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是天子舉行朝會、祭祀之所,《淮南子·主術訓》雲:「神農以時嘗谷,祀於明堂」,《大戴禮記》稱「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蓋即河圖之義。」。《孟子·梁惠王下》載:「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阮元認為,明堂和辟雍都是上古簡陋的房屋,「上圓下方,重蓋以茅,外環以水」[1]。
《漢書·藝文志》提到兩部相關明堂的著作,即《明堂陰陽》(33篇)和《明堂陰陽說》(5篇)。《隋志》提到有《九宮經》,是後人偽託黃帝之作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總御得失。」
遠古明堂形制至今不明,目前能確定的,只有整體建築下方上圓,以及具體能分為東之青陽、西之總章、南之明堂、北之玄堂、中之太室五大區域。明堂室內布局形制主要有《呂氏春秋》所持五室制及《大戴禮記》所持之九室制兩種假說。兩漢分別依據五室制與九室制在長安和洛陽南郊修建了祭天的明堂。隋唐均有意修建明堂,但因為眾說紛紜,直到武周武則天才綜合諸說創製了嶄新的明堂,號曰「萬象神宮」。其後,北宋宋徽宗也在汴梁宮城內修建了明堂。
明堂對中國禮制建築的形制影響深遠,北京天壇祈年殿和國子監辟雍均是復興明堂建築樣式的嘗試。
洛陽明堂遺址
洛陽明堂遺址是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的組成部分,公園占地145畝,位於洛陽城市中心區域,這裡曾是隋、唐、北宋洛陽城宮城的核心區域,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發生地和物質見證,也是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遺址。整個公園主要有三大時期的遺址遺存,包括隋代大業殿遺址、唐代明堂天堂遺址和宋代太極殿遺址。由於武則天時期的唐代遺址遺蹟影響較大,所以武則天時期洛陽城宮城正殿明堂遺址以及天堂遺址是主要展示對象。現存的明堂遺址是明堂的中心基址,為六圈八邊形夯土台基,東西、南北最寬是105米。明堂保護展示建築是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對於它的保護完全按照「保護罩」的形象進行設計。外觀為三層台基,層層收分,上為八角攢尖屋頂(其內部共分2 層,建築總面積9888.92 平方米)。同時為了避免過大的體量對整個遺址公園造成不協調的衝擊以及對遺址的破壞,建築形象儘量「謙遜」,總高21.18 米,總寬度105 米,建築外立面進行綠化覆蓋,使其與周圍的公園綠化環境合為一體。
現在設計的天堂遺址保護建築位於遺址公園西北角,通高81.88 米,建築面積12630 平方米。外觀為兩層方形台基上聳立的圓形閣樓(或塔)式建築,外部5層,內部9層。除了要滿足保護遺址的需要,在外觀形象上要具象地再現唐朝時期的建築風格。同時做為一個制高點,可使人們能夠登高俯瞰整個宮城區的整體格局。
-------------------------------
武則天明堂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30519KQ
武則天明堂到底是做什麼的?明堂是什麼意思
2015-01-13 由 趣歷史 發表于文化
萬象神宮即洛陽紫微宮的明堂,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高300尺(今90餘米),富麗堂皇,准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則天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武則天命令僧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則天繼承高宗遺願,同時也視明堂為自己得天命的標誌和王朝國運的象徵,因此對造明堂之事極為重視。但其決斷議案的風格與高宗截然不同,不聽諸儒喋喋不休的爭議,而獨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確定。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則天力排眾議,拆除洛陽宮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陽殿),就其地創建明堂。歷約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明堂成。據《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藉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這次修建的明堂貢奉李唐先祖,故為唐明堂。明堂氣勢恢弘、壯觀華麗、巍峨參天,有吞天吐地、包羅萬象之氣,武則天於是給明堂起了一個很大氣、莊嚴的名字——萬象神宮。明堂外觀凡三層,可登臨,底層為正方形,端莊如印;中層為十二變形,覆有圓蓋,上有九龍;頂層為二十四變形,覆有圓頂攢尖,其上立飾金寶鳳;室內為突破性的多層複合空間,中有巨型通心柱,直徑有十人合抱之粗。其體量、規模之大小,按日本所藏唐代尺子的平均值(每唐尺約30.33厘米)計算,高度約在88米左右,底層各邊長約90米,這無疑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高大的木結構單體建築,同時也是唯一一座樓閣式皇宮正殿建築。李白天寶初年游洛陽時曾作《明堂賦》,不禁唏噓慨嘆——「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同時,明堂又是標新立異、時髦華麗之作。武則天以獨特的方式和創新精神建造明堂,「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於事」,一反過去拗於周制的復古傳統和呆板四方的單層建築模式,又在內涵上繼承了傳統明堂「象天法地」的設計原則。唐洛陽宮明堂上圓下方的建築形制,開創了以後中國古代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它所體現出的天子與天相通、象徵性表達四時、十二時辰、二十四氣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宇宙時空觀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明清禮制建築——天壇祈年殿的形制與設計。
明堂建成後,武則天非常高興,「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親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頒九條以訓於百官。文多不載。翌日,又御明堂,饗群臣,賜縑纁有差。自明堂成後,縱東都婦人及諸州父老入觀,兼賜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來賀。」 可見當時大唐第一高樓——明堂落成之後天下轟動的盛況,遊客紛至沓來,像極了今天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剛落成時的樣子。只不過,這個大唐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景點只是偶爾對遊客開放。
不過,明堂「大唐第一高樓」的稱號並沒有保持多久。則天帝是個高樓迷,明堂建成後不久,即命僧薛懷義開始修築更高的用來安放大佛的「天堂」。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記載:「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也記載:「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庫為之耗竭。」可見,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僅天堂內放置的大佛就高達百尺(30多米),其小指就能容數十人。而且,天堂在初建之時,曾數次被大風吹倒而後重建。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天堂的確切高度(估約150米以上),但它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第一高樓則是毫無疑問的。
大唐帝國第一、第二高樓——天堂、明堂的落成,構成了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了大唐建築技術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國民昂揚自信、開拓奮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巔,神都,則是萬國中心。
而由於明堂離天堂過近(考古勘察知,兩者之間的夯土地基僅距16米),「證聖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災,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毀」明堂是帝國命運和皇權的象徵,明堂被毀這件事對武則天打擊很大,然而她並沒有灰心。同年三月,武則天詔令原尺寸重建明堂,天冊萬歲二年(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故為武周明堂,又號曰「通天宮」
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國勢日隆,曾先後5次移居東都,在洛陽主政近11年,開創了繁盛一時的「開元盛世」。這時的大唐帝國依然是兩京並重,「三秦九洛,咸曰帝京」,在唐玄宗眼中,東都依然是第二首都。帝國心臟,東西兩京,攘外安內,交相輝映,他們共同撐起了大唐盛世的天空。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更明堂為「乾元殿」;開元十年(722年),又恢復了「明堂」舊稱。
開元末期,唐玄宗迷戀楊玉環而對其無法自拔,從此沉醉於歌舞昇平、聲色犬馬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時的唐玄宗已無進取之心,親佞遠賢,朝政漸廢。至天寶年間,玄宗已不出長安,東都的重要性已漸被遺忘, 這也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和大唐的急劇中衰埋下了伏筆。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認為洛陽明堂「體式乖宜,違經紊亂,雕鐫所及,窮侈極麗」,遂於十月二日詔令將作大匠康素往東都毀明堂;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素以毀拆勞人,遂奏請且拆去上層,卑於舊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角樓。樓上有八龍騰身捧火珠。又小於舊制周圍五尺。覆以真瓦,取其永逸。」這座新殿依舊叫「乾元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燒廊舍,改新殿為「含元殿」。可見這時的明堂,被拆掉了最上層,去掉了通心柱,並在中層鼓座上改置了八角形攢尖頂;其高度依然有200尺近60米之高,依然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巨型建築。
安史之亂(755年~763年)中,明堂經叛軍和回紇兵兩次焚燒,762年最終被毀。亂後,大唐的強大國力驟然崩塌,一蹶不振,進入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藩鎮割據、宦官亂政和朋黨之爭局面中。除了那些千古流芳的詩人墨客的名字外,這個時期的大唐似乎乏善可陳,已開始被世界漸漸遺忘。
明堂,帝國國運的象徵。唐明堂——萬象神宮、通天宮的命運見證了大唐帝國的盛衰沉浮、榮辱變遷。它曾經是以世界第一的高度傲然於世,睥睨天下,後來又自毀求全,但也仍不失英武偉岸之氣,可最終還是在戰亂中轟然倒下了,化為焦土殘垣。
------------------
奇特的武則天洛陽皇宮明堂
2015-03-30 由 隋唐洛陽城 發表于文化
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稱帝後沿用了隋煬帝修建的隋唐洛陽城,並加大了都城的擴建和對隋唐洛陽城中軸線的建設。
武則天在皇宮中軸線上修建了著名的「七天」即:天堂、皇宮明堂、端門、天樞、天津橋、天街、定鼎門。
...
