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談崇奉釋氏。 妻悍妬,談畏之如嚴君。 嘗謂人:「妻有可畏者三: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 及男女滿前,視之如九子魔母,安有人不畏九子母耶? 及五十六十,薄施妝粉或黑,祝之如鳩盤荼,安有人不畏鳩盤荼? 」
時韋庶人頗襲武氏之風軌,中宗漸畏之。 內宴唱《回波詞》,有優人詞曰:
「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只有裴談,內裡無過李老。 」
韋後意色自得,以束帛賜之。
---------------
怕婦也是大好 唐代男子「懼內」之謎
「懼內」俗稱「怕老婆」。 在男女平等的當今社會,這種現象並不鮮見,如果有哪個男子懼內,朋友們還常常會開玩笑地說他得了「氣管炎(妻管炎)」。 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唐代崇尚男尊女卑的夫權社會中,也存在懼內現象? 
在唐代,盛行著一股「懼內」之風,怕老婆幾乎成為上層社會男子中流行的通病。 翻開唐代的史書或史傳筆記,關於男子懼內的記載真可謂千奇百怪,不勝枚舉。 
比如《太平廣記》中就有兩則關於懼內的故事。 舒州的軍卒李延壁與朋友在外宴飲,連著三天沒有回家,他的妻子便叫人傳話給他:「如果回來,就用刀殺了他! 」李延壁聽後恐懼萬分,只得哭著向當地的州牧求救,搬到佛寺中居住。 
四川有一個功臣,家裡姬妾成群,但是由於妻子妒忌成性,所以他一直不敢靠近她們。 妻于臨終前對他說:「我死了之後,如果你敢靠近家裡的姬妾一步,我馬上來取你的性命! 」妻子去世之後,這個功臣便開始寵倖一個女婢,然而,有一天晚上,兩人剛要就寢,便聽見窗外一聲霹靂,床的帷帳也都裂開,功臣以為是妻子的鬼魂顯靈,當場被嚇死了。 
懼內的風氣唐代以前就已是一種社會現象了。 隋煬帝的母親獨孤皇后就是當時有名的妒婦。 她對隋文帝楊堅監視得很緊,不准她臨幸別的嬪妃。 尉遲迥的孫女長得很漂亮,楊堅在仁壽宮看見後,非常喜愛,於是便召幸了她。 獨孤皇后偵知此事後,趁楊堅上朝時派人暗殺了那美人。 楊堅知道後大怒,但又無奈,只能獨自一人從禦花苑出去,信馬由緩,跑進山谷二十多裡。 大臣楊素等知道馬上前去追趕,扣馬苦諫,勸楊堅還是回朝為好。 楊堅歎息地說:「吾貴為天子,而不能自由。 」獨孤皇后不但不准楊堅碰別的女人,看到諸王及朝士有妾懷孕的,一定要讓楊堅罵他們一頓。 
到了唐代,男的俱內和女的妒勁十足,成了時代風尚。 《隋唐嘉話》中記載,房玄齡夫人妒得十分出名。 唐太宗曾經想賜美人給房玄齡,房玄齡堅決不肯接受。 太宗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讓皇后召房夫人來做工作,告訴她大臣有媵妾之類的女人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房司空年歲已高,皇帝只是想特別優待他一下。 女人對女人本是好說話,但房玄齡夫人就是不同意,而且態度十分堅決。 唐太宗於是下令說:「你是想不妒而留條活路,還是想甯妒而死? 」房夫人說:「妾甯妒而死。 」太宗由是讓人送去一杯酒,對她說:「如果是這樣,那就飲下這杯毒酒吧。 」想不到房夫人真的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 一個女人到了連死都不怕了,皇帝就對她沒辦法了,感歎說:「我看到她都有點怕了,更不要說房玄齡了。 」
還有人怕妻子到了非常可笑的地步。 唐高宗問司戎少常伯楊弘武為何無故把一個重要的官職授予某人,他回答說:「臣的妻子性情非常剛烈強悍,昨天她把這個人託付給我,臣如果不依從她,將來的生活恐怕會永無甯日。 」
