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經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經書,元始天尊所宣說,今本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名《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屬靈寶系經典,為東晉末期葛巢甫等道士所編集的靈寶經之一。原一卷,今本作六十一卷,其中第一卷為經文,以下六十卷是神霄派於北宋徽宗年間敷演經文而成[1]。
《度人經》後來被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文書中,《度人經》的寫本有十餘種,在《正統道藏》中位列為第一經。五代道士閭丘方遠稱《靈寶經》「都五十八卷,其經旨在此《度人經》中」。
題解
靈寶,指神妙的珍寶。《雲笈七籤》卷一七曰:「靈者,神也,在天曰靈。寶者,珍也,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
度人,指救度眾人。《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一國之人受此度人妙法,故云皆受護度;度得成真之道,故云咸得長生...此經度人,凡有四種。一者白日升天,即身而度;二者尸解變易而度;三者死而不朽,後更起生;四者魂神暫滅,即昇南宮(朱陵火府)受化」。
內容
《度人經》由五個部份組成:1) 道君前序;2) 經文二章:「元始洞玄」章、「元洞玉曆」章(包括三界魔王歌音);3) 道君中序;4) 大梵隱語(靈書中篇);5) 道君後序,其他諸家注本,則增入《靈書上篇》、《靈書下篇》,並附《太極真人頌》。
本經講述元始天尊向十方天真大神、上聖高真、妙行真人、無鞅數眾說經的故事,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之旨。經中記述宇宙的生成:宇宙初開的渾沌,稱為「大梵」,經過長遠的劫運,開展出「五篇真文」、「赤書玉字」等天書,其後梵炁羅布,諸天形成,眾神列位,天地的運度於是開始[2]。
《度人經》記述了天界語言,稱為「大梵隱語,無量之音」。另一部靈寶經《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則解釋說明了《度人經》中的「大梵隱語」。度人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UMt9ny
-----------------
《度人經》(元)趙孟頫書、孫寶文編為《趙孟頫墨蹟精品選34:度人經》2009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魚籃文化)
《度人經》為重要道教經典,全名《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又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以下簡稱《度人經》),撰人不詳,收錄於《正統道藏》,為《正統道藏》中所收錄首部經典,此經共61卷。自陳國符(1914-2000)的研究以來,已知其第1卷為公元4世紀末出現,由東晉葛巢甫所傳10部35卷靈寶經之一,屬最初古靈寶經的一部分。《度人經》第1卷在陸修靜(406-477)所整理《靈寶經目》中屬第15號作品,成書年代為437年前已經出世的早期靈寶經。在此經中說明,《度人經》為太上大道君傳授於元始天尊,傳教於世。《度人經》很早便取得在靈寶經中的突出地位。在5世紀末即有注疏的出現,至唐代所有的注疏者都只致力於1卷本的《度人經》的解釋,並且奠定了道藏第1號經典的地位。
《度人經》以「無量度人」作為此部經典的主要核心,也是一部以拔度生死概念並具有特定度亡儀式的靈寶經。不論是在說經或誦經的功德上或是定時行道上,在元始天尊說此經時所發揮的功德主要表現在對於聾、盲、啞、跛、久病者的療癒;返老、強幼;未生者生成、已死者更生,並且對於不同的受度對象有著不同的救度方式。《度人經》皆是強調此經的度亡功能。《度人經》記述了天界語言,稱為「大梵隱語,無量之音」。而在另一部靈寶經《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中則解釋說明了《度人經》中的「大梵隱語」。《度人經》的特色在於經文內借鑒與吸收了部分佛教的詞語與思想,這在學界已多受到討論與證實。
《度人經》篇章結構的部分,在第1卷中初唐高道張萬福將《度人經》分為5個部分:分別為道君前序、經文2章(〈元始洞玄章〉、〈三洞玉曆章〉)、道君中序、大梵隱語、道君後序。此經前序自「道言昔於」為始,敘述元始天尊說經的過程,至「東向誦經」做結尾;中序自「三界之歌章」之後「此二章並是」至「洞明至言也」;後序自「此諸天中」至「大量玄玄也」。在第1卷中,主要以玉晨大道君的「道言」為使,內容為諸天神人有聽聞經教者,可免除幽冥之苦難,或事敘述元始天尊講經說教之情形,發揮濟世度幽的目的,並闡明天尊以度人為旨。《度人經》卷2至卷61的部分為北宋末所形成,每卷各自有各個品目名稱,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屬陰陽五行之論,闡述宇宙初開的渾沌、諸天形成與天地的運行;第二類屬消災避邪、驅鬼鎮煞之術;第三類屬養神長生之法。
《度人經》做註的作品豐碩,有南齊嚴東、唐代成玄英(約601-690)、薛幽棲及李少微四家,宋代陳景元(1024-1094)把此四注合編為《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現收入《正統道藏》中。另外,還有唐代張萬福《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明代張宇初(1359-1410)《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度人經》為重要的一部道教經典,自傳世以來即受到重視,也是初入習道者必讀的經典之一。唐代道舉制度設立以來,《度人經》更成為了試經的重要經典之一。現今《度人經》多用於南部靈寶的道教喪禮拔度科儀或是北部正一的早朝儀節當中。南部的靈寶功德儀式以《度人經》為核心,強調透過濟度來度人成仙為亡者超薦拔度、解冤赦罪。在北部正一派道法二門的早午晚朝科儀中,早朝上壇道士於三界壇前轉誦《度人經》。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經典 > 度人經 http://bit.ly/2UNtTsL
---------------------------------
道教《度人經》的思想與現代價值
2016-11-22 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表于文化
【摘要】 道教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度人經》是靈寶派教義思想的核心《度人經》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譜,展示出道教宇宙論的面貌,凸顯出靈寶派經教的特徵。《度人經》提出的濟世度人之"道",是道教之"道"的重要內容。在世界各大宗教的思想體系中,道教《度人經》倡導的度人思想,蘊涵著東方的智慧和人文關懷,具有永恆的精神文化價值。
【關鍵詞】 道教; 《度人經》; 濟世度人; 靈寶派; 靈寶法;
【作者】 張澤洪;
【機構】 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中國道教的靈寶派,是以靈寶齋法為特色的道派,於魏晉時期崛起於江南,與江南茅山的上清派、巴蜀的早期正一派互相呼應,形成早期道教鼎立的三大道派。靈寶派之得名源自古靈寶經。靈寶之義:「靈者,性也;寶者,命也」。[1](P•462)「神降為靈,炁聚為寶」。[2](P•63)以人身喻指靈寶,則「靈者,神也;寶者,炁也」。[3](P•489)「靈者,神也;寶者,精也」[4](P•50)。靈寶派重視眾生性命,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而《度人經》是靈寶派教義思想的核心。宋徽宗御製《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上說:「蓋靈寶一門,洞該三道,上通上清,下兼洞神。神炁玄合,元精之根;巍巍其名,崇大尊高,莫甚於此者矣。」[5](P•63)南宋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序》稱:「靈寶者,是大道之根宗,元始之妙化。」[6](P•650)明代道士周思得甚至說:「非靈寶不可以度人,非靈寶不可以生神,故靈寶法為諸法之祖。」[7](P•1)
早期靈寶派尊崇的太極真人,對靈寶經的濟度功能有高度評價。東晉道經《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說:「太極真人曰:『靈寶經者,眾經之宗,難以言宣。」」[8](P•873)「靈寶經是道家之至經,大乘之玄宗。」[8](P•870)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七《道部九》載:「太極真人曰:『齋莫過乎靈寶,其法高妙,不宣於世。仙聖口訣,秘而不書。太一齋法,玄之又玄。」」[9](P•2976)《度人經》是古靈寶經中最具影響的經典,道教風行的靈寶大法即以《度人經》為宗。明張宇初《峴泉集》卷一《玄問》說:「靈寶始於玉宸,本之《度人經》法。」[10](P•187)該經尊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成為天下道門人士共同的信仰。歷代勤於修煉的有道之士,皆精誠誦讀《度人經》,從中感悟大道度人之真諦。
一、道教《度人經》的撰作及其影響
《度人經》為東晉南朝古靈寶經之一,產生於古靈寶經製作的魏晉時期。道史稱江南葛氏家族致力於造經,早在葛巢甫時已造構古靈寶經,致使江南靈寶派風教大行。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靈寶略記》稱:太極真人徐來勒授葛玄《靈寶經》三十三卷。則古靈寶經的始傳者徐來勒,為三國東吳時期的靈寶派道士。唐五代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說:「太極法師徐來勒授靈寶諸法,仙公因合成七部科戒、威儀齋法。仙公以吳赤烏二年八月十五日,於天台山白日升天。吳大帝孫權撰傳,至宋文、明二帝時,簡寂陸先生修靜,更加增修,立成儀軌,於是靈寶之教,大行於世。」[11](P•376)經文所謂仙公即靈寶派祖師葛玄,葛仙公也被視為古靈寶經的撰作者。
徐來勒授葛玄靈寶經法,這是道經通常的說法。北宋道士陳景元集注《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該經卷首有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陳景元序,也稱《度人經》乃太極真人授東吳道士葛玄。元薛季昭《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後序》稱:葛玄感太極真人徐來勒所授,即有《靈書下篇》及《太極真人後序》,其後葛洪又得鄭思遠傳授經文。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古本《度人經》的問世,乃靈寶派道士陸續增補而成。《度人經》問世的確切年代難以稽考。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六敘述靈寶經傳授世系,提及「(葛)巢甫晉隆安元年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於世」。[12](P•33)則東晉隆安元年(397),可視為《度人經》問世的下限。北魏寇謙之自稱神瑞元年(415)得老君《雲中音誦新科誡經》,而南朝的《度人經》較之要早18年。
元道士陳致虛《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序》,則為《度人經》的撰作傳授,建構出一個頗具神學色彩的授經譜系。稱元始天尊撰《度人經》授玉晨道君,玉晨道君授玄一真人,玄一真人授天真皇人。天真皇人授給黃帝《度人經》上卷,又授給帝嚳《本章》、《玉曆章》。西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10-105年),西王母以《度人經》上卷及《本章》、《玉曆章》授武帝。東漢時太上降授于吉,又增補《靈書上篇》。東漢桓帝時老君降蜀授天師《度人》、《北斗》諸經籙千餘卷。吳時太極真人於會稽上虞山授葛玄《度人經》,增《靈書中篇》。鄭思遠授葛洪經本,又增《靈書上下篇》、《太極真人後序》。根據陳致虛造作的《度人經》授經譜系,新增元始天尊以下諸仙真的傳授系譜,這是典型的道經神授傳世說。但吳時太極真人以下的傳授,則與其他道經的說法基本一致,可看出《度人經》在東晉葛洪時已臻於完成。
劉宋道士陸修靜曾撰《靈寶經目》,該經目最早收錄了《度人經》篇目。敦煌文書P. 2861號載劉宋道士陸修靜《元始舊經紫微金格目》載:「《無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雲:《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說明劉宋時期《度人經》已名列靈寶派經目之內。劉宋陸修靜編撰靈寶派經目,在唐代又有《靈寶中盟經目》之稱。敦煌文書P. 2337號為唐初道經《三洞奉道科誡儀範》,該經卷五列舉的《靈寶中盟經目》,亦著錄《度人上品妙經》一卷。現存敦煌寫本《度人經》殘卷共十餘種,大致都不超出本經一卷的範圍。
東晉南朝古《度人經》一卷,由《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前序》、《中序》、《後序》及《元始靈書》上、中、下篇組成。敦煌寫本、陳景元集注本、雲篆本等較早經本由《道君前序》、《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道君中序》、《元始靈書中篇》及《道君後序》六部分組成。而《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收錄唐張萬福《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則稱《度人經》由前序、中序、後序、二章經文和大梵隱語五部分構成,其中有道君撰《靈書中篇》。其他諸家注本,又增入《靈書上篇》、《靈書下篇》,並附《太極真人頌》。
《正統道藏》首篇收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六十一卷,卷一為東晉南朝古《度人經》,餘六十卷則為神霄派在古《度人經》基礎上敷衍而成。北宋道經《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著錄六十一卷《高上神霄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目,與《正統道藏》之《度人經》六十一卷品目大致相同。《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稱:「元始為眾聖演說靈寶度人神霄眾經,因命天真皇人並上清諸真人總其元義,開品分條,共為六十卷,以應六甲之數,皆以無量度人為首。」[13](P•637)其述降經本末亦與史載宋徽宗崇道事實相合,據此可知後六十卷為神霄派於北宋徽宗政和壬辰(1111-1115)年間撰作。
