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祀報門、戶、井、灶、室中霤之功。門、戶,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托處,五者功鈞,故俱祀之。

諸事大吉 傳統年俗集祥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30日, 2019
「壓歲」諧音「壓祟」,壓歲錢帶著鎮壓邪祟的吉祥含意。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注入了「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的愛護心意。(章翠英《古風》/大紀元)
傳統中華文化的過年習俗,不是年末跨歲初這一兩天的節慶而已,而是一連串的除舊歲迎新春的節祭與活動。傳統文化中從「臘日」擊鼓驅邪迎祥就有過年的氣息了,「吃尾牙」之後,一連串的過年節俗接二連三登場。
中華民族的年俗是一連串先人足跡的延續,在其中有許多都能追溯久遠的歷史傳承,展現華夏文化崇敬天地神明的傳統美德。
臘祭
「臘」古稱蜡,是歲末盛大祭祀,祭祀百神之禮,展現華夏子民崇敬天地神明的精神。
年末臘日慶冬盡  祭祖五祀謝百神
新舊交接作物收  誠心大祭告歲成
《風俗通義.祀典》記錄夏商周三代就有年終的祭祀大典,天子領著「大祭以報功」,感謝天神、各方神明的賜福祐護,使得農事順利收成、諸事順遂告成。
禮記》記載:「天子大蜡八」,祭祀的對象有八種,「天子祭天地、祭四方(五官之神)、祭山川、祭五祀」[1]。各宗族也在宗祠和鄉里大門口祭祖、祭土地神;各家各戶也祭拜祖先、土地神,包含門、戶、中霤(房室中央)、灶、行(路)等五方神靈,周禮稱「祭祖五祀」
三代年終祭祀大典名稱不同,《禮傳》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今天大家比較熟悉的「臘祭」一詞,是漢代時的說法。「臘」表示新故交接、新舊年交接。臘祭就是歲末的盛大祭祀。[2]現在華人圈延續這種傳統,除夕的祭祖、拜神也是最隆重的。
遵循古禮的傳統祭典誠敬肅穆。(圖為祭祀孔子與古代聖賢)(全景林/大紀元)
尾牙
「尾牙」是一年中最尾次的「作牙」,感謝土地神一年的保護,傳承古代祭拜土地神--后土、社神的傳統。後代工商業者以土地公福德正神為財神,尤其重視作尾牙。
尾牙作牙圖興盛  祭拜社神土地公
舊說雞頭示去留  老闆設宴謝員工
民間在黃曆每月的初二、十六兩天祭拜土地公--福德正神,俗稱「作牙」。商店、工廠老闆在尾牙設宴酬謝員工一年的辛勞和仲介商的協力。傳統社會厚道,辭退員工不直說,托尾牙宴上的「白斬雞」暗示,雞頭向著哪一名員工,暗示該員工明年將被解雇。
土地公廟內供桌與神像。
攝像者: 寺人孟子/Wikimedia Commons
辦年貨
辦年貨採買除夕、新年期間的用品,展現傳統年味和傳統精神內涵。
作了尾牙辦年貨  除夜甜糖南北貨
香燈蠟燭元寶錢 爆竹春聯頌豐厚
一般民間在作尾牙之後開始辦年貨。宋代時年貨的代表是桃符、門神、招財招祿的橫披、門畫等等這些飄溢年味的門楣裝飾,以及甜點麥芽糖。
《東京夢華錄》記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之行帖子(*門楣橫披)。……膠牙餳(*麥芽糖)之類,以備除夜之用。」
清代時人的重要年貨是祭祀神明必用的物品,如香燈、蠟燭、元寶、千張這些紙錢和爆竹等等(見《帝京歲時紀勝》)。傳統辦年貨將過年和祭祀緊密連結,表現傳統中國年的精神內涵。
香燈
攝像者: pixabay
送灶神
祭祀灶神是周代禮儀中的歲末「五祀」之一,各代都很重視。祭祀灶神的這一天也稱「過小年」。
臘月24日過小年   甜品灶馬送玉皇
黃羊祀灶傳漢風    善功廣播福蔭傳
民俗在黃曆12月23日或24日祭祀灶神,送灶神回天庭向玉帝稟報各家各戶善惡功過的考核結果。送神時鞭炮聲震響,過年味兒濃厚了,稱「過小年」或「小年下」。漢代的孝子、大善人陰子方誠敬祀神見到灶神顯像,後代子孫得了大福報,傳下「黃羊祀灶」的典故。
祭祀灶神、送灶神。(梁淑菁/大紀元)
大掃除
祭灶送神後,就展開祠堂、佛龕、家舍的大掃除,除舊布新,「迓(*迎接)一元之來復,慶萬物以更新」。
臘月廿四大掃除    掃去灰敗拂塵故