武則天當政時期所建皇宮明堂、天堂是唐代東都洛陽皇宮內核心區最高大的建築,一改皇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使洛陽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更加顯的輝煌壯麗。
武則天以獨特的方式建造洛陽皇宮明堂,是中國宮殿建築史和標誌性紀念物的創新。武則天皇宮明堂的圓形建築,開中國皇宮主殿明堂由方到圓之先河,由四方的龍人溝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體現。
明堂是唐代武則天時期的神都洛陽皇宮正殿,又叫萬象神宮。明堂是儒家的禮制建築,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場所,凡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大禮典均在此舉行。武則天將明堂建在隋乾陽殿,天堂建在隋大業殿,說明明堂、天堂在當時是按皇家宮殿的規格禮制建造的,不僅是唐代宮殿建設上的大事,而且影響到後世。
據《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垂拱三年春(公元687年),武則天力排眾議,拆除隋代東都洛陽宮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陽殿),就其地創建明堂。《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毀乾元殿,於其地作明堂。以僧懷義為使,凡役數萬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藉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又命懷義作夾紵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歷約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公元688年春),明堂成。
...
武則天皇宮明堂奇特之一是高大。據《舊唐書卷二十二 志第二》的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註:唐制有小尺大尺兩種。大尺依實測日本所藏唐尺,在29.3至31.3厘米之間。依日本所藏唐代尺子平均值每尺約為30.33厘米計算,明堂高約為88米左右),東西南北各三百尺(約90米左右)。
武則天皇宮明堂奇特奇特之二是上圓下方,法天地、兼顧含蘊時令與八卦。明堂基礎高台是方的(象徵大地),下施鐵渠(鐵築成環水渠),以為辟雍之象。台上第一層「法四時,各隨方色」為等邊八方形(象徵一年四時八節,即春、夏、秋、冬四時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節(含蘊有易經八卦方位)),各隨方色;中層為十二等邊形「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一年十二月),上層為二十四邊形(法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亘之以鐵索。刻木為瓦,夾紵漆之。圓蓋(象徵天圓)上施鐵鳳,高一丈(約3米左右),飾以黃金。
武則天皇宮明堂奇特之三是龍朝鳳。明堂頂蓋是圓形,就像今天北京天壇的祈年殿那樣,二層圓蓋上盤有九條龍,共同捧著第三層圓蓋頂部的鎏金鐵鳳凰。《新唐書》記載與《舊唐書》比,基本相同,只是把鎏金鳳凰改稱「鸞鷟」:「蓋盤九龍捧之,圓蓋頂部為鸞鷟,黃金飾之,勢若飛翥)。號萬象神宮。」(註:圓蓋頂部的鸞鷟,實際是展翅奮飛之鳳凰,象徵女皇武則天,僅這個飾黃金的鳳凰就高一丈,約3.033米。後來《新唐書》將原來《舊唐書》記載的「鎏金鳳凰」改稱「鸞鷟」、「飛翥」。
對於這樣一座奇特時髦的皇宮,武則天對明堂的建成很高興,「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親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頒九條以訓於百官。文多不載。翌日,又御明堂,饗群臣,賜縑纁有差。自明堂成後,縱東都婦人及諸州父老入觀,兼賜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來賀。」 武則天不僅在這裡舉行國家大典,而且常在這裡舉行盛大的佛教活動,每舉行一次,用錢萬緡,熱鬧非凡。
---------------------
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興建的“明堂”10日重現千年帝都洛陽,向世人揭開其神秘面紗。不過,此次重建復原的“明堂”總高度僅是歷史上明堂的四分之一。
  史料記載,武則天明堂又稱“萬象神宮”,高86米,長寬各90米,始建於公元688年,是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作為唐代著名的大型建筑物,明堂毀於公元755年以后的“安史之亂”。
  作為絲綢之路“申遺”和大運河“申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洛陽市政府於2007年投巨資啟動隋唐城大遺址宮城核心區保護展示工程。武則天時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其中的重要建筑,也是此次保護展示的核心工程。
  歷經多年的復原建造,原址修建的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4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一座披著“綠衣”的“新明堂”展示在世人眼前,遠遠望去像是一個巨大的八卦形鈸罩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內。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一名王姓負責人介紹說,“新明堂”高21米余,外部為三層立體台基,頂部為八角攢尖屋頂﹔內部共兩層為展示廳,總面積近一萬平方米。不過,“新明堂”的高度卻嚴重“縮水”,僅僅是歷史上的明堂的四分之一,與歷史上氣勢宏偉、高大的明堂無法相比。
  穿越台基進入內部一層,在“明堂”內僅存的中心柱坑遺址處,透過一塊塊調光玻璃,記者看到通天柱下保存完好的四方柱礎石,一些工人正在遺址周圍忙碌地做最后的清理工作。據知,這也是武則天明堂唯一的遺存。
  記者注意到,明堂一層內主要展示武則天與明堂的歷史淵源、有關武則天的考古發現,明堂二層有一個3D全景影院,通過尖端科技手段展示大唐帝國由盛及衰和昔日明堂的繁華與燒毀的場景。
  與明堂“遙相呼應”的“天堂”也正在復原重建之中。天堂遺址的建筑形制非常獨特,與佛教密宗供俸佛像的曼陀羅(壇城)的形制布局極為相似,是武則天命令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存佛像的佛堂建筑。
-------------------
女皇武則天號「聖神皇帝」,洛陽明堂等待你已數千年!
2017-08-20 由 跟風跟雨的世界 發表于歷史
「一部浩瀚隋唐史,訴盡千年不解緣」,這裡中國古代史中輝煌燦爛的一筆,是政治經濟輝煌的體現,是文化風俗豐富多彩的集成。這裡還是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餘年的都城核心區域,是隋唐洛陽城,是神都洛陽最輝煌的見證。
公元690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唐為周,建立武周政權,號「聖神皇帝」,定都於「神都」洛陽。
明堂,為古代帝王政教之所。洛陽明堂起於睿宗垂拱中,削於玄宗開元末,武周是明堂歷史中輝煌的一部分,大唐貫徹了整個明堂歷史。武則天時期正殿,包羅萬象,是武周時期皇家禮制和政治意義的體現。
隋唐洛陽城以洛水為銀河,里坊作星辰,宮城為北斗,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際線,其中明堂、天堂作為女皇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被稱作「宮城區」的核心所在。
天堂是武則天時期的皇家禮佛堂,是一座仿唐代風格的遺址保護性建築
現今的明堂核心保護展示中心柱古遺址,由周邊輻射的八個展廳,通過陳展、影視、互動遊戲、宮廷樂舞等全方位體驗展示,弘揚了唐文化及中國古典文化。
新天堂建築外觀五層、內有九層的建築格局,彰顯帝王氣息的建築外觀,恢宏而又大氣,與建築內部富麗堂皇不失傳統典雅的裝潢風格相映成趣,完美重現昔日洛陽作為華夏帝都、世界之城的恢宏盛景。
------------------------------
萬象神宮
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富麗堂皇,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
概述:
萬象神宮
即武則天明堂
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富麗堂皇,準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太后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 
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右圖為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俄羅斯建築遺產科學院院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長、建築考古學家楊鴻勛教授科學復原的萬象神宮。
資料:
河南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登基的地方,她執政的15年,幾乎都是在這座古都度過的。今天,我們就給您講講在洛陽的一處與武則天有關的遺蹟,堪稱國寶。據說,這處遺蹟在發現時,不少當地人都說,它是武則天的“洗澡盆”。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著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呢?