北宋《度人經》六十一卷本,應該經過長時間的傳寫衍變。宋鄭樵《通志》卷六十七《藝文略》,著錄《靈寶度人經》一卷,又分別著錄李少微《度人經注》四卷,道士成玄英《度人經疏義》四卷。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第十六《神仙類》載《度人經》三卷。[14](P•737)四川仁壽縣壇神岩唐天寶八年(749)《南竺觀記》的《道藏》經目,記載有「靈寶四十卷」。[15]唐末五代道士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說:「世人多疑《靈寶度人經》。天尊說經,不與世間經書符同,暗致疑惑,都五十八卷,其經旨在此《度人經》中。」[11](P•376)北宋時期甚至有《靈寶度人上品妙經大法》七十二卷。這反映出在道教興盛的唐宋時期,《度人經》卷帙在不斷增加的史實。明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九十五《天元度人經》載:「富順監有太平觀二十四化殿,唐貞觀八年建,宋嘉定七年重修。石砌中得經一卷,曰《天元度人妙經》,道家未嘗見者,凡六百餘字。」[16](P•547)這更是元薛季昭《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後序》所謂「真真付度,靈文層出」的情況。[17](P•466-467)這有力說明歷史上《度人經》的流傳,在各地曾有不同卷帙的寫本。北宋神霄派的六十一卷本,最終成為《度人經》的定本。
作為靈音之上品的《度人經》,被道門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從南朝齊嚴東開始,至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張萬福,宋陳景元、陳椿榮、蕭應叟,元薛季昭、陳觀吾、陳致虛,明張宇初等道門精英,都對《度人經》進行詮解注釋。宋真宗興趣所至,欣然作《靈寶度人經序》,宋徽宗更是為《度人經》作御注。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文書中,《度人經》的寫本有十餘種,足以說明《度人經》在全國流播廣泛。
《度人經》各家注本切入角度和關注要點不同,其注本可分為兩大系統:
(1)《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四卷,由北宋道士陳景元集注,該經集南朝齊道士嚴東,唐代道士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四家之注本。該集注本以《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為藍本,但未收《元始靈書上篇》、《元始靈書下篇》和《太極真人頌》。《宣和書譜》卷六《杜衍詩》:「道士陳景元,字太虛。師號真靖,自稱碧虛子。……所著文集二十卷,以至作《大洞經音義》,《集注靈寶度人經》,凡有益於學者,莫不致力焉。」[18](P•239)陳景元採集四家之說,刪去重複,精選密義,逐句逐段加以解說。其中嚴東注偏重字詞訓釋,李少微注引經據典,明於內音,成玄英注發揮重玄哲理,薛幽棲注詳解誦習方法。陳景元集注本為唐以前故本,注釋以闡發道教外修為主,匯集的四家註解各有特色。
(2)南宋道士蕭應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五卷,該注本首開以丹道註解《度人經》的先例,對此後的注家頗有影響。此外,南宋道士陳椿榮集注《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五卷。南宋道士東海青元真人注,清河老人頌,凈明道子郭岡鳳參校並贊《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三卷,注文偏重以《道德經》思想解說《度人經》旨義。全書之末附《誦度人經靈驗》一篇,記述南宋淳熙、紹熙、慶元、嘉泰年間念誦《度人經》應驗小故事數則。元陳致虛《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三卷,分別以金丹內修之法,誦經祈祝外修之法註解經文。明張宇初《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四卷,側重以內丹理論解釋經文。上述諸家注本各從易理、內丹理論的不同視角解讀《度人經》,反映宋元內丹道興起的時代潮流。
此外,唐張萬福《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側重從訣法、音義闡釋《度人經》。該經篇末附《經說》,分析《度人經》篇章結構。北宋陳景元《度人經集注》的經本,就收錄《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的一部分。《洞玄靈寶度人經大梵隱語疏義》採集眾家之說疏解經義,明白雲霽《道藏目錄詳註》認為此經的撰作者為張萬福。元薛季昭《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三卷,注文偏重解釋字義章句。宋徽宗御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三卷,所謂符圖即靈寶始青變化之圖、碧落空歌之圖、大浮黎土之圖。此符圖即所謂「靈寶三圖」,是象徵天、地、人演化生成的三大神符。三圖托稱為天真皇人繪製,蘊涵道教天、地、人三才的思想,也反映出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北宋道士劉元道《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旁通圖》三卷(存中、下兩卷)。都嘗試以圖像的生動直觀形式,來解析《度人經》的思想。
二、道教史上所見《度人經》的讀誦
《度人經》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譜,展示出道教宇宙論的面貌,凸顯出靈寶派經教的特徵。《度人經》宣揚道教濟世度人之宗旨,「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名句,就是道教教理教義的簡明體現。《隋書•經籍志》述道教起源,即以《度人經》的神仙創世說為依據。在道教發展史上,《度人經》是道士必習的經書。宋王溥《唐會要》卷五十《尊崇道教》唐穆宗長慶二年(822)五月敕:
諸色人中,有情願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及《度人經》,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19](P•1016)
《度人經》在唐宋時期已是考察道士的根據,在宋代尤其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宋真宗曾為《度人經》御製序,宋徽宗曾經御書《度人經》並作注。宋真宗《御製靈寶度人經序》:「《太上靈寶度人經》者,元始之妙言,玉晨之寶誥。」[20](P•122)北宋道士補道職時,要考試《度人經》。《宋史》卷一百五十七《選舉志》載:「補道職,舊無試,元豐三年始差官考試,以《道德經》、《靈寶度人經》、《南華真經》等命題,仍試齋醮科儀祝讀。」[21](P•3690)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九載元豐三年(1080)十月十六日:「右街道錄張居善等乞自今補道職,試《道德經》、《靈寶度人經》、《南華真經》等義,並宣讀齋醮科儀、祝讀等為兼經。」[22](P•2898)金代規定三年一次的道士、女冠考試,其中同樣有考《度人經》的科目。《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載:「道士、女冠、童行念《道德》、《救苦》、《玉京山》、《消災》、《靈寶度人》等經,皆以誦成句,依音釋為通,中選者試官給據,以名報有司。」[23](P•1234)
明代編修的《正統道藏》,《度人經》被列為洞真部本文類天字第一號經典。《度人經》作為洞玄靈寶部首經,是奉道之士必須誦習的經書,歷代道門的高道宗師,都強調誦習《度人經》的重要性。唐代道士薛幽棲《靈寶度人經注》認為:「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非寂然則莫能契道,非敷誦則無以弘經。」[17](P•237)道教宣稱奉道要誦《度人經》是修道的一種功德,虔誠誦經就可以得道長生。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誦道經」條載:「正月上元,七月中元,皆大慶之月,長齋誦《度人經》,則福及上世,身得神仙。」[24](P•2358)這反映誦《度人經》得福報的觀念,在宋代已擴散為民間習俗。
《度人經》提倡的齋戒誦經,對後世道門影響甚大。唐司馬承禎曾勤苦誦讀《度人經》,在道教史上被傳為佳話。南宋白玉蟾《修真十書上清集》卷四十二《道學自勉文》載:「司馬子微初學仙時,以瓦礫百片置於案前,每讀一卷《度人經》,則移瓦一片於案下,每日百刻課經百卷,如此勤苦,久而行之,位至上清定籙太霄丹元真人。」[25](P•794)在道教史上不乏道士虔誠誦經的實例,唐代道士杜光庭就記載誦《度人經》的靈驗故事。唐杜光庭《神仙感遇傳》卷一《崔玄亮》載湖州刺史崔玄亮:「常誦《黃庭經》、《度人經》,執手爐於靜室諷經,奄然化去。」[26](P•884)唐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卷十《崔晝誦〈度人經〉驗》載:道士崔晝遵白雲先生司馬承禎告誡,每日虔誠誦讀《度人經》,後來得使者馳送一緘,為已故父親的家書。「先君親札雲:『感汝念誦《度人經》功德之力,累世之祖,盡得生天。」」[26](P•834)《道教靈驗記》卷十三《陳太清〈度人經〉驗》載:天台觀道士陳太清,五十歲時,出家入道,誦「持《度人經》晝夜不倦,雖行坐執役,未嘗輟於口焉。……持經十餘年後,白髮載黑,齒落更生,觔力強盛,步驟輕疾。」[26](P•843)透過杜光庭筆下的仙傳故事,可見誦讀《度人經》已是唐代道士的重要功德。
道教重視誦經的功能,宣稱奉道者可以因經悟道,因悟成真。宋代誦讀《度人經》的風氣,在各地道門更為興盛。宋代廬山太平興國宮的道史,就專門記載該宮道士誦讀《度人經》的故事。《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齊武直坐化》:「本宮道士齊武直,每旦朝真畢,即閉門端坐,不交人事,誦《靈寶度人經》,冥心默契,自得其旨。」[13](P•680)《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畢養素遇異人》載本宮道士畢道寧,「每日杜門存神,誦《度人經》一卷。」[13](P•680)《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劉祖師立化》本宮道士劉大彰,「一日晨興,澡沐更衣,誦《度人經》畢,呼其徒弟來前,語以死生超化之道。」[13](P•682)元張天雨《玄品錄》卷五《道化》載宋代東京道士徐守信:「為天慶觀傭役。服敝布衣,曳繩屨或跣行。終日無所為。惟執帚掃除,且誦《度人經》不絕口。」[27](P•138)《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語錄》卷上記述徐神翁:「嘗遇至人授道,日誦《度人經》,有問休咎者,假經中語以告。」[13](P•396)《宋詩紀事》卷九十《徐守信》引《語錄》載:「自是,常放言笑歌,日誦《度人經》,絕粒至數日,為人言禍福如影響。」[28](P•2134)
在道教經法傳授史上,一些高道重視以《度人經》開度弟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白玉蟾入西蜀之青城,進訪金堂際遇老道人,就獲得《度人經》的授傳。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卷五《雷默庵傳》載雷時中對弟子述說,路祖師曾遇太上老君傳授道法,「而是教專以《度人經》為主。師每化導世人,及開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誦經,各獲果報。且嘗論《度人經》旨,以開後學,其要在十回度人」。[29](P•447)雷時中是宋末元初天心派的重要傳人,他在至元乙未(1295)四月初五日羽化之前,「沐浴更衣,端坐臨午,命盧、李二師率諸門人諷《度人經》一卷畢,即索筆紙,書頌曰:『一輪明月照清穹,萬里無雲光霽中。自在逍遙無一事,圓融常與太虛同。」頌畢,凝然而逝。」[30](P•447)明代道經《道法會元》卷二百四十六《天心地司大法》彭元泰《法序》說:「昔宗師廖真人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後真人得道,遍歷江湖。」[5](P•517)南宋道士廖守真傳北帝天心地司大法,是南宋末至元延祐年間天心支派的傳人。
在道教經法史上,也不乏誦《度人經》誠敬感神的靈異記載。唐開元(713-741)中,葉法善興建浙江奉化虛白觀。宋黃震《黃氏日抄》卷八十八《虛白觀記》載:「天師日講《度人經》,有龐眉藜校者,日至聽講,察之,鎮亭山龍王也。」[31](P•951)葉法善在虛白觀講《度人經》,以致出現感動龍王的神異。關於講《度人經》而感動龍王之事,民間還有不同的傳說版本。《大滌洞天記》卷中《道士誦度人經》載:
《餘杭圖經》載,洞霄宮主首道士誦《度人經》,多著奇驗。每就所居側龍潭上持念,一日有老人從潭中出,跪曰:弟子即龍王也,每聽經文,無任皈仰,今竊有請焉。師纔到潭上,則幽祇皆起敬不退,殊不自安,願只宴坐齋中,不妨日課,百靈得以休息。[27](P•154)
宋鄧牧《洞霄圖志》卷四《古蹟門異事附》之「誦《度人經》」條,宋洪邁《夷堅三志》壬卷第三《洞霄龍供乳》,都記載了同樣的奇驗故事。《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五十一《賈善翔》載北宋道士賈善翔:「一日在亳州太清宮,眾請講《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至說經二遍,盲者目明。時會中有一媼,年七十餘,喪明已三十年,一聞經義,豁然自明。」[32](P•399)這就是唐五代道士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所謂「近代誦詠此經,感應不少」的事例。[11](P•376)元無名氏《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卷一《道教門?道經》「度人經悟道」條載道士章思廉:「酷嗜《度人經》,誦聲不絕。」[33](P•172)史稱章思亷居遂昌壽光宮,誦《度人經》有感悟,後來預言休咎多有靈驗。《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下後附《誦度人經應驗》故事四則,記載了南宋道士杜延真、劉氏女、王明、張將仕修誦《度人經》應驗的靈異事跡。
歷史上《度人經》的誦讀,還形成轉《度人經》的儀式習俗,這是道教誦經的特殊形式。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百十八《賈湘嚴奉老君驗》載:
賈湘,累世好道,崇奉香燈。……黃巢既陷長安,大駕西幸。湘摙金帛,挈骨肉,自東渭橋出。道路剽掠之人,不知紀極,其一家百餘人,行李無所驚懼。遂於龍角山下,葺居避難。衣冠及遠近道流,皆投其家,各與拯給,請道流轉《道德》、《度人經》,不啻萬卷。[34](P•818-819)
宋洪邁《夷堅支志》景卷第九《丘鼎入冥》:
丘曰:「吾固貧士,且來時不持一錢,何以為謝?」卒曰:「候還家,請道士轉《度人經》百遍足矣。」[35](P•954
在唐代的涉道詩中,不乏誦讀《度人經》的內容,這是唐代《度人經》流傳的寫實詩篇。唐吳仁璧《讀〈度人經〉寄鄭仁表》詩曰:
身雖一旦塵中老,名擬三清會裡題。二午九齋余日在,請君相伴醉如泥。[36](P•7921)
唐皮日休《寄題鏡岩周尊師所居》詩序載處州仙都山周景復:「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讀《靈寶度人經》而已。」[36](P•7086)《全唐詩》卷八百六十趙惠宗《遺簡詩》序說:「趙惠宗,硤州人。通曉法籙。天寶末,忽積薪自焚,坐火中誦《度人經》,火既燼,其下草猶綠,得遺簡,有詩二首。」[36](P•299)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十二《白虹跨東井》載道士趙惠宗:「唐天寶中,積薪自焚,怡然坐火中,誦《度人經》,化為瑞雲仙鶴而去。」[37](P•299)道教認為虔誠誦經,會增強奉道之心,誦《度人經》自焚化去,就是歷史上的極端事例。歷史上還有生前虔誠奉道,死後以《度人經》隨葬的事例。《宋詩紀事》卷九十引《郡閣雅談》
載:
