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灣線源由考:台灣水泥竹東廠專用線舊線踏查
"內灣線源由考:台灣水泥竹東廠專用線舊線踏查" https://vocus.cc/article/6625ffa4fd8978000153aeb4
汽笛聲消逝的鐵道
位於臺鐵內灣線上的竹東鎮,除了是前往新竹內山的交通要道,更是新竹山區豐富的石灰石、煤礦、矽砂等礦藏的集散地。近年由檔案管理局數位公開的〈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案,意外揭露鐵道的興建者是台灣電力公司,也就是日本時代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究竟台電為何會插手內灣線建築工程?這可能和這次要踏查的鐵道舊線有很大的關係。
台灣水泥竹東廠前的公車站牌
因水泥而生的鐵道?
1930年代世界陷入經濟大恐慌之中,日本政府為了穩定經濟與軍事物資需求,因而提出了生產擴充政策,加強本地的工業生產製造。不過由於日本也很依賴海外重工業產品,加之中日戰爭開打而來的經濟制裁,迫使日本內地調整工業生產區位,將需要使用大量電力的電化工業轉移到用電相對沒這麼吃緊的臺灣和朝鮮。因應工業移入造成用電需求增加,台電則在1940年代展開了大甲溪水力發電計畫,於大甲溪上游建造多個水壩來攔水發電。
然而,當戰爭因珍珠港事件升級之後,海上交通風險大幅提高,缺乏原物料的臺灣也開始面臨物資斷航的困境,其中一項短缺的物資就是不論工廠或是各項土木工程都需要的水泥。在臺日資水泥企業紛紛將內地舊有設備移來臺灣增加產能來應付島內需求,台電為了穩定大甲溪發電計畫所需資材來源,因此與南海興業在1942年合資成立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南方セメント工業株式會社)自己來生產水泥,這座水泥廠也就是後來的台灣水泥竹東廠。
雖然說預計1943年底水泥工場可以竣工,但因戰時缺工料,實際上不明《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8)1943-04-16夕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會社工場 本年末には竣功
雖然說預計1943年底水泥工場可以竣工,但因戰時缺工料,實際上不明《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8)1943-04-16夕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會社工場 本年末には竣功
考量到南方水泥的目的是供應臺中的大甲溪發電廠工程,日本時代興築新竹到竹東的鐵道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水力發電事業龐大資材運輸系統的一環。戰後臺鐵的〈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號:0035/017/004)檔案在沿革中提到竹東支線是在1944年興築,當時已完成路基46%、一座隧道的導坑完成95%,台電已在鐵道興築投資臺幣194萬6000元。不過關於這段描述仍有幾個疑點,第一是檔案中提及總督府交辦的第1431號指令並未見於1944年12月的臺灣總督府官報,第二是中央研究院的新竹市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中1940年繪製的〈新竹市五萬分之一地圖〉仍將新竹到竹東的鐵道畫出來。雖然第二疑點從1945年航照可以看到在縱貫線分歧點附近的完成度並不高,地圖可能畫錯,但實際上這條鐵道在日本時代的興辦分工與工程進度,還是需要更多史料出土才能知道細節。
戰後臺鐵針對未完成的竹東支線來由的說明〈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號:0035/017/004)
zoomable
戰後臺鐵針對未完成的竹東支線來由的說明〈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號:0035/017/004)
從1945年竹東線分歧點空照來看,的確完成度不高
zoomable
從1945年竹東線分歧點空照來看,的確完成度不高
尋找台灣水泥竹東廠專用線