武周宮殿
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富麗堂皇,準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太后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 
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明堂為武則天垂拱四年(668年)在乾元殿舊址上建造。據文獻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為多邊形,圓頂。有上中下三層,古人認為明堂可以上通天象,所以“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上層為圓
明堂為武則天垂拱四年(668年)在乾元殿舊址上建造。據文獻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為多邊形,圓頂。有上中下三層,古人認為明堂可以上通天象,所以“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上層為圓頂亭子,上立高一丈的塗金鐵鳳,屋頂鋪木胎夾紵漆瓦。明堂有上下貫通的巨木中樁,作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幹。明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超過唐兩京所有宮殿,反映其設計與施工能力已接近或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武則天時期,曾在此宴饗群臣,接受朝賀,發布政令。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後,武則天時的一些宏偉建築物先後被毀掉。開元二十七年毀明堂上層,改修下層為新殿,次年又改新殿為乾元殿。 
1986年發掘的武則天明堂遺址,在遺址中心夯土基址中心部位,發現有一圓形大柱坑,口部直徑9.8米,深4.06米。坑底為四塊方形大青石拼成的巨型柱礎。武則天執政期間,為她正式登基稱帝作準備,決定建造明堂,遂令沙門薛懷義負責主持此項工程,於垂拱三年(687年)春至四年(688年)正月,近一年的時間在東都洛陽宮城內建起了號稱“萬象神宮”的明堂。明堂的建造,標新立異,與漢以來在都城南郊高置的禮制性建築不同,而是按周朝制度,“上堂為嚴配之所,下堂為布政之居”。 )
-----------------
武則天明堂到底是做什麼的?明堂是什麼意思
Share
  萬象神宮即洛陽紫微宮的明堂,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高300尺(今90餘米),富麗堂皇,準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則天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武則天命令僧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瞭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後,武後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後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則天繼承高宗遺願,同時也視明堂為自己得天命的標志和王朝國運的象征,因此對造明堂之事極為重視。但其決斷議案的風格與高宗截然不同,不聽諸儒喋喋不休的爭議,而獨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確定。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則天力排眾議,拆除洛陽宮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陽殿),就其地創建明堂。歷約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明堂成。據《舊唐書·武後本紀》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借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這次修建的明堂貢奉李唐先祖,故為唐明堂。明堂氣勢恢弘、壯觀華麗、巍峨參天,有吞天吐地、包羅萬象之氣,武則天於是給明堂起瞭一個很大氣、莊嚴的名字——萬象神宮。明堂外觀凡三層,可登臨,底層為正方形,端莊如印;中層為十二變形,覆有圓蓋,上有九龍;頂層為二十四變形,覆有圓頂攢尖,其上立飾金寶鳳;室內為突破性的多層復合空間,中有巨型通心柱,直徑有十人合抱之粗。其體量、規模之大小,按日本所藏唐代尺子的平均值(每唐尺約30.33厘米)計算,高度約在88米左右,底層各邊長約90米,這無疑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高大的木結構單體建築,同時也是唯一一座樓閣式皇宮正殿建築。李白天寶初年遊洛陽時曾作《明堂賦》,不禁唏噓慨嘆——“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同時,明堂又是標新立異、時髦華麗之作。武則天以獨特的方式和創新精神建造明堂,“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於事”,一反過去拗於周制的復古傳統和呆板四方的單層建築模式,又在內涵上繼承瞭傳統明堂“象天法地”的設計原則。唐洛陽宮明堂上圓下方的建築形制,開創瞭以後中國古代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它所體現出的天子與天相通、象征性表達四時、十二時辰、二十四氣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宇宙時空觀的思想,直接影響瞭後來的明清禮制建築——天壇祈年殿的形制與設計。
  明堂建成後,武則天非常高興,“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親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禦明堂佈政,頒九條以訓於百官。文多不載。翌日,又禦明堂,饗群臣,賜縑纁有差。自明堂成後,縱東都婦人及諸州父老入觀,兼賜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來賀。” 可見當時大唐第一高樓——明堂落成之後天下轟動的盛況,遊客紛至沓來,像極瞭今天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剛落成時的樣子。隻不過,這個大唐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景點隻是偶爾對遊客開放。
  不過,明堂“大唐第一高樓”的稱號並沒有保持多久。則天帝是個高樓迷,明堂建成後不久,即命僧薛懷義開始修築更高的用來安放大佛的“天堂”。 《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記載:“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也記載:“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庫為之耗竭。”可見,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僅天堂內放置的大佛就高達百尺(30多米),其小指就能容數十人。而且,天堂在初建之時,曾數次被大風吹倒而後重建。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天堂的確切高度(估約150米以上),但它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第一高樓則是毫無疑問的。
  大唐帝國第一、第二高樓——天堂、明堂的落成,構成瞭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瞭大唐建築技術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國民昂揚自信、開拓奮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巔,神都,則是萬國中心。
  然而由於明堂離天堂過近(考古勘察知,兩者之間的夯土地基僅距16米),“證聖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災,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毀”。明堂是帝國命運和皇權的象征,明堂被毀這件事對武則天打擊很大,然而她並沒有灰心。同年三月,武則天詔令原尺寸重建明堂,天冊萬歲二年(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故為武周明堂,又號曰“通天宮”。
  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國勢日隆,曾先後5次移居東都,在洛陽主政近11年,開創瞭繁盛一時的“開元盛世”。這時的大唐帝國依然是兩京並重,“三秦九洛,咸曰帝京”,在唐玄宗眼中,東都依然是第二首都。帝國心臟,東西兩京,攘外安內,交相輝映,他們共同撐起瞭大唐盛世的天空。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更明堂為“乾元殿”;開元十年(722年),又恢復瞭“明堂”舊稱。
  開元末期,唐玄宗迷戀楊玉環而對其無法自拔,從此沉醉於歌舞升平、聲色犬馬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時的唐玄宗已無進取之心,親佞遠賢,朝政漸廢。至天寶年間,玄宗已不出長安,東都的重要性已漸被遺忘, 這也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和大唐的急劇中衰埋下瞭伏筆。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認為洛陽明堂“體式乖宜,違經紊亂,雕鐫所及,窮侈極麗”,遂於十月二日詔令將作大匠康素往東都毀明堂;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素以毀拆勞人,遂奏請且拆去上層,卑於舊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角樓。樓上有八龍騰身捧火珠。又小於舊制周圍五尺。覆以真瓦,取其永逸。”這座新殿依舊叫“乾元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燒廊舍,改新殿為“含元殿”。可見這時的明堂,被拆掉瞭最上層,去掉瞭通心柱,並在中層鼓座上改置瞭八角形攢尖頂;其高度依然有200尺近60米之高,依然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巨型建築。
  安史之亂(755年~763年)中,明堂經叛軍和回紇兵兩次焚燒,762年最終被毀。亂後,大唐的強大國力驟然崩塌,一蹶不振,進入瞭長達一個半世紀的藩鎮割據、宦官亂政和朋黨之爭局面中。除瞭那些千古流芳的詩人墨客的名字外,這個時期的大唐似乎乏善可陳,已開始被世界漸漸遺忘。
