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最後一句加--命終往生西方無障礙


常律法師 《台灣生死書》【 如何臨命終無障礙 】第一階段
常律法師 《台灣生死書》【 如何臨命終無障礙 】第一階段 @ 我的前世今生部落格 :: 痞客邦 :: - https://goo.gl/bKYABD
(轉載自 常律法師 FB)
《 台灣生死書 》
【 如何臨命終無障礙 】第一階段
以下共分 三階段來探討命終前後應注意事項,各位當謹記,是相當寶貴的資料。
第一階段:為臨命終者應注意事項
(一) 請法師授皈依:須禮請法師,於病人尚有意識時,為其臨命終前授三皈依,得受皈依功德。
(二) 無法師皈依之因緣亦可 自性皈依:請家屬婉轉解說皈依佛、法、僧的益處,自己願意做三寶弟子,然後自我觀想皈依佛、法、僧的益處,自己願做三寶弟子,然後自我觀想皈依佛法僧,萬法唯心,虛空有佛,如是即得皈依戒體,當下即是佛弟子。
(三) 以病者之名或其本身財物悉數做功德:供養三寶,行善布施,或以念佛、持咒、拜懺等功德加被病人,使病人減輕痛苦安然往生。預防勝於治療,地藏經亦云:「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而亡者生前植福可得全部功德,為病重之人廣造眾善,做至功德圓滿,使其了生脫死 解脫病苦,早日往生善道。
人在命終前常會看到累世冤親債主變化作親友眷屬之形相,迷亂亡者神識,令其顛倒,故命終前應早立遺囑交待子孫應將部份財產捐作功德迴向冤親債主,免受其擾,往生西方善道,方有保障,切勿執著財物,免生後悔,亦勿等往生後,再作功德,其力微薄,往生善道有礙。
(四) 勿強行急救轉院折騰:明知病人已回天乏術,仍礙於俗情,為聊盡晚輩之愚孝,強行急救轉院,反增添病人痛苦,勞民傷財;不如將多花的醫藥錢多替病人轉做功德,多為人念佛、拜佛迴向,令其往生時得以解脫自在,方為當務之急,名為智慧之孝。
(五)勿以親情繫縛:
1.勿頻頻探視、觸摸病人手足,與之雙目對視,閒話家常,只徒增其愛戀執著不捨之心,有些亡者死後雙眼不閉,皆有所執著。若探望重病者,應與眾 一心念佛助其往生西方,亦勿通知太多親友來探望臨命終者,易使其生 執著掛礙之心,而障礙往生西方。
2.人臨命終時,平時其 最愛及 最恨之人切勿靠近;愛者近,易使亡者意識中執著情愛,無法專心念佛,所恨者,易使其瞋恨心起,即墮地獄道中,不可不慎。甚至連所愛所恨者之名字都切忌於亡者前提起,會勾起亡者愛恨之識而墮入惡道,不可不慎。
3.可放念佛號的錄音帶,家人並在旁附和念佛,短暫間亦可放佛樂,可令命終者,心開意解,增長念佛信心,消除其恐懼、執著、妄想之念頭,而達一心念佛,助其再生善道。
(六) 家內勿存放肉食,亦勿食肉與五辛之物 (蔥、蒜、韭、芥末、薤),因肉與五辛有腥味殺氣,易令臨命終者神識聞之而起顛倒妄想,易墮入惡道。尚得積極放生,或間接放生 (吃素),如此放生功德可令臨命終者安然無障礙往生善道。
溫哥華曾有一罹患末期癌症婦女,受某高僧指導,每日放一百條生命,三個月後癌症竟然痊癒,這是事實,可見放生功德殊勝。家中若有人重病,亦可常放生或素食,可獲不可思議之感應,然放生以施放海水魚類為佳,並注意生態環境及被放生之生物環境適應。全家應持素、斷淫,有益臨命終人往生善道。
(七) 安慰病患,切勿罣礙:首先應針對亡者生前最執著事務予以開導安慰,一般人放不下的皆是兒女親情、夫妻情愛,八苦中最苦的就是 愛別離苦。此時要勸慰臨命終者,世間如幻如夢,皆是因緣假合,切勿執著情愛、財物、要萬緣放下,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牛馬,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命運,在世煩惱都無用,何況往生後
,煩惱更是無助。對亡者切不可答允辦不到的承諾,恐日後追隨糾纏,可告之盡量去做即可,一切隨緣,切勿掛懷,安心念佛 隨佛往生西方。
(八) 交待臨命終者,一旦昏迷不醒時 (即是往生之意,但勿直說死亡,恐生懼怕煩惱),若看到從前往生的親友或現世親友來招手要求一同前往作伴遊玩,千萬勿跟隨前往,因為這些親友的形相都是累世冤親債主變化而成,要來報仇,幻化成六親形貌,誘引亡者入三惡道內受苦;一定要等看到佛菩薩或佛光來接引,方能跟隨前去,
如此方保障往生善道。
(九) 得向臨命終者,講解西方極樂世界莊嚴美妙,或請西方淨土像,令其觀看,使其增長信心,得以念佛專注,而往生西方。
(十) 如何判斷亡者往生何道:可在亡者往生十小時後,摸其頭頂、眼部、心臟、小腹、膝蓋、腳底板等六個部位,那個部位仍有餘溫,即可斷定往生何處,佛經云:「頂聖眼升天 ( 頭頂處溫熱即往生西方,眼睛眉間處溫熱即往生天堂),人心餓鬼腹 ( 心窩處溫熱即往生人道,肚腹處溫熱即往生鬼道 ),傍生膝蓋離 (膝蓋處溫熱即生
畜生道 ),地獄腳板出 (腳底處溫熱即往生地獄道 ),若發現亡者一旦往生惡道,在四十九天內,應天天為其念佛誦經,廣作功德迴向,免其墮生惡道。」
-------------------------------------
《 台灣生死書 》
【 如何臨命終無障礙 】
以下共分 三階段 來探討命終前後應注意事項,各位當謹記,是相當寶貴的資料。
第二階段命終往生後應注意事項 】
(一)切勿哭泣:哭泣會使亡者繫縛著親情,心生顛倒執著,佛來接引無法隨往, 如欲哭泣應至屋外,不使亡者聽到,因人往生後數小時耳識仍然存在。
(二)勿更換衣服或移動屍體:人死後十小時內切勿更換衣服及移動屍體,其間 意識尚存,移動十分痛苦;死後如金蟬脫殼、生兔拔毛。根據醫學證明:「人死後即使呼吸脈膊、心臟已停止、瞳孔已經放大,腦細胞還會活動,甚至可維持好幾個小時 。」而往生後 最後敗壞的是耳識。過去常聞死後數日又復活之案例,如「員林百果山下有位老婆婆 往生兩、三天後,助念時又復活了,現仍活得很健康。」若為亡者穿衣, 毋需多件,一件即可,佛弟子往生宜穿在家居士服,再穿一件海青即可,皈依證可佩帶身上,依習俗穿七層衣服是無意義的。
(三)安慰亡者:人往生後在 中陰身階段,已知道自己亡故,茫然不知所從,而死後仍罣礙世間一切親情、名利、財物、身心俱痛無法放下,此時的安慰 更重於往生前的開示,讓他心開意解得到安撫的力量,得以聽聞佛號,提起正念,隨眾念佛,往生西方
所謂中陰身,即人死後會出現中陰身世界,即未往生六道輪迴前 的過渡時期,短則數小時,長則 四十九天。每隔七天會出現不同的恐怖景象,令亡者起顛倒恐懼、不分善惡道。中陰身亦為審判的世界,非常 難挨難過;唯有大善者直昇天堂或極樂世界, 和大惡者直墮地獄,不經中陰身的世界;還有悟道者, 心中無罣礙, 無顛倒夢想恐怖, 可直往西方,如宋朝 高峰妙禪師, 可倒立往生, 樹林 福慧寺 老和尚站立往生, 而亡者 一入中陰身就非常危險,得靠親人及蓮友助念迴向的力量,方不墮入惡道受苦。
(四)為亡者助念,助其往生善道:地藏經曰:「亡者神識,七七日內如痴如聾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判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中。」 又云:「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
故亡者往生 四十九天內,家人應為亡者,造諸功德,如放生、印經、濟貧、施藥、 供養傷三寶師長,持此功德迴向亡者,必可超拔亡靈,受生善道。
命終之人,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之道,眼前一片白茫茫,尋無去路,亦無見聞;心渺渺茫茫,耳目如蓋。又諸惡象現前,恐怖顛倒;惡道鬼神亦化做六親眷屬形相, 誘引亡者墮入惡道。念佛得使亡者智慧開啟,心識打開,藉由佛光的注照,惡境全失, 隨著一片光明,往生西方大道。
念佛 功德甚大,業報差別經曰,念佛有十大利益 : 
(1)能除睡眠 (2)天魔驚怖 (3)聲遍十方 
(4)外聲不入 (5)三途息苦 (6)勇猛精進
(7)諸佛歡喜 (8)念心不散 (9)三昧(定力) 現前
(10)往生西方淨土。
大 集 經 云 :「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 念佛,方能得渡生死」。
楞 嚴 經 云 :「若眾生一心 憶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是故 念佛,當一心一意,念念相繼,無有間斷,念而無念,心與佛相應,即心是佛,即 佛是心,心佛如一,而得正定, 十念即十生 ,百念即百生,永超三界,截斷輪迴。
