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所著《茶經》中說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意思是說山泉水最好,江中水次之,井水最後。不過今天,我們可以簡單先從「軟水」和「硬水」來區分就好,軟水帶甘甜,硬水容易泡出苦澀味;基本上從逆滲透取出的水就是軟水,而一般地下水便屬於高度的硬水。
泡茶第一泡要倒掉?6個「泡茶眉角」送給新手,軟水、硬水很重要,碧螺春最不適合用滾水! https://bit.ly/3y9uAvB
台灣有兩百多年的茶文化,製茶技藝也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但你是否對手搖店的菜單了解,比「茶葉本身」還要多呢?其實自己泡茶既健康,又是個能陶冶性情的小嗜好──就像自己沖咖啡、做菜一樣。今天儂編要跟大家介紹 6 個「泡茶小眉角」,從茶壺、水質到「溫潤泡」,帶著輕鬆享受的品茗心情來看這些小細節!
延伸閱讀:台北老宅茶館推薦Top5,大稻埕「南街得意」蔡英文來訪,西門町「八拾捌茶」蔬食套餐也很讚
1. 茶壺會影響風味
若想在家裡泡杯好茶,茶具如茶海、茶杯、茶匙之類的或許可以省,但「茶壺」至少得找一個合適的。茶壺的材質會影響茶湯的風味,如「陶壺」導熱緩慢不燙手,適合鐵觀音、高山烏龍這類重烘焙的茶葉,講究點的很推薦「紫砂壺」,壺身及茶湯都會越用越有韻味。「瓷壺」光滑不沾味的特點則適合東方美人茶、紅茶;「鐵壺」更適合風味濃厚的老茶、普洱。可以依照家裡有多少人喝來找適合的茶壺容量,不過一般來說建議在 250ml 以下。
延伸閱讀:酪梨籽泡茶瘦更快!日本女星都在用「酪梨籽茶」減肥法,2週大瘦8公斤
2. 陸羽告訴你:「水」很重要
碗中的茶湯就簡單兩個元素──茶葉與水,許多人找了好茶卻忘了水質的重要性。陸羽所著《茶經》中說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意思是說山泉水最好,江中水次之,井水最後。不過今天,我們可以簡單先從「軟水」和「硬水」來區分就好,軟水帶甘甜,硬水容易泡出苦澀味;基本上從逆滲透取出的水就是軟水,而一般地下水便屬於高度的硬水。
延伸閱讀:網瘋傳湯匙、茶包改善泡泡眼?只要3分鐘補救睡眠不足,浮腫眼睛
3. 不是每種茶都用滾水
水的溫度也有細節,並非每一種茶葉都適合用100°C的水沖泡。嫩葉茶若用高溫沖泡會導致葉片燙傷、風味不佳,如碧螺春及白茶,適合 70°C-80°C 的水溫; 80°C-90°C 適合綠茶、輕發酵的烏龍茶;90°C 以上適合紅茶、高山茶、凍頂烏龍等。其實,現在的茶葉包裝很多會附上建議的水溫與茶水比,我們可以依此為準,慢慢品茶、摸索出自己喜歡的口感比例。
4. 到底該放多少水,多少茶葉?
很多人對多少水該放多少茶葉感到困惑。茶葉在熱水裡需要舒展的空間,放得太多對風味有反效果。以國際標準茶葉競賽來說,茶水比例為 1:50,意思是放 3 克的茶葉至少得加 150ml 的水,再依個人濃淡喜好調整比例。葉子較嫩的茶或高級茶葉用量可以少一些;老的茶葉、烏龍、普洱茶則可以多放一點,甚至有些烏龍茶、紅茶要投進茶壺容積一半的茶葉。給各位一個較直覺的方法──把茶葉鋪滿壺底就好,喝過之後再調整出自己最喜歡的濃度。
延伸閱讀:綠茶養顏美容又遠離癌症!多喝綠茶的5大功效,2杯綠茶就等於跑步10分鐘,還能順便固牙齒
5. 泡茶,能以 60 秒為基準
茶葉泡得太久,苦澀味容易跑出來。以一般的烏龍茶來說,加入熱水,建議第一泡的時間在 60 秒,第二泡因為茶葉舒張可以縮短時間為 50 秒,之後依次數第三、四、五泡則以 60 秒往上加 10、20、30 秒,茶越好可以沖越多次。紅茶則是第一、二泡約 60 秒,第三泡起往後增加 50秒。當然,時間上的控制不必那麼精準,能夠以 60 秒為基準,依照個人喜好、經驗增加或減少。
6. 茶的「第一泡」要倒掉嗎?
