大中為尚書左丞,出為武昌節度使,卒于任所。與白居易宣導新樂府運動,所作樂府詩不及白氏樂府之尖銳深刻與通俗流暢,但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後期之作,傷於浮豔,故有“元輕白俗”之譏。 https://bit.ly/2HjYg1i


元稹擁有北魏鮮卑皇室血統,幼時卻家境貧寒。後來,他更登上宰相之位,位極人臣!可惜好景不長,元稹被貶往地方。宦海沉浮幾年後,元稹暴病而亡,從患病到去世僅僅1天。
元稹、白居易
都說一個人去世前,生平的浮光掠影會從眼前划過,這時的元稹會想起誰?劉采春?薛濤?韋叢?崔鶯鶯?還是白居易?
根據魯迅、陳寅恪等多位名人考證,《鶯鶯傳》里的男主角張生的原型,就是作者元稹本人。這部作品影響之大,直接引發了後世的《西廂記》
陳老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801年,23歲的元稹仕途方起,17歲的崔鶯鶯待字閨中,命運讓他們相遇。初遇時的驚為天人,讓元稹久久不能忘懷。二人以詩傳情,紅娘牽線。元稹妙解詩中意,半夜翻牆入閨中。一來二去,兩人情根深種,終於突破禮教大防。
元稹翻牆
然而一年後,元稹為了仕途,最終拋棄了崔鶯鶯。同年,元稹寫下《鶯鶯傳》(另有804年、805年一說)。這時的元稹已與尚書之女韋叢成婚。不難看出,這兩段感情極有可能「撞車」,元稹為了仕途,娶了尚書之女業已成為事實。
然而在《鶯鶯傳》文末,元稹以真人出場,與另一個自己(張生)對話。「你們為什麼不聯繫了?」然後張生義正言辭地將崔鶯鶯說成尤物、妖孽之流,與前文崔鶯鶯的形象極度不合。
張生
在這裡,文章轉折得極其突兀,引用的比喻極其誇大、荒誕,張生能和周幽王做對比嗎?站在讀者的角度,張生詆毀崔鶯鶯的言語,不僅沒讓崔鶯鶯的形象大跌,反倒是讓張生變得虛偽不堪。
以元稹的水平,要寫臭崔鶯鶯,他可以有一百種方法,比如:崔鶯鶯和隔壁老王好上了、崔鶯鶯腳踏三隻船等。可他偏偏借張生之口,以一種「我認為她是妖孽」的言語論斷,配以及其誇張、荒誕的比喻,來描寫崔鶯鶯。這其實是對張生,也是對他自己徹徹底底的反諷。
然而元稹千不該萬不該將男女之事(會真詩),寫入作品中。就算元稹開了艷詩先河,當了艷詩鼻祖,這也是對女生極其不尊重的。
鶯鶯已遠,韋叢也於婚後七年病逝。髮妻病逝前,元稹與大他11歲的女詩人薛濤,在四川相愛,幾個月後草草收場。髮妻病逝後,元稹悲痛欲絕,寫下多首悼亡詩,其中兩首已然曠世:
韋叢
其一: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二: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風流如元稹,他自己死後,誰來又來為他寫悼亡之作呢?還好有白居易。元稹處在三妻四妾的古代,既多情也痴情,心向仕途,卻留給後世無數的佳作。其中,又尤以其二的末句最為繾綣意懶。
倉央嘉措
數個世紀以來,無數人讀之,眼淚都無從落款。直到清朝初年,倉央嘉措天縱奇才,隔空臨對,終於給出了他翼盼太久的回答:
半緣修道半緣君,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到過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作者元稹 http://bit.ly/2VBXgPd
唐 ‧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意思有二 
1.比喻見識廣博,經驗豐富,眼界開闊,對平常事物便覺得微渺不足為奇。 
2.比喻感情方面曾經擁有美好的經驗,如今不能或不願再面對新的對象。
------------
曾經經歷過目睹過滄海大水的人,再看到其他地方的水,就難再認為那是怎樣值得一看的水景;而看過巫山的雲之後,除了巫山的雲,便覺得其他地方的雲,都難以視作為美麗的雲瀑了... 
而後世多借用作比喻一次情場失意之後,便再沒有力氣去發展下一段感情。
解讀一
鍾情於自己心儀之人,對別的再也不會動心。用來表達對愛情的忠誠,情有獨鍾、非你莫屬、用情專一,愛不另與。縱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解讀二
見過更廣闊的世界、經歷過大風大浪,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人,往往視野開闊,心思深遠。這種人一般淡定沉穩,有觀點,有主見,不會輕易改變、隨波逐流。
解讀三
言指懷舊,停留在對過去美好事物的思念,而無法駐足欣賞眼前的風景。過去已成為心中篤定的美好,其它任何事物無法替代。
--------------------
見過滄海之水,再看別處的水就普通尋常了;
見過巫山之雲,再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