除舊布新換故物    煥然迎新招來富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寫北京送灶神後開始大忙,掃除祠堂家廟、屋舍庭院,擦抹什物,準備好祭器。門上張貼金字春聯、玻璃上貼彩畫、剪紙作出吉祥葫蘆春貼。奉天地供桌(準備接神祭祀),繫天燈,掛琉璃。神堂懸掛祖先的畫像。台灣俗諺說:「大拼厝,才會富 」(拼厝:打掃房子)。
黃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相傳是民間送神及大掃除的日子。宜蘭傳藝中心特別舉行文昌祠送神儀式,一切仿照古禮進行。(中央社)
蒸年糕
大掃除、準備好祭器之後,就開始準備蒸年糕,辦祭品。
蘿蔔糯米蒸年糕    發糕甜糕齊備好
供奉案頭神納鑑    除歲應景步步高
周代祭祀的籩食[3]品項就有米、麵類的糕、餅。神案供桌上供「年糕」,諧音「年高」,意味著「年年升高」。
在台灣、香港一般最常見的年糕是鹹粿--蒸蘿蔔糕。白蘿蔔的閩南語稱「菜頭」,因此蘿蔔年糕也寓有「好彩頭」的吉祥意含。供桌上常見的還有「發糕」和甜年糕。「發糕」是米、麵粉加糖加發粉調製蒸成的甜糕。「作發糕」含有歲卜的意含,若是做出來的發糕的糕面膨得高高、裂出清晰紋路,是表示「發達」步步高的好兆頭,財源廣進一路發。
港式蘿蔔糕取意年年好采頭(林秀霞/大紀元)
貼春聯
大掃除後,早貼春聯懸門神,家家戶戶煥然一新。春風送暖入屠蘇,迎春迎福意味深長。
桃符驅邪悠久傳  明朝太祖普春聯
官府民家土地廟  門神春貼迎福年
春聯古稱桃符,祭灶之後到除夕,各家漸次黏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見清代歲俗記《燕京歲時記》)。春聯以外,門神畫也是很普遍,《帝京歲時紀勝》寫道,除夕祀神接灶神,早貼春聯掛錢、懸門神。
黃帝時代傳桃木能闢邪,雕刻桃木做成的神符是最早的「桃符」,懸掛門邊上,成了春聯的最古雛型。後來的古人也在桃木上畫神像闢邪迎吉祥,成了後代門神畫的起源,荼和鬱壘是最早的兩位門神。五代後蜀後主孟昶曾題一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慶新春,流傳到宋代,帶起文人雅士仿效。
迎新歲:春風及第萬象新。(李歐/大紀元)
明朝時桃符普及各地方各家庭。明太祖朱元璋喜好桃符,下令全國除夕貼春聯,造成春聯普及。從公卿士人到庶民之家,都在門上貼春聯一副。官府、地方衙門、土地公廟祠、家宅後門等處都貼上了,千門萬戶煥然一新,迎春迎福意味深長。
除夕
除夕的大事就是祭祀神明、祭祖和全家圍爐團聚。通宵達旦守歲,迎接新年到來,寄托延年延壽的心願。
除夕迎新除舊歲    祭神祭祖善德歸
天涯遊子圍爐回    守歲延年兆祥瑞
除夕這一天家中廳堂已經擺好天地桌,在這供桌上擺上祭品祭拜祖先、土地神和五官神靈。除夕祭祀祖先是繼承自上古的優良道德傳統。古人說「善孝為先」,在每年的歲末年初交替之際,中華民族的子民一再展現這種孝道思維和行動。
除夕夜時,旅居在外的親友都要回家吃年夜飯。昔日都會準備一個炭爐火鍋來圍爐。
攝像者: Getty Images
除夕年夜飯前,一家團圓祭祖,然後圍爐。「圍爐」就是年夜飯,具有闔家團圓、圓圓滿滿的象徵。除夜圍爐之後,家人「守歲」通霄達旦,具有「延年」的吉兆,也有一說可以為家中老人家的年壽祈福。
壓歲錢
「壓歲」諧音「壓祟」,壓歲錢帶著鎮壓邪祟的吉祥含意。年夜飯後,家中孩童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注入了「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的愛護心意。
稚子歡欣年夜餐 拜年喜得壓歲錢
壓歲壓祟福佑注 望子平安度新年
孩童最期待的該是除夕收紅包--「壓歲錢」。除夕夜,家中晚輩給長輩磕頭賀年領受壓歲錢,父慈子孝樂天倫。熱鬧共度佳節之中表達了長幼尊卑的傳統倫常關係,也鞏固家族的關係,強調了中華民族從天地間體悟的傳統倫理觀。
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崇,因為歲與崇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新的一歲。(章翠英《古風》/大紀元)
虔虔敬敬從「心」除舊布新
從民俗中,處處體會到中華民族久遠以來參天地的生活經驗和神傳文化的傳承。辭歲之際,虔虔敬敬從「心」除舊布新,用「心能量--善能量」為自己招福,可以徹底更換一個嶄新的年。祝願您「諸」事大吉!