很多人聽過第一泡的茶湯要倒掉,因為含有農藥或其他化學物質。不過農委會已經替我們闢謠過,只要茶葉的品質好,其實第一泡是不必倒掉的,不但沒農藥還可以喝下更多營養。「第一泡倒掉」類似有個叫做「溫潤泡」的門道,就是指用熱水溫潤過茶葉、再快速倒掉的技巧,能夠讓茶葉香氣的釋出更快速。例如凍頂烏龍、高山茶就建議經過溫潤泡的手法,只要將熱水蓋過茶葉輕輕晃動茶壺,潤過 5 秒再將茶葉倒出,就能準備開始你的第一泡茶了。
參考資料:Wolftea"溫潤泡的用意與方法"、遊山茶訪"泡茶時間好難控制?4大泡茶步驟教你如何泡出回甘好茶"、山茶堂"泡茶時間都抓不好嗎?3分鐘茶葉泡茶技巧:溫度、時間控制、茶葉放置量教學"
泡茶第一泡要倒掉?6個「泡茶眉角」送給新手,軟水、硬水很重要,碧螺春最不適合用滾水! https://bit.ly/3y9uAvB


〈七碗茶歌〉茶道經典茶仙垂名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3日, 2016
明.丁雲鵬〈玉川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民國初年,北京名氣茶樓今雨軒的門楹上有一付數字加上經典名人典故的楹聯:「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噹噹響「茶仙」和「茶聖」--盧仝和陸羽聯攜並現合一對,聯串茶文化豐采。茶的實用層面、茶的精神境界和茶的社會風俗背景都涵蘊其中。
在古道茶文化中,陸羽和盧仝,唐代兩位隱士獨高的身影一再展現在黃金光輝中。陸羽寫了三卷十節七千多言《茶經》,傳下了中國古來到唐代最完整的實用茶書,被奉祀為「茶聖」、「茶神」;盧仝抒情抒志〈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稱〈玉川泉歌〉,俗稱〈七碗茶歌〉,全詩古今傳誦不絕,使盧仝與陸羽相提而並論,「茶仙」盧仝遂在茶史名留千古。
寄情玉川 煉骨骨清
宋.錢選〈盧仝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盧仝是河南濟源縣人,祖籍范陽,性格高介、節操清亮,安貧喜讀書,他的茶歌中以戲謔的筆法提到「腸中僅有五千卷」。
盧仝一生不願入仕為官,追求精神自在,在他的〈憶金鵝山沈山人之二〉一詩中,以對比的形式自況「君愛煉藥藥欲成,我愛煉骨骨已清」,可以看到他重視內在生命的提昇,把功成名就、舒適生活置之度外。《唐才子傳》卷五記載他拒絕為官一事:「朝廷知其清介之節,凡兩備禮徵為諫議大夫,不起」。
盧仝一生愛茶成癖,對茶、對泉水都很講究,「玉川子」這自號反映他的隱居玉川邊的身影,也和他飲茶講究用水有關。據《濟源縣誌》記載,他居濟源縣時,經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
七碗茶歌 融茶境茶俗 懷憂民之志
盧仝有《玉川子詩集》傳世,他的詩風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韓愈非常推贊。盧仝的詩作中,最為人推崇的莫過於〈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就是俗稱的〈七碗茶歌〉,從唐至今傳誦不絕。隨著中國古來茶文化的傳承和研揚,這首茶歌更是傳唱廣遠。