沈廷瑞,吏部郎中彬之子,棄妻入道,居玉笥山。雍熙二年上元日,辭道侶,念《人生幾何賦》,無病而終。遺言於弟子,以畫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隨葬。後二年,有閤皂山僧昭瑩于山門相遇,雲:「暫別廬山尋知己。」留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五言詩一首為別。[28](P•2126)
唐宋時期道教還提倡本命日轉《度人經》,並視之為修道的秘要訣法。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四十五《秘要訣法》之《本命日第十九》載:「夫本命日,可轉《度人經》一兩過,即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功滿德就,名書上清。」[12](P•322)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一《祭煉有功》,就記載龍泉萬壽宮道士潘夢庚於夢中得閻羅王提示:「你平生誦《度人經》及《九天生神章》,祭煉有功,幽沉獲福,壽延一紀。」此後潘夢庚「愈謹戒律,誦《度人經》,卒享高壽」。[38](P•161)唐杜光庭《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序》,高度評價誦讀《度人經》的功能說:「聞之者神襟明暢,飄然有飛躍騰凌之意;聽之則神和於內,氣逸於外。可以致道,可以延齡。……故能保制劫運,召役鬼神,招真集靈,通神達妙,無所不能。萬魔睹之以摧伏,百神仰之以朝宗。」[39](P•9707)宋衛涇《度人經後跋》:「道藏三十六部,傳流人世,所睹聞者可數。而《靈寶度人》一經,尤無上之上,又玄而玄者也。」[13](P•710)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道。」[40](P•710)
三、道教寫經史上的《度人經》
史籍道經中所見《度人經》的傳寫始於唐代,由於唐代雕板印刷尚未流行,社會上傳誦的道經多為寫本。唐歷代帝王皆尊崇道教,唐玄宗就敕命寫道經分賜宮觀,是玄宗朝倡行道教的重要舉措。《混元聖記》卷九載唐玄宗於天寶七年(748)詔:
令內出一切道經,宜令崇玄館即繕寫,分送諸道採訪使,令管內諸道轉寫。其官本便留採訪,至郡親勸持誦。[41](P•867)
當時崇玄館專置經生用楷書寫經,崇玄館所寫道經為範本,經過嚴格校定,供各地轉寫。唐代寫經與造像成為奉道的兩大功德,為道俗兩界所看重。清顧炎武《求古錄》載《唐岱嶽觀雙碑》第三層,載大周長安四年(704),長安道士邢虛應、阮孝波等奉敕於東嶽岱嶽觀建金籙大齋,齋會期間的寫經祈福,是「敬寫《本際經》一部,《度人經》十卷。欲茲功德,奉福聖躬」。[42](P•675)
宋代寫經之風更為興盛,宋代皇帝以書畫出名,在書法藝術上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尤其宋代皇帝御書《度人經》的倡行,更促成了社會上《度人經》的傳寫。宋徽宗書學薛稷,自創瘦金體書法風格,其書體有鐵畫銀鉤的意蘊,小楷《度人經》、《道德經》、《陰符經》在書界知名。北宋宣和六年(1124)八月四日,又詔賜左丞范致虛《御書洞元靈寶無量度人經》二部。建中靖國元年(1101)四月十三日,宋徽宗還敕命將御書《度人經》鏤版印行。1983年7月,安徽無為縣虹橋鄉出土《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銘》。該墓志銘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稱為胡府君的胡士宗興建萬壽寺,「出囊造《法華經》、《度人經》,揔三千秩,謂寺修設,集僧道施之,遠邇嘉嘆」。[43]宋代官府和民間都鏤版印行《度人經》,這必然促進《度人經》在社會上的流傳。宋郭彖《睽車志》卷一亦載:「頃在青州,印施《度人經》,我嘗受一軸,公頗憶否?視文書御軸取觀,真曩所施也。」[44](P•2)宋代印經施捨是崇道的一種功德,致使《度人經》在民間廣為散發,這是宋代《度人經》社會影響日增的表現。
宋高宗靖康南渡之後,曾一度熱衷書寫《度人經》分賜江南道教宮觀,以示對道教濟世度人學說的重視。宋陸遊《洞霄宮碑》載乾道二年(1166),宋高宗巡遊至餘杭縣大滌洞天,「親御翰墨,書《度人經》以賜」。[45](P•2126)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五《城內外諸宮觀》載:「高廟脫屣萬幾,頤神物表,遂於乾道二年,自德壽宮行幸山中,駐蹕累日,敕大官進蔬膳,御翰《度人經》以賜。」[46](P•136)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七十五也載乾道二年:「太上皇帝、太上皇后乘輿臨幸,御書《度人經》一卷以賜。」[47](P•771)宋鄧牧《洞霄圖志》卷五《陳汝和先生》載:乾道二年三月,宋高宗車駕臨幸山中,道士陳希聲扈從登游東西岩洞,得高宗賜御書度牒,「又書《度人經》賜焉。」[48](P•446)臨安七寶山寧壽觀,也收藏有宋高宗御賜《度人經》。宋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二》載游撫州洞靈觀,見「觀中有仁廟時賜《度人經》一藏」。[49](P•819)因宋高宗御賜江南名山宮觀《度人經》,南宋吳泳《演教堂記》就說宋高宗「曾手書《度人經》,以鎮清真之場」。[50](P•357)
歷史上道教宮觀多繪有《度人經》像,以宮觀壁畫生動的神仙圖像形式,來宣傳道教濟世度人的宗旨。宋曹勛《重修桐柏山崇道觀記》載天台山桐柏山崇道觀:「又摹古石本,繪《度人經》像於壁,改造三境正殿,及命工裝彩棟宇,俾之輪奐。」[51](P•518)蘇州玄妙觀在唐名開元宮,北宋改名天慶觀,建炎中毀於兵燹。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郡守王煥重建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宋范成大《吳郡志》卷三十一載天慶觀:「紹興十六年,郡守王日奐重作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召畫史工山林、人物、樓櫓、花木各專一技者,分任其事,極其工緻。」[52](P•232)玄妙觀還有趙孟頫《度人經》石刻。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十上,載南宋都城臨安的都徽別館,就是專門誦《度人經》的高雅去處,其館匾額是宋徽宗御書。
四、《度人經》濟世度人思想的現代價值
道教之「道」是道教的思想精粹,道教的一切教義思想和修行方法,都根源於對大道的執著追求。道教強調「道以人弘,教因師得,若不度人,則法橋路斷,所以弘教,先在度人」。[53](P•749)《度人經》提出的濟世度人之「道」,是道教之「道」的重要內容。道教認為法乃道之用,道乃法之體,歷史上道教齋醮科儀演繹的主題,就是《度人經》濟世度人的宗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上就說:「蓋靈寶一門,洞該三道,上通上清,下兼洞神。」[5](P•63)靈寶派的《度人經》能為道教各派奉為大法,最根本在於《度人經》倡行的濟世度人思想。
《度人經》雖問世於1600多年前的古代社會,但其提出的一系列社會人生的主張,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現代價值。
《度人經》提出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體現道教對人生命價值的高度關懷,更彰顯出道教度人思想的永恆價值。《度人經》主張要樂生、重生,不同於「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論。道教認為濟世度人不僅是施恩於人,也是積德於己,積德方能修成仙道。《度人經》宣揚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是道教立教的根本宗旨。《度人經》的濟世度人學說,充分體現了道教的普世情懷,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道教是具有普世性特徵的宗教。
《度人經》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諄諄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按照《度人經》提出的濟度思想,作為道門之人不僅要度己,而且要擔負起度人的社會責任。歷史上道教度人的方式,如高道的講經宣道,壇場的齋醮科儀,唱道情的諷世勸化,道醫的懸壺施藥與治病救人,都是道教的濟世度人之舉。歷史上有道之士或入世以濟世度人,或隱居修道以達到度己的超越。《度人經》度己與度人的辯證學說,為正確解決入世與超越奠定了理論基礎。
《度人經》宣揚的「齊同慈愛」,是具有濟世色彩的社會道德理想。《度人經》的「齊同慈愛」理想,蘊涵著深邃的社會人生哲理。《度人經》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就提出和諧社會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女自,言無華綺,口無惡聲」。主張人人都應具有慈愛之心,要友善對待他人,樂人之成,憫人之苦,濟人之危。這種理想的社會人際關係,最終達到「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和諧境界。在當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如果人們能遵循道教仙聖的教導,世界就一定會和平安寧。
《度人經》強調要濟世度人,只有善於濟度世間之人,修道者自己才能得到超升。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因地域、種族、職業、文化的不同,及價值取向的差異而出現社會分層。現代多元化的社會展現出廣闊的空間,這個廣闊空間正是道教發揮功能的舞台,道教要以濟世度人的行動證明其價值。
《度人經》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就希望實現「國泰民豐,欣樂太平」的理想,這是道教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期望。《度人經》包含熱愛生活,圓融社會,利益人群,健康生命的豐富內涵,其現代價值需要深入挖掘和闡揚。《度人經》主張「仙道貴生」、「仙道貴實」,為當今面臨生態環境惡化、人性異化乃至族群政治爭端難以通過和談解決問題的現代人類提供了可資汲取的大道和謀略。總之,在世界各大宗教的思想體系中,道教《度人經》倡導的度人思想,蘊涵著東方的智慧和人文關懷,具有永恆的精神文化價值。
-------------------------------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這是《度人經》嗎?”李雲回憶了一下,這經文是正一教的核心典籍,作者不詳,由北宋陳景元,李少微,成玄英,薛幽棲注解。
    “這是《度人經》的原本,由靈寶天尊,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所著經文,用以傳道世人,朗誦之前須要按照嚴格的儀式進行。”系統淡淡的說道。
    李雲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度人經》是由三清之一,靈寶天尊所著,難怪流傳下來的沒有原作者,只有道教大能們的注解。
    此時李雲很想翻開這經文來看一遍,作為一個道士,能念誦原版的道家經典那絕對是以大幸事,不過就如同系統所說的一樣,要閱讀這度人經需要嚴格的流程,即使是現代道觀之內,誦讀這類經典都要按照嚴格的流程來,更別說眼前這還是度人經的原本了。
    “我先去洗個澡...”
    李雲珍而重之的將度人經放到了床頭,然後去衛生間開始沐浴更衣,上香。面東而跪,香案坐西面東。
    誦八大神咒。
    誦三清寶誥。
    焚香畢,續香,面東盤坐。
    前置儀式做完之後,破舊的封皮自動的翻了開來,里面的文字看一眼就讓人覺得有些頭暈。
    “呼...”
    李雲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面色鄭而重之,開始念誦經文。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
    每念誦一段,這度人經上面的字跡便會消失一段。
    每念誦一頁,這古舊的經書亦會自動翻頁。
    五彩金光大盛,白霧從經書里噴涌而出,將整個道觀都籠罩在內。
    一時間三清觀宛如人間仙境。
    ...
    與此同時,有兩個身著青藍道袍的道士正攀登著象頭山,朝著三清觀的方向走去。
    “玄暉,你...等等我啊,這山路難行,你走那麼快是要累死胖道爺我啊。”其中一個滿頭大汗的胖道士氣喘吁吁道。
    “無上天尊,玄山,你平時缺乏鍛煉,現在讓你爬爬山還能減減肥,以後說不定還會有女孩子會瞎眼看上你,你要是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恐怕瞎眼的都沒有了。”被稱作玄暉的道長一臉鄙夷的說道。
    “可你...也不能走那麼快啊,慢點,慢點行不,你知道...我的體形,呼呼。”玄山實在是撐不下去了,一屁股就坐在了黃石上,臉上盡是滿足之色。
    只有勞累的人才知道,有時候一個休息的地方能讓人快樂到升天。
    “嗨呀,師傅看到你這懶蟲樣子肯定氣得從墳頭蹦起來逼你兩拳。”玄暉白了玄山一眼,也找了個位置坐下。
    “別說了,這破地方真的是太高了啊,我們羅浮山的道觀都是在山腳下的,就他這三清觀居然建在半山上,裝什麼大尾巴狼啊。”玄山抱怨道,同時拿出隨身攜帶的蒲扇開始扇起風來。
    玄暉則是拿出水袋,喝了一口水之後道︰“這深山道觀清靜幽深,其實我還挺喜歡的,可比我們那里好多了,到處都是游客什麼的,每天嘰嘰喳喳嗡嗡個不停,早上起來刷個牙都有迷妹和男朋友在路邊自拍,簡直是折辱道門啊。”
    “我們那里沒游客的話我們吃什麼,拿什麼弘揚道門?現在道門式微,我們有什麼辦法,為了弘揚道門,我們還是忍耐忍耐吧。”玄山呼呼道,開玩笑,現在每天能吃香的喝辣的托的不就是游客的福麼,要是沒有游客的話,胖道長要變成瘦道長了。
    玄暉搖了搖頭,也不打算跟他爭論這些東西。
    “弘揚道門不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比如這三清觀,有都市傳說都在流傳這里求神十分的靈驗,而且還讓不少人都因此信仰道門了,這不就是弘揚了我道門嗎?”
    “嗨呀,這不就是師叔讓我們來的理由麼,請這三清觀的觀主去我們羅浮山參加我們的【三會日】麼,順便跟這道長交流交流心得之類的。”玄山道。
    玄暉點頭表示明白,三會日是道教的傳統節目,在以前是三官考核道民功過的日子,由早期的正一道開始發起,到了如今,成了論道交流心得的日子。
    今天正是羅浮山听說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道觀好像有傳了一點名聲出去,所以才讓人來邀請前去論道。
    這三會日,周圍無論大大小小的道觀都在邀請範圍之內。
    “走吧,胖道爺我休息完畢了,又是一條好漢哈哈哈!走起,去會一會這深山老觀。”玄山站了起來,拍怕屁股上面的塵土。
    玄暉站了起來,兩人繼續前進。
    在走過沒多久之後,玄暉發現了有些不對勁,疑惑道︰“奇怪,怎麼這里起了白霧...還有鳥叫聲怎麼那麼長?”
    白霧滿山,翠鳥齊鳴,時不時還有一只只的白鶴飛過,給人的感覺宛如仙境一般。
    “這怎麼回事?都大中午了哪來的白霧?還有這百獸爭相涌去的場景真不是一般的神奇。”玄暉有些不明所以,這烈日當頭,白日飄霧的,實在是有些出奇,還有翠鳥齊鳴,白鶴紛飛的場景,都讓他感到驚奇不已。
    玄山也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卻沒有放在心上,只是隨意道︰“巧合而已,應該是氣候問題之類的吧。”
    玄暉白了玄山一眼,大夏天的哪來的氣候問題。
    很快兩人來到了半山腰,距離三清觀不過是數十步的距離,兩人隱隱之間還听到了念誦道經的聲音。
    “這是度人經?觀主在念誦度人經麼。”玄暉嘀咕道。
    隨即便看到了眼前令人震撼的一幕。
    “這...這究竟是什麼?”
    山間的鳥獸齊聚,白鶴盤旋唳鳴。
    百花盛開,生靈駐足!