-註-
[1] 見孔穎達《禮記註疏》。祭五官之神於四郊:句芒在東、祝融和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在北。
[2] 後來人們熟悉的「臘八」浴佛和施粥的作法,是漢朝佛教傳入中土以後的事,尤其是南北朝期間佛教文化普及的影響。
[3] 《周禮‧天官‧籩人》記:「羞籩之實,糗餌粉餈。」籩是盛乾物的祭器(見《說文通訓定聲.先部》),「糗餌粉餈」就是糕、餅類的美譔點心。東漢鄭玄註釋:「餌、餈皆粉(*磨粉)稻米、黍米所為也,合蒸曰餌,餅之曰餈(也作糍)。」西漢《急就章》說:「溲(以水調和)麵而蒸熟之則為餅,……溲米而蒸之則為餌」。今人年節祭祀用的蒸年糕、蒸發糕,就是這一類的。《玉燭寶典》干寶注,說出了古人用棗豆調味製甜糕:「糗餌者,豆米、屑米而蒸之以棗豆之味。」今之甜年糕就像這一類。


民間傳說中的「五祀」,保佑百姓的六大家神,現在有多少人知道?
2018-07-02 由 大熊的大 發表于文化
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要祭祀祖先和神明,祈求得到他們的保佑。在民間傳說中,就有祭祀五祀的習慣,那麼,五祀是什麼呢?五祀,指祭門神、戶神、井神、灶神、中溜,而中溜就包括土地神和宅神這兩個神明。所以五祀也就有六位神明了。
當然,隨著現在人們的祭祀觀念弱化,很多這些習俗、風俗都漸漸地變少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些神明的來歷。民間傳說中的「五祀」,保佑百姓的六大家神,現在有多少人知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第一個:門神
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在蒼茫的大梅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餵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凶鬼出現二神即抓之餵虎。
後來《山海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葦索、桃木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們承傳了下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畫,畫中即有二神的肖像。二神位於桃樹下,坦胸露乳,黑髯虬須,眉發聳互,頭生兩角,手執桃木劍與葦索,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難怪鬼見了都害怕。
還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這些門神雖出現的時間區域背景不盡相同,但至今都被人們普遍信仰,其中影響最深的要數神荼、鬱壘、鍾馗、秦瓊、尉遲恭了。
第二個:戶神
由於房屋宅院有大小,住戶人家有貧富,於是出現了門神與戶神,但含意相差不多。戶神只是家裡單扇門的神靈吧,即內室門戶之神。單門的就是祭祀戶神,其實也就是門神的意思。
第三個:灶神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漢族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匯報,除夕日返回人間。祭灶神是小年最重要的風水習俗。小年這天,人們要將灶台前貼了一年的灶神像焚化,並換上新的灶神像。
民間常見的灶神象為一男一女,被稱為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但灶王爺是誰,灶神是誰?,卻有很多傳說、各種版本。最常見的就是說火神祝融就是灶神的形象了。還有張奎和高蘭英夫婦倆。
第四個:井神
井神是漢族民間傳說中的神靈之一。井神一般沒有塑像、廟宇,人們就在井台上舉行一個簡潔的祭祀儀式。關於井神的傳說,古書中有多種記載。比較著名的井神是柳毅。
源自《柳毅傳》,是說落榜書生柳毅,路遇洞庭湖龍女受困求救,龍女告訴他在洞庭湖邊找到一個「橘井」,下井裡可以直達龍宮,告知龍王自己的遭遇,就可把自己救出;就這樣後來龍王把龍女嫁給了柳毅,主管這口「橘井」,因為這橘井就是人間與水府的進出口,後世就稱柳毅為井神了。
第五個:土地神
在民間,土地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為守護神。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
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第六個:宅神
