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西元前496~464年/劍深埋地底約2400年,卻不見私毫鏽蝕痕跡。劍身上明顯可見「戉王鳩淺」及「自乍用鐱」兩行八個字的鳥篆銘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jQauvX

乾隆的兵器庫: 清代皇室御用武器圖鑑-字媒體 ZiMedia


乾隆皇帝的刀劍匣
2016-09-14 由 龍泉寶劍 發表于歷史
匣箱為金絲楠木,配紫檀須彌座四足雕托箱架。刀箱總命名「湛鍔韜精」,劍箱總命名「神鋒握勝」(貼兩個故宮裡乾隆皇帝的刀劍匣,供刀友參考。)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內務府造辦處遵旨「按名色做刀劍各三十把,每十把要一樣,共六個樣子」(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作活計清檔槍炮處》編號3420)的皇帝指示開始設計圖紙,製成樣品,反覆修改,不惜工本,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最後完成,歷時十年之久。可謂精工細作、一絲不苟,充分體現了乾隆的奢侈與富有。這批刀劍總計60把,按天、地、人字頭編號,5把一份盛裝在12個上圖所示的楠木箱內,再承以紫檀須彌座四足雕托箱架。
清王朝是以「馬上取天下」的王朝,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五代皇帝的苦心經營,到清乾隆時期,國勢強盛,疆域遼闊,稱為「康乾盛世」。乾隆帝為教育自己的子孫居安思危和「宣威制勝之盛,昭垂法守,遠靖邇安,永永無極」,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特命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造腰刀九十把和寶劍三十把作為永藏,告誡後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備。這九十把腰刀,除少量的外撥和流失海外,絕大部分現仍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根據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清乾隆御製的金桃皮鞘腰刀九十把,全部由內務府造辦處承旨造辦。造辦處屬清代宮廷內務府管轄,由內務府大臣親自領導,是專門為皇帝和宮廷製作修理各種生活用品和珍玩賞物的機構。造辦處下設眾多作、處、館等作坊,有玉作、畫作、裱匣作、皮作、廣木作、油漆作、安甲作、琺瑯作、雕刻作、皮作,槍炮處、做鍾處,如意館等,最繁盛時多達三十幾個作處。每做一件用品,各作各有分工,共同協作完成。九十把腰刀的製作,由內務府畫出圖樣,玉作製作玉把,槍炮處製作刀刃,木作製作刀的木樣,雕刻作商製圖案,皮作製作皮簽和書寫滿、漢文字,鐵鋄作製造刀的什件等,最後交武備院組裝完成。
乾隆帝對於製作腰刀一事頗費心血,事無巨細他都要親自過問、安排。從最初的畫樣、木樣,到刀的數量、名稱、年款、紋飾,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楠木箱匣和所附皮簽上的滿、漢文字等,無不按照「諭旨」行事。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由司庫,首領太監交總管太監呈請乾隆帝御覽,乾隆帝詳細審看後,每每降旨,提出修改意見。以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做第一批三十把腰刀為例,可看出乾隆帝對御製腰刀的重視程度。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劍名摺片一件,刀名摺片一件,傳旨:按名色做刀、劍各三十把,每十把要一樣,共六個樣子並裝修,俱做樣呈覽,準時再做,欽此」。十一月十八日,乾隆帝又傳旨:「將『醴石』刀木樣吞口一面並紙樣上畫的吞口二張准做,俱照『醴石』、『煉精』刀木樣二件,每樣做刀十把,刀吞口上一面做刀名的形象,一面做刀名字,其有脊霞彩刀木樣,另作樣呈覽,準時再做,欽此」。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再傳旨:「其花紋用金、銀、紅銅絲商作,字號不用元字號,做天、地、人三才」。到十二月初八日,造辦處將天字號十號刀形象完成並呈乾隆帝審閱批准,它們的刀名分別是:天字一號煉精刀;天字二號叩鳴刀;天字三號孔純刀;天字四號月刃刀;天字五號風熛刀;天字六號飛鵲刀;天字七號宿鍉刀;天字八號超阿刀;天字九號配威刀;天字十號飛蛇刀。三十把腰刀,歷經近十年,恐怕在有清一代也是極為罕見的。
圖:乾隆玉制「扣鳴到」局部(復原)
乾隆御製金桃皮鞘九十把腰刀,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開始製作,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最終完成,前後共分四批。第一批從乾隆十三年開始,至乾隆二十二年完成,制腰刀三十把;第二批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完成;第三批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完成;第四于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完成。四批腰刀中,第一批腰刀都在三尺左右,重量在二十三兩至三十一兩之間;第二至第四批腰刀,每把均重十八兩,其長度、造型、圖記、款識等與第一批腰刀基本相同,僅護手、刀柄、刀鞘略有區別。「天子十七號」「寶騰」腰刀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承做的,存放於清宮廷的甯壽宮內,原編號為「地字十七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帝下令將其撤出,改為「天子十七號」,由此它正式成為「天字」號三十把腰刀中的一把。
圖:乾隆預製天子十七號「寶騰腰刀」局部
乾隆御製腰刀歷時四十七年,才完成其九十把的全套製作。它材料珍貴,做工考究,鋼刃鋒利,紋飾優美,含義深邃,不僅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也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可以說它是「康乾盛世」宮廷御造的代表作之一。因為腰刀是乾隆帝特為收藏而製作的,除腰刀製造要求精而又精外,其刀鞘和盛裝腰刀的箱匣在製作上也極為嚴格。腰刀刀鞘為木質,外蒙金桃皮,拼組成「人」字圖案。金桃皮是產於我國南方的一種桃樹枝條的皮,色呈金黃,很像髹有一層金漆,故而得名。據傳,金桃皮具有「避惡驅邪」之功能,用此做腰刀刀鞘,既有裝飾作用,且有永葆江山穩固、威震四方之功效。盛裝腰刀的箱匣為楠木所制,銅鏨花包角,左右兩端面置銅提手,承以四足雕花座。箱的正面刻總命名、干支年和「天上」、「天下」及「地上」、「地下」字樣。箱的側面刻腰刀的刀名、重量和年款。
