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籍貫堂號的「皇民墓碑」-「皇民」墓碑的存在,是皇民化運動的時代見證-在墓碑橫款上書寫「皇民」的古墓,這是1940年代皇民化運動高漲之際,日本人要求台灣人以「皇民」取代籍貫堂號的結果/『皇民』二字,在日本文詞解釋為日本國民,而臺灣被日本佔據時代,即將臺民變為『皇民』,並用強制手段禁止墓碑刻有祖先留下之名稱,必須一律刻『皇民』二字/約有55,000名患者被埋在紐約匿名的墳墓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hvAdZB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出來,改寫成了「皇民」/「皇明」與「皇清」 目前在臺灣最早的漢式墳墓,就是刻「皇明」/皇朝國名,這寫法,是先寫個「皇」字,再接一個國朝之字,比如說「皇明」,就是代表墓主是明帝國的人民到1644年止/臺灣在1684年改由清帝國統治之後百姓把墓碑上的國朝文字改寫為「皇清」了/日本統治把「皇清」改寫成「皇日」-有的是取用天皇年號,比如說「大正」時期,就會寫「皇正」;所以在「明治」時期,當然也會有寫「皇明」的/徵仕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UBue9Q


「靖邑」是他們家族的原鄉,福建每一個地名均各種雅稱,如同安為銀同、金門為浯州、晉江為溫陵、漳浦為浦邑.....等等,靖邑是南靖的雅稱。南靖位於漳州西邊,靠近閩西,為山區縣城,閩客混居,傳統土樓林立,居民多務農。這一家是由福建南靖移民來台,許多南靖來台開山祖多在前清時期,在台仍然從事農事。往生後墓碑上均刻上祖鄉,以示唐山過台灣之慎重追遠。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163124053704144/permalink/4414541808562366/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2008-07-10〕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
平埔族人漢化常見碑銘上刻「皇清」、「香祖」、「台邑」、「蘭邑」、「宜邑」、「埔邑」、「金社」、「北投」、「卓猴」、「內門」、「新港」、「草山」、「埔里」、「番社」、「東螺」、「遷善社」、「苑社」、「苑坑」、「秀朗」、「雷社」、「武朥、雷瀧」、「鉅鹿」、「蓬島」、「台灣」、「山西」、潘姓之「榮陽」等。
2008-07-10 中國時報
外埔鄉地方文史工作者柯文成、陳欽輝,在大甲東公墓內發現兩座古墓,距今已有218年,古墓特殊處在於,是漢化平埔族原住民的墓,墓碑石材極佳,兩墓在一起應為夫妻或家族,難得的是,古墓仍有後人每年去掃墓。
     外埔鄉文史工作者陳欽輝,3年前在大甲東公墓東邊,發現兩座古墓,墓碑石材與一般不同,都是極佳的石材,小的一墓碑看不清楚字跡,另一個墓碑堂號刻著「皇清」兩字,上款是「乾隆庚戌年季秋吉旦敬立」、中款「顯考諱厚重四老東公之穴墓」、下款「男二大房奉祀」。
     根據柯文成的研究,「東」姓為道卡斯族大甲東社的姓氏,原為林武力的後代,漢化後葬儀也用漢人的墓碑,「皇清」即代表漢化的平埔族人。
     柯文成表示,依據墓碑所記載的乾隆庚戌年,即西元1790年,距今已218年,可見當時平埔族已漢化,而且古墓應該是當時有身分地位的人士。依漢人的習俗,先人往生後7至10年,後人會予撿骨,但這兩座墓一直都未動過,應該是此處風水極佳。
     柯文成和陳欽輝也發現這兩座古墓,每年的清明節仍有後人掃墓,他們一直希望能見到這兩座古墓的後人,以調查這段歷史,只是3年來,都沒機緣見到。
圖說:外埔區文化工作者陳欽輝十四年前,發現大甲東公墓有兩座具有225年,清朝時期,原住民東姓已漢化的古墓,追根就底得到答案後,對文獻有相當貢獻,唯遷墓園恐受波及,如何保護,大家頭痛。〔記者陳榮昌攝〕
兩座清朝古墓外埔現縱 文化工作者為文獻追縱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15/06/03
台中市外埔區發現大甲東公墓有兩座具有225年,清朝時期,原住民東姓已漢化的古墓,由於每逢清明節都有人前來掃墓,文化工作者陳欽輝為追根就底,今年決定整夜守候,查出古墓之根源,了解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及發展,以發揚文獻。
外埔區文化工作者陳欽輝於十四年前,在大甲東公墓東邊,發現2座連在一起的古墓,墓沒周邊的翅墓碑,石材與一般不相同,小的一座風化字跡已失,另一座堂號撰寫「皇清」、上款「乾隆庚戌年季秋吉旦敬立」、中款「顯考諱厚重四老東公之穴墓」、下款「男二大房奉祀」。
人文課長柯文成表示,東姓為平埔道卡斯族大甲東社的姓氏,原為林武力之後代、兩生合一老為漢民族(漢化)葬禮墓碑的刻法是依「生、老、病、死、苦」鑿刻,可見造墓者是住大甲東社族人在乾隆庚戌年、隆隆55年,西元1790年已經漢化,迄今已是225年。
柯文成說,陳欽輝十幾年前發現這兩座古墓後,就一昧的要找墓中後人,以能了解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及發展,將對文獻有極大幫助,可惜前3次的清明節前往墓前等待時,後人不是一大早就掃完墓,一次還到了深夜才來,如此才失之交臂,不過仍推測是住外埔鄉一帶的原住民人士,今年清明節掃墓時繼續整天等待,恰巧遇到掃墓人出現,問出原由為旁墓者後代家住大甲區,任職於臺電花蓮區營業處處長蔡欽堂,順便代為壓紙錢,並非是東姓後代來掃墓。(一般平埔族的習俗是不掃墓、不拜地居主)
由於這兩座墓的歷史要比,三級古蹟大甲貞孝坊、文昌祠都超出近倍的歷史,文化工作者有意申請古蹟受保護,但大甲東墓園已停葬十多年,並策畫遷墓,屆時古墓也將受波及,受損害實在可惜,在易墓園時,欲如何保護,真讓大家都頭痛。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2008-07-10〕


 

皇清是什麼意思,“皇清例贈”是什麼意思?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2008-07-10〕 https://bit.ly/3wJqr3U
古代墓碑上的“皇清”是對清朝的正式的尊稱,是在碑文的格式中會出現的字樣,證明墓主是清代人,“皇清”一般稱“大清”。
“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所以“皇清”為“大清”的意思。
2樓:月似當時
皇清就是當時人對清朝的尊稱,有時候也寫作“大清”,在墓碑中這種寫法很常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共有十二帝,國祚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明朝國都北京。
一片石之戰後,清軍趁勢入關,政治上推行剃髮易服,[5] 軍事上打擊農民軍和南明諸政權,逐步掌握全國。後歷經康雍乾三朝,發展至鼎盛。這一時期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版圖,同時君主**發展到頂峰。
3樓:匿名使用者
皇清是隻大清,我以前見過個墓碑,上面開頭就是皇清下面是官職在是人名。
古代墓碑上皇清是什麼意思
墓碑上“皇清先考(妣)”前面為什麼要加“皇清”,是什麼意思? 5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是當時對已故父親的尊稱
“皇清例贈”是什麼意思?
