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家廟俗稱范家祠,位於新埔成功街的巷弄內,由於位處隱密,較少為外人所知。
范氏家廟建於清咸豐八年(1858),由范日旺、范月福、范雲開等人募資籌建,並於咸豐十年(1860)竣工,是新埔街最早建立之宗祠。 
新埔范姓宗族之先祖為范法澄,原籍嘉應州,明初遷移至惠州府陸豐縣落地生根,傳至十一世祖昌睦、昌貴兩兄弟於1703年渡海來台,輾轉至墾首衛阿貴下充當佃戶,並在略有積蓄後返鄉娶妻,後昌睦再度來台,於新埔街立足發展,是為新埔范氏家族之來台祖。
昌睦公育有五子,其中大房與五房留在台灣,大房紹權至關西發展,五房紹騰則在新埔發展,後代子孫成為新埔開發之主力。 
范氏家廟主祀范仲淹以下范家祖先牌位,目前則由祭祀公業范昆義派下子孫管理,每年舉行春秋二祭。家廟環境清幽,背山面田,可惜日後周圍逐漸加建,而成為被包圍的狀態。 
家廟創建年代久遠,保留當時建築特色,也見證范氏宗族在新竹之發展,鑑於范氏家廟之歷史與建築價值,於民國九十五年八月經新竹縣政府公告為新竹縣縣定古蹟。

公告資料新埔范氏家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vn8lpM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祠堂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范氏家廟俗稱范家祠,建於清咸豐八(1858)年,由范日旺、范月福、范雲開等人募資籌建,並於咸豐十(1860)年竣工,是新埔街最早建立之宗祠。
新埔范氏家廟位於新埔後街,屋後為丘陵地,前為新埔街、鳳山溪河階稻田及鳳山溪,遠處即為犁頭山脈,遠望山巒起伏,整體環境十分幽靜,符合風水擇址之「負陰抱陽」、「前敞後實」觀念,前有明堂,有鳳山溪環繞,遠有朝案,形勢極佳。
范氏家廟建築為一條龍型式,面寬共五開間,中央三間退縮為步口廊,步口廊寬敞,從天井空間進入步口,有五階高差,階梯寬達三間,也讓整個建築體顯得高聳莊嚴。中央三間有步口廊,形式簡單,具古樸風格,中央即為祖堂大門,採三關六扇門作法,以彰顯本家廟身份,大門上方懸掛「范氏家廟」匾額一方。
正堂以木隔屏區分為正堂及神龕室兩個空間,隔屏中央飾以花罩,並留設神龕,以強化神龕部位之重要性,祖牌則依序擺放在神龕上,整體感覺十分莊重。神龕下方則奉祀土地龍神,是客家建築特色之一。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新埔范姓宗族之先祖為范法澄,原籍嘉應州,明初遷移至惠州府陸豐縣落地生根,傳至十一世祖昌睦、昌貴兩兄弟於1703年渡海來台,輾轉至墾首衛阿貴下充當佃戶,並在略有積蓄後返鄉娶妻,後昌睦再度來台,於新埔街立足發展,是為新埔范氏家族之來台祖。昌睦公育有五子,其中大房與五房留在台灣,大房紹權至關西發展,五房紹騰則在新埔發展,後代子孫成為新埔開發之主力。
范氏家廟主祀范仲淹以下范家祖先牌位,目前則由祭祀公業范昆義派下子孫管理,每年舉行春秋二祭。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家廟創建年代久遠,保留當時建築特色,見證著清代中葉客家傳統建築樸質的風貌及建築工藝。家廟所在地見證范氏宗族在新埔一帶之發展,也是客家族群敬祖睦宗文化的展現。目前也是新埔宗祠家廟群的核心館之一。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6-07-25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6號變更/修正2016-11-07府授文資第1050101173
公告公文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6號_公告_新埔范氏家廟.pdf
府授文資第1050101173_變更_新埔范氏家廟土地範圍變更.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為新埔街宗祠群之一,具客家建築特色,年代及建築均具有地方歷史文化意義,實屬地方氏族慎終追遠之常民文化具體見證。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暨新竹縣文化局95年5月18日召開之「新竹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決議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竹縣