  明堂,帝國國運的象征。唐明堂——萬象神宮、通天宮的命運見證瞭大唐帝國的盛衰沉浮、榮辱變遷。它曾經是以世界第一的高度傲然於世,睥睨天下,後來又自毀求全,但也仍不失英武偉岸之氣,可最終還是在戰亂中轟然倒下瞭,化為焦土殘垣。
-----------------------
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興建的“明堂”10日重現千年帝都洛陽,向世人揭開其神秘面紗。不過,此次重建復原的“明堂”總高度僅是歷史上明堂的四分之一。
  史料記載,武則天明堂又稱“萬象神宮”,高86米,長寬各90米,始建於公元688年,是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作為唐代著名的大型建筑物,明堂毀於公元755年以后的“安史之亂”。
  作為絲綢之路“申遺”和大運河“申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洛陽市政府於2007年投巨資啟動隋唐城大遺址宮城核心區保護展示工程。武則天時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其中的重要建筑,也是此次保護展示的核心工程。
  歷經多年的復原建造,原址修建的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4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一座披著“綠衣”的“新明堂”展示在世人眼前,遠遠望去像是一個巨大的八卦形鈸罩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內。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一名王姓負責人介紹說,“新明堂”高21米余,外部為三層立體台基,頂部為八角攢尖屋頂﹔內部共兩層為展示廳,總面積近一萬平方米。不過,“新明堂”的高度卻嚴重“縮水”,僅僅是歷史上的明堂的四分之一,與歷史上氣勢宏偉、高大的明堂無法相比。
  穿越台基進入內部一層,在“明堂”內僅存的中心柱坑遺址處,透過一塊塊調光玻璃,記者看到通天柱下保存完好的四方柱礎石,一些工人正在遺址周圍忙碌地做最后的清理工作。據知,這也是武則天明堂唯一的遺存。
  記者注意到,明堂一層內主要展示武則天與明堂的歷史淵源、有關武則天的考古發現,明堂二層有一個3D全景影院,通過尖端科技手段展示大唐帝國由盛及衰和昔日明堂的繁華與燒毀的場景。
  與明堂“遙相呼應”的“天堂”也正在復原重建之中。天堂遺址的建筑形制非常獨特,與佛教密宗供俸佛像的曼陀羅(壇城)的形制布局極為相似,是武則天命令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存佛像的佛堂建筑。 (李貴剛)
-----------------
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奪得唐朝李氏天下之後毅然決然的將都城遷到洛陽,並在洛陽大興土木,使得洛陽成為當時天下最為繁華之地,亦是給洛陽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與文化習俗。
女王面容盧舍那佛
龍門石窟經過400餘年的開鑿如今已是我過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千萬佛像之中唯有盧舍那大佛為眾佛之「王」,盧舍那本乃西方極樂之聖佛,很多去過龍門石窟的人都說,那尊盧舍那佛的面容與畫像上的武則天不分你我。
談到龍門的盧舍那大佛就要追溯到他建造時間,據史料記載,此佛建於唐朝武后年間,此時武則天帶唐建周定都洛陽成為我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然其本人乃是一心向佛,對佛教無比虔誠,因其定都洛陽所以也免不了遷往龍門石窟拜祭北魏時期以及唐朝初年所開鑿的佛像。
當她拜祭完眾多佛像之後,深感眾多佛像不夠宏偉,遂命令工匠開鑿更加宏偉的佛雕建築,工匠在領命之後根據西方眾佛排位,開鑿盧舍那大佛,然在雕鑿盧舍那大佛面部時,經武則天許可默認,工匠將其面部仿造武則天而雕,使得其雕鑿完成之後,盧舍那面部與武則天無異,就連武后也覺得神奇,並自允為盧舍那之化身。
萬象神宮明堂
明堂是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築」之一,初號「萬象神宮」,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場所,凡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大禮典均在此舉行,內部富麗堂皇,准許民眾入內參觀。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傳說,有一天武則天貼身女官急匆匆地來到大殿,說有祥瑞表奏。原來,有人親眼看見了有一隻鳳凰從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的肅政台的梧桐樹上。武則天急忙率眾登明堂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后便向東南飛去,身後的朱雀卻雲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
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徵的就是武后您,它飛到肅政台,見到您後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
看似萬般無奈之下,武則天順應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飛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則天登上則天門,宣布開始登基大典,並下令大赦天下。
通天浮屠所在地天堂
以武則天的禮佛堂為原型而建造的新「天堂」建於原天堂遺址之上,並非歷史上天堂的原樣復原,而是一座保護展示性高塔建築。天堂也是徐克導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通天浮屠的原型所在地。
洛陽天堂是武則天的禮佛堂,是她為了顯示與前代信佛帝王們的不同,抱著超之而後快的心理,命人趕工營建的。
據《資治通鑑》卷205中記載,洛陽明堂剛落成,武則天就迫不及待地命寵僧薛懷義造「夾紵大像「,並在明堂北邊選址建造天堂作為貯藏佛像的場所。
工程似乎進展的很不順利,剛建沒多久就遭狂風毀損,武則天又急命重新建造,采江嶺之木,聚四方工匠,日役萬人,數年之間所費萬億,府庫差不多也被耗盡了。花了這麼多錢建造的天堂究竟怎麼樣呢?
《資治通鑑》中有準確的描述:天堂高五層,站在第三層就能夠看到明堂的圓頂,依據現代文獻對明堂高度的考證,天堂至少在150米以上,在1300多年前,這個高度絕對是世界之最了。據說天堂內所藏的佛像,光是小指頭就能容下數十人,由此可見佛像的高度非同尋常,可是龍門盧舍那大佛的好幾倍呢!
可惜,公元695年正月十七日,失寵的薛懷義一把大火,這座巍峨建築就被付之一炬了,它的壽命僅有7年。話說那晚的洛陽城在火光的映照下如同白晝,火勢暴風般席捲開來,很快便波及了佛像和明堂,等到天亮時整個區域的宮殿烏焦巴黑,周遭一切盡毀,也由此給中國歷史留下了「火災風暴」的最早記載。
關於武則天的幾個冷知識
1.人生簡歷: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文水縣東人。武則天自立為皇帝後,定河南洛陽為都,改稱神都。
2.在位執政: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但是武媚娘實際掌控朝政是從當皇后開始的,所以一共是足足有50年。
3.創新文字: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文字上大膽改革,增減前人筆劃,曾經創造了十九個漢字,被天下廣泛用之。如她為自己取名為「曌[zhao]」,意為明月當 空,名君當世,字義一看即明,又因覺得印章為「璽」,與「死」近音,就改稱為「寶」等。
4.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秘史》講述了又一個唐朝奇女子的傳奇故事。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5.無字墓碑:至尊紅顏武則天的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無字碑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因處於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乾陵。
6.高考原型:科舉,是中國最早的「高考」,始於隋朝。而狀元一詞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發明和創造。科舉制度起於隋興於唐,武則天參與朝 政和當上皇帝之後,為了充實自己的勢力,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科舉制度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創立了殿試,也就是所謂的面試,還開 創了「密封卷」,也就是考官看不到考生名字,沿用至今。
7.神探狄仁傑:說起少年神探狄仁傑這個人來,他的標籤可不只是「元芳,你怎麼看」,他在歷史上鼎鼎有名,跟武則天更是亦臣亦友。他經歷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朝代,為國貢獻顯著,頗得武則天賞識
-------------------------------
武則天明堂到底是做什麼的?明堂是什麼意思
2015-01-13 由 趣歷史 發表于文化
萬象神宮即洛陽紫微宮的明堂,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高300尺(今90餘米),富麗堂皇,准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則天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武則天命令僧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則天繼承高宗遺願,同時也視明堂為自己得天命的標誌和王朝國運的象徵,因此對造明堂之事極為重視。但其決斷議案的風格與高宗截然不同,不聽諸儒喋喋不休的爭議,而獨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確定。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則天力排眾議,拆除洛陽宮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陽殿),就其地創建明堂。歷約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明堂成。據《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藉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這次修建的明堂貢奉李唐先祖,故為唐明堂。明堂氣勢恢弘、壯觀華麗、巍峨參天,有吞天吐地、包羅萬象之氣,武則天於是給明堂起了一個很大氣、莊嚴的名字——萬象神宮。明堂外觀凡三層,可登臨,底層為正方形,端莊如印;中層為十二變形,覆有圓蓋,上有九龍;頂層為二十四變形,覆有圓頂攢尖,其上立飾金寶鳳;室內為突破性的多層複合空間,中有巨型通心柱,直徑有十人合抱之粗。其體量、規模之大小,按日本所藏唐代尺子的平均值(每唐尺約30.33厘米)計算,高度約在88米左右,底層各邊長約90米,這無疑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高大的木結構單體建築,同時也是唯一一座樓閣式皇宮正殿建築。李白天寶初年游洛陽時曾作《明堂賦》,不禁唏噓慨嘆——「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
