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武廟的人物,你知道關羽是後面清朝才上來的嗎
2018-02-16 23:34
中國最早建立武廟是在唐玄宗時期(公元731年),那個時候還叫“太公尚父廟”,主神是姜子牙,張良是副祀,之後是歷代十位名將,也稱為“武廟十哲”。他們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中國最早建立武廟是在唐玄宗時期(公元731年),那個時候還叫“太公尚父廟” ,主神是姜子牙,張良是副祀,之後是歷代十位名將,也稱為“武廟十哲”。他們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清朝廷全力推崇關羽,關帝廟便成為了清朝時的武廟。有清一代,對於關羽都是極為推崇的。到了大清已亡的民國初年,暫住紫禁城的太妃們還時常拜祭關公,祈求關公保護她們。滿族人稱關公為“關瑪法”,即關爺爺的意思。當初,努爾哈赤等人熟讀《三國演義》,並把《三國演義》當兵書來看。受到這本書的影響,他們把關羽當作守護神來拜祭。後來,他們也一路勝利並取代了明朝。
中国最早建立武庙是在唐玄宗时期(公元731年),那个时候还叫“太公尚父庙”,主神是姜子牙,张良是副祀,之后是历代十位名将,也称为“武庙十哲”。他们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我们现在很熟知的三国人物里面,只有诸葛亮入选了武庙1.0版,关羽、张飞等人都落选了,只能做吃瓜群众,享受不到祭祀。
到了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時期(公元760年),唐肅宗尊姜太公為武成王,於是太公尚父廟改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與“武廟”相對應的是拜祭孔子的“文宣王廟”,也就是“文廟”。
到了唐德宗時期的782年,在顏真卿的建議之下,古今名將的數量增加到了64人。在武廟擴招的大背景之下,關羽和張飛終於可以進入武廟享受香火。
一直到了明朝初年,武廟的主祀都是姜子牙。其中的武將,根據統治的需要有所變動。比如在北宋時,宋太祖趙匡胤視察武廟,把白起撤出了武廟,理由是他殺降太多,不武。到了宋徽宗時期,又把白起請回了武廟。
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期,朱元璋把姜子牙移到歷代帝王廟配享,於是停止了武廟的拜祭。官方的武廟沒有了,民間的武廟就開始興起。明朝民間以拜祭岳飛的嶽廟為武廟,換言之,這個時期的武聖是岳飛。
轉眼就到了清朝,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武廟里基本沒有了岳飛。清朝廷全力推崇關羽,關帝廟便成為了清朝時的武廟。有清一代,對於關羽都是極為推崇的。到了大清已亡的民國初年,暫住紫禁城的太妃們還時常拜祭關公,祈求關公保護她們。滿族人稱關公為“關瑪法”,即關爺爺的意思。當初,努爾哈赤等人熟讀《三國演義》,並把《三國演義》當兵書來看。受到這本書的影響,他們把關羽當作守護神來拜祭。後來,他們也一路勝利並取代了明朝。
在清朝廷強力推廣之下,加上原本民間對關羽的崇拜,到清朝中期時全國有30多萬座關帝廟。大清滅亡之後,民國元年,當時的政府發布了“關岳合祀”命令,很多武廟、關廟重新請回岳飛,成了“關嶽廟”。總的來說,經過這三百年,關羽已經成為了武廟的代表人物,岳飛失去了原來的地位。
--------------------------------------------------------------------
<歷代名人書法碑匾佳作賞析> 圖與文:鄭溫乾
曲阜孔廟大成殿雍正皇帝御筆「生民未有」匾
釋文:「生民未有」匾,匾中央上方有璽文「雍正御筆之寶」。「生民未有」匾是我們看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從外觀上所能見到的兩塊大匾額之一,另一是「大成殿」匾。
「生民未有」寓意:自有生民以來,世上只出現一位這樣的聖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相關文字最早見於《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薑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孟子‧公孫衛》云:「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雍正皇帝「生民未有」御筆,約在雍正三年(1725年)或雍正四年題寫,主場懸掛在曲阜城孔廟,以後頒令大清帝國文廟(孔廟)大成殿懸掛,以昭告孔子及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尊榮。台灣彰化及台南孔廟因年代較早,都有此匾,視「生民未有」匾為鎮廟之寶。
------------------------------
岳飛關羽都是武聖,可雍正為何把安陽的岳飛趕出武廟?|一拍解謎
2017-10-01 由 一拍ANYANG 發表于歷史
岳飛廟 岳飛雕像
公元1726年,剛剛繼位不過短短四年時間的雍正皇帝下令,將擺放在武廟中數百年的岳飛牌位移出,而和岳飛一起在武廟中接受供奉的關羽,以及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反而被追封了爵位。宋朝名將岳飛為何淪落到如此地位?
