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こうどう)為日本傳統藝道,依一定的禮法焚香木,鑑賞香氣。也稱作香遊。主要分成鑑賞香木香氣的「聞香」和判別香氣的遊戲「組香」的二種要素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v9DSJm


傳統術數與合香(1)

傳統術數與合香/「屠蘇」是一種酒,在正月初一喝這種酒-用了「傳統術數與合香/「屠蘇」是一種酒,在正月初一喝這種酒-用了「傳統術數與合香/「屠蘇」是一種酒,在正月初一喝這種酒-用了「

自然界對於人來講,有無窮的奧祕。不同的天時有不同的物質出現,孕育著自然界的萬事萬物。
對福建的岩茶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福建省武夷山的岩茶分為春秋兩季,春茶與秋茶目前的製作工藝基本相同,但製茶人卻能喝出春茶與秋茶的區別,因為它們的氣息不一樣。也就是說,同一棵茶樹在不同的季節吸收了不同的天地精華(物質),造成了新茶的氣息不同。這個不同的氣息是自然界賦予的,或者說是上天造就的。
古人早就總結出了利用術數結合天時來吸收天地精華(物質)的方法,因此術數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周禮.地官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數」即「術數」。有點類似於,同一種型號的手機插入不同通訊公司的手機卡,能夠接收不同通訊公司的信號。而機器的基礎語言也是「0」和「1」這兩個數字狀態。這只是舉例說明一個意思,不能把現代科學中的數字與傳統術數混為一談。
北宋的王安石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元日》[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中的「屠蘇」是一種酒,在正月初一喝這種酒的習俗宋代之前就有了[2]。筆者要說的是,如何在正月初一這一天讓春天的氣息(天地間的精華物質)進入屠蘇酒中呢?據筆者考證發現,古人在製作屠蘇酒的工藝中運用了術數的方法;也就是先將蒸過的小麥及酒麴共三十兩倒入酒甕中,加清水至八十兩(五斤;古代一斤為十六兩),酒甕為特製的釀酒容器,有內刻度標識,加水到某一標識即為八十兩。這一過程在臘月十五日這一天做好,讓屠蘇酒有十五天的發酵時間。
這個術數運用的事例,基數用了「兩」,三十兩、八十兩。還有「十五天」;這三組數字它們都是五的倍數,就保證了這種酒製作出來只會出甜香味[3]。另外,「三」是木的生數;「八」是木的成數,它們都對應了春天,這兩個數字是屠蘇酒吸收春天氣息的關鍵數。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東漢經學家鄭玄註:「木生數三,成數八,但言八者舉其成數。」
《禮記正義》原文對「木」的部分釋義(圖片由朝暉提供)
《黃帝內經.素問》:「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兩篇經文中的「臭」是「嗅」的通假字,「膻」與「臊」是同一種氣味,表述文字不同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基數單位用「兩」?吸收春天的氣息,我們用三斤的小麥和酒麴,加清水至八斤不行嗎?不行,因為三斤及八斤都不是「五」的倍數,這樣製作出來的酒雖然能夠吸收春天的氣息,但酒是酸的,不能喝。
這種屠蘇酒一般人適量地喝一點可以起到養肝明目的作用,但一過量就會適得其反,對身體造成傷害。
唐朝的詩人韓翃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說的是寒食節那天傍晚時分,唐朝皇宮內鑽木取「新火」;並用蠟燭向百官家中頒發「新火」的事情[4]。或許有讀者會提問,鑽木取火方法很簡單,在古代更是很普遍的事情,為什麼要皇宮中頒發的新火呢?這是因為,皇宮中頒發的新火是真正意義上的天火。
皇宮中取火之前要舉行一個祭祀儀式,一般由東宮太子主祭,向南方天帝炎帝祈求天火。取火用的火板(亦稱「承板」)、木鑽條均用榆木(或柳木)。火板長為十四寸(古代稱二七之數),寬四寸(古代稱二二之數),厚度約八分。木鑽條長度也是十四寸,圓柱形,圓周長約四寸;一頭削尖,鑽木取火用。火板在四寸靠邊處打一個孔,鑽木取火用。頒新火用的蠟燭為圓柱形,長度取七寸;直徑取二寸。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所說的數字均與二、七相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七」是火的成數,「二」是火的生數。請參考《禮記》及《黃帝內經》的描述: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鄭玄註:「火,生數二,成數七。」