同時,明堂又是標新立異、時髦華麗之作。武則天以獨特的方式和創新精神建造明堂,「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於事」,一反過去拗於周制的復古傳統和呆板四方的單層建築模式,又在內涵上繼承了傳統明堂「象天法地」的設計原則。唐洛陽宮明堂上圓下方的建築形制,開創了以後中國古代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它所體現出的天子與天相通、象徵性表達四時、十二時辰、二十四氣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宇宙時空觀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明清禮制建築——天壇祈年殿的形制與設計。
明堂建成後,武則天非常高興,「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親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頒九條以訓於百官。文多不載。翌日,又御明堂,饗群臣,賜縑纁有差。自明堂成後,縱東都婦人及諸州父老入觀,兼賜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來賀。」 可見當時大唐第一高樓——明堂落成之後天下轟動的盛況,遊客紛至沓來,像極了今天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剛落成時的樣子。只不過,這個大唐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景點只是偶爾對遊客開放。
不過,明堂「大唐第一高樓」的稱號並沒有保持多久。則天帝是個高樓迷,明堂建成後不久,即命僧薛懷義開始修築更高的用來安放大佛的「天堂」。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記載:「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也記載:「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庫為之耗竭。」可見,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僅天堂內放置的大佛就高達百尺(30多米),其小指就能容數十人。而且,天堂在初建之時,曾數次被大風吹倒而後重建。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天堂的確切高度(估約150米以上),但它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第一高樓則是毫無疑問的。
大唐帝國第一、第二高樓——天堂、明堂的落成,構成了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了大唐建築技術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國民昂揚自信、開拓奮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巔,神都,則是萬國中心。
然而由於明堂離天堂過近(考古勘察知,兩者之間的夯土地基僅距16米),「證聖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災,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毀」。明堂是帝國命運和皇權的象徵,明堂被毀這件事對武則天打擊很大,然而她並沒有灰心。同年三月,武則天詔令原尺寸重建明堂,天冊萬歲二年(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故為武周明堂,又號曰「通天宮」。
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國勢日隆,曾先後5次移居東都,在洛陽主政近11年,開創了繁盛一時的「開元盛世」。這時的大唐帝國依然是兩京並重,「三秦九洛,咸曰帝京」,在唐玄宗眼中,東都依然是第二首都。帝國心臟,東西兩京,攘外安內,交相輝映,他們共同撐起了大唐盛世的天空。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更明堂為「乾元殿」;開元十年(722年),又恢復了「明堂」舊稱。
開元末期,唐玄宗迷戀楊玉環而對其無法自拔,從此沉醉於歌舞昇平、聲色犬馬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時的唐玄宗已無進取之心,親佞遠賢,朝政漸廢。至天寶年間,玄宗已不出長安,東都的重要性已漸被遺忘, 這也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和大唐的急劇中衰埋下了伏筆。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認為洛陽明堂「體式乖宜,違經紊亂,雕鐫所及,窮侈極麗」,遂於十月二日詔令將作大匠康素往東都毀明堂;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素以毀拆勞人,遂奏請且拆去上層,卑於舊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角樓。樓上有八龍騰身捧火珠。又小於舊制周圍五尺。覆以真瓦,取其永逸。」這座新殿依舊叫「乾元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燒廊舍,改新殿為「含元殿」。可見這時的明堂,被拆掉了最上層,去掉了通心柱,並在中層鼓座上改置了八角形攢尖頂;其高度依然有200尺近60米之高,依然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巨型建築。
安史之亂(755年~763年)中,明堂經叛軍和回紇兵兩次焚燒,762年最終被毀。亂後,大唐的強大國力驟然崩塌,一蹶不振,進入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藩鎮割據、宦官亂政和朋黨之爭局面中。除了那些千古流芳的詩人墨客的名字外,這個時期的大唐似乎乏善可陳,已開始被世界漸漸遺忘。
明堂,帝國國運的象徵。唐明堂——萬象神宮、通天宮的命運見證了大唐帝國的盛衰沉浮、榮辱變遷。它曾經是以世界第一的高度傲然於世,睥睨天下,後來又自毀求全,但也仍不失英武偉岸之氣,可最終還是在戰亂中轟然倒下了,化為焦土殘垣。
---------------------
考古學家或揭開武則天「明堂」「天堂」神秘面紗
2014-07-14 由 中國政府網 發表于文化
據媒體報導,武則天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女皇帝,還在宮院建築方面做出了改革和貢獻。在中國首批考古遺址公園——隋唐洛陽城宮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考古人員揭開了武則天興建的天堂、明堂的神秘面紗。
考古表明,明堂遺址的八邊形夯土台基與文獻記載明堂形制與規模完全一致,天堂遺址的形制布局與佛教密宗供俸佛像的曼陀羅的形制布局極為相似,這兩座建築形制布局的揭示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極為珍貴的實例並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明堂是武周時期的宮城正殿,按禮制明堂應建在郭城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內」。但武則天標新立異,讓建築服從於政治,將明堂建在了宮城中心。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的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建築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令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存佛像的佛堂建築。
據了解,為配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考古人員經批准對唐洛陽城宮城中心區遺址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工作,通過發掘,基本搞清了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正殿及其所在宮院的形制布局和沿革變化,特別是對宮院形制布局的揭示,為這一時期宮殿建築布局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資料。
-----------------------
明堂,唐神都洛陽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陽城地標性建築。 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下詔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號「萬象神宮」。 證聖元年(695年)被毀,次年重建完成,號「通天宮」。
明堂共三層,底層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徵四季。 中層十二面,效法十二時辰。 頂層為圓形,四周環繞九龍雕塑。 中有巨木十圍(周長15米),上下通貫,名為萬象神宮。 [1]  明堂是史上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東西南北寬105米,主體結構高86米,頂部金鳳(後改火珠)高20尺,總高91.43米。 其建築和施工技術驚世駭俗,是唐代建築的巔峰之作。 唐代劉允濟曾作賦贊曰:「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 [2]  李白亦作賦曰:「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 [3] 
明堂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核心區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 武則天時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隋唐城大遺址紫微城核心區保護展示工程中的重要建築,保護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禮制建築,用作朝會諸侯、發佈政令、大享祭天,並配祀宗祖。 明堂的形制及理念為北京天壇「祈年殿」所延用。
