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僅300人入伍 一年期志願役預官116年停招
在少子化影響下,可徵役男數逐年遞減,今年可徵役男首度跌破十萬人大關,預估到115年時,將僅剩約7萬4000千人。國軍為此以「招募」及「留營」精進作為應對,也在111年推出一年期志願役預官,目標每年七百員。但據了解,該班隊將配合94年次役男大學畢業,預計在116年停招。(軍聞社)
兩年僅300人入伍 一年期志願役預官116年停招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6ORM4S
2024/08/15 09:57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在少子化影響下,可徵役男數逐年遞減,今年可徵役男首度跌破十萬人大關,預估到115年時,將僅剩約7萬4000千人。國軍為此以「招募」及「留營」精進作為應對,也在111年推出1年期志願役預官,目標每年700員。但據了解,該班隊將配合94年次役男大學畢業預計在116年停招。學者及立委認為,政策最初因停徵一年義務役而起,現因復徵而停招是合理的,建議積極加強94年次役男對國軍的認知、提高報考意願。
國防部表示,為滿足中、長期軍官人力需求及考量招募現況,114年仍維持招募「一年期志願役預備軍官班」;後續配合94年次役男大學畢業,自116年辦理「大專考選預備軍官士官班」,停止招募本班隊。
根據數據,國防部首年招募目標為700員,招獲204員,獲得率近三成;112年招募目標則為300員,且僅招獲114員,獲得率達三成八;今年計畫數再降至147員,班隊將預畫於10月19日辦理甄選。
該班隊於111年啟招時,國防部表示,因應新興兵力與後備部隊戰力編成,規劃每年招收一期志預官,每年700員為目標,強調此舉可提供役男兵役及多元就業選項,爭取有志青年從軍,同步滿足基層人力需求。
而國軍亦曾在107年初推動該政策,只要受訓服役22週,即可掛階少尉並服役一年,表現優異者可續簽,每年約招收800人;但到了109年,國防部稱常備部隊編現比將達90%,停辦一年期志願役預官班。
對此,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是國防部人力資源的彈性運用,將資源集中到成效較大的招募管道上,中正預校國中部停招也是如此,因為成效不大,在人力規模運用上也會面臨競爭。而在一年期義務役啟招後,義務役規模可提供較容易取得的資源。但他也相信在義務役制度成熟後,還是有機會能恢復預官等其他多元招募管道,想入伍的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政策最初因停徵一年義務役,缺乏基層領導幹部,所以開始招考一年期軍官班。既然116年役男已具大專學歷可考選預士官,當初政策目的已不存在。
洪申翰上會期質詢時曾表示,這批役男現值大一升大二,國防部應趁他們還在校時,加高對國軍認知、提高報考意願。
他昨日說,國防部116年預計招考軍官1000員,士官2000員。為讓具專業知識役男可發揮所長,建議可評估讓義務役預官預士,同志願役領取專業加給。
兩年僅300人入伍 一年期志願役預官116年停招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6ORM4S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竹縣湖口小校招生不理想 議員吳菊花建議取消共同學區、祭獎勵
新竹縣議員吳菊花今(16)日質詢時表示,湖口鄉7所國小中有4所招生不理想,建議縣政府取消共同學區為單一學區,研擬相關獎勵措施,吸引學生就讀。 (記者廖雪茹攝)
竹縣湖口小校招生不理想 議員吳菊花建議取消共同學區、祭獎勵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7Oy8w
2024/05/16 15:46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湖口鄉有7所國小,但各校學生人數落差大,其中有兩校目前新生報到僅約10人,縣議員吳菊花今(16)日建議縣政府取消共同學區為單一學區,研擬相關獎勵措施,吸引學生就讀。
吳菊花在議會質詢時說,湖口鄉7所國小中,有4所小學校招生不理想,其中有位在縱貫線、高速公路旁、也有校舍翻新過的,但除了信勢國小外,其他6所都採共同學區制,因此許多家長擠破頭把小孩往大學校送,她建議縣府取消共同學區為單一學區,並研議透過各項獎勵補助的辦法,吸引學生就讀。
教育局表示,依據「新竹縣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及調整審議作業要點」,第三點劃分基本學區、共同學區及大學區,基本學區劃分原則包含「保障學生就學、均衡學校發展、依據各校容量、調適班級人數以及參考各方建議」;共同學區劃設也是基於上述原則考量。檢視113學年度學區學生數及新生報到情形,目前共同學區人數都低於6人(實際需以2024年7月15日為基準)。
縣長楊文科指出,基於全縣學校的公平性,將先請教育局了解各別學校招生不足的原因,再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案。
竹縣湖口小校招生不理想 議員吳菊花建議取消共同學區、祭獎勵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7Oy8w


一名網友好奇「估計」為何會是中國用語。(翻攝自PTT)
©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小朋友聯絡簿寫「估計」老師:別用中國用語!全場傻了 https://bit.ly/3wpa1jA
一名網友日前分享一張照片,有小朋友在聯絡簿的生活札記寫,「鞋子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結果老師把「估計」畫紅線,標註「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讓網友納悶「估計」何時是中國用語了,引發網友討論。
原PO日前在PTT發文詢問,「估計是對岸用語嗎?」並貼出他在網路上看到的聯絡簿內容,一名小朋友在聯絡薄的生活札記欄寫,明天打算去買新鞋子,現在的鞋子已經破了大洞,下雨的時候鞋子裡就像細菌的游泳池,並在最後一句寫「所以不換估計是不行了」,結果老師用紅筆把「估計」畫線,提醒學生「別用大陸用語比較好」。
原PO看了困惑,認為小朋友沒用錯,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估計的解釋有估量價值或數量,例如《舊唐書.卷一五.憲宗本紀下》:「出內庫羅綺、犀玉金帶之具,送度支估計供軍。」另外估計也有推測的意思,例如「我估計他今天不會來。」
貼文PO出後,許多網友也看傻眼,「估計哪時變大陸用語了」、「蛤,估計欸」、「老師有問題+1」;不過也有人指出在這句話中,台灣比較常用恐怕、大概,不是估計,「大陸用語會把『估計』或『我估計』放在句首」、「估計以前台灣比較常用在數學」、「估計不是大陸詞語,但是這種用法是大陸用法」、「感覺台灣用詞語意真的比較少用估計,但我也不知道老師管這個有沒有必要」。小朋友聯絡簿寫「估計」老師:別用中國用語!全場傻了 https://bit.ly/3wpa1jA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最好避免習慣使用中國用語,這記者還偷改原稿,立場偏頗。文化入侵,一不注意,自己的習慣語或母語就被消滅了。 https://bit.ly/3wpa1jA


