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炳泰,字象賓,江蘇江陰人。初以國子監生召繪御容。南巡,應召試,賜舉人,授中書,官至兵部郎中。乾隆五十年以後御容,皆出所繪。又命繪紫光閣功臣像,人人逼肖,寫真之最工者
[清](一七四四至一八○七)藝林年鑑作(一七四三至一八○六)字象賢,一字霽堂,江蘇江陰諸生。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召試賜舉人。為內閣中書,入值畫院,官至兵部郎中。幼精寫像,不由師授。初隨尚書長安入都,召寫御容稱旨,隨命更定紫光閣後五十功臣像,並繪平事實上台灣功臣圖。兼工人物、花卉,卒年六十四,著紀恩詩稿。
作品/繆炳泰
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國[清]朝院畫錄、清畫家詩史


2018-05-09_1633190ec2f92d5fc81f6e6ef3766ef7cee4e9-450x686  

十萬火急 乾隆帝的「八百里加急令」為何人?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8日, 2018
十萬火急。
攝像者: PIERRE-PHILIPPE MARCOU/AFP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一幅掛在南書房的值班房裡的肖像畫抓住了乾隆皇帝的眼光。那是南書房一位翰林學士的肖像畫,畫中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靈動。乾隆帝驚奇地稱讚畫得「神似」,並詢問是何人所作,急急要把這位畫家召進宮來
畫中這位翰林學士在外放江蘇學政之前,請了一位江蘇江陰的畫師為自己畫了這幅肖像,任滿返京後,便將這幅肖像掛在南書房的值班房中。畫師名叫繆炳泰(1744年—1807年),是一位布衣庶民,字像賢,一字霽堂,生於乾隆年間。他具有藝術天賦,從小就能畫出很好的肖像畫,無師自通。
乾隆皇帝即刻下了一道十萬火急的「八百里加急令」,傳令將繆炳泰護送上京,不得延誤!
翰林學士聽到「八百里加急令」,惶恐地上奏說:「繆某人只是一名布衣,恐怕不堪在內廷供奉。」乾隆馬上下令賞繆炳泰為舉人。
到底「八百里加急令」顯示了什麼? 那時文件傳輸透過驛站,一般每隔20里設有一個驛站,普通文件和快速文件有區別,一旦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字樣,按規定要求以每日300里的速度快馬傳送,沿途所經各驛站都要如實登註到達的時間。最最最緊急情況,可以提高到一日800里的速度傳送,「八百里加急令」就是最緊急的公文了!
繆炳泰到了紫禁城後,立即受命敬繪皇上御容。繆炳泰跪著看了乾隆許久,卻遲遲下不了筆
乾隆帝讓他放心畫,不必擔心。繆炳泰叩頭回奏道:「臣其實是近視。」
乾隆皇帝馬上下令大內侍中捧出一大盤眼鏡給繆炳泰挑選。待繆炳泰戴上眼鏡,果然「不同凡響」,乾隆皇帝的肖像畫一揮而成。
繆炳泰繪製《乾隆皇帝朝服像軸》(公有領域)
當時乾隆已經是髙壽的晚年,他耳孔中長出一撮毫毛。其他畫師畫像時,大多不敢畫上,繆炳泰卻照實畫上這毫毛。
肖像呈上後,乾隆對照著鏡子仔細看過,很是高興,當下便賞賜繆炳泰郎中的官職,入值畫院。從此,乾隆晚年的肖像畫,都授予繆炳泰執畫筆了。繆炳泰後來還受命繪畫清朝功臣像五十軸。#
@*
資料來源:小橫香室主人撰:《清朝野史大觀》


乾隆皇帝本人畫像,喜歡的藏友收藏起來吧
2017-09-12 由 古玩趣藏 發表于歷史
【郎世寧乾隆皇帝閱駿圖屏】
《乾隆皇帝閱駿圖》屏,清乾隆,郎世寧繪,紙本,設色,縱134.1cm,橫138.2cm。
款識:「臣郎世寧恭繪。」下鈐「臣郎世寧」白文方印、「恭畫」朱文方印。本幅上方鈐「乾隆御覽之寶」。
圖繪年約40歲的乾隆皇帝,一身休閒的高士裝扮,在雕樑畫棟的游亭內,品茶賞馬的景致。馬,是乾隆皇帝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他每每出宮巡視各地或秋獮狩獵均要帶上良駒快馬以備隨時騎用。於是各地尤其是遊牧民族地區一旦有良種馬,紛紛敬獻宮廷,以邀恩寵。乾隆皇帝對獻上來的馬非常重視,不僅對它們精心馴養,而且還令宮廷畫家將它們畫下來,以作永久的紀念。