5樓:百度網友
是在碑文的格式中會出現的字樣。
皇清,是對清朝的正式的尊稱,一般稱“大清”。
例贈,循例贈予官爵。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給**已去世的父祖輩。
即,清朝的皇帝,循例,授予當朝國子監已經故去的父親(您的老祖)**的封號,藉以說明墓中人生前的榮耀。
例子:周家祠堂
祠堂呈四合院佈局,門前有一壩一塘,其間右側竹林掩映,內為周氏墓地。
1、半闕石坊寫春秋
祠堂之美,不在其大,而在於精。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周家祠堂損毀較重,早已不復當年香火鼎盛的繁華。儲存較好的,唯有大半闕門坊。門坊為四柱三間三樓仿木磚石結構牌坊,廡殿頂。
牌坊正面題刻四個大字,“姬室貽風”,書寫遒勁,雕刻精美,大氣流暢。經考證《國語·晉語》、《史記·三代世表》,“黃帝以姬水成,故黃帝為姬。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
周人以後稷(黃帝之後)為祖,亦姓姬。”題詞之意是,周家作為黃帝姬室的後人,當有先祖遺留的風範。
牌坊反面,也題刻四字,“明”“舉”二字還算清晰且好辨識,另兩字似“禮”和“肇”字,但查閱繁體字,均有一定出入。調研組翻閱典籍,查詢史書,大傷腦筋。最後,李光遠副主席在《請御明堂齋殿》一詩中找到了“明禋(yīn)肇(zhào)舉”的出處。
該詩系宋朝任希夷所作,全文是:“肇舉明禋預戒期,請臨齋殿御簾帷。廊頭萬旅皆花帽,殿下千官盡絳衣。
玉略時嚴三歲禮,慶霄遙望五雲飛。小臣頭白供籩豆,親見虞廷覽德輝。”明禋,指潔誠的奉享。
結合牌坊正面所題“姬室貽風”,調研組推斷,意思是“作為周家的後人,當銘記祖風、誠心祭祀,力求肇始之舉”。
2、皇清例贈有講究
與祠堂幾步之隔的周家墓地,建制巨集大,儲存較好,碑刻精美,文字考究。墓地坐北向南,佔地164.85平方米。
墓寬5.2米,進深10米,通高2.6米。
封土高2米,四周以條石壘砌,碑牆為仿木牌樓式,四重簷,筒瓦屋面,懸山式頂。
碑牆正立面分上下兩層共開八龕。上層三龕,居右一龕題刻“丹臺聚秀”,居左一龕為“玉室騰輝”,意思是墓地風水好,如同神仙居所一般,能福澤後代。居中之龕的題刻已全部風化,內容不得而知,令人惋惜。
碑牆下面有五龕,中間三龕前立有石碑,高度呈“山”字形。居中的龕前,石碑最大,“皇清例贈徵仕郎周公”等字跡清晰完好。居左的石碑隱約可辨“嘉慶二十二年”等字樣,居右的石碑字數多達二三百字,隱約有“進士”等字,但風化較重,亟需保護或拓片考證。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2008-07-10〕 https://bit.ly/3wJqr3U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遇見「皇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八月 7, 2015|分類:全部文章|作者:蘇峯楠
這幾年「皇民」熱門得很。喝茶時用日文聊天,可能會莫名被指「皇民」。參加選舉,因為有長輩生活在日治時期,可能也會莫名被指「皇民後裔」。「皇民」甚至也能成為一場cosplay主題活動,租日本兵服裝來穿,一邊唱著桃太郎、一邊快樂上街,這也是有的。不過,大家喊來喚去,對於「皇民」可能還是依舊陌生呢。
大家有遇見過真正的「皇民」嗎?讓我們到墓地裡,來拜訪一位「皇民」。
「皇民」之墓
在新北市,有著一座這樣的墳墓。
墓碑頂端的兩邊,就分別刻著「皇民」金底楷書兩大字。這深刻的筆勢,毫無掩飾地如此鑿刻在石面之上,似乎比現在到處喊著「皇民」的聲音,都還宣告得更加明顯、更有氣勢。
mikado's people1在這墓碑上最右邊,可以看到刻有「昭和壬午年旦」等字,這是年代的記載,它表示的是:這座墳墓一開始蓋好的時間,是在昭和17年(1942)。
該年前一年年底,日軍襲擊美軍珍珠港基地,美國隨後也投入戰局,該年可謂是正值二次大戰如火如荼、也是臺灣皇民化運動高漲之際。話是這麼說,但這「皇民」二字,卻也不是在那個時候因為皇民化運動而刻上去的,因為墓碑還刻了第二條年代,我們得再看一下。
就在創建年代的旁邊,還刻了另一條「民國乙未年修」等字。它表示的是,這座墳墓後來可能因為太破舊了、或者因為重新撿骨、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在民國44年(1955)的時候,有過一次整修。這次整修的規模或許滿大的,連墓碑也重做了,所以在上面留下了整修的年代文字。
墓碑文字的格式
雖然是這樣講,但我們可能還是無法理解,這個「皇民」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在墓碑上刻這兩個字?到這裡,我們得先離個題,來講一下關於墓碑文字的事情。
一般來說,臺灣常見的漢式墓碑,都會有一個固定的版面格式。該寫什麼字、該放在什麼位置,打石的匠師、家屬後代、甚至風水地理師,都會視情況加入安排。這種慣例或文化,在中國流傳了數百年,再隨著漢人移民帶到臺灣來用。
按照這格式,墓碑大致要安排四種文字上去。第一種,是墓主的姓名、身分、頭銜,它會被安排在整塊墓碑的正中央。第二種,是立碑者的姓名,通常是墓主的後代,它會被安排在碑的左下側。第三種,是立碑的時間,它會被安排在碑的右下側。這三種文字都被寫成直行,而且要符合特定的字數,以達到招福避諱的效果。
而第四種文字,則是會寫上兩個大字,分別排在墓碑左上、右上角。這兩個大字,大多是寫跟墓主祖籍有關的字,比如說「潁川」(郡望或堂號)、「安平」(祖籍地)等等。而在以前,它也常被寫成皇朝國名,這寫法,是先寫個「皇」字,再接一個國朝之字,比如說「皇明」,就是代表墓主是明帝國的人民。
皇朝國名不見得只會被安排成第四種文字。更多的案例顯示,它會被安排在第一種文字裡,也就是放在墓主名銜最上方開頭處。這種情況裡,左上、右上兩側,就變成寫祖籍了。

墓碑左上、右上角的「皇清」
mikado's people3
在墓主名銜上方的「皇清」
「皇明」與「皇清」
目前在臺灣最早的漢式墳墓,就是刻「皇明」的。那是位在現在臺南市南區南山公墓的「曾振暘墓」。
mikado's people4
曾振暘墓的墓碑
關於這位曾振暘先生的背景,我們可以從墓碑簡略得知:他來自中國漳州海澄,而他的兩名孩子曾若龍、曾若鳳當時也在臺灣,所以可以幫他處理後事、蓋了這座墳墓。除此之外,對於曾先生的相關生平,我們目前仍所知有限。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墳墓的年代落款,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那時的臺南地區,是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第6任臺灣長官Paulus Traudenius的統治之下,所以這位曾先生跟他的孩子們,很可能是當時在臺南附近生活的漢人移民。
他可能是位佃農、也有可能是位商人,甚至從這塊墓碑的製作來看,當時的臺南,可能已經有打石、木材、土水工匠,或是儀式專家這些百工職人住著。雖然不清楚曾先生是做什麼的,但一塊墓碑,可以約略顯現出早期臺灣漢人移民社會的一小角縮影。
