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衡道在鯤島探源ㄧ書(頁731)指出,明朝時為激勵抗清士氣普設關岳廟,鼓勵人民與部隊向關羽及岳飛看齊。到清代,清廷痛恨抗金名將岳飛斬殺無數清廷滿人(後金人)之先人(金人),所以,將關岳廟改成關帝廟,肅清岳飛信仰
姜太公、岳飛、關羽被尊「武聖」
2018-08-04 歷史
在民間的語境裡,孔子是 「文聖」,與之相配的還有個 「武聖」,也被民間尊為 「武財神」,那就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關羽。其實,關羽的成 「聖」成 「神」之路遠比孔子曲折。
中華文化的傳統成功學中,能被後世紀念當是最高榮譽,所以,上自皇帝下至平民,死後都喜歡有人給自己 「樹碑立傳」,其中最高榮譽就是能享有 「廟祭」——如遍布全球各的 「孔廟」,就是祭祀大陸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的。
山東曲阜孔廟
孔子死後不久,位於魯城闕裡的故居就被改建為紀念孔子的廟。東漢永興元年(153年)以朝廷的名義正式為孔子立廟,祭祀規格由此上升為 「國祭」,孔子也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為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
在民間的語境裡,孔子是 「文聖」,與之相配的還有個 「武聖」,也被民間尊為 「武財神」,那就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關羽。其實,關羽的成 「聖」成 「神」之路遠比孔子曲折。
關羽
關羽,字雲長,後世尊為關公,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關公的一生可謂是戰功卓著,他早期一直跟隨劉備轉戰各地,期間曾被曹操生擒,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適逢袁紹派大將顏良、文醜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策馬沖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 「漢壽亭侯」。
桃園結義
當時,曹操為了留住關羽這樣的將才,對去意已決的關羽仍重加賞賜,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結拜大哥劉備身邊。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 「千里走單騎」。關羽的 「忠義之舉」,為他後來晉封 「武聖」打下了基礎。
後來,劉備進兵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俘,被孫權殺害。
關林
為了嫁禍於人,孫權將關羽首級轉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現洛陽之關林)。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塚)。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塚,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 「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裡(或稱‘魂歸山西’)」。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謚關羽為 「壯繆侯」。
姜太公廟
關羽犧牲後,也和大多數戰死沙場的烈士一樣,慢慢地也被時間遺忘了,直到唐德宗年間,關羽才被統治者想起。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詔設立 「姜太公廟」,姜太公被尊封為 「武聖」(這是史上的第一個武聖),享受國家級祭典。到了公元782年,為了擴大 「姜太公廟」的規模,朝廷又才增加了從祀姜太公的人員編制。其中第一等為武聖姜尚、亞聖張良,關羽的老主管諸葛亮屈居於第二等的十哲。而關羽只是和張遼、鄧艾、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這些漢末三國名將平起平坐的第三等六十四將之一。這也是關羽第一次亮相國家級祭典。
關雲長劇照
然而,到了北宋初期,朝廷以關羽 「為仇國所擒」為由,把關羽從 「姜太公廟」中移出,關羽也從配享國家祭典的名單中予以除名。從此,關羽的地位一落千丈,這是他通往 「神壇」之路中遭遇的一次最大挫折。統治者對關羽態度出爾反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的 「擁曹反劉」的歷史觀的影響。他們認為曹操擁立漢獻帝是正統。
關羽