隋唐洛陽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設計,皇城(太微城)
紫微城内的明堂与天堂
紫微城內的明堂與天堂
從東南西三面圍宮城(紫微城),「以象北辰藩衛」 , 南北軸線高大建築均冠一「天」 字, 整個軸線可謂一字天。 尤其經過武則天對洛陽城的營建之後,改變了洛陽紫微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使洛陽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明堂,即「天宮」,亦名「通天宮」。 紫微宮本為天上星宿三垣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位置,故稱中宮。 紫微垣之內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內院。 隋煬帝營建洛陽時,仿照天上宮闕命名,隋唐洛陽城的宮城也叫「紫微宮」。 又因為天帝在紫微宮布政的宮殿叫明堂,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4]  所以到武周時期,武則天一改周禮明堂建在城南的傳統,將明堂建在了紫微宮內,並且作為洛陽城的外朝正衙,呼應天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擬明堂而布政」。 [5] 
天宫取名对应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天宮取名對應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天子明堂
所謂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廟」,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
明堂解剖推测图
明堂解剖推測圖(7張)
 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
「明堂」一詞最早見於文獻《逸周書》,且出現頻率很高,明堂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諸侯之尊卑 [6]  ,表明在當時有實體的明堂建築存在。 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卻不見有準確的記述。 《考工記·匠人》記載的周代明堂是從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發展起來的。
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謂「布政之宮,在國之陽」。 明堂雖古已有之,但各朝營建時的形制與規模不盡相同,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式樣。 東漢明堂為 「上圓下方,八窗四闥,九室重隅十二堂」。 後來的曹魏、西晉修繕後繼續使用。 北魏因形制之爭,又值世亂終未建成。 [7] 
社科院杨鸿勋复原明堂及应天门
社科院楊鴻勳復原明堂及應天門
唐朝明堂
早在隋代即有建造明堂的計畫,但未及施行。 唐高祖受禪,天下尚未太平,
杨鸿勋复原的明堂
楊鴻勳復原的明堂
明堂未遑建立。 唐太宗之世,天下初定,明堂之事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太宗追古制禮,但明堂規制已無章可循,此事終被擱置。 唐高宗時期重議明堂方案, 多費周折,但未來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嗚呼而去。
武則天繼承高宗遺願,同時也視明堂為自己得天命的標誌和王朝國運的象徵,因此對造明堂之事極為重視。 但其決斷議案的風格與高宗截然不同,不聽諸儒喋喋不休的爭議,而獨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確定。
唐睿宗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則天力排眾議,拆除紫微城之正殿乾元殿
万象神宫内部空间复原
萬象神宮內部空間復原
(即隋之乾陽殿),就其地創建明堂 [8]  。 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曆約一年,明堂成,號為「萬象神宮」。 隨後,武則天大赦天下,允許百姓入紫微城參觀萬象神宮。 [9]  公然允許尋常百姓參觀皇宮正殿,在整部世界歷史上僅此一例。
據《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 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 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借 以為本。 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
這次修建的明堂貢奉李唐先祖,故為唐明堂。 明堂氣勢恢弘、壯觀華麗、巍峨參天,有吞天吐地、包羅萬象之氣,武則天於是給明堂起了一個很大氣、莊嚴的名字 ——萬象神宮。 明堂外觀凡三層,可登臨,底層為正方形,端莊如印;中層為十二變形,覆有圓蓋,上有九龍;
明堂
明堂
頂層為二十四變形,覆有圓頂攢尖,其上立飾金寶 鳳;室內為突破性的多層複合空間,中有巨型通心柱,直徑有十人合抱之粗。 其體量、規模之大小,按日本所藏唐代尺子的平均值(每唐尺約30.33釐米)計算,高度約在88米左右,底層各邊長約90米,這無疑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高大的木結構單體建築,同時也是唯一一座樓閣式皇宮正殿建築。 建成後,劉允濟曾作《明堂賦》,不禁唏噓慨歎——「盛矣,美矣! 皇哉,唐哉! 」
武周明堂
武則天證聖元年(西元695年),武則天稱帝后的第五年,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失寵後放火燒了明堂身邊的天堂。 然而由於明堂離天堂過近(考古勘察知,兩者之間的夯土地基僅距16米),「證聖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災,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毀」。
明堂是帝國命運和皇權的象徵,明堂被毀這件事對武則天打擊很大,然而她並沒有灰心。 西元695年三月,武則天又下詔造明堂、天堂。 又鑄銅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 [10] 
武則天天冊萬歲二年(西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 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故為武周明堂,又號曰「通天宮」;其中的「太室」號為"端扆殿"。 [11] 
西元697年,四月,朝廷鑄成九鼎,移置於通天宮。
武则天明堂
武則天明堂
豫州鼎高一丈八尺,能容納一千八百石;其餘各州鼎各高一丈四尺,能容納一千二百石;分別在鼎上鑄山川物產的圖像,共用銅五十六萬零七百余斤。 太后想用一千兩黃塗鼎,姚說:「九鼎是神器,可貴的是天質自然。 而且我看它五色光芒相互輝映,不須靠金色才放光采。 」太后聽從他的意見。 九鼎自玄武門拽入,命令宰相、諸王率領南北衙禁衛軍十余萬人及儀仗隊中的大牛、白象一同牽拽。 [12] 
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國勢日隆,曾先後5次移居東都,在洛陽主政近11年,開創了繁盛一時的「開元盛世」。 這時的大唐帝國依然是兩京並重,「三秦九洛,咸曰帝京」。 東西兩京,攘外安內,交相輝映,他們共同撐起了大唐盛世的天空。
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更明堂為「乾元殿」;開元十年(722年),又恢復了「明堂」舊稱。
開元二十七年(西元739年),唐玄宗對明堂進行改造,拆除上層和柱心木,在平座上新建八角樓,樓上設有捧著火珠騰空而起的八條龍,改修下層為新殿。
開元二十八年(西元740年)佛光寺火,廷燒廊舍,改新殿為含元殿。 [11] 
唐玄宗改造明堂为含元殿
唐玄宗改造明堂為含元殿
安史之亂中,明堂被叛軍和回紇兵兩次焚燒,于西元762年被徹底損毀。 至此,象徵國運的明堂在見證大唐盛衰沉浮與榮辱變遷後,在戰火中轟然倒塌,化為焦土殘垣。
明堂重生
1986年,考古專家于洛陽市中州路和定鼎路附近發現了武則天時期的明堂遺址。 並于2007年起洛陽啟動了隋唐洛陽城的現場發掘。
重建的明堂
重建的明堂(10張)
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對天堂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發掘,基本搞清了該遺址的形制佈局與沿革變化。
2008年,明堂遺址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十一五」大遺址保護和絲綢之路申遺重點專案成功立項。
2009年,明堂遺址考古發掘和規劃設計完成。
遺址發掘編輯
初步發現
1986年,洛陽市準備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樓,位址選在了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間的一塊地方。 一天,施工隊正
在施工,當挖到一處房子的地基時,一個工人忽然發現了深埋土中的一塊矮矮的古磚,文物專家分成幾個小組連夜進行發掘。 發掘後期,幾處遺跡連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圓形夯土遺存,而且越清理,整個遺跡的面積越大。 歷經幾個晝夜,整個建築遺跡終於清晰地顯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萬平方米。 通過查閱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專家得出結論,這處被老百姓戲稱為武則天澡盆的遺跡,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築——明堂。
發掘成果
明堂是武周時期的宮城(紫微城)正殿,
明堂遗址及中心柱遗址坑
明堂遺址及中心柱遺址坑(2張)
 按禮制明堂應建在郭城之南三裡之外,七裡之內。 武則天標新立異,自我作古將明堂建在了宮城中心,上為嚴配之所,下為布政之居。 明堂建成後武皇于此宴賜君臣,赦天下,縱民入觀。 遺跡主要由宮城正殿夯土基址、正殿宮院院門、宮院步廊、水渠等組成,形成以宮殿為中心,由宮院院門和步廊圍合而成的宮院院落而佈局。 [13] 
明堂基址平面呈八邊形,僅存底部夯土基礎部分。 由內而外由六周八邊形夯土組成。 其中心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為直徑約3.67米的柱礎石。 柱石坑位於最內圈八邊形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 由內而外第一圈夯土直徑13米,夯土厚10米;第二圈夯土寬6米,殘存厚1.2米;第三圈夯土寬8米,殘厚10米;第三圈夯土寬8米,殘厚1.2米;第五圈夯土寬7米,殘厚4米;第六圈夯土寬11米,僅存其外側邊緣底部二層夯土。 台基東西、南北總寬約105米。 夯土純淨堅硬,層厚8-10釐米。