《禮記正義》原文對「火」的部分釋義(圖片由朝暉提供)
《黃帝內經.素問》:「南方赤色……其味苦,其類火……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通過上述的事例我們可以知道,只有虔誠的祭祀,才能得到上天的賜予!只有依照一定尺寸製作的工具及蠟燭才能取得並承接天火。這兩個條件必不可少。
寒食節禁煙火、只吃冷食的由來,世人只知道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其實《周禮》早就有這方面的規定了,《周禮.秋官司寇》:「中(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軍旅,修火禁。」「木鐸」是一種以木錘為舌的銅質大鈴。這段話的大意是:仲春二月,禁煙火之日的前幾天,由司烜氏(官名)搖響木鐸,從城市到鄉村,提醒民眾何時要開始禁煙火並準備冷食(寒食);軍旅也同樣禁煙火吃冷食。
那麼,為什麼要在仲春二月擇日禁煙火呢?真正原因是,春天在五行中屬木,天地間充斥著屬性為木的各種元素物質,特別是春二月開始,這些物質達到了最濃郁的程度。由於五行中木生火,這些屬木的元素物質只要遇到一點火種就有可能自燃並引發火災;因此黃曆的春二月是火災的高發期。禁煙火(最多三天)的目的就是為了斷掉凡火的火種。重新取的新火是天火,它的層次比凡間充斥的屬木元素物質高很多,層次低的木元素物質無法藉助它自燃;這樣就能減少火災發生的幾率。就好像同樣是電腦,配置低的二十年前的電腦無法安裝現在的一些軟件並播放一些視頻(這只是舉例說明一個意思)。
以上是在講傳統術數與合香之前先舉的幾個例子,希望有助於讀者理解下一篇所涉及的正題。
(未完待續)
註:[1]《全宋詩》中王安石《元日》的版本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
[2]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唐代盧照鄰《長安古意》詩:「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3]五數對應了甘香味。《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黃帝內經.素問》:「中央黃色,入通於脾……其味甘,其類土……其數五,其臭香。」
[4]在唐朝及宋朝,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前,持續兩天或三天,也就是如果黃曆的二月二十是清明節,那麼寒食節有可能是二月十七日下午開始禁火,一直到二月十九日,約三天時間。而唐朝宮中向百官頒發新火,都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傍晚,也就是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日暮漢宮傳蠟燭)。新火只頒發給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一品官員及朝廷的王公貴族。其他品秩的官員則到所屬長官的家中去取新火。京畿的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清明節的清晨才能取得新火。全國其它地方鑽木取新火也是在清明節的清晨。所以杜甫的詩《清明》云:「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不在長安城。@*#


傳統術數與合香(2)
作者:朝暉
臥香,也稱為柔香,它是傳統術數研究在手工製香中的結晶。(圖片由朝暉提供)
更新: 2019-04-16 1:02 AM    標籤: tags: 製香, 術數, 朝暉香道
自然界有很多物質,它們依照季節或每天的一定時辰出現著,有些是人類已知的,有些是未知的。比如我們知道的露水,每天清晨的時候出現,太陽升起後消失。
筆者在日常手工製香實踐中發現,「剛」與「柔」不止是兩個概念,兩種形態,它們是陰陽派生出來的兩種物質。「剛」對應了「陽」,這種物質大約每天早上九點到下午兩點鐘出現。「柔」對應了「陰」,這種物質每天晚上九點到凌晨兩點鐘出現。其餘時間則是剛柔相互轉變的過程(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剛柔相推」的過程)。
其實我們在古書中也可以找到相關的論述,比如《易經.繫辭下》:「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唐朝經學家孔穎達疏曰:「剛柔即陰陽也。論其氣,即謂之陰陽;語其體,即謂之剛柔也。」孔穎達的注疏帶有他那個層次的理解。