先來看看〈七碗茶歌〉中記事抒懷與品茶的情與境: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
山人家 碧雲引風來
陽羨茶為歷代貢茶。
攝像者: Fotolia.com
一天太陽高曬盧仝還睡意濃厚,忽聞官府軍將來敲門。軍將是銜孟諫議之命送來書信。潔白的絲絹緘包上三道印封緘,裡中物品是怎生地珍重、貴重?盧仝小心謹慎地開了緘,白絹包藏著孟諫議的信柬和贈茶--極珍陽羨貢茶,呈圓形薄茶團三百片。
啊,百花未著先春時節,顧渚山上的陽羨茶抽出黃金芽,待到驚蟄一動早春一臨,摘鮮焙芳旋即封裹起來。新採收的至精至好陽羨茶,只作貢茶之用,數量極為有限,只有至尊、王公貴族得以享。
至尊陽羨茶竟然到了野隱山人的家呢!盧仝銘心感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厚愛情誼!滿心歡喜趕緊關起柴扉把俗客、俗事擋在門外,專注地烘茶、碾茶、煎起茶來。
他玩賞著釜中的茶色、茶碗中的茶花,「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詩人的逸興投注在藝術化的煎茶過程。
釜中輕沸的水聲、水紋,宛如清風。二沸放入了茶葉,碧雲般碧綠茶色在釜中天舒悠開來,茶花輕揚;三沸白色茶沬累累聚攏來。看那輕輕、細細、白白的茶花聚起,浮光中多少清靜雅致悠迴沉潛。
七碗煎茶 七層境
盧㒰「七碗茶」,碗碗開新境。(蘇玉芬/大紀元)
煎茶、賞玩之後,接著就是分茶至碗,趁熱即品。古今愛茶、品茶者念茲在茲的盧仝「七碗茶」,碗碗開新境: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喝茶,喝好茶!茶的功能、境界在盧仝的七碗茶歌中層層開展:
一碗潤人喉吻,生津止渴,啟開表面物之境。
兩碗成雙能破孤悶、安穩人的情緒,進到情之境。
三碗深入腸裡,搜到「文字五千卷」。盧仝隱居山林安貧樂學,三碗茶入了他枯腸搜到「文字五千卷」,茶與人的創作思路相通了。甘露滌慮發真照,實境與虛境貫通,入了心之境。
四碗發人輕汗,化解了平生胸中塊壘,抒懷消鬱,還源蕩昏邪,達到了氣之境。
五碗深入人的肌骨,清之澈之,肌骨轉之,溶入煉之境。
六碗通仙靈,突破了常人肉體空間之侷限,昇上仙之境。
七碗習習風生兩腋,乘風上蓬萊,神入化之境。
盧仝的七碗茶飲,從物之境、情之境、心之境、氣之境、煉之境、仙之境而昇華入化之境。這七層飲茶境界的遞進、提昇,遠遠超過古人與時人的體悟,讓其後的文人雅士、茶人茶家,望春風、凝碧雲,流連茶世界而塵俗兩忘。
陽羨茶優 蒼生憂
元.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公有領域)
盧仝為何煮茶七碗?陸羽《茶經》中提倡的煎茶,以一釜煎五碗趁熱喝最為合適。盧仝得到孟諫議饋贈的陽羨茶,以一釜煎出七碗,碗碗精純妙絕,讓他酣暢淋漓達到玄妙化境。從側面來說,不也素描了陽羨茶之芳香甘辣後勁醇厚!