新埔鎮
成功街116之7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5510201*605
聯絡地址:新竹縣竹北市 縣政九路146號
地籍資料新埔范氏宗祠地籍圖.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竹縣 - 新埔鎮 - 成功段 - 530新竹縣 - 新埔鎮 - 成功段 - 531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新埔鎮成功段530、531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私有
范OO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范〇〇
外觀特徵范氏家廟為新埔最早建立之祠堂,建築為一條龍型式,面寬共五開間,中央三間退縮為步口廊,步口廊寬敞,從天井空間進入步口,有五階高差,階梯寬達三間,也讓整個建築體顯得高聳莊嚴。中央三間有步口廊,形式簡單,具古樸風格,中央即為祖堂大門,大門採三關六扇門作法,上方懸掛「范氏家廟」匾額一方,以彰顯本家廟身份。
室內特徵正堂為祭祀祖先之空間,單開間大小,木結構為硬山擱檁式,左右牆面為泥磚砌築,中央有棟對「理徹山河文耀四海宗留厚德」、「學通漢斗正揚三台裔振家聲」,以表彰祖先范仲淹在宋代理學上的成就,希望後代子孫發楊光大。
正堂以木隔屏區分為正堂及神龕室兩個空間,隔屏中央飾以花罩,並留設神龕,以強化神龕部位之重要性,祖牌則依序擺放在神龕上,整體感覺十分莊重。神龕下方則奉祀土地龍神,是客家建築特色之一。
正堂次間早期為子孫居住空間,後來則當做儲物空間使用,目前仍堆放許多早期遺留物品或傢俱等。兩個空間上方皆有棚頂(閣樓)以增加置物空間,並強化牆體結構。
現  狀范氏家廟仍作為祠堂使用,但已無人居住,惟祭祀之組織及功能未能發揮,僅有管理人員定時燒香打掃,目前搭起保護棚架,未來將予以修復,以保存新埔重要之宗祠文化資產。
相關網址新埔宗祠博物館
相關連結連結名稱網址新埔范氏家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vn8lpM
吧哩國影音平台-范氏家廟https://youtu.be/82mXlypNrbg故事盒-新埔范氏家廟《新客人,老家人》


新埔陳+范+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廣和宮0130-2019 - Google 相簿 - https://goo.gl/ahLJtW

新埔首座宗祠 200年歷史范氏家廟竣工亮相
2018-10-14 13:55
新竹縣隱身在新埔成功街巷弄內的范氏家廟,從調查到修復歷經11年慢工細活,今天熱鬧落成重新展現風華。(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隱身在新埔成功街巷弄內的范氏家廟,從調查到修復歷經11年慢工細活,今天熱鬧落成重新展現風華。(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隱身在新埔成功街巷弄內的范氏家廟,擁有200年歷史,是新竹縣縣定古蹟,也是新埔街最早建立的宗祠;從調查到修復歷經11年慢工細活,今天熱鬧落成重新展現風華,未來由范氏家族營運管理,將以「新客人、老家人」的概念,活化再利用。
范氏家廟竣工落成典禮,由縣府文化局與祭祀公業法人新竹縣范家祠共同舉辦,依傳統三獻吉禮儀節辦理家族祭祀,並邀請客家八音及獅隊熱鬧演出。縣府秘書長蔡榮光、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立委蔣絜安、前新竹縣長范振宗、范家祠主委范佐英、新埔鎮長林保祿等人剪綵,貴賓並手持「葫蘆」祝福與會者福氣滿滿。
即日起開放時間為平日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也接受6人以上的預約導覽,提供范仲淹介紹、范家家傳手藝介紹、建築特色及修復構件展陳、客家服飾變裝體驗拍照、復古版的戰鬥陀螺等內容,並不定期策畫相關米食DIY體驗活動。