《周易正義》原文對「剛柔」的部分釋義(圖片由朝暉提供)
「剛」對應了「陽」,對應了「天數」也就是「奇數」;「柔」對應了「陰」,對應了「地數」也就是「偶數」。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曾經說過,線香分為「立香」與「臥香」;「立香」對應了「剛」,「臥香」(顧名思義只能躺著點燃,也稱為「柔香」)對應了「柔」。所以筆者在製作立香時都是選擇早上九點左右開始做,下午兩點前要結束;而製作柔香(臥香)都是選擇在晚上做。特別是柔香,不在那個時辰製作,根本就得不到「柔」這種物質,香也無法成形。另外,立香的長度取二十一公分(對應了奇數);柔香長度取二十公分(對應了偶數);這兩個數字又對應了魯班尺上的吉利尺寸。
我們都知道製作立香須要在香粉中加入植物黏粉,否則立香無法成形。而植物黏粉含量的多少就體現了製香的技術。比如,筆者在秋季製香,一般是採用總重量九十克。以製作降真香立香為例,總重量九十克的香粉中,印尼楠木黏粉十克,降真香粉八十克。如果用比例的概念來衡量,植物黏粉的含量約11%。這麼低的黏粉含量用現今的製香機器做不出來[1]。手工製香,如果沒有掌握特殊的合香手法,同樣做不出來。
合香的手法很巧妙,在合香的過程中還要先生成一個四十克的重量;合成之後香粉的總重量為九十克。這是因為,秋天對應了五行中的「金」;「金」的生數為「四」,成數為「九」。這是製作出來的立香吸收秋天「金」屬性元素物質的關鍵,那麼用這種立香來熏香養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請看《禮記》及《黃帝內經》的描述:
《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夷則。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東漢經學家鄭玄註:「金,生數四,成數九;但言九者亦舉其成數。」
《黃帝內經.素問》:「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通過《黃帝內經》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這樣製作出來的立香,熏香後對肺部及鼻腔方面的疾病有較好的療效。經文「故病在背」的大意是:當您發現自己經常性的背部疼痛時,有可能是肺部的病變開始了。
之所以採用總重量九十克,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它是「五」的倍數,這就保證了在合香過程中,將香粉及黏粉中的「臊、焦、腥、腐」四個氣味磨掉,讓線香只出甘香味[2],而甘香味屬土,人的肺部屬金,土生金。
筆者在不同的季節日常製香的總重量,合香的次序重量是不一樣的,製作出來的線香對人體養生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筆者製作的線香在陰乾、裝香管後,都會要求助理將當天收的線香裝在一個密封袋中,並標上日期。
當然,每天製香之前都要舉行一次虔誠的祭祀。沐浴、更衣後,採用遙祭的方法祭祀黃帝,祭祀時心態越純淨,做出來線香的效果就越好。祭祀,這也是每天製香工作流程的一部分。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舉的例子,唐代皇宮在寒食節的當天傍晚,舉時祭祀儀式祈求天火,並鑽木取新火。主祭之人心態越純淨,得到的天火層次越高,能量場越強。天火在人間使用,頒發到京畿的千家萬戶,並每天被引燃使用,它的能量在消耗,層次在降低,等它降低到凡火的層次時,春季也過去了。這就有效地降低了春季火災發生的幾率[3]。全國各地清明節早晨鑽木取新火,主祭之人一般都是當地的行政長官。
在合香、製香中按傳統的理念去遵守,執行。說通俗一點,就是按規章辦事,或者說是按標準化作業。就好比您是汽車製造廠商,從原材料的採購到每一個零部件的生產、裝配,都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去遵守執行。這樣生產出來的汽車質量才會好。
