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泥竹東廠社宅區日式建築 地方提報爭取文資身分
台泥公司的前身「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在新竹縣竹東鎮留下招待所、俱樂部、日式宿舍等建築,大致上仍留存原貌。(鄧毅中提供)
台泥竹東廠社宅區日式建築 地方提報爭取文資身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pOqGD
2024/05/07 20:09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台泥公司的前身「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在新竹縣竹東鎮留下招待所、俱樂部、日式宿舍等建築,雖然經歷時代替換,大致上仍留存日治時期的原樣,地方文史工作者向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提出申請,希望取得文化資產身分後,公私部門攜手商討後續的規劃方向。
縣府文化局表示,收到申請表後,後續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邀集審查委員現勘等辦理。
客委會諮詢委員黎許傳、鄧毅中表示, 經初步文史調查,日治時期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1933年獲得新竹州關西地區的石灰礦權,於竹東上公館庄南清公路邊成立水泥工廠,並在工廠旁蓋起占地廣大的社宅區,派駐技師和員工進駐。後來,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從國營改為民營,此區仍作為台泥公司的員工宿舍區。
黎許傳、鄧毅中說,南方水泥株式會社的社宅區包含行政辦公室招待所、員工住宅、俱樂部、公園、運動設施、集會所、醫務所,以及販賣部、理髮場,範圍涵蓋各領域,生活機能可說是相當完善。
社宅區地點就位於竹東鎮南寧路,鄰近主要幹道,交通方便。希望未來台泥公司進行自辦市地重劃,能保留部分日治時期所遺留的屋舍,並藉著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2層樓的木造招待所等建築,使其與未來的開發行為共構,為竹東產業開發歷史留下見證。台泥竹東廠社宅區日式建築 地方提報爭取文資身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pOqGD








影/5千萬竹東台泥舊廠特色公園開工 9月可使用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1日, 2019
2019-03-11 13:12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即時報導影/5千萬竹東台泥舊廠特色公園開工 9月可使用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f581mE
台泥舊廠區特色公園工程今天上午開工,這項工程整體經費4971萬,將打造共融式的兒童遊憩設施,以及再造舊台泥鐵道記憶走廊與生態綠美化之人文景點,考慮到上班族下班後的休閒生活,也增添照明工程,預計今年九月完工,將提供給在地居民與遊客豐富多元的休憩觀景場所。
台泥舊廠區特色公園位於台泥自辦市地重劃區核心地帶,是竹東鎮唯一的都市重劃區,近年來附近有不少建商進駐開發,新竹縣府希望透過台泥舊廠區所留下的閒置空間,為打造友善公園綠地空間。
建造公司今天上午簡報指出,基地750平方公頃,綠覆面積達六成,另還設計兩座紫藤花廊道,透過生態來造景。另一方面,竹東有客家、林業、台泥等文化歷史,一旁也有科技、音樂、生態等多元因素,在打造兒五和兒六公園,工程內容包含建置藝術花廊、地景藝術、鋪面及排水工程、遊具工程、景觀及植栽工程等。
新竹縣長楊文科、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竹東鎮長羅吉祥等人都到場,李永得說,竹東鎮是浪漫臺三線的重要地點,期盼施工後,吸引更多觀光客與民眾移居。楊文科指出,目前竹東鎮內人口約9萬7千人,近期竹東有不少建設開發,預計有兩、三千人預備要搬遷過來,期盼竹東鎮能突破十萬人,「竹東市」將指日可待。
新竹縣農業處於106年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提出申請,107年完成設計審查與工程發包作業,108年3月前瞻基礎建設-竹東鎮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計畫開始動工,整體經費4971萬,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4175.64萬,新竹縣政府自籌795.36萬。預計今年9月完工。
特色公園中的兒童遊憩設施更是採用共融式設計,拋開罐頭遊具的使用,讓孩子可以在公園盡情訓練手眼協調及培養學童專注力,未來完工後將成為竹東鎮友善親子空間的新興亮點,另外考量到上班族下班後的休閒生活,也增添照明工程,讓年長者、小孩及年輕人都有各自的休憩空間。
台泥舊廠區特色公園工程今天上午開工,這項工程整體經費高達4971萬。記者郭政芬/攝影
分享
未來將打造共融式的兒童遊憩設施,以及再造舊台泥鐵道記憶走廊與生態綠美化之人文景點。記者郭政芬/攝影
分享
建造公司今天上午簡報指出,基地750平方公頃,綠覆面積達六成,另還設計兩座紫藤花廊道,透過生態來造景。記者郭政芬/攝影
分享
台泥舊廠區特色公園的簡報內容。記者郭政芬/攝影
竹縣浪漫台三線開工 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工程
記者常似虎 / 新竹縣報導
2019年3月11日 下午8:57
▲新竹縣浪漫台三線景觀案類首發,竹東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工程今日動土開工。(圖/新竹縣政府提供)檢視相片
