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清宮之寶 古典寫生畫《野蔬草蟲圖》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6日, 2018
古典寫生畫中的驚歎號  《野蔬草蟲圖》
在藝術領域中,一提到白菜,人們腦中可能立刻就浮現台灣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中國八千年玉器史中獨特而超凡的作品。它一方面具有石之堅實、水之潤澤,匯萃了山川精華;一方面也是人間巧匠美學理念的極致體現,因此說《翠玉白菜》是件「天人合一」的至寶,一點也不為過。
歷代以白菜為主題或以白菜入畫的作品不多,本文所介紹的《野蔬草蟲圖》就是以小白菜入畫,可謂十分難得。這畫據說是宋代畫師許迪的作品。這棵南宋畫家筆下的小白菜,比起故宮博物院著名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可是毫不遜色呢!
《翠玉白菜》玉雕。(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宋代重視寫生 深度掌握造化神工
宋代畫家普遍重視寫生,寫生的目的是想通過對物象動靜態的觀察和描繪,增強對物象的了解和認識,進而對其神情及體態變化深度掌握。
早在南北朝時代就有善作花鳥草蟲的畫家,經過唐代寫生技巧的提高,在五代、宋代,寫生大盛,花鳥畫形成高峰,宋徽宗一朝,更是成為中國花鳥畫的黃金時代。《野蔬草蟲圖》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宋代名品,被收入乾隆皇的《石渠寶笈續編》第一冊,成了「清宮之寶」。
北宋大力提倡觀察寫「生」之理、寫「生」之態、寫「生」之趣、寫「生」之意,這是花鳥畫的寫生精神。宋代的畫家對於寫生都持十分嚴謹的態度,就是一鬚一足,都巨細靡遺地審視,並能從多個面向去摹寫描繪花鳥草蟲等小生物,展現細緻入微的功夫。
勤於寫生的畫家,筆下的物象生動自然,因為不是憑空想像的嘛。畫家描繪蟲草花鳥這些小生物,形貌逼真,有如將它們捧在掌心審閱,並且將其所察所看、所感所悟詳實記錄下來,從而使觀賞者深受造化神工的觸動。
圖為五代 黃筌《寫生珍禽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畫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寶習」,可知這幅《寫生珍禽圖》只是給其子黃居寶臨摹練習用的一幅稿本。僅從這幅稿本上即可瞭解黃筌的作品之精妙。
廣袤千里一微粟
許迪在《野蔬草蟲圖》這幅畫中,畫了一棵小白菜,還有粉蝶、蝗蟲和蜻蜓。在廣闊的大千世界中,這樣平凡已極的場景遍地都是。看過這種景象的人,也許在心中留下暫短的印象,也許如船過水無痕般,一點印象也不留,因為它們太平常了,畫中的四個主角都太微不足道了。在現代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社會根本沒有任何餘白可供它們駐留。
但畫家把這一景捕捉住,並精妙地描繪下來,而且心血來潮,抓住了這麼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布局,簡單地將白菜、蝗蟲、粉蝶與蜻蜓分別安排在畫面四個角落,不加任何背景作陪襯,這樣的布局極為少見,可謂一招險棋。
 進入《野蔬草蟲圖》中
宋朝畫家寫生十分嚴謹,就是一鬚一足,都巨細靡遺地審視,並描繪得細緻入微。圖為宋.許迪《野蔬草蟲圖》局部。(公有領域)
地面上有一棵孤伶伶的小白菜,葉片有些破損。倖存的八片葉片雖然看起來都帶點滄桑,但仍奮力地向四方、向高處開展。
一隻紅尾蝗蟲大剌剌地蹦過來,可能被小白菜吸引了,想來飽餐一頓。而在小白菜上方,還有兩位低空飛翔的訪客──淡色粉蝶與黑翅蜻蜓,兩者的來意不太明顯,可能也是想從小白菜這兒獲取維持生命的食糧,也許是碰巧受到小白菜的吸引,偶遇地共會。
