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申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q6KZNu
皇太極清朝開國皇帝治國以姜太公著書為藍本--《素書》、《三略》《六韜》
清太宗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是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第八子。皇太極在位期間推崇漢家文化,仿照明朝制度設立六部,並廢除了四大貝勒舊制。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清,年號崇德,是清朝的開國皇帝。
喜讀史書 以中華歷史教化子民的皇太極
作者:洪熙
人氣 437
皇太極讀史廣泛,對王朝盛衰興亡,歷代治國歷史,如數家珍。圖為清太宗常服袍褂像。(公有領域)
清太宗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是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第八子。皇太極在位期間推崇漢家文化,仿照明朝制度設立六部,並廢除了四大貝勒舊制。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清,年號崇德,是清朝的開國皇帝。
皇太極天資敏慧,驍勇有謀,從少年時代就跟隨父親努爾哈赤馳騁沙場。在位17年中,無論政務多麼繁忙,皇太極仍堅持閱讀正史,手不釋卷。
為了能使國人儘早了解中原文化,他命文臣翻譯《三國志》、宋、遼、金、元等正史以及教人修心養性、明曉事理的漢文典籍。
皇太極廣泛閱讀史書,比如《唐書》、《遼史》、《元史》、《資治通鑑》等等。讀史過程中,他將自己覺得受用的部分認真研讀,並召集臣子暢談讀史體會;外出用兵時,也能如意運用歷史中學到的東西。
三國志.步騭傳殘卷,東晉隸書抄本,高24.2厘米,寬42厘米,現存25行,440字,保存了傳記的後半部和評語的前半部,藏經洞出土,敦煌研究院藏。(貓貓的日記本/Wikimedia Commons)
天聰三年(1629年),後金軍(清軍前身)在關內和明軍大戰。皇太極派將帥向守城的明朝軍民傳話:「如果認為我們版圖狹小,不應稱帝,那麼古時遼、金、元都是小國稱帝,誰又阻止得了他們!你們的先帝朱太祖,以前作過僧人,靠著上天保佑,開創一代帝業。自古以來,有一姓稱帝,就永久不變,永遠稱帝嗎?」
皇太極讀史,理解到自古以來,天下從來不會為一姓所有。朝代更迭,有興有衰,即使再強盛的王朝也很少能傳至二十世。明朝皇帝子孫又怎能百世為君?天道變化無常,向來是「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所以皇太極說,只有行善道、體會天心的人,才配得上天子的稱號。
天聰五年(1631年)十一月,皇太極召集後金、漢、蒙古官員,曉諭群臣:
「儒書的內容,多深明道理。朕聽說各位的子弟多不喜歡讀書,認為我國歷來在軍事方面都能取勝,讀書有何用。然而,去年灤州失守,二王不救,遵化、遷安、永平棄城,都是因為不讀書、不曉得義理的緣故。」
「我兵圍困大腸河三個多月,城內官兵死死相守。一直到昨日援軍到來後,我軍才攻下這座城,而錦州、松山二地軍民,依然死守不棄。這些都是因為他們讀聖賢書、曉得盡忠守節的道理。」
「從今以後,凡是後金、漢人等官員,但有子弟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都要為他報名讀書,不許姑息和包容隱諱。如果哪位官員捨不得自己的兒子,不督促他讀書,那就不允許孩子的父親和兄長隨軍出征,就讓他們和兒子一起留在家裡賦閒吧。」
美國傳教士丁韙良《A cycle of Cathay》(花甲憶記)插圖。(公有領域)
皇太極曉諭群臣:「凡是後金、漢人等官員,但有子弟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都要為他報名讀書,不許姑息和包容隱諱。」圖為美國傳教士丁韙良《A cycle of Cathay》(花甲憶記)插圖。(公有領域)
皇太極有一位賢臣,名叫巴什克達海。達海九歲時,開始讀漢書,因此通曉滿漢文義。自努爾哈赤以來,凡是和明朝及朝鮮往來的書函,都是由達海書寫。達海文思敏捷,為人聰慧仁厚,深得皇太極倚重。
經達海翻譯的漢書有《刑部會典》、《素書》、《三略》、《萬寶全書》;而《資治通鑑》、《孟子》、《六韜》、《三國志》、《大乘經》等書還沒有翻譯完,他就去世了。清朝建國伊始,並不了解中華文化,凡事都根據意願行事。達海將歷代漢語史書譯成滿語的,頒行於國中,對滿人了解中華文化中的道德義理幫助很大。達海去世後,皇太極哀慟萬分。
通過讀史,皇太極對王朝盛衰興亡、歷代治國歷史如數家珍。《清太宗實錄》中,有許多關於皇太極讀史、以史為鑑締造偉業的記錄。皇太極將史書中的謀略和智慧,如意地為己所用,以史為訓,曉諭群臣和將領,終為大清王朝入主關內、一統華夏,奠定雄厚基業。@*