▲新竹縣浪漫台三線景觀案類首發,竹東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工程今日動土開工。(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更多
列為浪漫台三線新竹縣景觀案類的「竹東鎮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工程」今(11)日上午開工動土,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新竹縣長楊文科、竹東鎮長羅吉样與地方嘉賓虔誠祝禱,祈求工程如期如質於今年9月完工,打造歷史產業、客庄文化、綠廊美化與生活元素,再造以客家為主題的多元遊憩公園,成為竹東鎮的新亮點,帶動地方繁榮。
台泥舊廠區特色公園基地,以「文化」、「藝術」、「花廊」、「地景」、「運動」、「休閒」與「廣場」七大主題作為發展定位;為減少園區內的水泥製品,採低衝擊開發(LID)概念,同時投入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兒童遊憩設施更是採用共融式設計,拋開罐頭遊具的使用,讓孩子可以在公園盡情訓練手眼協調及培養學童專注力,場域也增添照明工程,兼顧上班族下班後的休閒生活。
檢視相片
▲竹東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工程預計9月份完工,打造以客家為主題的多元遊憩公園。(示意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肯定縣長楊文科上任以來,展現科技人精神,效率的推動各項建設;楊文科表示,台泥舊廠區特色公園位於台泥自辦市地重劃區核心地帶,預計在9月完工後,可望提升在地民眾生活品質,再造舊台泥鐵道記憶走廊與生態綠美化之人文景點。
楊文科說,竹東鎮從日據時代起就和東勢、羅東並列台灣三大鎮,浪漫台三線若少了竹東鎮會失色很多,並強調台泥特色公園旁的竹東客家音樂村若沒了,浪漫台三線就不夠完美;針對少數反對的聲音,楊文科承諾地方會想辦法解決,希望客委會能大筆一揮,補助音樂村經費,地方研究把音樂村改名為大戲棚下,縣府、公所及地方各界將集思廣益,結合音樂、戲劇演出和運動休閒設施,一定不會養蚊子。
檢視相片
▲新竹縣浪漫台三線景觀案類首發,竹東台泥舊廠區公園特色綠美化工程今日動土開工。(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竹東鎮長羅吉祥也拜託客委會支持毗鄰的竹東客家音樂村案,翻轉竹東鎮,並希望客委會提高對天穿日山歌比賽的經費補助,地方將爭取將竹東客家山歌比賽列為無形文化資產,讓舉辦超過半世紀的山歌比賽能傳唱下去。
《台泥興衰史》
台泥竹東廠前身為南方水泥工業株式會社,日治末期僅完成六成建廠工程。戰後由政府接收,1946年成立「台灣水泥公司」,竹東廠成為主要生產基地之一。1950年代起採用赤柯山石灰石為原料,質地純淨、鹽分低,與紅黏土混合能製成低鹼水泥,品質優良,被指定為全台唯一生產A級特級水泥的工廠,供應石門水庫、谷關水力發電等國家重大工程。
1950年代竹東廠建成6公里索道,連結赤柯山礦場與內灣線合興站,每日可運送三百至四百噸石灰石。1970年代能源危機後改用燃煤設備,並更新3、4號窯為NSF與RSP型,使年產量突破一百二十萬公噸。竹東廠也是全台首家推行科學化品質管理的水泥廠,以統計方法控制變異,穩定水泥品質。1960年代成功量產油井水泥(Class G),油井水泥因為是要用於填充油氣井的鋼管與井壁之間的空隙,品質需要滿足嚴格的技術指標,以確保在各種井深和溫度條件下都能發揮固井功能。
早期廠區污染嚴重,居民戲稱「走過水泥廠眼睛睜不開」。自1970年代起陸續引進集塵設備改善周邊空氣品質。並在礦區赤柯山推行礦區綠化,造林面積達59公頃、植樹十餘萬株,獲省府「綠化有功人士」獎牌。廠長陳信助倡導「邊挖邊種」理念,打造綠色礦場。
全盛時期竹東廠僱用約七百名員工,本地人佔八成,為地方主要就業來源。工會活躍,熱心地方體育與公益,並設有員工宿舍與福利設施,形成竹東重要的工業聚落。1997年政府禁止西部採礦,水泥業東移,竹東廠因原料耗盡於2000年8月8日停產,結束半世紀歷史。部分員工轉調花蓮和平廠,餘者則以優退方式離職(嶼人註:還有部分轉調新竹預拌廠,存幾位看管廠區),象徵竹東工業時代的落幕。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Y3nzK43J/



石灰窯是一種專門用來生產石灰的的窯。石灰岩(碳酸鈣)會在石灰窯中煅燒,然後就能產生生石灰(氧化鈣)。將生石灰與水混合後又可以形成熟石灰(氫氧化鈣)。石灰岩遇熱產生生石灰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 熱量 → CaO + CO2
該化學反應可以在840 °C(1,540 °F)以上的任何溫度下發生 ,但一般石灰窯會將溫度控制在900 °C(1,650 °F) (此時CO2的氣體分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不過為了讓化學反應更快發生,有些石灰窯會將溫度調到1,000 °C(1,830 °F) (在此溫度下二氧化碳的氣體分壓為3.8個標準大氣壓
"石灰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F%B3%E7%81%B0%E7%AA%91
---------
照片為台灣水泥高雄廠(台泥鼓山廠)廠區石灰窯。於荒煙蔓草之中,百年石灰窯的基本設計,皆為上細下粗的圓錐柱狀,頂端仍保存煙囪蓋頂。
日治時期1919年,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嘗試改變製程,興建完成的石灰窯,原有7座,其中4座於二戰期間先後倒塌。柴山百年石灰窯見證高雄百年來的水泥產業,期間1928年曾發生淺野水泥罷工抗爭事件。
戰後,台灣水泥時期,也曾多次引發環境保育團體關切生態等爭議,而民間團體亦組成「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保存推動聯盟」,以期積極保存高雄的文化歷史資產。
基本資訊 "百年柴山石灰窯|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5121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