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有事上朝、無事回家念經的王維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31日, 2018
晚年的王維,素食素衣,退朝下班之後,便獨自靜室焚香,摒棄雜念,冥想誦經。圖為元王蒙《摹王維〈輞川圖〉》卷(局部),美國弗里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有驕人的天資、萬丈的才情,就會被命運偏愛嗎?
貶謫,被遺忘,希求重用,等待,升遷,累遷,被俘、下獄,免死,降職……宦海沉沉浮浮,生命起起落落,誰的命運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半輩子都過去了,他幡然醒悟,他畢生追求的僅僅是功名嗎?年少不懂王摩詰,讀懂人已非少年!
年少輕狂 名動京師
一千三百年前,一個十五少年,背著一張琴和一枝筆,從山西離家到長安求取功名。
出身望族,畫一手好畫,彈一手好琴,而且長相俊美,一入京城,很快就成為王公貴族的座上之賓。
少時即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十七歲時,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名動京師;而他寫「莫以今日寵,能忘舊日恩」時,才只有二十歲。二十一歲,他狀元及第,「大魁天下」,獲得了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他就是王維,除了詩書繪畫,他也精通音律。有人得一幅《奏樂圖》,不知演奏的是什麼,王維一看便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召集樂工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中舉後,王維被封太樂丞,負責宮廷禮樂的教習。長安城裡,少年得志的王維前呼後擁地出入侯門,鮮衣怒馬,盡享無限風光。
但有驕人的天資、萬丈的才情,就會被命運偏愛嗎?
從中央貶到地方做小官
天有不測,「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王維,一夜之間就從中央被貶到地方了。原因是王維屬下伶人私舞黃獅子,當時規定黃獅子只能為皇帝舞。因為犯了忌諱,供職僅數月的王維不得不風塵僕僕趕往千里之外的山東濟州,做了一個小小的司倉參軍,這是負責倉庫、市場的一個小官,工作與他擅長的音樂文學沒有一點關係。
四年後王維辭官,隱居了一段時間,又返長安,他給宰相張九齡寫信,希求汲引;後來被拔擢為右拾遺,官職不大,但有了升遷的機會,可以接近皇帝了。
誰知世事難料,張九齡被罷相,一向小心謹慎的王維還是受了牽連,再次被貶到千里之外,做監察御史出使邊塞。監察御史相當於現在最高檢察院的檢察員,連出入朝廷正門的資格都沒有了,奏事只能由側門進出。
雖然自嘆「少年識事淺,強學干名利」,王維還是隨俗沉浮,如履薄冰地輾轉於官場三十多年,直到他遭遇了一生中最為恥辱的變故。
(傳)王維《長江積雪圖》(局部),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藝術館藏。(公有領域)
被強迫做了偽官
逐漸升遷的王維,累遷至給事中的時候,又可以上朝謁見,常侍皇帝左右了。
然而世事翻覆,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攻陷長安,抓獲了王維,想讓他在手下任職。「縱死猶聞俠骨香」的王維,故意裝病不從,吃啞藥、瀉藥,但最後還是身不由己,在洛陽被安祿山強迫做了偽官。平叛後,王維下獄做了大牢,隨後被押到長安待審。變節的「唐奸」本罪不可赦,但經多方保救,皇帝憐惜王維的才華,免了他的死罪,降職為「太子中允」。
牢獄之災化險為夷,雖然重新回到了政治權力的中心,但王維倍感屈辱。
貶謫,被遺忘,希求重用,等待,升遷,累遷, 被俘、下獄,免死,降職……宦海沉沉浮浮,生命起起落落,誰的命運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半輩子都過去了,他幡然醒悟,他畢生追求的僅僅是功名嗎?王維感嘆「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
元王蒙《摹王維〈輞川圖〉》卷,美國弗里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一生幾許傷心事 不向空門何處銷」
「俯仰天地間,能為幾時客」,人世間有什麼是恆久的?名譽、地位、金錢,情愛,曾經擁有的一切,瞬間就會如煙飄散。