陽羨茶(紫筍茶)的確是芳香甘辣醇厚,因為質優超群,陸羽在採嘗之後,推薦作為貢茶。陽羨茶成了朝廷官府最愛。「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大曆五年(西元770年),「顧渚貢烘」成了朝廷設置的第一個貢茶專區。
貢烘徵調雇用眾多的勞役,且年年貢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貞元*以後,每歲以進奉顧山紫筍茶,役工三萬人,累月方畢。」並且規定茶,須趕上皇宮「清明宴」,如果製作不精或運送不及,都要治罪的。
好茶要求條件嚴苛,凌丹崖掇靈芽。官府連帖催促貢茶,茶工們朝饑暮匐,凌曉觸露不停採。製好茶後,吳中顧山貢烘區上貢到京都長安路迢迢四千里哪!要奉貢奔赴宮中清明宴,片刻也不得息,誰見勞與苦?百姓勞役的苦楚盧仝看到了,「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飲茶觸懷,他上到蓬萊神山為他們請命,希望透過諫議大夫諫政上達朝廷尊聽,讓茶工能得到蘇息。這樣的憂生民之憂的胸懷,更凸出了〈七碗茶歌〉跨到史詩的高度。
七碗茶歌 平易近人內涵深厚
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以平易貼近人的茶詩,而且,在飲茶的情趣逸趣之外,涵藏深厚情志,影響深闊。
茶文化學家推崇〈七碗茶歌〉提昇了茶文化的精神境界,與陸羽《茶經》共戴茶壇桂冠。茶人、茶家喜愛〈七碗茶歌〉揭示了飲茶的無盡好處和美妙境界。茶民俗文化史家採擷〈七碗茶歌〉展現的中唐時期製茶、飲茶的文化。
文學、繪畫藝術家更愛〈七碗茶歌〉中層層昇華的心神境界,開展了後人吟詩、藝術創作的泉源。例如宋朝詩家,蘇軾詠歎:「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范仲淹比贊:「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梅堯臣讚歎:「莫誇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宋末畫家錢選以〈七碗茶歌〉的意境創作了〈盧仝烹茶圖〉,明代畫家丁雲鵬又作了〈玉川烹茶圖〉……,這些藝術名作,都是延展了盧仝〈七碗茶歌〉的藝術元素,增添、豐碩了文化藝術的內涵和厚度。
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成了一種茶家標竿、文化經典,在各種文化範疇與人生層面中,成了一種不朽的範式。@*
附註: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全文: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盧仝清介不俗的一生僅僅跨度了四十年,一般認為盧仝死於大和九年(西元835年)11月20日,受到「甘露之變」禍連殉命。當日,盧仝在長安留宿宰相兼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中,被宦官誤捕遇害莫名殉命。據賈島〈哭盧仝〉句:「平生四十年,唯著白布衣。」可知他死時年僅四十歲左右。
◎孟姓諫議大夫,名字不詳。諫議大夫在唐代僅是正五品,但可「諷朝政之得失,諫皇帝之功過」。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升正四品下,分置左、右,各四員,分隸門下、中書兩省,掌諫議得失,侍從贊相。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罷左、右之名,只稱諫議大夫。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8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計21年。
---------------------------------------------------
新年新煙煮茶香 古聯今對品新春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9日, 2016
圖中描繪新春農村熱鬧歡慶春節情景,松樹下文士席坐品茶閒聊。清.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卷〉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
每到歲末年前,許多人腦中總會喚起宋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宋誦至今,真是千古一絕唱!
舊符揭新聯貼,歲末除舊迎新。儘管歲去年來,人間幾多憂患起伏,生命無窮苦樂交織;數遍朝起朝落,斯土幾度苦難紋身,天道幽玄斯理常新:戴德天地久,士農工商樂厚生;積善家福長,家家戶戶慶有餘。
新年新煙煮茶香
清.任熊〈煮茗圖〉(公有領域)
除了春風桃符除舊歲,過年假期,正是三五新朋舊友聚會迎春的時節。春宴年席,處處邀人入座。唐代的詩僧,也是唐代茶聖陸羽的好友皎然有名句云:「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九日與陸處士羽茶〉)。喜歡品茶的朋友,熱愛親朋好友聚首的人,以茶助興、以茶乘興正是時候。
千年前,唐代「茶仙」盧仝早有〈七碗茶歌〉登仙境。年年身心除舊盼新宇,歲歲塵世浮沈離本真。苦樂如形影相隨,誰人能真的離苦得樂呢?人生不如意更是十之八九。新年迎新時光,莫忘煮壺茶、品杯茗,可清心一下:
小確小幸來新歲,新年新煙煮茶香
新煙煮茶香,營造當下小小幸福時光,不也是一種隨手、隨境可得的「小確幸」!
