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

「白袍戰將」薛仁貴故事(1)
「白袍戰將」薛仁貴
薛仁貴穿白袍,手握長戟,腰懸雙弓,一馬當先率領唐軍取得安市大捷。圖為明《平番得勝圖》局部。(公有領域)
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他的妻子柳氏及時出面勸阻。她說:「您有絕頂才華,要等到機遇來時才能發揮。現在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在招募勇士,這是難得的時機,您為何不趁機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等您衣錦還鄉時,再遷墳也不晚。」[1]
這時,千古聖君唐太宗率幾位開國元老與10萬唐軍,浩浩蕩蕩向高麗國進發。那個小伙子聽了妻子的話後,就投身於這支大軍中張士貴的帳下。從農夫到士兵,不僅僅是人生軌跡的轉變,從此猛將如雲的大唐星空,又升起一顆耀眼的將星——薛仁貴。
在史書中,他的第一戰就嶄露頭角。唐軍到達遼東的安地,不料一位郎將被高麗軍團團圍住,情況危急。薛仁貴二話不說,單槍匹馬衝進敵陣救援,他一刀砍下敵將的頭顱,拴在馬鞍上。迅猛凌厲的攻勢,立刻震攝住高麗士兵,竟然以為是天神下凡,個個心驚膽戰,趕緊撤兵。薛仁貴可說是一戰成名![2]
清人繪薛仁貴像。(公有領域)
他們又轉戰至遼寧的安市城,高麗增派20多萬大軍,依山結營,連綿百里,準備與唐軍決戰。薛仁貴有能力,又有殺敵立功的雄心,自告奮勇要做大軍先鋒。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玄甲軍。薛仁貴為了能在軍中脫穎而出,速建奇功,故意反其道而行,換上不同於眾將士的素白戰袍。
晴空中突然閃過一陣雷電,唐營中的一個白袍小將,手握長戟,腰懸雙弓,一馬當先向敵軍叫陣。他怒喝敵兵,在萬軍中來回衝殺,所向披靡。[3]唐軍乘勢進攻,斬殺高麗軍兩萬多人,大獲全勝。這場「駐蹕山大戰」,成為太宗第一次東征中,打得最精采的一仗。
薛仁貴一襲纖塵不染的白衣,成為戰火、風塵中最矚目的顏色。史書還記載,在戰鬥中,太宗遙遙望見他英勇作戰的白色身影,激賞不已,立刻詢問:「做先鋒的白衣人是誰?」屬下人回答:「是薛仁貴。」[4]於是,太宗記住了他的大名,並破格召見身分低微的薛仁貴,賞賜他馬匹、絹帛,封他為游擊將軍等官職。
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局部,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公有領域)
在剛健有力的時代,薛仁貴找到人生的最佳戰場,遇到聖明的伯樂君王,他的一身絕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也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回師途中,太宗特意把薛仁貴叫到面前,欣慰地說:「朕的將軍都老了,打算提拔年輕的將士擔任在外統領軍隊的重任,你是最適合的人選!朕不為得到遼東高興,而為得到你這位大將高興!」[5]一代君王對一個小將,推心置腹,寄予厚望,誰聽了能不感動?這種榮耀,恐怕勝過所有功名利祿的賞賜。如果說之前薛仁貴可能為了自己而戰,但現在,薛仁貴是承載著帝王無限期許的將領,背負著整個社稷安危的重任,他將要為守護大唐而戰!
太宗有心重用薛仁貴,很快將他升遷為中郎將,負責玄武門的守衛。這一守,就守到了高宗一朝,薛仁貴也成了唐宮一員老將。一次,高宗駕幸萬年宮,夜裡突然天降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衝至玄武門。守衛的軍士嚇得只顧自己逃命。薛仁貴一心念著高宗安危,立即怒斥守兵:「哪裡有皇帝遇到危險,士兵就貪生怕死逃跑的?」[6]他無懼滔滔洪水,冒著生命危險,以最快的速度攀上門框,向著皇宮的方向大聲疾呼。
由於及時收到警示,在萬年宮被洪水淹沒前,高宗安全逃出。他對薛仁貴非常感激,「多虧了你的呼喊,朕才避免被洪水淹。朕這才知道這世上有忠臣啊!」[7]因為薛仁貴救駕有功,高宗還將自己的駿馬賞賜給他。英雄不問出處,誰能想到這個讓兩代皇帝讚賞的將軍,當年只是個窮小子呢?