而這一 「擁曹反劉」的確歷史觀直到宋神宗時期才得以改變。宋神宗曾自比劉備,對劉備推崇有加,完成了從 「擁曹」到 「尊劉」的重大轉型,這一變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關羽。到了北宋末年,一生篤信道教,封贈過無數神靈的宋徽宗,就順勢給了關羽一個 「崇寧真君」的尊號、 加封關羽為 「忠惠公」。之後,關羽一直加官進爵,六年後,宋徽宗又加封關羽為 「武安王」。道教也因此將關羽列為神靈。
關羽
到了明朝時,伴隨著佛道兩教在民間的廣泛傳播,關廟遍布全國,香火繁盛,甚至超過了官方倡導的孔廟,時人多有記錄。但注意一點,此時明朝著名人物對關羽的稱呼:如徐渭《蜀漢關侯祠記》、孫承宗《重修漢前將軍關壯繆公祠記》,稱呼仍沿襲蜀漢政權官爵謚號,至多亦是按宋朝所封王號的 「關王」。可說從隋唐到明朝民間的關羽形象,被萬人燒香拜佛,更多類似於一個太上老君、彌勒佛式的佛教、道教神靈,而官方雖也曾建廟祭祀,但祭祀的是蜀漢前將軍壯繆侯關羽,絕不是什麼 「帝君」或者 「武聖」。
嶽王廟裡的岳飛造像
對比岳飛,逝後數十年,就被宋寧宗追封為鄂武穆王,理宗時改謚鄂忠武王,身後之榮比關羽有過之無不及。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將岳飛列為歷代三十七名臣之一, 「從祀歷代帝王廟,配宋太祖享」。而漢末三國人物中,僅有諸葛亮一人同樣被選中,從祀於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景泰五年(1454年),岳飛廟建於湯陰故土,代宗景泰帝禦題為 「精忠之廟」。
宋嶽忠武五廟
而關羽的 「封帝」之譽則遲滯至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萬歷帝令司禮太監李恩,到北京正陽門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帶一,四幡龍袍一,黃牌一,加封關羽為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加封岳飛為 「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嶽聖帝君。」
「咨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嶽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封嶽詔書)
關嶽廟
關羽與岳飛同時封為帝君,其實這也是關羽首次被朝廷封帝號,和岳飛同時建廟合祀。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行為,所稱尊號並非謚號,宗教色彩濃厚,所以並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太常寺也沒有接到旨意,和留下官方檔案記錄。所以明朝士大夫並不認可這個帝號,《明實錄》無載,孫承宗《重修漢前將軍關壯繆公祠記》,仍然按蜀漢的謚號稱呼,修廟祭祀,僅在民間開始同時流傳 「關帝、嶽帝」之稱。天啟時期,有太常寺官員專門上奏質詢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也不足為奇了。
武聖殿
關羽真正受到朝廷尊崇,是到了滿清時期。努爾哈赤自己及其子孫,以關羽為滿清的戰爭守護神,每次出戰之前,必燒香拜佛祈禱關羽護佑。
從順治入關起,加封關羽為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之後10個皇帝中,先後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謚關羽,最後變成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帝君」。乾隆甚至連他的謚號都強行改了。從蜀漢追謚的 「壯繆」變成了 「神勇」,後改 「忠義」。這都是非常正式、寫在官方記錄裡的政府行為。關羽不再僅僅是民間崇拜,而是正式獲得了和孔子並列的官方版 「武聖」的地位。
關羽
滿清政府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有其政治目的的,為維系統治,愚弄百姓,給大家灌輸 「忠君」思想,滿清時期,更有 「劉備轉世為康熙&乾隆皇帝,關羽轉世為天神為滿清皇帝護駕」的傳說,迄今在許多地區都有流傳。
關羽
不僅如此,為了獨尊 「關聖」,因抗金而受人崇敬的岳飛則被雍正帝正式下令將移出武廟。同時雍正帝還下令追封關羽三代,在全國各地普建關帝廟,關羽被滿清造神為唯一的 「武聖」。從此, 「武聖」關羽與 「文聖」孔子一樣,被清代列入國家級聖人,享受正式的國家祭祀。
關帝廟
關羽成 「神」成 「聖」,初衷雖然是由於統治階級的需要,但是隨著各種宣傳的不斷深入,民間對其崇拜的風尚已根深蒂固,使得關羽在民間的地位穩步提升,因此,關羽才會成為真正被人們所崇敬的 「神」 「聖」。
---------------------------------
河南行——憶岳飛-游宋岳忠武王廟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2hP4UR
泥塑彩繪關羽像(元)
一般說到關公,印象中的形象應該是"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
但此尊元代"白面無鬚"關羽像,初見時,把寶島李驚得三觀盡毀!