明堂中心柱坑遺址。 武則天為標新立異,在紫微宮乾元殿的基址上建造明堂。 中心柱高86米左右,作為斗拱梁架依附的主幹,上下貫通。 今天通天柱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位於柱子下面的四方柱礎石依然保存完好,其中三方上面有圓形的榫眼,在柱礎石外側有包磚呈八邊形,週邊是夯土。
保護展示
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于2010年6月初啟動,總高20米左右,總寬度105米,外觀為三層台基,上為八角攢
重建的明堂内部展厅
重建的明堂內部展廳(7張)
 尖屋頂。 建築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共分2層。 明堂保護展示建築一樓的分為三大部分,中間是明堂的中心柱坑遺址,周圍設有四個多功能展廳,這些展廳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象徵著古代明堂內部青陽、明堂、總章、玄堂,大廳的週邊是文化長廊。 登上三層台基後進入攢尖屋頂籠罩下的首層,這裡是遊客集散、休息的空間。 首層中心有一個與下層連通的共用空間,可以從這裡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遺址本體。
2005年,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被列為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是洛陽市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天字一號」專案,明堂則是這個工程中的首個亮點。 明堂遺址專案通過世界上先進的聲、光、電手段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歷史轉化為絢麗的感官體驗,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詮釋洛陽曆史及盛唐文化,在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屬首創。 [14]  [15] 
建築形制編輯
外觀總述
武周明堂主體結構高294尺(約合86米),頂部金鳳(後改火珠)高20尺,
明堂外观
明堂外觀
總高91.43米;東西南北寬360尺(約合105米),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建成的規模最大的明堂。
明堂外觀三層,每層都使用重簷,屬最高等級的做法。 室內五層,除對應室外的三個明層外,還有兩個暗層,具有結構轉換的作用。 整個建築異常高大,室內淨高最高處超過20米。
明堂裝有板門和破子楞窗,這種門窗造型簡潔,卻是等級最高的門前樣式,多用在最正式、最莊重的建築上。
一層為八邊形,約7200平方米,室內淨高50尺(約15米),是舉行政治儀式、頒佈政令、舉行朝會的場所。
二層十二邊形,約3200平方米,室內淨高72尺(約21米),功能未知。
三層為二十四邊形,約1600平方米,室內淨高80尺(約23米),供奉有五方天帝神位、李氏先帝、武氏先祖牌位,是大享天帝、祭祀祖宗的國家級祭祀場所。
殿堂佈局
明堂分為五個殿堂,中為太室,武則天號為端扆殿;又通達四出,分東西南北四向室,東出謂之青陽,南出謂之明堂,西出謂之總章, 北出謂出玄堂。 四向室各有左右房謂之個,即「左個」、「右個」。
明堂布局
明堂佈局
明堂的五個殿堂與不同的季節、色彩、五行、五帝、五神是相呼應、匹配的。 古人認為,天子在不同的季節應在相應方位的殿堂起居、布政,才能使天人合一、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所謂的「明堂大享」就是向五帝、五神和黃帝列祖列宗獻祭的國家級祭祀活動。 武則天在明堂中還合祭代表天的昊天上帝和代表地的皇地祇。
象徵意義
明堂建築作為儒家禮制的重中之重,設計時多會在造型、尺寸上比附一些儒家典籍中的神秘數位和象徵性內容,以顯示建築設計的順天應人、符合禮制。
▌台基八邊形:象徵黃蹤,以八個方向代表大地(周禮)
▌屋頂圓形:象徵圓璧,混元一體代表上天(周禮)
▌台基寬三百六十尺: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總和三百六十;又一年三百六十日(周易)
▌每面三個臺階,一周十二個臺階:天有三階,地有十時辰(漢書)
▌每個臺階二五級:從凡人到聖人共有二十五等(文子)
▌第一層有四殿:一年四季(尚書),每個方問象徵一個季節、一種顏色。
▌每殿開三門:一季三個月(尚書)
▌一周總計十二門:一年十二月(尚書)
▌三層共三十六門:一季三十六旬(漢書)
▌板門寬十三尺:陽數五,陰數八,相合為十三(周易)
▌第二層十二邊形:象徵一天十二時辰
▌第三層二十四邊形:象徵二十四節氣
▌建築高二百九十四尺:洛書第一行,象徵上天
軼事典故編輯
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宮,也是敬神之所,為武則天「至尊所居」,是皇權的象徵,大享明堂,是武則天當政時的重要政治活動。 武周革命前,武則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万象神宫
明堂·萬象神宮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 共三層,上為圓蓋,周圍有九條龍捧托。 頂部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號「萬象神宮」。 明堂落成後,武則天宴賜君臣,大赦天下,並允許百姓入紫微城參觀萬象神宮。 [9]  允許百姓參觀皇宮正殿,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極為罕見。
從明堂建成,歷經武則天稱帝,從永昌元年(689年)到長安四年(704年),幾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聖殿成為了正殿,成為了她的統治中心。
天命鳳凰
據《資治通鑒》記載,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戊寅,群臣上言:「有一隻鳳凰從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的肅政台梧桐樹上。 」武則天急忙率眾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后便向東南飛去,此時身後卻有數萬朱雀雲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 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徵的就是神皇您,它飛到肅政台,見到您後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 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 」
明堂在宫城中的位置
明堂在宮城中的位置
看似萬般無奈之下,武則天順應天意,決定登基稱帝,身後的數萬朱雀也果然飛走了。 西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登上則天門,宣佈改國號為周,大赦天下,改元天授。 [16]  其實,這並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則天為登基而製造的輿論。 鳳凰是孔雀所扮,朱雀「雲集朝堂」是因為武則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佈滿鳥食,掐準時機將「數萬朱雀」從籠中釋放,餓了許久的鳥兒們見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離去, 於是成功為武則天製造輿論。
武則天對於明堂可謂鍾愛有加。 其實,這座盛極一時的大唐建築正是這位女皇帝為自己登基準備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則天門,也都有著象徵皇權的特殊意義。 洛陽明堂,也和武則天的大周政權一樣幾經曲折。 據史料記載,這座明堂幾次失火,更是幾次重修。 這座代表著武則天政權的建築,始終是屹立不倒,風采卓絕。 [14] 
明堂盟誓
西元 699 年,75 歲的武則天「慮身後太子與諸武不相容」,將李武兩大家族和滿朝文武召集到明堂,舉行神聖而莊嚴的儀式,命皇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梁王武攸暨、定王武攸甯等人立誓文,向天地神靈保證李武之間和睦相處,永結為好, 並告天地于明堂,銘之鐵券,藏于史館。
價值影響編輯
明堂不僅規模宏大,又是標新立異、時髦華麗之作。 武則天以獨特的方式和創新精神建造明堂,「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於事」,一反過去拗于周制的復古傳 統和呆板四方的單層建築模式,又在內涵上繼承了傳統明堂「象天法地」的設計原則。 唐洛陽宮明堂上圓下方的建築形制,開創了以後中國古代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 先河,它所體現出的天子與天相通、象徵性表達四時、十二時辰、二十四氣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宇宙時空觀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明清禮制建築—— 天壇祈年殿的形制與設計。
明堂建成後,武則天非常高興,「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親享明堂,大赦改元。 其月四日,禦明堂布政,頒九條以訓于百官。 文多不載。 翌日,又禦明堂,饗群臣, 賜縑纁有差。 自明堂成後,縱東都婦人及諸州父老入觀,兼賜酒食,久之乃止。 吐蕃及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來賀。 」 可見當時大唐第一高樓——明堂落成之 後天下轟動的盛況,遊客紛至遝來,像極了今天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剛落成時的樣子。 只不過,這個大唐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景點只是偶爾對外人開放。
社科院杨鸿勋复原的明堂及在建的天堂
社科院楊鴻勳復原的明堂及在建的天堂
不過,明堂「大唐第一高樓」的稱號並沒有保持多久。 則天帝是個高樓迷,明堂建成後不久,即命僧薛懷義開始修築更高的用來安放大佛的「天堂」。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記載:「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 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也記載: 「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 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庫為之耗竭。 」可見,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 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