必須指出的是,「皇明」雖然引用了明朝的概念,但它不見得是真正對應明朝。就像明朝沒有統治過臺灣,但曾振暘這一家人,還是在臺灣使用了「皇明」二字。而即便明朝正統已經在1644年就結束了,還是有很多人生活在被明遺反抗勢力所控制的地區。
臺灣的情況也是如此,鄭氏打著明朝的名號與清朝對峙,他們藩府成員的墳墓,也都會冠上「皇明」二字;而在鄭氏控制之下的人民,一部份也選擇繼續使用「皇明」。
mikado's people5
臺南市的皇明藩府曾蔡二姬墓
對人們來說,使用「皇明」二字,與其說是在呼應國家、朝廷或皇帝,不如說是在呼應他們的傳統經驗與生活環境。如果環境改變了,他們想辦法選擇相應的方式處理與面對。所以,臺灣在1684年改由清帝國統治之後,住在這塊土地的人們,也開始順應時勢,慢慢把墓碑上的國朝文字改寫為「皇清」了,即便當時清朝早就已經入主紫禁城41年。
「皇日」
如同前面所說,這種冠上國朝名號的格式,是漢人的風俗慣例,像日本的墳墓,就沒在寫這個的。不過,當1895年臺灣改由日本帝國統治之後,原本墓碑上的「皇清」已經不適合再繼續使用了,那該怎麼辦呢?
人們在想,既然要寫國朝,而現在是換日本人在統治,那就取「日本」的「日」字,乾脆把「皇清」改寫成「皇日」好了!有個葉先生一家,就已經在日本帝國統治臺灣的第7年:明治34年(1901)的時候,在他的壽域(活人事先置墓穴以求吉祥延壽的風俗)、他妻子的墓碑上,大大地刻上了「皇日」兩個字。
mikado's people6
刻著「皇日」之墓碑,位於臺南
「皇日」並不是當時唯一的變通寫法。有的是取用天皇年號,比如說「大正」時期,就會寫「皇正」;所以在「明治」時期,當然也會有寫「皇明」的就像這塊落款於大正5年(1916)的墓碑,就把兩百多年前「皇明」重新在20世紀復活了。
mikado's people7
大正5年「皇明」墓碑,位於淡水
雖然有這些大改變,但這其實是為了延續著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所以,有改變的部分,也是有保留的部分。我們可以在葉家墓碑上看到,那位葉先生繼續使用清治時期「徵仕郎」的頭銜、也給他妻子冠上「太孺人」之號。
「徵仕郎」這個源自中國隋唐時代的職銜,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官職,而是沒有實職的「虛銜」。以往在民間,只要透過捐納(捐錢給官方),都可以獲得這類虛銜;而對於去世的親人,有些後代也會幫忙弄個虛銜,不管出殯、寫墓碑、寫神主牌,都氣派許多。
在這塊日治時期的墓碑上,有著前清時期的頭銜,從中我們看到,人們透過不同的辦法,既在順應環境的改變,也在延續自己的生活經驗。
理解「皇民」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吧!
民國44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已經超過十年了,怎麼還會有「皇民」的存在呢?我們此時可以了解,原本日治晚期的墓碑上,寫的可能是「皇日」;就在民國44年整修的時候,後代覺得,現在既然又變成中華民國政府來統治了,再寫「皇日」可能就不適合。於是,趁著整修機會,族人換了一塊全新的墓碑,然後就不寫「皇日」了,把「中華民國」的「民」取出來,改寫成了「皇民」!
雖然當時的國家已經不是帝王體制,但這對人們來說,並不是最主要的重點。皇明、皇清、皇日、皇民,不管哪種人,都曾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真實生活過,而重點就在於:這兩個字的變化,反映了人們怎麼走過各種時代,以及怎麼面對與處理他們生活的故事。
更寬廣地來理解歷史吧
「皇民」雖然曾經指涉日本天皇子民,但也曾經是中華民國的民,這應該是現在到處指著對方高喊「皇民」的人們所始料未及的吧。不管是哪一種「皇民」,他們確確實實就曾經這麼發生在這塊土地人民生活的歷史裡。
歷史真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嗎?似乎沒這麼簡單。歷史需要我們放寬視野,學習與思考如何回到他們所身處的時代,真實地聽聽看這些人、這塊土地的有什麼樣的故事,而不是可以讓我們用現在的什麼愛國教育、用什麼單一文化傳統、用什麼符合憲法這些東西去修改、去套牢的。
這裡提到的「皇民」,只是一個小例子,事實上,其他皆是如此。如果我們把一個概念、一段歷史,自己縮限成一個狹隘侷限、甚至帶有偏見與主觀價值評斷的視角,我們可能就離真正的歷史、真正的人們越來越遠,表面上看了很多,實際上根本什麼都看不到。
(因筆者不便擅自公開墓主家族成員名號,照片凡有涉及人名之處,皆遮蔽處理,只留姓氏)
遇見「皇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 | 故事 - https://goo.gl/6SxMzC


台南市佳里區_皇明副總兵黃公之墓_庚申年(永曆34,1680)仲秋吉旦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民報】【民觀點】彰化快官紗帽山公墓的「時代」見證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位在彰化快官山的彰化市第七公墓,俗稱紗帽山公墓,根據《彰化縣志》記載,這座墓園為1749年(乾隆十四年)彰化知縣蘇渭生所捐置的「義塚」,至今已有兩百六十八年的歷史。
曾經聽一位朋友說過,人世間太多紛擾,有的時候他會選擇去墓園走走,想起人最終不免一死,心也就開了,而這位朋友最常去的公墓就是紗帽山公墓。
漫遊在紗帽山各個新墳舊墓之間,很容易就會遇見彰化歷史人物的長眠之所,如開鑿二八圳,對彰化開發史貢獻卓著的楊志申、中信辜家的起始者辜顯榮、磺溪吳氏家族的吳汝俊、吳蘅秋、省議員賴樹旺、花壇庄長李鵬儀、高賓閣創辦人王冰淇⋯⋯等人,無論生前的政治立場為何,死後皆同歸於善。
無論生前的政治立場為何,死後皆同歸於善。圖/李漢鵬提供
取代籍貫堂號的「皇民墓」
行走在紗帽山眾多陰宅華廈之間,偶爾也會遇到令人眼睛一亮的墳墓,例如在墓碑橫款上書寫「皇民」的古墓,這是1940年代皇民化運動高漲之際,日本人要求台灣人以「皇民」取代籍貫堂號的結果
西元1956年(民國四十五年)三月,台灣省政府接獲彰化縣政府的公文通報,表示「本縣鄉村各地之墓場常有發現有日據時期建置遺留之墓牌,正面上方兩身邊刻有『皇民』二字,至今尚未改造者甚多,查『皇民』二字,在日本文詞解釋為日本國民,而臺灣被日本佔據時代,即將臺民變為『皇民』,並用強制手段禁止墓碑刻有祖先留下之名稱,必須一律刻『皇民』二字,茲臺灣重歸祖國甚久,墓地之墓牌仍有『皇民』字樣存在,實有未合,不無有礙國家民族觀念,請飭令糾正。」
刻有「皇民」二字的墓碑。圖/李漢鵬提供​
台灣省政府在接到公文之後,隨即轉飭各縣市政府及陽明山管理局「各地當有同樣情形,應即令飭墓地管理人員切實查明設法清除,以肅觀瞻,而維國體。」在省府的命令發出之後,部分的縣市開始有所動作,但實際清理的成效卻無法得知。
其實,就算省府沒有發出通告,台灣人仍有「二次葬」的習俗,人死安葬的若干年,後代子孫會再擇日挖塜開棺,揀取骨骸,放入特製金斗甕(黃金甕)重新選地安葬,撿骨之後的墓碑,大部分被敲毀破壞!