32種不同篆體的《金剛經》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UsVbPO
滿族的語言文字叫滿文,滿文有三十二種篆字你知道嗎?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Uy0MVq
寫篆,先要懂篆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UsChZx


雲篆是道教使用的一種文字。字體似篆而筆畫多曲疊,謂由天空雲氣轉化而成,故名。〔雲笈七籤〕卷七:「八龍雲篆,明光之章,自然飛玄之氣,結空成文。字方一丈,肇於諸天之內,生立一切也。」又云:「篆者撰也,撰集雲書,謂之雲篆。」字體複雜難認,含意晦澀難懂。道教所稱的「龍章鳳文」,即為雲篆之一,皆為「天書」。後來加以繁複化,用以書寫符籙,謂可收遣神役鬼及治病之效。今〔道藏〕收有〔雲篆度人妙經〕一卷。

32種不同篆體 http://bit.ly/2UsVbPO

雲篆體 - Bing images https://binged.it/2UsDlgb

篆体字转换器在线转换-篆体字在线生成器 http://bit.ly/2UuC5ZU

Kanripo 漢籍リポジトリ : KR5a0080 雲篆度人妙經-- http://bit.ly/2UOPiSb

雲篆度人妙經 - Bing images https://binged.it/2ULFoAT

《雲篆度人妙經》。撰人不詳,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用符篆字書寫《度人經》 全文,頗為罕見。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神符類。 
《度人经》,作者不详,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也有简称《无量经》的。道教重要的经书。道教灵宝派经典。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葛巢甫等人所编集的《灵宝经》之一。讲述元始天尊向十方天真大神、上圣高真、妙行真人、无鞅数众说经的故事,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之旨。该经后来被奉为众道经之首,在《正统道藏》中排列第一。唐、五代道士闾丘方远称《灵宝经》“都五十八卷,其经旨在此《度人经》中”。 
仙馆按:此大梵非梵语之梵,梵即道(或曰“天”)之同义,大梵即大道,梵气即道气。道教中所谓梵咒,实则大多为道教本身的先天密咒,吸收梵咒多为后世雷法与民间道派所为。今将云篆翻译成世俗文字如下: 
諸天中大梵隱語无量音  道君譔 
元始靈書上篇 
   東方八天 
  廣生高暎  覺元洞虛  應玄九眞 
  化交肇圖  文靈運構  宗範玄都 
  感變總括  威昭自成  緑岑遷景 
  皇道含明  天琳燿權  炁晶育魂 
  融羅負立  圎英隱旻  期巨神包 
  洪綱告寧 
   南方八天 
  章炎通泛  堅敷澄宗  虛象玄華 
  龍陽儛穹  微正霄艷  淵太凝沖 
  元關三紐  大梵飛空  隱覺龍益 
  天倫慶呈  神户纏絡  眞元散精 
  淨握冥照  回合升遷  導騫宴雲 
  靈應騰天 
   西方八天 
  剛澤微控  陰峻孤儀  貫炁明素 
  宸洞開微  周化幽應  澄煇帝臺 
  平遐挹虛  恢茂童池  結飈臨育 
  麗無散關  陽通百六  沈芒隱階 
  幽廓冥默  眞峯會靈  堅丕順道 
  告命騫林 
   北方八天 
  龍安洞變  純陽隱玄  方本還炁 
  象伏高員  神變惠允  解鍊靈根 
  赤精純道  成號威尊  利雲友常 
  億仞中丘  鬱成瓊壘  謡音慶流 
  受位玉室  大憲通幽  玄章煥落 
  綱輪廼周 
元始靈書中篇   道君譔 
   東方八天 
  亶婁阿薈  無惒觀音  須延明首 
  法攬菩曇  稼那阿奕  忽訶流吟 
  華都曲麗  鮮菩育臻  答落大梵 
  散煙慶雲  飛灑玉都  明魔上門 
  無行上首  回蹠流玄  阿陀龍羅 
  四象吁員 
   南方八天 
  南閻洞浮  玉眸詵詵  梵形落空 
  九靈推前  凙𠗂菩臺  緑羅大千 
  眇莽九醜  韶謡緣邅  雲上九都 
  飛生自騫  那育郁馥  摩羅法輪 
  霐持無鏡  攬姿運容  馥朗廓奕 
  神纓自宫 
   西方八天 
  刀利禪猷  婆泥咎通  宛藪滌色 
  太眇之堂  流羅梵萌  景蔚簫嵎 
  易邈無寂  宛首少都  阿繿郁竺 
  華莫延由  九開自辯  阿那品首 
  无量扶蓋  浮羅合神  玉誕長桑 
  栢空度仙 
   北方八天 
  玃無自育  九日導乾  坤母東覆 
  形攝上玄  陀羅育邈  眇炁合雲 
  飛天大醜  總監上天  沙陀劫量 
  龍漢瑛鮮  碧落浮黎  空歌保珍 
  惡奕無品  洞妙自眞  元梵恢漠 
  幽寂度人 
道言:此諸天中大梵隱語无量之音,舊文字皆廣長一丈。天眞皇人昔書其文,以爲正音。有之其音,能齋而誦之者,諸天皆遣飛天神王,下觀其身,書其功勤,上奏諸天,萬神明禮,地祇侍門,大勳魔王,保舉上仙。道備剋得,遊行三界,昇入金門。此音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度,無所不成,天眞自然之音也。故誦之致飛天下觀,上帝謡唱,萬神朝禮,三界侍軒,群祅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無祅塵,冥慧洞眞,大量玄玄也。 
元始靈書下篇  天眞皇人譔 
   東方八天 
  森甪儲雲  九魂鍊晶  枳默窺玦 
  浮枚臼𨀛  鹿幾陽房  碧提酇回 
  池滇黨負  跂逭謁攜  忝章變瑜 
  蘭泮璧環  亢滂野生  極中昆清 
  曜展洞涸  寂無眇凝  素倚虛羅 
  皇達元靈 
   南方八天 
  炎鍍綽堂  太霄謡隅  歴遐薦漪 
  周扃加圖  披嶢蹊臄  觚亶渾都 
  戟芸荼炫  井欺持蒲  掌維迮儀 
  奕洸琅璀  扁屢益但  幽微畢雷 
  涓湟寔東  赤曜叢稽  玉玄演侯 
  栢渠至規 
   西方八天 
  鎬正左適  婆泥煞靈  悲昭均疆 
  洎南躔魁  靜夷損光  混元覺緣 
  道守岑遥  綿徵知宣  太靈湮漠 
  昺和盧隨  哲京常華  墟咸堅沙 
  栗鐸黜株  會衍球裴  卓雲青府 
  業覩般基 
   北方八天 
  洼孩蒙甘  翠宇九蘭  蕭鉤連興 
  龍汾神關  溝淪沉魔  豁蠻祈通 
  玄寥亢息  無知肆明  蟒修吉夕 
  馥壇時畎  湯長敷昌  匪庸謹濟 
  朝康堲寬  祕法侈宜  廣帝理生 
  衛肇宏人 
天眞皇人,梵炁玄遼,天寶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會,地壘洪澤,變災厄難。頌詠之者,禳辟祅祥,清靜道炁,無不寧也。地官奉書,百靈敬畏,神朱寫文,服佩明驗,施之於至學,不宣於下俗也。 
   太極眞人頌 
神雲煥層虛 梵羅屯碧霄 元始九龍駕 
皇人按青軺 靈光集萬眞 珠景開陽寥 
出示靈寶篇 福德由是招 洞玄隱高嚴 
玉音泛雲璈 无量匪得思 道海生波濤 
法義同涓流 滋植成嘉苗 用以拯饑窮 
教興衛中朝 帝尊壽億年 太平滅兵刀 
稽首望玉宸 靈華散金毫 
靈寶无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之一全卷如下 
全文翻译:(注:文中蓝色字为原文缺少部分,根据《灵宝度人经》补充。 
雲篆度人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无量度人上品妙經 
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囘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眞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眞人无鞅數衆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嘿山海藏雲天无浮翳四氣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无復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異色衆眞侍座元始天尊懸座空浮五色獅子之上說經一遍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說經二遍盲者目明說經三遍喑者能言說經四遍跛痾積逮皆能起行說經五遍久病痼疾一時復形說經六遍白髮返黑齒落更生說經七遍老者返壯少者皆強說經八遍婦人懷姙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說經九遍地藏發泄金玉露形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渡咸得長生 
道言是時元始天尊說經一徧東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二徧南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三徧西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四徧北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五徧東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六徧東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七徧西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八徧西北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九徧上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說經十徧下方无極无量品至眞大神无鞅之衆浮空而至十徧周竟十方无極天眞大神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皈仰來者有如細雨宻霧无鞅之衆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眞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眞人十方无極至眞大神无鞅數衆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旣入珠口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无復欹陷元始卽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衆眞監度以授於我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儵歘之間寂无遺響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无有中傷傾土歸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𡜍言无華綺口无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志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上之常辤上聖已成眞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誦之十過諸天遥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山嶽藏雲日月停景璇璣不行羣魔束形鬼精滅爽廻迴尸起死白骨成人至學之士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魔精喪眼鬼妖滅爽濟度垂死絶而得生所以爾者學士穢炁未消體未洞眞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䘖地祇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輕誦此章身則被殃供養尊禮門户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灾不干神明護門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无量爲萬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難可勝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卽受度上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爲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闕遊宴玉京也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卽受度飛升南宫世人受誦則延壽常年後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卽得返形遊行太空此經微妙普渡无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齎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爲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宫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爲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鎭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絶常爲人君安鎭其方民稱太平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爲九宫眞人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炁之中内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宻咒曰 
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玉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關啟所言今日吉慶長齋清堂修行至經无量度人臣及甲乙轉經受生願所啟上徹徑䘖 
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畢引炁三十二過東向誦經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經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上品妙首十廻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混洞赤文无无上眞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爲天根上无復祖唯道爲身五文開廓普殖神靈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是爲大梵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上極无上大羅玉清渺渺劫刃若亡若存三華離便大有妙庭金闕玉房森羅淨霐大行梵炁周廻十方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極長生之君中有度世司馬大神中有好生韓君丈人中有南上司命司録延壽益筭度厄尊神廻骸起死无量度人今日校録諸天臨軒 
東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南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北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東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東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上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下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十方至眞飛天神王長生度世无量大神並乘飛雲丹輿緑輦羽蓋瓊輪驂駕朱鳳五色玄龍建九色之節十絶靈旛前嘯九鳳齊唱後吹八鸞同鳴獅子白鶴嘯歌邕邕五老啟途羣仙翼轅億乘萬騎浮空而來傾光廻駕監眞度生諸天丞相南昌上宫韓司主録監生大神執籙把籍齊到帝前隨所應度嚴校諸天普告三界无極神鄉泉曲之府北都羅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億劫種親疾除罪簿落滅惡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羣元始符命時刻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宫死魂受鍊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遥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眞无色之境梵行 
  東方八天 
太皇黃曾天帝鬱鑑玉明 
太明玉完天帝須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齊京 
玄胎平育天帝劉度內鮮 
元明文舉天帝醜法輪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 
虚无越衡天帝正定光 
太極濛翳天帝曲育九昌 
  南方八天 
赤明和陽天帝理禁上眞 
玄明恭華天帝空謡醜音 
耀明宗飄天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辯 
虛明堂曜天帝阿𨚧婁生 
觀明端靖天帝鬱宻羅千 
玄明恭慶天帝龍羅菩提 
太煥極瑶天帝宛黎无延 
西方八天 
元載孔升天帝開眞定光 
太安皇崖天帝婆婁阿貪 
顯定極風天帝招眞童 
始皇孝芒天帝薩羅婁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閔巴狂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上揲阮樂天帝勃勃監 
无極曇誓天帝飄弩穹隆 
  北方八天 
皓庭霄度天帝慧覺昏 
淵通元洞天帝梵行觀生 
太文翰寵妙成天帝那育醜瑛 
太素秀樂禁上天帝龍羅覺長 
太虛无上常容天帝總監鬼神 
太釋玉隆騰勝天帝眇眇行元 
龍變梵度天帝運上玄玄 
太極平育賈弈天帝大擇法門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諸天隱韻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九和十合變化上清无量之奧深不可詳敷落神眞普度天人今日欣慶受度歴關諸天請滅三惡斬絶地根飛度五户名列太玄魔王監舉无拘天門東斗主筭西斗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總監衆靈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炁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神公受命普掃不祥八威吐毒猛馬四張天丁前驅大帥仗旛擲火萬里流鈴八衝敢有干試拒遏上眞金鉞前戮巨天後刑屠割鬼爽風火无停千千截首萬萬翦形魔无干犯鬼无妖精三官北酆明檢鬼營不得容隱金馬驛程普告无窮萬神咸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曆龍漢延康眇眇億劫渾沌之中上无復色下无復淵風澤洞虛金剛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極无窮溟涬大梵寥廓无光赤明開圖運度自然元始安鎭敷落五篇赤書玉字八威龍文保制劫運使天長存梵炁彌羅萬範開張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无色周迴十方旋斗歴箕迴度五常三十五分總炁上玄八景冥合炁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眞汎景太霞嘯詠洞章金眞朗郁流響雲營玉音攝炁靈風聚煙紫虛鬱秀輔翼萬仙千和萬合自然成眞眞中有神長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乙司命桃康合延執符把籙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華房八冥之內細微之中下鎭人身泥丸絳宫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十轉回靈萬炁齊仙仙道貴生无量度人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聞諸天諸天之上各有生門中有空洞謡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眞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鬼道樂兮當人生門天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青靈爽悲歌朗太空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羣但欲遏人筭斷絶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落落高張明炁四騫梵行諸天周廻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萬遍成仙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眇莽穢氣氛氛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此時樂兮薄由我恩龍漢蕩蕩何能別眞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 
故爲歌音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曰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无色根雲層峩峩唯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統乘玄都有過我界身入玉虛我位上王匡䘖衆魔空中萬變穢炁紛葩保眞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難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仙道貴實人道貴華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我當復奈何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誦之百徧名度南宫誦之千遍魔王保迎萬徧道備飛升太空過度三界位登仙公有聞靈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衛送迎拔出地户五苦八難七祖升遷永離鬼官魂度朱陵受鍊更生是謂无量普渡无窮有祕上天文諸天所共崇泄慢墮地獄禍及七祖翁 
道言此二章並是諸天上帝及至靈魔王隱祕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言无韻麗曲无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上天所寶祕於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萬劫一傳若有至人齎金寶質心依舊格告盟十天然後而付焉 
道言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凡有此灾同炁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十遍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无量之文普渡无窮 
道言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通充運應滅度身經太陰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爲其行香誦經十過以度尸形如法魂神徑上南宫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經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夫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鎭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无量普渡天人 
道言凡有是經能爲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災之日發心修齋燒香誦經十過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剋得爲聖君金闕之臣諸天記人功過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舉爾身得道者乃當洞明至言也 
諸天中大梵隱語无量音道君譔 
元始靈書上篇 
  東方八天 
廣生高映覺元洞虛應玄九眞化交肇圖文靈運構宗範玄都感變總括威昭自成緑岑遷景皇道含明天琳耀權炁晶育魂融羅負立圓英隱旻期巨神包洪綱告寧 
  南方八天 
章炎通泛堅敷澄宗虛象玄華龍陽儛穹微正霄艷淵太凝沖元關三紐大梵飛空隱覺龍益天倫慶呈神户纏絡眞元散精淨握冥照回合升遷導騫宴雲靈應騰天 
  西方八天 
剛澤微控陰峻孤儀貫炁明素宸洞開微周化幽應澄煇帝臺平遐挹虛恢茂童池結飈臨育麗無散關陽通百六沈芒隱階幽廓冥默眞峯會靈堅丕順道告命騫林 
  北方八天 
龍安洞變純陽隱玄方本還炁象伏高員神變惠允解鍊靈根赤精純道成號威尊利雲友常億仞中丘鬱城瓊壘謡音慶流受位玉室大憲通幽玄章煥落綱輪廼周 
元始靈書中篇道君譔 
  東方八天 
亶婁阿薈无惒觀音須延明首法攬菩曇稼那阿奕忽訶流吟華都曲麗鮮菩育臻答落大梵散煙慶雲飛灑玉都明魔上門无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陁龍羅四象吁員 
  南方八天 
南閻洞浮玉眸詵詵梵形落空九靈推前凙𠗂菩臺緑羅大千眇莽九醜韶謡緣邅雲上九都飛生自騫那育郁馥摩羅法輪霐持无鏡攬姿運容馥朗廓奕神纓自宫 
西方八天 
刀利禪猷婆泥咎通宛藪滌色太眇之堂流羅梵萌景蔚簫嵎易邈无寂宛首少都阿繿郁竺華莫延由九開自辯阿那品首无量扶蓋浮羅合神玉誕長桑栢空度仙 
  北方八天 
玃无自育九日導乾坤母東覆形攝上玄陀羅育邈眇炁合雲飛天大醜總監上天沙陀劫量龍漢瑛鮮碧落浮黎空歌保珍惡奕无品洞妙自眞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道言此諸天中大梵隱語无量之音舊文字皆廣長一丈天眞皇人昔書其文以爲正音有之其音能齋而誦之者諸天皆遣飛天神王下觀其身書其功勤上奏諸天萬神朝禮地祇侍門大勳魔王保舉上仙道備尅得遊行三界升入金門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眞自然之音也故誦之致飛天下觀上帝謡唱萬神朝禮三界侍軒羣妖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羣仙天无氛穢地无妖塵冥慧洞眞大量玄玄也 
元始靈書下篇天眞皇人譔 
東方八天 
森甪儲雲九魂鍊晶枳默窺玦浮枚臼𨀛鹿幾陽房碧提酇回池滇黨負跂逭謁携藻章變瑜蘭泮璧環亢滂野生極中昆清曜展洞涸寂无眇凝素倚虛羅皇達元靈 
  南方八天 
炎鍍綽堂太霄謡隅歴遐薦漪周扃加圖披嶢蹊臄觚亶渾都戟芸荼炫井欺持蒲掌維迮儀奕洸琅璀扁屢益但幽微畢雷涓湟寔東赤曜叢稽玉玄演侯栢渠至規 
西方八天 
鎬正左適婆泥煞靈悲昭均疆洎南躔魁靜夷損光混元覺緣道守岑遥綿徵知宣太靈湮漠昺和盧隨哲京常華墟咸堅沙栗鐸黜株會衍球裴卓雲青府業覩般基 
  北方八天 
洼孩蒙甘翠宇九蘭蕭鉤連興龍汾神關溝淪𣲽魔豁蠻祈通玄寥亢息无知肆明蟒修吉夕馥壇時畎湯長敷昌匪庸謹濟朝康堲寬祕法侈宜廣帝理生衛肇宏人 
天眞皇人梵炁玄遼天寶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會地壘洪澤變災厄難頌詠之者禳辟妖祥清靜道炁无不寧也地官奉書百靈敬畏神朱寫文服佩明驗施之於至學不宣於下俗也 
雲篆度人妙經 


道教秘術 | 為什麼普通人書寫的符籙沒有效用?