「估計」是中國用語?網紅醫再揭「2常見支語」 釣出一票網翻白眼
2024/05/08 17:18
「估計」是中國用語?網紅醫再揭「2常見支語」 釣出一票網翻白眼 | 娛樂星聞 https://bit.ly/3y8iFUf
小朋友寫「不換鞋『估計』不行」被老師提醒不要用中國用語。(圖/翻攝自PTT)
近日一名網友在PTT發布一張聯絡簿的照片,學生其中一句「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被老師用紅筆糾正「別用中國用語」,讓網友相當疑惑,並貼出教育部國語辭典反問大家,結果掀起兩派論戰,對此,ICU醫師陳志金除了認同「估計」是中國用語,也另外舉例了兩種生活中常見的支語。
 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對此事發表看法。(圖/翻攝自Icu醫生陳志金臉書)
▲ 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對此事發表看法。(圖/翻攝自Icu醫生陳志金臉書)
有網友疑惑地在PTT發問,「估計是對岸用語嗎?」並貼出一張他在網上看到的聯絡簿內容,圖片中可以看到學生在生活札記處寫下,「打算要去買鞋子,因為鞋子破了個大洞,下雨時鞋子就像『細菌的泳池』,所以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老師看到後,將「估計」兩字畫起來,註記:「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瞬間掀起熱議。
時常針對時事發表自身看法的網紅ICU醫師陳志金,見狀後便隨即在臉書發文,舉例三種生活中常見的支語,鞋子壞了,台灣人說「不換恐怕不行!」,中國人說「不換估計不行」;人家道謝,台灣人回「不會」,中國人回「沒事」;向人問好,台灣人說「早安!」,中國人說「早上好!」。
網友也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知道的支語,「還有立馬!立刻就立刻馬什麼」、「還有視頻」、「還有聽過領盒飯了」、「不喜歡聽打掃衛生,打掃就打掃」、「我在賣場聽過小孩對爸爸說『這個好牛逼』」、「台灣人就是講番茄,西什麼紅柿聽不懂啦」、「打印、監控,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常聽到反饋…」。
「估計」是中國用語?網紅醫再揭「2常見支語」 釣出一票網翻白眼 | 娛樂星聞 https://bit.ly/3y8iFUf


少子化衝擊 屏縣凌雲國小、僑智國小、舊寮國小停辦
屏縣凌雲國小、僑智國小(見圖)、舊寮國小審議通過停辦。(資料照)
少子化衝擊 屏縣凌雲國小、僑智國小、舊寮國小停辦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aUEDIM
2024/04/29 18:29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屏東縣少子女化持續影響招生,縣府教育處依學校停辦相關法令規定,進行學校合併或停辦的衡量與檢討評估,2月間分別到僑智國小、舊寮國小、凌雲國小舉辦公聽會後,上週教育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自113學年度起停辦該3校。
高樹鄉舊寮國小全校學生33人,每個年級都不到5人,並已連續5年總學生數不到50人;內埔鄉僑智國小31人,連續4年總學生數不到50人;至於屏東市凌雲國小早在確定屏東科學園區要設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後,確定走入歷史,在校生可優先選擇進入實中國中部或國小就讀。
屏縣府依據「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置合併或停辦辦法」第6條規定,學校連續2年學生人數未達50人得改制為分校、併校或停辦,這3所學校列入評估後,歷經多次的協調及地方公聽會,本月22日召開教育審議委員會,經過長達5小時的討論,審議通過停辦該3校。
「主要是學生能否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一名學生家長說,確實人數太少的學校,孩子同儕及學校設施都吃虧,但好處是離居住地較近,如何彌補合併後學生的權益及受教權,是家長最關心的,不希望廢校背後是為了土地能做其他使用,期盼能造福地方。
屏東縣目前少於50人的國小有37校,佔全縣2成,117學年度將比112學年度減少6100多人,以現行國小每班28人為編班標準,未來5年內預計陸續減少218班。
教育處強調,少子女化趨勢已是全國無可避免的議題,除協助學童轉學至希望的學校就讀外,包括交通費、營養午餐費、保險費、代收代辦費等,原學區的學童都享有補助至國小畢業,而停辦後的校園校舍空間,縣府也會徵詢地方意見進行整體規劃活化運用,讓教育資源做最好的配置。
少子化衝擊 屏縣凌雲國小、僑智國小、舊寮國小停辦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aUEDIM


少子化下再不改變 義守大學校長:117學年私校學生數恐腰斬
少子化下再不改變 義守大學校長:117學年私校學生數恐腰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hoH3W
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今日在全國大學教務和校務會議中發出警語,大學如果再不改變,私校學生人數恐將腰斬。(記者林曉雲攝)
2022/09/07 11:52
〔記者林曉雲/南投報導〕少子化衝擊猛烈,位於高雄市之私立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今日在全國大學教務和校務會議中發出警語,大學如果再不改變,私校學生人數恐將腰斬,但他也表示,數位學習是大學的核心,教與學轉型為線上遠距,招徠「虛擬」國際學生是大學發展之未來方向之一。
教育部昨日召開私校退場審議會,公布高苑科技大學及大同技術學院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明年5月底前改善不成,最快下學年將被停招,這是教育部依私校退場條例規定,首次公開專輔學校名單,今也將繼續召開審議會,預期會有更多學校被列入退場之觀察名單。
陳振遠今以「後疫情時代大學教務及校務之因應策略」進行專題演講,對於民國117年高教生源只剩近16萬人,他表示,私立大學必須要有所改變,否則私校的學生人數恐會腰斬。
陳振遠也表示,現在進入大學的大一生都是108新課綱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加上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使數位線上學習更豐富,大學老師必須要改變過往的教學方式,不斷精進教學,才能跟上時代的改變。