臨終若無助念的因緣易墮入 鬼道及 他惡道,鬼道有福鬼 (如王爺、千歲)、餓鬼、守屍鬼、守屋鬼、守水鬼、守路鬼、酒鬼、色鬼、餓鬼、流浪鬼等,依 地藏經所載 : 噉血鬼、噉精鬼、噉氣鬼、噉獸鬼、噉胎鬼、行病鬼、福利鬼。任何種類的鬼皆因其生前的習性或有所執著而轉生鬼道,如守屍鬼守著屍體,執著生前肉體,所以墳墓是眾鬼聚集最多的地方。守屋鬼守著房屋土地,執著生前的房子流連不去,所以久無人住的百年老屋、古廟、松林、竹林、陰濕之處不要靠近。
如搬入新屋前,應先持大悲咒七遍,先 安奉佛堂並 隨時播放佛號(能使家中平安、 祥和),再於屋內各角落以報紙點火除濕氣霉菌;火可避邪。鬼道因為寒冷陰濕,需靠 火氣和 念佛力量方能去寒,以化解鬼道的痛苦,非以燒金紙給亡者花用解苦,如此便無因果可言了。
(五)勿在亡者腳部擺設飯食,俗稱「拜腳尾飯」,或燒腳尾錢、金紙銀紙等; 應知亡者在往生七七四十九天內,神識不清,不餓亦不知食,亦不用紙錢。亡者在 中陰身時間,只存徬徨無助恐懼神識,不知何去何從,只知道隨境而往,拜食、燒紙錢 皆無助於亡者 往生善道,應節省這些紙錢轉作功德善事,或禮請出家法師誦經迴向, 當助亡者早日往生西方善道。若拗不過眾意,要燒紙錢,可燒一張即念一句 阿彌陀佛。 另設一往生蓮位,書寫亡者姓名,令亡者暫有依歸之處。
(六)亡者往生後,可停靈 家中七天,頭七過後應移殯儀館內,擇日舉行公祭、家祭,勿在自家前馬路中舉行喪祭,以免妨礙交通,車輛噪音,令亡者不安,若家中庭院夠寬大,可在家內辦理公祭亦可。
(七)出殯當天,勿聘請樂隊、五子哭墓隊、南北管、花車、勿浪費舖張吵雜, 對亡者毫無助益,易令亡者顛倒,神識不得清淨, 反害亡者墮落沉淪;應省下這般陋俗喪儀,改禮請法師誦經禮懺,再請託蓮友協助引靈,可一路念佛,送至火葬場火化, 拾骨後 再移靈至佛寺納骨塔內安奉即可。每逢七日再禮請 寺內法師為亡者誦經超渡, 可助亡者往生善道,若依習俗陋規辦喪,易令亡者墮惡道中。
(八)千萬勿土葬:土葬 後遺症頗多,亦甚勞神傷財,因土葬若不當,日後將影響子孫家庭安寧及身體事業,後悔莫及,有很多事實例子可作警惕,但求平安,勿求 亡者葬後,還得保佑子孫,當令亡者更加不安,而不得往生善道的。
(九)亡者往生四十九天內,家屬應持素,勿殺生或辦葷食宴請親友,否則殺生之業,將加速亡者往生惡道,理應多 放生念佛,行善布施,累積功德迴向亡者早日往生極樂世界。
(十)子女尚應斷淫四十九天,求身心清淨,而利亡者。

常律法師 《台灣生死書》【 如何臨命終無障礙 】第三階段
(轉載自 常律法師 FB)
《台灣生死書》
【 如何臨命終無障礙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助念時應注意之事項】
(一)助念前應先茹素、澡漱淨身:助念時如果滿口蔥、蒜、肉味和汗臭,當令亡者昏沈,失去正念。佛經有云:「食肉及食五辛者,持誦經咒不得成就一切善法」,食五辛及肉者,一切誦經念佛 無有功德。藥師經中亦云:「凡眾生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零八遍,所有病苦,皆悉消滅」。其中亦言持咒必先澡漱清淨,方得感應。
前往喪家應準備香爐,以沈香清淨現場,藉沈香收 心靜神定避邪之效,令助念者皆能身心清淨念佛,亡者方能受益往生善道。至於女眾逢月事或作月子,仍可為亡者助念,因為助念是用心念,但身體得保持清淨衛生。
(二)助念時,亦需請家屬一起來念佛:念佛誦經的當下就是道場,不容許吵雜閒談。請家屬一起來念佛不僅可使家屬減低悲傷心情,還可從中體會念佛的法味,心因此而得安靜,助念人員不宜太多,如有人前往念佛,以二人上前念佛號即可,其他人員可於旁默聲念佛。助念不在乎念幾天或幾小時,而在於當下是否心誠,心誠即俱足功德;往生者一聽佛號 就可清醒,可以往生善道。人多非但吵雜,且使喪家於傷痛中尚需忙於招呼,應接不暇,頗為不當。念佛時以敲引磬領眾助念,但切勿大聲,磬聲尖銳,恐刺激亡者神識;不打木魚,木魚乃大眾唱誦時控制速度節拍之用,個人誦經念佛不需用引磬木魚,修行不要吵到鄰居。念佛聲音則快慢適中,不急不徐,不唱讚、不唱偈,以四字、六字佛號為宜。
(三)助念時應注視佛像念佛:助念前應先通知喪家先將白布幔遮蓋屍體或以屏風隔開,勿讓助念者看到死者之貌相造成心中的恐懼。助念時帶沈香、香花、佛像往喪家與亡者結緣,擺設好後看著佛像念佛,勿好奇瞥視亡者,以免剎那間受到驚嚇,助念者應以慈悲心念佛,觀想亡者得佛光的注照,願亡者往生善道不墮惡道,能如此用心助念,則不怕助念會產生不良後遺症,因為慈悲可化解一切障礙,破除一切無明。
(四)助念應於十小時內進行:一般人誤以為助念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欲往生西方,得需於臨命終前,本人意識清楚時,心無罣礙雜念下,專注念佛號方可往生西方世界。往生後的助念須有善知識開導,亡者願放下執著隨眾念佛,當可往生西方世界,否則僅能引渡亡者往生天堂或人道;若生前做惡 多於善者,因念佛之功德而不致墮惡道受苦。
(五)經典中並未記載,往生後助念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宗一再強調臨命終無障礙,一心嚮往西方淨土,並能信心、誠心地念佛,方可往生西方。
故切勿發願 盡求一世短暫的富貴榮華,應知富貴如浮雲剎那般,人生縱使幸福享樂,臨命終顛倒,墮入惡道又有何用?所以學佛要學智慧,我們要將所有功德 求願迴向於臨命終時,不受病痛及各種災難意外折磨而橫死,而能安詳自在,清清淨淨的專心念佛而往生西方,永享極樂,這才是智者、覺者的願力。
(六)助念時應著海青,或穿團體服裝:進入喪家個人應著海青,團體則服裝應求一致,不繫皮帶、不穿皮鞋及攜帶一切皮件;皮件為不吉祥之物,帶有殺氣,亦不得穿金戴銀或嘻笑講話談論是非,此是對亡者的一種尊重心,亦不令亡者起執著瞋恨。
助念後不得私下收受喪家分文費用,若家屬有善心捐與佛堂或善款,得以亡者名義捐助,令亡者蒙受利益,亦不得接受宴請,若家屬以茶水、水果招待,當可接受,應不予拒絕。
(七)助念時間可利用假日或休息時間助念:助念不可二十四小時服務,免於日後應接不暇而中途夭折;每個人都有家庭、有工作,家庭先照顧好才能服務眾生,否則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如此方可讓助念的美意源遠流長,利益眾生。
(八)助念返家身體不適的防範:通常屍體都有屍毒,散發一些細菌於空氣中,如肺癆或肺癌、肝癌死亡者,病菌更容易散佈於空氣中,所以家屬要有公德心,以白色布幔遮好屍體。
(九)助念時應至少離屍體一步以上,注意屋內空氣要暢通,勿觸摸屍體免感染屍毒病菌,可燃沈香淨化空氣。(沈香有消毒、淨化空氣的作用)
常聞亡者往生,另一個和死者最親近的親人不久也往生了,除過度傷心外,也是因為受到屍毒細菌感染之故,不可不慎。
(十)亡者業障的干擾:一種無形業障干擾,也許助念者剛好與亡者有著過去的某種因緣和業障而前來干擾;事後可持誦大悲咒、往生咒迴向亡者亦可,自得身心安寧自在。
如能照 此三階段奉持助念,陰陽自得兩利,可達拔薦亡者 往生善道,離苦得樂,萬劫中免於惡道受苦,其功德意義甚大,亦可引渡家屬學佛;眾生皆我父母,願眾等能齊發菩提心,隨時助念每位亡者,令眾生皆得往生西方世界國土,永享極樂,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1) 常律法師 - 貼文 - https://goo.gl/r6pCRM


《回向》的意義,以及《回向文》範例:
菩薩必修的十大功課:《普賢十大願王》裡面就有一個《普皆迴向》:「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所以不只是持咒,誦經、唸佛、禮佛、供佛...只要是我們修行佛法、以及弘揚佛法、利益有情眾生...所有的功德悉皆要迴向,為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有情」。
迴向有[回事向理] 、[回因向果] 、[回小向大]三層的意義
1.回事向理:
我們修行佛法剛開始都是在事相上用功,比如說唸了多少遍的咒, 禮拜了多少遍的佛,事相上這些都是有功德的,可是我們希望能更進一步去體悟不生不滅的真理,那就可以用迴向的方式,希望我們有一天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悟到無生法忍,那就是悟到不生不滅的本性了。
2.回因向果:
比如說持五戒行十善修種種的善因,可以感得天人無比享受的樂果,可是我們行菩薩道的人是不求這些享受的,所以我們把這些善因全部回向作為我們早成佛道的資糧,這就是所謂[以六度萬行的因花,莊嚴無上的佛果!]