2018-03-08 由 道教之音 發表于文化
「符」,又稱天書、龍章、鳳文等,它是道教法師溝通神靈的一種媒介。符的畫法雖有多種多樣,但一般可分為通靈修真、療疾祛病、驅邪制煞、祈福保安這幾大類。符雖有多種功能,但並不是隨便一個人有了底本畫後就起作用。如果他不懂符法、儀規,沒有修煉過內功或未得到真傳,那麼即便他畫的再好、再像也不會有任何效驗。但如果符在內煉上乘之士手中,他就是用手指空書於所需之物,也會起到神奇的效應。
法術離不開內煉,而內煉首先要練炁。《洞玄靈寶玄門大義·釋神符》曰:「一切萬法莫不以精炁為用……以道之精炁布之簡墨,會物之精炁以卻邪偽,輔正真,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持劫運,安鎮五方。然此符字本於結空,太真仰寫天文,分置方位,區別圖像符書之異。符者,通取雲物日辰之勢;書者,別析音句銓量之旨;圖者,書取靈變之狀。然符中有書,參入圖像;書中有圖,形聲並用,故有八體六文更相顯發。」《秘要訣法》中云:「術之要旨,唯符與炁、藥也。」
(書符需要有內煉的基礎)
王惟一在《道法心傳》中曰:「書符朱墨豈能靈,其所靈兮元炁靈。可變可動方知法,泥丸治病亦安寧。」又曰:「法何靈驗將何靈,不離身中神炁精。精炁住時神必住,千妖萬怪化為塵。」《道法會元》中云:「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要知竅,驚得鬼神叫。」《清微元降大法》講:「治病以符,符朱墨耳,豈能自靈?其所以靈者,我之真氣也。故曰:符無正形,以氣而靈。」《清微元降大法》又講:「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搏,神神相依,假尺寸之紙,以號召鬼神。」
另外道長在書符時,還有十戒八忌之說。所用符法器物還必須經過祭煉注入靈氣、靈光才能使用。而在書符前應先念赦水咒、赦硯咒、赦筆咒、赦墨咒、赦紙咒後燒香誠心祈禱。在取筆前,要松靜心身凝神注於筆鋒,然後運氣念咒、畫符需一氣呵成,途中不可錯亂、不可間斷。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云:「夫大法旨要有三局:一則行咒,二則行符,三則行法。」我們今天不難看出,以上操作程序,都與運氣、行氣有關。故法術的靈驗與否,完全取決於修煉者的元神、真意、根基、層次,而不在於各種表面的形式和符號。而簡單的照貓畫虎,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在施術時,是否有誠心也是很重要的。故患者如堅信符咒水能治癒身心,會使其療效更似如虎添翼。《道法會元》曰:「符者,信也。以我之神,合被之神。以我之氣,合彼之氣。神氣無形,而形於符。」《道法會元》又曰:「符者,陰陽契合也,唯天下之至誠者能用之。誠苟不至,自然不靈矣。」《清微元降大法》中云:「符者,天地之真信。」《秘要訣法》曰:「符者,三光之靈文,天真之信也。氣者,陰陽之太和,萬物之靈爽也。」所以說用符咒治病的機理,也包含有一定的心理作用。
這種暗示療法的神奇效果,也被現代醫學所重視。德國一個醫學機構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藥物會發生作用,那麼即便在使用假藥的情況下,也可以導致其大腦釋放止痛物質,達到跟使用真藥一樣的效果。經書中也提到,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試問,你連信都不信,又如何能夠求得神仙護佑呢?


道術的具體應用中,包含眾多,有法器、屍解、雷法、咒術、符篆等等,現在就講講符篆,最後附六十甲子太歲符,陰陽符篆。
其一、符篆的起源:
說起符篆通常都表現為符號與圖形。含義是記錄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多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符篆是神仙的文字,也是傳達意旨的符信。
符篆術的思想基礎是鬼神信仰,其是否有功效?眾說不一,但是許多事實證明,確實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據可惜推測,某些病本輕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篆,形成一種鬼已驅去、病已脫身的心理態勢。這類似於醫學上的心理療法,而另一種可能是氣功的作用,即所謂的書符需內練。
無論哪種都是目前尚未可以解釋的清楚,但既存的事實。
回說古代,有言稱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為什麼?因為符篆術最早起源於巫覡,已知最早現於東漢。在道教的早期便承襲此術,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有關太平道見前文:典藏|道教第一步經,開啟三國時代的教義!
這二者雖然有各自教義,但是表現方式就是以造作符書和符水為人治病除災來吸引信徒。
唐末宋初,天師道和上清、靈寶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篆」。即最出名的以符篆為重心的術應用教派。
而至南宋金元之際,更在次基礎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眾多符篆派。
總而言之在宋元以前,符篆道法確實算是道教的主流。
而隨著全真道內丹興起,逐漸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正一道仍在南方與之鼎足而立。直至明清,重符篆的正一道和主內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統著道教,史實與道教的歷史相互呼應。
其二、符篆的分類:
1、雲篆
據說是由神仙顯現的天書,又叫天篆、真文、天文、靈文等
如《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此經日後會詳解,敬請期待),卷五「東方真文,卷九「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
如《道法會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載之「天書雷篆」亦屬此類。
如《三洞神符記·太上敷落五篇》亦為雲篆,但形體更為複雜。
2、靈符、寶符
由更為繁複的圈點線條構成的圖形。這是數量最多、使用最廣的一種符篆。其中除屈曲筆畫外,又常夾有一些漢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樣。
3、符圖
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篆。這類符篆也很多,在古墓葬發掘中,亦偶會發現過這類符篆。
其三、符篆的書寫與應用:
「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是道教的說法,也證明了其十分重視符篆的書寫方法。
道教主要強調兩點:
一是心誠。符者,陰陽符合也,唯天下至誠者能用之,誠苟不至,自然不靈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號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對。」
二是運氣(運轉氣息,非運氣好壞的運氣)書符。即要求書符者平時有內煉工夫,書符時發放精氣於筆端,使符篆上附著氣功家的精氣。《雲笈七籤》之《符字》說:「以道之精氣,布之簡墨,會物之精氣。」宋元以後諸符篆派更加重視這原則,認為:「符朱墨耳,豈能自靈;其所以靈者,我之真氣也。直認符篆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著其上的精氣。
道教符篆使用十分廣泛。有用於為人治病者:或丹書符篆於紙,燒化後溶於水中,讓病人飲下;或將符篆緘封,令病人佩帶。有用於驅鬼鎮邪者:或佩帶身上,或貼於寢門上。有用於救災止害者:或將符篆投河堤潰決處以止水患,或書符召將以解除旱災等。至於道士作齋醮法事,更離不開符篆,或書符於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將請神,令其殺鬼;或用符關照冥府,鍊度亡魂。整個壇場內外,張貼、懸掛各式符篆。


《云笈七箋(套裝共5冊)》內容簡介:云笈七簽乃宋代張君房所輯之大型道教類書,幾錄有宋以前之全部古道書。
書名云笈七簽者,蓋因道教自神其教,謂其經文乃天空云氣凝結而成,稱之為云篆天書,稱其書箱為云笈;道書分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輔(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總為七部,故謂七簽。
道藏本原書有遺闕者,亦可藉《云笈七箋(套裝共5冊)》補其不足,如道教靈驗記原本二十卷,而道藏本所收僅十五卷,脫后五卷,即可以《云笈七箋(套裝共5冊)》之道教靈驗記補之。又如《云笈七箋(套裝共5冊)》卷五七服氣精義論凡九篇,而道藏本之服氣精義論只收其前二篇,而將后七篇另成一書修真精義雜論,有失原貌,可據以訂正。
筆者自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點校此書,之后復斷續補校,以其提供一較正確且較易讀之云笈七簽版本。《云笈七箋(套裝共5冊)》雖非經濟之作,然保存部分中華優秀文化,其修性養生之方,確有益于身體健康,如咽液服氣即為簡便易行且行之有效之防病治病方法。希望《云笈七箋(套裝共5冊)》所傅恬澹虛無之旨,修身養生之方,有益于健康長壽,補于世道人心。書之內容龐雜,有些目前尚難理解,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望讀者指正。 https://bit.ly/2IIbiXO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bit.ly/2UvdLXE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1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道教《度人經》的思想與現代價值
2016-11-22 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表于文化
【摘要】 道教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度人經》是靈寶派教義思想的核心。《度人經》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譜,展示出道教宇宙論的面貌,凸顯出靈寶派經教的特徵。《度人經》提出的濟世度人之"道",是道教之"道"的重要內容。在世界各大宗教的思想體系中,道教《度人經》倡導的度人思想,蘊涵著東方的智慧和人文關懷,具有永恆的精神文化價值
【關鍵詞】 道教; 《度人經》; 濟世度人; 靈寶派; 靈寶法;
中國道教的靈寶派,是以靈寶齋法為特色的道派,於魏晉時期崛起於江南,與江南茅山的上清派、巴蜀的早期正一派互相呼應,形成早期道教鼎立的三大道派。靈寶派之得名源自古靈寶經。靈寶之義:「靈者,性也;寶者,命也」。[1](P•462)「神降為靈,炁聚為寶」。[2](P•63)以人身喻指靈寶,則「靈者,神也;寶者,炁也」。[3](P•489)「靈者,神也;寶者,精也」[4](P•50)。靈寶派重視眾生性命,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而《度人經》是靈寶派教義思想的核心。宋徽宗御製《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上說:「蓋靈寶一門,洞該三道,上通上清,下兼洞神。神炁玄合,元精之根;巍巍其名,崇大尊高,莫甚於此者矣。」[5](P•63)南宋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序》稱:「靈寶者,是大道之根宗,元始之妙化。」[6](P•650)明代道士周思得甚至說:「非靈寶不可以度人,非靈寶不可以生神,故靈寶法為諸法之祖。」[7](P•1)
早期靈寶派尊崇的太極真人,對靈寶經的濟度功能有高度評價。東晉道經《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說:「太極真人曰:『靈寶經者,眾經之宗,難以言宣。」」[8](P•873)「靈寶經是道家之至經,大乘之玄宗。」[8](P•870)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七《道部九》載:「太極真人曰:『齋莫過乎靈寶,其法高妙,不宣於世。仙聖口訣,秘而不書。太一齋法,玄之又玄。」」[9](P•2976)《度人經》是古靈寶經中最具影響的經典,道教風行的靈寶大法即以《度人經》為宗。明張宇初《峴泉集》卷一《玄問》說:「靈寶始於玉宸,本之《度人經》法。」[10](P•187)該經尊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成為天下道門人士共同的信仰。歷代勤於修煉的有道之士,皆精誠誦讀《度人經》,從中感悟大道度人之真諦。
一、道教《度人經》的撰作及其影響
《度人經》為東晉南朝古靈寶經之一,產生於古靈寶經製作的魏晉時期。道史稱江南葛氏家族致力於造經,早在葛巢甫時已造構古靈寶經,致使江南靈寶派風教大行。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靈寶略記》稱:太極真人徐來勒授葛玄《靈寶經》三十三卷。則古靈寶經的始傳者徐來勒,為三國東吳時期的靈寶派道士。唐五代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說:「太極法師徐來勒授靈寶諸法,仙公因合成七部科戒、威儀齋法。仙公以吳赤烏二年八月十五日,於天台山白日升天。吳大帝孫權撰傳,至宋文、明二帝時,簡寂陸先生修靜,更加增修,立成儀軌,於是靈寶之教,大行於世。」[11](P•376)經文所謂仙公即靈寶派祖師葛玄,葛仙公也被視為古靈寶經的撰作者。
徐來勒授葛玄靈寶經法,這是道經通常的說法。北宋道士陳景元集注《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該經卷首有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陳景元序,也稱《度人經》乃太極真人授東吳道士葛玄。元薛季昭《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後序》稱:葛玄感太極真人徐來勒所授,即有《靈書下篇》及《太極真人後序》,其後葛洪又得鄭思遠傳授經文。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古本《度人經》的問世,乃靈寶派道士陸續增補而成。《度人經》問世的確切年代難以稽考。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六敘述靈寶經傳授世系,提及「(葛)巢甫晉隆安元年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於世」。[12](P•33)則東晉隆安元年(397),可視為《度人經》問世的下限。北魏寇謙之自稱神瑞元年(415)得老君《雲中音誦新科誡經》,而南朝的《度人經》較之要早18年。
元道士陳致虛《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序》,則為《度人經》的撰作傳授,建構出一個頗具神學色彩的授經譜系。稱元始天尊撰《度人經》授玉晨道君,玉晨道君授玄一真人,玄一真人授天真皇人。天真皇人授給黃帝《度人經》上卷,又授給帝嚳《本章》、《玉曆章》。西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10-105年),西王母以《度人經》上卷及《本章》、《玉曆章》授武帝。東漢時太上降授于吉,又增補《靈書上篇》。東漢桓帝時老君降蜀授天師《度人》、《北斗》諸經籙千餘卷。吳時太極真人於會稽上虞山授葛玄《度人經》,增《靈書中篇》。鄭思遠授葛洪經本,又增《靈書上下篇》、《太極真人後序》。根據陳致虛造作的《度人經》授經譜系,新增元始天尊以下諸仙真的傳授系譜,這是典型的道經神授傳世說。但吳時太極真人以下的傳授,則與其他道經的說法基本一致,可看出《度人經》在東晉葛洪時已臻於完成。
劉宋道士陸修靜曾撰《靈寶經目》,該經目最早收錄了《度人經》篇目。敦煌文書P. 2861號載劉宋道士陸修靜《元始舊經紫微金格目》載:「《無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雲:《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說明劉宋時期《度人經》已名列靈寶派經目之內。劉宋陸修靜編撰靈寶派經目,在唐代又有《靈寶中盟經目》之稱。敦煌文書P. 2337號為唐初道經《三洞奉道科誡儀範》,該經卷五列舉的《靈寶中盟經目》,亦著錄《度人上品妙經》一卷。現存敦煌寫本《度人經》殘卷共十餘種,大致都不超出本經一卷的範圍。
東晉南朝古《度人經》一卷,由《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前序》、《中序》、《後序》及《元始靈書》上、中、下篇組成。敦煌寫本、陳景元集注本、雲篆本等較早經本由《道君前序》、《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道君中序》、《元始靈書中篇》及《道君後序》六部分組成。而《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收錄唐張萬福《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則稱《度人經》由前序、中序、後序、二章經文和大梵隱語五部分構成,其中有道君撰《靈書中篇》。其他諸家注本,又增入《靈書上篇》、《靈書下篇》,並附《太極真人頌》。
《正統道藏》首篇收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六十一卷,卷一為東晉南朝古《度人經》,餘六十卷則為神霄派在古《度人經》基礎上敷衍而成。北宋道經《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著錄六十一卷《高上神霄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目,與《正統道藏》之《度人經》六十一卷品目大致相同。《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稱:「元始為眾聖演說靈寶度人神霄眾經,因命天真皇人並上清諸真人總其元義,開品分條,共為六十卷,以應六甲之數,皆以無量度人為首。」[13](P•637)其述降經本末亦與史載宋徽宗崇道事實相合,據此可知後六十卷為神霄派於北宋徽宗政和壬辰(1111-1115)年間撰作。
北宋《度人經》六十一卷本,應該經過長時間的傳寫衍變。宋鄭樵《通志》卷六十七《藝文略》,著錄《靈寶度人經》一卷,又分別著錄李少微《度人經注》四卷,道士成玄英《度人經疏義》四卷。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第十六《神仙類》載《度人經》三卷。[14](P•737)四川仁壽縣壇神岩唐天寶八年(749)《南竺觀記》的《道藏》經目,記載有「靈寶四十卷」。[15]唐末五代道士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說:「世人多疑《靈寶度人經》。天尊說經,不與世間經書符同,暗致疑惑,都五十八卷,其經旨在此《度人經》中。」[11](P•376)北宋時期甚至有《靈寶度人上品妙經大法》七十二卷。這反映出在道教興盛的唐宋時期,《度人經》卷帙在不斷增加的史實。明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九十五《天元度人經》載:「富順監有太平觀二十四化殿,唐貞觀八年建,宋嘉定七年重修。石砌中得經一卷,曰《天元度人妙經》,道家未嘗見者,凡六百餘字。」[16](P•547)這更是元薛季昭《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後序》所謂「真真付度,靈文層出」的情況。[17](P•466-467)這有力說明歷史上《度人經》的流傳,在各地曾有不同卷帙的寫本。北宋神霄派的六十一卷本,最終成為《度人經》的定本。