少子化下再不改變 義守大學校長:117學年私校學生數恐腰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hoH3W


少子化剛需倒退嚕 家戶成長數創半世紀新低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少子化剛需倒退嚕 家戶成長數創半世紀新低 https://bit.ly/3fUAREf
2022年1月25日 週二 下午5:46·3 分鐘 (閱讀時間)
「少子化以後誰還需要買房?」一直是許多人議論房市的命題,多數專家解釋,由於家戶增加數量仍大於出生率,所以現階段房市仍不受影響。不過若是將數據拉長來看,去年全台家戶數量增加7.27萬戶,是1968年以來新低量,明顯與交易移轉量創新高的狀況不同調。
★鎖定更多房產新聞,請上【東森挑房趣】粉絲頁
信義房屋統計全台家戶數量變化,1975年~2012年間每年都增加超過10萬戶的家戶數相比,1996年甚至一度達到20萬戶,不過最近9年家戶數增加開始放緩,僅有1年增加達10.1萬戶,多數時間家戶數增加都不到10萬戶,去年甚至僅增加7.27萬戶,創下1968年以來的新低。
▼信義房屋統計歷年全台家戶數增漲變化,發現去年創下半世紀以來新低。(圖/信義房屋提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家戶增加與房地產景氣呈現正相關,通常房市熱絡與新成屋落成量大時,都會帶動家戶數增加,不過2021年新成屋完工數量高,且房市移轉創下8年新高,但家戶數增加數量卻不同調,增數反而創近半世紀的新低紀錄,一方面反映人口老化,一方面與7年級後段班與8年級生數量較少等關係。
即使家戶數成長趨緩,但去年房市卻仍價量齊揚,不受影響,曾敬德認為,主因是景氣力道太強勁,倘若時間一久,家戶數的變化一定會與房市有相當的關連性,包括首購比例減少、換屋需求增加與區域的興衰差異等。
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解釋,目前小家庭越來越多,過去常見的四代同堂、三代同堂到現在變成「兩代不同堂」,每戶人數持續下降,也讓戶量持續攀高,帶動更多房市需求,並削弱人口減少對房市的負面影響,但目前台灣老年化與少子化趨勢未變,出生與死亡人口已出現死亡交叉,不少都會區已出現人口負增長情況,估計家戶數增加對於房市帶動效果將逐步減弱。
若以區域狀況來看,去年六都唯一家戶數減少的是台北市,減少約8千戶,戶增長最強勁的是新竹縣市與桃園市,其中新竹縣增加4879戶2.3%,新竹市增加3111戶1.8%,桃園市增加1萬5973戶1.9%。
▼去年以桃園、新竹的家戶數增長較強勁。(圖/信義房屋提供)
曾敬德表示,家戶數成長明顯的區域也是去年房市交易熱區,因持續有產業進駐與台商回流,吸引更多就業與購屋人口,形成剛性購屋需求。葉國華也指出,房價長期漲跌的根本是基於供需之間的關係,但短期影響房價的因素更多,包含利率、資金回流、捷運、科學園區、重劃區開發等,依目前相對穩定的政經環境來看,人口不可能驟增或驟降,因此房價短期內不會因人口改變而發生巨幅震蕩
少子化剛需倒退嚕 家戶成長數創半世紀新低 https://bit.ly/3fUAREf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1張圖秒懂!彰縣年花4億發3萬元生育津貼 很多人是… 1張圖秒懂!彰縣年花4億發3萬元生育津貼 很多人是…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6HYigy
 分享1張圖秒懂!彰縣年花4億發3萬元生育津貼 很多人是…到Facebook 分享1張圖秒懂!彰縣年花4億發3萬元生育津貼 很多人是…到Line
 彰化縣實施新生兒每胎3萬元補助,2015年12月0歲到1歲幼兒1萬2529人,到了2018年12月變成3歲到4歲時,只剩1萬1022人,居然少了1507人。(記者張聰秋攝)
彰化縣實施新生兒每胎3萬元補助,2015年12月0歲到1歲幼兒1萬2529人,到了2018年12月變成3歲到4歲時,只剩1萬1022人,居然少了1507人。(記者張聰秋攝)
2019-03-27 09:31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領了就走!彰化縣政府頻頻喊窮,錢花得兇歸因於社會福利政策現金補助發得多,其中,新生兒每胎3萬元補助1年就花掉縣庫近4億元,實施5年來前4年已經吃掉縣庫16億元,砸這麼多錢出去,結果彰化縣幼兒人數3歲到4歲居然會比0歲到1歲間少,少的幅度超過1成,顯然,不少幼兒領了補助,到了要上學年紀就遷移到外縣市居住就學。
根據府民政處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12月0歲至1歲幼兒1萬2529人,到了2018年12月變成3歲至4歲時,只剩1萬1022人,少了1507人,也就是說少了12%,這12%人口除了極少數因疾病或意外等死亡因素,絕大多數戶籍都遷徙外地。
彰化縣政府自2015年開始實施每胎3萬元生育津貼補助,政策用意要減緩人口老化、鼓勵新婚夫妻生育、增產報國,同時落實政府照顧人民的美意,政策今年邁入第5年。
社會處統計,2015年至2018年生育補助受益人數、支出經費分別是2015年1萬3267 人、3億3295萬5200元;2016年1萬3782人、4億1346萬元;2017年1萬3100人、3億9300萬元;2018年1萬2565人、3億7695萬元。
發錢鼓勵生育,民眾看法不一,不少民眾說,領完補助就走人是不爭的事實,彰化縣砸錢讓債留子孫,卻幫到外縣市,政策有檢討修正的必要。不過,也有民眾覺得,4億元只占縣府歲出預算極微小的比例,錢真正用在縣民身上,總比浪費在不需要的建設和一次性活動還好


開放醫院,可以為少子化社會帶來「生」機嗎?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灣的嬰兒出生人數與生育率逐年下降,愈來愈凸顯少子化的問題。為了讓生產制度更為健全,鼓勵生產並提振產婦信心,最近衛生福利部提出「開放醫院」(open hospital)的構想,鼓勵婦產科診所醫師為社區內的孕婦提供產檢服務,並與附近可執行接生服務的醫院合作;當孕婦個案要臨盆時,利用合作醫院的設備,由產檢的醫師接生,衛福部將給予每案1萬元的補助。
少子化確實是當前社會最大的隱憂之一,因此對於政府想要提升生育率和照護品質的施政,都必須給予高度肯定。但是,針對生產照護實施「開放醫院」的制度是否有助於這個目標的達成,我不敢太樂觀,甚至覺得這可能未對症下藥。
國內大多孕婦在醫院產檢與生產,這樣的孕產照護模式已行之多年,經歷生育率攀升、達到頂峰以及滑落的不同時期,因此現行孕產照護模式應該不是引起少子化的原因。不過,有一個問題確實對生產與生育率有不利的影響,就是醫院婦產科醫師人力吃緊,而且執業醫師平均年齡明顯高於其他專科,從事接生的醫師也愈來愈少。衛福部應該是擔心接生醫師人力不足,才出此對策,希望開業的婦產科醫師也能夠提供產檢和接生服務。
以「開放醫院」促進診所婦產科醫師和醫院的合作,提供孕產婦完整、安心的照護是很好的構想,但也不是完全新的創舉。十多年前,花蓮門諾醫院的婦產科就開始與鄰近的江昌雲婦產科診所密切合作,江醫師在診所為孕婦提供產檢,在門諾醫院為產婦接生,產後母嬰在醫院接受照護,由江醫師持續療護。但是個別醫院成功的案例,卻不一定表示此模式能夠在各地廣泛實施。
為什麼小型院所不提供接生服務?