《朝野僉載》中記載的故事與上述《隋唐嘉話》正好相反:貞觀年間,有一天桂陽令軟嵩在自己家的客廳舉辦宴會,他的妻子得知他在宴會上召了幾個女歌奴,便披頭散髮,赤著雙腳,帶著大刀沖到客廳, 客人們都被嚇得四散逃跑,軟嵩也嚇得躲到了床底下。 刺史得知後氣憤地說:「婦強夫弱,內剛外柔。 一個妻子都不能好好管教,又如何能夠管理地方上的眾多百姓? 」於是他解除了軟嵩的職務。 
再如《禦史台記》中記載,唐朝的管國公任瑰特別害怕自己的妻子,這一點常常被同朝為官的杜正倫所譏笑。 一次,當杜正倫又嘲弄他的時候,他振振有辭地反駁說:「害怕婦人是應該的,理由有三:初娶之時,她端莊得像菩薩一樣,哪有人不怕菩薩的? 後來生兒育女了,她就像一個生孩子的大蟲,哪有人不怕大蟲的? 等她年老了,滿臉皺紋,像鬼一樣,哪有人不怕鬼的? 」
《北夢瑣言》中關於懼內的記載也不少:尚書張褐與外面的愛妓生了一個兒子,但是由於害怕妻子忌妒,所以一直不敢接回家,把他寄養在離家甚遠的江淮一帶,直到張褐去世,這個兒子回來奔喪, 家裡的兄長們才知道自己還有個弟弟。 
中書令王鐸帶兵在前線打仗,甚是威風,忽然有人來報,說他夫人正在來看他的路上,王鐸頓時驚慌失措,對他的幕僚說:「黃巢正從南邊向我們逼近,現在夫人又從北面來了,我該怎麼辦啊? 」幕僚開玩笑地回答:「不如向黃巢投降。 」
除此之外,唐代皇帝懼內的現象也不少,其中以高宗、肅宗、中宗怕婦的故事最為典型。 相傳中宗非常害怕韋後,一次在皇宮內部舉行的宴會上,優人竟然當著他的面唱到:「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只有裴談,內裡無過李老。 」據說唱完之後,這名優人還得到了韋後的賞賜。 
看了以上五花八門的懼內故事之後,讀者們肯定要問,唐代的俱內之風怎麼會如此盛行呢?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他們經過研究認為,唐代懼內之風盛行于中唐以前,而且大多集中在上層社會的男子中,其程度在歷史上堪稱懼內的典型,而當時的社會輿論也並不以懼內為恥。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中唐以前,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婦女的地位也較高,尤其在上層社會的家庭中,夫妻的地位往往不相上下,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妻子的地位要高於丈夫。 由於妻子出身名門望族,有錢有勢,所以對自己的丈夫不屑一顧唐代的婚姻十分講究「門當戶對」,當時的法律和禮教也十分重視門第,「良賤不婚」、「貴賤不婚」、「士庶不婚」的觀念深入人心。 因此,士大夫階層中的很多人都把進士及第和娶高門女為妻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 例如《隋唐嘉話》中就記載已經成為宰相的薛元超,常常對別人說起平生有兩大遺憾,一是自己雖貴為宰相,但不是進士出身,二是未能娶得五姓女為妻。 這「五姓女」指的便是當時社會上最有名望的五大家族的女兒。 然而這種一味追求門第的婚姻有時候並不美滿。 以公主和駙馬的婚姻為例,公主是金枝玉葉,長期在宮廷中養尊處優的生活形成了她們高人一等的心理和驕縱跋扈的性格。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公主下嫁之時,不但不用向公婆行拜,反而公婆要向她行拜。 《舊唐書》中說,公主死後,駙馬要像為父母服喪一樣,為她服喪三年。 加上唐代的公主往往無視當時一般的婦女所應遵守的種種婦道,試想這樣的夫妻關係,駙馬怎能不忍氣吞聲,備受公主的挾制呢? 不僅如此,中唐以前,上自公主,下至富家女,依仗自己娘家的勢力,賤視甚至欺淩丈夫的現象並不少見。 針對這種時弊,白居易也在詩中感歎道:「富家女易嫁,嫁早輕其夫。 貧家女難嫁,嫁晚孝于姑。 」