圖:清代乾隆朝皇帝御用大閱佩刀 局部(復刻品)
第一批腰刀三十把箱的總名曰「湛鍔韜精」;
第二批刀,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交工的,共兩箱十把。第一箱總命名為「雲文韞寶」,別號「龍」;第二箱為「霜鍔合清」,別號「虎」。
第三批刀,成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計有十把。一箱總命名為「寶冶凝濤」,別號「鳳」;另一箱現已不存,何名、號不得而知。
第四批刀,乾隆六十年(1795年)問世,計有十把,分裝兩箱。總命名一為「德耀祥金」,別號「精」;一為「功全利器」,別號「神」。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除有計劃、有規範製造這四批數量較多的刀劍外,還經常不斷製造精巧別致、帶不同樣款識圖記的刀劍。它們長短大小不一,玉柄、皮鞘變化多端,裝飾珍寶斑斕紛華。其中有的是官吏們為討皇帝喜歡,隨時製作;有的則奉御旨,專造專用,有的則載入國家典籍。這些造型古雅莊重、裝飾靡麗美觀的御用刀劍,經常在大閱慶典、秋彌隆禮、巡幸省方、命將出征及款洽外藩等重要場合使用,以示「宣威制盛」和「遠靖邇安」。
2006年4月10日,索斯比「寶騰隆盛——乾隆珍寶及德安堂白玉收藏專拍」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槌,清乾隆御製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拍出4604萬港幣。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長100cm,最寬處9cm。清宮舊藏。 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為鐵鋄金,鏤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絛,劍革及柄頭亦為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象。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訖,清宮造辦處共造御用刀、劍各30把,此為「地」字號劍中的第一把。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通長94cm,青玉柄12.5cm,重18兩。 此刀護手為鐵鋄金鏤空如意圓盤,內有四條可活動的奔龍,青玉柄,木質蒙金桃皮鞘。腰刀屬於冷兵器,其設計獨特,造型莊重,紋飾美觀,製作精細,不僅繼承了我國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而且也反映了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製作冷兵器最高技術水平。
遏必隆腰刀,清康熙,鞘長94cm,刀長60cm。清宮舊藏。 刀鞘木質,外蒙綠鯊魚皮,紫呢刀套。刀把上系一咸豐年制象牙牌,一面鐫:「遏必隆玲瓏刀一,乾隆十三年賜經略大學士公傅恆平定金川用過」;另一面刻「咸豐」印一方,並「神鋒握勝」四字。 此刀最早的持有者為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刀因人而得名。遏必隆死後,刀入宮中。
遏必隆是額亦都的十六子,母親是和碩公主,松錦會戰時,遏必隆作為皇太極的侍衛對明軍曹變蛟突襲皇太極御營奮起搏鬥,使得皇太極及時脫險,事後,皇太極心有餘悸的誇獎遏必隆說「微卿,朕幾危矣。」還說遏必隆:「巴圖魯子猶巴圖魯也」(額亦都生前受封巴圖魯榮譽稱號),遏必隆留下一把隨身用的腰刀,人稱「遏必隆刀」,全稱叫:「遏必隆神鋒握勝刀」,這把刀以後被皇帝收進宮中,作為大臣專征時頒給的特殊榮譽和皇帝親臨的象徵。
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金川之戰爆發,遏必隆之孫,時任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要職的訥親以經略大臣的身份率兵出征,兵敗,乾隆怒奪其職,派大學士傅恆取而代之,並賜遏必隆刀。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傅恆在軍前用遏必隆刀將訥親正法。乾隆用這把訥親的祖父的佩刀來結果祖父的孫子,而且還是自裁。
直到清末平太平軍時,首席大臣賽尚阿還得到過這種殊榮,著名的鴉片戰爭的投降派頭子琦善因為畏縮不前,被咸豐皇帝在奏摺上公開威脅道:「汝再逡巡不前,朕必用遏必隆神鋒握勝刀將汝正法。」
《清稗類鈔》 (徐珂) 物品類記載:
遏必隆,權臣也,以戰功著,後以鰲拜伏誅,坐死。聖祖以其為顧命大臣,削職,後仍以公爵入衛,蓋其女即孝昭後也。乾隆時,其遺刀猶存內府。金川之役,遏之孫曰訥親者失機,高宗即詔以是刀斬於軍前。賽尚阿之奉命征粵匪也,文宗亦曾以此刀賜之,其重等於古時之賜斧鉞及尚方寶劍。相傳刀有雌雄各一,風雨之夕,輒現紫色,蓋殺人至多也。賽奉命南下,卒以挫敗受誅,其後遂不以此刀為重矣。
=============全文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vvp3j2.html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2010-01-08 02:03:16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清乾隆,長100cm,最寬處9cm。清宮舊藏。
  鞘木質,外蒙紅鲨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爲鐵鋄金,镂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縧,劍革及柄頭亦爲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爲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爲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像。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訖,清宮造辦處共造禦用刀、劍各30把,此爲「地」字號劍中的第一把。此種刀劍,主要爲乾隆皇帝收藏和賞玩。其工藝精良,裝飾華美,是寶劍中之上品