據我所知,目前國內提供接生服務的診所寥寥無幾,除了較具規模的連鎖婦產科外,一般婦產科診所差不多都已經不執行接生,甚至規模較小的醫院也普遍沒有婦產科。因此,接生的任務幾乎都落在中大型醫院上面。
為什麼診所和小型醫院不再提供接生服務?我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導致接生的風險與成本相對很高,讓婦產科醫師卻步。
第一,社會上對母嬰健康與生命的重視與日俱增,民眾幾乎無法接受任何非預期的負面結果。雖然生產的安全性已較幾十年前有明顯的提升,但某種程度上還是有非人為可控制的風險存在,導致接生的醫療糾紛發生率相對來得高。雖然衛福部三年來實施「生產事故救濟」制度,使得許多生產的糾紛能夠圓滿處理,但是醫療糾紛的風險還是婦產科醫師心中的一大陰影。
第二個原因是接生的成本其實相當高,為了可能的生產併發症以及確保母嬰安全,接生診所或醫院必須購置相當多的設備,而且人員要全天候排班,才能夠為產婦提供不定時的接生服務,因此必須有一定的接生案件數才符合成本效益。而國內新生兒出生件數愈來愈少,健保給付偏低,導致診所和小醫院接生收入確實相對不足,直接影響他們接生的意願。
第三,還有一個比較不被注意到的問題,是醫師對生活品質的期待。根據統計,國內婦產科執業醫師的平均年齡約是53歲,除非對臨床接生業務繼續保持高度的熱誠,否則婦產科醫師多半不想再過著「無暝無日」的生活,24小時待命為產婦接生。通常會選擇開業的婦產科醫師比較注重生活品質,而非追求專業成就感。
以上三個原因中,「開放醫院」只對第二個問題有幫助,但是對第一和第三個現象還是使不上力,對鼓勵開業婦產科醫師提供接生服務誘因不大。這樣的構想在都會區人口密集、婦產科診所與醫院鄰近的地區,或許較有可行性,但仍無法解決非都會區與偏鄉的問題,因為這些地方很可能連婦產科診所都沒有。即使某鄉鎮有婦產科診所,但如果接生的醫院是在車程半小時以外的地區,也會大大降低診所醫師往返接生與照顧的意願。
開放醫院在台灣,恐怕難有生機
不過「開放醫院」無法在國內普遍適用的最主要因素,是醫療制度結構根本上的差異。國際上採用開放醫院制度的國家不多,實施此種制度的主要國家是美國。要了解開放醫院制度,我們可以從國內現行的「封閉醫院」(closed hospital)模式開始談起。
封閉醫院有自己聘任的固定醫師群,不接受在院外執業的醫師到院從事醫療工作。同樣地,除非合約有特別載明或經過醫院同意,並向衛生局報准,否則院內的醫師也不能到院外的醫療機構兼職。
相較於台灣的封閉醫院模式,絕大多數美國醫院採用開放醫院制度,這是指醫院對院外醫師來到院內執行醫療業務是採取開放的政策開放醫院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臨床專科醫師,而是透過與在其服務區域內、符合其臨床業務需求條件的開業專科醫師簽約合作,給予這些通過其資格審核的醫師「特別待遇」,到院提供診療與照護病人。這些特約醫師平常在自己的診所看病人,若發現病人需要進一步診療(比如手術或住院治療),則將病人轉診到合作醫院去,由自己擔任主治醫師[1],醫院提供必要的設施,以及護理人員、住院醫師或醫師助理,與主治醫師一起照顧病人。
因應這種開放醫院的制度設計,以及考量醫師和醫院上是各自獨立的醫療服務提供者,美國的醫療或健保傳統上都把醫師和醫院的費用分開支付,和台灣健保將醫療費用給付給醫院,再由醫院依照醫師的薪酬計算方式核撥給醫師的情形很不一樣。若開放醫院制度要在台灣實施,醫院必須將健保的給付與特約醫師拆帳,在健保住院給付偏低的情況下,拆帳比例要讓特約醫師滿意相當不容易。
我國的醫療法規和醫療管理制度也是建立在封閉醫院制度的基礎上醫事人員相關法律要求包括醫師在內的醫事人員都需要將執照登記在某一個醫療機構,才可以執行醫療專業行為,除非向所在地衛生局報准,否則僅能在執登的機構場所執業。絕大多數醫師當決定離開醫院自行開業時,應該就不想從事住院診療服務了,因此要婦產科診所醫師再回醫院接生並進行產後住院照護,意願恐怕會非常低。
想提供優質孕產照護,我們更期待「全人全程」模式

簡單來說,我個人認為:若要因應接生醫師不足、提供優質的孕產婦照護,可以朝強化助產師或孕產護理師的功能努力。我們期待,每位孕婦從確診懷孕開始,便有一位專任的助產師或孕產護理師,為她們提供全程孕產管理與關懷服務,包括衛教、安排與陪伴產檢、討論與擇定最合適的生產場所(醫院或家裡)與方式(助產師或醫師接生、自然產或剖腹產),再依照規劃的方式進行接生與產後照護。
相較於現行由醫師執行的片段診療模式,這種方式能提供孕產婦更連續貼近的照護,也更容易建立孕產婦與照護者之間長期互信的夥伴關係,並有效因應不同地區的需求。醫院有限的婦產科醫師資源可以著重於高風險的孕產婦療護,形成更有保障的團隊分工模式。
在少子化的時期,每一位孕婦與新生命都是社會共同的寶貝,應該得到更妥善的守護。開放醫院模式表面看起來是較容易執行的改良方案,但事實上有許多根本性的因素與差異,使得開放醫院模式難以在台灣生根擴展。而以助產師、孕產護理師與醫師所共同建構的孕產全人全程照護模式,應該是更能因應現況與理想的努力方向。
[1] 主治醫師的英文是attending physician,最開始的意思就是說當開業醫師將病人轉入醫院治療時,該醫師會親自到院為病人診療。這表示該醫師已經可以獨立為自己的病人負起診療全責。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在反移民的同時,匈牙利政府對於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卻始終施不上力