現代的一些製香人,不去學習四書五經,《黃帝內經》等傳統經典,研究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之理。而是去研究古代的香方,要我看都走入了歧途。第一,植物是要分陰陽的,陰木和陽木的概念及特性要先搞清,這些最基本的傳統理念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詳細的論述。第二,古代的環境沒有被現代的工業化污染,更沒有核污染(筆者這裡講的是全世界範圍的普遍現象);因此,同一種植物,現代的植物與古代的植物藥用特性及熏香特性已經不可能完全一樣了。筆者曾經看過某處種植艾草的地方,旁邊就是鄉村的生活垃圾堆,不遠處還有一個臭水塘,那個垃圾堆要兩個月才會有鎮裡來的垃圾車清理一次。那種地方種植的艾草能當藥材或香材用嗎?其它種類的藥物難道都沒有問題?第三,《香乘》[4]中記載的香方,大部分都只有重量,或者有個別材料的泡製方法;但整個香方的合香方法,重量基數,合香添加材料的次序重量,製作時對應的時辰、季節因素等等,都沒有詳細說明;用現代的材料及現代數學比例的概念去套古代的香方,怎麼有可能製作出來古代香方的效果?舉個例子,一個從來沒有燒過菜的人,將北京烤鴨的所有材料都準備一份給他,他能做出北京烤鴨這道菜來嗎?真能做出來那也不是北京烤鴨了。
任何一種植物都包含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反映到氣味上就是「臊、焦、香、腥、腐」;這個道理在《禮記》及《黃帝內經》等經典中都有同樣的論述。不同的植物這五種氣味含量不一樣,鼻子靈敏的人一聞就明白。術數運用於合香,就是要在合香的過程中去掉植物的其它四個氣味而只留下一種氣味。比如筆者在春天製作的一款名為「君子之交」的立香,先取五克的加拿大檜木粉與十克的楠木黏粉(焦腥味含量相對較高)合香,目的是想讓檜木粉在合香的過程中先磨去彼此的「臊、焦、腥、腐」四個氣味,只留下彼此的香氣(因為五或五的倍數對應了「香」)。然後再加入十五克澳洲檀香粉合香,生成了三十克這樣的一個過渡重量,最後合成的總重量是八十克。「三」是木的生數,「八」是木的成數;又對應的春天,這也是合香過程中吸收春天氣息的關鍵數。
人的鼻子可以通過正統的製香實踐而逐漸恢復靈性。筆者認識一位鼻子很靈敏的女士,她認識一個人,就可以通過鼻子記住這個人的特殊氣息。她在辦公室坐著,有人敲門,她用鼻子聞一下就知道那人是誰。真正想從事製香行業的人,必須將抽煙喝酒戒掉;抽煙喝酒只會讓一個人的鼻子嗅覺更遲鈍。用化學黏粉製香的人,經常聞化學香的人,嗅覺也會越來越遲鈍。因為嗅覺遲鈍所以製香者以為化學黏粉沒有明顯的氣味,其實那製好的「線香」一開蓋,不用點燃,隔了幾米就能聞到有不好的氣息傳出來。
結語:在文章的結尾有一點必須特殊說明的是,筆者自己做手工線香(主要產品是提供給人養生方面使用),絕對沒有反對或貶低做機器香的同行。現今社會拜佛用香的需求量很大,手工製作根本無法滿足廣大客戶的要求。而且,不同的修佛法門或許有不同的製香、用香標準,或者不一定要燒香;製作過程不一定要講術數或時辰,要按佛的要求去做才行。打個比方,如果有人跟我特殊訂製要燒給西方三聖[5]的香,那我只能如實地告之,我不會做。因為我不知道燒到極樂世界的香長度是多少,材料等等有什麼特殊要求,我也溝通不上西方三聖,所以不敢隨便製作。
以上的製香心得,不一定正確,只是提供給對香有愛好及需求的讀者作參考。
注:
[1]小型的機械出香機一般要求香粉的最低重量在一斤以上。我所認識的幾位做機器香較好的朋友,他們可以將植物黏粉的含量控制在25%左右,但加水攪拌基本要靠手工,有點類似於揉麵粉團似的。
[2]五數對應了甘香味。《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黃帝內經.素問》:「中央黃色,入通於脾……其味甘,其類土……其數五,其臭香。」從《禮記》的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知道,香氣對應的五行屬性為「土」,對應的五方天帝是黃帝,因此製香之前的祭祀就是祭黃帝。
[3]每一個季節天地間充斥的元素物質總量是固定的,它們依照著「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次序相生自動轉變著,周而復始地運行。如果在春天,局部發生大的森林火災,那麼就有可能造成全國範圍內,一些局部地區出現氣候反常現象。因為春天的木元素物質很多被提前轉化成了火元素物質的緣故。還有可能影響某些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由於不屬於本文敘述範圍,所以不作深入探討。
[4]《香乘》一書是明末江蘇揚州香學家周嘉胄的著作,是一本有關古人用香及香方等方面的記載。被清朝官方收入《四庫全書》中。「乘」讀音「剩」,記載的意思。《康熙字典.乘》:「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
[5]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https://www.facebook.com/reel/1324687178410600?mibextid=kcDB8O

傳統術數與合香/「屠蘇」是一種酒,在正月初一喝這種酒-用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