九歲喪父的王維,而立之年,妻子難產而死,腹中胎兒也未能保住。喪妻失子,使王維對無常人生有了徹膚的痛悟,「世人莫不相愛,而觀身如聚沫」。四十歲以後,朋友孟浩然、恩師張九齡等相繼離世,王維悵然若失。五十歲喪母,至孝的王維悲痛欲絕;被俘後屈節保身、「偷祿苟活」的恥辱,讓他難以自拔……不斷的失去及種種人生悲苦,使他尋求解脫之道,「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受母親影響,王維全家都虔信佛法,他的名字與佛教有不解之緣。出生時,其母夢見印度居士維摩詰進入室中,所以為他取字「維」,號「摩詰」,「維摩詰」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沒有污垢,即「淨」。
北宋(傳)李公麟《維摩天女》(局部),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母親從小就教王維背誦《維摩詰經》,他「好讀高僧傳,時看辟穀方」,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於北宗道光法師,後來與南宗關係深厚,經常向神會請教。受神會之託,他為慧能撰寫碑文《能禪師碑》。同時他也與華嚴、淨土、密宗、律宗等高僧來往,經常聽法。晚年在長安,他每天還供養十幾名僧侶,玄談為樂。
沒有半點當時文人的狷狂習氣,王維嚴格持戒,吃齋念佛,通過降服內心的貪、嗔、痴, 他「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現世的「愛別離」和榮辱得失很難再使王維亂心了
清《晚笑堂畫傳》中的王維像。(公有領域)
「晚年惟好靜 萬事不關心」
有事上朝,無事王維就從繁華的長安城騎馬數十里,回到終南山下的僻靜私宅,那是他四十歲時,從宋之問手中購得的地產。依據當地的山水,王維營建了亭台水榭,改建成為自己的輞川別業。當時一些朋友、道友經常從長安逆水泛舟而來,到他的私家園林一起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只要不亂於心,官場名利不影響他的修道。在朝不保夕的仕途上,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世間萬物,自有它的來去,那些空幻不實的瞬間,那些即閃即滅的光影,綠萍、夕陽、煙嵐,如人生幻境,都將歸於虛無。人煙裊裊,城郭遙遙相望,王維眼中卻只見青山上悠閒無心的白雲;看花「紛紛開且落」,浮世喧囂中,他靜得可以聽見桂花飄落的聲音。
所有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仇,在王維的詩中都表現得不甚強烈。正因為不悲於身世,不憤於俗事,他的詩真正做到詩教的「溫柔敦厚」,不張揚使氣,不露雕琢斧痕,哀而不傷,言淺義深,使人於淡泊中得其深味。
北宋(傳)郭忠恕《臨王維〈輞川圖〉》,日本聖福寺藏本。(公有領域)
離世前寫信勸親友念佛修行
史書稱王維「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晚年的王維,素食素衣,退朝下班之後,便獨自靜室焚香,摒棄雜念,冥想誦經。
官升至尚書右丞的時候,王維已經六十歲了。尚書右丞是京城四品高官,相當於現在的國家部級祕書長。
第二年七月,王維預知時日,給親友們寫信,勸勉他們念佛修行,之後擲其筆,奄然而終。
他僧房一般的居室裡,只有幾樣簡單的生活用具:燒茶壺,搗藥臼,閱經書的桌子及繩床。
元王蒙《摹王維〈輞川圖〉》卷,美國弗里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生前王維曾上表,請求將私宅捐為佛寺死後他埋骨在別墅西側,墓地與其母的塔墳比鄰。其墓園在歷代的風風雨雨中都得以保存。
1949年以後中共「破四舊」,輞川別墅的故址被國防單位向陽公司拆除,王維的十三畝墓園被夷為平地,墓地壓在軍工廠的水泥地下,王維墓碑被按石料使用,壓在水洞裡。七十年代三線建設,王維母親的墳塔也被推平搗毀了。
參考書目
唐 王維《王右丞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 
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藍田縣誌》 
《舊唐書·王維傳》 
唐 李肇《唐國史補》 
清 宣化上人《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


「七仙女」下凡 還能再回天上嗎?
文/宗家秀
清王素繪《二十四孝圖》之《董永賣身葬父》。(公有領域)
清王素繪《二十四孝圖》之《董永賣身葬父》。(公有領域)
          人氣: 650 捐款支持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9-01-02 6:00 AM       標籤: 牛郎織女, 二十四孝, 七仙女, 董永賣身葬父, 仙女下凡
仙女為什麼會看上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下凡的仙女還能回到天上嗎?