匈牙利超狂催生政策:生第4胎終生免繳所得稅,政府還補助你買車、買房
By 李修慧,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11日, 2019
中歐國家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10日宣布,政府將推出「超有感」催生政策,不僅「生4個小孩以上,終生免繳所得稅」,還提供無息貸款,補貼買房、買車。極右派、反移民的奧班更表示,其他西方國家解決少子化的方式是開放移民,但他強調「匈牙利人想得不一樣。我們要的不是帳面上的(人口)數字,而是真正的匈牙利之子。」
(中央社)英國廣播公司(BBC)與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素以反穆斯林移民著稱的匈牙利右翼總理奧班10日對全國演講時宣布,其他西方國家面對少子化,是靠移民補族人力缺口,但奧班說,「匈牙利要的不是帳面上的人數,而是匈牙利之子。」
為了鼓勵匈牙利人生育,他提出7項生育補助:
生4個小孩以上,終生免繳所得稅。
40歲以下,初次結婚的女性能申請1000萬富林(約新台幣108萬元)的無息貸款,生2個小孩後,就能免除三分之一的貸款,生3個小孩,貸款可以全額免還。
貸款中的家庭若生2名小孩以上,將放寬貸款可買的房屋種類。
2胎以上的家庭,每多生1個小孩,就能多申請100萬福林(新台幣11萬)的住屋津貼。
3胎以上家庭將能申請250萬福林(新台幣27.5萬)的換車津貼;限定購買7人座以上的休旅車。
政府3年內將於全國增設2萬1000所公立托兒所。
代為托育小孩的祖父母,每個月也可以領「育孫津貼」。
奧班說,「對西方而言」,解決少子化的答案是移民,「少一個小孩,就讓一個(移民)進來,數字看起來就沒問題。」「匈牙利人想得不一樣。我們要的不是數字,而是匈牙利之子。」
《路透社》報導,但奧班政府沒有立即估計這一波催生政策的成本。奧班的參謀長蓋爾蓋伊(Gergely Gulyas)8日表示,新的支出將來自2019年預算中的一般儲備金或盈餘收入。
匈牙利瑞福森銀行(Raiffeisen Bank)分析師托羅(Zoltan Torok)表示,這些措施乍看可能耗資數百億福林,但它們不太可能導致預算赤字大幅增加。數據顯示,匈牙利1月份的政府盈餘達到2445億福林(269億台幣),是20年來的最高水平。
《轉角國際》報導,演說中,反移民的奧班也強調,催生政策是匈牙利免於「移民入侵」與「基督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近年來,匈牙利在奧班的領導下,成為歐盟各國中的「保守派軸心」,並主導著歐盟反移民、反全球化、民粹主義的重要旗幟。
但在反移民的同時,匈牙利政府對於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卻始終施不上力。自1981年開始,匈牙利長年陷入人口負成長,目前全國65歲以上人口就多達19.5%(比台灣還嚴重,台灣為14.36%)。《中央社》報導,匈牙利人口每年減少3萬2000人,人口降低來自2個原因。
一是生育率低落,匈牙利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45個小孩,低於歐洲聯盟(EU)平均的1.58個。第二個原因是自從匈牙利2004年加入歐盟之後,青壯人口便大舉「西進」,跑到西歐國家找工作,根據「歐洲生活品質暨勞動條件增進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簡稱為Eurofound)的2017年發布的文章,由於西歐國家薪資水平相對高,約有50萬名匈牙利人長居國外工作,在400萬人的匈牙利總勞動力中,佔12.5%。
匈牙利少子化且年輕人外流,但西歐不少國家仍持續在工資低廉的匈牙利設廠,《半島電視台》報導,近年,包括賓士(Mercedes-Benz)、奧迪(Audi)等德國豪華汽車公司都將工廠遷至匈牙利,德商BMW甚至高調宣布,在2019年7月,將斥資10億歐元在匈牙利興建一座大型工廠。
人力供給降低,需求卻不斷增加,導致匈牙利缺工嚴重。《Dailynews Hungary》引述俄羅斯中央統計局(HCSO)報告指出,2018年,匈牙利缺工超過7萬9400人,比2017年前高出1萬9500人,缺工問題導致匈牙利的建築業、加工製造業跟服務發展都受限。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少子化不會造成房價下跌! 他用空屋率告訴你「還會漲」峰言峰語 - 貼文 - https://goo.gl/ezCjDj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三月 3日, 2019
▲台灣房地產的實際需求並不是人口,而是『資金』。(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峰言峰語
【少子化不會造成房價下跌】
近來有網友說感謝我和 Sway 同為社會發聲,但其實我沒這麼偉大啊,我只是想罵罵那些整天不工作,只想著不勞而獲的地主。但這裡還是要講一下我與 Sway 觀點不同之處。
#重點1 
#Sway 看跌,我看漲
首先,我和他一樣,都很希望房價下來,因為這樣才有利於台灣的長遠發展。不同的是,Sway 認為長期而言,台灣房價會下跌(甚至是崩跌),但我認為長期而言,台灣房價還是要上漲。
Sway 和多數主跌者相同,認為房價會跌的原因,是因為少子化導致人口減少,需求減少了,那房價就要下跌,這很合理吧?