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范氏家廟的修復全程遵古法施工,從土埆牆,到屋瓦片、剪黏裝飾,每一道工法,都是全手工打造,盡可能保留原有風貌,以重現老祖宗的建築智慧。在整修地坪的過程中,還挖出過去施作建築很重要的經緯及風水指標「分經石」。
分經石一般是過去起造重要建築時,為了對準建築物的中心線,以確認建物方位,並符合地理風水,所埋下的磚石;據考證,底下甚至埋有起造人的相關資料。這次經由范氏家族同意,決定將其覆蓋透明強化玻璃,除了說明老祖先的建築概念,也提供後代作為學習與研究的一個實例。
范氏家廟具幾項特色,首是屬於最傳統一條龍的建築體,風格簡單樸素,沒有過多的設計。其次,屋頂上方有葫蘆型的厭勝物其在民間信仰中有趨吉避凶功用。再來,家廟右邊有黑色的穿瓦衫牆。另外,承載匾額的兩個門印,使用宋代的「九疊篆」字體呈現「福」「祿」兩字。最後,范氏家廟正面的門扇如古代衙門共有6面,顯示家族對於後代的期望。
文化局表示,新埔鎮打造「三街六巷九宗祠」,創建於1817年的范氏家廟,為新埔街最早建立的宗祠。感謝客委會自2007年起,陸續補助辦理調查研究 、緊急搶修、修復及再利用設計與工程,總經費2880萬元。新埔首座宗祠 200年歷史范氏家廟竣工亮相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Wu5Bz4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范氏家廟使用宋代的「九疊篆」字體呈現,兩個門印分別是「福」「祿」兩字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新埔 范氏家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b1bu4S
范氏家廟主祀范仲淹以下范家祖先牌位,祭祀組織共有四個烝嘗,
包括: 祭祀公業范善承,祭祀公業范文正公嘗,祭祀公業范復盛,以及祭祀公業范昆義等....
目前則由祭祀公業范昆義派下子孫管理,每年舉行春秋二祭。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范氏家廟」匾額為咸豐十年,竣工於清咸豐十年歲次庚申(西元1860年)。 
2.新埔范氏家廟是長方形的建築,正廳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外,其特色為屋頂正脊中央,有個葫蘆飾物象徵吉祥,而在屋頂上放置寶缽或葫蘆,名為「壓勝物」,可以制火災、聚財富,是新埔古老建築中難得一見的。 

「三街六巷九宗祠」是近年來新竹縣新埔宗祠聚落發展的重點,九宗祠中,「范氏家廟」,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坐落於新埔鎮成功街116巷7號,是目前九宗祠內最早建立的家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過去因年久失修,二年前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爭取經費,與范氏家族一同出錢出力,重新整修。
本次宗祠家廟的整修,其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全程遵古法施工,從土夯牆,到屋瓦片、剪黏裝飾,每一道工法,不採取新式現代工法,一磚一瓦,全手工打造,以重現老祖宗的建築智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整修的地坪整理過程中,挖出過去施作建築很重要的經緯及風水指標「分經石」,分經石一般是過去起造重要建築時,為了對準建築物的中心線,以確認建物方位,並符合地理風水,所埋下的磚石,據文史工作者的考證,底下甚至埋有起造人的相關資料,一般廟宇或是重要建築,會將「分經石」埋藏於地下,本次工程,發現老祖先的建築奧妙,經由范氏家族同意,決定將「分經石」覆蓋透明強化玻璃,除了說明老祖先的建築概念,也提供後代作為學習與研究的一個實例。
歷經二年的整修,「范氏家廟」於10/14日舉行竣工典禮,竣工後的家廟,依然呈現過去古法的建築外觀,且具有以下的幾個特色:
「一條龍」最傳統一條龍的建築體,風格簡單樸素沒有過多的設計。
「厭勝物」屋頂上方有葫蘆型的厭勝物,厭勝物在民間信仰中有趨吉避凶功用。
