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決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戰爭結束後,國際足聯直接廢除了德日兩國的會員資格,所有成員協會都禁止與他們進行任何層級的體育賽事。1950 年的巴西世界杯裡,德國更是直接被拒絕參賽--誰能想得到才短短 10 年德國就能走到這一步?1949 年西德成立,英國與中立的瑞士開始率先支持恢復德國足協---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名言:「球是圓的,而比賽共有 90 分鐘。」(Der Ball ist rund und das Spiel dauert 90 Minuten)
神奇海獅先生》名言「球是圓的!」的誕生,原來與 1954 年的德國世界盃首冠有關?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s://goo.gl/RGqbo8


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決賽又稱伯恩奇蹟(德語:Wunder von Bern),是指西德國家足球隊在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上戰勝廣受追捧的匈牙利國家足球隊而贏得世界冠軍的事件。該比賽於1954年7月4日在瑞士伯恩的萬克多夫體育場舉行,在超過 60,000 名現場觀眾的見證下,西德隊以 3–2 獲勝。時任西德隊隊長的弗里茨·瓦爾特和總教練塞普·赫爾貝格也因此被冠以「伯恩英雄(Helden von Bern)」的頭銜而被載入德國體育史冊。
這個勝利引發了德國的巨大振奮。它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9 年後仍然處於貧困和頹敗狀態的所有德國民眾帶來希望。作為西德創造經濟奇蹟的開端,人們甚至會把這場勝利稱作「聯邦德國的真正誕生時刻」。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決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CKj2x
-------------------
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於1954年6月16日至7月4日在瑞士舉行。由於當年也是國際足總成立 50 周年,因此將主辦國定為國際足總總部所在地瑞士是一個很不錯的構想。在決賽中,西德以 3–2 擊敗匈牙利,奪得了該國的首個世界盃冠軍,同樣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重要錦標。
本屆比賽首次採用電視報導,而且也特地發行了紀念幣。另外,還採用了一套新的種子隊伍系統,即各組中國際排名最高的兩支隊伍與排名最低的兩支隊伍各自無需在分組賽中對戰。16支進入決賽階段的球隊,被分成四個組。每個小組積分前兩名的球隊將進入十六強賽,但比較獨特的是,在分組賽中如果打成平手也需要進行延長賽。最後,瑞士在一次重賽中以4–1擊敗了義大利,而西德隊也以7–2狂勝土耳其。
半準決賽中,匈牙利隊以4–2戰勝了巴西,但是這場比賽最為出名的還是它的暴力性,在比賽中兩隊共被罰下3人,之後在球員更衣室內兩隊球員再次大打出手,這便是足球史上臭名昭著的「伯恩之戰」。同時,兩屆冠軍得主烏拉圭用4–2的比數將英格蘭淘汰出局。而西德隊以2–0戰勝了南斯拉夫,奧地利也在世界盃史上進球數最多(7–5)的一場比賽中,淘汰了東道主瑞士隊。
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決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準決賽中,儘管西德隊以6–1大勝奧地利,然而最經典的比賽還是匈牙利烏拉圭之戰。烏拉圭在這場比賽前從未在世界盃上輸過一場比賽,開場之後,匈牙利首先以1–0領先,但是到了終場結束前,兩隊戰成2–2平。打破僵局的英雄是匈牙利人克齊什·尚多爾,他接連的兩個進球把老牌勁旅烏拉圭隊擋在了決賽的門外。之後烏拉圭又被奧地利打敗,僅獲得第四名的成績。
1954年7月4日,伯恩的范可多夫(Wankdorf)體育場的6萬觀眾見證了世界盃有史以來最大的冷門之一。兩隊在首輪比賽中就已交過手,當時匈牙利以8–3大勝西德。偉大的匈牙利球員普什卡什·費倫茨抱病上場,但他僅在6分鐘內就使匈牙利領先,兩分鐘後齊博爾·若爾坦的進球似乎顯示著這支賽前的大熱門將會順利地奪得桂冠。
然而中場前西德隊的馬克斯·莫爾洛克和赫爾穆特·拉恩的兩個進球開始讓比賽發生了逆轉。下半場拉恩攻入了第二個進球,而普什卡什在終場前兩分鐘踢入的進球被判無效。憤怒的匈牙利隊只能在終場哨聲響起時,眼看著雷米金盃和世界盃冠軍榮譽歸入德國人的懷抱。當拉恩踢入制勝一球時,德國著名評論員赫伯特·齊默爾曼在沉默了8秒鐘之後,喊出了:「德國隊進球!德國隊3–2領先!我就是個瘋子!我就是個狂人!」,這是德國最經典的一句評論語。這場比賽也被稱為「伯恩的奇蹟」,2003年德國導演拍攝了同名電影敘述當年西德在世界盃決賽的爆冷逆轉獲勝。
