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nyw.in/yRmh
https://bit.ly/2GZRTAn
https://bit.ly/2GZSnqb
腹誹罪(碎碎念腹語)張湯也是被司馬遷寫入《酷吏列傳》的。實事求是地說,在那十位「酷吏」之中,此公還算清廉。「湯死,家產值不過五百金,皆為所得奉賜,無他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中國法學先行者張湯:從小審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2017年09月25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1 次
【審老鼠出身的大法官】
張湯是今陝西長安縣人,從小受父親影響,熟悉法律條文,很有法律天賦。因為偶然的機會,他得到提升,在審理陳皇后巫蠱案件時一鳴驚人,受到漢武帝的賞識,之後與趙禹一起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書。
張湯執法嚴酷,但很會做官。他審理案件時,一方面注意法制影響,一方面總打著儒家經典的大旗,因此很得漢武帝讚賞。作為御史大夫,張湯參與了漢武帝時期的很多重大改革,比如貨幣改革、鹽鐵國營等。漢武帝對他十分信賴,一度架空了丞相,國家大事基本上是由他和漢武帝一起商量裁斷。不過,樹大招風,張湯也因此受到誣蔑,最後不得不自殺。他死後大家才發現,他的家產都是依靠薪水積累而來,是個難得的清官。
【審判老鼠的斷案神童】
漢代的縣丞是縣裡頭掌實權的人物,雖然職務比縣令低,但卻掌管一縣的民政、財政、司法、教育等各項工作。張湯的父親曾任長安縣的縣丞,張湯整天跟隨著父親,把縣丞的行為處事暗中學了不少。
有一天,張父出門,讓年幼的張湯看守家門。年幼被人欺,沒想到連老鼠也欺負人,張湯在家的時候,家裡的肉被老鼠偷吃了。張父回來之後十分生氣,把張湯狠打了一頓。張湯挨了打,馬上找到老鼠洞,一邊用煙熏,一邊開挖,終於捉住了老鼠,老鼠洞裡還有不少吃剩的肉。
張湯把老鼠大打了一頓,然後學父親審訊犯人的樣子,記錄下口供,還核對證據,一套審訊程序和經驗豐富的老獄吏寫的沒有一點差別。張父又驚又喜,以後便讓兒子幫忙寫判案文書了。
張湯雖然算是神童,但他的家庭背景讓他難以因此獲得出路。張父死了以後,張湯依靠父親的關係,在長安縣做了個小吏。
【燒冷灶打入權貴圈】
長安縣緊挨著首都,所以時常會關押某些重要的囚犯。張湯因此結識了一些權貴。
周陽侯田勝擔任九卿時,因獲罪被關押在長安縣。張湯沒有嫌棄他是犯人,還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盡力幫助他。後來田勝不但被釋放,還被封侯。因為這段危難之交,他很看重與張湯的友誼,也瞭解張湯的才華,便到處推薦他,把他引入到權貴圈子裡。
朝中有人好做官,張湯因此職務不斷提升,先後在內史府和寧成兩個部門任職,表現優異,便被推薦給了丞相,工作也調到了茂陵,負責建造皇帝的陵墓,這可是個肥缺。
張湯在各個職位上都表現得很稱職,因此,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時,便延聘張湯做秘書,後來又把他推薦給了武帝,後者讓他擔任御史,主要工作是處理訴訟。
恰好當時發生了著名的陳皇后巫蠱事件,武帝希望能長生不老,對詛咒自己的人極端痛恨,張湯處理案件時雷厲風行,嚴究了所有涉案的嫌疑犯。案子審理完畢,張湯馬上得到了武帝的認可,同時升了官,擔任太中大夫,負責製法。
在這段職務生涯中,他結識了另一位法官趙禹,兩人一起制定了許多法令,來監督官員的行為。武帝對此很滿意,張湯和趙禹因此都被擢升,前者擔任廷尉,後者擔任少府,照料皇帝的日常生活。兩人的職位都屬於九卿之一,十分尊榮。
【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官】
張湯是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員,待人接物十分老到,即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能笑臉相對。在工作上,張湯也從不馬虎,他用心揣摩武帝的心意,力爭讓上下全都滿意。
武帝時代統治的特色是外儒內法,表面上說的是儒家的一套,但實際施行都是按照法家路子來。張湯知道這一點,因此在組建廷尉府的時候,招攬了不少儒士,尤其是學習武帝喜歡的《尚書》、《春秋》等著作的人。對於大案件,總用這些經文來解釋。
上奏給皇帝的案件,他一定把案件的由來以及斷案的依據寫得清清楚楚。如果判罰獲得武帝肯定,他便把判決寫下來,並寫到法令裡面,以備後來參考,同時也能顯示出武帝的睿智。如果武帝認為判罰不公正,他便揣摩武帝的意思,說自己的下屬裡有某某曾經如此建議過,可惜自己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過錯。倘若某個判決得到武帝的讚揚,他也從不居功,總是如實說這是某個部門的某某寫的,用這樣的方法,他向武帝推薦了不少人才。
張湯手下的官員,有的人執法嚴厲,有的則比較溫和。遇到案件時,他就揣摩武帝的心理,武帝厭惡的人,他就讓執法嚴厲的人主持工作;武帝想要寬免的人,他就讓執法溫和的人處理。因此他的發落總能讓武帝滿意。
張湯很注意官場禮貌,禮尚往來從不缺禮數,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他辦案時對豪強世家特別嚴厲,對待小家小戶則常施恩惠。因此雖然他執法嚴酷,但名聲還不錯。在他的引導下,他手下的酷吏都懂得與經學大師拉關係,丞相公孫弘對此甚為滿意。武帝對他也信任有加,提拔他為御史大夫。
【武帝的法制專家】
漢武帝時期的法制建設任務十分繁重。王國面臨著許多問題,對內需要打壓諸侯王、豪強權貴,對外需要對抗匈奴。北方的匈奴長期威脅著王國的安全,漢武帝之前一直靠和親屈辱來維持,即使這樣,仍不時會遭到搶掠。漢武帝再也難以容忍匈奴了,覺得和親政策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是養虎為患。不過,打擊匈奴之前,先要把朝廷的反對聲音消除。對此,習法的張湯對於漢武帝就異常重要了。
另外,打擊匈奴需要錢,張湯提出許多經濟政策,比如製造銀幣、發行五銖錢,以及由國家壟斷利潤豐厚的食鹽和鋼鐵生意,發佈了許多打壓排擠大商人的法令等等。張湯提出的方法類似現在的國營企業,效益不高可以想像,但這種手段讓漢武帝賺了不少錢,因此張湯很得武帝的青睞。張湯生病時,漢武帝親自跑去看望,可看出對他的重視程度。
匈奴在漢代總是騷擾一段時間就跑來要求和親。有次,匈奴人又來提親,儒家博士狄山大談和親的好處,又抨擊漢武帝征討匈奴花費太多,得不償失。張湯馬上指責狄山沒有見識,看不到征伐的好處。為了壓制內部的反對聲音,漢武帝把狄山派去守衛邊塞,後者去了不到一個月,就被匈奴人給殺了。從此以後,再沒有大臣敢提和親了。
【清廉法官也有弱點】
張湯受寵時間不是很長,他擔任御史大夫七年以後,就被抓了起來。
張湯有一個政敵叫李文,經常故意找張湯的碴。張湯的心腹魯謁居查訪到李文身上不乾淨,便匿名告發他。李文的案子落到了張湯手裡,他輕易地判了李文死刑,消滅了這個死對頭。因此,張湯對魯謁居十分器重,後者生了病,張湯不但親自去看望,還為他按摩腳。
張湯審理的案件太多,得罪的大臣不少,這些人千方百計打擊張湯。上述事件張湯雖有過錯,不過最多算公報私仇,李文自身也確實有罪。不過,畢竟這讓反對他的人得到了一個突破口。
趙王劉彭祖依靠造鐵發財,張湯提倡的造鐵國營方案得罪了他,他一直盯著張湯,告發張湯與下屬魯謁居關係過於親密。當時魯謁居已經死了,魯謁居的弟弟誤解了張湯,因而揭發張湯與其兄聯手加害李文。因此,武帝派人調查張湯。
這時,張湯的另一個政敵丞相莊青翟也出手了,他指使自己的三位長史,誣蔑張湯與朋友田信一起囤積居奇,利用職權牟利。漢武帝聽了以後很生氣,派人去訓斥張湯。
漢代的法令不僅嚴酷,也很奇怪。官員犯了罪,不管是貪污也好,什麼都好,如果在皇帝抓他之前能夠自殺謝罪,一般便不會再追究他的責任,因為大家覺得他還有骨氣。
正是這種習俗,讓張湯不得不自殺。他死了以後,家中財產竟未超過五百金,證明了他的清廉。漢武帝知道了以後,馬上派人去調查誣蔑張湯的人。朱買臣等三個長史都被處以死罪,丞相莊青翟也畏罪自殺。
漢武帝覺得對不起張湯,因此對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多加照顧。張安世後來被封為"富平侯",一直受到漢武帝的寵愛。
----------------------
漢朝酷吏張湯手段驚人,連老鼠都不放過!
2016/03/29 來源:趣說野史
眾里尋你千百度,驀然回首,你已經關注!
你真是個有眼光的人!
上周六老照片答案已公布在公眾號「奇葩說史」
請關注以上公眾號獲取答案
今天,野史君為大家講一下漢武帝時期的酷吏——張湯。張湯是司馬遷著重點名的酷吏,想必大都在今天的小說或者電視劇中認識的張湯也都是陰狠冷酷的反面角色。那麼張湯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他為什麼被司馬遷寫進《酷吏列傳》呢?