「皇民」墓碑的存在,是皇民化運動的時代見證,也像一把鑰匙,指引我們深入探索戰後「去日本化」政策的歷史脈絡。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民觀點】彰化快官紗帽山公墓的「時代」見證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Hp5ryc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見證古人慈善義舉!鹿港發現敬義園所建「女同歸所」
2018-07-30 18:12
鹿港第一公墓清塚挖出大墓塚,墓碑是同治11年,也就是1872年的「萬善同歸」墓碑。(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第一公墓清塚挖出大墓塚,墓碑是同治11年,也就是1872年的「萬善同歸」墓碑。(記者劉曉欣攝)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見證清代台灣慈善機構的義舉!鹿港第一公墓近來清塚有新發現,由鹿港郊商成立的民間慈善機構「敬義園」曾興建「女同歸所」,也就是類似現代的女性專用的萬善堂,由於墓碑完整,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榮譽理事長陳仕賢建議,應該成立鹿港文化園區,把散落、無人保管、或像此敬義園等有歷史價值的碑刻,集中保存展示。
陳仕賢指出,鹿港第一公墓目前正在清塚,前幾天挖出大墓塚,墓碑註記是同治11年(西元1872年)由鹿港慈善機構敬義園所建「女同歸所」,這墓塚是日治時期1930年代鹿港市區進行改正,把市區的無主墓移至第一公墓,當時,此墓碑仍延用原有的舊墓碑,所以才會出現同治的碑刻。
陳仕賢表示,鹿港「敬義園」是在乾隆42年(西元1777年)成立,後由鹿港八郊出資管理,修橋鋪路、置義塚收埋骨骸等慈善,堪稱是最早的慈善事業,鹿港鎮立圖書館前有座敬義園記念碑,已被列入歷史建築。
陳仕賢指出,第一公墓除了「女同歸所」,還有同治11年「萬善同歸」墓碑,以及「后土」碑刻,他在第一公墓還有發現鹿港詩人、文人等墓刻,希望能夠在這次清塚之際來好好保存。
鹿港鎮公所主秘林威任表示,鹿港第一公墓正在清塚,因為發現有清代墓碑,因此已先行停工,並通報文化局來調查。
文化局上星期接獲通報後,就派人來了解,初步發現該地點非屬於遺址範圍,觀察有下挖產生之深坑地層斷面,並未見文化層。
文化局長陳文彬今天親自到場了解並強調,將把發現的清代墓碑先行妥善保存,發現清代墓碑之處予以停工,並將邀請清代古墓專家來會勘,了解是否有原地保存的價值與必要。
陳文彬強調,目前在福興穀倉三連棟已規畫作為鹿港文物展覽園區,讓鹿港當地的文物能夠展出,讓民眾能夠了解鹿港的歷史發展。
相關影音
 鹿港第一公墓清塚挖出大墓塚,墓碑是同治11年,也就是1872年,由鹿港當時慈善機構敬義園所建「女同歸所」。(陳仕賢提供)
鹿港第一公墓清塚挖出大墓塚,墓碑是同治11年,也就是1872年,由鹿港當時慈善機構敬義園所建「女同歸所」。(陳仕賢提供)
 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圖左二)到鹿港第一公墓,了解挖出清代墓碑的情況。(記者劉曉欣攝)
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圖左二)到鹿港第一公墓,了解挖出清代墓碑的情況。(記者劉曉欣攝)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201601132245新竹 第一公墓 古墓踏查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新竹 第一公墓 古墓踏查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WMK5tn
《新竹縣采訪冊》上之記載:「金山面 山,在縣東南十里。
其山自吳寶廓東方來,紛紜排列,高或三、四丈,或四、五丈,形開金面。西衍平原,周廣數里,田園甚多。
西北為冷水坑 ,有泉自阬中流出,清可沁脾。阬之東南略聚一窩,竹木幽邃,新建長清禪寺在焉,
即「廳志」「古蹟考」所謂靈泉寺(今開台金山寺) 也。
寺前僧人種茶供佛,頗稱美產。有古榕一株,可百年物。樹下錯列巨石十數,以供遊人憩足。
寺右為鄭氏冷泉別墅。臨水結構,茅屋數椽,不甚裝飾;而曲徑短牆,環植花奔,一種天然幽雅之趣,亦足以遊目騁懷。
冷泉別墅之右為放生池舊址,冷水坑 之水迴繞長流:此縣東名勝之區也。
寺南復突起高岡,埔園寬矌,為泉興埔。再西復聚一窩,形如仰盂,周廣二百餘丈。
有泉涓涓微注,產草結子如粟,俗名出粟湖,人謂之養龍池 。
由出粟湖迆北低伏,形若垂簾,斷而復續,峰巒疊起者為十八尖山 。」
DSC02196.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197.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198.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例授  鄉飲賓顯考  何白公佳城)
DSC02195.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道光癸卯年桐月  顯考  三吉翁公墓)
竹塹城東南邊緣的山丘群有水仙崙與金山面 山,合稱為金山面山系;
竹塹城建城時,取此山為少祖山,向西迤邐成水仙崙、鹿仔坑、坪埔頂、風吹輦崎等紅土台地、十八尖山 和枕頭山 ;
向北延伸為風空、柯壢山、柴梳山 、黃金洞山;
在這兩條台地面,係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勢平坦的埔面,自竹塹城遠望,
有「形開金面」之勢,故名之為「金山面 」。
DSC02199.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0.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妣  諱揀娘  雷媽蔡氏孺人墓)
DSC02201.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2.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皇清  顯考  例授大學生  號捷然  何公之坟墓)
清墾戶郭、陳、蘇之墾地,由於墾地與重疊,隨後引來一場多年墾權紛爭之纏訟,
至道光九年(1829),李分府(嗣業)捐廉買為義塚地,據憲禁冢碑內稱:
「……至道光年間,李前憲捐廉買郭、陳、蘇之土地公坑以東大崎、雙溪口 、金山面 等處橫直各三千餘丈,
以為義塚,俾民人隨處埋葬,閤塹欠蒙厚澤。……」這是金山面 義塚的濫觴。
由於此地地目原係無私權的義塚山坡地,
故日治之後,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新竹街役場乃將其部份地區保留為金山面 共同墓地;
光復以後,新竹市政府,將此「共同墓地」更名為新竹市第一、二、三公墓。
金山面 景色幽美、地靈人傑,吸引很多家族來此築祖墳。
如林特魁來台祖林衡山之墓與北門鄭家從乾隆起到光緒年間第六世(德字輩)為止,
鄭家人死後葬在金山面 的至少有三十二人。
此外,其餘平坦之地有各種「名穴」散佈其中-老虎穴、狗地穴、老鷹穴、蝙蝠穴、風爐穴、燕子入巢穴等,
尤以盧家的「燕子入巢穴」最傳奇,也是至今還保留下來的地理名穴。
DSC02203.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4.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6.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5.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祖考  黃公漢官  暨派下子孫考妣共十二位佳城)
如今由於清華大學校園的擴展 ,  鄰近科學園區的公墓區已於近年清塚......