薛仁貴離家從軍,果然應了妻子的話,成了一代大將軍!古語說,求人不如求己。與其乞求先祖賜予福分,不如把握機遇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薛仁貴夫婦,夫勇妻賢,青史留名,真是大唐一對令人敬佩的伉儷啊!(本系列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新唐書》卷111:將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葬未晚。」
[2]《舊唐書》卷83:至安地,有郎將劉君昂為賊所圍甚急,仁貴往救之,躍馬徑前,手斬賊將,懸其頭於馬鞍,賊皆懾伏,仁貴遂知名。
[3] 《舊唐書》卷83: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
[4] 《舊唐書》卷83:太宗遙望見之,遣馳問先鋒白衣者為誰。
[5] 《舊唐書》卷83:及軍還,太宗謂曰:「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6] 《舊唐書》卷83:仁貴曰:「安有天子有急,輒敢懼死?」
[7] 《舊唐書》卷83: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寢殿,上使謂仁貴曰:「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


西域首任大都護 漢朝鄭吉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4日, 2018
西域三十六國位置。「西域三十六國」為西漢時對西域內屬諸國及遊牧部落的總稱。(公有領域)
傳說中,在漢宣帝時期,有一塊定胡碑,碑刻曰:「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兩千多年前,這句碑文鐫刻大漢王朝的恢宏氣勢,使其定格為永恆。
西域正式納入大漢版圖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大漢委派的第一任都護鄭吉走馬上任。
鄭吉,原來是一個小兵,數次跟隨大漢騎兵前往西域,逐漸成長為一員大將。鄭吉為人剛毅堅韌,善於處理對外事務。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並打通了絲綢之路及李廣征討匈奴獲勝之後,大漢在西域設置校尉,在渠黎屯田。至漢宣帝時,鄭吉以侍郎的身分在渠黎負責屯田,很快,糧食就堆滿了糧倉。為了制止車師等國劫掠商隊、劫殺漢朝使者,保障西域之路的通暢,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鄭吉奉命徵調西域諸國3萬兵馬,連同一千五百名屯田士兵,向西挺進,攻打車師國。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張騫出使西域圖。(公有領域)
車師國是一個古老的部族,原名「姑師」。此地位於北道、絲綢之路中段,是使者、商隊和匈奴進入西域的門戶。這次聯軍大勝車師國,車師王歸降大漢。鄭吉根據先前在渠犁屯田、積穀的經驗,派三百名士兵在車師屯田。因攻破車師國的功勳,鄭吉被擢升為衛司馬。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發生內訌。日逐王先賢撣打算歸附漢朝,派人告知鄭吉。鄭吉率領渠黎、龜茲等國的五萬多人迎接日逐王。
匈奴弓複製品。(公有領域)
因鄭吉大破車師、降伏日逐王,威震西域,漢宣帝神爵二年,漢廷在烏壘城(今輪台縣)設置西域都護府,任命鄭吉為首任都護,即漢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
所謂「都護」,就是要防護車師以西的南北通道。鄭吉在中西域建立莫府。中西域,處於西域諸國之中,由其為中心,輻射西域四方,遠近距離都頗均衡。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的「穿越時空—絲路行」展。 (林伯東/大紀元)
都護直接掌管漢朝在西域的駐軍,還可調遣西域諸國聯軍,維護絲綢之路暢通,保障使節、商隊安全,宣揚大漢聲威。漢朝正式將150萬平方公里的西域土地,納入大漢版圖。《漢書》評價道:「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西域聽命於大漢朝廷,從張騫打通西域開始,於鄭吉統治西域時終於達成。鄭吉為大漢皇朝的版圖擴大、驅逐匈奴及西域的繁榮穩定,立下汗馬功勞,獲封安遠侯。@*#
(據《漢書‧鄭吉傳》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 第四十)


命運天定嗎?(198)隱士神相 駙馬立當宰相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4日, 2018
唐末丁重有才能但隱居不做官,給人看相屢屢有奇驗。圖為明‧唐寅《溪山漁隱圖》局部。(公有領域)