關帝廟 關羽雕像
死後被官方禁止談論
公元1142年,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宋高宗與秦檜合謀秘密殺害於風波亭。岳飛遇害後,宰相秦檜一黨把持朝政,開始在王朝內部全盤抹殺岳飛的功績,甚至在史官記錄的國史中也抹去了岳飛的痕跡。曾經給南宋王朝帶來無限希望的岳飛和岳家軍成為了人們避之不及的話題。
殺害岳飛元兇 宋高宗趙構
子孫為他誇大史書
直到二十多年後,宋高宗退位,繼位的宋孝宗趙昚為了恢復祖宗基業,開始振興北伐的朝綱,於是,他需要岳飛曾經的戰績來為他的北伐夢想施加信心。岳飛一下子成為了大宋武將的楷模。之後,岳飛的子孫開始為撰寫《鄂國金佗粹編》。當然,這本書中材料由於很多非一手資料,再加上祖孫情節,所以,誇大之處在所難。
為岳飛開始平反 宋孝宗趙昚
元末史官大段抄錄發揮
到了元朝,特別是元朝末年。為了聚攏人心,元朝政府打算編修宋、遼、金三史,寫到《岳飛傳》時,史官們為求省事,就將岳珂編纂的《鄂國金佗粹編》進行了大段抄錄並巧加發揮。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宋史•岳飛傳》。而且這蒙古人對待岳飛還是不錯的。為了安撫江南漢人,不僅沒有廢止南宋朝廷對岳飛的封號,而且「降命敕封並如宋,止加保義二字」。就連「墳漸傾圮」的岳飛墓也撥款修葺一番。並且官方對岳飛的評價,也遠高於南宋王朝。而在民間,元朝達到藝術頂峰的元雜劇中也開始大量出現岳飛的形象。
維持岳飛形象的元朝皇帝們
岳飛成功進入神壇
到了明朝,岳飛簡直成為了朱明王朝的精神象徵。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岳飛的忠實粉絲,極其崇尚岳飛的軍事和文學才華。據史料記載,每每讀到岳飛在風波亭遇難的時候,朱元璋都會落淚傷感。再加上岳飛抗金的事跡正好符合了朱明王朝當時的政治需求,所以無論是在官方話語還是在民間視野中,岳飛都一再地被提起,並且地位被再度拔高。
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將岳飛列為歷代三十七名臣之一,並且把岳飛在廟宇中的祭祀地位提到了宋太祖的小廟旁邊。景泰五年,武功伯徐有貞在湯陰建造了岳飛廟,景泰帝還親自提御題下「精忠之廟」。
而到了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封岳飛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聖帝君」,將二者並祀為武聖。
岳飛的忠實粉絲 朱元璋
大清王朝將岳飛趕出武廟
清朝初期,反清復明的明朝遺民把抗擊大金的岳飛當成了他們的精神領袖。而滿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也十分佩服岳飛,還將他的兩個子孫改姓為岳。再加上賦予眾多岳飛神話色彩的小說《說岳全傳》的出現和廣為流傳,岳飛的形象也一度達到了最高峰。然而,康熙卻十分不喜歡這個曾經打過自己老祖宗的岳飛的抗金思想,反而讚賞秦檜的求和主張。所以,當輪到康熙的兒子雍正繼位後,雍正就把岳飛從武廟中趕了出來。
請岳飛出武廟的 雍正皇帝
直到雍正的兒子乾隆繼位後,岳飛才又重回官方的視野。1751年乾隆皇帝於九月十八日致祭岳飛曰:「惟爾公忠秉性,智勇超倫」,賜金匾「偉烈純忠」。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xn6x5jq.html
-------------------------
府城‧祀典武廟 @ cpc的空中放送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QmCuJT
--------------------------
清朝為什麼要將岳飛從武廟中移除,用關羽來取代呢?
03-08
岳飛,自從在風波亭遇害後,至今已有800多年,岳飛死後的事情,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關於他的討論,一直沒有間斷過。
岳飛死後的這一段歷史,他的形象起起伏伏一路顛波,岳飛死後,朝廷無人敢提起岳飛,關於他的一切,官方的文獻記載非常少,即便岳飛生前比較熟悉的一些朋友,也很少提及。因此,關於岳飛的事迹,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被多數人遺忘。
一直到岳飛死後20年,宋孝宗趙昚即位,這位南宋的皇帝一心想恢復祖宗的基業,收復被金人奪去的北方領土,於是平反了岳飛,岳飛的形象一下子就成為了大宋的武將楷模。
由於岳飛被朝廷封鎖了很多年,關於岳飛的信息極度匱乏,於是岳飛的第三個兒子岳霖就擔任起了整理岳飛文獻史料的工作,只可惜岳霖整理了一半就去世了,於是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岳飛的孫子岳珂手裡,最終花了五年時間,將岳飛的平生事迹,整理成了一本書叫《鄂國金佗粹編》,這本書非常全面的描述了岳飛的生前事迹。但是由於並非出自一手資料,而且還是自己的親人所編著,帶有個人感情色彩,或者誇大之處在所難免。
公元1343年,這個時候南宋早已經覆滅了,而且元朝的統治也在崩潰的邊緣,元朝統治者為了籠絡漢人,打算編寫宋,遼,金歷史,但是寫到岳飛的時候,遇到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岳飛的史料記載非常少,但是岳飛在漢人心中又是一個無法抹去的英雄形象,怎麼辦?