目前僅剩下高峰植物園附近的一片墓地 ;
趁著清明前後前往 , 果然覓得了若干古墓, 僅將踏查結果仔錄於後 。
DSC03018.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19.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0.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皇清  例贈鄉飲賓  八十二翁李府君佳城)
DSC03021.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2.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3.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皇清  顯考  號  盈科李公之佳城)
DSC03024.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5.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6.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考  諱 乞官  號崑南黃公墓)
DSC03027.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考  清添李公  暨 妣  蘇氏治墓)
DSC03028.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清  顯妣恩義  鄭母陳孺人坟)
DSC03029.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祖妣  洪媽  王氏香娘之墓)
DSC03030.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31.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同治辛未年修  皇清顯考  勤順范公  溫氏坟墓)
DSC03033.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32.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例贈孺人  顯妣  林媽王孺人墓)新竹 第一公墓 古墓踏查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WMK5tn


在台灣平埔族的漢化過程中,不,不只是平埔,而是幾千年來,所有「異族」的被漢化過程中,漢民族的「堂號」,本是儒家無心插柳的儀式,卻成了穿越時空、無堅不摧、效果驚人的「柔性神器」。「堂號」讓非漢族迅速忘本,欣然被統,成就了今日「普天之下,莫非炎黃」的華夏觀念。
陳耀昌:堂號-穿越時空的「漢化神器」 | 財訊- 掌握趨勢 投資未來 | 最懂投資的財經媒體 https://bit.ly/3szIqEF
堂號是漢人墓碑所獨有的特色。堂號的起源,是漢武帝獨尊儒家後,人民強調「慎終追遠」,始而自動在墓碑上標示可追溯之祖先發源地,繼而穿鑿附會攀附世家名家,爾後世代相傳。
非漢族以堂號攀附漢人 迅速被統
堂號來自「記憶」與「攀附」。記憶不一定正確,攀附一定不正確;但卻成了漢族身分之標誌。
漢民族周圍的異族,其漢化過程,幾乎都是先習漢字、後改漢姓。漢人的方塊字「姓名」就是漢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圖騰。而有了「姓」之後,就直接與堂號連結,而將漢化的歷史一下子上溯到一、二千年前。換句話說,漢人以堂號攀名門之後,台灣平埔或其他非漢族則以「堂號」攀為漢人之後。
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台灣平埔。在屏東縣府2014年出版《重修屏東縣志》中,有兩張照片,讓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平埔族漢化的嬗變。
乾隆36年,力力(力里)社人的墓碑已有「皇清」(圖一),但仍為原住民名號。其後,已改漢姓的潘姓平埔族人,就仿漢人在墓碑刻上「滎陽」潘氏之堂號,但卻錯寫成「榮陽」(圖二)。
於是平埔的後代,乃以為「歷代高曾祖考妣」是來自「榮陽」的漢人。只要一塊墓碑,平埔子孫就自動接軌,天衣無縫,成為「炎黃子孫」。
這就是「堂號」穿越時空的妙用。
也自這本《重修屏東縣志》,我們看到光緒14年,劉銘傳以國家命令消滅番籍及番租(圖三)。一是「改租為賦」,平埔人田產被沒入成為「官田」;二是熟番「化歸為民」。再加上平埔人已改漢姓,從此平埔人失去與祖先的連結,也失去祖先的土地,從土地的主人變成侍奉高級漢人的低階漢人
 ▲左圖一,右圖二。
這是台灣平埔在短時間內,幾乎完全消失的過程,很殘酷,卻是真實的歷史。
墓碑文化式微 堂號漸漸消失中⋯⋯
堂號其實只是「店名」或「招牌」。中原漢人「姓」之起源在周初。漢代百姓普遍撰寫堂號之時,離周之世已百年,離周初之分封功臣宗室更已千年;換句話說,離姓氏之普遍形成至少約五百至八百年。除了時間差距,還有空間劇變,因為此期間歷經春秋戰國亂世、秦代虐政,楚漢相爭,人民早已遷徙流散,遠離祖宗發源地;因為如此,方思以「堂號」紀念先祖。惟幾百年後,士人之家固然記錄不完整,百姓之家,更是人云亦云矣;再經後世沿襲照抄,時至今日,人們對堂號形成更是一知半解。
第一代立下的堂號,多因揣測而失真。例如:黃姓的堂號是「江夏」,江夏在湖北古荊州,但事實上黃姓起源「黃國」,位在河南東南;又如陳姓堂號「潁川」,在台灣則多誤為「穎川」。
除了揣測祖先發源地,還有一種是攀附名門巨室。例如姓朱的就標榜是朱熹後代,姓范就說是范仲淹子孫。以李姓來說,現在李姓人士絕大多數用「隴西李氏」;而「隴西李氏」是因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而起,於是就出現兩件趣事。首先,唐朝之前,早有李氏,有名的「老子」李耳,住在洛陽,後來隱居函谷關,而老子的東周時代,隴西屬秦國疆土外的西戎之地;秦國名相李斯則是楚人,不算中土人士,亦非來自隴西;反而唐朝李白是漢化胡人,今中亞吉爾吉斯人。妙的是「隴西李氏」本非漢族,李淵、李世民家族,已被考證為漢化鮮卑人。
不相信現在號稱「隴西李氏」的李姓人士,真的是唐室後裔子孫。所以標榜「隴西李氏」,自然是為了攀龍附鳳。除了「隴西李氏」,還有「汾陽郭氏」,我也不相信現在這麼多「汾陽郭氏」,都是唐朝郭子儀之後!