清代詩書畫大家鄭板橋品茶時,把山水都烹入了茶境:「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心寬境自寬。今天的人好友相聚,一壺茶水、半丈方圓敘敦親:
一壺一水,三三五五好友入座;半圃半園,萬萬千千茶語銘心
雖然喧囂人間難得楚尾吳頭、淮南江北的好山好水了,有個半方陽台、一圈小花圃、煮煙烹茶的小確幸,一盞好茶酬好友,溫言厚語相勸慰,誠然可喜。
好友親朋,一面烹起茶來一面談趣。爐上壺裡輕輕起沸聲,宛如松音讓人遐思清遠悠長;古人不分早、晚都喝茶,過年節假不分早晚都是聚會煮茶、說心談趣好時光,粗茶杯也罷、玉茶盞也好,晨曦、月華都來相照映:
茶裡松風清音,閒是閒非休擾擾;天外晨曦月華,流杯流盞心清清
半圃半園,一煙一壺,留住好光景,留住好時辰,紛紛擾擾亂我心的世事是非,都讓它們隨著茶裡輕煙淡去吧!
茶裡茶外 天地處處題美景
(孫明國/大紀元)
黃曆新舊年交替落在太陽曆的二月,春風二三月,召來好茶光陰,珍貴的早春茶黃金芽等待萌芽。
立春時節,輕輕拂來的春風會將早春黃金茶芽喚起。「茶仙」盧仝〈七碗茶歌〉吟:「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黃金茶」是極致珍貴的茶,至精至華量稀少。遙想當年,摘鮮焙芳不入尋常百姓家;眼前今天,陽羨甘味非王公至尊也得親嘗。善哉!喜哉!
過了年,春雷驚蟄春風起,探好茶,踏春訪水好時光。元代散曲大家張可久在一個裡春天踏訪惠山寺山泉,作了〈題惠山寺〉。舌底茶味聯結自然美景,好茶、好泉、好景,處處都是詩興: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處處詩題
惠山寺位於無錫,有九龍十三泉。茶聖陸羽品定「惠山泉」為天下第二,因此有「陸子泉」盛名。文人詩心慧眼,朝朝茶香相伴,處處詩題泉湧。
年來春來,花花草草魅春光;茶裡茶外,天地處處題美景。古來茶聖、茶仙、茶僧、茶文豪,啟我茶味、茶境、茶聯、茶天地。無常人生怎地也生好景!不論新春歲暮間,倘佯悠悠茶香中,古智慧常新,常新茶天地。德來茶馨,一境半壁天地寬;道來茶永,淺嘗深品春意長。@*#
----------------------------
回文奇葩茶句茶詩樂心涯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3日, 2015
(Fotolia)
人說在茶詩中,回文詩最有奇趣。運用回文詩構成的回文茶聯,在市井茶亭、茶樓、茶坊的門裡門外;在庶民大眾平淡、平常、平日的日起日落,激盪著朵朵清心的妙語花。
「回文詩」本是中國詩文中的奇葩,世界語言中的奇境,只有神傳文化才能有這樣豐富不凡的妙勝絕趣的展現。鍾愛茶趣、茶禪的中國文人運用各種體裁、逸品詩形式寫茶聯,種類令人歎為觀止。回文茶聯匠心獨裁,往復成文、聯中相應,詩韻伴茶韻,品茶的妙趣與層次,更上層樓!
宋代的大文豪蘇軾一生的作品中有多首回文詩,其中的《捲簾詩七絕.記夢回文二首並敘》,就是回文茶詩中的奇作。它營造了純淨浪漫的飲茶詩境,詩中回文「夢驚松雪落空岩,岩空落雪松驚夢」境界,迴盪人生驚夢的茶禪一味。
常見回文茶句
「可以清心也」是最常見的回文茶句,就這五個字可以循環回文作成五種句子,展現著中國茶文化無限的延展性: 
常見「可以清心也」五個字雋刻在圓圓茶壺身上,不論是庶民大眾或是富貴人家,也不論文士藝家還是武士將相,一接觸飲茶,都能有所體會。有趣的回句茶文,多層次的茶文化,適人適心、境界無窮。
回文茶聯 回味回甘
回文詩入了茶聯,成了回文茶聯,它活用了漢語詞文特有的靈活特長和對聯的特性,增進了生活的藝術。落到好茶亭茶好,引得「客聚茶亭茶聚客」,「水壺壺壺水,茶碗碗碗茶」,「生氣好蒸蒸好氣生」!