張湯其人
張湯審老鼠的故事
張湯是杜陵人,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丞,這麼說啊,張湯還是一個官二代。話說呢,這官二代張湯從小聰明伶俐、調皮搗蛋,簡直就是一個熊孩子啊。他的父親公務繁忙經常要外出辦公,所以就讓張湯看家。有一次,張湯父親外出辦公,他神情嚴肅地囑咐小張湯,我和你母親都不在家,你要看好門,特別要看住灶台上那條鮮肉。
小張湯爽快地答應了。張湯也是愛學習的孩子,父母不在家,他就搬出了一大卷木簡書,在小木桌上攤開。這是一大卷《漢律》,是他學習的課本。
小張湯對漢律很感興趣,父親做長安縣丞,審案斷案,經常用到它,家裡也放一本備用。小張湯剛剛咿呀學語,父親就指著木簡教他讀上面的字。一來二去,小張湯認了不少字,還嚷嚷著讓父親解釋字的意思,聽著聽著就入了迷,總喜歡追問個這個刑那個罰到底是因為為什麼。
正當小張湯學習正入迷,忽然聽到屋子裡有窸窸窣窣的聲音,還沒等小張湯反應過來,扣在肉盆上的盤子「咣當」一聲打了。
小張湯推開房門一看,瞬間驚呆了!一隻老鼠後爪猛蹬,一縱身,嘩啦一聲,跳下了灶台。小張湯情急之下,向前一撲,頭重重地撞在了灶台的稜角上……
張湯的父親對他要求異常嚴格,他回來後知道張湯沒有做好自己安排的事,非常生氣,不問緣由,罰張湯跪在地上,用荊條朝著他的後背狠狠抽打了二十下。
今天之事放在漢律上,是監守自盜,還是見知故縱,這種錯誤怎麼能犯呢!張湯挨過打還不算完,父親還罰他思過。小張湯一聲不吭地跪著,一直跪到了亥時才起身。他沒去上藥洗漱,也沒去睡覺,他決心抓住兇手,於是躡手躡腳,忙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清晨,張湯把父母請到了後院的倉房。他們一進門就看到,小方桌腿上拴著一隻大老鼠,桌上還放著一條被咬爛了的肉。
母親大惑不解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你要做什麼?」張湯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竊肉的盜賊和物證,孩兒今日要秉公執法,平反冤獄。」
原來張湯晚上不睡覺,而是循著蹤跡,在牆角下找到老鼠的洞口,圍著它挖出一個淺坑,放上些乾柴和青蒿後點燃,接著呢,又用蒲扇向洞裡吹煙,不一會兒,就把老鼠嗆出洞來,正好跳進早已準備好的口袋裡。
他就勢把洞挖開,取出藏在裡面的肉來。小張湯的表情很嚴肅恭請父母大人旁聽審案。然後,他對老鼠審訊、判決、處死,儼然一名執法嚴明的老獄吏。父親都為這件事感到驚奇,所以就開始認真教他學習法令案獄。
張湯審理「巫蠱案」受重用
從這審老鼠的故事啊,我們就知道張湯日後肯定博學多識,功名利祿不在話下啊。可是事實上呢,張湯直到父親去世,才出來做官,在長安縣做了一名小吏,他兢兢業業卻默默無聞,升遷似乎無望,時間久了,張湯也有些心灰意冷。
就在這時候,張湯的貴人出現了。這個貴人呢,當時其實是一個囚犯,姓田名勝,是長陵人。雖然田勝當時身陷牢獄,但也是一名家世顯赫的官二代啊。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啊,田勝的母親就是秦漢之際的風雲人物臧荼的孫女。張湯覺得田勝是個人物,傾心結交,百般照顧田勝。兩人肝膽相照,成為好友。田勝刑滿出獄後,兩人仍時時過從。
電視劇《大漢天子》中的張湯
後來,臧荼的孫女與王仲生的女兒王姑成了漢景帝的皇妃,進而成為皇后。王姑的兒子劉徹被立為皇太子。
景帝壽終正寢後,漢武帝劉徹即位,於是就封田勝為周陽侯。田勝富貴之後,沒有忘記張湯的恩德,逢人就誇他,幫他結識了許多達官顯貴。不久之後,張湯就調任中尉寧成的屬吏。寧成是當時有名的「酷吏」,以嚴刑峻法著稱。
張湯深受寧成的影響,也憑著自己的品德和才幹贏得了上司的信任和好感。後經寧成推薦,他出任茂陵尉,負責監修漢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為一名司法官。
張湯真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是從審理陳皇后「巫蠱案」開始的。
武帝即位之初,立陳嬌為皇后。陳嬌擅寵驕貴,嫉妒成性。可惜的是,這位出身高貴的皇后,十多年來竟然一直沒有生育,武帝日益寵幸出身低微的衛子夫。
陳皇后見自己被日漸冷落,她的心中不勝惱怒。陳嬌也不是服軟的人,她為了獲得武帝的重新寵愛,就找了一個叫楚服的女巫暗地裡進行「巫蠱」活動。
這段著名的「巫蠱」案例啊,野史君在這裡和大家簡單描述一下。就是將所仇恨之人的名字寫在木頭人上,再將這木頭人埋於地下,令女巫詛咒之,以為這樣做會給被詛咒者帶來災難。楚服還打扮成男子模樣,與陳嬌同床共枕,像夫妻一樣親密無間。
不久之後啊,陳皇后的「巫蠱」活動被漢武帝發現。他勃然大怒,就命令張湯審理此案。張湯受命後深入調查了事情的原委,絲毫沒有留情,依法判處楚服死刑,接著又深入追查參與者及知情者。
劇中陳皇后施蠱
最後受株連被殺者達三百多人。陳嬌也被判為「大逆不道」,被廢掉後位,幽禁在長門宮。
「巫蠱案」表面上是一場宮闈鬥爭,其實它是漢武帝欲掃除堅持黃老統治思想的竇太后餘黨,以獨尊儒學的一場政治鬥爭。陳嬌作為竇太后的外甥女自然成了重點的打擊目標。
張湯在審理此案時,深入追查餘黨的做法及表現出來的幹練作風,深受武帝賞識。很快他被提升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擬。
張湯的殘暴法令
不久,張湯奉命與中大夫趙禹共同修訂法令。趙禹也是一朵大奇葩啊,他為官也一貫清廉,執法嚴格,不徇私情,甚至有意與公卿貴族、親朋好友斷絕往來,以便秉公執法,杜絕因私枉法。張湯對趙禹也十分敬重,把他當哥哥對待。
二人緊密合作,共同把過去的法律細緻化、條文化,增補了許多內容。通過這次修訂,律令增補到359條,砍頭罪409條、1820事,並且擬用了13000多件案例來說明死罪,使法網空前嚴密。
其中有兩條專門用來約束在職官吏的新法最為著名:一叫「知見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發就與犯人同罪;二叫「故縱法」,就是指官吏審案,如果錯誤地把罪犯從輕發落也要治罪。
他這次制定的律令,特別是其酷刑的矛頭,主要是指向政府貪贓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強的。新律令很快得到了漢武帝批准。從此,張湯就憑藉這些嚴酷的法令,以較為殘暴的手段對豪強權貴進行嚴厲打擊,同時鎮壓人民的反抗鬥爭。
張湯得到了武帝的重視,直言進諫
此外,張湯還制定出了一條純屬找茬的「腹誹罪」,這就是說呢,在肚腹之中「誹謗」皇帝,儘管批評性的話語沒有出口,統治者僅憑自己的臆斷,就可以給予嚴厲的制裁。面部表情也列入了對主子是否忠誠的考查範圍,因為面部任何一塊肌肉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成為定罪的證據,這可讓人防不勝防啊,伴君如伴虎哪能是隨便說說的。
事情的由來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啊,漢武帝突然異想天開地要製造鹿皮幣,沒想到遭到農業部部長顔異的強烈反對,面對顔異有理有據的批駁,漢武帝碰了一鼻子灰,心裡十分不高興。
根據漢武帝不高興這一最新政治動態,馬上就有人給顔異找茬彈劾他。漢武帝也想煞一煞顔異傲氣,於是,皇帝馬上派張湯負責調查顔異。張湯本來同顔異有舊怨,但是,顔異為人廉潔正直,一身清白,張湯一直感到無處下手。
沒有等張湯想出整治顏異的變法,就有人跑來告狀,這個狀告得很荒謬,告的是顏異的一個表情。說是顔異有次與客人談到緡錢時,他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制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無利,顔異當時沒說一句話,只是微微撅了撅嘴唇。
張湯獲悉這條信息後喜出望外,他立刻向漢武帝大作文章,說顔異見到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裡加以非議誹謗,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罪。
最後,顏異還真的被張湯給玩死了。這個張湯也真是太有創意了,跟老鼠打官司不說,還發明除了比「莫須有」還要高明的罪名啊!
張湯的殺生之禍
雖然張湯地位顯赫,但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劫難已在不知不覺中逼近,帝國重臣御史大夫張湯的殺身之禍要從一名中級官吏李文引出。
這御史中丞李文是河東郡人氏,曾經和張湯有矛盾,他苦心積慮想要報復張湯,多次檢查事關張湯的檔案文書,希望可以從中找到攻擊張湯的材料。
但是呢,張湯心思縝密,並且精通公文寫作這一事實,尋覓多時卻一無所獲。就在李文全神貫注於尋找張湯違法事實的時候,他的行蹤引起張湯的親信僚屬魯謁居的注意。
魯謁居是否知道李文和張湯之間的恩怨並不重要,他知道李文的舉動對張湯有多麼危險,清楚張湯對此必大為光火。魯謁居決心為長官解決掉這個顯而易見的禍害,他的效率遠高於李文,很快收集到李文作奸犯科的事實然後匿名告發。
武帝是否知曉李文和張湯之間的隱情不得而知,他按照處理政務的正常程序將匿名告發交由張湯審理。張湯要找出幾條可以處死李文的法律條文不過舉手之勞,對於李文之死,張湯心知肚明是魯謁居暗中建功。
這時,武帝卻又對匿名告發產生了懷疑,於是詢問張湯,匿名告發李文是怎麼一回事?張湯做出吃驚的樣子回答,估計應該是李文以前得罪過的仇人所為吧。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不久之後,魯謁居染病臥床,張湯親自登門探望立了大功的親信,甚至放下國家重臣的架子,親自為魯謁居按摩雙腳。張湯多半不會認為這是一件多麼大不了的事情,名將吳起不也曾以將軍之尊為士兵吸疽麼?