但我認為,少子化不會導致需求減少,因為在台灣,房地產的實際需求並不是人口,而是『資金』,真實的狀況是,泛濫的資金,追逐不斷囤積的房子,只要資金比房子多,那房價就會不斷上漲。
▲作者認為房價要下來,等人口下來是沒有用的,只要資金多房價就會上漲。(圖/記者李毓康攝)
所以根本差異在於,Sway 認為房價的供需是『人口 vs. 房子』,而我認為應是『資金 vs. 房子』。
Sway 認為房價要下來,等到人口減少就好了(實際上,台灣明年總人口就開始減少了),而我認為,房價要下來,等人口下來是沒有用的以台灣世界第一的空屋率,你直接開徵囤房稅,房子的持有成本一提高,房價馬上應聲下跌。
房價這件事上,全球無一例外,都要靠有形之手(政府)去處理,很簡單,土地與其它資源不同,它是有限的,有限的,就可以囤積,可以囤積,就可以剝削。
所以你看歷朝,不論是古今中外,只要囤積民生必需物資(房地產自住的屬於必需),都是犯法的,但因為以前是君權或極權,皇帝看你囤積物資影響民生,直接就辦了你,但現在民主社會比較麻煩,民代都是地主,沒有人制衡,所以這也是為何我始終呼籲要選出『平民民代』,才能終止剝削。
#重點2 
#20年前空屋率已世界第一
其實在主計處所公布的台灣空屋率,在20年前(2000年)已經以 17.6% 高達世界第一,你說空屋這麼多,理應房價要降吧?因為供給太多了嘛!
結果沒有,因為1%的有錢人囤房嚴重,台灣房價從2003年後一飛衝天,一直漲到2014年的Q3,更離譜的是,空屋率到了2011年已高達 19.4%,尼瑪,你全球有看過這麼離譜的國家嗎?空屋率愈來愈高,房價還愈來愈高!真的是鬼島奇蹟
▲台灣空屋率在20年前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圖/記者李毓康攝)
香港空屋少導致了房價高,這完全可以理解,台灣空屋率世界第一,房價還能翻倍,你地主民代要不要出來解釋一下?
所以這裡的邏輯出來了,少子化會造成什麼?空屋率更多,空屋率更高在台灣代表什麼?代表房價還要再上漲,因為地主就是會不斷囤房,而這就是鬼島最離譜的地方。
#重點3 
#房價會修正,但不會崩盤
長期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反對不利民生的炒房行為,但『希望』和『現實』是二回事,台灣由於民意代表多是地主(台灣民意代表中,上班族與實業家的比例極低,基本都是地主之後),所以其所制定出來台灣的獨有土地制度,因實際持有稅極低,造成了台灣地主大量囤房的世界奇景。
事實上,台灣從來沒有崩跌過,在李同榮《由景氣循環看台灣房市 45年間五次循環》一文中,已指出這種現象。
在此處,我們可以先定義『崩盤』與『修正』,在我個人的定義中,如果發生像日本1990年,或香港2004年跌掉七成,那可以稱為『崩盤』(事實上,只要跌超過五成,我認為就可以定義為『崩盤』),但若是跌幅在三成內,我認為叫『修正』,而台灣這波自2014年Q3反轉,四年“整體”只跌了一成,我認為這叫利空不跌,美國的升息循環結束後,很有可能迎來另一波的房價暴漲(不要不相信啊,請往旁邊看一下香港)。
除了沒有真正的囤房稅外,台灣的貨幣政策,在這波美國不斷升息的過程中,台灣央行非但沒有跟隨,反而反手降息,所以先天制度不全,後天貨幣失調,用意就在撐起房價。也因此,台灣房價或有修正,但從沒有崩盤過,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而這制度的設計者,主要就是台灣的地主民代。
▲先天制度不全,後天貨幣失調,用意就在撐起房價。(圖/記者張一中攝)
#重點4 
#少子化反造成房價上漲
所以,『少子化』聽起來好像是需求減少,但實際上,房地產的需求並不會減少。主因在於,不是人口數量追逐房地產,而是資金追逐房地產,在這種條件下,窮人還是買不起房,中產只有一棟房,好些的中產是坐一望二,而政客富豪是坐多望多,所以只要政府持續發鈔與降息,泛濫的資金就會創造需求。 
再談『空屋率』。台灣空屋率是很高,但這不代表供給很多,原因就在於,空屋率的統計是以整城市來看,但事實上,決定房價走勢的是城市的中心區。舉例來說,台中是全國空屋率最高的城市,但中心區因為生活機能佳(如五期、美術館),所以空屋率並不高,而房價其實是由中心區擴散到外圍,而非相反方向。
▲『少子化』反而導致了大型公共設施的單一,圖為台中歌劇院。(圖/記者謝孟儒攝)
此外,在台中的中心區有科博館、美術館、歌劇院、中國醫藥大學、各類大型百貨公司……但台中應不會再蓋第二個類似的地方,主因就在於整體人口的減少。所以你會發現,『少子化』反而導致了大型公共設施的單一,創造出了地段的不可替代性。於是最弔詭的事發生了,所謂的『少子化』,可能不會造成房價下跌,而是上漲。
結論是,在鬼島,『少子化』並非房市的實際供需,真實或許是我們過去10多年所看到的:泛濫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地段。
#重點5 
#房價打底差不多了
對於最近的房價,我的判斷是,這幾年應是比較好的買點,再來有可能會逐步向上,再現鬼島奇蹟。 
這有幾個指標可以判斷,首先是,這波從 2014Q3 反轉,到現在也差不多5年了,打底已經差不多了,李同榮的這篇文章一直是我很重要的參考:
《由景氣循環看台灣房市 45年間五次循環》
其次是年租金的不斷上漲,這代表基本面有撐。
最後,最接近市場的顏炳立改口了,而一直強調居住正義的張金鶚在最近的時間點買房了,所謂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最靠近市場面的人,他們懂(張金鶚雖是學者,但與市場派很熟啊)。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記者/李宜蓁攝)
而在台灣的各城市中,可能高雄市的房市會比較好,這是因為前不久,發大財市長已表明歡迎陸資前來買房,雖然還沒落實政策,但這是個友善的訊號,事實上,台灣房市的需求從來就不是剛需創造出來的(空屋率世界第一啊),而是資金炒作出來的
此外,陸資早有管道來台,而光是這種預期心理,就能吸引各地資金前往高雄,這可能是高雄市民要再注意的地方。
最後提醒一下,我也會看錯,有可能 Sway 才是對的,所以這裡的論述僅供參考,但這不是推拖,而是在社會科學中,本來就沒有誰絕對準確,應是你自己在聽取各方意見後,再做出自己的決定,在這種狀況下,多一種不同的聲音絕對是好的,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主要用意。
註:在《租房、一間房、二間房》一文中,我談到了人生的優先次序應該是【夢想 〉 生活品質 〉 買房】,也就是說,在這三者之間要做選擇時,買房應擺在最末位。但如果你的夢想、生活品質都沒問題,手邊又有餘錢,那我認為最好還是要買房。簡言之,沒錢就租房,有錢就買房。


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
過去兩周以來,全球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得不面臨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美國與中國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兩國的人口縮減局面可能較預期提早到來。
少子化-人口老齡化-育嬰假