近年,台灣喪葬禮俗靜悄悄改變,看似平淡,卻將有重大影響。由土葬變火葬,墓碑則改為靈骨塔或樹葬的簡單牌位。對岸亦有此趨勢。華人傳統的墓碑文化勢將式微,因為墓碑刻的是給別人看的家族資料,靈骨塔寫的是自家看的個人資料。
另一方面,原住民則開始以英文或中文拼音出原住民姓名,拒絕了漢姓,當然也拒絕了堂號。
所以,這個漢人「堂號」文化,極可能會慢慢消失,未來可能成為後世華人永遠無法了解的一項「漢化神器」。
陳耀昌:堂號-穿越時空的「漢化神器」 | 財訊- 掌握趨勢 投資未來 | 最懂投資的財經媒體 https://bit.ly/3szIqEF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 https://bit.ly/3uCEViF
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
平埔族人漢化常見碑銘上刻「皇清」、「香祖」、「台邑」、「蘭邑」、「宜邑」、「金社」、「北投」、「卓猴」、「內門」、「新港」、「遷善社」、「苑社」、「苑坑」、「武朥、雷瀧」、「鉅鹿」、「蓬島」、「台灣」、潘姓之「榮陽」等。
2008-07-10 中國時報
外埔鄉地方文史工作者柯文成、陳欽輝,在大甲東公墓內發現兩座古墓,距今已有218年,古墓特殊處在於,是漢化平埔族原住民的墓,墓碑石材極佳,兩墓在一起應為夫妻或家族,難得的是,古墓仍有後人每年去掃墓。
     外埔鄉文史工作者陳欽輝,3年前在大甲東公墓東邊,發現兩座古墓,墓碑石材與一般不同,都是極佳的石材,小的一墓碑看不清楚字跡,另一個墓碑堂號刻著「皇清」兩字,上款是「乾隆庚戌年季秋吉旦敬立」、中款「顯考諱厚重四老東公之穴墓」、下款「男二大房奉祀」。
     根據柯文成的研究,「東」姓為道卡斯族大甲東社的姓氏,原為林武力的後代漢化後葬儀也用漢人的墓碑,「皇清」即代表漢化的平埔族人。
     柯文成表示,依據墓碑所記載的乾隆庚戌年,即西元1790年,距今已218年,可見當時平埔族已漢化,而且古墓應該是當時有身分地位的人士。依漢人的習俗,先人往生後7至10年,後人會予撿骨,但這兩座墓一直都未動過,應該是此處風水極佳。
     柯文成和陳欽輝也發現這兩座古墓,每年的清明節仍有後人掃墓,他們一直希望能見到這兩座古墓的後人,以調查這段歷史,只是3年來,都沒機緣見到。
圖說:外埔區文化工作者陳欽輝十四年前,發現大甲東公墓有兩座具有225年,清朝時期,原住民東姓已漢化的古墓,追根就底得到答案後,對文獻有相當貢獻,唯遷墓園恐受波及,如何保護,大家頭痛。〔記者陳榮昌攝〕
兩座清朝古墓外埔現縱 文化工作者為文獻追縱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15/06/03
台中市外埔區發現大甲東公墓有兩座具有225年,清朝時期,原住民東姓已漢化的古墓,由於每逢清明節都有人前來掃墓,文化工作者陳欽輝為追根就底,今年決定整夜守候,查出古墓之根源,了解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及發展,以發揚文獻。
外埔區文化工作者陳欽輝於十四年前,在大甲東公墓東邊,發現2座連在一起的古墓,墓沒周邊的翅墓碑,石材與一般不相同,小的一座風化字跡已失,另一座堂號撰寫「皇清」、上款「乾隆庚戌年季秋吉旦敬立」、中款「顯考諱厚重四老東公之穴墓」、下款「男二大房奉祀」。
人文課長柯文成表示,東姓為平埔道卡斯族大甲東社的姓氏,原為林武力之後代、兩生合一老為漢民族(漢化)葬禮墓碑的刻法是依「生、老、病、死、苦」鑿刻,可見造墓者是住大甲東社族人在乾隆庚戌年、隆隆55年,西元1790年已經漢化,迄今已是225年。
柯文成說,陳欽輝十幾年前發現這兩座古墓後,就一昧的要找墓中後人,以能了解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及發展,將對文獻有極大幫助,可惜前3次的清明節前往墓前等待時,後人不是一大早就掃完墓,一次還到了深夜才來,如此才失之交臂,不過仍推測是住外埔鄉一帶的原住民人士,今年清明節掃墓時繼續整天等待,恰巧遇到掃墓人出現,問出原由為旁墓者後代家住大甲區,任職於臺電花蓮區營業處處長蔡欽堂,順便代為壓紙錢,並非是東姓後代來掃墓。(一般平埔族的習俗是不掃墓、不拜地居主)
由於這兩座墓的歷史要比,三級古蹟大甲貞孝坊、文昌祠都超出近倍的歷史,文化工作者有意申請古蹟受保護,但大甲東墓園已停葬十多年,並策畫遷墓,屆時古墓也將受波及,受損害實在可惜,在易墓園時,欲如何保護,真讓大家都頭痛。堂號「皇清」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 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古墓 見證平埔族人已漢化 https://bit.ly/3uCEViF
-----------------------------------
台中縣 外埔鄉 東四老 墓 (乾隆庚戌年, 1790)
從姓氏可知,這是平埔族的古墓,字跡雖然斑駁,不過還是可以辨識,旁邊的另一座,就只剩凹痕,實在可惜。
2008-07-10 中國時報
外埔鄉地方文史工作者柯文成、陳欽輝,在大甲東公墓內發現兩座古墓,距今已有218年,古墓特殊處在於,是漢化平埔族原住民的墓,墓碑石材極佳,兩墓在一起應為夫妻或家族,難得的是,古墓仍有後人每年去掃墓。
     外埔鄉文史工作者陳欽輝,3年前在大甲東公墓東邊,發現兩座古墓,墓碑石材與一般不同,都是極佳的石材,小的一墓碑看不清楚字跡,另一個墓碑堂號刻著「皇清」兩字,上款是「乾隆庚戌年季秋吉旦敬立」、中款「顯考諱厚重四老東公之穴墓」、下款「男二大房奉祀」。
     根據柯文成的研究,「東」姓為道卡斯族大甲東社的姓氏,原為林武力的後代,漢化後葬儀也用漢人的墓碑,「皇清」即代表漢化的平埔族人。
     柯文成表示,依據墓碑所記載的乾隆庚戌年,即西元1790年,距今已218年,可見當時平埔族已漢化,而且古墓應該是當時有身分地位的人士。依漢人的習俗,先人往生後7至10年,後人會予撿骨,但這兩座墓一直都未動過,應該是此處風水極佳。
     柯文成和陳欽輝也發現這兩座古墓,每年的清明節仍有後人掃墓,他們一直希望能見到這兩座古墓的後人,以調查這段歷史,只是3年來,都沒機緣見到。


日月潭乾旱露出湖底 赫見275年前乾隆時期墓碑
南投縣日月潭連日乾旱水位降低,近來甚至傳出發現清朝乾隆時期墓碑。(日月潭一等高臉書提供)
日月潭乾旱露出湖底 赫見275年前乾隆時期墓碑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WKRzC