3.回小向大:
猶如一杯水融入大海裡,便與大海一樣深廣! 猶若炬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另外,迴向和祈願有相同的意思,簡單的說,今天唸了一天的咒語真言,有許多的功德,這些功德您要用在什麼地方呢?您希望可以達成什麼願望呢? 這就可以透過回向祈願的方式,跟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稟白,這樣子佛菩薩就會特別加被,護法龍天也會特別護持您的祈願!
這種回向祈願最好是每天回向,或者是誦經持咒持誦了一個段落就要回向,因為回向的功德大小跟心有關,持咒用功可以讓我們的心比較清淨,讓我們的心比較光明,這時候回向是最好的,要不然遇到逆境惡緣起了貪瞋癡念,那心的念力就變弱了,靈光就暗淡了,這樣子回向的力量就減弱了! 
要如何回向呢?
佛子們修持佛法(誦經、唸佛、持咒、禮佛...)可在功課告一段落時,依以下之《回向文範例》作回向。或是在每日的晚上,將一天裡面用功修持佛法的功德作一個總回向,也是可以的。至於回向文祈願的內容,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作適當的增減!
《回向文範例》
三寶弟子ooo願以修持 o o o 之功德回向:
戒德老和尚、寬裕老和尚、弘憶上人、慧律上人 …… 等十方法界弘揚佛法一切善知識
願能法體康泰  清涼自在  常住在世  弘法利生  度眾無障礙
以及回向三寶弟子ooo無始劫來之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
以及回向 弟子的父親ooo,母親ooo及其累世冤親債主
以及回向 弟子的親人ooo,ooo…及其累世冤親債主
以及回向 …
以及回向  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生
願能  業障消除  福慧增長  身心安樂  清涼自在  身心健康  適悅歡喜  疾病消除  壽命延長  財富增長  皈依三寶  發菩提心  相好莊嚴  身心柔軟  身口意三業清淨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所求如意  大降吉祥
通常誦經持咒告一段落之後就可以回向,如果時間來不及作完整的回向,可以先唸小回向文及三皈依即可起座。
(小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本來身為一個佛弟子,把修持佛法或是弘揚佛法所有的功德,回向成就無上佛菩提,以成佛度眾生作為學佛的目標,而不是以求人天福報作為學佛的目標,這是基本上要了解的正確觀念! 不過,成佛的路是很遙遠的,在成佛之前,以修持佛法的功德順便回向一些世間的家庭、事業、健康、善緣...等,以此做為修行學佛的助緣資糧,那也是可以的。

迴向最後一句加--命終往生西方無障礙

《回向》的意義,以及《回向文》範例。 <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Buddhism Q & A - https://goo.gl/aa1Hd


佛門寺院道場裡,每天早、晚課誦後都會「回向」,過堂吃飯後也會「結齋回向」,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願祝禱有祈福的回向偈,那什麼是「回向」呢?
回向就是「寄存」的意思,像你有錢放在家裡不安全,要把它存到銀行裡;你做了功德,希望帶給父母健康、家人平安,這就是「回向」的意義回向如同播種,小心照顧,讓它發芽、開花,而結成纍纍果實,以小小的因,成就豐碩的果。回向又如一根蠟燭點燃另一根,燈燈相傳,自身的燭光不會減弱,反而更亮。
回向也是一種「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的廣大心量。回向亦有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有向空等諸多意義。
所謂「回小向大」,如同我們布施一塊小小的麵包,普願回向天下蒼生都能得到溫飽;一百元樂捐大學建校基金,普願回向天下莘莘學子安住身心,學業進步。本來只是一塊小小的麵包、一百元,經過我們的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獲得這個功德。
「回自向他」,就好像我把誦經拜佛的功德,回向給父母,希望父母長命百歲;參加助印藏經的功德,回向給兒女,讓他有聰明智慧。所謂自他兩利,就是「回自向他」的意義。
什麼是「回事向理」?可以這樣的解釋,我願意化成一杯水讓人止渴;我願意舖成一條路讓大家通行無阻;我願做一棵大樹給大眾消暑乘涼;我願做一個孝順的兒女,讓父母富足歡喜;我願做一個好的父母,成為兒女的模範。舉凡種種,雖然「事相」上只是那麼一點點,但由於「心量無限」,這個「理則」即能普施一切。
還有「回因向果」,我們現世今生,所行所做,都是在「因地」,但是現世今生既然有了「因」,當然未來或來生必定會結「果」。就如春天播種,秋天收成;今年播種,明年收成。今生種了善因善緣,未來就會有豐富的果實,這就是「回因向果」。
另外「回有向空」,回向一定都有一個目標,但卻是有限,你能從有限變為無限,就是「回有向空」。如虛空能包容萬有,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所以「有形歸無形、有為歸無為」;回向的心理,等同虛空,等同法界。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持回向法門,有了一點善美的念頭,或者即使只做了一點點好事也都可以回向,以自己的能力所及回向給別人;就像再渺小的水滴,也能成為巨大海洋;再微弱的燭光,也能劃破千年暗室。
回向是無私的給予,如此善美的意念,必能使這個人間增添幾許和諧、快樂。
回向提問
問:我們平常修持發願,最後有一句「普皆回向」,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普皆回向」這句話,在修行裡是很討巧、很微妙的意思。回向是時時刻刻,遍及一切眾生、普遍一切世界,超越時空。
回向可以讓我們瞭解因緣法,將一切成就歸於大眾;能幫助我們去除我執我貪,明白諸法的法性本來平等;回向,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會減少,還能利益更多人,甚至能遍及法界一切眾生,是我們實踐自利利他、怨親平等之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
回向,要能做到「普皆回向」,這《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最後一個圓滿的願行,到此就一切功德圓滿了
問:回向是佛教很殊勝且獨特的修行法門,如何在生活中實踐?