唐代末期,相士很多,但是能看準的甚少。丁重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給人看相屢屢有奇驗。
一天,丁重來到宰相路岩(字魯瞻)的府第。那時廣德公主的駙馬於琮(歷官兵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也正好來到這兒。
路岩在宣宗大中年中登進士第,在唐懿宗之朝,36歲的他就拜相,在朝廷有很大的勢力,把持朝政。不過,他和駙馬於琮不合。當時於琮剛剛掌理鹽鐵使,就有消息不斷傳出,說他可能做宰輔。
陸岩對於琮是否出任宰輔放心不下,就想讓丁重給看相。他對丁重說:「於駙馬是我們的朋友。你在門簾裡面仔細看看他的面相,是否能當上宰相?」
於是,路岩讓宅下設了酒宴,留於琮用餐。於琮盤逗留了數刻就離開了。於琮走後,路岩問丁重看相的結果。
丁重說:「他肯定會做宰相的。而且,就在一個月之內。」
路岩笑著說:「你是聽說他是皇上的貴戚,而且又當上鹽鐵使才這樣說的吧!」
丁重說:「不是這樣的。我請問您,於駙馬承受當今皇上的恩惠,比得上宣宗皇帝時的駙馬都尉鄭顥嗎?」
路岩說:「又怎麼可以相比呢?」
丁重說:「是啊!鄭都尉被宣宗皇帝留意很長時間,但是最後他並沒有做成宰相。所以世事並非如人所料。我和侍郎相識,今天看見他,細觀他的骨相,果真是貴人啊。再看他儀容舉止端正、恭謹、謙和,溫文爾雅,而且風度秀逸。他是能盛裝一百斛的巨大容器,現在還空著一半,怎能不享高官厚祿呢?如果超過一個月他還進入不了朝中執掌重任,我就不登您的門檻了。」
終南山之翠華山。
攝像者: Caitriana Nicholson/Flickr
路岩說:「丁先生的話,真是宏遠之見。」
果然過了十天左右,於琮就被任用為同平章事(宰相)。
這以後,路岩每看到朝中的賢士,都大大稱讚丁重。丁重的聲名從此驚動了京城,許多名士、高官都紛紛來求見,丁重所說的話,全都應驗。
後來,丁重定居終南山還是不得閒,一些好事的人還到那裡去登訪他。


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

大唐戰神薛仁貴 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5日, 2018
薛仁貴當眾飲下了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向王茂生夫妻行禮致意。圖為明陳洪綬《停琴品茗圖》局部。(公有領域)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這詩篇歌頌著大唐戰神薛仁貴的勇猛,歷代傳唱不息。
當時薛仁貴西征九姓鐵勒(九個回紇部落聯盟),他藝高人膽大,單騎衝入敵陣,對上敵軍數十位大將的包圍,他從容地挽弓射箭,一出手便連殺三員大將。此技讓敵軍大驚失色,紛紛下馬請降,鐵勒軍心大亂,隨後薛仁貴繼續指揮軍隊前進。十餘萬敵軍就這樣潰逃而敗,薛仁貴的戰神之名也更廣為人知。
在民間小說中,當薛仁貴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無論是朝中權貴、地方的仕紳,都競相想要討好他,獻上了無數金銀財寶、珍稀的古玩字畫。但生性儉樸的薛仁貴一概拒絕,他唯一收下的禮物是山西當地鄉親也是他的結拜兄弟王茂生的兩罈美酒。當他正準備打開痛飲一番時,卻發現罈裡竟是清水……
少年英雄
薛仁貴出身山西絳州,本是名將之後,但不幸遭遇變故,少年時就父母雙亡,過著貧困的日子。在窮困潦倒之時,得到了鄰居王茂生夫婦的救助,供給他三餐,還讓他有了一份在當地富商柳員外家中的苦力工作,王茂生不嫌棄清貧的薛仁貴,還與他結為異姓兄弟。
薛仁貴由於天生神力、武功高強又熱於助人,因而打動了員外小姐的心,兩個人因此結為連理,安貧樂道地生活在寒窯中。
這時大唐已立國二十餘年,太宗皇帝北平突厥,西滅高昌、土谷渾,只剩東方的高句麗一地未平。這時的高句麗由權臣淵蓋蘇文把持政權,對外他築長城、聯合突厥,對內奴役百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不久後他刺殺榮留王,大權獨攬,準備進犯大唐。
貞觀十八年(西元644年),唐太宗決定御駕親征高句麗,在出征前夕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他出戰失利遭敵軍追殺,危難之際卻被一白袍小將救了。軍師徐茂公說,夢中白袍小將是東征高句麗的決勝關鍵,應立即派人找此「應夢賢臣」。
與此同時,在山西的薛仁貴也做了一樣的夢,他感覺到自己將在戰場上為聖王護駕、征服高句麗的天命,所以薛仁貴決定忍痛告別妻兒投軍,完成自己的使命。
白衣持戟 大敗敵軍
貞觀十九年六月(西元645年),大唐軍隊於安市城與高句麗大軍激戰,唐軍中計陷入包圍,中郎將劉君邛性命危急,此時,薛仁貴單騎衝入敵陣,擊殺數名高麗大將。薛仁貴首次於此戰中嶄露頭角,聞名全軍。
薛仁貴持續率領大唐軍隊東征西討,戰功彪炳,因功受封平遼王,衣錦還鄉。圖為薛仁貴。(王雙寬繪圖)
之後高句麗大將高延壽率大軍20萬捲土重來,太宗以李績、長孫無忌諸將士埋伏分進合擊,在激戰中薛仁貴身穿白袍,手持方天畫戟,衝入高句麗大軍中心,一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大唐軍隊士氣大振,乘薛仁貴之勢大破敵軍主力。