2021/04/18 13:0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投縣日月潭由於連日乾旱逐漸露出湖底,近來傳出甚至有清朝乾隆時期墓碑出土,上面記載的「乾隆丙寅年修」即為1746年,讓不少網友看到後驚訝不已,紛紛直呼「發財了!」
「日月潭一等高」臉書專頁指出,有網友17日和他分享了驚奇事件,「說他去日月潭的岸邊觀光,發現了一個275年前的古蹟。這算挖到寶嗎?還有這是墓X嗎?」
從碑上文字可以看到,右邊寫著「乾隆丙寅年修」,中間則是「蔡公謹天碑佳城」,左邊為「陽男子孫立石」。有民眾查詢之後,發現所謂的「佳城」就是指墓地,原句出自於《西京雜記》,顯然這塊碑石就是墓碑無誤。
網友們見狀莫不嘖嘖稱奇,「古蹟」、「要發了」的驚呼連連響起,有人推測墓碑之前可能沉在潭底,剛好最近沒水才會被發現,還有人認為所謂的「乾隆丙寅年修」,是指275年前再次修造,應該是撿骨後重新安葬。
墓碑右邊寫著「乾隆丙寅年修」,中間則是「蔡公謹天碑佳城」,左邊為「陽男子孫立石」。(日月潭一等高臉書提供)
墓碑右邊寫著「乾隆丙寅年修」,中間則是「蔡公謹天碑佳城」,左邊為「陽男子孫立石」。(日月潭一等高臉書提供)日月潭乾旱露出湖底 赫見275年前乾隆時期墓碑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WKRzC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日月潭見底又浮出「道光年墓碑」 居民愣:恐未撿骨
 日月潭見底又浮出「道光年墓碑」 居民愣:恐未撿骨 https://bit.ly/3gCxHqu
近期台灣西半部水情不樂觀。(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近期台灣西半部水情不樂觀。(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近期台灣西半部水情不樂觀,各地水庫水位持續下降,陸續亮起紅色燈號,其中日月潭水庫勉強維持28.8%蓄水量,一名網友日前開船遊湖,赫然發現清朝道光年間的墓碑,照片一出後,立刻引發熱議。
清朝道光年間墓碑浮出。(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清朝道光年間墓碑浮出。(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先前日月潭水庫才有1座乾隆11年(西元1746年)的墓碑出土,FB粉絲專頁「日月潭一等高」23日又有新發現,文中指出開船遊湖期間,赫然發現距今178年前的墓碑,照片中,立碑時間為道光23年(西元1843年),中間刻著「顯妣諡淑慎陳媽鄧氏」,如今重見天日,「日月潭一等高」說明,長年掩埋在日月潭水底,估計要退水10米才能呼之欲出,代表離上次浮出水面大概在30至40年前。
消息一出後,網友紛紛留言驚呼,「這下面不知道還有沒有...」、「墓碑光亮,應該是子孫滿堂,後代幸福美滿」、「終於看到太陽了」。
日月潭水庫勉強維持28.8%蓄水量。(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日月潭水庫勉強維持28.8%蓄水量。(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當地居民透露,該墓碑早在清明節就出現,不過,一般人沒辦法徒步抵達,因此沒有引起太大關注,另外,該墓碑保存良好,沒有被敲碎,研判後代子孫未撿骨,由於至今已百年之久,不排除骨骸早已風化腐朽。日月潭見底又浮出「道光年墓碑」 居民愣:恐未撿骨 https://bit.ly/3gCxHqu
日月潭在伊達邵碼頭土亭仔燈塔的下方,被民眾發現疑似清朝道光年間墓碑,推估距今已有178年的歷史。(日月潭一等高提供/盧金足南投傳真)
全台鬧水荒,南投縣日月潭水位下降,沈入潭底百年歷史的墓碑重見天日,民眾在伊達邵附近水域,發現疑似178年前清朝道光年間墓碑,由於墓碑完整,地下可能還有骨骸,網友表示,以往要潛水掃墓,今年後人終於可以陸上敬拜祖先。文化局表示,文化部文資局23日已到場會勘,墓碑由於已被人移岸邊,未來水位恢復時是否繼續沈入潭底或另做安置,還要經專家研議。
日月潭因為數月來水情警報,潭底乾旱,繼出現清朝乾隆時期墓碑出土又在伊達邵碼頭附近的土亭仔燈塔下方,出現疑似178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間墓碑。
網友表示,疑清朝道光年間的墓碑,恐怕還未撿骨,而且隨著潭底露出愈大面積,是否還會有其他墓碑出土,引起好奇。
文化局長林榮森表示,日月潭是一座人工湖,為了水利及發電需要,增加人工設施,湖面也加寬,造成本來在陸地上的一些土地沉入潭底,最近因為天氣乾旱,潭底外露,當年的墓碑浮出水面,重見天日。
林榮森說,這些在水下的文化資產,南投縣文化局已提報文化部,針對墓碑不管是否還有骨骸,中央都會進行審議,經鑑定判斷是否列為文化資產。
未來如果水位恢復,墓碑還要沈入潭底?林榮森表示,這些水下文化資產,未來可能會在岸邊豎立告示牌,載明文化歷史,也可能會畫定區域,提醒未來如果有捕魚或開發,要注意這個文資保護區域。
南投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強調,文化部文資局23日已到日月潭針對水下文化資產進行會勘,因墓碑已被移到岸邊,所以該區域是否列為文資保護區?墓碑安置何處?都還要與文化部及文資專家學者進一步研議。日月潭178年前清道光古墓現身 文化部到場會勘 https://bit.ly/3xlexLB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獨家》逆轉!日月潭乾隆年墓碑 學者研判非古物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2021/05/01 20:30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日月潭近來因乾旱水位大降,潭區大竹湖地區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引發關注,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今前往踏勘,從刻字、碑體表面有磨光研判,應非乾隆年間古物,而是百年內的近代產物。
刻有乾隆字樣的墓碑,碑文上方有「永屯」,右邊是「乾隆丙寅年修」(距今275年),中間則是「蔡公諱天牌佳城」,左邊為「陽男子孫立石」,意指先人是男性,名叫蔡天牌,諱是對死者的稱法,「佳城」則是墳墓,並由後代子孫立碑。