其次,丈夫懼內,與妻子本身的氣識以及才情有關。 唐代的社會背景比較開明和開放。 上流社會的女子往往自幼便讀書習字、吟詩作畫,有的甚至騎馬射箭、參加社交,她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幾乎與男子無異。 這樣的世風造就了一大批擁有較高文化素養和獨立性格的女性。 武則天、韋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宋氏五姐妹等人便是她們中的典型。 除此之外,許多一般士大夫家的婦女也不乏氣識和才幹。 比如宋庭瑜的妻子魏氏,很會寫文章,但是丈夫常年擔任外職讓她非常不滿,於是她便寫信給中書令張說,為宋庭瑜申理,並且一同寄去了一首自己所寫的《南征賦》,最終如願以償。 又如杜羔的妻子劉氏擅長作詩,杜羔在京城連著幾年都沒有考中科舉,於是便打算回家。 當他快要到家的時候,劉氏派人給他送去自己寫的一首詩:「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來時近夜來。 」杜羔見到這首詩後羞愧難當,立即轉道趕回京城,經過幾年的努力,最終考中了科舉。 
再次,丈夫懼內,與妻子對丈夫以及家庭的功勞或貢獻是分不開的。 以唐朝的著名宰相房玄齡和兵部尚書任瑰為例,當太宗賜給他們美人和宮女時,他們「屢辭不受」、「不敢以歸」。 堂堂的宰相和兵部尚書怎麼也會俱內呢? 根據《朝野僉載》的記載,有一次,房玄齡在病危之時對自己的妻子盧夫人說:「我快不行了,你年紀還輕,我死了之後,你不要為我守寡,找個好人家嫁了吧。 」聽了他的話,盧夫人哭著回到自己的房間,剔除自己的一個眼睛給玄齡看,意思是自己眼裡沒有別人。 後來房玄齡逐漸康復,一生都和盧夫人相敬如賓。 《朝野僉載》在同一卷中又記載:唐太宗賜給任瑰兩個美妾,任妻因妒忌將兩妾的頭燙傷,頭髮盡脫。 當任瑰的妻子接到太宗所賜的「毒酒」時,對丈夫說:「我與你是結髮夫妻,我們的出身都很貧賤,多年來相互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榮耀,現在你有那麼多寵愛的姬妾,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些情真意切的話語和舉動反應了她們對於愛情的忠貞不貳,她們對於家庭的命運和丈夫的升遷曾經起到過重要的作用。 面對這樣的妻子,房、任兩人不敢接受皇帝賞賜的美姬,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最後,從男子自身的角度看,在夫妻地位不相上下的情況下,他們懼內,必然是因為他們也有理虧之處。 而這理虧的地方便是他們喜歡納妾狎妓的習性。 
納妾狎妓本來在封建社會的統治階層中是司空見慣的事。 先不說帝王所擁有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一般的朝廷官員大都也是三妻四妾,有的甚至姬妾成群。 這種流傳千年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給男子的性自由以極大方便,而對女子卻片面約束,要求她們遵守婦道,從一而終。 在封建禮教的禁錮之下,絕大多數婦女們一直都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但是這種情況發展到唐代,卻出現了一線轉機:隨著唐朝社會的開放、封建禮教的鬆弛和婦女的相對解放,在上層社會中地位較高的婦女,不堪忍受妻妾共處的局面,因此除了少數女子以婚外私通與丈夫對著幹之外,大多數女子施展出了「妒」和「悍 」的本領,從而限制或懲戒自己的丈夫。 既然丈夫有把柄握在妻子的手中,那麼他們害怕妻子也不足為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男子懼內,是因為他們本身性格懦弱,當然,這種現象是極少見的。 