乾隆的兵器庫: 清代皇室御用武器圖鑑
2017/04/12
乾隆的兵器庫: 清代皇室御用武器圖鑑-字媒體 ZiMedia - https://goo.gl/n2eHAV
玉嵌寶石把包金鞘匕首:匕首柄玉質,呈卷首狀,上嵌金絲為莖,紅、藍等寶石為瓣,組成花卉。刃鋼質,劍形。鞘木質,外包金,鏨菱格朵花紋。
琉球腰刀:刀鞘髹黑漆,刀柄鐵質,外纏黃色絛帶,護手部黑漆處髹金黃色櫻花及鳳紋。刀柄處拴羊皮條簽,上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墨書:「乾隆二十二年琉球國恭進黑漆鞘腰刀一具。」
阿虎槍:乾隆皇帝在御制詩《射虎行》中談及自己射殺猛虎時隨行的蒙古王公們懾服不已。故宮博物院現存最大的兩幅木蘭圍獵圖,即《叢薄行圍圖》和《雪獵詩意圖》,分別表現了在雜草叢生的深莽中殪(音義,殺死)虎捕虎的驚險情節,以及按照《雪獵十韻》詩細緻描繪的各種行圍活動。另外,清人所畫《弘曆刺虎圖》軸亦生動真實地描繪了乾隆皇帝與虎槍營侍衛手持虎槍與猛虎搏鬥的場面。
飛虎斧:清宮舊藏。斧身鋼質,刃薄而利,斧身中部雙面鋄金飛虎,周圍飾以火焰紋。柄木質,髹黑漆,底帽為銅鍍金飾件。
出雲劍: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為鐵鋄金,鏤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絛,劍革及柄頭亦為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像。
孔純刀:
此刀護手為鐵鋄金鏤空如意圓盤,內有四條可活動的奔龍,青玉柄,木質蒙金桃皮鞘。腰刀屬於冷兵器,其設計獨特,造型莊重,紋飾美觀,製作精細,不僅繼承了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而且也反映了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製作冷兵器最高技術水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諭令內務府造辦處設計製作御用刀、劍各三十把。此種腰刀,主要為乾隆皇帝收藏和賞玩。
土爾扈特腰刀:柄中部一面嵌紅珊瑚一顆,另一面為一銀質圓環。鞘由鯊魚皮和牛皮相間製成,中有銀線相隔,呈螺旋狀。鞘上綴白色皮條一塊,上書滿、蒙、漢三種文字,字跡已不清楚,然「渥巴錫進」幾字仍依稀可辨。
御用弓箭
寶騰腰刀: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是乾隆皇帝為表彰先祖的尊崇,下旨鑄造的腰刀,乾隆在位期間共下旨鑄造90把,絕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宮。該刀白玉手柄,刀身刻以祥龍飛騰圖案,鋼刀於近把手處以錯金、銀、紅銅絲相間圖案,一面為「天字十七號」和「寶騰」刀名,另一面為「乾隆年制」款識,款下為一龍飛在祥雲之間,表示刀名的「寶騰」的含義。刀鞘為木質,外蒙金桃皮。2012年10月17日,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在南京嘉德秋拍會上展出了;最終於29日以4830萬元成交。