如前所述,台灣水泥竹東廠的前身是南方水泥的竹東工場,當時是由東洋產業、南海興業與台電三間公司發起,目的是為了供應大甲溪發電計畫的水泥資材。水泥工場的原料來自於關西的赤柯山和橫山一帶,原料搬運則是利用索道將石灰石從礦區送到九讚頭,再由軌道跨越上坪溪、油羅溪到竹東下公館一帶的工場,不過值得提醒的是這兩座橋的位置應是現今的台3線公路橋梁,而不是台鐵的鐵路橋。至於水泥廠和竹東站之間則有一條1.3公里左右的專用線連絡,全線為單線非電氣化,不過現今已隨著水泥廠停工後停駛,成了一條來到竹東可以進行踏查的廢線。
竹東車站與台泥竹東廠之間以專用線(黃線)連接(圖片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47年航照)
zoomable
竹東車站與台泥竹東廠之間以專用線(黃線)連接(圖片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47年航照)
這條廢線起點在竹東站東邊的竹東鐵道親子公園旁,公園的位置是內灣線與專用線夾成的三角形區域,專用線路廊則用竹子形狀的水泥護欄圍起來,仔細一看在雜草之下還有鐵軌。
竹東鐵道公園基本上是利用兩條鐵道之間的畸零地所開闢的公園
zoomable
竹東鐵道公園基本上是利用兩條鐵道之間的畸零地所開闢的公園
軌道與路廊意外地保存良好(往竹東方向拍)
zoomable
軌道與路廊意外地保存良好(往竹東方向拍)
隔著北興路對面的專用線路廊則已經沒有鐵軌的蹤跡,當地商家也把空地用鐵圍籬圈成停車場。穿越停車場之後來到大明路,路廊從鐵工廠的左側圍牆邊經過,同樣也是一整片雜草。我伸長了鏡頭尋找,勉強才在雜草間隙中看到鋼軌的鐵鏽色。
跨越北興路之後的停車場就在舊線路廊上(往台泥方向拍)
zoomable
跨越北興路之後的停車場就在舊線路廊上(往台泥方向拍)
從大明路望向路廊滿滿的雜草(往台泥方向拍)
zoomable
從大明路望向路廊滿滿的雜草(往台泥方向拍)
草叢中隱約可以看到鐵軌(?)
zoomable
草叢中隱約可以看到鐵軌(?)
由於雜草實在太長,所以我繞路走到下一個與道路交叉的位置,也就是中山路。中山路以北的路廊也是相當完整,不過目前是被當地居民搭建棚架,做成菜園的狀態,至少比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動物的雜草好多了。在菜園中仔細一看,我發現地上的石頭頗像是道碴,路旁也有疑似枕木的遺物。
路廊被改為菜園(往竹東方向拍)
zoomable
路廊被改為菜園(往竹東方向拍)
看起來很像道碴的石頭
zoomable
看起來很像道碴的石頭
咦?枕木?
zoomable
咦?枕木?
看起來像是草叢,但從左邊可以鑽入菜園(中山路往竹東方向拍)
zoomable
看起來像是草叢,但從左邊可以鑽入菜園(中山路往竹東方向拍)
回到中山路上,繼續往台泥方向前進。在中山路南側雖然也是長滿樹林,但只要繞過去就能看到一塊空地,地上的鋼軌清晰可見,一旁還有用鋼軌製成的圍欄。沿著清晰的鐵軌一直走到底會到一處工廠前,沒想到才一接近工廠,裡頭的狗馬上衝出來,我也只好繞道而行。
繞過樹林後鋼軌終於出來打招呼(往竹東方向拍)
zoomable
繞過樹林後鋼軌終於出來打招呼(往竹東方向拍)
往另一頭看更明顯(從雞林里4鄰的巷道往台泥方向拍)
zoomable
往另一頭看更明顯(從雞林里4鄰的巷道往台泥方向拍)
工廠前的路線也很明顯(往台泥方向拍)
zoomable
工廠前的路線也很明顯(往台泥方向拍)
為了躲狗只好走旁邊的並行道路,右邊的圍牆是中山國小操場圍牆(往台泥方向拍)
zoomable
為了躲狗只好走旁邊的並行道路,右邊的圍牆是中山國小操場圍牆(往台泥方向拍)
遠離工廠之後,狗還是不死心地一直叫。沿著並行道路繼續走,終於有階梯可以回到鐵路路面上,旁邊剛好有一座土地公廟。只見前方又變成菜園,更前方也長滿了樹林,我決定從並行道路前往台泥廠區遺址。
路線旁的土地公廟(復興路56巷底福德亭)
zoomable
路線旁的土地公廟(復興路56巷底福德亭)
土地公廟前路廊也已經被當地居民再利用(往台泥方向拍)
zoomable
土地公廟前路廊也已經被當地居民再利用(往台泥方向拍)
中正路84巷底溝渠,鐵橋右端往台泥
zoomable
中正路84巷底溝渠,鐵橋右端往台泥
沿著並行道路來到工業路,除了鐵路的痕跡早就看不到之外,對面的廠區也已經蓋起住商混合大樓。根據網路上搜尋到的說法,2000年左右政府不再展延台泥礦區的開採權,使得台泥陸續將可用設備轉移到東部,舊廠則在2010年拆除殆盡,土地經過重劃之後出現住商混合區和公園,已經完全看不出來當年的榮景。