董永賣身葬父
董永是漢朝時青州千乘(今山東省境內)人,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他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時,他就把體弱多病的父親放進一個窄小的獨輪車,車上還放了水杯飯盒,然後把車推到田頭樹蔭下,這樣他一邊耕種,一邊照看車裡的父親。
董永轆車載父,出東漢武梁祠畫像石。(公有領域)
董永轆車載父,出漢代武梁祠畫像石。(公有領域)
父親故去,董永無錢安葬,於是就把自己賣了,想換點喪葬錢。買他為奴的主人看到董永憨實重孝義,就給了他一萬塊錢(合一千貫),便讓他走,「這錢送你了,就算我給你父親辦喪用的。你快去辦事吧。」
為父親守孝三年後,董永就去找主人,想為他幹活,償還那一萬塊錢。
三尺頭上有神靈,這一切全被上天記錄在冊。
仙女下凡 結姻緣展神跡
去主人家的途中,董永突然遇到一位美麗賢淑的女子,非要與董永成親。董永說:「我一貧如洗,正要與人為奴,你嫁我不太委屈嗎?」女子說:「我願意嫁你,就不會以貧為恥。」婉拒不成,董永只得答應娶女子為妻。
中國古時婚姻講究明媒正娶,不經媒人牽線,就會於禮不合。於是女子請路旁的老槐蔭樹做媒。董永說:「啞巴樹怎麼能開口?」女子說:「大樹不開口,各自兩分手;大樹若開口,姻緣天配就。」接著,他們雙雙跪拜。老槐蔭因感動於董永的孝義,真的開口說話了。不料因為激動,老槐蔭說錯一字,將「百年合好」說成「百日合好」。這樣,董永和女子也僅有百日的姻緣了。
之後,董永帶妻子一同趕往主人家。主人一看就愣住了:「我佩服你這個大孝子,把錢送你了,怎麼還來了兩個人呢?」董永千恩萬謝:「承蒙恩惠,父親已安葬完畢,我雖貧賤,但也懂知恩圖報之理,就讓我們夫妻一同侍候您吧。」
主人問,那你妻子會做什麼?女子回答,會織布。主人說:「你妻子要能給我紡織一千匹細絹,就抵償了我給你的錢,你們夫妻就可以回家了。」於是,主人給了他們兩間屋子,一間用於他們起居,一間用於紡織。
女子白天不做活,晚上旁人都休息了,她才開始紡線。但見她飛梭穿織,雙經雙緯,轉眼就織成紋理圖案都非常漂亮的上好絲絹。僅僅十天,千匹絹布就神速般完成,熠熠生輝。主人和董永都大為驚奇。後來董永和妻子就返家了。
明仇英《二十孝圖冊》中的《董永賣身葬父》
明仇英《二十四孝》冊中的《董永賣身葬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仙女不動凡心 白日飛天而去
返家途中,女子對董永說出原委:「我本天上織女,下來與你結緣,因你憨實孝義,感動了天庭,天庭命我下凡幫你還清債務。如今我已完成使命,不能久留人間,現在我得回去了,今後你好好照顧自己吧。」說話間,雲霧漫漫從四周升起,董永眼看著妻子凌空飛升而去,真像仙女一樣。
版畫《二十四孝》之《賣身葬父》,描繪織女告別董永飛天而去。(公有領域)
仙女告別董永飛天而去,出版畫《二十四孝》之《賣身葬父》。(公有領域)
董永孝而有德,感天動地,才有神助的果報。
秉神旨下凡,仙女助董永還債,不違世間常理,夜間暗展神通。而且緣分一盡,姻緣即了。不動凡心的仙女,白日飛升而去,此乃人神共處的千古佳話。
後世民間傳說中,加入了更多人情因素,董永孝義感天逐漸演變成仙女與董永私定終身,而織女也演變成了玉帝之小女「七仙女」了,這與中國傳統重德的內涵相差甚遠。
董永事父
董永事父,西漢晚期畫像石,四川渠縣蒲家湾無銘闕樓部背面。(公有領域)
董永轆車載父 董永事父
董永轆車載父,東漢畫像石,出山東嘉祥武氏祠後牆。(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東晉·干寶《搜神記》
西漢·劉向《太平御覽·孝子傳》
三國·曹植《靈芝篇》
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記》
《敦煌變文集》卷八《孝子傳》第十二條「董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903752536572437/
平鎮區東勢庄建安里東南福德祠,圍牆有著二十四孝的故事,教化世人。

162977038_3935700763119778_3572431070654888843_o163200004_3935703196452868_6880658406972481256_o161691571_3935703146452873_9026151518312871436_o162419954_3935702306452957_788840209007624242_o161987797_3935702296452958_3231900548515181415_o161378825_3935703019786219_829563332318435613_o162891768_3935702973119557_2317149335609386960_o162888412_3935702909786230_7600450052807402961_o163010752_3935702283119626_4040170022795439161_o162521522_3935702836452904_3550234266445994443_o163199919_3935702799786241_3403392900936164173_o162655910_3935701899786331_3241607537281168652_o161791766_3935702649786256_6637341150294425349_o161666275_3935701936452994_4982278399332794917_o163506502_3935701929786328_7377314405160158092_o161602340_3935702573