其實,關公的地位從三國到唐代不斷被美化提升,從"壯繆侯"被提升到武聖.......姜太公的隨從,對!古代的武聖長期指的是姜太公!關公只能幫他顧門口
然而到了北宋,由於邊患不斷,描寫戰陣軍事的三國故事,尤其受到邊關將士的歡迎
又因為北宋軍事力量弱,民間亦同情有點悲劇色彩,同病相憐的蜀漢,從邊關到京都一片"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宋神宗就自比劉備(國家命運果然也越來越悲劇),而身為宋神宗二弟的關公地位自然被重視同時
加上關公"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更深受二頭肌比鵪鶉蛋還小的文弱書生喜愛,因此自北宋之後,忠義形象的關公一飛沖天
到了元代,關公形象自然也被當時主流藝術-雜劇不斷演繹,關公這個角色自然也要把代表忠義的紅色塗在臉上
此後,忠義的紅臉關公、剛烈的黑臉張飛,就隨著戲班子,在城市,在鄉村,在田野,在街頭傳唱,從此深入人心
到了明代,戲曲中的紅臉關公直接被寫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此後的關公便變成了紅臉
此元代關公,正是換上紅臉前,最後的白臉,而此關公也並不是無鬚,關公雕像的下巴有插槽,鬍鬚應是活動零件
北京故宮博物院 :: https://bit.ly/35b47lk
------------------------------
臺灣民間信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5lS4kC
歷史上的武聖並非關羽一人,其實清代以前關羽的地位很尷尬
2017-07-31 由 胖君子 發表于歷史
所謂聖人, 嚴格來說,是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因此看來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儒家的。但後來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
說起文聖人,毫無疑問的就是孔子,但武聖人呢?中國歷史上曾先後出現了三位。
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尊姜太公為武聖,唐肅宗時期,初設武廟,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以亞聖十哲七十二將為配享,此時的關二爺雖有名氣也才以「蜀前將軍漢壽亭候」身份進入武廟屈居在第三等的七十二將里襯托姜太公。
一直到了宋徽宗,才給關二爺連升三級,從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最後到義勇武安王,但主角仍舊是姜太公。宋徽宗是個敗家子,又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他封的王封的帝也就沒什麼含金量。
明太祖朱元璋時時期,廢武廟,自此武廟絕祀。朱元璋下詔將岳飛列為歷代三十七名臣之一,「從祀歷代王廟,配宋太祖享」。
明神宗時期,追封岳飛為岳聖帝君,又同時追封關羽為關聖帝君,但姜太公和亞聖十哲七十二將卻沒有恢復。這樣民間就同時出現了兩位武聖人。
皇帝加封岳飛的詔書是這麼寫的:「咨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岳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這時的岳飛儼然已成為朱明王朝的精神圖騰,民間也大量出現岳王廟,此時關羽在地位上是不如岳飛的。
而關羽封聖的詔書卻在明實錄里沒有記載,只有滿清文人趙翼的《陔余叢考》:「明萬曆四十二年十月,加羽為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的說明。
直到滿清入關,對關羽的推崇到了極致,而對於抵抗金朝的岳飛卻做了冷處理,雍正皇帝下令將岳飛移出供奉了幾百年的武廟,並追封關羽三代,在全國普建關帝廟,想借關羽之名,將漢人對岳飛的尊崇全部轉移出去。滿清10個皇帝中就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諡關羽,最長的封號達到了26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關羽的神格此時達到了巔峰。
民國元年,袁世凱甫一出任大總統,就發佈「關岳合祀」命令,把岳飛重新請進了神廟,並下令民國海陸將領均需按時祭拜「武穆」,甚至詳細規定了祭祀禮節及貢品用度。但是隨着北伐戰爭的打響,打倒軍閥變成了舉國口號,北洋軍閥尊崇岳飛,自然岳飛也就被連累戴上了「宋代軍閥」的帽子,並遭到革命力量的批判,很多地方岳飛廟盡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mo/history/kz6kpz8.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