原先,張湯因為漢文帝墓被盜一案,得罪了莊青翟手下的三個長史。他們決定告發張湯預先告知田信國家政策,然後就囤積物資,發財後和張湯分贓。
漢武帝知道被人利用了,非常生氣,當面問張湯:「是不是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訴了他人?」張湯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說:「應該說是有人這樣做了。」
這時候魯謁居告發李文一事和張湯為魯謁居按摩腳的問題也被人告發,漢武帝這才知道張湯果然心懷狡詐。對付張湯這樣的酷吏,一般的正人君子是不行的,漢武帝派出了另一個酷吏趙禹審問張湯。
趙禹對張湯說:「你在辦理案件時,被滅族的有多少人你想過嗎?如今人家告你罪狀都有證據,你還要等待什麼呢?難道皇帝不知道你的情況嗎?皇上不想讓你活你還想活嗎?」
張湯終於沒有了指望,給漢武帝寫了一封信說:「張湯沒有尺寸之功,能從一個小吏位居三公之列,只因為陛下寵幸我。我無法推卸自己的罪責,然而,陰謀陷害我的罪人是三位長史。」然後就自殺了。
劇中張湯自刎
張湯死後,家產很少,除了俸祿和皇上的賞賜,幾乎沒有其他產業。兄弟和兒子想厚葬張湯,他母親說:「張湯是天子的大臣,遭受惡言誣告而死,何必要厚葬呢?」言下之意是說,如果厚葬,不是正好說明人家告他告得對嗎?於是就用最簡單的葬儀和沒有外槨的棺材埋了張湯。
漢武帝聽說後說:「沒有這樣的母親,生不出這樣的兒子。」於是把三個長史全部殺了,丞相莊青翟也畏罪自殺。漢武帝憐惜張湯,逐漸提拔他的兒子張安世。
但是,漢武帝並沒有因此而說給張湯平反,而是說為了張湯的母親,這只能說明,就像趙禹說的那樣,張湯對漢武帝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所以他必須死。同時呢,漢武帝需要張湯這樣的酷吏人才,他又要殺死告發張湯的人,以便後來出現更多的「張湯」,成為他鞏固統治的工具啊!
從審老鼠開始做起的一代酷吏:張湯,卻被武帝拋棄自殺身亡
2017-01-12 由 夢回春秋 發表于歷史
張湯(?—公元前116年12月),西漢時期官員、酷吏。
幼時審鼠
張湯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丞,出外,張湯作為兒子守護家舍。父親回來後,發現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親大怒、鞭笞張湯。張湯掘開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並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後立案拷掠審訊這隻老鼠,傳布文書再審,徹底追查,並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來,罪名確定,將老鼠在堂下處以磔刑。他的父親看見後,把他審問老鼠的文辭取來看過,如同辦案多年的老獄吏,非常驚奇,於是讓他書寫治獄的文書。父親死後,張湯繼承父職。為長安吏,任職很久。
深受武帝賞識
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徵召張湯為丞相史,又推薦給武帝,補任為御史,令他處理訴訟。在處理陳皇后巫蠱的案件時,他深入追查其黨羽。因此,武帝認為他很能幹,晉升他為太中大夫。他與趙禹共同制定各種律令,務必依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的官吏尤為嚴格。不久,趙禹遷升為中尉,調任為少府,而張湯也升為廷尉,兩人關係密切,張湯象對兄長一樣對待趙禹。趙禹為人廉潔孤傲,自從任官以來,舍第中從未有食客。公卿相繼邀請趙禹,趙禹卻從不回報,其用心在於杜絕知交、親友及賓客的邀請,以便堅持自己的主張。他收到法律判決文書都予以通過,也不複查,以便掌握官屬們過錯。張湯為人多狡詐,玩弄智謀駕御他人。開始時擔任小吏,虛情假意地與長安的宮商大賈田甲、魚翁叔等人關係密切。及至官達九卿的職位,收納和交結全國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雖然並不讚許對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現出敬慕之情。
當時漢武帝偏愛有文才學問的人,張湯斷決大的案件,欲圖附會古人之義,於是請求以博士弟子中研習《尚書》、《春秋》的人補任延尉史,以解決法令中的疑難之事。上奏的疑難案件,一定預先為漢武帝區別斷案的原委,漢武帝肯定的,便著為讞決法,作為延尉斷案的法律依據,以顯示漢武帝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責,張湯便向漢武帝拜謝,他還揣摸漢武帝意圖,引證廷尉正、監、掾史的正確言論,說:「他們本來曾為臣提出來建議,如果聖上責備臣,認為臣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臣下愚昧,只及於此。」
在處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的案件時,都窮追狠治,徹底審理。漢武帝欲釋放嚴助和伍被。張湯與漢武帝爭論說:「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親近交結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後將無法處治。」漢武帝因此同意將伍被、嚴助治罪。他以審理案件排擠大臣作為自己功勞的表現,多像這樣。從此,張湯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晉升為御史大夫。
正巧匈奴渾邪王等人降漢,漢朝廷調動大軍討伐匈奴,崤山以東乾旱,貧苦百姓流浪遷徙,都依靠官府供給食物,官府庫存空虛。張湯從而稟承武帝的旨意,請求製造白金貨幣及五銖錢,壟斷鹽鐵的生產和買賣,排擠富商大賈。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詆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張湯每次上朝奏事,談論國家的財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記吃飯。丞相形同虛設,國家大事都聽張湯的意見。全國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騷動起來,官府所興起的各項生產,也無法獲利。官吏們從中侵奪漁利,從而又被嚴厲地依法治罪。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員,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張湯。張湯患病時,漢武帝曾親自前去看望,其隆貴到了這種地步。
招怨致禍
河東郡人李文曾與張湯有隔閡,不久擔任御史中丞。為了泄憤,多次在上奏的文書中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都沒有得逞。張湯有個心愛的屬吏名魯謁居,知道張湯對李文不滿,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圖謀不軌的姦邪之事,漢武帝將此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將李文處以死罪。實際上他心裡明白此事是魯謁居所為。武帝問起這件事說:「告發李文圖謀不軌的事是怎麼引起的?」張湯假裝吃驚的地說:「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魯謁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戶人家,張湯親自去探望,並為魯謁居按摩雙足。趙國靠冶煉鑄造營利,趙王劉彭祖多次指控鐵官,張湯卻每每排斥趙王。趙王尋查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魯謁居曾審理趙王的訟案,趙王對他心懷怨恨,上書告發說:「張湯是朝廷大臣,掾史魯謁居有病,張湯卻親自到他那裡為其按摩雙足,我懷疑他們可能有什麼大陰謀。」此事下到延尉審理。魯謁居因病而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導官那裡。張湯也到導官的官衙審理其他囚犯,見到了謁居的弟弟,欲暗中幫助他,表面卻裝作不認識。魯謁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張湯,指使人上書告發張湯與魯謁居的陰謀,共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告發李文之事。漢武帝將此案交給減宣處理。減宣曾與張湯不和,接手此事後,窮追狠治,並且不向武帝進奏。正巧有人盜走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丞相莊青翟上朝,與張湯相約一起謝罪。至武帝面前,張湯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時到各國陵拜祭,此事只應由丞相請罪,他自己並不參與其事,沒有必要承擔責任。丞相謝罪後,武帝派御史審查這件事。張湯欲圖奏報說丞相知道盜錢之事,丞相莊青翟深感恐懼。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因此準備打擊張湯,以罪名陷害他。
長史朱買臣素來怨恨張湯,張湯當時任小吏,要跪拜者請朱買臣等上前。不久,張湯任廷尉,審理淮南王謀反的案件,排擠莊助,朱買臣對此心懷不滿。及至張湯升任御史大夫,朱買臣以會稽太守升任主爵都尉,處於九卿之位,數年之後,因為觸犯法令被免官,降職為守長史。他曾去拜見張湯,張湯高傲地坐在床上,他的府丞和掾史對朱買臣也沒有禮貌。朱買臣是楚地的士人;對此深為怨恨,常欲置張湯於死地。王朝,是齊地人,因為懂得方術,官至右內史。邊通,學戰國縱橫家的說人之術,是個性情剛烈強悍的人,兩次任官至濟南王國相。他們的地位都曾比張湯高,不久失去官位,任守丞相長史,只好在張湯麵前委曲求全、張湯多次代行丞相職權,知道這三位長史一向尊貴,所以常故意凌辱他們。
因此三個長史合夥謀劃說:「當初張湯與丞相相約向漢武帝謝罪,不久卻出賣了丞相;如今又欲以宗廟之事彈劾丞相,這是欲留取代丞相的地位。我們知道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他們派屬吏逮捕審訊了張湯的友人田信等,說張湯向武帝奏報提出建議,田信都事先知道,因此屯積取利,與張湯平分。他們還說張湯有其他姦邪之事、這些話很快傳到武帝那裡,漢武帝向張湯說:「我有什麼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積貨物,這都是因為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張湯聽後;沒有謝罪,還驚訝地說:「肯定是有人這樣做。」減宣又上奏了魯謁居之事。漢武帝果然認為張湯心中險詐,當面撒謊,派使臣帶著簿籍以八項罪名指責張湯。張湯一一予以否認,不服。於是漢武帝又派趙禹責備張湯。趙禹見到張湯後,責勸張湯說:「閣下怎麼不懂分寸,您審訊處死了多少人,如今人們指控你的事情都有根據,聖上很重視你的案子,想讓你自己妥善處置,為什麼要多次對證呢?」張湯於是上疏謝罪說:「張湯沒有尺寸的功勞,從刀筆吏起家,因得到陛下的寵幸而官至三公,沒有任何可開脫罪責之處。然而陰謀陷害張湯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長史。」於是自殺身死。
...
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
--------------------------------------
老鼠偷肉,幼童張湯抓鼠審刑,日後成為西漢酷吏!