張素玢指出,該墓碑刻字痕跡較淺,古代墓碑因要留得久遠,刻痕會很深,且碑體表面有磨光痕跡,代表是重新磨製再利用,會這麼做已是近代的作法,推估已在百年之內,研判是後代重修時,照著昔日碑文雕刻所致。
至於「永屯」則不是祖籍也非堂號,仍待查明,應該也不是網路所稱中國廣西省,因乾隆年間從廣西來台的人極少,惟墓碑的實際年代,還需再詳細考據釐清。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獨家》逆轉!日月潭乾隆年墓碑 學者研判非古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7TKrH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小犬颱風吹倒大榕樹後驚見墓碑 民眾直呼「子孫要出頭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小犬颱風吹倒大榕樹後驚見墓碑 民眾直呼「子孫要出頭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從五座乾隆年間堂號「皇清」的平埔族人古墓,及堂號「台灣」凱達格蘭族知母六家族古墓,來深入探究台灣人神秘的熟番身世】(版主二水老家頂店仔楊氏家族,在柳仔坑八卦山麓上也保有3~4座堂號「皇清」,兩三百年前乾隆年間的家族古墓)【從五座乾隆年間堂號「皇清」的平埔族人古墓,及堂號「台灣」凱達格蘭族知母六家族古墓,來深入探究... -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 | Facebook https://bit.ly/3UHNF6O
圖片說明:左上圖台中外埔道卡斯族東四老墓、中上圖凱達格蘭族霄裡社蕭阿生墓、右上圖羅亞族哆囉嘓社朱斗方墓、右下圖屏東崁頂馬卡道族大巴來墓、右中圖台南佳里西拉雅族程天與墓、馬卡道族力力社阿里莫墓。
凱達格蘭族霄裡社通事知母六就是蕭那英,為桃園龍潭十股寮蕭家的開基祖。蕭阿生家族古墓上堂號「台灣」,清朝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年) :「為表示歸附,曾於乾隆23年(1758) 令歸附平埔熟番薙髮結辮並實施賜姓政策,亦令改用漢名」。
平埔族人漢化常見碑銘上刻「臺灣」、「皇清」、「番社」、「東螺」、「埔里」、「大甲」、「新港」、「北投」、「金社」、「龜山」、「卓猴」、「內門」、「草山」、「苑社」、「苑坑」、「秀朗」、「雷社」、「武朥、雷瀧」、「嗄嘮別社」、「遷善社」、「香祖」、「臺邑」、「台邑」、「蘭邑」、「宜邑」、「埔邑」、「鉅鹿」、「蓬島」、「山西」、潘姓之「榮陽」等。
【什麼是賜姓政策?化番俚言三十二條,見證平埔族群漢化過程】
回顧文獻,「化番俚言」第三十二條即強調「建立廟祠,以安神祖」,可知在清廷的漢化政策與日常的社會接觸中,平埔族早有建廟宇、祭拜神像的情形。伊能嘉矩在《臺灣文化志》也提到:「淡水平埔番一部(自稱客他加?〔凱達格蘭〕)的木製祖靈偶像,作為漢民古時崇拜后土後身的土地公即福德正神,自名番仔土地公。……平埔番原前自刻木為神,其狀如人,或耳目口鼻,或手足皆有,乃謂土地公也。」由此可知,平埔族人祭祀的番仔土地公,或與其頭目家門前的木製祖靈偶像有關;一旦轉化為福德正神,既說明平埔族人漢化的歷程,也失去對原有神祇的崇拜。
  一、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一、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一、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從特殊姓氏來辨識自己是否為平埔族人後裔
主要賜姓:潘
罕見 / 特殊姓氏:
臺、偕、階、閩、獨、振、龜、景、長、武、合、乳、邦、月、蚊、文、歪、歹、老、定、翼、力、同、念、東、弼、委、紅、茅、角、羗、湖、詩、透、銅、藩、蕃、爐、區、新、岩、楓、苑、鹿、曷、埕、利、買、嘪、賣、猴、標、雙、喜、詩、樟、雛、味、滿、陣、棹、振、掌、奚、詠、倚、竭、北、六、水、麗、崗、崑、桌、牙、陀、秘、烏、糠、長、萇、霜、干、永、車、鬆、來、池、机、機、兵、蘭、蒙、及、雞、姬、豹、松、宇、墜、乃、邜、卯、茆、貓、麻、熊、竹、墜、陣、角、示、出、世、玉、車、河、秦、敦、猴、漳、糠、蠻、巒、加、凍、冬、鄂、童、蒲、浦、樟、巧、叢、欉、盂、錢、衛、金、三、黎、日、豆、夏、風、斛、絲、岳、米、有、溫、段、程、向、駱、毛、宜、莫、雙、印、加、房、眉、哀、穆、萬、毒、都、秘、寧、孽、鬱、龔、大、蚋、落、璞、蟬、昂、蠟、佟、冬、英、尤、沋、樂、巫、妻、送、郎、丘、鄞、邵、郝、麥、望、韋、蟹、解、巖、茒、紫、雷、祿、闕、龐、壬、沅、俞、能、嘉、霄、雛、元、丹、阿、尪、哖、柑、塗、養、魯、巨、承、栗、木、牟、柏、憑、于、萇、棹、肖、螺、矯、蟾、賈、正、塘、德、闊、蘆、玲、登、陀、尹、凃、家、添、壠、佘、桂、侯、雲、枋、勤、昌、致、雨、露、結、為、生、麗、崑、岡、劒、號、珠、稱、朝、榖、垂、里、傼、朥、翼、潭、門、鱗、糯、筋、雀、獅、鳳、肖、塘、濶、全、仰、巴、左、平、任、安、朴、伯、步、成、貝、尚、居、宗、易、苗、禹、城、桑、商、梅、粘、陵、華、獨、全、遲、年、可、計、房、葛、籃、石、胡、白、歐、夏、鐘、鍾、田、賀、湯、伊、傅、戴、伍、邰、高、溪、候、油、應、刀、机、卓、巧、岳、几、丁、呂、
布、吉等。
常見姓氏:
汪、江、辜、陶、孔、包、陸、倪、韓、宋、袁、涂、鄧、梁、彭、章、朱、柯、袁、薛、古、簡、周、藍、賴、紀、沈、林、劉、吳、李、施、張、陳、康、黃、顏、嚴、游、馬、羅、姚、柳、余、方、唐、周、譚、蘇、莊、葉、翁、連、邱、楊、蕭、蔣、甘、盧、趙、阮、廖、徐、王、鄭、董、蔡、許、洪、曾、謝、郭、簡、曹、魏、杜、范、孫、何、彭、施等。
其他姓氏:
山貓、歐陽、金新、闕新、蔡新、道秘、埤弄、弟其力、目加、扶來、舊來、之机、仔蚋、合萬、羅皆、羅訖、池皆、加惹、呂貓落等。
【從五座乾隆年間堂號「皇清」的平埔族人古墓,及堂號「台灣」凱達格蘭族知母六家族古墓,來深入探究... -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 | Facebook https://bit.ly/3UHNF6O

「皇民」墓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把「中華民國」的「民」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