搬入新宅後,當天下午黃昏時分,依習俗通常要祭拜地基主,也就是宅神,每棟房子都有,祭拜「地基主」能保家宅平安。或說宅神為宅地的先住者,俗稱「開基祖」。因後來宅第被別人侵占或淪落別人居住,俗信應祀拜之,始免於禍害。
這些神明都是會保佑百姓的,當然,現在估計很多人都不會去祭拜了,甚至都不知道五祀是指哪些神明吧


“五祀,門、戶、中霤、灶、行也---五祀:五祀,古代漢族祭俗中所祭的五種神祗。具體神祗各文獻記載不一。如戶神、灶神、土神 -華人百科 - https://goo.gl/2WZJuD
漢王充《論衡·祭意》:“五祀報門、戶、井、灶、室中霤之功。門、戶,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托處,五者功鈞,故俱祀之。
-------------------------
得罪灶神,奪命百日?為避罪,快來查收一下古人的小年祭灶指南吧
2018-02-09 由 正經國學 發表于文化
關於小年到底是哪一天,說法歷來不一,常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也有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四之說。但不管小年是哪天,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舉行祭灶神活動,因為民間認為灶神將在這一天上天,向天帝稟報這一家人今年的表現,因此民間在灶神上天之前舉行祭祀,以求灶神能多為自己美言幾句。
灶神是誰?
灶神全稱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為灶王爺。雖有如此尊稱,但灶神原型的真實身份卻一直是一個謎,別說身份,甚至連是男是女、有幾個人都不能確定。
關於灶神身份的一種說法是灶神是女性,如《禮記》說: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對於《禮記》中的這段話,東漢末年的鄭玄注釋說:「奧當為『爨』,或為『灶』。」孔子的第31世孫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說:「爨者,宗廟祭後,直祭先炊老婦之神,在於爨灶。」這就是說灶神是位年老的婦人,這種說法可能是受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影響,也可能與女性長期從事炊事活動有關。
關於身份的另一說法是灶神為火神祝融,如西漢年間《淮南子·時則訓》中說:
孟夏之月,招搖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火,其蟲羽,其音征,律中仲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比之稍晚的東漢時期的高誘對此注釋說:「祝融吳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托祀於灶。是月火王,故祀灶。」在這裡很顯然,祝融吳回為男性,是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孫子。
至此,灶神身份是男是女雖然難辨,但還只有一人,到後來衍生出另一種說法,說灶神為夫婦二人,
如段成式《酉陽雜俎》:
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常以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筭,筭一百日。故為天帝督使,下為地精。己丑日,日出卯時上天,禺中下行署,此日祭得福。其屬神有天帝嬌孫、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長兄、硎上童子、突上紫官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一曰,灶神名壤子也。
這裡的灶神形象已經沒有了原始自然崇拜的色彩,而逐漸演變成非常「人格化」的神祗:灶神日常生活在人間,負責督察人間過錯,專向天帝打小報告。因他的小報告而獲罪的人,少的被剝奪一百天的生命,多的被剝奪三百天的生命。
對於段成式的這一說法,與之類似的有晉代葛洪的《抱朴子》:「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
大意是說,如果得罪了灶神,嚴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輕微的要少活三天。雖然二者在具體數字上有所不同,但對於個人而言,平白無故地丟掉幾天乃至幾百天的壽命,實在是一種嚴重的懲罰。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古人如何祭灶呢?