戰後唐太宗稱讚薛仁貴:「朕不喜得遼東,喜得皦將。」封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擔任鎮守玄武門的任務。
之後薛仁貴持續率領大唐軍隊東征西討,連續擊敗契丹、鐵勒、吐蕃、吐谷渾,戰功彪炳,冠絕當代,後因功受封平遼王,衣錦還鄉。
清人繪薛仁貴像。(公有領域)
君子之交淡如水
薛仁貴回了老家山西,朝廷特別為他撥款修建王府,備極榮耀。此時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鄉親仕紳絡繹不絕,他們獻上無數的珍貴財寶,但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
有一日王府侍從回報,有鄉親送上了「美酒兩罈」,薛仁貴此時正在大宴賓客,正需美酒助興,因此就命僕人當場開封飲用。
打開後卻聞不到任何酒香,眾賓客們不禁好奇議論:這是啥呢?
僕人蘸了點試飲,回報說,罈內裝的是清水,並非美酒。
鄉親送上的兩個罈內裝的是清水,並非美酒。示意圖。
攝像者: fotolia
眾人說:「何人如此大膽,居然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
薛仁貴看了下禮單上送禮人的名字:王茂生! 他沉思片刻,隨後他差人請來了送禮人王茂生夫妻倆,並當眾飲下了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並向王茂生夫妻行禮致意。
薛仁貴說︰「感念義兄的教誨,讓我不忘根本!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義兄夫婦資助。如今這清水可比美酒香,禮輕情意重,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今後我當與義兄共享富貴。」
此後薛仁貴請王茂生當了王府的總管,與他共享朝廷的賞賜。這「君子之交」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話,流傳於世。@*#


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

上馬殺敵 下馬寫書:才子將軍薛仁貴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8日, 2018
薛仁貴像。(王雙寬繪圖)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時唐軍開疆拓土,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版圖達到唐朝之最。風雲際會的時代,正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貴,也在此時正式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途。
顯慶二年(657年),唐將蘇定方率一萬兵馬,征討在西域造反的西突厥可汗賀魯。這是一場經兩代皇帝、四次用兵的硬仗,終於在蘇定方用兵時結束。雖然不知薛仁貴是否參加了這次戰爭,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為順利打贏這場仗立下大功。不過,這次軍功可不是因為他斬殺多少敵人、繳獲多少戰利品,而是以立策樹籌的方式,不戰而收服人心。
尚武崇文,為大唐廣布恩德
正史記載,蘇定方出征時,薛仁貴向高宗上疏,以「兵出無名,事故不成」為依據,提出作戰方略。因當時突厥部落分裂,其中泥孰自恃才幹,不肯屈居於自立為可汗的賀魯之下,但不幸被擊敗、妻兒被俘虜,這才不得已歸順。而唐軍在打仗中也抓到泥孰的家眷,正準備把他們充入賤籍,但是最妥當的方式是將他們送還,並賞賜財物。
薛仁貴才兼文武,甚至完成一部14卷的著作《周易新注本義》。圖為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薛仁貴說:「這樣,大唐既能表示對泥孰的同情和撫卹;又能讓百姓看到賀魯的殘暴無道和大唐皇帝的仁德廣布。」[1]高宗欣然應允。果然泥孰感佩皇帝恩典,願誓死效忠唐朝。薛仁貴的建議,不僅削弱了突厥實力,同時讓唐軍成為一支正義之師。在戰場上,蘇定方等人無懼十萬敵眾、暴雪二尺的殘酷考驗,贏得以少勝多、一統西突厥的大捷。後來,泥孰成為唐朝冊封的第一位突厥可汗,為大唐守護邊疆。
這封被史書留存的奏疏,有理有據、層次分明,薛仁貴的遠見卓識可見一斑。原來,他不僅是戰鬥力極高的將士,還是文武雙全的軍事謀略家。
而他的學問造詣也許更今人驚歎,兩唐書中的《經籍志》和《藝文志》,都記載了一部14卷的《周易新注本義》,作者一欄赫然寫著薛仁貴的大名![2]很難想像,他竟然在習武練兵的同時,還寫了一本學術研究類型的著作。雖然這本書已經失傳,但是這則記錄卻展示他飽讀詩書的另一面,而且這位大將軍的真實學歷,恐怕很多讀書人都望塵莫及。
難怪在有關薛仁貴傳說的藝術作品裡,多次提到他的才學。比如在戲曲中,薛仁貴自稱「昔日仁貴博覽古今書」;當他懷才不遇時,妻子柳氏也勸慰他:「你胸中萬卷書,何必恁憂慮?」[3]這不是後人對薛仁貴一廂情願的美化,而是千真萬確的史實啊!