這個時候,元朝發揮了它的想像力,將《鄂國金佗粹編》中嶽飛的事迹大段的抄襲過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就這樣《宋史岳飛傳》新鮮出爐。這個時候的《宋史》已經面目全非了,不過對於元朝的統治者來說,杜撰一些情節,能夠鞏固自己的江山,太划算了。
從個人感情上出發,蒙古人對岳飛還是做得比較厚道的,蒙古人所寫的《宋史.岳飛傳》保留了岳飛生前大量的事迹甚至封號,歷史評價要遠遠高於宋朝時期。
到了明朝時期,岳飛的形象得到了升華,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將岳飛列為歷代三十七名臣之一,「從祀歷代王廟,配宋太祖享」,到了公元1454年,景泰帝創岳飛廟於湯陰故土,御題為「精忠之廟」。到了明神宗萬曆年間,岳飛變成「神」,明神宗加封其為「三界靖魔大帝」。
明朝時期,岳飛的形象幾乎可以說是朱氏明王朝的精神圖騰象徵,有種扮演著守護朱氏王朝的守護神角色。在這一時期,岳飛的形象達到了歷史最巔峰,經過兩個朝代幾百年的「神化」,岳飛從此脫離了人間,成為了人人膜拜的神仙級人物。
到了清朝,岳飛終於被拉下了神壇,清朝岳飛的形象非常的尷尬,清朝作為金人的後裔,要是廣泛去推崇岳飛的事迹,反而貶低了自己的老祖宗,但是滿人又想通過樹立漢人英雄形象,來緩和滿漢之間的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沒辦法,公元1726年,皇帝下令將被供奉了幾百年的岳飛從武廟移除,取而代之的是關羽。
清政府在全國各地建立關帝廟,想借關羽之名,將漢人對岳飛的尊崇全部轉移到關羽身上,這樣一來岳飛的地位一下大跌,各地方的武廟都被關羽霸佔,而關羽也在這一時期,被徹底神化,成為了人人膜拜的關公,抑或是財神爺!一直到民國時期,清朝覆滅以後,岳飛的形象才被重新塑造。
清朝這麼做,自然是關羽比岳飛更適合、更有利清廷的統治。
▇▇▇「001」
岳飛最著名的段子是精忠報國的刺字,最大的功績是抗金。
清朝正是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其祖先正是被岳飛吊打的金國。
清朝雖然統一了中原,但還是有很多大漢民族主義者在前仆後繼的進行反清活動,岳飛正是他們反清的重要精神偶像。
老百姓去武廟拜祭時,就會想起岳少保是精忠報國的大英雄,而滿清正是岳少保抗擊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將岳飛移除武廟就可以理解了。
▇▇▇「002」
關羽是一個對君王忠誠、對大哥講義氣的武將,也沒有和少數民族衝突的戰績。
使用關羽替代岳飛,能消除岳飛帶來的滿漢之間的民族裂痕,還能討好民間百姓。
因為從流傳度、知名度來說,在清代關羽是要強於岳飛的。
將重義氣、重承諾、故事豐富的關二爺請入武廟,受到很多幫派和普通百姓的歡迎。
清廷用關羽取代岳飛入駐武廟,確實對彌合滿漢民族矛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首先來說,清朝的背景。眾所周知,清朝的統治者原本是關外的女真人,他們進入關內打敗了明朝的統治,才建立了大清帝國。雖說現在社會講究民族團結,但是古人的思想是非常狹隘的,他們認為明朝才是漢人的天下,而滿清是外族入侵。作為抵禦外族入侵有功的岳飛,當然會被清朝統治者嫌棄,因此才會用關羽取代他。
其次,祖先問題。清朝在關外建立的王朝叫做後金,一聽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就明白了。岳飛抗擊的就是金朝女真人,並且把金朝打的節節敗退,最後差點就把金朝給打敗了。而最為金朝女真人的後代,滿清政府能允許岳飛在武廟中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最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封建歷史上,每個造反成功的皇帝,都會為自己正名,清朝也不了例外。既然清朝的統治者坐上了皇位,當然要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們自己當然知道自己是外族人,總不能還讓百姓去武廟拜祭岳飛吧,這不是攛掇百姓造反嗎,因此才把岳飛換成了關羽。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Jun 04 Mon 2018 11:57
一直到明朝初年,武廟的主祀都是姜太公-朱元璋把姜子牙移到歷代帝王廟配享,於是停止了武廟的拜祭/最早武廟是在唐玄宗時期(公元731年),叫“太公尚父廟”,主神是姜子牙,張良是副祀,之後是歷代十位名將,也稱為“武廟十哲”。他們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