「穿瓦衫牆」家廟右邊的穿瓦衫牆,是以黑色的瓦片聚集而成的,可作為防水用途,先以灰漿固定瓦片,再以竹釘固定,最後糊上灰漿保護竹釘不被侵蝕,一般穿瓦衫牆多為紅瓦,但范氏家廟是用黑色瓦片施作。
「門印」用來承載匾額的建構,因外型像印章故有此稱,仔細一看,范氏家廟使用宋代的「九疊篆」字體呈現,兩個門印分別是「福」「祿」兩字。
「三關六扇門」范氏家廟正面的門扇共有六面,細長挺拔。古代衙門共三門,每個門有兩扇門板,故稱三關六扇,用此工法呈現家廟門面,一顯家族對於後代的期望。
修復過程中,也曾邀請義大利藝術家STEFANO MISESTI一起領略台灣古建築之美,STEFANO MISESTI透過范氏先祖宋代名家范仲淹、屋頂的葫蘆、義渡義行等意象,為家廟畫了一幅畫,典禮上,藝術家STEFANO MISESTl將這幅畫贈給「范氏家廟」,表示著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期待更多的國際遊客,能夠前來新埔,領略宗祠家廟之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氏先祖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面的名言,過去范仲淹回鄉之後,創立義莊義田,協助家族及地方裡的民眾,范家來台後,秉持范仲淹的義舉,也有義渡等造福鄉里的作為。這次「范氏家廟」重新整修落成啟用,范氏宗族代表人范左英說,范家會繼續秉持先祖們的義行,開放家廟,讓民眾有更多參訪、遊憩、學習和體驗的空間,范家要與地方共好,讓台灣更美好。
「新客人,老家人」,客家家人,正張開雙手,迎接每一位新客人,邀您來體驗老家人的熱情


新埔范氏家廟重現風華 開放了
2018-10-14 22:55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新竹報導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圖/縣府提供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圖/縣府提供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未來活化以「新客人、老家人」為再利用的主要概念,由范氏家族自行營運管理,開放時間平日10點到下午4點,接受六人以上的預約導覽。
范家祠主委范佐英上台致詞時,更一度哽咽說,他第一次踏入范家祠時流淚了,所有宗親交代的任務,如今終於達成,非常感謝多宗親出錢出力並且時常前來督促,才有現在的成果。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 記者郭政芬...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 記者郭政芬/攝影
新竹縣政府秘書長蔡榮光表示,感謝客委會自96年起持續協助,陸續補助辦理調查研究計畫、緊急搶修工程、修復及再利用設計等共2880萬,其中本期修復工程經費為2500萬。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非常感謝范氏宗親這一年來密集開會監督,將這麼重要的文化財修復,讓范屋的家風及精神重現於世人眼中。
新竹縣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修復過程中,邀請義大利利藝術家STEFANO MISESTI一起領略台灣古建築之美,並透過范氏先祖宋代名家范仲淹、屋頂的葫蘆、義渡義行等意象,為家廟畫了一幅畫,竣工典禮中藝術家STEFANO MISESTl將這幅畫贈給「范氏家廟」,表示中西文化交流,期待更多國際遊客,能夠前來新埔領略宗祠家廟之美。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圖/縣府提供
新竹縣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年3個月修復昨天辦理落成典禮,重新展現風華。圖/縣府提供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打造「三街六巷九宗祠」,范氏家廟完成為竹縣增添更多文化與觀光價值。未來提供范仲淹、范家家傳手藝介紹、建築特色及修復構件展陳、客家服飾變裝體驗拍照、復古版戰鬥陀螺等內容,讓民眾來宗祠家廟,不只是走走,還能體驗深度文化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新埔宗祠博物館揭牌營運 分享客家美麗珍貴的資產