119597_1268857435870914667_o161354310_3935702566452931_8261145531732111402_o163197503_3935702483119606_354971787443382512_o162494227_3935702389786282_4111374013107611886_o162847760_3935702326452955_6886029254213756479_o163435073_3935702349786286_7560505215614898012_o162885174_3935701913119663_2995973318516471584_o161920258_3935701906452997_3109745829697466101_o162046668_3935701963119658_5283167668231004456_o161926575_3935701893119665_2429093536326196312_o


2021-08-29_1453222021-08-29_145330

他是大清最窮狀元 試卷上寫的8個字 皇帝看後落淚欽點他是大清最窮狀元 試卷上寫的8個字 皇帝看後落淚欽點 | 大清最窮狀元 | 布衣狀元 | 駱成驤 | 光緒帝 | 試卷上 | 寫的8個字 | 皇帝 | 落淚 | 欽點為狀元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2WBKH87
郭曉2021.8.23 17:02大清最窮狀元布衣狀元駱成驤光緒帝試卷上寫的8個字皇帝落淚欽點為狀元
【希望之聲2021年8月23日】(編輯:郭曉)眾所周知,從漢武帝劉徹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開始,作為諸子百家之一的儒家便成為了後世王朝唯一的正統思想。而從那時起人們就必須要學習儒家義理,選拔人才的“查舉孝廉”制度也是以儒家學說為參照標準的。而到了隋煬帝楊廣執政時期,他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度以選拔人才。隨着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形成了鄉試、會試以及殿試等一系列流程。殿試時是由皇帝親任主考官,策論問答排名第一的士子就能獲得“狀元”頭銜,成為天子門生。
光緒帝欽點駱成驤為狀元
光緒帝欽點駱成驤為狀元牌扁(網絡圖片)
基本上能夠成為狀元的人,在文韜武略方面都會有很傑出的成就。而清朝時的這個狀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運氣,這個人就是光緒二十一年的狀元駱成驤。駱成驤於1865年出生在雲南,他七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但他的父親不善處理財務,家境很快陷入困窘之中,以至於駱成驤小時候經常三餐不定,過得頗為辛苦,於是他的父親就將他過繼給了一位四川來的商人駱滕。
駱成驤在七歲時跟隨着養父來到四川生活,他年幼時便非常聰慧,不管多麼晦澀難懂的經典文獻,他讀上一遍就能夠精熟大意,讀上三遍就能夠背誦,展現出了非常高超的天賦。更為難得的是,擁有如此卓越天賦的駱成驤並沒有因此而自滿,而是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經常通宵達旦地讀書。
這讓作為養父的駱滕感到極其欣慰,認定這個孩子是可造之材,於是花費大力氣將他送進了錦江書院讀書。錦江書院彙集了當時整個四川學問最為精深的一批人,而駱成驤憑藉著他的天資與勤奮,在書院中得到了眾多老師的喜愛,他的學業愈發精進。光緒十九年,28歲的駱成驤以四川全省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中舉人,又在30歲那一年前去京城參加了會試,成功考中了貢士。只需要再參加最後的殿試,被皇帝評點名次後就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進士。
駱成驤
駱成驤(網絡圖片)
殿試的時候,所有被主考官們錄取的貢士們都會在金鑾殿外等候,由皇帝看卷子評最終的名次。但其實這個名次早就由主考官團隊評定,皇帝基本不會做太多改動。駱成驤的名次被主考官定為第十名,但是當光緒皇帝在看到他試卷上寫下的8個字後就落淚了。原來駱成驤在提筆作答時,想到了坐在金鑾殿中想要有所作為卻總被掣肘的皇帝,一時之間悲從中來,寫下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這八個字。
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網絡圖片)
光緒皇帝感受到了他的拳拳忠心,遂為賞識,於是欽點為狀元,可謂是相當幸運。駱成驤在考中狀元後開始做官,後來一直做到正三品的山西提學使。儘管位高權重,但是駱成驤為官極為清廉,為人坦蕩光明,以至於自己的家境相當貧困,因而被人們稱為大清最窮狀元,素有“布衣狀元”的美名。駱成驤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四川籍狀元,他多年為官,勤政廉政,一生為國為民令人佩服
他是大清最窮狀元 試卷上寫的8個字 皇帝看後落淚欽點 | 大清最窮狀元 | 布衣狀元 | 駱成驤 | 光緒帝 | 試卷上 | 寫的8個字 | 皇帝 | 落淚 | 欽點為狀元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2WBKH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