洛阳明堂景区
洛陽明堂景區
大唐帝國第一、第二高樓——天堂、明堂的落成,構成了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了大唐建築技術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國民昂揚自信、開拓奮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昭示著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巔,是萬國中心。
展廳介紹編輯
新明堂總共分為8個展示廳,主要展示明堂考古發掘、歷代明堂規模、遺址全景浮雕等。 [17] 
一、中心遺址大廳:
1986年考古發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邊形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遺址中心為圓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徑9.8米,逐層內收,坑底直徑6.16米,深4.06米。 坑底為四塊大青石構成的巨型柱礎,柱石週邊由兩圈刻度線,外圈直徑4.17米,內圈3.87米。 其中三方上面有圓形榫眼,在柱礎石外側有包磚呈八邊形,週邊是夯土。 整個遺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殘損和酥堿,經過專家們反復研究,採用輕鋼架結構進行保護,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觀。
二、正北:沿革廳——鉤沉輯古,千年不竟
前方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在盛唐時期所做的《明堂賦》。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禮制建築,用作接見群臣、發佈政令、大享祭天之所,是古代禮制建築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唐代時期的明堂是最為恢宏壯麗的建築之一,唐代劉允濟和李白均曾寫過明堂賦,讚美這座壯觀的建築。
接下來是明堂建築歷朝歷代發展的外觀樣貌。
明堂
明堂
武周時期,武則天以「自我作古,用適於事」建明堂,在形制,結構,規模的方面,將明堂這一古代重要的禮制建築,推到了一個不可企及的巔峰高度。 垂拱四年,(西元688年),武則天毀乾元殿,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四面各寬三百尺,有上下三層,下層象時,各隨方色;中層通貫。 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 上有鐵鳳,高一丈。 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 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 」上層為圓頂亭子,上立高一丈的塗金鐵鳳,屋頂鋪木胎夾紵漆瓦。 明堂有上下貫通的巨木中樁,作為鬥栱梁架依附的主幹。 明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超過唐兩京所有宮殿,反映其設計與施工能力已接近或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準。 武則天時期,曾在此宴饗群臣,接受朝賀,發佈政令。
三、西北:大享廳——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大享廳,位於明堂的西北側,主要展示的是武周時期在明堂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明堂即是武則天的布政之宮,也是敬神之所,是武則天皇權的象徵。
那些我們的大享廳裡,首先設置了一個武皇寶座十萬朝樂的體驗區,再現了一代女皇上朝的盛大場景。
武則天自與高宗共同執政算起,前後執政了半個世紀主要生活在洛陽,可以說武則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都是在洛陽譜寫的,那麼也都發生在這座明堂裡。
前方式武則天在明堂受朝時的微縮場景,再現了一代女皇武則天,打破世俗,赫令群臣,榮登大寶,君臨天下的無上氣概。
武則天于西元的687年令薛懷義拆毀李唐時期的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僅僅花費的一年時間,明堂就建造完成了,距史書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但可惜的是,武則天花費的巨大的財力和精力的明堂,毀于西元695年,很快明堂重建,並于696年的3月完工,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所以也叫做武周明堂,又稱通天宮。
明堂、天堂
明堂、天堂
四、正西:政績廳——娥眉氣宇,天下胸懷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為政績廳,西元690年,武則天稱帝登基,極具政治才能的她總結唐太宗的經驗和教訓以及自己輔佐高宗20年的經驗教訓,比照前朝與當今,制出了施政大綱十二條,也就是我們面前所看到的——建言十二事,穩定了社會, 造福了百姓,為後來一些執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武則天統治時期,武則天親自主持考試,雲集各地精英于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考了數日。 在他執政之後,又開設了武舉。 武則天在位的15年間,基本能維護了帝國的統一,疆域的遼闊,國家的強盛。 這裡的互動體驗區,各位遊客可以重返大唐,感受武周盛世的威嚴。
五、西南:文化廳——蔚然唐風
來到文化廳,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面裝飾有二十個漢字的牆壁—武皇造字,作為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她在文字上大膽改革,增減前人筆劃,從其獨創卻廣為使用的二十個漢字中,不難窺見其才氣與非凡智慧! 其中日月當空這個字念zhao,是武則天當初為自己起名字所用,因為日月當空普照大地,所以叫照。
升仙太子碑歷經1300餘年風雨滄桑,依然矗立于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南緱山之巔,武周聖曆二年(西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于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
唐朝,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無論在思想還是物質生產都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唐代盛行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圖案,工藝飾品普遍使用花卉圖案,結構圖活潑自由,豐滿圓潤! 唐代女性的服飾,確實是濃豔、大膽、奢華、雍容大氣、標新立異。
六、正南:城建廳——象天法地,輝赫有截
隋唐洛陽城始建于隋大業元年,西元605年。 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爭奪洛陽,城區毀于戰火。 隋唐洛陽城前後沿用時間長達五百餘年。 由宮城,皇城,東城,外郭城等幾部分組成。
在天字軸線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築——明堂與天堂。 形成了隋唐洛陽城最為輝煌壯麗的景觀。
在進入一層時,我們看到遺址坑的時候,有跟大家提到巨木十圍的說法,就是說的明堂中心柱的尺寸,現在我們這裡虛擬設計了通天柱的剖面裝置。 柱體就是有多層巨木包裹合圍而成,以榫木連接,鐵箍圍合。 以此來展示當年氣勢恢宏的通天柱,讓我們再次領略盛唐的奢華。
明堂、天堂
明堂、天堂
七、東南:休息區(衛生間)
八、正東:影院
明堂一層東廳——影視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弧幕影院之一,該弧幕螢屏長達28米,寬4米,為大家帶來超震撼、廣畫幅、寬視域的全新體驗。
九、東北:規劃廳
1、L顯示幕:
隋唐洛陽城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十一五」國家重大文化遺產地及大遺址綜合保護與科技示範區,同時被列入絲綢之路申遺名單。 武周明堂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遺址核心區內的中軸線上,以隋唐洛陽城遺址「一區一軸」的規劃為基礎,傳揚洛陽武周明堂大遺址的保護理念,整體性地展示和宣傳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文化價值。 這個L型的展示屏所展示的正是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 [15] 
明堂(唐洛阳紫微城正殿)_百度百科 http://bit.ly/3051oWg
---------------------------------
唐洛陽城
——「夢回大唐」系列
2015年03月16日 0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中國考古網 李來玉 字型大小
列印 糾錯 分享 推薦
西元604年隋代初建,唐代續建完成。 洛陽城平面近于方形,南北7317米、東西7290米,面積約45.3平方公里。 洛水自西南向東北穿城而過,分全城為洛北、洛南兩部分。 皇城與宮城建在洛北區西端,坊市建在洛北區的東部和洛南區,形成宮城位於全城西北角,坊、市位於其東、南的格局。
洛陽城的皇城位於宮城之南,城內集中建有中央官署,宮城核心部分「大內」為正方形,正門為應天門,宮城東有東宮,西有西隔城,北有陶光園、曜儀城、圓璧城,三面被重城包圍。 因受北邊邙山的限制,禁苑建于皇城、宮城之西。 後來唐朝又在宮城外西南一帶建上陽宮。 宮城的正門、正殿、寢殿等都南北相重,形成一條軸線,此軸線向南延伸穿過皇城正門端門後,跨過洛水上的天津橋進入洛南區,與南外郭城定鼎門一起,構成全城的中軸線。
洛南區在這條中軸線所在的定鼎門街左右劃分坊市,街西部四行,街東部九行,每行由南而北各分六坊,並沿洛水南岸設置若干小坊。 洛南區共劃分有七十五個坊,以三坊之地建兩市。
在洛北區,皇城、宮城之東建有東城和含嘉倉。 其東也佈置裡坊,東西六行,每行由南而北各有四坊,這片裡坊之南有運河,稱為漕渠,自西面引洛水入渠東行,供自東方運物資入城之用,在漕渠與洛水之間建有運河。 洛北區共有二十九坊,以一坊為市。 洛陽全城共有103坊、三市。 南北兩區街道雖不完全對稱,但都是規整的方格網。 裡坊的面積比長安的裡坊略小,街道一般只寬41米,比長安的街道窄,因而城內各部分的關係顯得比較緊湊。
隋唐洛陽城平面圖(采自:《中國古代建築史》)
由於洛陽水運的發達,交通和物資供應都很方便,中唐以後到北宋,很多貴族官僚在南區營建住宅園林,因而洛陽既是唐朝的陪都,同時又是以園林著名的城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