張貼日期:2016-09-14
1050914  李主委在新埔宗祠博物館開館記者會中致詞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今(14)日前往新竹縣新埔鎮為「新埔宗祠博物館」開館及聯營策動計畫進行揭牌。李主委表示,館內9大核心館舍所蘊含的建築及文化之美,是客家最珍貴美麗的資產,期望未來透過硬體的再生與軟體的擾動,帶動在地產業的發展,並與不同族群的朋友們分享客家文化的美好。
今(14)日典禮由李主委,新竹縣長邱鏡淳,及參與宗祠博物館聯營計畫的9大宗祠代表,一同揭開代表新埔宗祠博物館之識別系統,宣告「新埔宗祠博物館」正式開館,而負責維運的駐地工作站也將進駐陳氏宗祠,為宗祠聯營及在地活化提供相關服務。
李主委致詞時表示,新竹縣新埔鎮是客家人口密度極高的鄉鎮,鎮內家廟、宗祠密度居全臺之冠,這裡的宗祠建築時間橫跨1850至1930年代,不論是建築格局或材料、工法、技術,都保留了清代中葉到日據時代的多樣建築風貌。
1050914  李主委邱縣長及9大宗祠代表一同合影李主委指出,由客委會補助的「新埔宗祠博物館」,包含了陳氏宗祠、劉氏家廟、張氏家廟、范氏家廟、林氏家廟、朱氏家廟、新埔潘宅,吳濁流故居及新埔上枋寮劉宅等9大核心館舍,這些館舍象徵了客家族群與在地居民的凝聚及向心,其所蘊含的建築與文化之美,更是客家最珍貴且美麗的資產,未來希望透過相關硬體的整復與再生,以及在地居民的擾動與培力,帶動新埔客庄產業的持續發展,並與大家一起分享客家文化的美好。
客委會表示,扮演宗祠博物館入口館舍的陳氏宗祠,位居新埔鎮中心,其建築採用之雕塑、彩繪及規模皆極具特色,宗祠建築物已由陳氏宗親捐贈予新竹縣政府,揭牌後將由駐地工作站進駐,並作為新埔地區宗祠聯營及活化的基地。
客委會指出,為推動新埔鎮宗祠群之保存再利用,自95年起開始補助辦理各宗祠之調查及緊急加固工作,自98年起補助新竹縣政府辦理「新竹縣新埔宗祠博物館聯營策動計畫」,以駐地工作站形式推動各宗祠之修復及與再利用相關之居民擾動及培力工作,迄今已成功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投入,未來也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及在地居民合作,透過各項硬體及軟體設施的設置與活化,讓客家文化與客家產業能相互提升。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新埔陳+范+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廣和宮0130-2019 - Google 相簿 - https://goo.gl/ahLJtW
------------------
經歷11年細心修復 新埔范氏家廟重現風華
記者誾宣震/竹縣報導 - 2018-10-11 17:47:43
 經歷11年細心修復 新埔范氏家廟重新展現風華
▲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修復,終於落成再現風華,主委范佐英(中)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A Decrease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漫長修復,終於圓滿落成,得以再現風華;縣長邱鏡淳感謝客家委員會持續協助補助,終於竣工;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本次家廟的修復,其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全程遵古法施工,從土埆牆,到屋瓦片、剪黏裝飾,每一道工法,一磚一瓦,全手工打造,盡可能保留原有風貌,以重現老祖宗的建築智慧。
特別的是,本次整修的地坪整理理過程中,挖出過去施作建築很重要的經緯及風水指標「分經石」;分經石一般是過去起造重要建築時,為了對準建築物的中心線,以確認建物方位,並符合地理風水,所埋下的磚石,據文史工作者的考證,底下甚至埋有起造人的相關資料,一般廟宇或是重要建築,會將「分經石」埋藏於地下,本次工程,發現老祖先的建築奧妙,經由范氏家族同意,決定將其覆蓋透明強化玻璃,除了說明老祖先的建築概念,也提供後代作為學習與研究的一個實例。