作為靈音之上品的《度人經》,被道門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從南朝齊嚴東開始,至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張萬福,宋陳景元、陳椿榮、蕭應叟,元薛季昭、陳觀吾、陳致虛,明張宇初等道門精英,都對《度人經》進行詮解注釋。宋真宗興趣所至,欣然作《靈寶度人經序》,宋徽宗更是為《度人經》作御注。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文書中,《度人經》的寫本有十餘種,足以說明《度人經》在全國流播廣泛。
《度人經》各家注本切入角度和關注要點不同,其注本可分為兩大系統:
(1)《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四卷,由北宋道士陳景元集注,該經集南朝齊道士嚴東,唐代道士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四家之注本。該集注本以《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為藍本,但未收《元始靈書上篇》、《元始靈書下篇》和《太極真人頌》。《宣和書譜》卷六《杜衍詩》:「道士陳景元,字太虛。師號真靖,自稱碧虛子。……所著文集二十卷,以至作《大洞經音義》,《集注靈寶度人經》,凡有益於學者,莫不致力焉。」[18](P•239)陳景元採集四家之說,刪去重複,精選密義,逐句逐段加以解說。其中嚴東注偏重字詞訓釋,李少微注引經據典,明於內音,成玄英注發揮重玄哲理,薛幽棲注詳解誦習方法。陳景元集注本為唐以前故本,注釋以闡發道教外修為主,匯集的四家註解各有特色。
(2)南宋道士蕭應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五卷,該注本首開以丹道註解《度人經》的先例,對此後的注家頗有影響。此外,南宋道士陳椿榮集注《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五卷。南宋道士東海青元真人注,清河老人頌,凈明道子郭岡鳳參校並贊《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三卷,注文偏重以《道德經》思想解說《度人經》旨義。全書之末附《誦度人經靈驗》一篇,記述南宋淳熙、紹熙、慶元、嘉泰年間念誦《度人經》應驗小故事數則。元陳致虛《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三卷,分別以金丹內修之法,誦經祈祝外修之法註解經文。明張宇初《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四卷,側重以內丹理論解釋經文。上述諸家注本各從易理、內丹理論的不同視角解讀《度人經》,反映宋元內丹道興起的時代潮流。
此外,唐張萬福《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側重從訣法、音義闡釋《度人經》。該經篇末附《經說》,分析《度人經》篇章結構。北宋陳景元《度人經集注》的經本,就收錄《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的一部分。《洞玄靈寶度人經大梵隱語疏義》採集眾家之說疏解經義,明白雲霽《道藏目錄詳註》認為此經的撰作者為張萬福。元薛季昭《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三卷,注文偏重解釋字義章句。宋徽宗御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三卷,所謂符圖即靈寶始青變化之圖、碧落空歌之圖、大浮黎土之圖。此符圖即所謂「靈寶三圖」,是象徵天、地、人演化生成的三大神符。三圖托稱為天真皇人繪製,蘊涵道教天、地、人三才的思想,也反映出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北宋道士劉元道《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旁通圖》三卷(存中、下兩卷)。都嘗試以圖像的生動直觀形式,來解析《度人經》的思想。
二、道教史上所見《度人經》的讀誦
《度人經》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譜,展示出道教宇宙論的面貌,凸顯出靈寶派經教的特徵。《度人經》宣揚道教濟世度人之宗旨,「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名句,就是道教教理教義的簡明體現。《隋書•經籍志》述道教起源,即以《度人經》的神仙創世說為依據。在道教發展史上,《度人經》是道士必習的經書。宋王溥《唐會要》卷五十《尊崇道教》唐穆宗長慶二年(822)五月敕:
諸色人中,有情願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及《度人經》,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19](P•1016)
《度人經》在唐宋時期已是考察道士的根據,在宋代尤其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宋真宗曾為《度人經》御製序,宋徽宗曾經御書《度人經》並作注。宋真宗《御製靈寶度人經序》:「《太上靈寶度人經》者,元始之妙言,玉晨之寶誥。」[20](P•122)北宋道士補道職時,要考試《度人經》。《宋史》卷一百五十七《選舉志》載:「補道職,舊無試,元豐三年始差官考試,以《道德經》、《靈寶度人經》、《南華真經》等命題,仍試齋醮科儀祝讀。」[21](P•3690)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九載元豐三年(1080)十月十六日:「右街道錄張居善等乞自今補道職,試《道德經》、《靈寶度人經》、《南華真經》等義,並宣讀齋醮科儀、祝讀等為兼經。」[22](P•2898)金代規定三年一次的道士、女冠考試,其中同樣有考《度人經》的科目。《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載:「道士、女冠、童行念《道德》、《救苦》、《玉京山》、《消災》、《靈寶度人》等經,皆以誦成句,依音釋為通,中選者試官給據,以名報有司。」[23](P•1234)
明代編修的《正統道藏》,《度人經》被列為洞真部本文類天字第一號經典。《度人經》作為洞玄靈寶部首經,是奉道之士必須誦習的經書,歷代道門的高道宗師,都強調誦習《度人經》的重要性。唐代道士薛幽棲《靈寶度人經注》認為:「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非寂然則莫能契道,非敷誦則無以弘經。」[17](P•237)道教宣稱奉道要誦《度人經》是修道的一種功德,虔誠誦經就可以得道長生。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誦道經」條載:「正月上元,七月中元,皆大慶之月,長齋誦《度人經》,則福及上世,身得神仙。」[24](P•2358)這反映誦《度人經》得福報的觀念,在宋代已擴散為民間習俗。
《度人經》提倡的齋戒誦經,對後世道門影響甚大。唐司馬承禎曾勤苦誦讀《度人經》,在道教史上被傳為佳話。南宋白玉蟾《修真十書上清集》卷四十二《道學自勉文》載:「司馬子微初學仙時,以瓦礫百片置於案前,每讀一卷《度人經》,則移瓦一片於案下,每日百刻課經百卷,如此勤苦,久而行之,位至上清定籙太霄丹元真人。」[25](P•794)在道教史上不乏道士虔誠誦經的實例,唐代道士杜光庭就記載誦《度人經》的靈驗故事。唐杜光庭《神仙感遇傳》卷一《崔玄亮》載湖州刺史崔玄亮:「常誦《黃庭經》、《度人經》,執手爐於靜室諷經,奄然化去。」[26](P•884)唐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卷十《崔晝誦〈度人經〉驗》載:道士崔晝遵白雲先生司馬承禎告誡,每日虔誠誦讀《度人經》,後來得使者馳送一緘,為已故父親的家書。「先君親札雲:『感汝念誦《度人經》功德之力,累世之祖,盡得生天。」」[26](P•834)《道教靈驗記》卷十三《陳太清〈度人經〉驗》載:天台觀道士陳太清,五十歲時,出家入道,誦「持《度人經》晝夜不倦,雖行坐執役,未嘗輟於口焉。……持經十餘年後,白髮載黑,齒落更生,觔力強盛,步驟輕疾。」[26](P•843)透過杜光庭筆下的仙傳故事,可見誦讀《度人經》已是唐代道士的重要功德。
道教重視誦經的功能,宣稱奉道者可以因經悟道,因悟成真。宋代誦讀《度人經》的風氣,在各地道門更為興盛。宋代廬山太平興國宮的道史,就專門記載該宮道士誦讀《度人經》的故事。《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齊武直坐化》:「本宮道士齊武直,每旦朝真畢,即閉門端坐,不交人事,誦《靈寶度人經》,冥心默契,自得其旨。」[13](P•680)《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畢養素遇異人》載本宮道士畢道寧,「每日杜門存神,誦《度人經》一卷。」[13](P•680)《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劉祖師立化》本宮道士劉大彰,「一日晨興,澡沐更衣,誦《度人經》畢,呼其徒弟來前,語以死生超化之道。」[13](P•682)元張天雨《玄品錄》卷五《道化》載宋代東京道士徐守信:「為天慶觀傭役。服敝布衣,曳繩屨或跣行。終日無所為。惟執帚掃除,且誦《度人經》不絕口。」[27](P•138)《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語錄》卷上記述徐神翁:「嘗遇至人授道,日誦《度人經》,有問休咎者,假經中語以告。」[13](P•396)《宋詩紀事》卷九十《徐守信》引《語錄》載:「自是,常放言笑歌,日誦《度人經》,絕粒至數日,為人言禍福如影響。」[28](P•2134)
在道教經法傳授史上,一些高道重視以《度人經》開度弟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白玉蟾入西蜀之青城,進訪金堂際遇老道人,就獲得《度人經》的授傳。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卷五《雷默庵傳》載雷時中對弟子述說,路祖師曾遇太上老君傳授道法,「而是教專以《度人經》為主。師每化導世人,及開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誦經,各獲果報。且嘗論《度人經》旨,以開後學,其要在十回度人」。[29](P•447)雷時中是宋末元初天心派的重要傳人,他在至元乙未(1295)四月初五日羽化之前,「沐浴更衣,端坐臨午,命盧、李二師率諸門人諷《度人經》一卷畢,即索筆紙,書頌曰:『一輪明月照清穹,萬里無雲光霽中。自在逍遙無一事,圓融常與太虛同。」頌畢,凝然而逝。」[30](P•447)明代道經《道法會元》卷二百四十六《天心地司大法》彭元泰《法序》說:「昔宗師廖真人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後真人得道,遍歷江湖。」[5](P•517)南宋道士廖守真傳北帝天心地司大法,是南宋末至元延祐年間天心支派的傳人。
在道教經法史上,也不乏誦《度人經》誠敬感神的靈異記載。唐開元(713-741)中,葉法善興建浙江奉化虛白觀。宋黃震《黃氏日抄》卷八十八《虛白觀記》載:「天師日講《度人經》,有龐眉藜校者,日至聽講,察之,鎮亭山龍王也。」[31](P•951)葉法善在虛白觀講《度人經》,以致出現感動龍王的神異。關於講《度人經》而感動龍王之事,民間還有不同的傳說版本。《大滌洞天記》卷中《道士誦度人經》載:
《餘杭圖經》載,洞霄宮主首道士誦《度人經》,多著奇驗。每就所居側龍潭上持念,一日有老人從潭中出,跪曰:弟子即龍王也,每聽經文,無任皈仰,今竊有請焉。師纔到潭上,則幽祇皆起敬不退,殊不自安,願只宴坐齋中,不妨日課,百靈得以休息。[27](P•154)
宋鄧牧《洞霄圖志》卷四《古蹟門異事附》之「誦《度人經》」條,宋洪邁《夷堅三志》壬卷第三《洞霄龍供乳》,都記載了同樣的奇驗故事。《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五十一《賈善翔》載北宋道士賈善翔:「一日在亳州太清宮,眾請講《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至說經二遍,盲者目明。時會中有一媼,年七十餘,喪明已三十年,一聞經義,豁然自明。」[32](P•399)這就是唐五代道士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所謂「近代誦詠此經,感應不少」的事例。[11](P•376)元無名氏《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卷一《道教門?道經》「度人經悟道」條載道士章思廉:「酷嗜《度人經》,誦聲不絕。」[33](P•172)史稱章思亷居遂昌壽光宮,誦《度人經》有感悟,後來預言休咎多有靈驗。《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下後附《誦度人經應驗》故事四則,記載了南宋道士杜延真、劉氏女、王明、張將仕修誦《度人經》應驗的靈異事跡。
歷史上《度人經》的誦讀,還形成轉《度人經》的儀式習俗,這是道教誦經的特殊形式。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百十八《賈湘嚴奉老君驗》載:
賈湘,累世好道,崇奉香燈。……黃巢既陷長安,大駕西幸。湘摙金帛,挈骨肉,自東渭橋出。道路剽掠之人,不知紀極,其一家百餘人,行李無所驚懼。遂於龍角山下,葺居避難。衣冠及遠近道流,皆投其家,各與拯給,請道流轉《道德》、《度人經》,不啻萬卷。[34](P•818-819)
宋洪邁《夷堅支志》景卷第九《丘鼎入冥》:
丘曰:「吾固貧士,且來時不持一錢,何以為謝?」卒曰:「候還家,請道士轉《度人經》百遍足矣。」[35](P•954
在唐代的涉道詩中,不乏誦讀《度人經》的內容,這是唐代《度人經》流傳的寫實詩篇。唐吳仁璧《讀〈度人經〉寄鄭仁表》詩曰:
身雖一旦塵中老,名擬三清會裡題。二午九齋余日在,請君相伴醉如泥。[36](P•7921)
唐皮日休《寄題鏡岩周尊師所居》詩序載處州仙都山周景復:「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讀《靈寶度人經》而已。」[36](P•7086)《全唐詩》卷八百六十趙惠宗《遺簡詩》序說:「趙惠宗,硤州人。通曉法籙。天寶末,忽積薪自焚,坐火中誦《度人經》,火既燼,其下草猶綠,得遺簡,有詩二首。」[36](P•299)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十二《白虹跨東井》載道士趙惠宗:「唐天寶中,積薪自焚,怡然坐火中,誦《度人經》,化為瑞雲仙鶴而去。」[37](P•299)道教認為虔誠誦經,會增強奉道之心,誦《度人經》自焚化去,就是歷史上的極端事例。歷史上還有生前虔誠奉道,死後以《度人經》隨葬的事例。《宋詩紀事》卷九十引《郡閣雅談》
載:
沈廷瑞,吏部郎中彬之子,棄妻入道,居玉笥山。雍熙二年上元日,辭道侶,念《人生幾何賦》,無病而終。遺言於弟子,以畫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隨葬。後二年,有閤皂山僧昭瑩于山門相遇,雲:「暫別廬山尋知己。」留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五言詩一首為別。[28](P•2126)
唐宋時期道教還提倡本命日轉《度人經》,並視之為修道的秘要訣法。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四十五《秘要訣法》之《本命日第十九》載:「夫本命日,可轉《度人經》一兩過,即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功滿德就,名書上清。」[12](P•322)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一《祭煉有功》,就記載龍泉萬壽宮道士潘夢庚於夢中得閻羅王提示:「你平生誦《度人經》及《九天生神章》,祭煉有功,幽沉獲福,壽延一紀。」此後潘夢庚「愈謹戒律,誦《度人經》,卒享高壽」。[38](P•161)唐杜光庭《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序》,高度評價誦讀《度人經》的功能說:「聞之者神襟明暢,飄然有飛躍騰凌之意;聽之則神和於內,氣逸於外。可以致道,可以延齡。……故能保制劫運,召役鬼神,招真集靈,通神達妙,無所不能。萬魔睹之以摧伏,百神仰之以朝宗。」[39](P•9707)宋衛涇《度人經後跋》:「道藏三十六部,傳流人世,所睹聞者可數。而《靈寶度人》一經,尤無上之上,又玄而玄者也。」[13](P•710)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道。」[40](P•710)
三、道教寫經史上的《度人經》
史籍道經中所見《度人經》的傳寫始於唐代,由於唐代雕板印刷尚未流行,社會上傳誦的道經多為寫本。唐歷代帝王皆尊崇道教,唐玄宗就敕命寫道經分賜宮觀,是玄宗朝倡行道教的重要舉措。《混元聖記》卷九載唐玄宗於天寶七年(748)詔:
令內出一切道經,宜令崇玄館即繕寫,分送諸道採訪使,令管內諸道轉寫。其官本便留採訪,至郡親勸持誦。[41](P•867)
當時崇玄館專置經生用楷書寫經,崇玄館所寫道經為範本,經過嚴格校定,供各地轉寫。唐代寫經與造像成為奉道的兩大功德,為道俗兩界所看重。清顧炎武《求古錄》載《唐岱嶽觀雙碑》第三層,載大周長安四年(704),長安道士邢虛應、阮孝波等奉敕於東嶽岱嶽觀建金籙大齋,齋會期間的寫經祈福,是「敬寫《本際經》一部,《度人經》十卷。欲茲功德,奉福聖躬」。[42](P•675)
宋代寫經之風更為興盛,宋代皇帝以書畫出名,在書法藝術上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尤其宋代皇帝御書《度人經》的倡行,更促成了社會上《度人經》的傳寫。宋徽宗書學薛稷,自創瘦金體書法風格,其書體有鐵畫銀鉤的意蘊,小楷《度人經》、《道德經》、《陰符經》在書界知名。北宋宣和六年(1124)八月四日,又詔賜左丞范致虛《御書洞元靈寶無量度人經》二部。建中靖國元年(1101)四月十三日,宋徽宗還敕命將御書《度人經》鏤版印行。1983年7月,安徽無為縣虹橋鄉出土《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銘》。該墓志銘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稱為胡府君的胡士宗興建萬壽寺,「出囊造《法華經》、《度人經》,揔三千秩,謂寺修設,集僧道施之,遠邇嘉嘆」。[43]宋代官府和民間都鏤版印行《度人經》,這必然促進《度人經》在社會上的流傳。宋郭彖《睽車志》卷一亦載:「頃在青州,印施《度人經》,我嘗受一軸,公頗憶否?視文書御軸取觀,真曩所施也。」[44](P•2)宋代印經施捨是崇道的一種功德,致使《度人經》在民間廣為散發,這是宋代《度人經》社會影響日增的表現。
宋高宗靖康南渡之後,曾一度熱衷書寫《度人經》分賜江南道教宮觀,以示對道教濟世度人學說的重視。宋陸遊《洞霄宮碑》載乾道二年(1166),宋高宗巡遊至餘杭縣大滌洞天,「親御翰墨,書《度人經》以賜」。[45](P•2126)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五《城內外諸宮觀》載:「高廟脫屣萬幾,頤神物表,遂於乾道二年,自德壽宮行幸山中,駐蹕累日,敕大官進蔬膳,御翰《度人經》以賜。」[46](P•136)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七十五也載乾道二年:「太上皇帝、太上皇后乘輿臨幸,御書《度人經》一卷以賜。」[47](P•771)宋鄧牧《洞霄圖志》卷五《陳汝和先生》載:乾道二年三月,宋高宗車駕臨幸山中,道士陳希聲扈從登游東西岩洞,得高宗賜御書度牒,「又書《度人經》賜焉。」[48](P•446)臨安七寶山寧壽觀,也收藏有宋高宗御賜《度人經》。宋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二》載游撫州洞靈觀,見「觀中有仁廟時賜《度人經》一藏」。[49](P•819)因宋高宗御賜江南名山宮觀《度人經》,南宋吳泳《演教堂記》就說宋高宗「曾手書《度人經》,以鎮清真之場」。[50](P•357)