清朝時期的劍

清王朝是以「馬上取天下」的王朝,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五代皇帝的苦心經營,到清乾隆時期,國勢強盛,疆域遼闊,稱為「康乾盛世」乾隆帝為教育自己的子孫居安思危和「宣威制勝之盛,昭垂法守,遠靖邇安,永永無極」,於乾隆十三年,特命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造腰刀九十把和寶劍三十把作為永藏,告誡後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備。
2006年4月10日,索斯比「寶騰隆盛——乾隆珍寶及德安堂白玉收藏專拍」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槌,清乾隆御製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拍出4604萬港幣。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長100cm,最寬處9cm。清宮舊藏。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為鐵鋄金,鏤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絛,劍革及柄頭亦為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象。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通長94cm,青玉柄12.5cm,重18兩。此刀護手為鐵鋄金鏤空如意圓盤,內有四條可活動的奔龍,青玉柄,木質蒙金桃皮鞘。腰刀屬於冷兵器,其設計獨特,造型莊重,紋飾美觀,製作精細,不僅繼承了我國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而且也反映了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製作冷兵器最高技術水平。
遏必隆腰刀,清康熙,鞘長94cm,刀長60cm。清宮舊藏。刀鞘木質,外蒙綠鯊魚皮,紫呢刀套。刀把上系一咸豐年制象牙牌,一面鐫:「遏必隆玲瓏刀一,乾隆十三年賜經略大學士公傅恆平定金川用過」;另一面刻「咸豐」印一方,並「神鋒握勝」四字。此刀最早的持有者為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刀因人而得名。遏必隆死後,刀入宮中。
乾隆帝對於製作腰刀一事頗費心血,事無巨細他都要親自過問、安排。從最初的畫樣、木樣,到刀的數量、名稱、年款、紋飾,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楠木箱匣和所附皮簽上的滿、漢文字等,無不按照「諭旨」行事。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Oka8m.html


清朝歷代皇帝御用刀劍都啥樣?盤點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精美刀劍 - Q博士

細說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盔甲與兵器(組圖)
04/19/2006/09:18
華夏經緯網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清乾隆,長100cm,最寬處9cm。清宮舊藏。
  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為鐵鋄金,鏤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絳,劍革及柄頭亦為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像。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訖,清宮造辦處共造御用刀、劍各30把,此為“地”字號劍中的第一把。此種刀劍,主要為乾隆皇帝收藏和賞玩。其工藝精良,裝飾華美,是寶劍中之上品。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清乾隆,長100cm,清宮舊藏。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首尾飾件及中部劍箍均為鐵鋄金,鏤雕吉祥圖案。劍柄木質,纏黃絲絛,劍革及柄頭亦為鐵鋄金。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像。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訖,清宮造辦處共造御用刀、劍各30把,此為「地」字型大小劍中的第一把。此種刀劍,主要為乾隆皇帝收藏和賞玩。其工藝精良,裝飾華美,是寶劍中之上品。清朝歷代皇帝御用刀劍都啥樣?盤點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精美刀劍 - Q博士 - https://goo.gl/g6LAev