臺灣水泥公司竹東廠專用鐵路線舊照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zoomable
臺灣水泥公司竹東廠專用鐵路線舊照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工業路旁的草叢是鐵路路廊
zoomable
工業路旁的草叢是鐵路路廊
對面已經蓋起住商混合大樓
zoomable
對面已經蓋起住商混合大樓
廠區已經完全被重劃了
zoomable
廠區已經完全被重劃了
目前只剩下一旁的「台泥前」公車站作為這個工業聚落曾經存在過的證明,或許未來隨著竹東的城市轉型,站名也會跟著改名也不一定。過去因山區豐富的礦產原料,聚集了水泥、玻璃與石化等工業,加上有效率的鐵道運輸帶動當地工業發展。雖然傳統工業逐漸沒落,但帶來的人才與技術,持續讓新竹成為北臺灣的重要工業城市,今日更在國際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要追溯新竹的工業歷史,應當是以內灣線鐵道為骨幹,系統性地保留這些產業留下的痕跡,才能讓這部故事說得完整且豐富吧。
"內灣線源由考:台灣水泥竹東廠專用線舊線踏查" https://vocus.cc/article/6625ffa4fd8978000153aeb4
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北水泥製品廠竹東分廠
單位基本資料
企業統一編號: 11913502
管制編號: J5804341
事業名稱: 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北水泥製品廠竹東分廠
事業地址: 新竹縣竹東鎮員山里員山路四三五巷一八號
所在工業區: 非屬工業區類
產業類型: 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排放申報類型: 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
空氣污染解除列管日期: 2014-01-24
水污染解除列管日期: 2011-02-21
廢棄物解除列管日期: 2011-02-24
"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北水泥製品廠竹東分廠 | 透明足跡" https://thaubing.gcaa.org.tw/facility/J5804341
台泥轉型發威!前三季營收破千億創歷史新高 竹東舊廠出售案今年可貢獻獲利26億
"台泥轉型發威!前三季營收破千億創歷史新高 竹東舊廠出售案今年可貢獻獲利26億"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d0f88693-6cf1-4935-aecb-a282f2540e12
台泥11/11公布前三季財報,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10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6億,年增30.4%,突破千億大關的同時也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11月11日適逢台泥1954年公營轉民營70年,台泥也公布財報佳音。第三季合併營收4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0.72億元,年增5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1.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9億元,每股純益(EPS)0.42元。累計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73.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1.68億元,EPS 0.93元。
另一方面,台泥的10月營收也見佳績,合併營收163億,年增73.63%,較去年同期成長69億,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台泥1-10月累計合併營收約1218.6億,年增34.93%,較去年同期增加315.5億。