有形的財,布施給了對方,東西會愈來愈減少;而無相的法布施,功德不但不會減少,反而因此更多。譬如手中有幾個橘子,送給了別人,自己所剩無幾;一句慈悲結緣的好話,送給了別人,對方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自他都能蒙受利益。尤其回向是法布施中最討巧的法門,一碗飯自己吃固然津津美味,與人共享,更有味道;一片花園獨自觀賞固然賞心悅目,與人共同瀏覽,別有一番情趣。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實踐回向的修行,譬如課誦或法會結束時,唱誦: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此外,如《法華經‧化城喻品》:「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唐朝善導大師的《觀經玄義》:「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都是千古流傳的回向文。
國際佛光會提倡人間佛教,也有四句回向文: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何時何地,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時時都能與這四句偈的善行相應,並且將這些功德回向給一切有情或無情眾生,當下就是佛果,當下就是淨土。
(摘自星雲大師《佛教》叢書、《僧事百講》)
禪∣門∣語∣錄
文/星雲大師


回小向大,有願必成  - https://goo.gl/KmfFQg



臨終助念答問--助念的內容與方法 @ 如淨的淨心園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SFEmHX


【回心向大】
(術語)又雲回小向大。謂不定性之人,回轉聲聞緣覺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蓮,本二乘人,皆於法華經會坐回心向大而入於菩薩位也。菩提心論曰:「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緣便回心向大,從化城立以為超三界,謂信佛故。乃蒙諸佛菩薩加持力,而以方便遂發大心,乃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得成佛。」


念佛度亡
命終會往哪裡去呢?可以就三方面來講:(一)隨重業,(二)隨習慣,(三)隨念頭,這就是所謂的「臨終三隨」。
「隨重業」就是這個人一生中最重的業,不論是善是惡,他在命終的時候就自然隨那個重業先去受報,就像秤,哪邊秤錘重就垂向那一方,這就是「隨重業」。
「隨習慣」是說一個人在世時沒有做特別大的善事,也沒有做了特別大的惡事,不過他平常有一種偏強的習慣,這樣的話,他命終的時候就會自然隨他的偏強習慣性去投胎轉世,這就是「隨習慣」。
「隨念頭」就是生時沒什麼重的善惡業,也沒有固定的習慣,但臨終之時特別想念著某種境界,譬如剛好念佛或聽著佛號,這樣就會去佛的淨土而離開六道輪迴;或者臨終的時候起一念善心,也會依他這一念的善心去受相應的善報,有可能投胎在天界或再生為人。如果臨終的時候,對家庭兒女起了很強烈留戀的念頭,那有可能再投胎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比如家中正好有狗、貓、豬、雞、鴨正在生產,而眷屬正好斷氣,因為他一念留戀這個家庭,這樣當下就是投胎了,成了這個家庭的守門狗或是家貓,繼續守在這個家,豬、雞、鴨也是同樣情況。
所以臨終的念頭可以說非常重要,也很可怕!一念之間,說走就走,說升就升,說墮就墮,天堂地獄,人身畜身,當下決定。
瞭解「臨終三隨」的道理,我們在平生之時,就要以「念佛為重」,養成「念佛習慣」。
不論是隨重業、隨習慣或隨念頭,我們都不離開「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平生是念佛人,臨終阿彌陀佛一定現身接引。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會捨棄我們;因為阿彌陀佛有大神通力,知道我們何時臨終,臨終會遭遇什麼境界,是昏迷還是病苦不能念佛,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都會護佑。
所以我們現在負責念佛,將念佛做為我們的重業、習慣,臨終若能念佛,當然還是一心念佛;萬一因個人業緣的關係而昏迷,也要放心。因為雖然器官昏迷,但神識仍在,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我們一樣看得清清楚楚。臨終若因病苦不能念佛,但是心中明白時間一到,阿彌陀佛會來接我們,心中就會安穩、安慰、不驚慌,也不會六神無主。
由於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跟他的光明是一體的。所以我們念佛本身就有光明在照耀。我們若是為了地獄的眾生、為了某某人而念佛,那麼這個光明就會照到對方那裏去。因光明所到之處,就能夠消災難,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增福慧,就能夠度祖先。所以我們只要至誠的念佛,超度也好,或者迴向某某人使他開刀能夠順利也好,或者做事情能夠無形之中化解困難,使其順利圓滿也好,這些在在都可以迴向的。
《地藏經》所講的,即使一個人在世的時候,沒有遇到佛緣能學佛修行,甚至遇到惡緣而作惡多端,但是在臨終的時候,人家勸導他念佛,他起了懺悔之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也能脫離三惡道,不受過去惡業的果報。如果臨終的人不只念佛,而且願生極樂世界,那麼當下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於三界六道中輪迴了。
這完全不是他平生的積善,或精進修行所致,而是這一句名號的功能。這一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所謂「萬」並不是百千萬數目的萬,這個「萬」是「表法」的意思,也就是它是圓滿的功德,超越的功德,具足三藏十二部,具足法界的功德,使得稱念這一句名號的人,有了這個萬德,就可以消業障。
我們是念佛的人,每天都在念佛,等於說時時都在做超度,不一定在每年七月才做超度。我們念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量,自自然然就會超度我們的祖先,庇蔭我們的子孫,化解我們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因為生生世世跟隨在我們身邊的冤親債主,也時時聽到我們念佛;瞻仰我們念佛時,心中所顯現出來的佛光,他也會因此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念佛人不用特別做超度。
平常早晚課不用特別誦經、持咒或做其他的,仍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論早課、晚課多少時間,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念到底,最後再念一首迴向偈:「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這樣自然就能夠超度祖先了。
念佛的人即使沒有特別念迴向偈,這樣對祖先、歷代宗親、冤親債主,有迴向的功能嗎?有。本來念佛,即使不知、不求,也自然具有超渡祖先、庇蔭子孫的功能,能夠化解冤親債主,是可以不必特別對我們的祖先、子孫迴向的。
願生極樂,於彌陀之救度不疑,不論如何,臨終皆百分之百往生。
願生極樂,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臨終自有彌陀守護攝取,亦百分之百往生。
平生無信願,亦不稱念,若臨終稱念,亦必往生;以臨終之人,前陰將謝,後陰將生,必見彌陀顯現,亦見自身放光。
又,臨終昏迷,或舌根已硬,其心依然靈明不昧,若在旁邊開導、念佛,令其接受心念,亦必百分之百往生。
易行之至,殊勝之極,即是淨土法門也。
臨終一念這麼重要,那應該如何慎重處理臨命終人呢?一般來說,如果可以事先沐浴換衣就先沐浴換衣,如果來不及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移動他,隨他原來的姿勢,然後在旁邊為他開示助念。
開示有兩個重點:第一,讓他瞭解娑婆世界的痛苦無安,要他不要眷戀這個娑婆世界,第二,開示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使他心心念念仰慕極樂世界。然後就一起念佛,這時候佛就會出現,而且因為他有求生極樂世界之心,當下就會蒙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對臨終者的處理是:第一「不要移動他」,第二「開示勸信」,第三「念佛」,這就是「臨終三要」。
再者斷氣八小時,或十二小時,或二十四小時以內,眷屬盡量暫不去處理其他事情,盡量多些人在往生者旁邊大聲虔誠念佛,阿彌陀佛會以大慈悲心大放光明加佑命終者使他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脫離六道苦海的輪迴,往生清淨安穩的極樂世界,之後再為他淨身穿衣,或者佈置佛堂或處理其他事情。
「淨身」是子孫們盡孝道的表現,在入殮、火化之前,把身體擦乾淨,讓亡者沒有一點臭味,甚至穿戴得很莊嚴,並擦一些香料,讓他有香氣。這是後人盡孝道的一種方式。如果依往生來講,是跟身體的淨穢無關的,所以一般從醫院回來,如果護士已經淨身過了,家屬也不一定要淨身,但是不淨身或不穿得很莊嚴整齊,往往家屬覺得是過意不去。總之,只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以恭敬心、孝心、樸實、莊重就可以了。
助念主要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因為只要我們念佛,阿彌陀佛就會應聲而現。助念的目的,一方面是引導臨終者念佛,一方面也祈請彌陀出現,當下來救度臨終的人。因為斷氣時若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其人也非大善大惡,就是中陰身階段,中陰身要看到佛很簡單,而人之肉眼一般看不到佛。
念佛人時時刻刻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中,臨終阿彌陀佛一定現身來接引,不管有沒有助念,不管現象好或壞,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助念的時候,不必觀想阿彌陀佛放光來加持,來接引他,通通不用觀想,阿彌陀佛比我們還知道應該怎麼樣,我們只要專一的、虔誠的念佛就可以了。
有人極力反對臨終之助念,以為平生都無法獲信,何況短暫危急的時間,此邪見也。一個人往往提倡自己所懂得的,而自己外行的便加以排斥。此時升沉交關,倘若不再把握,將見繼續沉淪。
臨終只要有開示助念的話,往生的機率是非常高的,除非亡者心中另有執著,不曉得輪迴的痛苦,不曉得往生的好處,仍深重執著這個世間的未了之願,或恩怨情仇,那麼他恐怕就不能當下往生了。
臨終的眾生在生時,不管有沒有遇到佛緣,如果能夠把握臨終時為他開示阿彌陀佛救度的道理,要他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不要執著這個世間,不要執著家人,甚至看到祖先或各種境界來,也不要接近,唯有阿彌陀佛出現,才坐上阿彌陀佛的蓮花。告訴他這一點,然後在旁邊念佛,也讓他念佛,只要他有願生極樂的心,當下念佛,那個時候必定往生。
臨終者一旦體會彌陀大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心靈轉變:一者對身體的執著與世間的依戀會放下,面對死亡不再驚慌恐懼;再者內心頓感安穩平靜之餘,對所有人也充滿寬恕、關愛與感恩。他的心結已被解開、撫平,不再有生和死的不安與掙扎,內心備感安寧平靜,所以容貌也因之顯現端正祥和而有光彩。在這樣的心境下斷氣,其人神識,即蒙彌陀接引,往生彌陀淨土。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理,所說的往生正因,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現在若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心不變,這樣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不管我們臨終的時候有昏迷、沒昏迷,不管我們臨終的時候身體有病痛、沒病痛,不管那個時候能念佛、不能念佛,這些都不管。也就是說,不看我們臨終如何,而是看我們現在如何。我們現在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從現在開始,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持續保護著我們,永遠不會捨離我們,不會忘記我們,到臨終的時候,彌陀光明就會顯現,來救度我們,就算是我們昏迷,祂也能毫無障礙地來救度我們。
我們所負責的是現在的念佛,臨終阿彌陀佛來接的時候,能念佛當然就念佛,不能念佛也沒有關係。比如說昏迷,其實那是器官昏迷,心識並沒昏迷,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我們也清清楚楚;身體病痛念不出佛號,但內心知道阿彌陀佛會來迎接我們,就靜靜等待阿彌陀佛。好像一個小嬰兒知道媽媽時間到就會來餵我喝奶、幫我換尿布,不會有差錯。除此之外,我們也不要懷疑:念佛時有煩惱、雜念,這樣能往生嗎?照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往生不是以數目多少來決定的,不管念多念少,不管罪業是深是淺,不管功夫是高是低,不管雜念是多是少,不管清淨心是有是無,完全都是靠阿彌陀佛的佛力(願力),完全是靠這句名號的光明威神功德力,使我們念念當中都是往生的正因,念念都具備往生的功德資糧。因此,不論根機上下、罪福大小、功夫有無,只要專念佛名,臨命終時,佛聖自然不請自來,迎接往生。