兵器控乾隆和他的寶刀「近身照」
雪花新聞 2018-06-16 16:38:58歷史閱讀 287,920評論0
這把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土爾扈特腰刀,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土爾扈特腰刀
土爾扈特腰刀
乾隆三十六年,27歲的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率領他的部眾約十七萬人,衝破沙俄數萬軍隊的圍追堵截,歷盡千辛萬苦,行程萬餘里,歷史半年,完成了回歸祖國的偉大壯舉。
在避暑山莊,乾隆皇帝接見並宴請了渥巴錫等人,渥巴錫將他用以指揮部眾的腰刀進獻給了乾隆皇帝。
土爾扈特腰刀通長85厘米、寬3.5厘米,刀鞘由鯊魚皮和牛皮呈螺旋狀相間製成,中間飾以銀絲。刀柄頭為銀質,中間鑲嵌有一顆紅珊瑚珠。刀鞘上的皮簽寫有「渥巴錫進」幾個字。
乾隆皇帝對這把腰刀視為珍寶,將它存放於宮中,以示對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的重視。
遏必隆刀
遏必隆刀
在故宮博物院,還珍藏有一把看起來並不顯眼的綠鯊魚皮鞘腰刀。
在刀柄上,系有一塊象牙牌,其中一面刻有:「遏必隆玲瓏刀一,乾隆十三年賜經略大學士公傅恆平定金川用過」;另一面刻:「咸豐」印一方,並「神鋒握勝」四字。
這把腰刀本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生前之物,刀因人而得名。後來,這把長60厘米的小腰刀,被清代皇帝當做「尚方寶劍」使用。
乾隆十二年,遏必隆之孫在第一次金川之戰爆發之時兵敗,乾隆皇帝怒奪其職,改派大學士傅恆率軍出征,並賜他遏必隆刀。
太平天國革命爆發時,咸豐帝也曾特賜遏必隆刀給賽尚阿,以壯軍威。
乾隆御用大閱刀
乾隆御用大閱刀
上面這把大閱刀,是僅供乾隆皇帝在大閱慶典、親征、凱旋等重要場合中佩戴之用。
刀身全鋼鍛造,刀體開雙槽,裝具鏤空雕刻。在乾隆十三年之後,皇帝在正式場合所佩腰刀都必須採用欽定的制式,包括腰刀的尺寸、紋樣、顏色等,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而且,根據不同的場合儀式,分成了皇帝大閱佩刀、皇帝吉禮佩刀和皇帝隨侍佩刀三種。
乾隆十三年,總管內務府造辦處遵旨製作共60把刀劍,包括30把天、地、人 腰刀和30把天、地、人寶劍,共耗時十年才鑄造裝飾完成。其後,在乾隆四十四年、五十八年、六十年,又分三批製作天、地、人腰刀,每一把的形制、樣式、紋樣、質地等,都要經乾隆帝親自授意、修改和審定。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
這把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在2012年秋季的嘉德拍賣會上,以4830萬元成交。
刀身呈S型,上面以錯金、銀、銅絲飾以祥龍在雲間飛騰的圖案,框內還嵌刻「天字十七號」和「寶騰」刀名,另一面為「乾隆年制」款識。刀尖上揚,刀銎鍍金鏤雕,刀鞘為木質,外蒙金桃皮。
寒鋒腰刀
寒鋒腰刀
寒鋒腰刀
寒鋒腰刀
上面這把寒鋒腰刀是乾隆四十四年所造,長96厘米,與「章威、流光、逐指、搖電、飛蛇」等共十把刀為第二批製作。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上面這把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長100厘米,劍身鋼質,接近劍柄處,為以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雲紋圖象。木質刀鞘外蒙紅鯊魚皮,劍箍鏤雕吉祥圖案。
神鋒劍
神鋒劍
上圖為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鑲魚皮嵌石把銅邊鞘神鋒劍,長63厘米。
神鋒劍上的寶石採用的是一種瀕臨失傳的蒙鑲工藝,被滿族廣泛使用在宮廷器物的製作中。劍身採用戧金技術飾以「神鋒寶劍」及「乾隆年制」金字。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通長94厘米,青玉刀柄。這把刀的特色是它的鐵鋄金鏤空如意圓盤護手,內部有四條可以活動的奔龍。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還十分鐘情於獵刀。自古以來,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是古代帝王重要的狩獵活動。蒐、苗、獮、狩,分別就是古代對春夏秋冬四季狩獵的稱謂。尤其到了清朝,為示武於天下,借田獵以講武,乾隆每年都會對八旗官兵進行「圍獵騎射」考核。
獵刀,刀身更為鋒利,型制更為短小,一般長10厘米到40厘米不等,挎於腰間,方便狩獵後進行剝皮、切割等工作。
圖片來源: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官網
圖片來源: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官網
圖片來源: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官網
這種獵刀,並不是作為實戰之用,主要為狩獵和收藏把玩之用。下圖為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乾隆帝御用獵刀,工藝精良,裝飾華美。
金燒藍鑲鑽石寶石絨鞘獵刀
金燒藍鑲鑽石寶石絨鞘獵刀
金燒藍鑲鑽石寶石絨鞘獵刀,刀柄採用金燒藍工藝,並鑲嵌有各色寶石、鑽石、祖母綠。
玉雕花把皮鞘獵刀
乾隆帝御用的玉雕花把皮鞘獵刀,玉質刀柄雕作花型,外鑲金絲,內嵌紅、藍等寶石。
玉雕花把紅絨鞘匕首獵刀
清宮造辦處製造的乾隆帝御用獵刀。碧玉刀柄,上面雕成白玉花三朵。
玉把包金鞘獵刀
乾隆御用的玉把包金鞘獵刀。
乾隆皇帝還命令使用上好的羊皮做成皮簽,繫結在刀劍上,上面記錄名稱、製作年月、進獻者名等信息,以便宮廷保管。
而且,乾隆帝還特製楠木箱,專門盛放收藏這些刀劍。楠木箱上,分別鐫刻 「功全利器」、「湛鍔韜精」、「神鋒握勝」、「霜鍔含清」、「寶治凝濤」等字句,藏於武庫。目的是繼承先帝遺志,訓諭後世,以記武成:
「內廷制勝鴻寶,武功良具,昭功紀獲……,於以見我朝宣威制勝之盛,昭垂法守,遠靖邇安,永永無極」。