歷史上道教宮觀多繪有《度人經》像,以宮觀壁畫生動的神仙圖像形式,來宣傳道教濟世度人的宗旨。宋曹勛《重修桐柏山崇道觀記》載天台山桐柏山崇道觀:「又摹古石本,繪《度人經》像於壁,改造三境正殿,及命工裝彩棟宇,俾之輪奐。」[51](P•518)蘇州玄妙觀在唐名開元宮,北宋改名天慶觀,建炎中毀於兵燹。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郡守王煥重建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宋范成大《吳郡志》卷三十一載天慶觀:「紹興十六年,郡守王日奐重作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召畫史工山林、人物、樓櫓、花木各專一技者,分任其事,極其工緻。」[52](P•232)玄妙觀還有趙孟頫《度人經》石刻。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十上,載南宋都城臨安的都徽別館,就是專門誦《度人經》的高雅去處,其館匾額是宋徽宗御書。
四、《度人經》濟世度人思想的現代價值
道教之「道」是道教的思想精粹,道教的一切教義思想和修行方法,都根源於對大道的執著追求。道教強調「道以人弘,教因師得,若不度人,則法橋路斷,所以弘教,先在度人」。[53](P•749)《度人經》提出的濟世度人之「道」,是道教之「道」的重要內容。道教認為法乃道之用,道乃法之體,歷史上道教齋醮科儀演繹的主題,就是《度人經》濟世度人的宗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上就說:「蓋靈寶一門,洞該三道,上通上清,下兼洞神。」[5](P•63)靈寶派的《度人經》能為道教各派奉為大法,最根本在於《度人經》倡行的濟世度人思想。
《度人經》雖問世於1600多年前的古代社會,但其提出的一系列社會人生的主張,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現代價值。
《度人經》提出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體現道教對人生命價值的高度關懷,更彰顯出道教度人思想的永恆價值。《度人經》主張要樂生、重生,不同於「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論。道教認為濟世度人不僅是施恩於人,也是積德於己,積德方能修成仙道。《度人經》宣揚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是道教立教的根本宗旨。《度人經》的濟世度人學說,充分體現了道教的普世情懷,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道教是具有普世性特徵的宗教。
《度人經》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諄諄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按照《度人經》提出的濟度思想,作為道門之人不僅要度己,而且要擔負起度人的社會責任。歷史上道教度人的方式,如高道的講經宣道,壇場的齋醮科儀,唱道情的諷世勸化,道醫的懸壺施藥與治病救人,都是道教的濟世度人之舉。歷史上有道之士或入世以濟世度人,或隱居修道以達到度己的超越。《度人經》度己與度人的辯證學說,為正確解決入世與超越奠定了理論基礎。
《度人經》宣揚的「齊同慈愛」,是具有濟世色彩的社會道德理想。《度人經》的「齊同慈愛」理想,蘊涵著深邃的社會人生哲理。《度人經》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就提出和諧社會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女自,言無華綺,口無惡聲」。主張人人都應具有慈愛之心,要友善對待他人,樂人之成,憫人之苦,濟人之危。這種理想的社會人際關係,最終達到「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和諧境界。在當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如果人們能遵循道教仙聖的教導,世界就一定會和平安寧。
《度人經》強調要濟世度人,只有善於濟度世間之人,修道者自己才能得到超升。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因地域、種族、職業、文化的不同,及價值取向的差異而出現社會分層。現代多元化的社會展現出廣闊的空間,這個廣闊空間正是道教發揮功能的舞台,道教要以濟世度人的行動證明其價值。
《度人經》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就希望實現「國泰民豐,欣樂太平」的理想,這是道教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期望。《度人經》包含熱愛生活,圓融社會,利益人群,健康生命的豐富內涵,其現代價值需要深入挖掘和闡揚。《度人經》主張「仙道貴生」、「仙道貴實」,為當今面臨生態環境惡化、人性異化乃至族群政治爭端難以通過和談解決問題的現代人類提供了可資汲取的大道和謀略。總之,在世界各大宗教的思想體系中,道教《度人經》倡導的度人思想,蘊涵著東方的智慧和人文關懷,具有永恆的精神文化價值。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g2yrgnm.html


《雲篆度人妙經》。撰人不詳,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用符篆字書寫《度人經》 全文,頗為罕見。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神符類

卷一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品
卷二
玉宸大道品
卷三
天地八維安鎮祚國品
卷四
永延劫運保世昇平品
卷五
消禳國君王侯世土災祥品
卷六
太一神變五福護國禳兵品
卷七
顯瑞符應品
卷八
清微金科品
卷九
禹餘玉律品
卷十
大赤靈文品
卷十一
玉明運度品
卷十二
陰陽化生品
卷十三
太乙元精品
卷十四
日精陽明品
卷十五
月華陰景品
卷十六
陰陽離合五行化體品
卷十七
扶桑眞陽品
卷十八
素景曜靈品
卷十九
十方聖境品
卷二十
碧落空歌品
卷二十一
生化胎根斷除邪穢品
卷二十二
飛神召靈品
卷二十三
降眞招靈品
卷二十四
神變氣化品
卷二十五
赤符丹光品
卷二十六
明體貫氣品
卷二十七
紫光丹靈品
卷二十八
三辰光輝保命延生品
卷二十九
降眞延壽品
卷三十
斷絕胎根閉塞死戶品
卷三十一
長生乆視品
卷三十二
五行順治品
卷三十三
五方正氣品
卷三十四
騰曜二景五星品
卷三十五
九宮仙籍品
卷三十六
八景神合品
卷三十七
七星除祅品
卷三十八
神符除難品
卷三十九
南宮延生品
卷四十
北都除殃品
卷四十一
五行備足靈壽域品
卷四十二
祈求嗣續慶延門閥品
卷四十三
保胎護命品
卷四十四
洞神禳災品
卷四十五
解禳山谷瘴癘品
卷四十六
除禳水火漂焚品
卷四十七
祈禳水旱品
卷四十八
安鎮九壘土祅不祥品
卷四十九
消除疫癘跛痾品
卷五十
蠲化水火災癘品
卷五十一
消除疾疫保命延生品
卷五十二
玄明洞淵品
卷五十三
斬滅五行邪怪品
卷五十四
斬馘不祥品
卷五十五
追度上世亡魂品
卷五十六
濟度死魂品
卷五十七
解釋幽牢品
卷五十八
廻生起死品
卷五十九
化屍受形品
卷六十
錬氣變仙品
卷六十一
永斷輪轉品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bit.ly/2UHRE5g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
經名: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撰人不詳。凡六十一卷。其卷一為《度人經》本文,係東晉南朝古靈寶諸經之一。後六十卷則為後人增益,出於北宋末神霄派道士之手。又有序文及目一卷,名曰《高上神霄宗師授經式》(另見)。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卷一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二
玉宸大道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上清天中玉宸大道隱語靈音
卷三
天地八維安鎮國祚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四
永延劫運保世昇平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東方八天
第一欲界飛空永劫之音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永延劫運護世太平玉篇
卷五
消禳國君王侯世土災祥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消禳國君王侯世土災祥玉篇
卷六
太一神變五福護國禳兵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太一神變護國禳兵玉篇
卷七
顯瑞符應品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瑞符曲篇
卷八
清微金科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清微金科玉篇
卷九
禹餘玉律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元始禹餘靈書玉篇
卷十
太赤靈文品
大赤靈文品
元始大赤靈文中篇
卷十一
玉明運度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卷十二
陰陽化生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卷十三
太乙元精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太一元精中篇
卷十四
日精陽明品
元始靈書日精陽明中篇
卷十五
月華陰景品
元始靈書月華陰景中篇
卷十六
陰陽離合五行化體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陰陽離合五行化體書玉篇
卷十七
扶桑青陽品
元始靈書扶桑青陽玉篇
卷十八
素景曜靈品
無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素景耀靈玉篇
卷十九
十方聖境品
元始靈書十方聖境祕篇
卷二十
碧落空歌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碧落空歌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碧霞玉文靈篇
卷二十一
生化胎根斷除邪穢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二十二
飛神召靈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飛神召靈隱語無量音
卷二十三
降真召靈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降真召靈中篇
卷二十四
神變氣化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八天之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神變氣化玉篇
卷二十五
赤符丹光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赤符丹光玉篇
卷二十六
明體貫氣品
太上明體貫氣靈篇
卷二十七
紫光丹靈品
元始紫光丹靈玉篇
卷二十八
辰光煇保命延生品
三辰光輝保命延生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三辰光輝大梵隱語無量音
太上三垣保命延生玉篇
卷二十九
降真延壽品
元始降真延壽玉文靈篇
卷三十
斷絕胎根閉塞死戶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回風混合隱語無量
卷三十一
長生久視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天大梵隱語無量音
長生大帝君靈書玉篇
卷三十二
五行順治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五行順治玉篇
卷三十三
五方正氣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五方天尊正氣玉篇
卷三十四
騰曜二景五星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七辰寶篇
卷三十五
九宮仙籍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九宮仙籍諸真寶諱首篇
卷三十六
八景神合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八景神合內篇
卷三十七
七星除祆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七星除妖玉篇
卷三十八
神符除難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元始神符玉篇
卷三十九
南宮延生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南宮延生祕篇
卷四十
北都除殃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北都除殃玉篇
卷四十一
五行備足生靈壽域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四十二
祈求嗣續慶延門閥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四十三
保胎護命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保胎護命靈篇
卷四十四
洞神禳災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扶桑洞神大道君禳菑靈書中篇
卷四十五
解禳山谷瘴癘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之音
元始靈書解禳山谷瘴癘玉篇
卷四十六
除禳水火漂焚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除禳水火無量音
卷四十七
祈禳水旱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水火三十二天祈禳中篇
卷四十八
安鎮九壘土祆不祥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九壘妙篇
卷四十九
消除病癘跛痾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消除病癘跛痾靈書中篇
卷五十
蠲化水火災癘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五十一
消除疾疫保命延年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五十二
玄明洞淵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玄明洞淵靈書紫篇
卷五十三
斬滅五行邪怪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五十四
斬馘不祥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書斬馘不祥玉篇
卷五十五
追度上世亡魂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卷五十六
濟度死魂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度魂中篇
卷五十七
解釋幽牢品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解釋幽牢洞篇
卷五十八
迴生起死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攝氣還和玉篇
卷五十九
化屍受形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靈書化屍受形玉篇
卷六十
鍊氣變仙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元始洞玄鍊炁變仙玉篇
卷六十一
永斷輪轉品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1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 始 無 量 度 人 上 品 妙 經
  道言: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璿璣,玉衡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氣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複高下,土皆做碧玉,無有異色。眾真侍座,元始天尊,懸座空浮於五色獅子之上。
  說經一遍,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說經二遍,盲者目明。
  說經三遍,喑者能言。
  說經四遍,跛屙積逮,皆能起行。
  說經五遍,久病痼疾,一時複形。
  說經六遍,白髮反黑,齒落更生。
  說經七遍,老者反壯,少者皆強。
  說經八遍,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說經九遍,地藏發洩,金玉露形。
  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渡,咸得長生。
  道言:
  是時,元始天尊,
  說經一遍,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二遍,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三遍,西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四遍,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五遍,東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六遍,東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七遍,西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八遍,西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九遍,上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十遍,下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十遍周竟,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
  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無複欹陷。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眾真監度,以授於我。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倏欻之間,寂無遺響。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傾土歸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綴,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志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道言:
