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禪宗宗門因此將坐禪飲茶列爲規式,寫入《百丈清規》中/茶文化的發展從藥用、飲食,演進到生活藝術與思想表徵-茶禪文化之真正確立與普及,應是從唐代開始/唐朝文人創作茶詩高達六、七百首,其中詩僧之作佔半數,可說是茶禪興盛的表徵,重要的茶禪美學都建立在此時期,宋代茶禪進一步發展高度的「茶禪一味」思想美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MbT5Rt


茶道/茶藝/茶起於神農氏姜姓/日本茶道精神/陸羽是中國茶道的鼻祖/廣東潮汕地區、福建武夷地區的"工夫茶"則是中國古代"飲茶之道"的繼承和代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nRz9Wt
盧同-七碗茶歌/靜思茶道 行茶禮法/ 台灣茶家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GfA38Z
茶畫:以茶為題材的繪畫/玉川煮茶圖軸/調琴啜茗圖 唐 周昉/茗園賭市圖 (宋 劉松年)/劉松年比較知名的茶畫有《攆茶圖》《鬥茶圖》《茗園賭市圖》等/趙孟頫的《鬥茶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kPkUEq
宋代點茶/泡茶/喝茶/韓熙載夜宴圖/日本抹茶和宋茶非常相似/鬥茶/「唐宋茶文化」唐宋高度發展的茶文化,為何無法直接流傳下來 反而東渡日本完整且精緻的保存下來,如今再回傳中土-唐。宋。元。最澄。榮西。南浦紹明。千利休/徽宗名作《大觀茶論》世界上維一的由在位帝王撰寫的茶學專著/英國紅茶和印度拉茶/素菜館叫故「素分茶」/小費稱為「茶湯錢」/日常飲食叫「茶飯」/服務生:茶飯量酒博士/唐朝「茶聖」陸羽/《茶經》是唐朝人陸羽所著的關於茶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唐朝人喝茶,喝的是「煎茶」:把茶葉焙乾,碾碎,篩成粉末,撒到鍋裡,咕嘟嘟燒開,喝那鍋茶湯。這鍋茶湯很香,但也很苦,簡直像藥湯。為了減少苦味,或者說為了壓制苦味,唐朝人會往茶湯裡放鹽、薑、花椒、胡椒、核桃仁,結果又把藥湯變成了菜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6r41Ao
茶藝/茶道四諦: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k1bYj6


慈照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56Vn5C

同仁齋是日本國寶-日本最古老茶室的同仁齋
-----------------------------------
文人茶趣:盧仝「七碗茶歌」
曉晨 整理
更新: 2005-08-03 4:24  文人茶趣
唐代詩人盧仝,號玉川子,濟源(今屬河南)人,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隱居少室山,家裏貧窮,但盧仝很喜歡讀書,不願入仕為官。盧仝一生愛茶成癖,據《濟源縣誌》記載,他在濟源縣時,經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所以自號「玉川子」。 
盧仝以一曲《七碗茶歌》(即《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名揚四海,自唐以來,這首《茶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傳唱千年不衰,歷代文人茶客品茗詠茶時,仍屢屢吟及。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首先交待在日間酣睡之時,收到孟諫議派人送來的用白絹密封並加三道印泥的新茶,在滿心歡喜之餘,又感歎新茶採摘與焙制的辛苦,以及新茶首先供應王公貴族,平常百姓得之極為不易。接下來,精彩描述了其品茶的絕妙感受,即這段「七碗茶」的描寫,極為傳神。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契不得,惟覺兩腋習習輕風生。」 
《七碗茶歌》問世以後,由於其琅琅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幾乎成了眾吟唱茶的典故,為歷代文人茶客稱頌,「七碗」「 兩腋清風」成了品茶的代稱,如宋蘇軾詩云:「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而楊萬里則寫道:「不待清風生兩腋,清風先向舌端生。」盧仝也因此而留名茶史
-----------------------
盧仝(795年-835年),自號玉川子,河南濟源人,中國唐朝中期詩人。
生平
盧仝少有才名,早年即隱居嵩山少室山,拒絕為官。[1] 盧仝,范陽人。初,隱少室山,號玉川子。 詩風奇詭險怪,[2]人稱「盧仝體」,有《玉川子詩集》傳世。後為韓愈賞識,[3]韓愈的《月蝕詩效玉川子作》是對盧仝《月蝕詩》進行繁刪,體現他對盧仝體的推崇。[4]後盧仝遷居洛陽。元和六年,盧仝在洛陽里仁坊購宅。[5]他好飲茶,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人稱「玉川茶歌」,與陸羽茶經齊名。
一般認為盧仝死於甘露之變。[6]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日,甘露之變前夕,盧仝正在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中作客[7],二十一日事變爆發,一同被宦官所害,「盧仝老無髮,閹人於腦後加釘而死」[8]。但現今專家考證盧仝只活四十多歲,死時下距離甘露之變尚有二十餘年。[9]盧仝後期作品常提及貧病交迫[10],死因可能是客居揚州時受瘴氣侵襲所致。[11]但其卒年至今仍無確考。[12]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撰《濟源縣誌》載: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盧仝墓」。
--------------------