神射手克齊什·尚多爾的11個進球不僅讓他獲得了金靴獎,而且也超過了舊紀錄3球之多。
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UpZR9t


德國民族精神:一是講理性,守紀律,辦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二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說話有修養,知識面廣,不怕辯論。三是崇尚自強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德國人精神有其歷史與文化淵源,至少有三方面因素不可忽視。一是德國人的哲學思維。德國人思辨能力強,喜歡探究世界底蘊、尋求終極真理,出了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這種愛刨根究底的思維方式必然影響其行為方式。二是德國科技發達,曾是全世界的科學研究中心,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的創造發明影響了世界進程。三是德國自中世紀以來手工業就很發達,直到1983年手工業還占到GDP的11%。德國人動手能力強,很多人喜歡動手製作手工產品、自己蓋房子。正是這種勤于思考、善於學習、崇尚科學、樂於動手的社會氛圍和民族特性,成為「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
---------------------
德國人 (日耳曼民族精神) 23個 不可思議的細節
1. 德國人從不把愛國主義掛在嘴上,但內心深處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民族榮譽感。
2. 德國人見面打招呼用語「Allesin Ordnung秩序還好吧?」
3. 每逢開週會,一到下午6點還開不完,羅伯絲先生就會瞄一下手錶,然後說:「I have to report to my government now.」(我要向我的政府匯報了)。對於德國人,家裡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4. 德國人的口頭禪之一是「讓我看看記事本。」
5. 德國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對陌生人,他們很少「自來熟」,要呆上兩三個月,招呼才慢慢變得隨和起來。有些德國同事7年下來,稱呼我時還總有一絲不苟地加上Mrs。
6. 德國地鐵裡沒有防止人們逃票的閘機和玻璃門。
7. 德國地鐵裡的人們不用手機上網,而是捧一本書靜靜閱讀。
8. 在德國的賓館和市政大廳的洗手間裡,都有兩卷衛生紙,一卷放在盒子裡,一另卷備用。
9. 科隆大教學的宏假是相機無法拍攝的,教堂修了600年,最初的設計者對這座巨大建築早就構思了全部細節,歷經幾百年,這個設計思路還能夠延續,而且基督教的信仰一直存在。
10. 德國人真的用量杯喝水嗎?當我偶爾進入廚房,看到一疊疊整潔挺括、雪白如豆腐般的抹布,以及一排排如何嘗器材一樣標有刻度、貼有標籤的食品器皿時,才感悟到日爾曼民族對待生活的認真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11. 汽車在市區時行駛,時速不得超過30英里。也有個笑話說:如果半夜12點還有人在路上等紅燈,那個人肯定是德國人。
12. 他們的街面上永遠都是自己國家生產的汽車。雖然德國人的派對意識全世界無人能及,但沒有哪個德國人會像中國遊客那樣在法國的市場上排除去買LV,如果限制他們購買數量並排隊,那麼他們寧可不買。
13. 在餐廳裡,德國人來吃飯,走後不用換桌布,因為上面滴油不沾。
14. 衣服舊得不能再舊了,它的扣子依然還在。於是有句玩笑話說,德國鈕扣的壽命比婚姻還長。
15. 鉗子、螺絲刀、錘子、扳子、鋁合金架子……有了這些,德國大部分男人都可以在閒暇的時候把祖傳的家具翻出來修繕一番,也可以親手給孩子製作一個獨一無二的木馬,甚至,如果空間夠大的話,可以給家人再蓋一座木屋。
16. Maya(德國人名 女)的祖母親手整理出來的衣櫃:一層又一層潔白的床單、毛巾,它們被整整齊齊地疊放在櫃子趕時髦,一絲不苟,一塵不染。
17. 售票處免費提供列車時刻表,按照字母排序,一個城市一張表。從凌辱1:00到深夜24:00,每個時間區域內,詳細列出往返目的地的雙向車次時間表,標明每趟列車,是否設有餐車、是否可攜帶自行車、是否有臥鋪、躺座或咖啡供應。最重要,這裡沒有「晚點」這個詞語。