畫中的四個主角,彼此之間本無任何關係,只是平實地反映了自然生態,卻不知自己已在無意之間,構成了下一刻的懸念。在這個極短暫的時間差中,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張力,給這不起眼的畫面注入了一股特別的靈動和意趣。
圖為宋.許迪《野蔬草蟲圖》,白菜、粉蝶、蜻蜓和蝗蟲在自然的相遇下,構成了下一刻的懸念,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張力,開展一股強力的生機和意趣。(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畫法 畫藝
《野蔬草蟲圖》的畫法屬工筆畫法,先以雙鈎法鈎出輪廓,包括葉脈的粗細長短也一併鈎出,然後再填彩。填菜葉時,葉子用汁綠(註1)、石綠層層細心敷染,並且避開葉脈不染,留白。當然,為了生動氣韻把某些梗子及葉脈稍微帶上白粉,掃上淡淡的顏色也是必要的。最後,極盡所能地去鈎描和鋪陳斷梗、殘葉和凹凸轉折的變化。除了小白菜之外,對其它三隻訪客也都是精心地描繪,賦予了生命。
這幅作品色彩豐富,既用對比手法來加強畫面的鮮活性,也用調和手法來烘托畫面的均衡感。比如粉蝶、蜻蜓的用色,黑白、輕重對比的力道很強,使畫面的活潑度大大地提高;而小白菜和蝗蟲的色調都啟用綠色調中的類似色,藉以產生調和感,兩兩相結合,穩定的力道源源不絕地由此而生。
粉蝶、蜻蜓的用色,黑白、輕重對比的力道很強,使畫面的活潑度大大地提高。圖為宋.許迪《野蔬草蟲圖》局部。(公有領域)
而描繪白菜、草蟲的寫實功力也很到位。這棵白菜看起來有歷盡滄桑之感,從外型到顏色的變化,葉脈的弧度、葉緣的殘損痕跡都清楚地訴說著滄桑;而蝗蟲、粉蝶、蜻蜓小小的軀體中種種的面向和形狀構造的細微變化,畫家都能適度地掌握。
特別是黑蜻蜓飛行的角度,對著觀賞者斜行而來,這對畫家來說是很難準確把握的。再有,小粉蝶身上的鱗粉綿密厚實,仿如一觸手即滿手均沾似的,非常傳神。
這些林林總總技巧上的難度,畫家以他多年所累積的經驗,在畫作中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問題,有圖為證。
畫家簡介
宋代毗陵(同毘陵,古時一名晉陵,今江蘇常州市)這個地方有「晉陵(毗陵)草蟲妙天下,一幅千金不當價」的說法。當地有些畫師都以善畫草蟲而名聞天下。這幅《野蔬草蟲圖》的作者許迪(生卒年不詳)約當是生活在南、北宋間的毗陵人,逢上宋代的寫生花鳥畫高峰。
明代朱謀堙《畫史會要》以「精妙入神」形容許迪的草蟲畫寫生的成就,已由精妙化入神境,書載:「許迪毗陵人,專工草蟲,師居寧,作黃花、紫菜、青草、紅葉,精妙入神。」許迪師從北宋僧居寧(生卒年不詳),居寧是宋代草蟲圖名家,據《畫史會要》所載:「居寧草蟲名浙右」。
南宋時,毗陵(清代時形成常州畫派,也稱毗陵畫派)的草蟲畫已達到很高的水準,歌頌草蟲畫的詩作也不算少,比如「螳螂相拒立,促織如可聽」、「蚊虻亦具體,纖悉皆可名」的詩句,都很生動地描述了毗陵畫草蟲圖的逼真傳神。
宋元時期是花鳥畫高峰期,當時大量毗陵草蟲圖外傳日本、朝鮮半島。朝鮮王朝時期(公元1392—1910年)流行繪製草蟲圖,許多著名畫家喜畫草蟲,就是受毗陵草蟲圖的影響。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其著名畫家中也有毗陵一脈的影響。
華夏歷史綿延不絕,而文化則需要承傳才得以延續。在《野蔬草蟲圖》這幅畫中,透過畫家許迪的巧筆,我們看到花鳥草蟲畫寫生精神與技巧的傳承與成就。
註1: 
「汁綠」是以約80%藤黃+15%花青+5%朱磦調和成的嫩綠色。它屬工筆畫術語,常用來作為反葉的底色和嫩葉的底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