如何祭灶?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指祭門神、戶神、井神、灶神、中雷(土地神和宅神))之一。《禮記.月令》云:「祀灶之禮,設主於灶徑。」灶徑是設在灶邊用以放東西的平台,祭灶時在灶台上設立神主,陳列鼎俎,設置籩豆,以豐盛的酒食為祭品。
兩漢時期,形成「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有這樣一則故事,「陰氏侯者凡四人。初,陰氏世奉管仲之祀,謂為『相君』。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仆隸,比於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孫必將強大』,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故事說的是,有個叫陰子方的孝子,頗有德行。一個臘日的早晨,他在灶台邊剛要生火做飯時,灶神現身了,他趕緊跪拜,並宰了家裡的黃羊供奉灶神。從此之後,陰子方接連發財,成為遠近聞名的壕。人們羨慕陰子方的經歷,都開始向他學習,逐漸養成了宰殺黃羊祭灶的風俗。
唐宋時期,祭灶的供品更為豐富。范成大的《祭灶詞》準確地記錄了宋朝時期祭灶的方式:「雲車風馬少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首爛熟雙魚鮮,豆砂甘松粉餅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可見,在此之前,祭灶所用供品多為肉食。然而,明清時期,受佛教影響,祭灶的供品漸趨於素。如《燕京歲時記·祭灶》所說:「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馬也。祭畢之後,將神像揭下,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極多,俗謂之小年下。」
轉眼間,已是臘月二十四,昨夜,你祭灶了嗎?倘若沒有,來事猶可追,趁著灶王還未上天,擺好貢品好好祭拜一下吧,一起祈願「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33xyzb.html
---------------------------
五祀」指的是門(門神)、戶(窗神)、中霤(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戶一、灶二、三中霤、門四、行五等自然神。除了上述五位家神外,再加廁所與床母二者,合起來稱為「七祀」,負責一般家庭的安全與幸福
3803談天說地
 土地龍神是古代天子五祀中的「中霤神」
地基主中霤神
中霤神之祀,是中國古代的五祀之一,所謂中霤之祭,是祭室內的土神,室外的土神即后土。芸:「家主中霤,國主社」,即指中霤為家宅內的土神。
中霤,本指宅正中之處為家神所居處,地基主,人稟受土地之靈照感恩報德產生祭祀習俗每逢清明、中元、重陽、除夕大節拜祖先後簡單供品祭拜地基主。搬入新居時祭祀地基主以求其保佑住後能夠平安順利。
-------------------------
地基主的故事 
封建制度中,祭天地神明者,僅有皇帝諸侯,一般百姓僅能祭祀一般家神與祖先。所稱的家神,根據「禮記」中的「五祀」指的是門(門神)、戶(窗神)、中霤(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戶…...(詳全文) 
七祀、土地公、文財神、中霤、五祀、功過簿、地龍公、地靈公、地衹主、地基主、自然神、宅基神、后土、床母、灶神、門神、城隍、家神、做牙、開基主
------------------------------------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
灶神的由來,據許慎《五經異義》稱,相傳顓頊氏有子名黎,為祝融火正,祀為灶神。西漢《淮南子‧汜論訓》稱炎帝作火,死而為灶。世傳灶神姓名亦不一。南朝宋《後漢書‧陰識傳》註引作姓張名禪,字子郭;南朝梁《荊楚歲時記》謂其名蘇吉利;唐代《酉陽雜俎》謂其名隗,一名壤子。
灶神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顓頊之子黎為灶神。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灶神原是主管人間的飲食之神。約在東晉前,灶神又多了監查人間罪惡,掌握一家喜禍福壽的職能。東晉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大約成書於元、明之際的《東廚司命燈儀》:「灶神職重,秉下民倚伏之權。」清代《敬灶全書》:「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