郎世寧年輕時受過較為系統嚴格的繪畫訓練,是清宮最重要的畫馬名家。他筆下的馬無論是奉敕依照真馬寫生,還是根據自己的觀察而創作的人馬畫、群馬圖,均形神兼備,這與他擁有嚴謹的西洋解剖學,堅實的素描功底密不可分。圖中種類繁多的樹木和陡峭的山巒應由中國宮廷畫家所繪,其茂盛的樹木與開闊的水域、蒼茫的遠山相互映照,顯現出疏密變化的節奏,同時,也生動地表現出夏季郊野的幽靜和濕潤。從畫面來看,背景的山石當出自中國宮廷畫家金廷標之手。
此圖為貼落式裝潢,四周以藍色綾圈邊,畫心污跡較重,應該是繪成後貼於某宮或某殿以便乾隆皇帝隨時觀賞之作。
【乾隆皇帝朝服像軸】
《乾隆皇帝朝服像》軸,清乾隆,絹本,設色,縱253cm,橫150cm。
【平定安南戰圖冊之阮光顯入覲賜宴圖】
《平定安南戰圖》冊之《阮光顯入覲賜宴圖》,清乾隆,佚名繪,紙本,設色,長55.6cm,寬91.2cm。
畫幅上部乾隆皇帝御題《阮惠遣姪阮光顯入覲賜宴之圖》詩,款識:「乾隆己酉仲秋御筆。」鈐「古希天子之寶」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印。「己酉」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時年79歲。
18世紀後半期,安南(今越南)內部因政權更迭,戰亂四起。歸仁府的阮文岳、阮惠(後改名阮光平)兄弟率兵推翻黎氏王朝,國王黎維祁出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國王之母和妻子向清廷求援,乾隆皇帝鑒於自康熙五年(1666年),清廷冊封大越王黎維禧為安南國王始,黎氏王朝即守藩奉貢,對清廷十分恭順,決定出兵幫助黎氏,恢復黎氏王朝在安南的統治。乾隆皇帝令兩廣總督孫士毅統軍征討,很快攻占了安南宣光、興化等處,擁立黎維祁重新承襲了王位。但是次年在清兵歡度年節時,遭到阮惠軍的大舉反攻,清兵倉皇應戰,損兵折將,黎城得而復失。阮惠雖然擊潰清軍,滅了黎朝,但他深知要想穩定秩序,加強統治,必須經過清王朝的承認與冊封才能取得合法地位。阮惠為轉變清廷「扶黎滅阮」的政策,不斷謀求改善與清朝的關係。乾隆皇帝面對阮惠執著的舉動和安南的政局,決定改變對安南的政策,由扶黎改為扶阮,冊封阮惠為安南國王。
乾隆皇帝為了紀念清軍出兵安南所贏得的數次戰役,同時褒揚在平安南戰役中廣西提督許世亨、總兵尚維屏、張朝龍等將士效命朝廷的英勇行為,諭令繪製一本《平定安南戰圖》冊(共6開)。其中除有表現壽昌江、三異柱右、市球江、富良江之戰的戰圖外,還有描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七月,阮惠遣其侄阮光顯奉表到達避暑山莊,乾隆皇帝在山莊內的清音閣大戲樓,接見阮光顯一行,並命他隨同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入座賞戲的《阮光顯入覲賜宴圖》。圖中乾隆皇帝精神飽滿,盤膝而坐,他面前是身著紅袍跪成一排的阮光顯等使臣。此令乾隆皇帝居高臨下的構圖,既寫實又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乾隆皇帝與使臣間嚴格的等級差,以及乾隆皇帝在畫幅中所擁有的君主皇權之位。
【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之廓爾喀使臣至京】
《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之《廓爾喀使臣至京》,清乾隆,佚名繪,紙本,設色,長55.3cm,寬91.4cm。
畫幅上部乾隆皇帝御題《廓爾喀陪臣至京》詩,款識:「癸丑新正御筆。」鈐二朱文方印「八徵耄念」、「自彊不息」,「乾隆鑑賞」白文圓印。引首鈐「太上皇帝之寶」朱文方印,並鈐清內府鑑藏印「三希堂精鑒璽」朱文印、「宜子孫」白文印。「癸丑」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時年83歲。
圖繪紫光閣前搭起寶帳,來自廓爾喀的使臣們早已跪在地上,迎候乾隆皇帝的到來。乾隆皇帝在眾人仰視之下,乘步輦款款而至,顯現出其至高無上的風範。
廓爾喀(即今尼泊爾)地處中國西藏的西南,其疆土與西藏犬牙交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兵侵入後藏,理藩院侍郎巴忠隱瞞朝廷,同意西藏的噶隆與廓爾喀達成退兵納款的合約。三年後,廓爾喀藉口債務未清,再次出兵西藏,此次他們遭到了清軍的痛擊,此次戰役也成為乾隆皇帝「十大武功」中最後的一功。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家按照慣例,創作了《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以表彰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1792—1793年)遠征的將士,弘揚乾隆朝的武功。