2018-09-07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歷史
西漢時期,廷尉張湯以辦案嚴酷而聞名於世,深受漢武帝賞識,升遷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張湯為人狡詐,善於舞弄刑法,陷人於罪,欺凌百官,世人深懼。因此,張湯樹敵甚多,被仇家誣陷,他拒不認罪,被迫自殺。
當初,張湯還是個小孩時,他父親是長安縣丞。有次他父親外出,令張湯在家看門。有老鼠將家中的肉偷走,他父親回家後發現肉不見了,以為是張湯偷吃了,就將張湯鞭打了一頓。
張湯辯解無用,就挖開了老鼠洞,鼠贓俱獲。他捉住老鼠,嚴刑審問,判決老鼠磔刑(一種將罪犯肢解的刑罰),還寫了判決書。他父親見張湯寫的判決書,就像一個老練的法官寫的那樣,感到十分驚奇,便教授張湯法律。
後來,張湯被武安侯田蚡舉薦,做了御史,監察百官。張湯查辦陳皇后巫蠱一案,追究的比較徹底,被漢武帝認為有能力。之後,張湯升任為廷尉,位列九卿。
張湯為小吏時,勾結長安商人,等到張湯做了廷尉,便結交知名的士大夫。他表面仰慕名士,內心卻同他們不合。張湯斷案時,漢武帝想加罪某人,張湯便將那人交給執法嚴峻的屬下審理,漢武帝想寬恕某人,張湯便將那人交給執法寬鬆的屬下審理。張湯審判豪傑時,就巧妙的誣陷他們,判處他們死刑,審判平民時,就將案情口頭上報告給漢武帝定奪,而武帝時常赦免平民。
張湯身處高位,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他招待朋友吃飯,對待朋友很寬厚。他時常拜訪三公,對他們很恭敬。所以張湯雖然執法嚴酷,斷案不公,嫉妒賢能,卻得到以上的好名聲。他又用儒官輔助辦案,得到丞相公孫弘的稱讚。於是,張湯更加被漢武帝器重,升遷為御史大夫,與丞相同列。
御史中丞李文與張湯有舊怨,四處收集張湯罪證,想要扳倒他。有一個張湯寵愛的下屬名叫魯謁居,知道張湯怨恨李文,便使人散布謠言,誣陷李文有奸惡之事。張湯便藉此殺了李文,而十分感謝魯謁居。等到魯謁居生病時,張湯親自探望,並為魯謁居按摩雙腳。
張湯曾經打擊趙王,而魯謁居又舉報過趙王,所以趙王怨恨他倆,便向漢武帝報告說:「張湯是領導,卻給下屬魯謁居按摩雙腳,他倆一定有姦情!」漢武帝將此事交給了廷尉處理。
魯謁居病死了,廷尉抓了魯謁居的弟弟進監獄審問。張湯想暗中幫助魯謁居的弟弟,所以表面上不理魯謁居的弟弟。魯謁居的弟弟不知道情況,怨恨張湯不幫助,就揭發張湯和魯謁居用陰謀害死了李文。漢武帝將此事交給了減宣處理。
減宣也與張湯有舊怨,就將事情追究到底,調查清楚後,還沒有上奏。此時,有人盜挖漢文帝陵園裡陪葬的錢幣,丞相莊青翟與張湯約定上朝時一起向漢武帝謝罪。在朝堂上,張湯反悔了,認為丞相應該承擔責任,自己沒有責任,便不謝罪。漢武帝將盜陵之事交給了御史處理。
張湯身為御史大夫,想陷害丞相明知故縱,應叛重罪。丞相莊青翟為此感到憂懼不安。丞相手下的三個長史都與張湯有舊怨,想陷害張湯,他們合謀對丞相莊青翟說「當初張湯和你約定一起謝罪,接著就出賣了你,現在又用盜陵一事陷害你,他是想代替你當丞相,我們知道張湯不法的隱私。」於是丞相派人抓捕張湯同黨田信等人,誣告張湯勾結商人田信,分贓受賄。
漢武帝當面質問張湯,而張湯拒不承認。就在這時,減宣將張湯與魯謁居陰謀之事上奏給漢武帝。漢武帝大怒,不再信任張湯,認為張湯奸詐,欺騙自己,便派了八批使者審問張湯。張湯不服,拒不認罪。於是,漢武帝派酷吏趙禹去審問張湯。
趙禹與張湯有交情,責備張湯說:「當初你辦案時,滅了多少家族呢?如今人家控告你都有證據,皇上難為情,想讓你自殺。」張湯無奈,只好謝罪寫信說「臣不才,蒙陛下錯愛,官至三公,如今有無法推脫的罪名,然而陷害我的人是那三個長史。」寫完,張湯就自殺了。後來,漢武帝徹查到底,殺了那三個長史,而丞相莊青翟也自殺了。
史書參考:《史記·酷吏列傳》
----------------------------
從審老鼠到審陳皇后:酷吏張湯怎樣煉成的
北京新浪讀書
轉寄 列印
張湯
張湯
張湯,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張湯因為治陳皇后、淮南王、衡山王謀反之事,得到武帝賞識,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着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翦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構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産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
從審判老鼠,到審判陳皇后
張湯的父親做過長安縣丞,在縣裡分管刑獄。張湯從小就喜歡判案決獄那一套,在這方面表現出很高的天賦。一次,父親外出,讓張湯留守家中,因老鼠偷吃了肉,父親把他揍了一頓。張湯掘開鼠洞,捉住了老鼠,還找到了一塊剩肉。然後,他設下大堂,對老鼠審訊、判決、處死,儼然一名執法嚴明的老獄吏。父親深以為奇,遂教他法令案獄。
父親死後,張湯才出來做官,在長安縣做了一名小吏,默默無聞,升遷似乎無望。張湯有些心灰意冷。
一個囚犯的到來,改變了張湯的一生。
這個囚犯姓田名勝,長陵人。他的母親乃秦漢之際的風雲人物臧荼的孫女。她嫁過兩次人,起初嫁給槐裡縣的王仲,生一男兩女。後來王仲病死,她又改嫁到長陵田家,生了田勝、田蚡兩個兒子。田勝犯了罪,被送進長安縣監獄。張湯覺得田勝是個人物,傾心結交,百般照顧田勝。兩人肝膽相照,成為好友。田勝刑滿出獄後,兩人仍時時過從。後來,臧荼的孫女與王仲生的女兒王姑成了漢景帝的皇妃,進而成為皇后。王姑的兒子劉徹被立為皇太子。景帝壽終正寢後,劉徹即位,是為武帝,封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田勝富貴之後,沒有忘記張湯的恩德,逢人就誇他,幫他結識了許多達官顯貴。不久,張湯調任中尉寧成的屬吏。寧成是當時有名的“酷吏”,以嚴刑峻法著稱。張湯深受寧成的影響,也憑着自己的品德和才幹贏得了上司的信任和好感。後經寧成推薦,他出任茂陵尉,負責監修漢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為一名司法官。
張湯真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是從審理陳皇后“巫蠱案”開始的。
武帝即位之初,立陳嬌為皇后。陳嬌為長公主劉嫖的女兒,而長公主劉嫖乃武帝的姑媽、漢初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之孫陳午的妻子。最初,景帝立的太子是齊慄姬之子劉榮。劉嫖要把女兒許配給劉榮,被慄姬一口拒絶。原因很簡單,劉嫖常引薦一些美女給景帝,惹得慄姬妒火中燒,見劉嫖來求婚,就毫不客氣地拒絶了,以解心頭之恨。劉嫖轉而與王姑聯姻,把女兒許配給劉徹,然後就在景帝面前大揭慄姬的短處。慄姬的確也有許多不是。於是景帝廢了劉榮,另立劉徹為太子。正因為這一原因,武帝即位後,立陳嬌為皇后。陳嬌擅寵驕貴,嫉妒成性。可惜這位出身高貴的皇后十多年來一直沒有生育,而出身低微的衛子夫卻受到武帝寵幸。見自己被日漸冷落,她的心中不勝惱怒。陳嬌為了獲得武帝的重新寵愛,就找了一個叫楚服的女巫暗地裡進行“巫蠱”活動。“巫蠱”是將所仇恨之人的名字寫在木頭人上,再將這木頭人埋於地下,令女巫詛咒之,以為這樣做會給被詛咒者帶來災難。漢代法律對“巫蠱”進行重罸。楚服還打扮成男子模樣,與陳嬌同床共枕,宛如夫妻一樣親密無間。元光五年(前130年),陳皇后的“巫蠱”活動被漢武帝發現。他勃然大怒,就命令張湯審理此案。
張湯受命後深入調查了事情的原委,絲毫沒有留情,依法判處楚服死刑,接着又深入追查參與者及知情者。最後受株連被殺者達三百多人。陳嬌也被判為“大逆不道”,被廢掉後位,幽禁在長門宮。
“巫蠱案”表面上是一場宮闈鬥爭,其實它是漢武帝欲掃除堅持黃老統治思想的竇太后余黨,以獨尊儒學的一場政治鬥爭。陳嬌作為竇太后的外甥女自然成了重點的打擊目標。張湯在審理此案時,深入追查余黨的做法及表現出來的幹練作風,深受武帝賞識。很快他被提升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擬。
不久,張湯奉命與中大夫趙禹共同修訂法令。趙禹為官也一貫清廉,執法嚴格,不徇私情。他甚至有意與公卿貴族、親朋好友斷絶往來,以便秉公執法,杜絶因私枉法。張湯對趙禹也十分敬重,以兄禮事之。二人緊密合作,共同把過去的法律細緻化、條文化,增補了許多內容。通過這次修訂,律令增補到359條,砍頭罪409條、1820事,並且擬用了13000多件案例來說明死罪,使法網空前嚴密。其中有兩條專門用來約束在職官吏的新法最為著名:一叫“知見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發就與犯人同罪;二叫“故縱法”,就是指官吏審案,如果錯誤地把罪犯從輕發落也要治罪。他這次制定的律令,特別是其酷刑的矛頭,主要是指向政府貪臓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強的。新律令很快得到了漢武帝批准。從此,張湯就憑藉這些嚴酷的法令,以較為殘暴的手段對豪強權貴進行嚴厲打擊,同時鎮壓人民的反抗鬥爭。
嚴刑酷法,奪權貴財産以充實國庫
張湯在審案時往往是打擊豪強、扶助貧弱,遇到下戶平民被告,他常常委婉地對漢武帝解釋,幫助開脫,爭取從輕處理;遇到貴族豪強仗勢欺人,觸犯法律時,往往不避權貴,從嚴處理,有時甚至把皇帝都打算赦免的罪犯殺掉。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湯升任廷尉,成為九卿之一,掌握全國最高審判大權。他在廷尉任內處理的最大案件是淮南王和衡山王謀反的事件。
淮南王和衡山王都是地方割據的代表人物。文帝時,淮南王劉長就曾因謀反被廢。他的兒子劉安繼任後仍懷異心,就在封國內大肆招攬天下賢才、豪傑,達數千人。他們集體編成《淮南鴻烈》一書,藉以擴大影響。到武帝時,劉安更是暗地裡修制武器,積攢錢糧,蓄謀造反。王后荼和太子遷也專擅國政、強搶民田、濫捕無辜、無視王法。衡山王劉賜聽說淮南王有反叛的打算,也與門下賓客秘密計議,做謀反准備。二人迅速勾結起來。正當他們緊鑼密鼓地籌備謀反之時,其陰謀被人告發。漢武帝迅速派使者到淮南搜查王宮。劉安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人從宮中搜出了為謀反而准備的大量武器、私刻的皇帝玉璽和百官印綬等。鑒於謀反證據俱在,武帝當即派官員持節去逮捕淮南王劉安。使者尚未到達,劉安就畏罪自殺身亡。衡山王劉賜聞訊也自殺身亡。武帝欲趁此機會徹底鏟除二王勢力,於是就把此事交給張湯處理。