學者們在分析了上述原因之後,還指出:雖然唐代的懼內之風極其盛行,但並不是說絕大多數男子都俱內。 事實上,在長期的封建禮教的約束下,多數女子仍然默默地遵守著「三從四德」的鐵訓,上層社會的許多男子也還是安逸地過著他們一妻多妾的生活。 以上所舉的,不過是一些懼內的典型事例罷了。 
(楊英姿)
-----------------
揭密唐朝女性地位:皇帝怕老婆怕到甘願戴「綠帽」
一流人 SEP , 2018 SHARE
景龍年間,在宮廷宴會上,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一起看表演。演出中,有一位優人上臺,給他們唱了一首當時的流行歌曲—〈回波詞〉。當然,歌詞是他即興創作的:
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只有裴談,內裡無過李老。
〈回波詞〉,又名〈回波樂〉,是樂府曲名,北魏時就已有,唐朝作為教坊曲名。回波,指「曲水流觴」之意。《詞律.回波詞》解釋說:「此辭平仄不拘,即六言絕句體,當時入於歌曲。回波,其調名也,皆用『回波爾時』四字起。」
具體到這一首〈回波詞〉,大概意思如下:
回波爾時栲栳:「回波爾時」,是所有〈回波詞〉的慣用開頭,無實義。「栲栳」是指由柳條編成的一種容器。用在此處也無實義,其作用是為全詩定韻。
怕婦也是大好:「怕婦」,就是我們今天的「怕老婆」。這句的意思是,怕老婆也是大好事。
外邊只有裴談:皇宮外最怕老婆的是御史大夫裴談。
內裡無過李老:皇宮內最怕老婆的是「李老」李顯。
很明顯,優人唱這首〈回波詞〉,是當面打臉,諷刺李顯怕老婆。李顯聽完這首歌之後的態度,史無明載,想來應是尷尬苦笑吧?倒是李顯的老婆,那位韋皇后,不但沒有因優人嘲諷而發怒,反而「意色自得,以束帛賜之」。說起來,李顯對韋皇后這個老婆,那是真怕。他不僅在政事上,全部聽從老婆韋皇后的安排,讓這個有心步武則天後塵的女人干預政事,而且他居然對於韋皇后的床幃之事,也聽之任之。《新唐書.後妃傳》載:「至是與三思升御床博戲,帝從旁典籌,不為忤。」就這樣,在李顯在場的情況下,二人如此,「醜聲日聞於外」。不僅如此,「國子祭酒葉靜能善禁架,常侍馬秦客高醫,光祿少卿楊均善烹調,皆引入後廷」。怕老婆怕到心甘情願地戴上「綠帽子」,李顯也算是「奇葩」一朵了。李顯怕老婆的巔峰表現是,他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老婆在餅中下毒,把命都送給了老婆。
令人意外的是,李顯居然還不是皇帝中最怕老婆的那一個。事實上,在怕老婆方面,隋唐兩代皇帝老子率先垂範,朝廷高官以身作則,普通百姓爭先恐後,不僅上下聯動、互相促進,而且比學趕幫超、形成合力,共同在全社會營造了「人人都怕老婆,人人爭怕老婆」的良好氛圍。
本文節錄自:《唐詩現場》一書,章雪峰著,好讀出版。
---------------
唐中宗怕婦大好
唐中宗景龍年間,有一次,宮廷裡舉行盛大宴會,還讓伶人表演助興,中宗李顯與皇后韋氏都來觀看。 伶人們跳起回波舞來。 當時的著名詩人沈佺期也在座,他伴隨著歌舞的節奏,引吭高歌,唱了一首《回波詞》①:
回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
身名幸蒙啟錄,袍笏未複牙緋。
沈佺期曾經擔任太子少詹事的職務,因為貪污以及諂附奸佞被流放,當時剛遇赦免,回到長安,還未複職。 這時,他便想通過唱歌,向中宗提出要求:幸蒙皇上放歸,回到朝廷,但尚未官復原職,穿不上緋袍。 中宗一時高興,就當即恢復了他的官職。
接著,又有一個名叫臧奉的伶人上來唱道:
回波爾時栲栳②,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只有裴談,內裡無過李老。

