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以身家性命清除謠言 解京城之危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8日, 2018
唐 韓滉《文苑圖》。(公有領域)
唐朝時,有大臣告訴唐德宗,說韓滉趁著天子不在京師時,招募兵馬,修石頭城,準備謀反。德宗獲悉消息,對韓滉心生疑問。於是召來大臣李泌,徵詢他的建議。
李泌說:
「韓滉行事忠誠清廉。當時陛下離京在外,韓滉朝貢一直沒有停止。他鎮守江東十五個州,沒有發生盜賊之亂,這些都是韓滉的功勞。他之所以修建石頭城,是因看到中原離亂,風雲板蕩。他說,陛下將有永嘉之行,為了迎駕,所以準備防禦工事。這些都是為人臣子出自忠心的考慮,為什麼反而會認為是叛逆呢?韓滉秉性剛烈嚴肅,不依附權貴,所以招致很多誹謗。希望陛下明察,臣敢保證,他沒有二心。」
南京石頭城遺跡。
攝像者: Px820/Wikimedia Commons
德宗說:「但是,群臣議論紛紛,有關他的奏章呈上來很多,愛卿你沒有聽說嗎?」
李泌說:「微臣聽說過。而且還知道,因為毀謗韓滉的話太多,他在京師做官的兒子韓皋不敢告假省親。」
唐德宗覺得奇怪,既然他的兒子都怕成這樣,李泌為什麼還敢為他做擔保呢?
李泌說:「韓滉用心,微臣心裡很清楚。希望皇上公開表明信任韓滉,透過中書省宣示,使朝中所有官員都知道。」
德宗還是有些擔心,他很看重李泌,所以提醒他,為他人擔保不是容易的事,最好不違背眾意,以免受到牽連。
李泌退朝後,向德宗上了一封奏章,用全家上百人的性命,擔保韓滉絕對沒有叛逆之心。
唐鄭國公韓滉像。(公有領域)
幾天後,德宗對他說:「朕為你將奏章扣下了,沒有讓它傳出去。朕知道,你和韓滉有親戚關係,你就不愛惜自己嗎?」
李泌表示,不敢為了偏袒私親,就辜負皇恩。他實在覺得,韓滉沒有叛逆之心,他用身家性命為韓滉做擔保,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朝廷。
唐德宗表示不解,李泌保韓滉,怎麼會是為了朝廷呢?
李泌解釋道:
「現在天下旱災、蝗災洶湧,京城附近關中地區米價暴漲,一斗米要一千錢,糧倉儲量有限,即將耗盡,而韓滉治下的江東卻是大豐收。希望陛下將微臣奏章發到朝中,公布示眾,以澄清眾臣的疑惑;同時諭示韓皋回家省親。這樣會消除流言蜚語,使韓滉感激聖恩,並迅速辦理運糧之事。這難道不是為了朝廷嗎?」
聽到這兒,德宗明白了,當即下聖旨命韓皋覲見。德宗當面賜予韓皋官服,並曉諭韓皋,相信其父沒有二心,同時叫他向韓滉轉達京城需要糧食一事。
韓皋來到潤州,見到父親後,說起皇帝恩遇之事。韓滉感動得淚流滿面,當天親自到江邊,往京城運發了上百萬斛的穀米(一斛相當於十斗,即一百升),迅速處理了糧運之事。
唐 韓滉《五牛圖》(局部)。(公有領域)
五天後,韓皋準備還朝,他辭別母親時,哭聲傳到屋外。韓滉大怒,叫他出來,用棍子打了他一頓,親自送他到江邊坐船離開。當天江濤洶湧,他還是讓兒子韓皋冒著風濤乘船回京。
江南的另一官員陳少游聽說韓滉進獻貢米,也朝貢了二十萬斛糧米。德宗對李泌感歎說:「沒想到,韓滉還能使陳少游也跟著進獻貢米。」
李泌說:「豈止陳少游,各地都會爭著朝貢的!」
李泌公心為朝,頂著群臣沸騰的言論,用身家性命力保韓滉無罪。李泌對時局的見解、對同僚的信賴,使唐德宗打消疑慮,以信任昭示天下,消除了誹謗,終使韓滉沒有後顧之憂,竭盡全力支援供應糧食和布帛,解了京師缺糧的燃眉之急。韓滉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不僅沒有謀反之心,還因功成為朝廷重臣。@*#
事據:《資治通鑑》卷241;《智囊》卷6 


宋徽宗“瘦金體”題字:“韓滉文苑圖,丁亥御札”,下書“天下一人”押,遂定為唐代韓滉作。然從時代風格看,少唐畫氣息,最明顯的是衣紋線條顫動曲折,極似五代周文矩所創的“戰筆描”。另外人物頭戴的“工腳上翹”的襆頭形式,亦至五代才出現。同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一本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圖》卷,後半段畫面與此圖完全一樣,故可肯定《文苑圖》作者是周文矩,所畫內容為琉璃堂人物故事。至於兩圖孰為原本?抑或均屬摹本?據考,美國的《琉璃堂人物圖》卷水平較差,人物面相稍欠神采,衣紋用筆頗見柔弱,且圖首宋徽宗題“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神品上妙也”和下鈐“ 內府圖書之印”均偽,故此圖當為宋以後摹本。而《文苑圖》人物神采奕奕,筆墨功力深厚,本幅右下角又有南唐墨鈐“集賢院禦畫印”,證明此圖不會晚於五代,極可能即周文矩原跡,惟前半段已佚,也許周文矩又重臨了後半段,亦不排除為同時高手臨仿本。總之《文苑圖》屬五代真跡名品,殊無疑義。作品所繪琉璃堂人物故事,據考即唐玄宗時著名詩人王昌齡任江寧縣丞期間,在縣衙旁琉璃堂與朋友宴集的故實,與會者可能有其詩友岑參兄弟、劉眘虛等人。《文苑圖》繪四位文士圍繞松樹思索詩句,有倚壘石持筆覓句者,有靠松幹構思者,有兩人並坐展卷推敲改詩者,情態各異,形神俱備。所缺前半段從《琉璃堂人物圖》中可以看到,是畫四人圍坐議論,其中有一位僧人,還有侍奉的僮僕。從全卷場面可領略當時宴集之盛況。此圖畫法與《琉璃堂人物圖》及周文矩另一幅《重屏會棋圈》卷(宋摹本)相比較,風格相似,都呈周氏典型面貌,但水平卻有高下之分。本圖人物衣紋所運“戰筆描”細勁有力,曲折中見流暢,圓潤中具輕重,樹石勾染細緻,富層次和立面感,人物情態尤富神采,個性各異。作為五代一幅真跡,確反映了該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此圖見於《石渠寶笈·初編》和明·詹景鳳《玄覽編》著錄,可能曾入南唐後主李煜《閣中集》,後又入北宋徽宗《宣和睿覽集》。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文化藝術繪畫書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