灶神除掌管人們飲食外,也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統計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農曆12月24日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稟報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糯米糰等,主要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天上時多說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也有用酒糟塗灶君,稱為「醉司命」,意思是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可以少打幾個小報告。祭畢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同時焚燒一個用篾紮紙糊的馬,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儀式便完成。在除夕夜(另一說在大年初四),再行接灶神之禮,當奉祀灶神完後,在灶上黏貼新的灶君紙馬。現在民間供奉的灶君紙馬,大都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此外臺灣民間也有灶君是玉皇上帝之弟的說法,所以有些畫像則是樣貌年輕、手持如意者。
一般民間中廳的「家堂五神」神明聯上,灶神位居左下方,客家地區則在夥房(客家傳統建築形態)內每天祭拜土地龍神、戶神、門神、井神和灶神等,這是中國中原地區傳統的「五祀」,也稱家神,但也有將灶神單獨供奉在祖廳左方的情況。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435
---------------------------------------------
山東地方有一戶世家望族,家裡無緣無故著火,起初以為是偶發的失火事件,但很奇怪的,後來變成一天數次,整家人都覺得很困擾。
有一天,大廳內突然聽聞砰然之聲,廳裡所陳列的各種古玩器物,都摔破一地,這家主人個性,素來就是有名的剛強堅勁,嚴厲地大聲喝斥罵道:「光天化日之下,是哪來的妖怪鬼魅,竟敢來此為禍害人?我會將你的行為稟告神明知曉。」
屋樑上回應出很清楚的聲音說:「你喜歡打獵,殺害我無數的子孫,我對你懷恨入骨,到你家伺機報復已經八年了。無奈你家祖宗恩澤深厚,福報運勢尚未結束。你家裡的中霤神(案:中屋之神,與門神、灶神、廁神、井神,共保住屋之平安)、門神、灶神,禁止我不能妄動,我無可奈何。現在你們家兄弟鬩牆名聞於外,妻妾於內爭權奪利,一家之中分黨結派,猶如仇敵般相互爭鬥,家世敗毀之跡象已經呈現,家裡頭出現了暴戾之氣,諸神不再饗用你家的祭祀,邪魔鬼怪已經覬覦你家,所以我才可以一償宿願,你為何還如此糊里糊塗呢!」
此鬼怪之聲聽起來既憤怒且嚴厲,家中所有人都聽見了,主人驚恐方定,心中若有所思,撫胸嘆息說:「妖魔無法戰勝神明之德,古人有此明訓,家室無德,又何必怪罪鬼怪呢。」於是將弟弟與妻妾等叫來,告誡說:「禍難已經離我們這家不遠了,所幸的是還沒有到來。如果大家都能一起拋開過去的恩怨,屏除私人所結之黨派,徹底改掉以往之錯誤行為,現在還有救。這事情應從我開始做起,如果您們願意聽我的勸告,這是祖上有靈驗,也是我們後代子孫的福報。如果不聽我之勸,我從此隱居於山林之間,不再過問你們的事了。」
如此反反覆覆的開導家人,並引咎自責己過,講到傷心處,痛哭流涕沾濕了衣袖。眾人見狀,內心為之感動,跪伏在桌前哀嚎痛哭。將離間家人情感的奴婢數十人,立刻驅逐。彼此相互爭奪之事,也一下子都改過不犯了!並歃血盟誓於神明,說:「從今天以後,如果還存有二心,就如同此豬一般。」
彼此間才剛剛互相謝罪,就聽到屋樑上跺腳聲說:「我要報仇,卻不小心說溜了嘴,這是我自己的過失啊!」於是在怨嘆中,無奈的離開了。這是發生在乾隆八、九年間的事。(見《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
----------------------------------
灶神
  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玉帝敕號:「玉清輔相九天東廚司命灶王真君」。又號「東廚司命定福真君」或「九天司命護宅天尊」。東廚者:庖廚之稱也。
  灶神屬我國古老的神明,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籲瑣之子黎為灶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霤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和幸福,是屬於家宅的神靈,故灶神在大小寺廟都沒有供奉,更沒有單獨建殿供灶神的。
  東漢孔安國《孔子十三世孫》中說:「灶神以平時錄人功過、上表於天、當祀之以祈降福祥。」於是灶神職責加重,除掌理東廚之外,負責稽察一家大小善惡。一般只是在灶上貼上一張灶君畫像,或在一塊木牌上,寫著「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之神位」或「定福灶君」,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而灶神的畫像也型式各異,有的只是把灶君夫婦都畫在紙上,稱他倆為「灶王爺」及「灶王奶奶」;也有的只畫灶君一人,俗稱為「獨坐灶王」。