有的茶樓常用這對回文茶聯,添得茶韻往復回甘不絕:
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 
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
這是一首回文茶聯,是為「雙句(聯)回文」形式,下一聯即是上一聯的回文。不論從頭讀下去,或從尾讀上來都成文;順向讀、返回讀都解意。這上下聯的意趣相近,且開展了實相與虛境相輔相成的境界。
上文從實境的「趣言」、「茶品」解讀,下聯則變成從虛境的「心清」、「意適」解意。然而,反來覆去,都繞著茶的妙處轉,茶帶給人清心,心清了,更能適意,人生的趣味妙境就可觸及了。
茶能把平凡的生活提升到趣味、愜意的情境;回文茶句、茶聯讓人領略茶和心縷縷相通,心清則是妙慧,心清才有妙會,生命妙處一切從心起


【文史新韻】茶道高手修行女 氣質美如蘭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30日, 2019【文史新韻】茶道高手修行女 氣質美如蘭 | 紅樓夢 | 妙玉 | 紅樓才女 | 大紀元 - https://goo.gl/5vnjda
「文史新韻」之《紅樓才女·妙玉篇》。(大紀元製圖)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文史新韻」節目,我是扶搖。
紅樓紅樓,其實說的也就是「金陵十二釵」,大多是主人公賈寶玉最看重,且地位最高的女性。她們大多是寶玉的親戚,像寶玉姑姑家的妹妹林黛玉、姨家的表姊薛寶釵、寶玉的親姊姊元春等等,這都是十二釵正冊中的主要角色。而在十二釵中還有一位貴族女性,是唯一一位不是寶玉親戚的人。有一句詩描寫這位女子,「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這位女子,就是妙玉。
妙玉來自姑蘇的詩書官宦之家,從小長得一副非常好的模樣,還通文墨。可妙玉自小身體就不太好,於是一直帶髮修行,因為只有這樣,她的身體才可以痊癒。書中寫到,妙玉今年已經十八,父母都過世了,於是寄身賈府,身處大觀園中的一處庭院,取名「櫳翠庵」
其實,妙玉這個名字,只是她的法號,她的真名已經不可考據了。「妙」字拆開來看,是為「少女」,妙字又有玄妙、美妙的意涵。這也是作者的細心之處,暗示著妙玉正是青春韶華,且品貌非凡。而那個「玉」字,恰恰讓人覺得,她和黛玉的命運,似乎有著某種相似和聯繫。也有人說,妙玉其實就像是佛門中的黛玉。
賈府可說是一座繁華地、溫柔鄉,上演過一幕幕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但是對妙玉而言,似乎熱鬧不屬於她,而衰敗也與她無關。當才女們吟詩作對的時候,妙玉在做什麼呢?她在雅緻的道觀之中,靜心誦經、禮佛、打坐,這便是她每日修行的功課。
而這樣一位小姐,在大觀園中,更像是一名隱士。可能有人問了,那妙玉每天的生活,會不會很無聊呢?生活中,她是不是一切從簡,與世人格格不入呢?
