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戍卒發動的兵變為何間接導致大唐帝國的滅亡?
2019年04月17日16:36:42 
史家有評論“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大唐王朝因為黃巢起義而滅亡,而黃巢農民起義的源頭又是桂林戍卒起義,龐勳正是桂林戍卒的首領。
龐勳兵變,最初的緣由不過是一群邊關戍卒渴望回歸故鄉,最後卻變成波及大唐王朝整個東南地區的大災難,無數的官兵、叛賊,以及普通百姓在這場變亂中死去。前後經歷十七個月的龐勳兵變,大唐帝國東南賦稅重地被打得稀爛,幾乎天天都有血戰,唐王朝的中央財政也由此走向崩潰的邊緣,帝國殘陽漸漸顯。
空值
龐勳兵變之前,唐朝藩鎮的災難只限北方,吐蕃的災難只限西方,宦官朋黨的災難只限於中央政府。如果從徐州(江蘇徐州)向丁陵(湖北江陵)劃一條線,就可發現面積佔全國一半的東南地區在九世紀初期,始終保持安定。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關中地區(陝西省中部),因灌溉系統被吐蕃兵團所破壞,已不能自給自足,一向仰賴東南的糧運。所以唐帝國東南的安定,是中央政府存在的保障。
西方諺語有云:“丟一個螺絲釘就可以導致一個帝國滅亡”;唐代東南地區不可能長期地跟混亂隔離,猶如一個血癌患者,他的一半身體不可能單獨健康。
九世紀五十年代後,東南各戰區就一個接一個爆發兵變,而由800名戍卒拒絕執行繼續駐紮戰區而誘發的龐勳兵變,則成了唐末版的陳勝吳廣起義——龐勳雖不是劉項,卻給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慘淡“中興”的唐王朝掘墓的第一人。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南詔王國因不能忍受唐政府邊疆官員的騷擾而與中國決裂,曾兩度攻陷交州(今越南河內),中央政府命全國各戰區派兵赴援。唐政府召募徐泗兵3000人赴援,這戍卒中有一些窮的只能上山當強盜的百姓應募參軍,其中就有龐勳兵變的骨幹許佶、趙可立、姚週、張行實等人。本來,徐州節度使答應此次行動,為期三年,三年之後所有人就可以回到徐州,為民為兵,皆隨志願。
後因南詔少數民族基本平定,徵調的徐州軍抽出800人駐守在桂州(廣西桂林),龐勳任桂州戍軍的糧料判官。開始戍卒還有些高興,不用上戰場廝殺,可以保住一條性命。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三年。歸期已到,可是朝廷還沒有派後繼的部隊到來。朝廷希望這些人再戍衛三年,之後一定可以回鄉。到了咸通九年(868年)的七月,眼看著六年的期限已經接近,朝廷還沒有任何消息。
空值
800名戍卒已遠戍六年,思歸心切,當地觀察使曾要求再留一年,此時戍卒怨憤,在桂州譁變,殺都頭,推龐勳為首領,自行北歸。此時的大唐王朝,早已從根底上腐爛了,國家由於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早已疲憊不堪,根本無法對譁變北上的戍卒做出及時反映。於是,小小的800人的隊伍,以一個州縣就可以平定的兵變,卻猶如滾雪球一般,越積越多,越來越大,到了安徽,攻克了宿州之後,隊伍發展到了6、7千人,距離起事不過三個月。龐勳率領戍卒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回到徐州,廣大農民紛起響應,由桂林戍卒單純的軍事變亂在唐朝各級官員的推諉或者捂蓋子,終於衍化成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聲勢大震,佔據淮口,威脅長安。
政府徵調大軍討伐,但無法取勝,最後靠蔚州(河北蔚縣)州長(刺史)李國昌的沙陀騎兵圍,才把龐勳擊潰。叛變歷時只有一年零五個月,並不算久,但在一年零五個月中,幾乎每天都有血戰,雙方死傷,有十餘萬人。作為維繫中央政府稅賦的長江流域和黃河以南地區,大部分殘破。龐勳以二千人主力部隊敢向中央政府挑戰,而且不斷獲勝,顯示政府軍在腐敗的債帥統率下,已喪失了戰鬥能力,政府威信近一步下跌。
空值
龐勳兵變在高壓下平息,但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勝利只是下一次更大失敗的前奏。
唐朝和南詔之間近10年的戰鬥使唐中央政府在幾個方面都花了很大的代價。
空值
嚴重的經濟壓力和社會騷亂已使政府處於困境,對於人力和物資不斷增加的要求在形勢日趨惡化,民眾越發疾苦,社會更加動盪不安,直接導致唐帝國滅亡的黃巢起義的已然醞釀漸熟。


南詔王國(738年-902年)是八世紀崛起于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國首領皮羅閣于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于權臣鄭買嗣。唐初洱海地區部落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較大部落,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後征服西洱河地區諸部,覆滅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https://bit.ly/2IFPVq8
南詔王國的戰爭與和平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UIgkL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