  在我國古代農村中,幾乎家家戶戶的灶上皆供有灶神的牌位,「民以食為天」,在農業社會裏,一個家庭往往三代同堂,甚至四代、五代同堂,一家大小每日三餐都要與灶打交道,焉可等閒視之?故連玉皇大帝都要派灶神下凡任「家事灶務管理」之職。治道教興起之後,道家仍沿其說,因灶神主掌九天生籍,故尊為「九天司命真君」也。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敬灶全書》說,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據說被灶神舉告者,大過則減壽三百天,小過也要折壽一百日。
  謝灶之期也分階層,關於何時謝灶,民間有所謂「官三」、「民四」、「鄧家五」,「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廿三謝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灶,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塗灶君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告。因此,祭灶神象徵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
  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紮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在灶坑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上帝奏報這家一年來的種種善事,不要講壞話。
  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禡,象徵灶神在天上作過客,又重新回來鎮守家中,監視善惡了。
  
  謝灶之日,按例不能早於十二月十四日。送行擇吉,大有學問。《易》曰,吉凶悔咎生乎動。在通勝宜忌欄看見「祭祀祈福」等日者,即可行之。又或日值天德、月德、三合、天喜等星,亦可。
謝灶祭品:
  琥珀財神香或檀香三枝(琥珀在燃燒時會發出極為香濃的松香味,供奉神靈最佳,據說香薰可傳至天庭)、燒酒三杯、紅燭二枝、紅茶三杯、筷子三對、碗三個、齋菜一碟、糖果八粒或一瓶麥芽糖、生果八個、片糖、燒肉(修佛者可免去此項,以戒殺生)、湯丸八粒(相傳灶君食湯丸後,會變得口齒不清,因此不可能在玉帝前作報告)、拜灶君金銀衣紙一份。
謝灶儀式:
  擺放祭品於灶君前,擺好供品及金銀衣紙(置於灶君前方);
  燃點紅燭拜三拜再插於燭台上;
  燃點琥珀財神香,檀香或長壽香,拜三拜插於香爐上;
  喃喃說些吉利話,合掌冥想謝「灶君」,誠心向其祈求所需的事情,
  如求健康長壽、生意興隆、財運亨通等吉利事情。
  在爐灶上洒少許糖,亦有擺顆湯丸代替;
  焚化金銀衣紙。
  平常可早晚上香,有些人夜晚才上香亦可。而灶君公最好供奉在廚房的南面,亦有既謂「東廚」即應坐東面。灶君是道家之神祇。供奉灶君,不能為了方便把灶君的神牌隨意擺放,應高過你才對,可得到保佑家宅飲食平安,身體健康。
----------------------------------
地基主的故事 
封建制度中,祭天地神明者,僅有皇帝諸侯,一般百姓僅能祭祀一般家神與祖先。所稱的家神,根據「禮記」中的「五祀」指的是門(門神)、戶(窗神)、中霤(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戶一、灶二、三中霤、門四、行五等自然神。除了上述五位家神外,再加廁所與床母二者,合起來稱為「七祀」,負責一般家庭的安全與幸福。
「地基主」是護管住宅的神明,又稱開基主、地衹主、宅基神、地龍公或地靈公,跟灶神一樣都是保佑閤家平安、事事順利的神明。地基主的官階很小,類似聯絡官的工作。除了保護這個家成員外,也會向上天傳遞家裡成員的功德是非。
為什麼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因為自身所做的每件事,都會透過各階層管道傳到城隍這邊,由祂們來登錄你此生的功過是非。在這體系中,最簡單的就是由地基主通報給土地公,然後傳給城隍底下二十四司中的功過司,紀錄下每個人的作為後,交文判官做最後整理紀錄在『功過簿』之中。
當人往生後到了地府幽界,城隍依照『功過簿』上記載的先行確認審判,然後將結果提交十殿閻王的判司做最後定奪,因此說地基主是家庭最基礎的神明。
有些人誤傳地基主是陰神,其實地基主就是土地之神,在尚未有建築物的土地上叫做「后土」,故興蓋建築物時,都會有一個盛大的破土奠基儀式,祭拜后土希望工程一切順利。在建築物蓋成後,當地的后土名稱也換成了所謂的地基主。若地基主是陰神,那麼家家戶戶都有個地基主,那麼每戶人家不都成了陰宅。
地基主在一般家裡信仰中没有神像也没有神位,只於固定日子祭拜。而在稱台灣最古早的玄天上帝廟,也就是府城有名的鷲嶺北極殿 (大上帝廟),其香火鼎盛香客不斷,在其後殿中就有供奉地基主神位,若地基主是陰神,則神廟裡供奉陰神不就有問題了,故證明地基主不是陰神而是家神又一實例。
而有人會問,土地之神不是福德正神又稱文財神的土地公嗎?怎麼又成了地基主呢?