念佛人對佛所說的話,要有絕對的信心。阿彌陀佛說:你念佛,我救你!你的責任是念佛,救你到極樂世界是我的責任。只要念佛,不要擔憂說:「我如果臨終昏迷,不知道念佛,阿彌陀佛會不會來接我?或病苦念不出佛號時,心心所感受到的就是疼痛,阿彌陀佛會來迎接嗎?甚至如果遇到空難、發生車禍,或是遭遇水災、火災、地震等意外事故而死亡,在那種緊急狀況下不知道要念佛,這樣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會來迎接嗎?」
我們要絕對的相信,不論臨終發生什麼情況,阿彌陀佛都會來迎接,都照常往生極樂世界。
有些人會這樣擔心:「如果我臨終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不用擔心,你的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有大神通,阿彌陀佛也有大願力,阿彌陀佛以祂的大慈悲、大智慧,曉得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業障,會遭受什麼樣的臨終,是能念佛或不能夠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這個阿彌陀佛通通知道。所以祂不會捨棄我們、不會放下我們不救,時間到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阿彌陀佛,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們。從現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會有一分一秒一剎那的捨棄、忘記、厭離我們,不管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彌陀佛照樣來迎接我們。因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來看,昏迷的人當下不會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重聽、手腳不能動,可是那個人的心卻是靈靈明明的。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具足光明之義,釋尊於《阿彌陀經》解釋彌陀之名號而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此彌陀光明有何種功能?此光明能自然照護攝取(救度)念佛之人。
阿彌陀佛以光明攝取念佛眾生,是不受阻礙的,就是不受念佛人的業障、貪瞋癡、妄想雜念的阻礙。所以任何念佛人,不管是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心清淨不清淨,都不會阻礙阿彌陀佛對他的救度,也不會受到冤親債主的阻礙。
平生念佛是我們的責任,臨終往生由阿彌陀佛負責,所以平生念佛的人,在臨終時佛自然會現前,我們不須去擔憂、顧慮臨終的狀態,因為天性自然,不管我們臨終是無病,還是病苦,阿彌陀佛都會現前來接引我們;不管我們臨終時是坐飛機爆炸空難,還是逢遇車禍、水淹、火災、地震等災難,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知道我們造的是什麼業,臨終會遭遇什麼情形,所以到時候,祂就會負責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平生只管念佛,臨終自有阿彌陀佛迎接。
念佛人臨終時,彌陀必來迎接,冤不能障;所慮者若臨終人有所執著,則自生障礙,若無執著,則如啟戶外出,立即順利安然往生,毫無滯礙,回視以往,反覺脫然。所謂執著,即是愛戀或瞋恨某人,除此了無能礙。若因臨終動亂起瞋,然瞋過則生,亦不至滯留;或因兒孫啼哭而致奄留則未可知,人心難測。總之,念佛人臨終佛必來迎,此時得生與否,但看願生之有無。
臨終阿彌陀佛現前,所有冤家債主、天魔外道就不敢近身阻礙,而且會使念佛人當下心得安穩、不恐慌。凡是念佛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不會失時、不會耽誤、不會忘記,臨命終即時現前來接引。
一個人如果生前有念佛,並有願生極樂世界之心,臨終的時候就會看見彌陀現前,直接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不必經過閻羅王的審判;大善的人也是直接上生天上,不用經過閻羅王的審判(如果是大惡就直接墮落地獄了),而那種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也沒大善的人,七七日內中陰身都在那裡徬徨、等候,大約到四十九天的時候就會判決而去投胎轉世。所以,在他尚未受生的七七日內,「念念之間」,也就是心中無時無刻地在殷切期盼陽世的親人眷屬能為他做功德,救拔他的苦難。
念佛的人,平生信受彌陀救度,或者臨命終時斷氣的那個時候才信受彌陀救度,都當下往生極樂世界,不經過中陰身。既然經過中陰身的話,表示他還沒有往生,之所以他還沒有往生,就是生前沒有信受彌陀救度,或者是沒有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所以才經過中陰身。
那麼,經過中陰身,阿彌陀佛是不是就不救度他了呢?不是的,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眾生,十方眾生當然也包括中陰身了。那如何使中陰身有這個緣來接受彌陀救度呢?這要靠在生的人把握中陰的時期,為他開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同時,在他的身邊稱念這一句名號,讓他能夠聽聞到,這樣的話,照樣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若人造多罪,應墮地獄中,才聞彌陀名,猛火為清涼。」意思是說:一個人在陽間造了種種罪業,當然就會墮落地獄。在地獄中,如果有人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聽到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地獄的猛火,甚至刀山、劍樹、油鍋這些痛苦,立刻變成清涼,立刻從地獄解脫。
剛死去的親人,念念都希望陽世眷屬為他做功德,讓他遠離當下的黑暗、驚怖與痛苦,所以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都要用素食來祭拜,不可再殺生;甚至陽世眷屬在這七七四十九天最好都要吃素念佛。
在世的人為命終者做功德,命終者得多少呢?得七分之一,其餘六分都是在世的人得到。所以,要念佛要修行要行善積德,就要趁我們這口氣尚存的時候自己去修去做。
雖然臨終才知道念佛求生,但只要念佛相續,彌陀便應聲來迎,所以每一念每一念,念念都在消除生死輪迴之罪,念念都有滅生死罪的功能。
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只要念佛,佛即聞聲救苦,應聲而現;如果臨終念佛,則正好蒙佛來迎往生極樂。
只要是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人,臨命終時,亦即將斷氣未斷氣,也就是斷氣之前,一定會看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念佛人眼前。
有往生沒往生通常要依兩種現象:一是如果活著的時候願生極樂世界,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種心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樣不管他是怎麼死,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如是因如是果。
另一種就是,我們不知道他平生有沒有念佛,有沒有真的願生極樂世界,但臨終有人為他開示、助念,有看到蓮花及阿彌陀佛出現,也看到他坐上蓮花,這樣就證明他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經過助念,他的面貌變得溫和,甚至面相莊嚴圓滿,身體也很柔軟,還聞到香味,這都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他已往生,確定往生與否,要看阿彌陀佛是否出現?他有沒有跟隨阿彌陀佛去。不過若經過助念,就算當下沒有往生,也能保證不墮落三惡道,而且經過幾世之後,也會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在外面看到死狗死貓,就把牠埋掉,幫牠皈依,為牠開示,為牠念佛,希望牠有這個緣往生極樂世界,這也是牠們的福報。
如果非養小動物不可,就在家播放佛號,為牠講三皈依、講佛法。有機緣的話,也可以請牠們和你一起念佛,因為牠如果遇到別人就沒有解脫的緣,遇到你就有解脫的緣。
念佛的福報、殊勝的利益,經典中說「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即是說羅漢也好、菩薩也好,皆無法完全了解念佛往生的殊勝利益,此種利益只有佛和佛才有那樣的智慧得以了解。這是二乘非所測,何況是我們凡夫,所以印光大師說不可思議。
我們就應把此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法門,儘量方便傳授。尤其是對方將要臨終的時候,去開示、助念,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此即是「用力少,得效速;下手易,成功高」。因為此時我們去助念,辛苦不過幾個小時,但是他若往生極樂世界,那樣的價值則無法形容。
以淨土法門為臨終或中陰身開示便足。《度亡經》屬密法,吾人學淨不學密,故依淨不依密。
有舍利沒舍利,並非往生確定的標準,而且每一個人所顯現的也各不相同。
我們應以念佛來超度我們的祖先,不管七七四十九天到了沒有,而在四十九天之內,就要把握每一天,儘量抽空請假,來為祖先念佛超度。四十九天之後,如果仍不曉得祖先到哪裏去──甚至可能在三惡道,這時候我們為他繼續念佛,佛會放光明到三惡道把他救拔起來。
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往往都會預先看到他要去的地方,我們現在看不到,是因為我們現在未到臨終陽氣很盛,也就是說磁場不一樣,到了臨終的時候,陽氣逐漸衰落,陰氣逐漸增強,就會看到。所以一個平生願生極樂,專稱彌陀佛名的人,臨終的時候他所看到的,往往就是極樂世界的景象;一個作惡多端,無惡不作的人,他臨終還沒有斷氣時,往往就會看到地獄的景象,甚至親身感受到痛苦,好像已在地獄受刑罰的樣子。
經典上說:「臨命終時,一生善惡,一時俱現」。臨命終的時候,我們一輩子所做的種種行為,累積好幾十年的種種善惡,臨命終那一剎那,就好像快速播放電影般,短短幾分中,就檢視了我們這一輩子的種種善惡行為。
我們在陽間念佛,好像很平常,沒有什麼奇特的,看不到我們身上放光,也看不到阿彌陀佛顯現在空中。假若我們一生中要以自己修行,累積種種的善事功德,再怎麼修都不及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因為這一句名號是萬德,是所有功德都已經成就,容納在這一句名號裏面了。
我們把這一句名號,迴向給我們的祖先,即使祖先在生之時沒有佛緣,沒有皈依三寶,也沒有吃素學佛修行,也沒有念佛求往生;可是我們念佛迴向給他,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加持他們,等他機緣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說平生沒有願生之心,可是常常念佛,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不捨,臨終顯現來迎接他的時候,往往他一看到阿彌陀佛巍巍的佛相跟佛光,心中苦惱恐懼消除,對彌陀極樂的依正二報頓時產生嚮往之心,那個時候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人死之後,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身體往往會柔軟;或者往生天庭,身體也可能會柔軟;或者到陰間做神,身體也可能會柔軟;或者他一生積德行善,投胎轉世做人,去享受人間的福報,身體也可能會柔軟。所以,柔軟不是往生的唯一認證標準。往生的標準可以依兩種來看:
第一就是,他平生有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專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這樣就不用去管他的肉體死了幾個鐘頭,身體有柔軟、沒有柔軟,已經不管這些了,他都決定往生。
第二就是,他平生是否有決定往生,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有專念,我們也不知道。但是臨終的時候,有人來為他開示、為他助念,在那當中有人看到阿彌陀佛托著蓮花來接引他;或者有人夢到他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就能肯定他已往生。若是聞到香味,看到佛光,這往往也證明說往生極樂世界的可能性很高,因為佛光、香味,就是佛或是極樂聖眾現前的現象。
屆時就看對方,他如果肯往生,當下就發覺自己已經坐在蓮花上,就往生去了;若是他有執著,執著分兩種,執著「愛」跟執著「恨」。若想跟孫子在一起,孫子還很小,依戀不捨……,阿彌陀佛!不好意思,我還不想往生,這樣就沒有往生,這個就是執著愛。「愛」的執著情形很多,執著家庭、財產……。執著恨的呢?我的先生、我的太太……我怨恨,我不放過他,哪有這麼簡單,我生生世世要跟他討債,阿彌陀佛!請你原諒我,我還不能跟您去,這樣也沒有往生。簡要講起來執著就是愛跟恨兩種。
人生很苦,死了並非一了百了,還有下輩子,只是從這個苦境進入另一個苦,從今生今世的迷,又進入另一個無窮盡的迷,那就永遠都在痛苦輪迴當中!