18. 使用歐元之前,從1芬尼到1馬克的硬幣上,都用橡樹葉子作為裝飾圖案,50芬尼的硬幣背面是一位健美的女性種植橡樹樹苗的畫面。德國曾能源緊張,冬天,人們寧願挨凍,也不願意砍伐樹木用來取暖。他們常說:「走進森林去吧,像一個受傷的動物,把自己藏起來,它自會痊癒。」
19. Leo一年級開學第一天領到一本環保記事本,封面是一片綠翠,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週一,我為瀕臨滅絕的灰鶴捐了1馬克零花錢;週二,睡覺忘了關燈,浪費了大量的電,真不應該;週三,上圖畫課時連撕了3張白紙,老師說,造紙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慚愧……」
20. 無論是現代都市還是鄉村小鎮,全國街頭巷尾的垃圾箱款式、造型、功能和顏色全部統一。四種顏色,四個投入口,醒目地標有玻璃、紙張、果殼和包裝材料,圖文並茂,小孩子也不會弄錯。
21. 1911年4月,雲南滇池螳螂川上的石龍壩電站建成發電。100年過去了,它仍然在為鄰近的村寨提供所需的電力。這座水電站所用水的輪機、發電機和變壓櫃全部是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產品。
22. 根據德國施工標準,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以內的範圍,會有存放備件的小倉庫。2010年7月,青島城建公司員工根據德國朋友的這一提示,在老城區的下水道裡找到了100多年前就用油布包好的備用零件。同時,由德國人建造的青島棧橋東側洩洪口正在正常使用。
23. 某電視欄目在德國的某一城市的街頭放置了2個公共電話亭,一個上面寫「男」,一個上面寫「女」。然後工作人員就躲在暗處,觀察德國人的守秩序情況。整整一天下來,一切都是那麼井井有條,男人進寫著「男」字的電話亭,女人進寫著「女」字的,毫無差錯。即便有時一邊空著,而另一邊在排隊。正當工作人員準備收工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例外,一個男人在等待前面講電話的人5分鐘之後,終於忍不住鑽進女用電話亭。工作人員如獲至寶,趕緊跑過去採訪,原來那個人是法國人。
23個細節,個個讓人觸動,個個值得借鑑和學習!同時我們也要反思,是什麼樣的文化教育和制度造就了這樣的一個民族?
--------------------------
我最早知道的德國人,就是自詡為太陽的尼采。魯迅偷偷告訴我們,「他瘋了」。我十分納悶,這樣一個將自己比喻成太陽,並不斷給別人光與熱的人,沒有中國人那種「好死不如賴活」的人生信念,卻選擇了精神崩潰這匪夷所思的行為。這種民族的特殊性,我想,只有親自到德國走一趟,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才能一識廬山真面目,掀開日耳曼民族那偉大之民族精神的紅蓋頭來。 
平等之思想
  當「天賦人權」的自由思想傳遍西方發達國家各個角落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形中就潛入日耳曼民族每個人的毛孔中。
  一天,午夜時分,熱鬧的酒吧文化吸引著我們同德國人一起泡酒吧。在這裡吃著義大利的通心粉,點根白沙煙,盡情品嘗味道純正的慕尼黑啤酒,同德國朋友一起暢談兩國文化與思想。他們常常瞪大了眼睛聽我們談中國的計劃生育、交通狀況、農村與城市的巨大差別等;他們同我們談起了一則小故事,輪到我們目瞪口呆了:「在德國,政府是不鼓勵離婚的,一旦男方提出要離婚,他今後必須將他收入的一半給他的妻子。像結了四次婚的總理施羅德,日常生活就不容樂觀。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可以坐著豪華的賓士去會見各國政府首腦;可一到周末,他卻只能駕駛著屬於他自己的舊寶馬車,在保鏢開的豪華賓士一前一後保護下,去美麗的呂貝克海灘度假。」如果在中國早就成了不可思議的轟動新聞,而在德國僅是茶餘飯後的花邊新聞,德國人認為這是每個公民理所當然遵守的事,政府總理沒有理由不受國家法律法規約束,他們堅信「法律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 
自覺之意識
  人少、車多、準時,是德國這個高效率國家的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
  德國的大城市都有一個地鐵總站,通過這個樞紐,你可以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德國政府為了鼓勵德國人坐火車,常常給予周末旅行的團體特別優惠。像有一種票叫「weekend ticket」(周末票),你只要花上28歐元(人民幣為265元)就可以周遊德國境內,時間是星期五下午5點到下周星期一早上。但是如果你單獨坐火車從漢堡到慕尼黑,單程都需要56歐元。
  下班後,我們來到漢堡的地鐵總站。站台上,你看不到一個售票員、檢票員,或是穿著制服四處潛伏、隨時準備抓那些吐痰、翻越座位的旅客的治安人員,這裡只有一個信息諮詢總台、幾台自動售票機和熙熙攘攘的旅客。