皇太極將史書中的謀略和智慧,如意所用,以史為訓,曉諭群臣和將領。圖為清太宗常服袍褂像。(公有領域)
重視民生疾苦 皇太極愛護治下各民族的百姓
作者:洪熙
皇太極愛惜滿洲勇士,對大明將帥也同樣珍視。(公有領域)
皇太極是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位上馬能安邦、下馬能治國的帝王,深諳民間疾苦,對其治下百姓,不分種族,均是愛護有加,終得天下歸心,為滿清入關、統一華夏,打下堅實的基礎。
皇太極認為,百姓才是國之根本,「君享康寧,臣居尊顯,俱兵民是賴」,「民安」方能「國泰」。他曉諭各級官員說,「辦理事務,當以民生休戚為念」,叮囑他們凡事要以百姓的休養生息為重。
圖為《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格登鄂拉斫營圖》。(公有領域)
天聰九年(1635年)春,正值民間耕種時節,皇太極出巡,發現百姓延誤了耕種期。經詢問,才知牛錄章京(官爵名)徵調了許多農夫修城。皇太極召集眾臣,訓責道:「修城雖是正務,但因此導致田地荒蕪,以後百姓吃什麼?如果日後再濫役民力,就拿牛錄章京問罪。」
同年六月,皇太極曉諭貝勒大臣:
「先皇(努爾哈赤)留下的百姓,如果能夠愛養他們,使其生活漸漸富足,這就是身為臣子的孝義所在了。從即日起,貝勒等臣屬官員,凡是不遵循朕定下的規矩行事,給百姓增加額外的勞役差事,使百姓不能安居樂業,逃亡叛離,導致戶口減少,這就有違先皇遺志,有損孝道,這和助長敵軍長期入侵沒有什麼兩樣。」
「因為得到了上天賜予的福份,朝鮮臣服我們、蒙古歸順我們。朕常考慮到,無論是什麼時間來歸附我們的人,我們都應施予恩惠,養護他們,所以經常以此訓喻你們。你們身為大臣的職責就是匡扶救助百姓。如果你們了解到民生疾苦,卻不幫他們申告並解決問題;看到驕橫放縱之人,卻不能給予適當的責罰,那麼你們憑什麼坐在大臣的職位上?」
「朕招撫與我們距離遠的地方的人,努力探求治國之道,對近期或從前歸附我們的人,都不忘體恤他們,時常賜宴款待他們,朕不是感覺不到辛苦,只是一心為了國家和百姓罷了。如果疆域平定,民生安樂,天下太平之福,諸位貝勒大臣也能一起共享。否則雖然開疆拓土,又如何能守得住呢?」
清朝時的朝鮮人形象。圖為清 謝遂《職貢圖》局部。(公有領域)
總兵尚可喜(清初五漢王之一)上奏,說:「皇上對新進歸附之人施以恩典,每件事都從寬處理。可是無知小民,漸漸變得驕橫放縱,與其等著他們犯罪之後再懲治,不如防範於未然。比如,某人犯罪就以某項條例處罰,罪行重大者或者再上奏請旨決斷,或者直接送往刑部。那些犯罪較輕的人,或者可以允許微臣自行處分。請一一頒示。」
對此,皇太極於天聰九年七月下詔,禁止大臣徇私枉斷。皇太極曉諭眾臣:「朕對於滿人、蒙古人、漢人,不分新舊,一視同仁。凡有鬥毆之事,一經上告,應該由司法部門秉公審理。近日,聽說漢人與滿人、蒙古人鬥毆,各民族的官員在審訊時各自偏袒本民族的人,這是不遵從國法恣意妄行,再有這樣做的,朕必將嚴懲不貸。」
崇德五年(1640年)初,皇太極下旨給各固山額真說:「今日派遣你們前往各地,探察窮苦的百姓,審理冤獄,你們必須親自到所管轄的屯堡中去巡行處理,不要使民間冤情無法上達。」
凡是有利於百姓的建議,皇太極都會及時採納推行。都察院承政滿達海等十多名官員,曾一致請求停止修造房舍。因為當時是秋收時節,而修建房舍徵調了很多民力。
皇太極認為,百姓才是國之根本,「君享康寧,臣居尊顯,俱兵民是賴」,「民安」方能「國泰」。他曉諭各級官員說,「辦理事務,當以民生休戚為念」,叮囑他們凡事要以百姓的休養生息為重。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修造房舍,原本是皇太極的旨意。皇太極見瀋陽城內人口稠密,住房過於密集,為了避免火災,皇太極命令工部改建住房,以疏散城中的住房格局,所以才有了系列的營建工事。臣子上奏,懇請暫時停止建房,以確保農作物收成。於是皇太極下令立即停止營建工事,等到來年農閒時再繼續改建。
皇太極為保護民生,還制定了不少法令,比如嚴禁踐踏百姓田苗,從士兵到長官不許私取百姓一物,不准驚擾百姓,耗費百姓財物。皇太極外出行軍打獵,哪怕遇到寒冬時節,也要把營帳紮在野外,禁止隨從士兵進入屯堡擾民。
引用姜太公《六韜‧守土》有句話說:「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涓涓細流流淌,若不加以堵塞,最終會匯成大江大河;星星之火不趁早撲滅,就會演變為熊熊肆虐的烈火。皇太極也曾引用這句話作為警戒。為了避免綱紀廢弛,凡事他都防微杜漸。@*#
參考資料:
《皇清開國方略》卷20
《清太宗實錄》卷23、卷31、卷34、卷50、卷65
重視民生疾苦 皇太極愛護治下各民族的百姓 | 民心 | 大紀元 - https://goo.gl/MskAW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