所以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為我們助念超度,現在我們就可以親自為自己準備。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預先為我們準備好,主動來送給我們,而且要求我們要接受!所以大家可以事先準備的。至於燒金銀紙錢,可以不用燒。因為念一聲佛號,就一切都具足了。
陀羅尼被本身所印的都是經咒,這些經咒有消除業障、增長福慧甚至令人離開三途六道的功能。
使用的方法:如果是土葬,就蓋在身上,然後入棺,跟棺木一起下葬。如果是火葬,就先放在棺木上,等火化完了,骨灰放入骨灰缸裏面,陀羅尼被再折好,放在骨灰上,然後再蓋起來。
我們學習淨土法門,是不可以依賴陀羅尼被的。如果我們的親屬往生了,不曉得他將來如何,所以給他蓋張陀羅尼經被,以防萬一,那這樣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遇到有人壽終,真正的陀羅尼被就是給他講說淨土法門,幫他稱念六字名號,讓他聽聞,借助阿彌陀佛的功德,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提倡樹葬、灑葬、或海葬,在這一些當中,以灑葬最方便,然後是樹葬。所以,最好能用灑葬,不再佔用一個地方,因為人死了都是隨業流轉,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骨灰對他來講,已經不是他的,如何處理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同時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在這個骨灰甕裏面。
所以,最好是以佛法來超度,只要念佛,他不會在陰間執著這個骨灰的。這時候,骨灰可以磨成粉,灑在叢林當中,讓遺留下來的骨灰和其他眾生結緣,彌補一生所吃的眾生之肉。
人生在世,惡多善少,是故死後,投生惡道受苦者多,投生善道受樂者少;但不論善道惡道,皆仍在六道輪迴中。如佛於《正法念處經》說:「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又於《涅槃經》言:「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因此,凡往生淨土不定之人,至少應把握其臨終時機,為他開示彌陀救度,助念彌陀佛名,使其神識往生彌陀淨土,永離輪迴之苦,徹證涅槃之樂。
一個願生極樂,專稱佛名的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是自然的事,因為如是因,如是果。可是一般沒有念佛的人,對於臨終這件事就要非常的審慎與重視。 有句話說:「臨終一念,勝過百年修行之功。」所以面臨死亡,不要驚慌恐懼,不要留戀不捨,應念彌陀,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再來救度家人,同生淨土,永遠團聚。念佛臨終,或臨終念佛,佛與聖眾,不請自來,接引往生,任何業障,無能障礙。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翟本泰整理
雖然人們談到死都覺得是件很喪氣的事,但是我們自出生就精進不止地向死亡邁進,也是不爭的事實。
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但是鴻毛與泰山的分水嶺在那裡?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若是聞到念阿彌陀佛能出輪迴、生淨土的道理,就像唐朝張善和臨終地獄相現,懺悔念佛而往生西方,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最佳例證,而他也能算「重於泰山」了。古人說:「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改字」,他一念懺悔念佛往生,豈止脫掉了輪迴長河裡一件千瘡百孔的衣裳而已,他所示現的一念得生,更是往生的公據、成佛作祖的階梯。
我們既知「死生既至終難免,天地雖寬豈可逃」,換一件生命的衣服,給人的警惕與教訓,是如此嚴峻,就應了解慎終追遠之不可忽視,且不僅是「喪盡其禮,祭盡其誠」而已了。其小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也是「追遠」;飯食已訖,一箸一器必安放整齊,亦是「慎終」。其大至弘揚淨土法門,教人臨命終時,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是「慎終」;發弘誓願普度眾生,以報多生累劫養育之恩,是「追遠」。若能確實做到上述所說,就不枉費一生為人了,正所謂:「此 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但十法界不出一心,生死那有二致。知道本性無生無死之後,才知生知死,這就應了孔夫子所說:「未知生,焉知死?」真實修行須從心性悟入,從忠信立身,從懺悔起行,「多生罪暗,懺炬能消」。既然不出一心,從現在開始就得從改心下手,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有過勿憚改,以期障雲盡而慧日明。人道不修,他道更難修,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能不戒慎恐懼嗎?
最淺的一心不亂即可往生
有很多人不願求生西方淨土所持的理由是,《阿彌陀經》上說,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似乎是難以達到的境界。其實一心不亂的功夫淺深差別非常大,從最淺的「事一心」,名之為「功夫成片」,到等覺菩薩的「理一心」,都是一心不亂。雖然破四十品無明,成為等覺菩薩,不是末法時期凡夫一蹴可及的,但最淺的功夫成片,即所謂相似的一心不亂,確實是每個博地凡愚都可做到的,只看我們肯不肯如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真幹」罷了。相似的一心不亂,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修正錯誤的行為。修行的根本在存心,而不是早晚課念給佛菩薩聽,尤其千萬不要做些「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鑊湯之下增柴炭,劍樹之上助刀鎗」之事!