▲新埔范氏家廟主委范佐英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范氏家廟建築具有以下的幾個特色:
1.「一條龍」最傳統一條龍的建築體,風格簡單樸素沒有過多的設計。
2.「厭勝物」屋頂上方有葫蘆型的厭勝物,其在民間信仰中有趨吉避凶功用。
3.「穿瓦衫牆」家廟右邊的穿瓦衫牆,是以黑色的瓦片施作而成,可作為防水用途;一般穿瓦衫牆多為紅瓦,但范氏家廟是用黑色瓦片施作。
4.「門印」是用來承載匾額的構件,因外型像印章故有此稱,仔細一看,范氏家廟使用宋代的「九疊篆」字體呈現,兩個門印分別是「福」「祿」兩字。
5.「三關六扇門」范氏家廟正面的門扇共有六面,細長挺拔。古代衙門共三門,每個門有兩扇門板,故稱三關六扇,用此工法呈現家廟門面,一顯家族對於後代的期望。
▲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修復,終於落成再現風華,主委范佐英(中)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新客人、老家人」為范氏家廟活化再利用的概念,由范氏家族自行營運管理,未來將提供范仲淹介紹、范家家傳手藝介紹、建築特色及修復構件展陳、客家服飾變裝體驗拍照、復古版的戰鬥陀螺等內容,並不定期策畫相關米食DIY體驗活動。
-------------------------------------
有片/全台宗祠最密集的小鎮 百年古蹟之旅正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06 22:00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即時報導
新竹縣新埔小鎮客家風情濃厚,光鎮上宗祠古蹟就有九個,將百年的宗祠的建築與文化之美,完整保留下來。特別的是,和平街上,五百公尺內就有四座宗祠,距離很近,適合徒步到此輕旅行,其中劉氏雙堂屋和吳濁流故居在新埔外圍,驅車約五分鐘的距離即可到達。建議想到此走訪宗祠古蹟之旅,可先到新埔鎮中正路上的新埔國小校長宿舍,現為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認識宗祠的文化歷史,再逐一走訪。
上枋寮劉宅又稱劉氏雙堂屋,因為擁有前後堂而得名。記者郭政芬/攝影
上枋寮劉宅又稱劉氏雙堂屋,因為擁有前後堂而得名。記者郭政芬/攝影
新竹鎮公所為了推廣宗祠旅行,鎮上總動員,由鎮民化身為導覽員,不少輕旅行活動,帶領外地人看見新埔的美;還有藝術團體「磚木取夥」,以遊戲體驗闖關方式或角色扮演,認識在地歷史和開墾的生活百態。旅遊資訊可參考網頁,目前新埔9個宗祠中已有7座進行修復,潘氏宗祠與朱氏家廟2座待整修,來此新竹念書、就業的「娃娃」,走訪新竹鎮9宗祠,分享藝術與歷史的美。
新竹縣新埔小鎮客家風情濃厚,光鎮上宗祠古蹟就有九個,將百年的宗祠的建築與文化之美...
新竹縣新埔小鎮客家風情濃厚,光鎮上宗祠古蹟就有九個,將百年的宗祠的建築與文化之美,完整保留下來。記者郭政芬/攝影
1. 中正路上:陳氏宗祠、新埔國小校長宿舍〈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
陳氏宗祠是縣定古蹟,為台灣僅存的五所磚雕建築(板橋林家、新竹鄭家、霧峰、大里林家)。陳氏宗祠以建築所呈現出的精緻與華麗,顯示出陳家豐厚財力與社會背景。格局上極具客家建築代表性,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保留百年的建築藝術與建築風格,相當難得。
陳氏宗祠是縣定古蹟,為台灣僅存的五所磚雕建築之一。記者郭政芬/攝影
陳氏宗祠是縣定古蹟,為台灣僅存的五所磚雕建築之一。記者郭政芬/攝影
2. 和平街:新埔張氏家廟、新埔劉家祠、新埔潘屋、新埔朱氏家廟
縣定三級古蹟「劉氏家廟」,素有「匾額多、燕尾多、功名多」三多的美譽。張氏家廟典雅肅穆,正堂左右次間及稍間為子孫居住空間,各間均開門,互不相通,是較為少見的作法。不過朱氏家廟和潘屋尚未修復,朱氏家廟整體簡潔樸實,院牆為紅磚構築的磚牆,兩側有紅磚組構的花窗。潘屋地居螃蟹穴,形勢依山傍水,前有一片綠地,風景秀麗如畫。堅實的框構、嚴謹空間組織及嚴密的防禦體系,是這座宅第獨具的特色。
縣定三級古蹟「劉氏家廟」,素有「匾額多、燕尾多、功名多」三多的美譽。記者郭政芬/...