同仁齋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書院造,是日本最古老的茶室,還是村田珠光開創的草庵流茶室的原型。位於日本京都東北面的銀閣寺內的東求堂,始建於1486年。
同仁齋是日本國寶,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建築,最初作為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的書房和茶室
中文名稱 同仁齋 地理位置日本京都東北面的銀閣寺 開放時間 1486年 意 義 最古老的書院造、茶室
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為了效仿奢華的爺爺足利義滿建一個比金閣寺更加金碧輝煌的山莊。“應仁之亂”,國庫空虛,用黃金裝飾樓閣的計劃變成了用銀片來裝飾,銀閣寺也因此得名。足利義政將軍曾在此拜佛誦經,而寺內的同仁齋是他品茶讀書的地方。
日本國寶慈照寺東求堂的“同仁齋”。這裡是日本茶室的源頭,也是今日所謂“和室”的開端。俗稱銀閣寺而為人們所熟知的慈照寺,是室町時代(公元1333-1579)末期為足利義政所建的別墅。在經歷了應仁之亂的長期戰亂之後,義政深感厭倦,讓將軍之位與其子,隱居京都東郊,研習書畫與茶道等愛好,以求寧靜度日。應仁之亂雖是將日本歷史一分為二的重大戰亂,由義政所開創的東山文化卻為日本文化打開了新局面。
“同仁齋”是義政度過大部分時間的書齋。在這個稱之為書院結構的房間中,採光隔扇前設有一張供書寫的書案。打開隔扇望見的庭院風景有如一幅捲軸。書案一側高低錯落的二層書架上擺放著書籍和用具。光線幽深、陰翳重重的東求堂中,隔扇間射入光線的風情,以及由隔扇上的木格和榻榻米的邊緣線形成的簡單結構,無疑是日本空間的原型之一。今日同仁齋被指定為國寶的理由也在於此。義政就是在這樣的同仁齋中品茶,獨自靜心玩味著吧。曾與義政有過茶道交誼的空寂茶始祖珠光也應造訪過這間小屋。
建築特點編輯
作為日本最古老茶室的同仁齋,無論在京都或是在全日本的茶文化中,都享有盛名。同仁齋所出的銀閣寺內,布展日本著名的藝術庭園,環境清雅、幽靜,宜參禪,宜品茶,宜清修。室外的銀沙灘和向月台為日本特有的“ 枯山水式”庭院。圓錐形的礫石置於鋪上了白沙的空地上,成為一幅極為抽像的情景圖。月明之夜,月光把銀沙灘和銀閣染成銀白色,更具詩情畫意。銀沙灘是仿照中國杭州西湖的形狀建的。而向月台上則留下過足利義政將軍觀月的足跡。


「日本茶道」的歷史淵源: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是眾所皆知的,它無論在形式或實質上都受到中國統文化和寺院禪風的影響。自奈良‧平安時期從中國留學歸來的最澄(さいちょう)在日吉神社旁種下第一棵茶樹起,開始了日本茶文化的發展,在宮廷貴族、僧侶和上層社會間風行仿效唐代的煎茶法飲茶。鐮倉幕府時的榮西(えいさい、ようさい)向將軍獻上自己在中國的體驗和見聞,記叙了當時的末茶點飲法《吃茶養生記》一書,並輸入中國茶、茶具和點茶法,此時茶以普及到一般民間。
到室町時代時,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あしかが よしまさ)除修建了代表性的銀閣寺外,還建造了一着名的“同仁齋”(どうじんさい)。同仁齋全室地面鋪滿了四帖半塌塌米。後來日本茶室就是以這四帖半塌塌米的面積為標準,全室塌塌米的建築設計,而這種建築設計是為“書院式建築”,在“書院式建築”中進行的茶文化活動,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莊重地爲客人點茶的茶會稱作“書院茶”。直到從奈良前來投靠大德寺的村田珠光(むらた じゅこう)成為足利義政的茶道老師,足利義政得以有機會接觸“東山名物”之類高水準的藝術品,使民間茶風與貴族文化有了接觸的契機。村田珠光更將禪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獨特的草庵茶風。通過禪的思想,把茶道從娛樂形式提高爲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宗教,完成了茶與禪、民間茶與貴族茶的結合,爲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實了基礎、完善了形式。村田珠光成爲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
同仁齋
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茶道侍從千利休(せんのりきゅう)不但使草庵茶更深化,並使茶道還原到淡泊樸實的本來面目,去除物質上的束縛。千利休對日本文化藝術的影響之巨,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
千利休
在千利休被迫自殺後,他的二子少庵和孫子千宗旦繼承其志,專心茶道努力不輟。千宗旦去世後,他第三個兒子江岑宗左承襲了他的茶室「不審庵(ふしんあん)」是為「表千家(おもてせんけ)」,第個四子仙叟宗室繼承了他退隱時期的茶室「今日庵(こんにちあん)」是為「裏千家(うらせんけ)」,第個二子一翁宗守則在京都武者小路建立了茶室「官休庵(かんきゅうあん」是為「武者小路千家(むしゃこうじせんけ)」,合稱為「三千家(うらせんけ)」「裏千家(うらせんけ)」是四百年來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和棟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