此圖冊共8開,分別表現了「攻克擦木」、「攻克瑪噶爾轄爾甲」等主要戰役及乾隆皇帝在紫光閣接見廓爾喀使臣的「廓爾喀使臣至京圖」。由於圖冊每幅所描繪的內容都各有所據,基本符合歷史事實,因而具有極重要史料價值。
【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之廓爾喀使臣至京】
《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之《廓爾喀使臣至京》,清乾隆,佚名繪,紙本,設色,長55.3cm,寬91.4cm。
畫幅上部乾隆皇帝御題《廓爾喀陪臣至京》詩,款識:「癸丑新正御筆。」鈐二朱文方印「八徵耄念」、「自彊不息」,「乾隆鑑賞」白文圓印。引首鈐「太上皇帝之寶」朱文方印,並鈐清內府鑑藏印「三希堂精鑒璽」朱文印、「宜子孫」白文印。「癸丑」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時年83歲。
圖繪紫光閣前搭起寶帳,來自廓爾喀的使臣們早已跪在地上,迎候乾隆皇帝的到來。乾隆皇帝在眾人仰視之下,乘步輦款款而至,顯現出其至高無上的風範。
廓爾喀(即今尼泊爾)地處中國西藏的西南,其疆土與西藏犬牙交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兵侵入後藏,理藩院侍郎巴忠隱瞞朝廷,同意西藏的噶隆與廓爾喀達成退兵納款的合約。三年後,廓爾喀藉口債務未清,再次出兵西藏,此次他們遭到了清軍的痛擊,此次戰役也成為乾隆皇帝「十大武功」中最後的一功。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家按照慣例,創作了《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以表彰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1792—1793年)遠征的將士,弘揚乾隆朝的武功。
此圖冊共8開,分別表現了「攻克擦木」、「攻克瑪噶爾轄爾甲」等主要戰役及乾隆皇帝在紫光閣接見廓爾喀使臣的「廓爾喀使臣至京圖」。由於圖冊每幅所描繪的內容都各有所據,基本符合歷史事實,因而具有極重要史料價值。
【繆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軸】
《乾隆皇帝朝服像》軸,清乾隆,繆炳泰繪,絹本,設色,縱253cm,橫146.2cm。
【乾隆皇帝一箭雙鹿圖】
《乾隆皇帝一箭雙鹿圖》軸,清乾隆,絹本,設色,縱167.5cm,橫113.2cm。
乾隆皇帝御題詩二首,款識:「戊申六月御題。」鈐「古稀天子之寶」朱文方印、「猶日孜孜」白文方印。永瑢、永瑆、和珅、王傑、董誥題詩恭和。「戊申」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皇帝時年78歲。另鈐「太上皇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等印。
圖繪乾隆皇帝騎馬射鹿,而且一箭擊中雙鹿的場景。此圖不僅顯示出乾隆皇帝老當益壯、身手敏捷的體能和他嫻熟的馬上騎射技術,而且也顯示了他所使用的御用弓具有優良的品質。乾隆皇帝對弓的材質、工藝、性能等有著極高的要求,其所用的弓有數十張之多,多為木胎,外面固以牛角筋膠,內面貼樺皮,中加暖木為弓把,弦為鹿皮製,彈力大而且耐用。每次狩獵畢,乾隆皇帝命將擊中過獵物的弓貯藏起來,並在其上刻留功績,如:「乾隆二十二年帶領準噶爾投降人眾木蘭行圍上用寶弓,在依綿豁羅圍場射中一鹿」。
此圖沒有落年款,但是通過乾隆皇帝微胖發福的體態可以推斷,此圖反映的是乾隆皇帝晚年的秋獮行獵活動。史料記載,乾隆皇帝直至79歲(1789年)高齡還能搭弓射箭,馳騁獵場。從畫風來看,畫中的人和馬有可能為艾啟蒙所畫。
感謝今日頭條提供大家交流的平台,也感謝大家的關注,這裡是廣大古玩收藏愛好者學習,分享和交流的家園。定期為您提供全球藝術品最新資訊、市場行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65e89kq.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