歌中提到的裴談,當時在朝中任御史大夫。 他的妻子潑辣兇悍,是個「醋罎子」,裴談非常怕她,「懼內」之名甚著。 裴談信奉佛教,他曾頗有感慨地對人這麼說:「妻子在三個時期最是令人害怕:年輕的時候,看起來像是一尊活菩薩;到了兒女成群時,看起來便像是九子母④,有誰不怕九子母的? 及至到了五六十歲時,薄施妝粉,看起來又像是鳩盤荼③,有哪一個男人是不怕鳩盤荼的? 」
歌中的「李老」,則是指唐中宗李顯。 二十年前,中宗李顯登基僅一個余月,就被他母親武則天廢黜為廬陵王,放逐到房州⑤等地。 他的妻子韋氏一同經歷艱難困苦,中宗幾次想自殺,都是韋氏及時勸阻。 中宗曾經對韋氏發誓:「以後如果能夠重見天日,你想幹什麼都可以。 」神龍元年(西元705年),中宗重定,韋氏也重新立為皇后。 韋後沒有武則天的才幹,卻想要效仿武則天的氣派,每次中宗上朝,她就設置帷帳,坐在宮殿中,干預朝政。 她又通過上官婉兒⑥的關係,與武三思等人互相勾結,援用從兄韋溫等人掌握大權,專擅朝政,驅逐張柬之等大臣,殺了太子李重俊,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⑦爵,還大肆興建寺院道觀,奴役百姓,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 後來更野心勃勃,準備效法武則天,臨朝稱制。 唐中宗昏庸懦弱,對韋後很是畏懼。
伶人的這首《回波詞》,將當時最為「懼內」的君臣李顯與裴談兩人相提並論,把他們調侃揶揄了一番。
中宗聽了,默然無言;韋皇后聽了,連連點頭,洋洋得意,還當場命手下:賞給伶人臧奉一束帛。
不久,有人當面向中宗揭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胡作非為、危害國家的種種醜惡行徑。 韋後與安樂公主母女兩人一看不妙,乾脆先下手為強,將唐中宗毒死了。
-----------------
唐朝中宗李老,怕婦也是大好 
2018-05-15 08:44 武則天 / 唐朝 / 皇帝
唐朝第四代或者是第六代皇帝,唐中宗李顯,是個非常怕老婆的人。
首先,為什麼他是第四代或者第六代皇帝呢? 我也有點鬧不清楚,掰著手指頭算了半天。
唐朝第一代皇帝唐高祖李淵、第二代太宗李世民、第三代中宗李顯、第四代睿宗李旦、第五代則天大聖皇帝武瞾(武則天)、第六代中宗李顯、第七代睿宗李旦。 這李顯和李旦都在武則天之前都做過皇帝,之後也都第二次當了皇帝。
李顯是在唐高宗死後,接過了大唐的社稷。 可惜碰見了一代女強人武則天女士,只當了36天皇帝,就被廢掉,流放到房陵,心裡一直非常懼怕武則天殺他。
每一次武則天派遣使者來,李顯的第一反應是找繩子,準備上吊。 所以他們家繩子是必備品,房梁上永遠吊著。
最後終於在武則天十幾年的踟躇,決心立李顯為皇太子,李顯才最終鹹魚翻身。 後來經過大臣們的支援,最終當上了皇帝。
而陪伴李顯度過苦難歲月的就是他的原配夫人,韋皇后。 韋皇后出身豪門,性格剛毅,而李顯性格比較怯懦,所以韋皇后在李顯做了皇帝之後,權威很大。
李顯本人,對韋皇后非常懼怕,怕到什麼程度呢? 怕到韋皇后可以公然包養男寵,李顯這個皇帝丈夫,居然連管都不敢管,只好陪著笑臉。
當皇帝的怕老婆的雖然罕見,但李顯也絕不是第一個,比如晉武帝也相當怕老婆。 但李顯怕老婆怕到頭頂一片蒙古草原,真是給皇帝這個行業丟人
----------------------
在怕老婆方面,隋唐兩代皇帝老子率先垂範,朝廷高官以身作則,普通百姓爭先恐後,不僅上下聯動、互相促進,而且比學趕幫超、形成合力,共同在全社會營造了「人人都怕老婆,人人爭怕老婆」的良好氛圍。
文:章雪峰
唐朝「怕老婆」風氣考,兼論唐朝女性之地位
景龍年間,在宮廷宴會上,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一起看表演。演出中,有一位優人上臺,給他們唱了一首當時的流行歌曲——〈回波詞〉。當然,歌詞是他即興創作的:
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只有裴談,內裡無過李老。