張湯接手此案後,迅速深入調查,對那些橫行一方、目無王法、妄圖謀反的皇親貴族及其門客毫不手軟,將其一網打盡。他首先判處淮南王后荼和太子遷死刑,對於淮南幕僚,也全部處死,並悉數滅族。此案前後株連達數萬人,其中僅受牽連的列侯、二千石及貴族就達數千人。淮南王門客伍被和嚴助都參加了劉安的謀反活動。可武帝愛惜他們的才華,又加上他們曾勸阻過淮南王謀反,打算赦免他們二人。張湯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向武帝進言,講明了姑息養奸後不可收拾的道理,最終獲得武帝同意,仍將二人處死。這是自西漢建立以來中央政府對諸侯王勢力最為沉重的打擊之一。至此,諸侯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了。
張湯由於平叛有功,獲得了武帝的進一步信任。元狩二年(前121年),他被擢升為御史大夫。張湯在任七年。這期間的兩任丞相李蔡和莊青翟皆平庸無能之輩,因而朝政大事皆由張湯裁決,張湯也達到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
張湯開始執掌朝政的時候,西漢政府的財政經濟已極度困難,國庫空虛,入不敷出,連武帝也不得不節衣縮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連年戰爭,消耗太大,又適逢連年水旱災害;另一方面是貴族豪強及富商大賈趁機利用鑄錢、煮鹽、冶鐵等生意牟取暴利,使財富愈來愈集中到他們手中的緣故。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西漢政府接受了著名理財家桑弘羊的建議,採取了統一貨幣、禁止私人鑄錢,對鹽、鐵等由國家實行專賣、均輸平準等一系列財政改革措施,與豪商地主爭奪財源。改革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國家的財政狀況由原來的入不敷出,一下子變成了各種費用以億萬計。財政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
審偷肉老鼠的「酷吏」張湯:反對和親的漢朝首席大法官
分享
中國人是有「青天大老爺」情節的,能斷案的法官一直都很受大眾的喜愛,狄仁傑、包拯都稱得上是千古傳唱的著名法官。 不過,他們並非是專職的法官,只不過是本身的職權囊括了法官的權責。 專職的法官起始于先秦兩漢,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被司馬遷列傳紀錄的漢朝首席大法官張湯,職業法官裡面的NO.1。
中國人是有「青天大老爺」情節的,能斷案的法官一直都很受大眾的喜愛,狄仁傑、包拯都稱得上是千古傳唱的著名法官。 不過,他們並非是專職的法官,只不過是本身的職權囊括了法官的權責。 專職的法官在中國有著很多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大理寺、刑部衙門、都察院的三司都起到法院的作用,而真正的法官卻起始于先秦兩漢,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被司馬遷列傳紀錄的漢朝首席大法官張湯。
審老鼠洗冤的天生大法官:法律界神童執掌司法
「刀筆吏」在後世不是一個什麼好稱呼,但在當時卻是法官的謙稱,換成現在就是滿滿的炫耀「我們法官怎麼怎麼樣」。
張湯他爹當初就是這麼一個「刀筆吏」,可以說張湯差不多從小就是受夠了薰陶,這種法律家庭估計也講究傳承,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張湯小時候家裡肉被老鼠偷了,挨了老爹一頓打不說,還替老鼠背了黑鍋。 要換成別人家的孩子,估計也就是哭著說兩句不是我偷的。 但張湯從小被法律思路洗腦了,怎麼也要洗清自己的「冤屈」。
法官家的孩子果然不一樣!
張湯估計也是個「熊孩子」,他打洞抓住了偷肉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鼠贓俱獲」! 可他沒有衝動的殺死偷肉老鼠報仇,反而立案拷掠審訊這只老鼠,還傳佈文書再審,徹底追查,並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來,確定了罪名,才將老鼠在堂下處以磔刑。
小小年紀,把審案流程走的無比流暢,就連他老爹看了都非常驚訝,「擦的,老子生了一個神童」!
因為老爺子發現兒子的天賦,於是就悉心栽培,最後讓張湯成功接班,成為了一名榮耀的「刀筆吏」。
法律神童實乃天生,擔任刀筆猶須養成
漢朝是比較注重法律的朝代,所以法官地位很高。 很多學歷史所謂的漢朝「從劉邦到漢武帝前期是道家治國,漢武帝后期是儒家治國」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漢朝使用的治國方略其實一直都是——依法治國!
西方社會一直都是主張「三權分立」,而西漢時期的政治構架就是三權分立的狀態。 只不過,西方的三權說的是司法權、行政權和立法權,而西漢政權的三權則是行政權、軍事指揮權、司法權,而掌握這三份權力的就是西漢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張湯受到漢武帝賞識之後,長時間擔任御史大夫的官職,換到現在應該是人大委員長兼首席大法官了。 好傢伙,正國級的大法官,全天下的人差不多是隨便查了。
當然,張湯也沒有辜負國家最高領導人漢武帝的信任,他説明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 不過,張湯最出名的卻是審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案,在審案過程中他一再強調司法獨立,有罪了就算皇帝說話也不能免除,無罪的就算皇帝開口也不會加罪。 (漢武帝想釋放嚴助和伍被。 張湯與漢武帝爭論說:「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親近交結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後將無法處治。 」漢武帝因此同意將伍被、嚴助治罪。 )
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這個法官當的可算是夠鐵面無私了,比起包大人也不差吧?更別說他還是人大委員長,跟同事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對於官員的審查無比嚴格,可以說是反腐倡廉一把手。
------------------
從審老鼠到審陳皇后:酷吏張湯怎樣煉成的
作者:常樺,岳衛平
張湯
張湯,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張湯因為治陳皇后、淮南王、衡山王謀反之事,得到武帝賞識,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翦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構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
從審判老鼠,到審判陳皇后
張湯的父親做過長安縣丞,在縣裡分管刑獄。張湯從小就喜歡判案決獄那一套,在這方面表現出很高的天賦。一次,父親外出,讓張湯留守家中,因老鼠偷吃了肉,父親把他揍了一頓。張湯掘開鼠洞,捉住了老鼠,還找到了一塊剩肉。然後,他設下大堂,對老鼠審訊、判決、處死,儼然一名執法嚴明的老獄吏。父親深以為奇,遂教他法令案獄。
父親死後,張湯才出來做官,在長安縣做了一名小吏,默默無聞,升遷似乎無望。張湯有些心灰意冷。
一個囚犯的到來,改變了張湯的一生。
這個囚犯姓田名勝,長陵人。他的母親乃秦漢之際的風雲人物臧荼的孫女。她嫁過兩次人,起初嫁給槐裡縣的王仲,生一男兩女。後來王仲病死,她又改嫁到長陵田家,生了田勝、田蚡兩個兒子。田勝犯了罪,被送進長安縣監獄。張湯覺得田勝是個人物,傾心結交,百般照顧田勝。兩人肝膽相照,成為好友。田勝刑滿出獄後,兩人仍時時過從。後來,臧荼的孫女與王仲生的女兒王姑成了漢景帝的皇妃,進而成為皇后。王姑的兒子劉徹被立為皇太子。景帝壽終正寢後,劉徹即位,是為武帝,封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田勝富貴之後,沒有忘記張湯的恩德,逢人就誇他,幫他結識了許多達官顯貴。不久,張湯調任中尉寧成的屬吏。寧成是當時有名的“酷吏”,以嚴刑峻法著稱。張湯深受寧成的影響,也憑著自己的品德和才幹贏得了主管的信任和好感。後經寧成推薦,他出任茂陵尉,負責監修漢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為一名司法官。
張湯真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是從審理陳皇后“巫蠱案”開始的。
武帝即位之初,立陳嬌為皇后。陳嬌為長公主劉嫖的女兒,而長公主劉嫖乃武帝的姑媽、漢初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之孫陳午的妻子。最初,景帝立的太子是齊栗姬之子劉榮。劉嫖要把女兒許配給劉榮,被栗姬一口拒絕。原因很簡單,劉嫖常引荐一些美女給景帝,惹得栗姬妒火中燒,見劉嫖來求婚,就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以解心頭之恨。劉嫖轉而與王姑聯姻,把女兒許配給劉徹,然後就在景帝面前大揭栗姬的短處。栗姬的確也有許多不是。於是景帝廢了劉榮,另立劉徹為太子。正因為這一原因,武帝即位後,立陳嬌為皇后。陳嬌擅寵驕貴,嫉妒成性。可惜這位出身高貴的皇后十多年來一直沒有生育,而出身低微的衛子夫卻受到武帝寵幸。見自己被日漸冷落,她的心中不勝惱怒。陳嬌為了獲得武帝的重新寵愛,就找了一個叫楚服的女巫暗地裡進行“巫蠱”活動。“巫蠱”是將所仇恨之人的名字寫在木頭人上,再將這木頭人埋於地下,令女巫詛咒之,以為這樣做會給被詛咒者帶來災難。漢代法律對“巫蠱”進行重罰。楚服還打扮成男子模樣,與陳嬌同床共枕,宛如夫妻一樣親密無間。元光五年(前130年),陳皇后的“巫蠱”活動被漢武帝發現。他勃然大怒,就命令張湯審理此案。
張湯受命後深入調查了事情的原委,絲毫沒有留情,依法判處楚服死刑,接著又深入追查參與者及知情者。最後受株連被殺者達三百多人。陳嬌也被判為“大逆不道”,被廢掉後位,幽禁在長門宮。
“巫蠱案”表面上是一場宮闈鬥爭,其實它是漢武帝欲掃除堅持黃老統治思想的竇太后餘黨,以獨尊儒學的一場政治鬥爭。陳嬌作為竇太后的外甥女自然成了重點的打擊目標。張湯在審理此案時,深入追查餘黨的做法及表現出來的干練作風,深受武帝賞識。很快他被提升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擬。
不久,張湯奉命與中大夫趙禹共同修訂法令。趙禹為官也一貫清廉,執法嚴格,不徇私情。他甚至有意與公卿貴族、親朋好友斷絕往來,以便秉公執法,杜絕因私枉法。張湯對趙禹也十分敬重,以兄禮事之。二人緊密合作,共同把過去的法律細緻化、條文化,增補了許多內容。通過這次修訂,律令增補到359條,砍頭罪409條、1820事,並且擬用了13000多件案例來說明死罪,使法網空前嚴密。其中有兩條專門用來約束在職官吏的新法最為著名:一叫“知見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發就與犯人同罪;二叫“故縱法”,就是指官吏審案,如果錯誤地把罪犯從輕發落也要治罪。他這次製定的律令,特別是其酷刑的矛頭,主要是指向政府貪贓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強的。新律令很快得到了漢武帝批准。從此,張湯就憑藉這些嚴酷的法令,以較為殘暴的手段對豪強權貴進行嚴厲打擊,同時鎮壓人民的反抗鬥爭。