亞泥於日前也公告前三季財報,稅後純益約90.8億元,年減約4.9%,EPS 為2.72元。另外,亞泥10月合併營收65.73億元,雖仍年減約1.9%,但較上月成長;累計前十月營收約620.1億元,年減7.3%。
台泥指出,今年前3季獲利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1.68億,主要受惠今年3月6日起併入歐洲OYAK及Cimpor兩公司業績,帶動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土耳其OYAK及葡萄牙Cimpor截至今年10月為止,已為台泥貢獻約430億營收,來自土葡的低碳水泥營收占台泥累計合併營收35.27%。
中國市場因實施降準政策,使台泥在當地水泥營收10月起呈現量價齊揚,較去年同期成長18%。台灣水泥巿場雖10月受到2個颱風來襲,但營收仍維持與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台泥旗下包括台泥綠能及台泥儲能多數案場已陸續併網發電及參與電力交易,10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則有明顯成長。至於今年以來連續受到地震以及颱風影響的和平電力,已經在第三季恢復正常營運。
台泥董事會也決議出售竹東舊廠6509坪土地予忠泰建設,總價近新台幣33億元。由一年前宣布合建改為現在售地,據了解,主要是著眼於避免區域不動產市場之不確定性及希望加速非營業用不動產處置效率,預計出售這筆土地年底前可為台泥帶來約新台幣26億淨利,粗估可為今年貢獻EPS約0.35元,將於第四季認列入帳。除此次出售的簽約土地,台泥在竹東地區尚有2.2萬坪土地未來計畫持續開發活化。"台泥轉型發威!前三季營收破千億創歷史新高 竹東舊廠出售案今年可貢獻獲利26億"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d0f88693-6cf1-4935-aecb-a282f2540e12
-----------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台泥處分竹東舊廠土地 估獲利26億元年底前完成認列
台泥 (1101-TW) 今 (11) 日晚間公告,董事會決議出售竹東舊廠 6509 坪土地予忠泰建設,總價近 33 億元,預估處分利益 26 億元,可望在今年底前完成認列,挹注獲利表現。
據了解,台泥此次由一年前宣布合建改為宣布售地,主要是著眼於避免區域不動產市場之不確定性及希望加速非營業用不動產處置效益;而目前台泥在竹東地區尚有 2.2 萬坪土地未來計畫持續開發活化。
此外,台泥董事會也通過對歐非水泥環保事業團隊的卓越貢獻留才方案,規劃透過歐洲子公司 Cimpor 發放約 450 萬歐元之團隊留任獎酬,並以約 3600 萬歐元預算編列未來 5 年內授予員工技術股認股權及績效獎酬等。
"台泥處分竹東舊廠土地 估獲利26億元年底前完成認列" 台泥處分竹東舊廠土地 估獲利26億元年底前完成認列 https://bit.ly/4gzkawH
------------------
此開發案將採用全台灣最低碳混凝土—台泥Total Climate系列石灰石水泥混凝土,初估可達到混凝土用量減碳34%。忠泰建設與台泥展理念一致,竭力在經濟活動與發展的同時,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為地球永續發展努力。台泥指出,過去我們的水泥廠在竹東耕耘了許多年,未來我們將攜手忠泰集團持續為竹東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台泥認為,忠泰建設是一家在人文涵養、美學造詣、跨領域發展上都非常卓越的品牌。台泥非常榮幸能夠與這樣的合作夥伴攜手共創未來。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指出,「跨領域,是我們開拓創新的途徑,也是我們應對挑戰的策略。台泥近年積極開發全新的水泥及混凝土品項,更在儲能、創能、綠能等領域持續邁開步伐。忠泰建設更是跨領域的翹楚,頂級建商,已成為忠泰的代名詞,但忠泰並不就此滿足,近年與國際大師合作,同時進軍百貨商場,忠泰發展至今,不只專營在住家、辦公等建築領域,還包括一些文化設施、美術館、餐廳、藝廊等,種類多元,李董事長及團隊在面對這個充滿變化和競爭的時代,眼光獨到,因此也在業界頗負盛名」。