〈回波詞〉,又名〈回波樂〉,是樂府曲名,北魏時就已有,唐朝作為教坊曲名。回波,指「曲水流觴」之意。《詞律.回波詞》解釋說:「此辭平仄不拘,即六言絕句體,當時入於歌曲。回波,其調名也,皆用『回波爾時』四字起。」
具體到這一首〈回波詞〉,大概意思如下:
回波爾時栲栳:「回波爾時」,是所有〈回波詞〉的慣用開頭,無實義。「栲栳」是指由柳條編成的一種容器。用在此處也無實義,其作用是為全詩定韻。
怕婦也是大好:「怕婦」,就是我們今天的「怕老婆」。這句的意思是,怕老婆也是大好事。
外邊只有裴談:皇宮外最怕老婆的是御史大夫裴談。
內裡無過李老:皇宮內最怕老婆的是「李老」李顯。
很明顯,優人唱這首〈回波詞〉,是當面打臉,諷刺李顯怕老婆。李顯聽完這首歌之後的態度,史無明載,想來應是尷尬苦笑吧?倒是李顯的老婆,那位韋皇后,不但沒有因優人嘲諷而發怒,反而「意色自得,以束帛賜之」。說起來,李顯對韋皇后這個老婆,那是真怕。他不僅在政事上,全部聽從老婆韋皇后的安排,讓這個有心步武則天後塵的女人干預政事,而且他居然對於韋皇后的床幃之事,也聽之任之。《新唐書.後妃傳》載:「至是與三思升御床博戲,帝從旁典籌,不為忤。」就這樣,在李顯在場的情況下,二人如此,「醜聲日聞於外」。不僅如此,「國子祭酒葉靜能善禁架,常侍馬秦客高醫,光祿少卿楊均善烹調,皆引入後廷」。怕老婆怕到心甘情願地戴上「綠帽子」,李顯也算是「奇葩」一朵了。李顯怕老婆的巔峰表現是,他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老婆在餅中下毒,把命都送給了老婆。
令人意外的是,李顯居然還不是皇帝中最怕老婆的那一個。事實上,在怕老婆方面,隋唐兩代皇帝老子率先垂範,朝廷高官以身作則,普通百姓爭先恐後,不僅上下聯動、互相促進,而且比學趕幫超、形成合力,共同在全社會營造了「人人都怕老婆,人人爭怕老婆」的良好氛圍。
皇帝率先垂範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沒有當上皇帝時,與老婆獨孤氏結婚,新婚燕爾之際,一時頭腦發熱,居然答應了新娘子「誓無異生之子」的要求,從此埋下了終生怕老婆的根苗。新娘子明顯有備而來,所謂「誓無異生之子」,就是說要實行一夫一妻制。要知道,那時還是一夫多妻的時代啊。
等到楊堅貴為皇帝之後,終於還是心上長草,在仁壽宮寵幸了有美色的「尉遲迥女孫」。當年的新娘子、如今的獨孤皇后也是狠角色,知道之後就趁楊堅上朝辦公時,直接把這位美女給殺了。楊堅大怒,開始了「激烈的反抗」。他一個人騎馬從宮中衝出來,也不看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楊堅這是真不爽了。看這意思,他可能是打算撂挑子不幹了。他的大臣高熲、楊素等人從後面追上,勸他算了。兩口子,哪有牙齒不碰舌頭的?此時,楊堅仰天長嘆:「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然後又不爽了半天,終於還是在凌晨時分無可奈何地回了家。原來,我們今天珍而重之的「自由」二字,居然是楊堅怕老婆之時的憤激之詞。
唐朝皇帝中,第一代李淵、第二代李世民都還成,未聞有怕老婆的記錄。到了第三代唐高宗李治這裡,就不行了。奇怪的是,李治所怕的老婆,不是第一任老婆王皇后,卻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親自選中的第二任老婆—武則天武皇后。這就是「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了。