縣定三級古蹟「劉氏家廟」,素有「匾額多、燕尾多、功名多」三多的美譽。記者郭政芬/攝影
3.成功街:新埔林氏家廟、新埔范氏家廟
林氏家廟位於新埔後街的巷弄內,位處隱密,經過巷弄後,會被此處的建築氣勢吸引,這裡是新埔街上較晚興建的宗祠之一。林氏家廟堂屋建築特別高聳,每間均開門由簷廊出入,形勢壯闊,屋身高聳壯闊,燕尾弧度優美,為竹縣宗祠佳作。
林氏家廟堂屋建築特別高聳,每間均開門由簷廊出入,形勢壯闊,屋身高聳壯闊,燕尾弧度...
林氏家廟堂屋建築特別高聳,每間均開門由簷廊出入,形勢壯闊,屋身高聳壯闊,燕尾弧度優美,為竹縣宗祠佳作。記者郭政芬/攝影
范氏家廟為新埔最早建立的祠堂,正整修中,建築體顯得高聳莊嚴。大門採三關六扇門作法,上方懸掛「范氏家廟」匾額一方,以彰顯本家廟身份。
范氏家廟為新埔最早建立的祠堂,正在整修當中,建築體顯得高聳莊嚴。記者郭政芬/攝影
范氏家廟為新埔最早建立的祠堂,正在整修當中,建築體顯得高聳莊嚴。記者郭政芬/攝影
4.外圍:新埔上枋寮劉宅 (劉氏雙堂屋)、吳濁流故居
上枋寮劉宅又稱劉氏雙堂屋,因為擁有前後堂而得名。這棟房子獨特之處在於將客家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巧妙的結合,具有時代、技術、流派以及地方上的特色。
縣定三級古蹟「劉氏家廟」匾額多。記者郭政芬/攝影
縣定三級古蹟「劉氏家廟」匾額多。記者郭政芬/攝影
吳濁流故居位於稻田旁,走入後,可看見田中的客家三合院建築,具有美感。規模為一堂多橫屋建築,現今部分伙房屋改為水泥建築,但還聚居著吳家子孫們。
吳濁流故居位於稻田旁,走入後,可看見田中的客家三合院建築,具有美感。記者郭政芬/...
吳濁流故居位於稻田旁,走入後,可看見田中的客家三合院建築,具有美感。記者郭政芬/攝影
有片/全台宗祠最密集的小鎮 百年古蹟之旅正夯 | 旅遊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ZVzi5z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新埔陳氏宗祠+范氏家廟+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范氏家廟使用宋


篆體字轉換器在線轉換-篆體字在線生成器 - https://goo.gl/hWGcWj


新竹縣新埔鎮祀奉三山國王的廣和宮「閉關」半個多世紀,明年元宵節後,將首度出巡遶境賜福。地方視為大事,以家庭為單位,共組「神轎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埔宗祠文化觀光節/新埔成功街「林氏家廟」/新埔宗祠博物館-客家宗祠/「三街六巷九宗祠」/范氏家廟/新埔陳+范+林(氏宗祠)+宗祠博物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