嚴刑酷法,奪權貴財產以充實國庫
張湯在審案時往往是打擊豪強、扶助貧弱,遇到下戶平民被告,他常常委婉地對漢武帝解釋,幫助開脫,爭取從輕處理;遇到貴族豪強仗勢欺人,觸犯法律時,往往不避權貴,從嚴處理,有時甚至把皇帝都打算赦免的罪犯殺掉。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湯升任廷尉,成為九卿之一,掌握全國最高審判大權。他在廷尉任內處理的最大案件是淮南王和衡山王謀反的事件。
淮南王和衡山王都是地方割據的代表人物。文帝時,淮南王劉長就曾因謀反被廢。他的兒子劉安繼任後仍懷異心,就在封國內大肆招攬天下賢才、豪傑,達數千人。他們集體編成《淮南鴻烈》一書,藉以擴大影響。到武帝時,劉安更是暗地裡修制武器,積攢錢糧,蓄謀造反。王后荼和太子遷也專擅國政、強搶民田、濫捕無辜、無視王法。衡山王劉賜聽說淮南王有反叛的打算,也與門下賓客秘密計議,做謀反準備。二人迅速勾結起來。正當他們緊鑼密鼓地籌備謀反之時,其陰謀被人告發。漢武帝迅速派使者到淮南搜查王宮。劉安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人從宮中搜出了為謀反而準備的大量武器、私刻的皇帝玉璽和百官印綬等。鑑於謀反證據俱在,武帝當即派官員持節去逮捕淮南王劉安。使者尚未到達,劉安就畏罪自殺身亡。衡山王劉賜聞訊也自殺身亡。武帝欲趁此機會徹底剷除二王勢力,於是就把此事交給張湯處理。
張湯接手此案後,迅速深入調查,對那些橫行一方、目無王法、妄圖謀反的皇親貴族及其門客毫不手軟,將其一網打盡。他首先判處淮南王后荼和太子遷死刑,對於淮南幕僚,也全部處死,並悉數滅族。此案前後株連達數万人,其中僅受牽連的列侯、二千石及貴族就達數千人。淮南王門客伍被和嚴助都參加了劉安的謀反活動。可武帝愛惜他們的才華,又加上他們曾勸阻過淮南王謀反,打算赦免他們二人。張湯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向武帝進言,講明了姑息養奸後不可收拾的道理,最終獲得武帝同意,仍將二人處死。這是自西漢建立以來中央政府對諸侯王勢力最為沈重的打擊之一。至此,諸侯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了。
張湯由於平叛有功,獲得了武帝的進一步信任。元狩二年(前121年),他被擢升為御史大夫。張湯在任七年。這期間的兩任丞相李蔡和莊青翟皆平庸無能之輩,因而朝政大事皆由張湯裁決,張湯也達到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
張湯開始執掌朝政的時候,西漢政府的財政經濟已極度困難,國庫空虛,入不敷出,連武帝也不得不節衣縮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連年戰爭,消耗太大,又適逢連年水旱災害;另一方面是貴族豪強及富商大賈趁機利用鑄錢、煮鹽、冶鐵等生意牟取暴利,使財富愈來愈集中到他們手中的緣故。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西漢政府接受了著名理財家桑弘羊的建議,採取了統一貨幣、禁止私人鑄錢,對鹽、鐵等由國家實行專賣、均輸平準等一系列財政改革措施,與豪商地主爭奪財源。改革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國家的財政狀況由原來的入不敷出,一下子變成了各種費用以億萬計。財政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在上述理財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張湯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持桑弘羊的改革措施,還提拔了一批不畏豪強權貴的官吏,如義縱、王溫舒等人來貫徹這些措施。他們對阻礙改革的那些權貴富商進行了嚴厲鎮壓,僅在幣制改革中就殺了違反法令、私自鑄幣者幾十萬人。在改革中,政府還規定全國一律按財產徵稅,對商人加倍徵收。為了保證這一政策的實施,張湯制定了“告緡令”。如果有人隱匿財產數目,逃避徵稅,其他知情人可以告發。被告發者的財產就要被沒收,一半納入國庫,一半賞給告發者。全國頓時興起了“告緡”之風。據史書記載,當時中等以上的商人大都傾家蕩產。通過這個方法,西漢政府沒收到了數以億計的財物、數以千萬計的奴婢和大量土地。
張湯在推行這些改革措施時還創立了“腹誹”法。首先因這一罪名而受到處罰的是當時的大司農顏異。大司農是掌管農事、貨物及全國財政的官員。顏異心裡對改革不滿,但嘴上並沒有說出來。當張湯審訊他時,雖未抓住直接把柄,但最終還是以“腹誹”的罪名將他處死。
張湯在御史大夫任內還做了一件令群臣震驚的事情。當時匈奴派使者前來要求和親。群臣圍繞這件事情在朝堂上展開了爭論。博士狄山主張與匈奴和親,他說:“用兵是國家的大事,不宜輕舉妄動。當年高帝征伐匈奴,被敵人包圍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圍,後來被迫答應了和親。孝惠皇帝和高後時,天下安樂。到文帝時,又要對匈奴用兵,百姓皆以此為苦。景帝時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就不再談論用兵之事。天下又逐漸富實。現在從陛下出兵擊匈奴以來,國庫空虛,人民日漸貧困。從這一點來看,不如和親。”武帝對狄山的建議很不以為然,轉而問張湯。張湯回答說:“這真是腐儒之見,不可採納。”狄山不肯相讓,反唇相譏道:“我固然愚腐,尚不失為愚忠;而張湯卻是詐忠。當初他審理淮南、衡山一案,大肆株連,離間皇室骨肉,使諸侯日夜惴惴不安。由此臣知道他是詐忠。”武帝聽後對狄山很是不滿,於是問狄山道:“假使朕讓你出守一郡,你能防止匈奴入侵嗎?”狄山回答說:“不能。”武帝接著問:“那麼出守一縣呢?”狄山仍表示不能。武帝又問:“那麼讓你守衛一個要塞如何?”狄山心想,自己如果繼續推託,就要淪為小吏了,只好回答說:“能。”武帝於是下詔,派狄山到邊境上守衛一個要塞。不久,匈奴人大舉進犯。狄山所守要塞被攻破,其首級也被敵人砍掉。群臣見狄山枉送了性命,對張湯都很害怕,不敢再與其爭論。
禍不單行,含恨自殺
河東人李文因以前與張湯有矛盾,但一直沒有機會發洩私忿。後來他出任御史中丞,利用收受大臣奏章的職權之便,從中著意搜求不利於張湯的材料,伺機進行報復。張湯雖然知道這件事,卻又無可奈何。他的心腹密友魯謁居知道這件事後,就秘密派人告發了李文許多姦事。武帝仍將此案交給張湯審理,張湯便趁機殺了李文。張湯心中深知此案是魯謁居一手製造的,但當武帝詢問此事時,卻假裝吃驚地說:“這事恐怕是李文的故人與他有矛盾,才出面告發的吧? ”
趙國一向以冶鐵為主要手工業。趙王劉彭祖通過經營冶鐵業獲利豐厚。在西漢政府推行鹽鐵官營以後,劉彭祖仍繼續私自冶鐵,常與鐵官發生爭執。張湯曾多次派人查辦此事,迫使劉彭祖讓與鐵官,不得再私自冶煉。劉彭祖也多次賄賂張湯,求他網開一面,但均遭嚴詞拒絕。劉彭祖因此對張湯一直懷恨在心,暗暗派人在京城刺探張湯的行踪,伺機報復。有一天,魯謁居生病在家,張湯親自過府探望。只見魯謁居躺在床上不斷呻吟,說是兩腳奇痛。張湯打開被子一看,果然兩腳紅腫,於是親自替他按摩。此事被劉彭祖的細作知道後,迅速報告了劉彭祖。於是劉彭祖便藉題發揮,上奏章嚴詞彈劾張湯,說張湯身為朝中重臣,卻親自為一小吏按摩腿腳,其中定有姦情。因事情牽涉張湯,武帝便將此事交廷尉處理。廷尉只好準備先逮捕魯謁居,查問虛實,但魯謁居這時已經病死,只好逮捕了他的弟弟。張湯得知後,心裡十分著急,但又沒有辦法公開幫助他,只好託人暗中加以照顧。一天,張湯巡視牢房,見到了魯謁居之弟,因自己身處案中,無法替他開脫,只好假裝素不相識,昂首而過。魯謁居之弟卻誤以為張湯忘恩負義,心中很是不滿,當即使人上書,告發張湯曾與魯謁居同謀,構陷李文。武帝正因李文一案沒有頭緒而煩惱,一見這封奏書,立刻轉命素來執法嚴酷的御史中丞減宣查辦此案。減宣也曾與張湯有過矛盾,接手此案後,樂得假公濟私,竭盡全力搜羅證據,準備一舉置張湯於死地。
禍不單行,減宣的複奏尚未呈上,又發生了一件對張湯來說是雪上加霜的事。漢文帝陵園內陪葬的錢幣被人盜掘。武帝聽說後勃然大怒。丞相莊青翟約張湯一起入朝謝罪。但到了武帝面前時,張湯考慮到巡視皇帝陵園是丞相的責任,這件事應由丞相負責,就站在朝班中,毫無舉動。莊青翟連連向他遞眼色,他佯為不知。莊青翟不得已自行謝罪。武帝便命張湯處理此案,張湯將責任完全歸到莊青翟頭上,以知見故縱罪對莊青翟進行了處罰。莊青翟受到處罰後,心中對張湯很是不滿。
丞相府三長史(丞相的高級佐官)朱買臣、王朝、邊通原來官位皆在張湯之上,後來因被罷官撤職反居張湯之下,見到張湯必須低頭參拜,但心中對張湯很不服氣。張湯對他們又不講情面,經常使他們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因此他們經常計議,尋機陷害、報復張湯。他們見時機已到,便與丞相莊青翟商議計策。他們抓了一個叫田信的商人,說張湯每次上奏的事,無論是否屬於國家機密,田信都預先得知,其囤積居奇獲得的暴利也與張湯平分。這件事上奏給武帝后,武帝就質問張湯:“朝廷每有舉措,緣何有商人總是事先就知道。莫非有人洩露不成?”張湯當然稱自己不知道此事。武帝聽後,心中很是不快。這時御史中丞減宣已經將李文案調查清楚,上奏給漢武帝。武帝再次質問張湯,張湯仍然否認。武帝於是轉命廷尉趙禹審理此案。趙禹曾與張湯共事多年,此時對張湯說:“你也太不知輕重了。你自從審案以來,誅殺了多少人,你自己還不知道嗎?現在這麼多人都說你有罪,皇上不願將你打入死牢,而是想讓你自行了斷。你還辯解什麼呢?不如就此自決,還可保全家人!”張湯至此也知道難逃一死,於是向趙禹索取了一張紙,提筆寫道:“臣張湯本沒有什麼功勞,以刀筆小吏起家,幸蒙陛下寵信,位列三公,無以塞責。然而設計謀害我的,是相府三長史也!”寫罷,他將紙遞給趙禹,自己取劍在手,拼命一揮,當即斃命。
張湯死後,家中老母及兄弟子侄,皆伏尸痛哭,計議著要厚葬張湯。張湯老母道:“他身為朝廷重臣,如今被人陷害而死,還用什麼厚葬呢?”張湯死後也沒有留下多少財產,即使留下的少量財產也都是武帝歷次賞賜的。於是其兄弟子侄將其草草收殮,僅用牛車載著棺材出葬,棺外無槨,十分簡略。武帝接到趙禹的回報後,看了張湯的遺書,心中也有些懊悔,接著又聽說了張湯的喪事十分簡樸,才明白張湯確實是蒙冤而死,但為時已晚,只好殺掉了三長史。不久,丞相莊青翟也自殺身亡。武帝又起用了張湯之子張安世。張安世後來官至光祿勳、大司馬,封富平侯,成為朝廷重臣。
張湯是不是被冤枉的,他死後的事實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張湯死後,家中薄有資產,可見張湯雖然是個酷吏,在官場上也用過一些陰謀手段,但是他的確算是一個廉吏!