一馬當先,盡顯射箭手雄姿
馬背上的薛仁貴則更是英勇神武,在遼東、漠北一帶上陣殺敵,了得的騎射功夫得到充分發揮。顯慶三年,薛仁貴再度東征高麗,先在貴端城殺敵三千,次年又在橫山大戰敵將。史書中寫他「匹馬先入,莫不應弦而倒」[4],身先士卒的薛仁貴竟然還是位百發百中的神射手。到了石城,薛仁貴棋逢對手,敵方也派出一位弓箭手,一連射殺十幾名唐軍。薛仁貴則單騎迎戰,打落他的弓箭,讓他雙手不能發力,一舉將其生擒。
薛仁貴憑藉非凡的騎射本領,立下赫赫戰功。圖為九崗原北朝墓壁畫局部。(公有領域)
在乾豐元年(666年)的唐朝滅高句麗的戰爭中,薛仁貴和大將軍李勣一同出征,也就是後來流傳甚廣的「薛仁貴征東」事跡。據史書載,唐軍起初交戰不利,幸虧有薛仁貴兩次及時救援,殺敵五萬餘人,扭轉戰局。對此,高宗也親自寫信嘉獎,盛讚他「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前」。[5]
兩年後,薛仁貴帶兩三千士兵進攻高句麗重鎮扶餘,軍隊中有人以兵力少,勸他不要冒進。薛仁貴則認為:「兵貴精不貴多,重要的是主將善於用兵。」[6]於是他堅持出征,以殺敵一萬餘人的戰績攻克扶餘,其它城鎮聞風歸降,唐軍聲威大振。
然而最令人感佩的,卻是打了勝仗後薛仁貴的作為。他因軍功被封為郡公,留守高句麗,在那裡撫卹孤兒和老者,擢拔當地賢才,旌表忠孝義士。一時間,高句麗百姓無不欣然歡喜,真心接受唐朝的教化。占領一座城或許只需要智謀和武力就可以了,但是要收服一國人心,卻是需要廣博的仁愛和高尚的德行。薛仁貴就做到了,或許在他心中,真正懂得「武德」的真諦吧!(本系列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舊唐書》卷83:蘇定方之討賀魯也,於是仁貴上疏曰:「臣聞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伏。今泥孰仗素幹,不伏賀魯,為賊所破,虜其妻子。漢兵有於賀魯諸部落得泥孰等家口,將充賤者,宜括取送還,仍加賜賚。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賀魯是賊,知陛下德澤廣及也。」
[2]《舊唐書》卷46:《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薛仁貴撰。
《新唐書》卷57:薛仁貴《周易新註本義》十四卷。
[3] 兩處唱詞出自明傳奇《白袍記》。
[4] 《舊唐書》卷83:明年,又與梁建方、契何力於遼東共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仁貴匹馬先入,莫不應弦而倒。
[5] 《舊唐書》卷83:高宗手敕勞之曰:「金山大陣,凶黨實繁。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業,全此令名也。」
[6] 《舊唐書》卷83:仁貴乘勝領二千人進攻扶餘城,諸將咸言兵少,仁貴曰:「在主將善用耳,不在多也。」


歷史上的薛仁貴坑殺13萬鐵勒人,強迫鐵勒公主為妾,卻活到了70歲
2023/08/28歷史上的薛仁貴坑殺13萬鐵勒人,強迫鐵勒公主為妾,卻活到了70歲 https://bit.ly/3L6ZHRg
坑殺,想必這個詞在歷史上經常看到。白起、項羽以及曹操等著名人物,他們都有過坑殺的記錄。
不過許多人并不知道,所謂的坑殺其實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恐怖得多。