忠泰建設總經理瞿世泉表示,與台泥2021年展開對話與接觸,2022年4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台泥與忠泰的合作可說是強強聯手。他指出,台泥在本業達成大幅減碳成效,積極開發全新的低碳水泥及混凝土品項,在儲能事業上更是引領全球企業,在友善環境的投入,貢獻卓著,而忠泰集團一直積極引進日系工法,持續與國際團隊合作,用心經營城市裡的建築、文化藝術,豐富大家的生活體驗,相信與台泥的合作,將更近一步實踐『人與環境友善共生』,也期許對未來居住產業永續開發的進程寫下重要的一章。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楊長達所長表示,新竹科學園區去年產值達1.6兆元,剛性住宅需求使得新竹房價一路飆漲,屬於蛋白區的竹東,因有68號快速道路,到竹科僅25分鐘車程,但房價較新竹市區、竹北地區的低約3成,成為不少竹科首購族首選。全球房地產服務機構高力國際副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評估,竹東鄰近竹科及高鐵站,在新竹市及竹北房價高不可攀下,竹東房價相對親民實惠,也較不易塞車,加上環境清幽,持續受到自住客青睞。此外,緊鄰台泥忠泰竹東開發案步行約8分鐘,即是新竹縣政府規劃的「竹東客家文化大禾埕」計畫,主要分為音樂文創埕、竹東轉運站、竹東鎮綜合行政中心3大區塊,竹東轉運站結構體已經完成,新竹市府規劃在竹東轉運站與竹北高鐵站設置對開快線,與竹北高鐵成為新竹縣交通雙核心,因此台泥與忠泰攜手推出之低碳樂居生活圈,也被當地看好有極大發展潛力。台泥攜手忠泰建設 啟動竹東低碳樂居生活圈開發案|iBT數位建築雜誌|智慧建築與建材專業雜誌 https://bit.ly/47Lbdy8
---------------------------
台幣升值,水泥廠活化手中土地資產,挹注營運收益、潛在獲利大增,台泥(1101)竹東廠土地公開標售、基隆廠進入實質開發程序。環泥(1104)則啟動高雄路竹廠的都市計畫變更,將朝科技園區開發。信大水泥(1109)也在進行關西土地194公頃開發評估多角化經營或出售可能。
水泥廠資產活化內容
台幣升值 水泥廠資產活化挹注營運收益、潛在獲利大增 - 產業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4n3tafU
活化非核心事業閒置土地,台泥已在今年在股東會宣布是未來幾年營運方向之一。
台泥在全台的土地資產有數十萬坪,公司已成立「 資產開發公司」進行土地資產活化。
台泥已在日前公告,出售桃園巿蘆竹區部分土地完成簽約,出售的土地面積約6,361.28平方公尺,處分利益約6.5億元。
今年台泥列為首要開發的土地,就鎖定位於北市基隆路的「台泥台北廠」,近萬坪土地目前正進行設計,年底前將申請建造執造,未來將打造綠色、低碳辦公園區。預估潛在開發利益在百億元以上。
另外,台泥在6月也公告,董事會決議處分新竹縣竹東鎮台泥段土地,面積約2,872.56坪,以公開招標方式進行,目的也是活化公司資產。
環泥位於高雄路竹23公頃土地正準備進行資產活化,目前正送件變更中,預計1至2年可完成土地變更。
環泥指出,路竹廠現已進入農變工都審程序,未來將開發為科技園區,出租或出售都在評估中。
台幣升值 水泥廠資產活化挹注營運收益、潛在獲利大增 - 產業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4n3tafU
活用資產,除了新竹關西土地外,信大水泥台北市衡陽路106號土地合建案,已在2024年5月取得建照,並向建管處申報開工。另外,北市松山大樓持續出租中。
至於在全台擁有二十多萬坪土地資產的國產建材,手中資產活化最大的標的就是舊南港廠的「南港開發計畫」;目前已在興建中,預計2027年完工。
市場估,在台幣升值,南港地區無論是住宅、商辦的價格飆漲,國產建材「南港開發計畫」完工後,潛在的開發利益應有數百億元。
-----------------------
《竹東水泥廠事件(一)竹東水泥廠》 #筆者嶼人詹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NJbPAPsZ/
「開礦的先鋒是道路,如無交通即無礦業。」(盧善棟《礦冶評論集》)
在生產水泥的多項原料裡,石灰石就佔了其中之八成。你是否曾經想過?實際上竹東、橫山並沒有生產石灰石,為何日治時期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戰後的亞洲水泥公司卻先後選址於此興建水泥廠,而不建築在礦山旁邊,像糖廠一樣矗立在甘蔗田附近呢?
