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禮密臣一同返回臺北府的日軍在離開中壢後,在桃仔園駐紮一夜。桃仔園就是今桃園景福宮周圍之地,南迄鐵路線,北達永和市場一帶,是桃園的主要商業區。在清雍正年間,仍為原住民棲息之所,為一大片無人墾殖的茅草區,稱為「虎茅莊」。至乾隆2年(1737),移民拓墾隊伍中有人種植桃樹;後來這裡的住民以漳州人為多,他們改稱這裡為「桃仔園」。乾隆29年(1764)的《續修臺灣府志》記載為「桃仔園」,同治19年(1870)的《淡水廳志》則記載為「桃園」。至光緒14年(1888),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任內,實施土地清丈,《魚鱗圖冊》上載為「桃園」,日治以後據此廢桃仔園之稱,以桃園為地名。足跡˙臺灣˙人類學|桃仔園 https://bit.ly/3JQ7IKc
桃澗堡,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桃園市的龜山區中西部、蘆竹區南部、大園區東部、桃園區全部、八德區全部、中壢區中東部、平鎮區全部、楊梅區東北部、大溪區西北部及龍潭區全部。
桃澗堡西邊及南邊為竹北二堡,北邊為八里坌堡,東邊為海山堡,南端與蕃地有一小段邊界[1]。
管轄街庄
桃澗堡共轄74個街庄[2]:
今桃園區境內:桃園街、大樹林庄、大檜溪庄、小檜溪庄、水汴頭庄、埔仔庄、中路庄、崁仔腳庄
今龜山區境內:新路坑庄、舊路坑庄、兔仔坑庄、楓樹坑庄、山頂庄、大湖庄、下湖庄、苦苓林庄、山尾庄、菜公堂庄、南崁頂庄
今蘆竹區境內:南崁下庄、南崁廟口庄、南崁內厝庄、蘆竹厝庄、新興庄、中興庄、福興庄、大竹圍庄、新庄仔庄
今中壢區境內:興南庄、中壢埔頂庄、內壢庄、青埔庄、水尾庄、後藔庄、石頭庄、芝芭里庄、洽溪仔庄、三座屋庄
今平鎮區境內:宋屋庄、北勢庄、雙連陂庄、安平鎮庄、山仔頂庄、南勢庄、社仔庄、東勢庄
今楊梅區境內:高山頂庄
今八德區境內:八塊厝庄、霄裡庄、下庄仔庄、大湳庄、小大湳庄、茄苳溪庄
今大溪區境內:員樹林庄、埔頂庄、南興庄、蕃仔藔庄
今龍潭區境內:龍潭陂庄、八張犁庄、烏樹林庄、竹窩仔庄、四方林庄、黃泥塘庄、九座藔庄、三坑仔庄、三角林庄、打鐵坑庄、大坪庄、十一份庄、淮仔埔庄、泉水空庄、銅鑼圈庄、三洽水庄
今大園區境內:竹圍庄
桃仔園的緣由-桃園市桃園區公所 - https://goo.gl/HH3wrg
--------------------
桃澗堡的範圍包括今桃園縣的龜山鄉中西部、蘆竹鄉南部、大園鄉東部、桃園市全部、八德市全部、中壢市中東部、平鎮市全部、楊梅市東北部、大溪鎮西北市及龍潭鄉全部。 [1]
------------------------------------------
芝芭里,是臺灣桃園市中壢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中部偏西。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與芝芭里相近。
本地區東北部為「高鐵青埔特區」的一部分。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芝芭里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芝芭里庄」,隸屬於桃澗堡。該庄北與洽溪仔庄為鄰,東與青埔庄、興南庄為鄰,南邊為三座屋庄,西邊為大崙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桃仔園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改名桃園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芝芭里」大字,隸屬於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大字下有「芝芭里」、「大路下」小字名[2]。
戰後中壢街改制為中壢鎮,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桃、竹、苗分治,中壢鎮改隸屬於桃園縣。1967年,中壢鎮因人口達10萬而改制為中壢市。2014年12月,桃園縣升格為直轄桃園市,中壢市改制為中壢區。
交通
省道台31線又稱「高鐵橋下桃園段道路」,是蘆竹至湖口與高鐵併行的平面幹道,大致以東北—西南走向經過芝芭里地區西北部,向東北可前往青埔及中壢、大園、蘆竹的高鐵沿線各地,向西南可前往新屋、楊梅、湖口的高鐵沿線各地。
縣道113號是大園至龍潭十一份的道路,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經過本地區中部,向北可前往青埔、大園後,於埔頂與省道台15線交會;向南可前往中壢市區、龍潭後,於十一份與省道台3甲線交會。
從芝芭里賴家古文書看地方發展 @ 中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gMgXfv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臺灣堡圖相關圖層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 https://goo.gl/peLJYs
中壢市商店街
1930年代,中壢市商店街,今大同路,從今中平路口往大同路與新生路的岔口拍去。照片左側那一排美麗的店面,至今有一棟老房子還在(大同路156號)。
中壢,古時稱澗仔壢,三百多年前,開始有閩粵移民至此拓墾,接著客家鄉親絡繹不絕抵達此地,落地生根,形成了以客家族群為主體的聚落,此處為兩條河流(新街溪、老街溪)環繞,被溪流形成的坑谷,客語稱為「壢」,遂以「澗仔壢」地名,也同時是南北往來的重要驛站。日治前,劉銘傳在此興建鐵路,再加上日本時代的經營,形成北台灣的貨物集散中心,更突顯其位居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中壢開發的時間極早,居民沿著老街溪河域一帶聚集,客庄市街在此孕育而生,形成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壢老街」。(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1860-196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163124053704144/permalink/4977967542219787/
從繪製於光緒年間的《桃澗堡圖》
桃園縣八德市聚落發展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bit.ly/3s8csnW
從芝芭里賴家古文書看地方發展 @ 中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Qu9Ri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