書中的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也就是品茶一節,就是妙玉首度出場的重頭戲。
賈寶玉品茶櫳翠庵,清孫溫繪《紅樓夢》第41回插圖。(公有領域)
那時劉姥姥第二次來到了大觀園,年邁的賈母非常高興,要帶著劉姥姥一同遊賞大觀園,一直到了櫳翠庵。眾人看到這庭院內花木繁盛,頓時有心曠神怡之感,彷彿來到了仙界。賈母笑著說:「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裡讓。
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小茶盤,書中說這茶盤竟然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紋樣,裡面還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妙玉捧著遞給賈母。
用不著額外描寫她的眉目體態、衣著裝扮,只是見到如此別緻罕見的茶具,就不難想像妙玉其人了。
賈母說,自己不吃六安茶,妙玉答道,這是「老君眉」,是由舊年蠲的雨水煮成的。短短幾句互動,精妙傳神,這不難體會出,這一老一少,其實啊,都是茶道高手。
這裡要和大家介紹一下了。六安茶,是屬於綠茶的一種,如果腹中油膩太重,喝這種茶容易停食、腹瀉。因為賈母剛剛吃過了酒肉,所以喝六安茶確實是不太好。
而且經過後人的考證呢,老君眉,應該是屬於紅茶,或者烏龍茶的一種,是消食、解膩的佳品。妙玉留心了賈母的言語,所以提前擇了好茶、養身茶送過來。再說了,老君眉,不就是有福壽延年的寓意嘛,或許從中是存有妙玉對賈母的祝福的。
言歸正傳。喝完了茶,妙玉又呈上了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也算得上是當時名貴的茶器了。不怪說,賈母要帶著劉姥姥來櫳翠庵討茶吃了,妙玉的茶真是既通醫道,又懂人心,讓眾人享受了一次美好的茶藝之旅。
妙玉侍奉賈母等人一起品茶,這不過是待賓客的禮節。在盡了本分之後,她便邀著黛玉還有寶釵,一起來到耳房飲「體己茶」,這引得寶玉也過來一探究竟。妙玉親自煮水沏茶,為黛玉和寶釵奉上了一些名人珍藏過的茶具,同時也用日常用的綠玉斗給寶玉斟了一杯茶。
寶玉這邊,既驚歎妙玉收藏了這麼多珍奇的茶具,也漸漸了解到,原來妙玉是把金銀玉寶之類的看作是「俗器」的人。妙玉很欣慰有寶玉這樣的知音,於是又拿出了一隻「九曲十二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大盞給他。
這壺茶令人稱奇,隨後還引出了妙玉的一番茶論。因為這茶竟然是用埋藏五年之久的梅花樹上的雪水煮成的,所以茶味清淳雅淡,回味無窮。
那妙玉這樣的品茶高手,會不會有別樣的茶論呢?
不錯,「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驢」,就是出自妙玉之口。而這句話,依然是現今很多朋友品茶時的笑談。
寶玉曾經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如果說黛玉是淚,湘雲是酒,寶釵是雪,那妙玉呢?我覺得真是非茶莫屬了:香茗、好水、名器、妙論,都不在話下。
妙玉像,清費丹旭繪《十二金釵圖冊》,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其實妙玉除了對茶有研究,她常年的修行,更是賦予了她別樣的心靈境界。她對詩文的理解,總是充滿禪意。她認為,古人自漢、晉、唐、宋以來,只有兩句詩最好:「總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鐵門檻,有種說法,是說古時位高權重之人,家裡門檻也越高,比喻家道十分富貴,來訪之人絡繹不絕,連門檻都是用鐵造的。土饅頭呢,指的其實就是墳墓。所以自號「檻外人」,妙玉是在喻示,自己是超越了名利還有生死執著的世外之人。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一次無意之間,妙玉聽到黛玉和湘雲一起吟詠「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她忍不住出面評賞。但妙玉覺得這兩句,有些淒冷,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她用清靈虛淡的筆法,寄予了一片佛心,順黛玉、湘雲的淒楚之句,續寫了一大段,把原意翻轉過來,讓整首詩竟有了融於天地、寧靜喜樂的境界。
「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贔厵朝光透,罘罳曉露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紅樓全書,浸透著黛玉的才情和眼淚;而關於妙玉的故事,卻向來是雲遮霧繞、撲朔迷離。她一直幽居佛庵,極少顯露真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這對妙玉來說,真是形容得再貼切不過了。
而正是這樣的向佛之心,才有了這樣超脫塵世的妙玉:擁有不凡的氣質,當然也會有不俗的心境來細心品味那清茶吧。
櫳翠庵妙玉扶乩玉,清孫溫繪《紅樓夢》第95回插圖。(公有領域)
不知道正在看節目的您,是不是也想泡一壺普洱茶,坐下來靜靜地品一杯茶香呢?好,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文史新韻」節目,我們下次再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