  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上之常辭。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誦之十過,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山嶽藏雲,日月停景,璿璣不行,群魔束形,鬼精滅爽,回屍起死,白骨成人。
  至學之士,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魔精喪眼,鬼妖滅爽,濟度垂死,絕而得生。
  所以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禦地祇,束縛魔靈,但卻死而不能更生,輕誦此章,身則被殃,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幹,神明護門。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難可勝。
  道言:
  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宮。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闕,遊宴玉京也。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屍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此經微妙,普渡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無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齋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洩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道言:
  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上南宮。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常為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為九宮真人。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
  道言:
  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氣之中,內外翁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密咒曰:無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者,侍香玉童,傳言玉女,五帝值符,值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辟啟所言,今日吉慶,長齋清堂,修行至經,無量度人,願所啟上徹,徑禦無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幾前。
  畢,引氣三十二過,東向誦經。
元 始 洞 玄 靈 寶 本 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朗三景。是為天根。上氣複祖。唯道為身。
  五丈開廓。普殖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
  無文不度。無文不生。是為大梵。天中之天。郁羅蕭台。玉山上京。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渺渺劫仞。若存若亡。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金闕玉房。森羅淨沾。大行梵氣。周回十方。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極長生之君。
  中有度世司馬大神。中有好生韓君丈人。
  中有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算度厄尊神。
  回骸起死。無量度人。今日校錄。諸天臨軒。
  東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上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下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十方至真,飛天神王,長生度世,無量大神。並乘飛雲,丹輿綠輦,羽蓋瓊輪,驂駕朱鳳,五色玄龍,建九色之節,十絕靈旛,前嘯九鳳,齊唱後吹,八鸞同鳴,獅子白鶴,嘯歌邕邕,五老啟送,群仙翼轅,億乘萬騎,浮空而來,傾光回駕,監真度生,諸天丞相,南昌上宮,韓司主錄,監生大神,執籙把籍,齊到帝前,隨所應度,嚴校諸天,普告三界,無極神鄉,泉曲之府,北都羅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億劫種親,疾除罪簿,落滅惡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時刻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淩三界,逍遙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無色之境梵行。
  東方八天
  太皇黃曾天,帝鬱鑒玉明
  太明玉完天,帝須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齊京
  玄胎平育天,帝劉度內鮮
  元明文舉天,帝醜法輪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憓延
  虞無越衡天,帝正定光
  太極蒙翳天,帝曲育九昌
  南方八天
  赤明和陽天,帝理禁上真
  玄明恭華天,帝空謠醜音
  耀明宗飄天,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辯
  虛明堂曜天,帝阿加婁生
  觀明端靖天,帝郁密羅千
  玄明恭慶天,帝龍羅菩提
  太煥極瑤天,帝宛離無延
  西方八天
  元載孔升天,帝開真定光
  太安皇崖天,帝婆羅阿貪
  顯定極風天,帝招真童
  始皇孝芒天帝,薩羅婁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閔巴狂
  無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上楪阮樂天,帝勃勃藍
  無極曇誓天,帝飄弩穹隆
  北方八天
  皓庭霄度天,帝慧覺昏
  淵通元洞天,帝梵行觀生
  太文翰寵妙成天,帝那育醜瑛
  太素秀樂禁上天,帝龍羅覺長
  太虛無上常容天,帝總監鬼神
  太虛玉隆騰聖天,帝眇眇行元
  龍變梵度天,帝運上玄玄
  太極平育賈弈天,帝大擇法門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
  諸天隱韻。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
  九和十合。變化上清。無量之奧。深不可詳。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今日欣慶。受度曆關。
  諸天請滅三惡,斬絕地根,飛度五戶,名列太玄,魔王監舉,無拘天門。東鬥主算,西鬥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升,中鬥大魁,總監眾靈。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氣,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
  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刃。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
  上天度人,嚴攝北酆,神公受命,普掃不祥,八威吐毒,猛馬四張,天丁前驅,大帥仗旛,擲火萬里,流鈴八沖,敢有幹試,拒遏上真,金鉞前戮,巨天後刑,屠割鬼爽,風火無停,千千截首,萬萬翦形,魔無干犯,鬼無祅精。
  三官北酆,明檢鬼營,不得容隱,金馬驛程,普告無窮,萬神鹹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曆,龍漢延康,渺渺億劫,渾沌之中,上無複色,下無複淵,風澤洞虛,金剛乘天,天上天下,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溟涬大梵,寥廓無光,赤明開圖,運度自然,元始安鎮,敷落五篇,赤書玉字,八威龍文,保制劫運,使天長存,梵氣彌羅,萬梵開張,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無色,周回十方,旋鬥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總氣上元,八景冥合,氣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嘯詠洞章,金真朗鬱,流響雲營,玉音攝氣,靈風聚煙,紫虛鬱秀,輔翼萬仙,千和萬合,自然成真。真中有神,長生大君,無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執符把籙,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華房,八冥之內,細微之中,下鎮人身,泥丸絳宮,中理五氣,混合百神,十轉回靈,萬氣齊仙,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聞諸天,諸天之上,各有生門,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樂兮。當人生門。仙道貴生。鬼道貴終。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唯願仙道成。不願人道窮。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誦祅魔精。斬馘六鬼鋒。
  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音章
  落落高張。明氣四騫。梵行諸天。周回十方。無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萬遍成仙。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渺莽。穢氣氛氛。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此時樂兮。皆由我恩。
  龍漢蕩蕩。何能別真。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故為歌首。
  第三色界魔王歌曰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統乘玄都。有過我界。深入玉虛。我位上王。匡禦眾魔。
  空中萬變。穢氣紛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難固。鬼道易邪。
  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仙道貴實。人道貴華。
  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我當複奈何。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誦之百遍,名度南宮;誦之千遍,魔王保迎;萬遍道備,飛升太空,過度三界,位登仙公,有聞靈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衛送迎,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七祖升遷,永離鬼官,魂度朱陵,受煉更生,是謂無量,普渡無窮。
  有秘上天文,諸天所共崇,泄慢墮地獄,禍及七祖翁。
  道言:
  此二章並是諸天上帝,及靈魔王隱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言無韻麗,曲無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上天所寶,秘於玄都,紫微上宮,依玄科四萬劫一傳,若有至人,齋金寶質,心依舊格,告盟十天,然後而付焉。
  道言:
  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凡有此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十遍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無量之文,普渡無窮。
  道言:
  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充,運應滅度,身經太陰,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為其行香,誦經十過,以度屍形如法,魂神逕上南宮,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經;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夫戒齋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渡天人。
  道言:
  凡有是經,能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災之日,發心修齋,燒香誦經十過,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克得為聖君金闕之臣。諸天記人功過,毫分無失,天中魔王,亦保舉爾身得道者,乃洞明至言也。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道君撰
元 始 靈 書 上 篇
  東方八天
  廣生高映。覺元洞虛。應玄九真。化交肇圖。文靈運構。宗范玄都。
  感變總括。威昭自成。綠岑遷景。皇道含明。天琳耀耀。氣晶育魂。
  融羅負立。圓英隱旻。期巨神包。洪綱告寧。
  南方八天
  章炎通泛。堅敷澄宗。虛象玄華。龍陽舞穹。微正霄豔。淵太凝沖。
  元關三紐。大梵飛空。隱覺龍益。天倫慶呈。神戶纏絡。真元散精。
  淨握冥照。回合升遷。導騫宴雲。靈應騰天。
  西方八天
  剛澤微控。陰峻孤儀。貫氣明素。宸洞開微。周化幽應。澄輝帝台。
  平遐挹虛。恢茂童池。結飆臨育。麗無散開。陽通百六。沉芒隱階。
  幽廓冥默。真峰會靈。堅丕順道。告命騫林。
  北方八天
  龍安洞變。純陽隱玄。方本還氣。象伏高員。神變惠允。解煉靈根。
  赤精純道。城號威尊。利雲友常。億仞中丘。郁成瓊壘。謠音慶流。
  受位玉室。大憲通幽。玄章煥落。綱輪乃周。
元 始 靈 書 中 篇 道 君 撰
  東方八天
  亶婁阿薈。無恕觀音。須延明首。法攬菩曇。稼那阿奕。忽訶流吟。
  華都曲麗。鮮菩育臻。答落大梵。散煙慶雲。飛灑玉都。明魔上門。
  無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陀龍羅。四象籲員。
  南方八天
  南閻洞浮。玉眸詵詵。梵形落空。九靈推前。澤落菩台。綠羅大千。
  眇莽九醜。韶謠緣邅。雲上九都。飛生自騫。那育鬱馥。摩羅法輪。
  霟持無鏡。攬姿運容。馥朗廓奕。神纓自宮。
  西方八天
  刀利禪猷。婆泥咎通。宛藪滌色。太眇之堂。流羅梵明。景蔚蕭嵎。
  易邈無寂。宛首少都。阿鑒鬱竺。華莫延由。九開自辯。阿那品首。
  無量扶蓋。扶羅合神。玉誕長桑。柏空度仙。
  北方八天
  玃無自首。九日導乾。坤母東覆。形攝上玄。陀羅育邈。眇氣合雲。
  飛天大醜。總監上天。沙陀劫量。龍漢瑛鮮。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惡奕無品。洞妙自真。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道言:
  此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之音,舊文字皆廣長一丈。天真皇人,昔書其文,以為正音。
  有知其音能齋而誦之者,諸天皆遣飛天神王下觀其身,書其功勤,上奏諸天,萬神明禮,地祇侍門,大勳魔王,保舉上仙,道備克得,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此音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度,無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故誦之致飛天,下觀上帝謠唱,萬神朝禮,三界侍軒,群祅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無妖塵,冥慧洞真,大量玄玄也。
元 始 靈 書 下 篇 天 真 皇 人 撰
  東方八天
  森角儲雲。九魂煉晶。枳默窺玦。浮枚臼存。鹿幾陽房。碧提質回。
  池滇黨負。趾逭謁勢。忝章變瑜。蘭泮璧環。亢滂野生。極中昆清。
  曜展洞涸。寂無眇凝。素荷虛羅。皇達元靈。
  南方八天
  炎鍍綽堂。太逍謠隅。曆遐薦漪。周扃加圖。披嶢蹊躆。觚壇渾都。
  戢芸荼炫。井欺持蒲。掌維迮儀。奕洸琅璀。扁屢益但。幽微畢雷。
  涓湟實東。赤曜叢稽。玉玄演候。柏渠至規。
  西方八天
  鎬正左適。婆泥煞靈。悲昭均疆。洎南磛魁。靜夷損光。混元覺緣。
  道守岑遙。綿徵知宣。太靈淹漠。昺和盧隨。哲京常華。墟咸堅沙。
  栗鐸黜株。會衍球裴。卓雲青府。頁睹般基。
  北方八天
  窪孩蒙甘。翠宇九蘭。蕭勾連興。龍汾神關。溝淪沉魔。豁蠻祈通。
  玄寥亢息。無知肆明。莽修吉夕。馥壇時畎。湯長敷昌。匪庸謹濟。
  朝康堲寬。秘法侈宣。廣帝理生。衛肇宏人。
  天真皇人,梵氣玄遼,天寶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會,地壘洪澤,變災厄難,誦詠之者,禳辟妖祥,清靜道氣,無不寧也,地官奉書,百靈敬畏,神朱寫文,服佩明驗,施之於至學,不宣於下俗也。
  太極真人頌
  神雲煥層虛。梵羅屯碧霄。元始九龍駕。皇人按青駋。靈光集萬真。
  珠景開陽寥。出示靈寶篇。福德由是招。洞玄隱高嚴。玉音泛雲璈。
  無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濤。法義同涓流。滋植成嘉苗。用以拯饑窮。
  教興衛中朝。帝尊壽億年。太平滅兵刀。稽首望玉宸。靈華散金毫。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1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bit.ly/2UN4PC0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UR73R6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bit.ly/2UKiqdx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 :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上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bit.ly/2ULqA5e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 - 儒释道经律论全文在线 http://bit.ly/2ULl8z7


《正統道藏》本《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 (圖書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bit.ly/2ULrvm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