功夫成片是什麼境界呢?功夫成片並沒有斷掉煩惱,它只是像石頭壓草一樣伏住煩惱,不讓煩惱起現行而已,所以實際只達到「初果向」的境界,並沒有證到初果,只是有初果的一點氣氛,但已經能帶業往生了。然而,帶業只是帶舊業,不帶現行。永明延壽大師在〈四料簡偈〉中說:「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有淨土」是指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而不是指唯心淨土,也不是指雖修淨土,但心念娑婆塵勞,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弘揚佛法,教化眾生。這些都不算「有淨土」。除了伏住煩惱,還必須有欣求西方之願。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若念佛念得如銅牆鐵壁,風吹不入,雨打不溼,但心中不願去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也還是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就怎麼輪迴,終歸是「漫漫長夜無見日時,波波劫海無到岸期」。
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
無量無邊世界的眾生,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於是有人擔心,阿彌陀佛會在和我同時臨終念佛求生的無量眾生中,注意到我而來接引嗎?這就有把阿彌陀佛看成凡夫的罪過了。其一,臨終接引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其二,佛的神通、道力、智慧圓滿,法身遍布虛空法界,眾生念佛功成機熟就有感,這是「自力」,佛立刻就有應,這是「佛力」,自力、佛力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如同「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盡,菩提影現中」,那有不應的道理?佛隨時等著接引我們,只是我們不肯去而已。你若問為什麼感應那麼快?答案是佛的應是發自「法爾如是」的自性,所以速度快,而且心清淨的程度愈高,感應愈快,感得的佛相也愈殊勝。
當神識離開身體之際,平生所做的善惡事統統現前。造作五逆十惡之人,見到地獄相的牛頭馬面、刀山油鼎等;慳貪嫉妒之人,見到家親眷屬多半落在餓鬼道;守五戒十善,修福積德,而不念佛之人,來生果報在人天。大的福報到天上去享福,沒有定功的到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去就要定功。定功未修成的統稱「未到定」,到夜摩天、兜率天(外院)、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若定功修成,就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以禪定淺深而分色界、無色界天之高低。佛法又以淫欲心之輕重,而分六欲天的階層,淫念輕就上升,淫念重就下墮,有偈云:「四王不淨忉利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久視他化暫。」他化天在欲界最上層,淫念輕者生之。
人道眾生由淫欲生,且苦惱極重,但如果很幸運的遇到念佛法門,又信願持名,成就最淺的相似一心不亂,就能往生。我們念佛人修清淨心,沒有分別、執著,就能與佛心相應。我們的心有感,佛就有應,我們一念求生淨土,淨土立刻就現前,這就是感應道交,如善導大師所說:「如汝所念,遂汝所願」,就像山谷回音,眾生有感如長嘯,佛菩薩的應若回響。佛的應是自自然然的應,而不是有意的應,如果是有意思的應,就是業力,而非佛力了。
除淨土三經外,有二百五十多種經典,提到專心憶念的自力,及攝取不捨的佛力,促成我們「登彼岸」。佛怎麼顯相呢?《楞嚴經》上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是眾生心中的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以眾生的心為心,所以臨終時佛來接引絕無差錯,「水清則月自來,心淨則佛自現」,並不是佛從極樂世界變一個身來接引。而且,佛與聖眾身之大小,完全與我們念佛的功夫淺深與心量大小成正比,好比觀音菩薩聞聲救苦,並非觀音處處去救,而是眾生心中的觀音救之耳。觀音本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故能「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臨終時如何分辨佛魔
古德一般說念佛人真信切願,真誠恭敬,得佛光注照,佛光加持力量很強,魔不得其便,這是確實的。如果念佛人遇到魔來干擾,一定有其原因,或者信願行不得力,或是宿障深厚,或不善用心,就看會不會辨識了。若是念佛時遇到境界,無論現前見、定中見或夢中見,而這個境界與經上講的不一樣,就是魔事,不理會就好,不可為他所動。我們修的是持名念佛法門,我們臨終時希望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若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或藥師佛來接引,就絕對是假的。魔不能現本尊,例如你的本尊是阿彌陀佛,魔若現出阿彌陀佛的樣子來欺騙你,那是犯法的,就像仿冒商標一樣,護法神是不允許的。平常佛菩薩現前是為我們做證明,增強我們的信念,魔現前則是為了破壞我們的道心,所以佛境現前的時間一定很短,現前之後,就不會再見到了,例如遠公大師一生只見過三次;若現前的時間很長,境界消失後,隔沒多久又現,那就是魔境。佛菩薩之所以不常現前,也是大慈大悲,常見,我們會生起貢高我慢心,煩惱習氣就現前,佛是要幫我們斷煩惱,而不是幫我們增長煩惱。我們念佛最重要的是一心不亂,求的是清淨心,不是求天天見佛,所以經上常講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並沒有講常常示現讓你見到。
還有一個分辨的方法是:魔光耀眼,佛光不耀眼,就像《楞伽經》所說:「照耀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熾燄不壞目」。而且,佛光會令念佛人身心澄渟清淨,魔光則會令念佛人的心躁動恍惚。魔惱亂修行人的方法種種不一,但總不離投其所好的原則,多現佛身或菩薩身而為說法,引入魔網。若參禪之人平時不作佛觀,而佛忽現,定屬魔事;而念佛見佛是本所期望,是為相應,不為魔事,何況臨終佛來接引,是佛的本願。《楞嚴經》所言「五十種陰魔」,時時刻刻圍繞修行人身邊,但對念佛人,魔亦無可奈何!
臨終設像助念
臨終之時,痛苦昏沉,剎那間所關至重,所以應在臨終者面前陳設阿彌陀佛或西方三聖像,讓他觀想,而《華嚴經》也有此說法。臨終佛事是古代從印度傳過來的,所以不應懷疑。
臨終的情況很特殊,臨終者躺在?上,佛像供在腳的上方,躺著就能看到,這時一定要方便接引,讓臨終者張開眼睛就能看到,幫助他觀想,提醒他念佛。在從前,佛垂手接引的手上會掛一面長旛表示接引,讓臨終者手持旛尾,取佛來接引及隨佛往生的相。念佛功夫好的,固當瑞相希有,尤其若能一心不亂,感佛現前,去留無?,何需擔心魔障;若念佛功夫差一點的,臨終遇到殊勝助緣,真正放下,發願求生,也會面貌光彩,身體柔軟,蒙佛接引。不要在此時反慮為魔,自生疑阻。這些都證明臨終助念很有必要,且助念功德不可思議。
對臨終者要善巧開導安慰,使生正念。六根之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便是正念,但要避免一去就用高姿態命令他:「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以免臨終者情緒反彈,不但無法放下心中的牽掛,反生惱怒。如臨終者有必須交代之事,就請他儘快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不要再心生繫戀。
臨終念佛,聲音不可太高,太高傷氣,難以持久;也不可太低,使臨終之人聽不明白;也不可太快,太快病人不能隨著念,也聽不清楚;也不可太慢,病人氣接不上,也難得益。所以念佛聲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經心,才易得力。若有親友前來慰問,就請他一起來念佛,不要因為世間俗情或礙於情面而貽害病人,無異推人入海,其情可憫,其事可痛。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我們只能以佛號開導他的神識,順著他的姿勢,不可移動,以免身體受?折扭?之痛,而瞋心起、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也不可因為古人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而屢屢探溫,以致尚未離體的神識受刺激而生煩痛,以致失去往生西方的大好機會。
淨宗的殊勝在於,只要能伏住煩惱,使之不起現行,就能感佛現身,帶業往生。生到凡聖同居土,見到的佛是化身、應身,但都是真佛,千萬別認為只有法身、報身才是真佛。如果我們證到情消見謝,所有執著、分別、妄想都煙滅灰飛,已是理一心,即圓教初住以上的境界,求佛不現前也不可得。其實佛慈無限,並不是臨終才能見佛,平常修學緣熟也能見佛,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佛都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不認識,當面錯過罷了,所以古人有偈說:「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也說明現前當前來必定見佛的道理。
命終時如何心不顛倒?
《阿彌陀經》字字句句都攸關我們一生幸福和未來目標,蓮池大師和蕅益大師正是我們的「導遊」,指點我們如何才不會走錯路。
我們平日隨順妄想,不修正念,因為我們不知妄想的可怕。一個妄想,就是一個生死輪迴。宗門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覺就是隨順妄想。淨宗的正念就是「六字洪名」,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念相續,就是保持正念,心就不散亂。心力集中,念清淨了,生理上的細胞組織也會隨著我們心念轉變,而改變體質。一切煩惱都是從散亂裡流出來。人在臨終時精神意志最薄弱,心力控制不住,此時阿賴耶識含藏的業習種子統統現前,所以臨終前會見神見鬼。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可隨順妄想,只要念頭起來,不論善念惡念,都要將之轉為阿彌陀佛,這就是提起正念,也是向著我們所定的目標前進,否則臨終的一剎那,會覺得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從。
應墮地獄之人,看到的是美好的園林花樹,一進去卻是刀山劍樹,但已無退路了;應墮畜生者,把驢胎馬腹看成是華麗宮殿。就算是阿羅漢、權教菩薩,入胎時清楚自己將要應化到世間來度化有緣眾生,但一出胎就有隔陰之迷、出胎之昧。只不過這些小菩薩,都有大菩薩護念,指點迷津,所以很快就能覺悟過來。這些顛倒,連三乘聖人都不免發生。
我們念佛人修清淨心,內凝正念,不為外面境界所動,就能在臨終時感佛來迎,隨著心清淨的程度,往生西方世界的四土三輩九品。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以一天念多少聲佛號而定,而是以心清淨的程度而定。古德勸我們多念佛號,是因為我們凡夫障深習重,不念就打妄想,用念佛取代妄想,是以兵止兵,以念止念的意思。淨土宗的真因是「心淨則國土淨」,完全是依淨念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養清淨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動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心自然就清淨了。以這個在定之心,臨終時動了求生西方之一念,動念就往生。隨念往生,這個在定之心就是心不顛倒。
《楞嚴經》上講:「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我們的妄想與堅固的執著,造成宇宙萬有,我們自己覺得有知有覺就是眾生,但是這種有知有覺並不是正知正覺,是因為我們的清淨自性被無明煩惱障所障,所以所起的作用也都虛幻不實,而變成六道輪迴。同樣的道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己想澄成就的,也是我們無明妄想而得住持。我們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就是知覺,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想澄,我們的無明妄想就變現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想什麼就變什麼。一切萬法都是從想像變現出來的,善念就變現諸佛淨土、諸天樂土;損人利己等惡念,則變現三惡道。諸佛淨土沒有人在做主宰,都是自己變現的,用什麼心就變幻什麼世界。十法界裡的四聖法界,妄沒斷盡,所以還是帶妄變現的,我們今天講帶業往生,不就是帶妄變現?來的淨土嗎?只是我們心力有障礙,得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這也是這個法門殊勝的原因,只要能隨時轉妄念為阿彌陀佛,不論理念事念,只要淨想成就,就能成功。
臨終十念真能往生嗎?