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天下雜誌 https://bit.ly/3ptBDMz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生育率迅速下降。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局面出現,這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通常,各國政府均希望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中國與美國尚未走到這一步。而有些國家已經在考慮提高生育率的問題了,中美兩國可以從它們身上吸取一些經驗。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它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有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嘗試過在這上面投入大量金錢,向父母提供大筆現金鼓勵他們生育。
但這種政策很少單獨奏效,家長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提供更多支持的系統。那麼,作為政府,可以如何說服大家生小孩呢?
1. 向家長提供可負擔的幼托服務
在人口正在減少的日本,小鎮奈義町是個快樂的例外之地。
在過去九年間,這裏的出生率實現了翻倍增長,從每名育齡女性平均生育1.4名子女增長到2.8名,這得益於一個覆蓋範圍廣、對家庭友好的政策計劃。
在當地,每個家庭不僅可以得到生育獎金和育兒津貼,送小孩進托兒所的開銷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已。
不過,雖然奈義町的成功令人驚嘆,但它只是一個鄉村小鎮。在東亞其他地區,殘酷的職場文化使得母親或父親們很難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實現平衡。
韓國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為了鼓勵家庭生育,該國已支出超過1300億美元。
其中一些項目是比較容易想到的,比如免費幼托、房屋福利或對試管嬰兒項目的支持。還有一些更有創意,比如向公務員提供假期,以便他們回家生小孩。
然而,其中似乎無一奏效。
如今一些韓國公立幼托中心的等待名單已經有數年之長。圖像來源:AFP
金智藝(音譯)在首爾有一份繁忙的工作,負責銷售與市場營銷。她對生小孩本沒有任何興趣,迫於父母壓力,她還是生下了一個孩子。
如今,她的兒子已經三歲。雖然她拿著政府提供的「嬰兒支持護理」資金,但她覺得現金獎勵對自己的決定並未起到任何作用。
「我從未想過再生一個孩子,」她說。「養一個都已經十分困難了,所以我只想把精力集中在他身上。」
這些政府的政策倡議中,沒有一項成功解決東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不利於家庭生活的職場文化。
「在韓國我們有合法工作時長,產假和陪產假也很充足,」首爾大學研究該地區生育問題的助理教授金惠媛(音譯)表示。
「但使用率卻很低,尤其是陪產假。這其實是執行層面的問題。」
2. 讓工作更靈活
韓國、中國與日本是極端示例,但在大多數發達國家,職場文化也與家庭生活有衝突。
各國政府可以採用的一個選項是,試著增加更多兼職工作職位。從數字上來看,兼職率更高的國家的確傾向擁有更高的生育率。
然而,接受這些兼職職位的人通常是女性。這不利於促進性別平等,且由於會進一步減少勞動力,對於有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國家而言這也並不是理想選擇。
廣告
在女性保有工作的情況下提升生育率是可以做到的事情。瑞典經常因其對家庭有利的政策而得到褒獎,這些政策不僅來自於政府,也來自於企業。
疫情期間,在歐洲不同國家,媽媽們的在家辦公體驗大相徑庭。
「我們了解到,在女性和男性一生中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會有年紀尚小的子女,有時不得不為此早點下班回家,」
斯德哥爾摩大學人口統計部門主管安德生(Gunnar Andersson)表示。
有一些方法可以在不減少工作時長的同時,讓工作變得更加靈活。
2017年一項研究顯示,在德國,寬帶接入率的提升與高學歷女性生育率的提升之間存在聯繫。
在家工作的女性發現,她們可以花更多時間陪孩子,且她們也會選擇生育更多子女。而在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女性或男性中間,同樣的效果並未出現。
廣告
研究家庭人口的教授安娜·羅特基希(Anna Rotkirch)表示,類似的情況可能也正在芬蘭出現。
去年在全球大流行期間,芬蘭呈壓倒性下降趨勢的出生率得到扭轉,實現小幅增長。
羅特基希教授是芬蘭政府在生育問題上的顧問,她認為,芬蘭的教育系統對出生率增長起到了一定作用。去年,芬蘭十分順暢地轉為線上教學。
但她同樣注意到另一情況。在歐洲不同地區,女性在討論與孩子一同在家辦公時,她們的體驗大相徑庭。
「我從英國得到的信息是,女性對於孩子在家上課十分絶望,丈夫沒有幫忙,以及其他在性別平等問題上倒退的聲音。」
同樣身為一名母親,她在芬蘭並未聽說過這麼激烈的情況。
3. 讓男性在家辦公
在每一個進行研究的國家,調查數據均顯示,女性的自由時間少於男性,因為她們在家裏要做更多的無薪工作
首爾大學的金惠媛發現,當男性在家中承擔更多任務時,生育率會上升。
她在研究一胎家庭後發現,當男性每周做家務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這個家庭生育第二名子女的機會就明顯上升。
這與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多年以來的實踐相吻合。在瑞典,該國生育率一度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間出現增長,這部分要歸功於對兒童託管的大幅補貼。
但同時,該國政府還向父母們提供豐厚的產後假期。現在,父親們的陪產假是母親產假時長的大約30%。
「他們深度參與其中,這不僅僅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安德生教授說。「在孩子出生的一年半期間,他們會在一段時間內承擔起主要職責。」
瑞典政府還向父母們提供豐厚的產後假期。現在,父親們的陪產假是母親產假時長的大約30%。圖像來源:AFP
而伴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在早期建立起來的育兒或家務模式通常會持續下去。
在瑞典,有73%的女性,以及56%的男性每天會至少花一個小時在家務或做飯上,而歐洲的平均水平是74%的女性及34%的男性。
「我認為你發出的信號很重要,」羅特基希教授稱。「社會上的信號和政治上的信號,告訴大家我們會幫助你,你不是一個人,你可以做到。」
過去多年來,北歐國家似乎一直在發出正確的信號,但如今卻不再如此。
在過去10年間,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生育率直線下降。瑞典的下降趨勢趨於穩定,但挪威和芬蘭的趨勢十分顯著。
「由於我們位列地球上最快樂、最關愛家庭的國家名單之列,這讓人十分難以理解,」羅特基希教授表示。
這重要嗎?