乾隆到底長什麼樣?寫真油畫流出,畫像上有一個奇怪的地方 - 每日頭條

郎世寧 《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

153486301380026sr673o13乾隆畫像20188874152202

郎世甯
1756-1757年
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官网|明日西亚艺术中心|典藏|展览 http://bit.ly/2SFwqCD
62.6 × 51cm
《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是比較罕見的再現乾隆皇帝中年時期樣貌的半身便服像。 該畫作為紙本油畫,其尺寸與材質均符合現存的乾隆時期宮廷油畫半身像的規格。
《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描繪的是40歲左右的乾隆,當時他已經蓄有八字鬍和長髯。 畫中人物除了大致容貌與現存的乾隆皇帝繪像相似以外,還有一處非常明顯的特徵可以進一步確認這是乾隆本人的畫像:人物左眉中部由於毛髮較為稀疏而產生的斷眉。
畫中的服飾也符合當時宮廷的規制,傳教士的書信中也提到了皇帝曾穿著便服接見他們。 而《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畫中的非朝服冬裝帽也符合書信中的描述。
一般而言,皇帝的單幅肖像應該為正面,而這幅《乾隆像》作為側面像是難能可貴的。 儘管貴為一國之君,其畫像無可避免地被要求體現莊嚴肅穆以符合統治者身份地位,但皇帝的個人喜好更能決定繪畫的最終表現。

2020-02-19_085919

p25oo7poo45p453sn472ors72n74389s

乾隆25歲

os5p7p9rqq244n11nq5o67pno5220s8n

乾隆老年

8690333s75n941419o738o132883s4s1n9241777p71n45q982r03r72p66s85p3n8o464pop50845o2o4p5pps096p7qso6oqs9r9352q0o4o1pnq1qo3pp3s8p2479q885so42737n442rn8nrr8rs60005q1o

《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現藏於銀川當代美術館,高麗紙本油彩,繪畫時間1756-1757年。作者:郎世寧 https://is.gd/WSId0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