文章摘自《歷史的玄機》 作者:常樺,岳衛平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酷吏執法無私念,法官審案鐵面顏
反對和親的清廉「酷吏」: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提起「酷吏」這個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來俊臣、周興這對「請君入甕」的超級組合。 當然,也有人想到給張湯做傳的司馬遷老先生《史記》之中的酷吏列傳。
其實,漢朝的酷吏和唐朝以及後世的酷吏是不一樣的,唐朝的酷吏是百度百科上的那種「用殘酷的方法進行審訊,統治的官吏」,而漢朝的酷吏其實是一種褒義詞,是「用嚴刑峻法懲處貪官污吏、犯法王侯和豪強的官吏」, 是對他們嚴謹使用法律的認可,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更重要的一點是,唐朝的這些「酷吏」一點都沒有職業操守,貪污受賄、殘忍好殺;而漢朝的酷吏大多數都是有著職業操守的法官,他們不近人情是為了保證法律的公正,而他們本身卻無比的清廉——張湯擔任正國級御史大夫多年, 死的時候家產卻只有五百金,而且全部都是皇帝賞賜和俸祿積累的。 這種清廉的法官,無論是放到任何時代,都是稱職的,是絕對值得稱讚的官員!
清廉酷吏,不帶走一片雲彩;鐵面法官,只留秉直在人間
當然了,張湯有一點做的不好,能力太強,導致他太受領導漢武帝的信任了,漢武帝經常有事沒事就誇張湯能幹,甚至把一攤子屬於丞相的工作幹了。 也正是因為他的工作能力,把那群沒骨氣的儒生想要和親的想法擋住了。
當法官有一個不好的弊端就是人際關係方面,畢竟當法官的性情嚴謹,很容易得罪人。 張湯這個首席大法官也不例外,他得罪了「曾經比他官大,後來因為犯事,比他官小」的朱買臣。 正是因此,朱買臣說張湯貪污的讒言害死了張湯。
可是,張湯死的時候,家裡只有不到五百金,還都是最高領導漢武帝的賞賜和正國級的工資,身為一個執法的法官,他面對財產從未伸手,高尚的職業操守和廉潔奉公的態度甩了因犯法免官的朱買臣好幾條街, 真不知道朱買臣是怎麼有勇氣去告張湯貪污的,難道內心陰暗的人總感覺世界上所有人都跟他一樣陰暗?
漢武帝終究是一代雄主,看到張湯如此清廉頓時就明白自己被朱買臣這幾個猴子耍了,直接把三個人斬了。 這才是惡有惡報! 只是可惜了張湯,竟然為被這樣的小人陷害,實在是可惜!
張湯雖然死了,但他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卻得到了傳承,他的兒子張安世以張湯來嚴格要求自己,最後在漢宣帝時期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張湯也死而無憾了。
張湯墓前學張湯,學清廉奉公;政法校長談政法,談法不容情
結語
依法治國是維持一個國家秩序穩定的準繩,想要保持法律的貫徹實施除了要提高民眾對法律的畏懼之外,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執行者和捍衛者能夠鐵面無私的實施。 張湯無疑是一個合格的執法者,也是一個優秀的司法從業者。 願天下所有的司法從業者都能夠有張湯這樣的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廉潔奉公,做一名清廉「酷吏」!
如果武帝一朝的「鹽鐵專營」政策導致國強民弱的局面,「算緡告緡」運動導致的結果則是國富民窮。這個狂飆突進的大時代下,雄才大略、志存高遠的武帝劉徹駕駛著他的帝國馬車一路飛奔,而萬千老百姓就像是他身後揚起的漫天黃塵中,那一顆顆簌簌顫抖、不知將飄向何方的塵埃……
文:王覺仁《矛、盾漢武》:壟斷民生必需品、收稅「釣魚執法」,富強大漢背後的百姓血淚 https://bit.ly/4eEaiQR
從「鹽鐵專營」到「算緡告緡」
透過貨幣改革,漢帝國的財政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不過幾乎每天都在大手筆花錢的武帝劉徹還是感覺錢不夠花。錢永遠是不夠花的,下自普通老百姓,上至富有四海的皇帝,其實都一樣。
對政府而言,除了貨幣改革、「量化寬鬆」,還有什麼開闢財源的辦法呢?當然有,就是對某些暴利行業實施國家壟斷,由政府進行專營專賣。
在古代,最暴利的行業無非兩個,上文提到的冶鐵和製鹽,歷史上統稱為「鹽鐵」。古代是農耕社會,兩者都是民生之必需,屬於社會的支柱性產業,利潤極其豐厚,朝廷理所當然會盯上它們。
這一時代背景下,以著名財政專家桑弘羊為代表的一批理財高手,在歷史舞臺上登場亮相了。
桑弘羊出身於洛陽的富商家庭,打小就精於心算,擁有很強的商業天賦,從少年時代便介入家族的經營活動和理財事務,因而名聞洛陽。景帝末年,年僅十三歲的桑弘羊被徵召入朝,擔任侍中。
古人的早慧有時真的讓人驚訝。我們的十三歲剛小學畢業,才上國一,但桑弘羊的十三歲已經擔任高階主管了。
由於和武帝劉徹年齡相仿,入宮後的桑弘羊相當於和武帝一起成長,自然形成親密的君臣關係。如今武帝要廣辟財源,身為理財高手的桑弘羊理所當然成為最得力的助手。《史記.平準書》便稱他「以計算用事」。
桑弘羊參與「計算」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鹽鐵專營」。當時參與制定這項財政政策的還有兩位高手,一個叫東郭咸陽,從政前是齊國的大鹽商;另一個叫孔僅,是南陽的大冶鐵商,兩人身家都在黃金千斤以上。武帝劉徹任命二人為大農丞,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專門負責「鹽鐵專營」;內朝官桑弘羊則做為朝廷經濟政策的總顧問,相當於首席經濟學家,和二人一起主導這項政策的制定與推行。
鹽鐵專營並非武帝君臣的發明,早在西周時期,便有不少諸侯國將鹽鐵經營收歸國有,不過並未做為根本性經濟政策。中國歷史上,最早將這一做法制度化並取得巨大成效的是春秋時期的齊相管仲。
一般而言,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甚至是唯一來源)只有賦稅。正是透過管仲的改革,由政府對涉及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進行管控,並以壟斷專賣的方式經營,才使得古代中國的政府收入在賦稅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項專營收入。
武帝劉徹和桑弘羊等人的經濟思想完全繼承自管仲:透過國家對支柱性產業的壟斷,獲得專營收入,從而為中央集權制度提供堅實的經濟保障。桑弘羊、孔僅等人提出「鹽鐵專營」的具體辦法,在鹽業方面,與當年的管仲相同,即招募民眾進行生產,註冊成為鹽戶;主要生產成本由鹽戶承擔,官府只負責提供「牢盆」(煮鹽器具);然後由政府統一收購並實行專賣。
鐵業方面,他們則在管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加大國家壟斷力度,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製作再到商品銷售,完全由政府一把抓。中國歷史上,由政府直接介入生產製造環節並純粹以營利為目的的,這應該算是第一次。
雖然早在殷周時期,便有國營的青銅和鐵器作坊,但只局限於為貴族服務;另外,秦國的商鞅也曾建立國營兵工廠,但單純為國防服務。像漢武帝這樣,國家在根本性民生領域透過全方位壟斷進行牟利的做法,當屬首創。學界有種觀點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國營企業」,正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
當時的朝廷規定,凡是出產鐵礦的郡均設置鐵官,負責鐵礦冶煉、鐵器製作及市場銷售;即使不產鐵的郡,也要在縣一級設置小鐵官,專門負責銷售,從而建立起全國性鐵器專賣網點。
政策制定後,法令便嚴禁民間私自煮鹽、冶鐵及從事相關販賣活動,違者「釱左趾」——在左腳戴上鐵鎖,並沒收所有生產、銷售器具。
在孔僅和東郭咸陽的主持下,「鹽鐵專營」一經實施便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極大緩解漢帝國的財政危機,也為武帝的開疆拓土、連年用兵輸送源源不斷的經費。班固《漢書.食貨志》稱:「費皆仰大農。大農以均輸調鹽鐵助賦,故能澹之。」短短三年後,孔僅便因功擢升大農令,一躍成為漢帝國的「財政部長」;桑弘羊則正式出任大農丞,即副部長。
然而,世間萬事都是利弊相生,孔僅和東郭咸陽畢竟是商人出身,而商人都有逐利的本性。為國庫攫取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利用職務之便搞了不少權力尋租的勾當。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在財政系統中大量任用和安插鹽鐵商人。可想而知,這些集資本和權力於一身的「紅頂商人」,必然會在職權範圍內大肆牟利,從事權錢交易等各種腐敗活動。武帝一朝的吏治局面,由此漸趨混亂和敗壞。
「吏道益雜,不選,而多賈人矣。」(《史記.平準書》)
政府官員的出身愈發駁雜,大多不是透過選拔任用,而由商人充任。與此同時,「國營企業」固有的種種弊端逐步暴露出來。據西漢桓寬的《鹽鐵論》記載,以鐵器的生產銷售為例,其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