不幸的是,武則天在被立為皇后之後,逐步表現出了「擅作威福」的趨勢,「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但為了保持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李治一直保持怕老婆的低姿態,我忍我忍我再忍。可是,泥人兒還有個土性兒呢。時間一長,李治終於忍無可忍,他秘密召來宰相上官儀,起草詔書,要廢掉武則天的皇后之位。不料消息走漏,武則天馬上就趕到了現場。來看看這位怕老婆的男人當時的表現:「上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猶恐後怨怒,因紿之曰:『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李治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羞縮」;又怕武則天此後會怪他,居然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宰相上官儀。他輕輕一句話不要緊,上官儀的性命卻被他這句話斷送了。此後的李治,就開始變本加厲地怕老婆,直到把天下都拱手送給了老婆,把李唐變成了武周。
史料證明,唐朝皇帝怕老婆,那還真是「基因恆久遠」。不僅李治的兒子李顯,怕老婆怕出了一首流傳到今天的〈回波詞〉。往下再到唐肅宗李亨,他還是怕老婆。
唐肅宗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亂」以後,把當時已身為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接回了長安。有一年端午節,李亨抱著幼女召見山人李唐,考慮到禮節問題,特地對李唐說:「我很掛念這個小女兒,不要怪我失禮哦。」李唐則提醒說:「太上皇今天應當也在掛念陛下。」李唐這一句話戳到了李亨的痛處,他不禁為之泣下。但是他還是怕老婆張皇后生氣,到底不敢到父親李隆基住的西內去祝賀節日,享受一次父子過節的天倫之樂。
朝廷高官以身作則
今天我們所說的「吃醋」典故,就源自唐朝高官的怕老婆。
一說載於《朝野僉載》,第一個「吃醋」的,是李世民手下兵部尚書任瓌的老婆。當時李世民給任瓌賜了兩個宮女,結果任瓌老婆出於忌妒,在家裡虐待她們,用藥物把她們變成了沒有頭髮的禿子。李世民聽了之後非常惱火,令人賜她一壺毒酒,說:「喝下就死。但如果今後不妒,可以不喝;如果改不了忌妒的毛病,就喝下此酒。」任瓌老婆聽完,毫不猶豫地將酒一飲而盡。其實,李世民的賜酒沒有毒,而是一壺醋。但他見任瓌老婆如此性烈,只好讓步,下旨讓任瓌在別宅安置這兩個宮女。在這麼狠的老婆面前,任瓌害怕,還怕出了一番道理來了。他曾對同僚杜正倫說:「婦當怕者三:初娶之時,端居若菩薩,豈有人不怕菩薩耶?既長生男女,如養兒大蟲,豈有人不怕大蟲耶?年老面皺,如鳩盤荼鬼,豈有人不怕鬼耶?以此怕婦,亦何怪焉?」
另一說載於《隋唐嘉話》,顯示第一個「吃醋」的,是李世民手下著名宰相房玄齡的老婆。房玄齡老婆吃醋的故事,與上述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對於李世民賞賜的美女,房玄齡「屢辭不受」。任瓌好歹還接受了美女進門,房玄齡則壓根兒不敢讓美女進門。相比之下,房玄齡怕老婆的程度,還是要厲害一些。
除了房玄齡,唐朝怕老婆的宰相級人物,還有一位——唐僖宗時的宰相王鐸。當時王鐸以宰相之尊統領大軍,前往南方鎮壓黃巢起義軍,忽報夫人已離開長安,將要前來軍營。王鐸頓時感到壓力山大,慌忙向自己的幕僚問計:「黃巢南來,夫人北至,何以安處?」幕僚深知此公怕老婆的毛病,於是戲言:「不如投降黃巢。」可見,在王鐸眼裡,老婆跟反賊黃巢一樣厲害,都會要他的命。
另一位副部級高官、兵部侍郎楊弘武,被唐高宗李治發現,他給一個不符合條件的人授官,於是問他原因。楊弘武直言自己怕老婆:「臣妻韋氏性剛悍,昨以此人見囑。臣若不從,恐有後患。」對於這種無厘頭的理由,李治的反應居然是,「帝嘉其不隱,笑而遣之」。其實,李治哪裡是「嘉其不隱」,而是「同病相憐」罷了!