  自動售票機上的德文自然不認識咱們幾個中國人,好在德文同英文一樣屬於拉丁語系,連蒙帶猜,我們猜出應該買一張團體票,票價7.2歐元,這是最省錢的方法。這張票,好像一張特別通行證。在漢堡市內,憑這張票,我們坐了六次地鐵,四次公共汽車,一次觀光輪渡。
  奇怪的是,不管是乘地鐵、公共汽車、輪渡都沒有一個人來查票。一個荒唐的想法躍入我們的大腦:是否以後可以不買票,這點錢也可以省下來?當我們將這個想法說給德國朋友聽時,她連忙擺手:「的確,有時你不買票也可以搭乘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地鐵或公共汽車上仍然有人不定時查票,一旦查到你沒買票,將處以巨額罰款,同時在你的個人檔案中將有一筆黑色記錄,以後你出國簽證、貸款買房或其他大的活動,需要政府幫忙的事,就很難得到同意。那將得不償失,因此不要佔這個小便宜。」
  恰巧,我們遇到一個中國留學生,他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當我們提到這個逃票的事,他笑著說:「剛到德國來時,逃票太容易了。你只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就可免費到德國各地旅遊。可現在,隨著對德國文化的認可,我覺得逃票是一種懦夫的表現,是一種恥辱。每次出門,就自覺地遵守這裡的規章制度,它像一隻無形的道德之手來規範每個人荒誕的、不合法則的行為。恐怕這就是中國傳統的『近朱者赤』之說法。」 
紀律之遵守
  在德國,無意中讀到一則這樣的故事:一群大學生在德國某城市街頭做了個試驗。他們把「男」、「女」兩個字分別貼在馬路邊兩個並排的電話亭的門上。結果發現,來打電話的男士都走進了「男」電話亭,女士則都進了「女」電話亭。一會兒,「男」電話亭爆滿,先生們寧可在門外排隊,也不去光顧正空著的「女」電話亭。這時又一位先生匆匆走來,當他看到「男」電話亭爆滿時,便毫不猶豫地進了「女」電話亭。大學生們上前一問,排在「男」電話亭外等候的全是德國人,那個闖入「女」電話亭的是個法國人。
  在中國人看來,德國人是有點古板,法國人的浪漫與隨意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像德國人經過路口時,只要他碰上人行道上亮起紅燈,就會很習慣地站在了人行橫道線外等候,不管是否看到汽車從他面前的馬路上經過。德國人信奉的是:「既然有規定,就必須遵守,否則規定還有什麼意義。」 (阿波羅網 tw.aboluowang.com)
自傲之精神
  一日,我們乘坐德國的有軌觀光電車盡情欣賞路兩側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建築,這些建築隱藏在各種綠色植物的倩影中,在其間行車如同泛舟在綠色的海洋中,令人神清氣爽。電車停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站,上來一個超級大胖子,他一屁股坐在兩個人的位置上,才感覺剛好夠用,他的胳膊——我隨意地膘了一眼——竟然比我的大腿還粗,我發現整個車廂的人都用一種特別的目光斜看著他。
  到站後,超級大胖子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一步步挪下車去。當他的身影從我的目光中消失時,我的思維與認識仍集中在這個人——我出生以來所見到過的最胖的人的身上。當電車開動的一剎那,同事指著窗戶外——只見那個超級大胖子,一隻腳站在鐵軌上,另一隻腳斜靠在站台邊上,正吃力地彎下腰將鐵軌上的一個空礦泉水瓶拾起來。這個鏡頭像歷史的畫卷牢牢印在我的頭腦中。拾起一個空礦泉水的瓶子,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而對於一個手都摸不到自己肚臍眼的超級大胖子來說,卻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何況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子與他毫無關係,可他在日常生活中,牢記的是他作為一名普通德國人必須遵守的環保法則。 
結尾
  我想,德國的魅力與富饒只是給我這樣的過客一個表象,但德國人平等之思想、自覺之意識、紀律之遵守、自傲之精神卻真真實實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細品味,德國這個古老與現代、思想與行為相結合的國家,不僅聖者如雲,而且以思潮繁榮而著稱於世。他們的民眾從小就熏陶在這些偉大精神之中,他們相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上帝的注視中。至於那位宣稱「上帝死了」的尼采,只不過是德國偉大精神的祭祀者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