「從人口學角度來看,這些其實都可以不是問題,」牛津大學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教授裏森(George Leeson)表示。
自20世紀70年代起,西歐國家的生育率一直低於生育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但這一地區的人口卻一直在增長。
「移民使得人口剛好可以得到更新與補充,」他表示。
如果老齡人口願意,勞動力萎縮的情況可以通過讓年紀大的人群繼續工作得到緩解。
首爾大學的研究發現,當男性在家中承擔更多任務時,生育率會上升。
而下降的人口可以對氣候變化問題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生育的子女不像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一輩那麼多,這給了地球村一點喘息的空間,」裏森教授表示。
如果各國政府以全面的視角處理生育問題,他們可能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獲。
當韓國政府推行定量工時法律之後,工作時間從每周44小時下降到40小時,金惠媛發現,這時韓國男性會花更多時間拜訪及照顧他們的年邁父母。
羅特基希教授表示,所有的政策最終都應指向幫助人們按照他們希望的子女數量構建家庭。
「它們影響到子女和父母的幸福感。而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讓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們擁有好的生活。」
中國「獨生子女」一代想生更多的孩子嗎?
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天下雜誌 https://bit.ly/3ptBDMz


美國政府宣布延長理工科國際學生工作簽證等規訂,盼能提升競爭力與創新,以免這些人才流向其他移民政策友善的國家。
美國挽留理工人才 - 特刊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LvfsAc
為了留住理工人才,拜登政府展開一連串的政策改革,旨在放寬STEM學系外國學生與專業人士的簽證條件,俾以讓這些人能夠長期留在美國工作。
STEM泛指理工相關學科,即為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的簡稱。
拜登政府高級官員指出,新政策希望能讓在美國接受理工科教育的外國學生於美國任職,藉此提升美國競爭力,跟上中國等競爭國家發展創新的腳步。
長久以來,矽谷和其他產業長期遊說美國政府鬆綁移民政策。白宮官員表示,調整簽證規訂是讓STEM科系的外國畢業生更容易留在美國工作的必要措施,以免這些人才前往移民政策更友善的國家。
STEM工作時限延至三年
此次最大改變在於增加國際學生以學生簽證在美就業的學系。美國政府原本規定所有國際學生在畢業後可留在美國工作一年,根據最新政策,STEM科系畢業生的工作時限由一年延長至三年
美國國土安全部規劃實習許可計畫(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時間延長適用於所有STEM科系學生,並且新增22個符合條件的學系,包括數據科學、金融分析等,這些政策變更將立即生效。
另一項改變在於允許持有J-1簽證的國際學生畢業後在美工作的時限,由目前的18個月延長至三年。
拜登政府試圖為科學研究員創造更多機會,使其能藉由J-1簽證在美企工作,成為H-1B簽證之外另一個留在美國的替代管道。H-1B是目前國際學生留美就業最熱門的簽證類型,但每年發放數量有限,供不應求。
調整上述簽證政策不代表就能立即吸引更多外國學生。如果要有更大規模的變革,像是提高簽證人數或是放寬取得簽證資格等,則必須獲得國會通過,不過以往任何移民立法都會面臨更大的政治戰爭。
高等教育與企業界對於拜登政府的最新措施讚譽有加,認為這有助於吸引學生赴美求學,因為畢業後更容易留下來工作。
美移民政策 走向現代化
美國商會移民政策副總裁貝斯利斯(Jon Baselice)指出,「這些作為可讓美國企業取得持續進步必須的關鍵人力,也是解決勞動力短缺危機的關鍵行動之一。」
他提到,「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可促進我國移民系統提升與走向現代化,而這些改變需要國會的支持。」
過去五年來,美國學院與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下滑,因愈來愈人選擇去加拿大、英國等其他英語系國家求學,這些地區學費比較便宜,成為永久居民的途徑也相當明確。
儘管許多國際學生嚮往赴美留學,但是畢業後能否留下來取決於簽證樂透或其他因素的不確定性,使一些學生因此卻步。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高等教育貿易組織美國教育理事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政府關係部助理副總裁斯佩澤(Sarah Spreitzer)表示,「我們一直以來的訴求,就是希望白宮釋出更歡迎國際學生的訊息。」美國挽留理工人才 - 特刊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LvfsAc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只生一個好」到「三胎更比二胎強」:口號裡的中國生育政策 - 紐約時報中文網

少子化-催生政策免於「移民入侵」與「宗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