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轉換工具Measurement Conversion Tool (Alpha)

清代度量衡制度,始於順治、完成於康熙、乾隆。康熙時的《律呂正義》中提到:「且驗之今尺,縱黍百粒得十寸之全,且橫累百粒適當八寸一分之限。」從之推算出清尺與古尺的各種比例關係,即:(一)橫累百粒為古尺(莽尺)一尺(23cm)。(二)縱累百粒為營造尺之一尺(32cm)。以上是清朝對最早對尺度的定制,而升斗之容量、砝碼之輕重則皆以營造尺的寸法來確定。由此可以用一定尺寸確定量器的容積鑄成槽斛外,還可以定出各個量值砝碼的尺寸。砝碼主要用於國庫收支,故叫庫平。由營造尺、槽斛和庫平組成的度量衡制,簡稱「營造尺庫平制」。清朝末年重訂度量衡劃一辦法,光緒三十四年(1908),清廷命農工商部及度支部擬定劃一制度及推行章程。尺度仍依康熙縱黍尺之長度為一尺,量仍依槽斛為量之標準,衡仍依庫平為權衡之標準,不過因考慮金屬的質地純雜不盡相同,改以一立方的純水之重作為權衡之標準。 
本系統數據換算標準,為清末重訂度量衡劃一辦法時,以萬國公制「公分長度」(公分)與「公分重量」(公克)所規定之營造尺長度與庫平砝碼重量。


---------------------------
明治維新時期,1870年8月,明治政府在大藏省之下,成立了「度量衡改正掛」,其主要工作為調查古代制度,並為新制度立案。 1875年8月5日,度量衡改正掛發佈《度量衡取締條例》、《度量衡檢查規則》與《度量衡種類表》,意味著日本自中世紀以來各地方的紛亂的度量衡系統,將歸於一致。
1886年4月16日,日本正式簽署《計量條約》。1891年,日本頒布《度量衡法》,採尺貫法與公制(當時稱米徒制)並用,承認公制的合法性,但仍以傳統的尺貫制作為法定度量衡單位。尺貫制以日本傳統的度量衡為基礎,並與公制度量衡對應,定1尺為100/33公尺,1貫為15/4公斤。1895年,日本取得臺灣,在臺灣實施與日本國內相同之度量衡制度,除和日本國內制度接軌外,也完成了標準化。192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著手推動公制度量衡,但至戰前全面落實公制的理想,無論在日本或在臺灣均並未實現。 目前臺灣民間所使用的臺斤、臺尺,即是日本統治時代在臺灣推行尺貫法下的遺跡。 


facebook_1660264265865_6963+653051375700413

 


古方中的計量單位 https://m.soundofhope.org/post/641426?lang=b5

【希望之聲2022年9月3日】(編輯:郭强)在中國歷代醫藥書籍中,關於用藥計量單位的名稱雖然大體相同,但其具體的輕重、多少,往往隨着各個朝代的變遷和制度的改革而頗有出入。方劑中常用的“兩”就有很大的變化。以考古發現為基礎,經現代研究確定,秦、西漢時期一兩隻有15.6克,東漢時一兩變為約15.4克,魏、晉時期一兩是17.7克,隋唐宋元一兩多在40克以上,直到明、清兩代才大體穩定下來,計量以十六兩為一斤,一兩為十錢,一錢為十分。一錢約為3.125克,故古方中的一兩都換算成30克。
古方中的計量單位 | 古代醫藥 | 計量單位 | 古方 | 方寸匕 | 錢匕 | 刀圭 | 雞子黃大 | 量器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3KJtY7g
中藥。(Pixabay)
中藥的計量(Pixabay)
在古代醫藥書籍中,一些特殊計量單位也比較常見,如方寸匕、錢匕、刀圭、一字等。這些古代特殊的計量單位摺合現代計量單位是多少呢?下面給大家做簡要介紹。
方寸匕 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制的量器,形狀如刀匕,猶今之葯匙。《政和證類本草》載:“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為度。”按照古今度量衡的換算,一方寸匕的容量,約等於現代的2.74毫升;金石葯末約為2克,草木葯末約為1克。
錢匕 錢匕是古代量取葯末的器具。用漢代的五銖錢幣抄取葯末,以不落為度稱為一錢匕,一錢匕的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約合一方寸匕的6/10~7/10,約今五分六厘,約合當今不到2克;半錢匕,則是用五銖錢的一半面積抄取葯末,以不落為度,約合一錢匕的1/2,約今二分八厘,約合不到1克;錢五匕,是指葯末蓋滿五銖錢邊的“五”字為度,約合一錢匕的1/4,約今一分四厘,約合0.42克。
中藥(bomb bao/Flickr, CC BY-SA2.0)
中藥(bomb bao/Flickr)
刀圭 刀圭是指形狀像刀頭的圭角,端尖銳,中低洼。以此刀頭的圭角做計量工具,《政和證類本草》引陶弘景《名醫別錄》記載:“凡散葯有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也就是說,一刀圭約等於一方寸匕的1/10。
一字 古代以唐“開元通寶”錢幣抄取葯末,錢面共有四字,將葯末填去錢面一字之量,即稱為一字,約合今之0.4克。
雞子黃大 雞子黃大是採用取象類比的思路確定用藥分量的一種方法。如《傷寒論》大青龍湯中的石膏,“如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略等於40顆梧桐子大,約合9克。
枚 為果實入葯的計數單位,根據品種的不同,選擇標準各異。如大棗十二枚,則可選較大者為一枚之標準;又如白果五枚,則可選中等個頭的為一枚之標準。
握、把、束 是指部分草本類或蔓莖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就是以手握拳取葯為一握、一把;握緊拳頭取葯後,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稱為一束。
片 亦為湯劑中常用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如生薑一片,約計一錢(3克)。
盞、杯、碗、盅 為藥液(或水、酒)的約略計量單位。通常的容量約合今之150~300毫升。
另外,在古代方書中或在民間用藥時,還有一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一捻、一撮、一指撮等,是指用藥取較少的分量,一般僅有幾克。
在對古代醫籍中記載這些劑量進行換算時,可以此作為參考,但不可拘泥這些換算方法,還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按照治療的要求,以現代臨床經驗為主要依據,辨證施藥,以取得更好的療效。古方中的計量單位 | 古代醫藥 | 計量單位 | 古方 | 方寸匕 | 錢匕 | 刀圭 | 雞子黃大 | 量器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3KJtY7g

159739515752116590991802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