唐朝殺牛為業的張善和,一生沒接觸過佛法,也沒念過佛,卻能在臨終時念佛往生。也許有人會問,他念佛的時間如此短暫,真的能往生嗎?雖然臨終時間非常短促,但如在此時猛心念佛,就能伏滅惡業,超越普通人散心念佛一生。許多人悠悠忽忽念佛一生,雖不懈怠,也不精進,事事牽腸掛肚,是非人我,妄想分別執著有增無減,樣樣放不下,時間長而功夫淺,如泥龍畫餅,豈能致雨充饑。倘若垂死之人忽悟「萬般將不去」之理,而且到了緊要關頭,能捨掉雜思亂想,一心念佛,就像在戰場上忘掉生死,衝鋒陷陣,力量極其勇猛,所以能夠往生。永明大師說:「真金一兩,勝百兩疊華」,或是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這就說明一心念佛勝過百年願力之理。
念佛往生有兩種人,一種是積功累德,一種是造種種惡業,懺悔往生。有的人臨終十念,懺悔消掉五逆地獄之罪,下品往生;有的臨終十念伏住煩惱,因伏惑而中品往生;若根器很利,臨終十念頓能斷惑,就屬上品。連犯五逆罪之人,隨臨終懺悔的勇猛及懇切程度不同,也能九品往生,方知普賢菩薩禮敬諸佛、不輕視任何人的道理。
我們千萬不可存僥倖之心,以為臨終十念即可往生,現在就可繼續造惡,不知悔改。要知道這些臨終十念得生之人,都是宿善業強,過去生有大善根大福德,這一生中沒遇到善緣,直到臨終才遇到,宿種今熟,才能十念成就往生。若惡業造多了,善知識尚不可逢,遑論十念了。因為沒有人能保證臨終時不昏迷,而且剛好有善知識在旁勸導念佛,臨終者又能立刻接受勸告,定下心來念佛,這才有機會成功。若是臨終時未遇到善知識,因肉身的痛苦、內心的怖畏,加上妻啼子哭等種種障緣,往往就錯失往生的機緣,再遇到念佛法門不知是多少劫以後的事了。所以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想想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還是有一日光陰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平時就預辦往生「盤纏」吧!
五逆四重都是一念惡業所成,墮無間地獄猶如箭射。念佛生淨土,也是一念善業成,登極樂猶如屈臂。前一念五陰滅,後一念五陰生,印壞文成,尚不須兩念,豈至十念呢?又一念業成者,如愛酪沙彌,對乳酪有一念貪愛之心,後生酪中作蟲。又如大薩婆長者之妻攬鏡自照,貪戀自己體貌之美,誰知她乘坐的船突然發生海難沉沒,她卻因貪念而投生在自己屍體中作蟲,往來嬉戲不肯離開。這些都是一念,不是十念。《無量壽經》清楚表明一念念佛皆得往生,《觀經》的十念往生之說更是?所周知,因為若生病羸弱,力微心劣,所以須十稱阿彌陀佛,以助其念,若心盛不昧,則一念即生。
不經中陰彈指生極樂
一般說來,神識離開身體,在四十九天之內隨業流轉,再去投胎,也有幾年幾十年不投胎的,但這是極少數的例外,這段時間的狀況稱為「中陰」。此時神識極不穩定,且動的速度極快,念頭一動三界之內都能到達,所以會在三界內捨身受身。
然而,念佛人臨終念佛往生不經中陰,佛來接引時,一分一秒不耽誤就立刻跟佛走了,如《觀經》所說:「如彈指頃,生極樂國」。凡是生到極樂世界之人,都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善根福德成就之身,所以得到的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金剛那羅延身、託質蓮花的蓮花化身,而不是以欲愛為因,四大為體的胎生,所以不經胎獄,也不是先生成一個小孩,再慢慢長大,如果這樣,西方世界就有生滅相了。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現的相就跟佛完全相同。相也是從心想生,我們這個世間,以為像父母親是遺傳,其實不然,而是神識來投胎時,他跟父母有緣,看到他們的相心生歡喜,在那時念頭一分別一執著,就變成那個相,其實也只是一念而已。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天衣義懷禪師問學佛人:「若言捨穢取淨,厭此欣彼,則是取捨之情,眾生妄想,若言無淨土則違佛語,修淨土者當如何修?」沒有人回答,他就自己回答:「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又說:「譬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絕遺跡之意,水無留影之心。」
心是萬法的本體,我們今天所有的問題都在對自心不了解,如果明白了心,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就如同禪家說的:「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佛法講修行證果成菩薩成佛,無非是認識心而已,證果也無非證得自心。既然是自心變現的,還有什麼去與不去,就像我們做夢,雖身在?上,心已遍至十方,生淨土亦復如是,所以真正的樣子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我們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只是維次空間的轉換而已,但是如何轉換呢?佛說要用禪定功夫來轉,要轉到究竟圓滿才行。若想只靠自己的定力成就,就要很深的禪定功夫。而淨土法門就是直接修顯一心,即直接修一心不亂,只要修成一點小小的定功,就可以藉著阿彌陀佛的願力幫助,把三度空間轉換為無限度的空間。《華嚴經》上的無量無邊法界,不出四無礙法界,無礙法界如夢如影如幻如響,融而無礙,若是法界有礙,就變成「生則決定生,去則實在去」了。
《楞嚴經》上講:「十方虛空,皆汝心內」,《華嚴經》上講,四種無礙法界就是自心,「諸法所生,唯心所現」,有那個佛土不在我們心內呢?就因為淨土唯心,心外無土,所以極樂生乎自心,娑婆也生乎自心,好比大海中的波浪,沒有一個波浪超出大海之外,「遷神億剎,實生乎自己心中,孕質九蓮,豈逃乎剎那際內。」這就是所謂的「去則實不去」。
雖然在相上講,娑婆距離極樂確有十萬億佛國;但實際上,我們講「往」、講「生」,都是境界的轉變。如穢土轉為淨土,舊的臭皮囊轉為新的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不是像我們這個世間的往,要花許多時間經城過邑,而是像《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解脫長者所說:「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好比撞鐘,聲聞百里,聲既不來,耳亦不往,而是聲與聞同時現前。我們只能以世間人所能體會的作類似比喻,聲是有速度的,但自性與心念是沒有速度的。若阿彌陀佛因「念」而來此,眾生因憶佛而生彼,豈不得僕僕於道途了?所以《般舟三昧經》說:「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解脫長者也說:「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隨意即見。」既云隨意,則一念頃即生彼國,而我們當命終時染濁離緣,所以娑婆當虛幻滅,清淨緣合,所以極樂處幻生,此滅彼生,間不容髮,因為得生,故稱往生。
佛與聖眾不來而來,不去而去。說去來,是從事上講;說不來去,是從理上講。不論佛與心,都從一法界真心現起,當體寂滅,所以無來無往,就像《諸佛現前經》上說:「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虛空皓月,現於清水,彼佛不來,我身不往,念佛因緣,如來寶月,現於心水。」說明佛實不來,心亦不去,感應道交,唯心自見。
結語
自性是沒有形相的,就像六祖說的:「無頭無尾,無背無面」,那來顛倒呢?自性清淨,一塵不染,那有穢垢呢?這就是真實的心不顛倒、極樂淨土之義,所以蓮池大師說:「靈知體上,彌陀聖眾終日現前,常寂光中,極樂淨邦無時不往。」只是我們眾生如聾若盲,當我們親自證得,見性之後,才知道彌陀聖號那裏來的?自性彌陀嘛!自性觀音、自性勢至、自性蓮池海會,那一樣是自性以外的呢?
《般若心經》上說:「諸法空相」、「不垢不淨」,不但性空,相也不可得,那來的垢與淨呢?不顛倒則全身坐蓮台,顛倒則念頭一動,極樂世界就去不了,仍留在娑婆世界。所以我們雖然學佛,但若無法克服習氣,這一念不盡,即是生死之根,業風一牽,復入胞胎,能不警惕嗎?


在迴向之前,應該作出深刻地反省和真誠地懺悔。為什麼要懺悔呢?因為人有生生世世,我們得罪了很多眾生,比如吃肉的時候殺掉吃掉了的眾生,那就是我們欠了眾生的債務,尤其殺業,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去懺悔了
當你誦讀《地藏經》後,可以對地藏王菩薩說,如果我有功德,請菩薩幫忙把這些功德迴向給我的冤親債主。但如果你在誦經前求了願望,則沒有功德,而變成福報;福報也可以迴向的,前提是你要真誠懺悔,以及你的冤親債主願意接受。但你要知道,功德好比金子,福報好比鈔票,兩者是不可比的。
此外,還有一點也要注意,就是讀《地藏經》迴向消除業障時,一開始只迴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等自己的冤親債主度得差不多了,才可以迴向給自己的父母,解除病苦,然後再迴向給法界眾生
Facebook https://bit.ly/37xuB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