首先,水泥業屬於一項資本密集的行業。在水泥尚未投入生產以前,粗估至少需先有三萬坪以上的土地及資金興築廠房,並且前述尚未考慮及未來廠區擴建之需求;若要在礦山旁尋得一處如此寬廣的腹地,著實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其次,交通亦是決定水泥業區位的一大要點!若是交通方便,則距離市場亦為接近,可以緩解匯集其他原料以及水泥成品質重價廉的運輸成本。
此外,水泥亦是一項高耗能的產業,因此在燃料的使用方面也需要仰賴運輸系統;光是橫山的亞洲水泥廠,就曾經先後替換過煤炭、天然氣、重油等多項燃料。後期亞泥更為了運輸方便,遂於龍井向臺中港務局租下土地興建「巨蛋」,作為進口煤炭之儲煤場,再透過鐵路將煤炭輸送各處廠房······。
🙇♂️閒邊補充:
二戰期間為了穩定生產軍事與經濟物資,1940年代日本在台灣展開了「大甲溪水力發電計畫」,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在大甲溪上游建造多個水壩來攔水發電,1942年由東洋產業、南海興業與台電三間公司合資成立「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南方セメント工業株式會社)來生產水泥,開始在竹東興建水泥廠,為了方便運送水泥到台中也開始興建「竹東支線」鐵路。
但竹東支線與竹東水泥廠都是在戰後才啟用,竹東也因為戰後許多工廠林立轉型為工業城市,許多台籍知識青年,在工廠接觸到了外省籍空降長官,根據竹東鎮志記載,台泥課長以上都是外省人,事務課楊課長是補皮鞋的,修理廠湯課長馬戲團出身,不懂英文,很會騎自行車,原地不動可達20分鐘之久,也釀成了之後竹東水泥廠事件的爆發因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NJbPAPsZ/
《台泥興衰史》
台泥竹東廠前身為南方水泥工業株式會社,日治末期僅完成六成建廠工程。戰後由政府接收,1946年成立「台灣水泥公司」,竹東廠成為主要生產基地之一。1950年代起採用赤柯山石灰石為原料,質地純淨、鹽分低,與紅黏土混合能製成低鹼水泥,品質優良,被指定為全台唯一生產A級特級水泥的工廠,供應石門水庫、谷關水力發電等國家重大工程。
1950年代竹東廠建成6公里索道,連結赤柯山礦場與內灣線合興站,每日可運送三百至四百噸石灰石。1970年代能源危機後改用燃煤設備,並更新3、4號窯為NSF與RSP型,使年產量突破一百二十萬公噸。竹東廠也是全台首家推行科學化品質管理的水泥廠,以統計方法控制變異,穩定水泥品質。1960年代成功量產油井水泥(Class G),油井水泥因為是要用於填充油氣井的鋼管與井壁之間的空隙,品質需要滿足嚴格的技術指標,以確保在各種井深和溫度條件下都能發揮固井功能。
早期廠區污染嚴重,居民戲稱「走過水泥廠眼睛睜不開」。自1970年代起陸續引進集塵設備改善周邊空氣品質。並在礦區赤柯山推行礦區綠化,造林面積達59公頃、植樹十餘萬株,獲省府「綠化有功人士」獎牌。廠長陳信助倡導「邊挖邊種」理念,打造綠色礦場。
全盛時期竹東廠僱用約七百名員工,本地人佔八成,為地方主要就業來源。工會活躍,熱心地方體育與公益,並設有員工宿舍與福利設施,形成竹東重要的工業聚落。1997年政府禁止西部採礦,水泥業東移,竹東廠因原料耗盡於2000年8月8日停產,結束半世紀歷史。部分員工轉調花蓮和平廠,餘者則以優退方式離職(嶼人註:還有部分轉調新竹預拌廠,存幾位看管廠區),象徵竹東工業時代的落幕。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Y3nzK43J/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