當然,也有怕老婆被追究而丟官的。貞觀年間的桂陽令阮嵩一直怕老婆。有一次,他為了宴客,召妓樂飲。突然其老婆閻氏披髮赤足,持刀衝來。客人驚散,阮嵩則鑽入床下,避其鋒芒。此事被阮嵩的上司刺史崔邈知道了,於是在年度考核時給他定性:「婦強夫弱,內剛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肅?」於是免了他的官。這充分說明,崔邈是個爺們,他肯定是不怕老婆的。
普通百姓爭先恐後
唐朝房孺復的老婆,生性忌妒,所以家中的丫鬟都不敢化妝打扮。有一個丫鬟新來,不懂她的規矩,稍微化妝打扮了一下,就被崔氏發現了,崔氏大怒:「你喜歡化妝,我來為你化化妝!」於是,叫人用刀劃開她的眼眉,用青色填上;又把鎖門用的鐵柱燒紅了,灼她的兩隻眼角,皮肉都被燒焦捲了起來,再用紅粉敷上。如此虐待,怕老婆的房孺復,居然連吭都不敢吭一聲。
還有一個名叫李廷璧的人,在舒州當軍卒時,有一次碰到公務應酬,連續三天沒有回家。他老婆生氣了,後果很嚴重,派人傳話說:「回家就用刀砍了你!」李廷璧知道老婆是認真的,嚇得他不僅驚動了上司,「泣告州牧」,而且「徙居佛寺」,真的不敢回家了。可不敢回家的他,卻又癡心不改,又思念起老婆來了,於是作詩曰:「更有相思不相見,酒醒燈背月如鉤。」
作者:章雪峰
換個姿勢讀唐詩,變個角度看唐史
詩詞沒有告訴你的那些事,一本來自唐朝的現場報導
每首唐詩背後都隱藏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每段故事都牽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幽默、新奇、知識、好讀
以詩證史,以史解詩
短短數十字乃至十數字的一首詩,其中隱藏的資訊往往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歷史環節,瞭解到歷史的某個關鍵時刻或重要側面。
本書以唐詩為切入點,用輕鬆幽默的筆調,以堅實的史料為基礎,講述、挖掘唐詩背後的歷史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以期讀者在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同時,能夠看到在以往歷史著作中被忽略的細節。
本書共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現場:描寫玄武門事變、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細節過程。
第二現場:主要介紹王維、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的人生境遇。
第三現場:主要介紹唐朝的社會風貌,從吃穿住行等方面全面描繪了唐代人的生活圖景。
寫下著名詩句「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富二代黃巢,有錢就是任性,竟然在56歲選擇了「高風險高受益」的人生道路,踏上造反的不歸路?
考場上別耍帥,自古以來,耍酷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且看祖詠因為「意盡」不肯強湊字數,即使寫了首好詩,還是因為不遵守考試規則而落榜……
武則天一句「開箱驗取石榴裙」,字面看似表示對唐高宗的思念,要他看看滴在裙上的斑斑淚痕,實則是勾引唐高宗憶起她身穿石榴裙的美麗時光。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閒時」,白居易如何合理利用規則,達到遠離官場是非、悠游林下、全身而退的人生減法目標?
櫻桃為何是唐朝排名第一的「政治水果」?愛子殷殷的史思明派人送櫻桃給大兒子嘗鮮,卻在隔年櫻桃成熟前,自己被親生骨肉以一條繩子結束生命……


胡人,或稱胡族,中國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稱呼,主要是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該名稱來源一說是匈奴人在歷史上自稱為「胡」,另有說法為鶻人的錯寫,因為草原遊牧民族多有養鷹的傳統,秦漢時期的胡人一般指匈奴人,晉朝的五胡亂華指的是內遷的匈奴、鮮卑、羯、羌、氐。到唐代似乎對胡人有了比較嚴格的區別。唐彥琮法師云: "葱嶺已西。並屬梵種。鐵門之左皆曰胡鄉」。這是說梵人不稱胡,其實突厥人也不稱胡。唐代的胡專指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種的西域人,胡和突厥亦有嚴格區別。[1]南宋的《翻譯名義集》曰:"自漢至隋皆指西域以為胡國。"  -經歷中國多次的胡人南侵,遼金元等胡人多在中國漢地北部漢化。歷史學家許倬雲主張,五朝至北朝的長期胡華衝突的延長至安史之亂,使華北成為許多胡人族群的戰場,從此之後不曾恢復過了。[12]下面列出了中國歷史上相關的胡人各民族。
胡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05QWO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