「縣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為大器,務應員程,不給民用。」
官營企業生產的鐵器多是笨重不實用的大件產品,主要是為了趕工、湊數量、應付上頭,不考慮市場需求、不適合百姓使用。
其次,生產成本高,產品品質低劣。
「今縣官作鐵器,多苦惡,用費不省,卒徒煩而力作不盡。」
由於管理不善,缺乏監督,工匠都沒什麼責任心,不肯盡力。雖然投入的成本不低,但生產出來的鐵器大多品質很差,以致「民用鈍弊,割草不痛」——鐮刀的刀口都是鈍的,割草都割不動。
再次,「國營商店」服務品質差。
「器多堅,善惡無所擇,吏數不在,器難得。」
鐵器商品品質普遍不好,而且還不讓人挑選,甚至店員經常蹺班、櫃臺上沒人,想買都買不成。
「棄膏腴之日,遠市田器,則後良時。」
有些百姓因為急用,只好浪費大把時間跑遠路去異地買,結果就是耽誤農時。
最後,商品價格昂貴,且利用行政權力強買強賣。
「鹽、鐵賈貴,百姓不便。」
食鹽和鐵器都由政府統一定價,因缺乏競爭,價格都定得很貴,老百姓買不起。
「貧民或木耕手耨,土耰淡食」
那些家境貧困的百姓買不起官營鐵器,只好退化到用木頭農具和手去耕作的地步;同時鹽也吃不起了,只能吃淡食。
「鐵官賣器不售,或頗賦與民。」
因價格昂貴,銷售不暢,鐵官無法完成任務,就會進行攤派,強迫民眾購買。
班固《漢書.食貨志》對上述現象也有記載:
「郡國多不便縣官作鹽鐵器,苦惡,賈貴,或強令民買之。」
一言以蔽之,武帝一朝的「鹽鐵專營」政策,說白了就是「與民爭利」,只是強了國家,弱了百姓。
武帝劉徹想要締造彪炳史冊的豐功偉業,就必須付出代價;很多時候,老百姓就是那個「代價」。
西諺有云:財富就像鹽水,喝得愈多就愈渴。不論是對個體還是對一個國家而言,這句話都適用。
貨幣改革和「鹽鐵專營」為漢帝國創造巨大的財政收入,卻依然無法滿足武帝對財富的渴望。箇中原因,首先固然是出於國家的現實需要;其次,恐怕是人性的貪欲使然。
上述經濟政策推出不久,經張湯一手策劃,武帝又頒布一項法令,對所有工商從業者徵收財產稅,稱為「算緡」。
古代每一千錢穿成一串,稱一緡。法令規定,所有工商業者都要主動向政府申報個人財產,每二緡為一「算」,徵收一百二十錢,稅率相當於百分之六。除了現金,實物資產也要徵稅。如馬車,以及長度五丈以上的船隻等大宗財物都要自行評估,折成市場價一併申報。凡隱匿不報或申報不實者皆流放邊疆一年,並沒收個人財產。
乍看這條法令,百分之六的稅率似乎不高;只要求主動申報,沒有強行上門查帳,貌似挺人性化。
於是眾多納稅人便喪失警惕,出於人皆有之的避稅心理,或多或少都隱瞞
「富豪皆爭匿財」(《史記.平準書》)。
但人們沒想到,這項稅收政策的主導者是酷吏張湯——他操盤的事情怎麼可能沒有後手呢?當所有納稅人基本上都申報完後,朝廷立刻出臺一條新法令:凡是隱匿不報或申報不實者,一旦被告發,就將其財產的一半獎勵給告發者,另一半充公。這條法令就稱為「告緡」。
社會上很多窮人或潑皮無賴立刻發現一條一夜暴富的捷徑,紛紛起而告發,並且怎麼告都準——絕大多數富人都隱瞞了。
人們這才知道,原來之前的「算緡」純粹是朝廷「釣魚執法」——就等你乖乖上鉤呢!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誰讓你看不透張湯的手段,還敢偷稅、漏稅呢?
這下子,全國富人都遭殃了,幾十年積累的財富一轉眼就被官府和窮人聯手洗劫一空。如果你以為這是朝廷劫富濟貧,至少可以讓很多窮人過上好日子——那你就錯了,未免小看張湯。
「算緡」之後有「告緡」這一後手,「告緡」之後,張湯仍有大招,就是把「算緡」和「告緡」擴大化。一開始,朝廷的徵稅對象只是工商從業者——說白了就是針對富人;但洗劫完富人後,朝廷就把徵收財產稅的對象擴大到所有普通人和中產階級,包括那些剛因告發而暴富、到手的錢還沒捂熱的人。
同時,既然「算緡」的對象已經無所不包,「告緡」自然適用於天下所有人。
「算緡錢之法,其初亦只為商賈居貨者設,至其後,告緡遍天下,則凡不為商賈而有蓄積者皆被害矣。」(《文獻通考.卷十四》)
這場嚴重擴大化的徵稅和告密運動,無疑在漢帝國掀起一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被告,而任何人也都可以告發別人。
為了全面貫徹執行「告緡」法令,張湯從御史臺和廷尉寺抽調精幹人員,成立許多「專案組」,奔赴天下各郡國專門處理相關案件。這些「專案組」的總負責人是張湯的得力手下,名叫楊可,也是酷吏出身。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這場運動的結果就是「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產階級以上的人都被告發了。「於是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中產階層和富人階層幾乎全都破產。
如果把張湯視為這場「告緡運動」的代言人,「廣告詞」顯然可以這麼說:「我們不生產財富,我們只是財富的搬運工。」經過這一番猛如虎的操作,民間社會的巨量財富就從百姓手中「搬運」到了武帝劉徹的國庫裡。朝廷到底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呢?
班固《漢書.食貨志》中給出一組數據:
「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宅亦如之。」
這是一組很粗略的統計數字,但民間財富遭洗劫之慘烈程度已可見一斑。單看因破產而被沒入官府為奴的人數,就讓人十分驚駭。據估算,武帝時期的全國總人口約三千六百萬到四千萬之間,即使取最大值,也相當於每四個就有一個因「告緡運動」喪失自由民的身分,被打入社會最底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數千年中國歷史上,生活在武帝一朝的老百姓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當時的漢帝國仍然享受著「文景之治」的餘澤;除邊疆戰事頻仍外,絕大多數內地民眾大都能安居樂業。即便是生活在這樣的「太平之世」,也要動輒遭遇財富洗劫並沒身為奴的命運。更何況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動盪和戰亂之世,那些百姓的苦就更是難以言說了。
如果武帝一朝的「鹽鐵專營」政策導致國強民弱的局面,「算緡告緡」運動導致的結果則是國富民窮。
這個狂飆突進的大時代下,雄才大略、志存高遠的武帝劉徹駕駛著他的帝國馬車一路飛奔,而萬千老百姓就像是他身後揚起的漫天黃塵中,那一顆顆簌簌顫抖、不知將飄向何方的塵埃……
做為「算緡」、「告緡」運動的主要策劃者,御史大夫張湯自然成為大漢百姓千夫所指的對象:
「百姓騷動,不安其生,咸指怨湯。」(《資治通鑑.漢紀十一》)
張湯固然可恨,但他只是一隻獵犬;如果不是那個掌控一切的獵人在背後驅使和授意,光憑一隻獵犬又能做什麼呢?也許正是意識到這場財富洗劫運動招致太大的民怨,同時意識到所有民怨最終都會越過張湯集中到自己身上,沒過多久,工於權術的劉徹就做了一件大多數帝王都會做的事,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酷吏出身的張湯儘管曾權傾一時,在帝國的政治舞臺上翻雲覆雨,最終也沒能躲過歷朝歷代所有酷吏的共同歸宿,就是——身敗名裂,政息人亡。
《矛、盾漢武》:壟斷民生必需品、收稅「釣魚執法」,富強大漢背後的百姓血淚 https://bit.ly/4eEaiQR
一代雄主的豐功偉業,代價卻是耗盡天下民力。
從內政、用人、軍事、財政、外交,全面理解漢武帝執政半世紀的功過得失。
漢武帝劉徹十六歲即位,在位五十四年。執政期間北伐匈奴、經略西域、南平兩越、東定朝鮮,先後將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嶺南、閩越、東北、西南等地納入中央直接管轄,極大地拓展古代中國的疆域。
然而漢武帝為了實現心中偉業,付出的代價幾乎與創造的功績一樣巨大。對外平定匈奴、開疆拓土,對內穩定經濟、統一幣制,李廣、衛青、霍去病、張騫、司馬遷、蘇武、汲黯、公孫弘等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都在其任內出現;但同時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四處征戰,為了充實國庫,頒布與民爭利的經濟政策如算緡告緡,讓「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礎消耗殆盡;晚年甚至殘暴用刑,迷信巫術,讓酷吏當道,直接導致「巫蠱之禍」,最終太子劉據兵敗自殺。所幸透過《輪臺罪己詔》幡然悔悟與改弦更張,讓危機重重的大漢帝國漸漸恢復安定。
對於武帝的功過評價存在千古爭議,同一個人卻有不同面孔,時而英明睿智,時而城府深沉,時而浪漫至情,時而荒誕殘酷。班固《漢書》說武帝雄才大略,司馬遷《史記》以「沒說」說了許多,司馬光《資治通鑑》則批評他「窮奢極欲,繁刑重斂」。本書透過一樁樁歷史事件,以不同角度檢視,詳看一個恢弘壯闊、突飛猛進的大時代,以及漢武帝冠於百王和複雜多變的性格!
《矛、盾漢武》:壟斷民生必需品、收稅「釣魚執法」,富強大漢背後的百姓血淚 https://bit.ly/4eEaiQ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