在我們的認知中,坑殺似乎就是活埋,但其實并非如此。按照歷史的記載,坑殺在古代被稱之為「阬殺」,也叫「京觀」,是一種殺掉俘虜后將俘虜的尸體堆積起來的一種示威的做法。
比如《魏書》中記載,慕容垂和北魏進行參合坡之戰時戰敗,他的軍隊大部分都被北魏俘虜。
不料北魏卻將俘虜來的將士全部坑殺,尸體堆積如山,然后覆土夯實,形成了一個形狀類似金字塔的土堆。
可以說真正的坑殺非常殘忍,但凡有人使用了這種方法,一般都會被后人唾棄。比如白起,別看他是戰神,他的坑殺俘虜之后就被后世之人詬病至今,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污點
然而今天卻要說一位我們印象中非常和善的將軍,薛仁貴。他不僅將投降的13萬敵軍全部坑殺,還逼迫敵人的公主為妾。
殺降本就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且還霸占了公主,難道薛仁貴在歷史上是個十惡不赦的大魔頭?
說起薛仁貴最為出名的戰役,那就數他的「三箭定天山」了。也正是在這次戰役,他大肆屠殺降卒,逼迫敵人公主為妾,可鮮有世人唾罵薛仁貴。
這是為何?
時間回到貞觀二年,當時東突厥可汗去世,致使國內出現大亂。因為東突厥平日里欺壓其治下的鐵勒等部落,因此大唐抓住機會聯合鐵勒部落共同進攻東突厥。
在鐵勒部落的幫助下,戰役進行得非常順利,很快就將東突厥擊敗。
唐軍撤離后,鐵勒部建立汗國,疆域東至大興安里,西抵阿爾泰山,可以說是地域遼闊。
可是鐵勒建國后內部的九大家族反復無常,意見不和,有的主張叛離唐朝,有的則想要保持現狀。
在這種情況之下,主張叛唐的家族就經常進犯唐邊,可當唐朝派出大軍后,他們又馬上投降。
公元661年年末,鐵勒首領去世,新任首領決定反唐,于是率領九大家族的13萬大軍進犯唐朝邊境。
李世民聽聞勃然大怒,派遣薛仁貴領軍出征,誓要將這些反復無常的小人斬盡殺絕。
後來兩軍對壘于天山,鐵勒方面派出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結果薛仁貴獨自出戰應敵,而且在打斗的過程中,薛仁貴連發三箭射中鐵勒三員大將。
其他人見狀之后連忙逃跑,薛仁貴抓住對方慌亂的時機下令出擊,最終將敵軍全部俘獲。
聯想到鐵勒一直以來的反復無常,一會投降,一會反叛,真的是可惡,所以這次一定要斬草除根。
按照歷史的記載:
「薛仁貴殺降十余萬 , 更就磧北討其余眾。」
所以薛仁貴在殺完13萬降卒之后,繼續向北征討鐵勒剩余的勢力。
就在攻破了鐵勒國度之后,他發現了鐵勒公主的美貌。別看此時的薛仁貴已經50多歲,但他卻強行逼迫鐵勒公主為妾。
當這件事情傳回唐朝之后,馬上就引起了眾人的熱議。有人說他老不羞,居然做出了搶占的事情。
有人說他殺降就算了,還霸占公主,這有損天國威嚴。
其實薛仁貴一生為何只有這次坑殺降卒,主要是因為敵人太可惡,他們反復無常,如果放過他們,日后難保繼續作怪。
至于強占鐵勒公主,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污的方式,試想一位將軍看到美麗的女子就喜歡,而不是整日泡在軍營之中發展壯大,這樣的將軍皇帝自然放心使用。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活到70歲,要不然按照他的功績,難保會出現走狗烹的局面。
參考資料:《舊唐書》
歷史上的薛仁貴坑殺13萬鐵勒人,強迫鐵勒公主為妾,卻活到了70歲 https://bit.ly/3L6ZHRg

薛仁貴/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