其實地基主為土地公屬下的小神,土地公掌管一個區域土地及當地人們的基本事務,而地基主則主掌一戶人家家務事,並監督他們的善惡往上稟告土地公。所以,在各別人家護佑家人旺家興財最基本的就是地基主了。
一般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做牙拜文財神-土地公,並同時拜地基主,但現代一般人為求方便都會省略。但是買屋、租屋搬家入厝、安神位及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重要年節時就需祭拜地基主。
在這些年節裡,同時也要祭拜祖先,在祭拜完後,地基主會拿著陽世子孫給祖先的供品,到幽冥界交給他們,順道通報城隍關於家裡成員在陽世間行為的好壞事項,讓城隍等能忠實的把所有記錄下來,等待往生後的審判。所以地基主官階雖小,可是得罪不起的。


嫁來就是要拜祖先…女大生堅持陪家人 男友:分手吧!
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認同嗎?一名女大生氣訴,春節難得回高雄與家人團聚,男友卻頻頻邀她台中拜年,女大生斷然拒絕,豈料男友竟搬出大道理,「妳以後過年要拜我們X家的祖先啊」,更強調自己是長孫「壓力很大」,但女大生仍堅持做自己,最後慘遭被放生!
「交往3年這荒謬分手的理由我實在扶額(單手掩面)…」一名女大生在《Dcard》氣急敗壞表示,家裡僅2姊妹,春節回高雄陪父母團聚,但男友總會詢問「我家人都問妳什麼時候要回來過年欸?」原PO直言想陪家人,初七才會回台中上班。
男友不死心,用羨慕的口吻再問「可是我那些表哥都帶女友一起除夕團圓欸~妳什麼時候才要一起?」原PO深呼一口氣,道出自己的見解「我們家就兩個女兒,以後即便結婚,我還是會在家裡過年吃團圓飯」,這句話彷彿戳中男友的忌諱,立刻反擊「不行啊!妳以後過年要拜我們X家的祖先啊!」
原PO錯愕,認為自己的祖先自己拜,為何非得硬逼她,「我就想陪我家人,都為了你到台中工作了,難道連陪我家人吃飯都不行嗎…」男友繼續洗腦,嫁過來就是X家的人,當然要一起拜祖先吃團圓飯。原PO受不了男友的一番見解,接著又嗆,能不能將心比心,「我爸媽也是我的家人,你不能這樣要求我非得跟你的家人一起啊」。
小倆口爭鋒相對,彼此不願各對一步,豈料男友沉思後,竟決定斬斷3年戀情,甚至把滿腔怨言全盤托出,當初交往得知妳家只有兩個女兒,「(我媽)就要我考慮一下!我是長子長孫,這樣壓力很大,我們沒辦法在一起了,分手吧!」
原PO坦承,個人思想的確比較前衛,「我爸媽養了我25年,我陪他們過年吃飯,剛好吧?」事後冷靜思考後,認為2人價值觀差異太大,或許分開也是一種祝福,只能無奈感慨3年的青春歲月,被「傳統思想」掰了。
初一被分手的傷心故事,引發大批網友正反討論,「分得好!我家也是都女兒,我還想說以後生小孩要跟我姓,還沒嫁連在自己家吃團圓飯都不行真的傻眼」、「超討厭老年人的傳統觀念帶給孩子,然後又出來嘴別人家的孩子!」、「嫁錯人真悲哀呢」、「結婚了回去娘家陪陪家人又怎麼了!又不一定就要過去男生那邊!傻眼,感覺就像是在找藉口要分手!」、「不是前衛,是他不會做人,養育之恩他跟他媽不懂」、「分的好,結婚前就這樣,結婚後只會越來越扯,恭喜妳逃離媽寶魔掌」。但有網友則認為,男友觀念也沒錯,只是隨時代潮流,大家思想比較開放「看起來就是缺乏溝通吧,要是真為對方互相體諒,今年除夕去男方家,明年就去女方家,這樣輪著去不是很好嗎?」、「不要污蔑傳統啦…他只是單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