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景點雪崩下跌?這處今年將突破500萬人潮
分享全台景點雪崩下跌?這處今年將突破500萬人潮到Facebook 分享全台景點雪崩下跌?這處今年將突破500萬人潮到Line 分享全台景點雪崩下跌?這處今年將突破500萬人潮到Google+
駁二藝術特區的人潮。(記者葛祐豪攝)
2018-01-19 08:34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全台多處觀光景點,包括墾丁、太魯閣等,都傳出遊客雪崩式下跌,但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因輕軌全線通車,今年參觀人次將上看5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駁二的動漫祭。(記者葛祐豪攝)
駁二的動漫祭。(記者葛祐豪攝)
台灣不少觀光景點因同質性高,加上中國團客銳減,遊客人數慘跌,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前9月,遊客減少最多的前5大,依序是墾丁貓鼻頭公園降幅59%、太魯閣國家公園降幅43%、中正紀念堂降幅35%、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降幅29%、花蓮鯉魚潭25%。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去年一整年的參觀人次出爐,為426萬人次,雖比前年略減,減幅約2.5%,但駁二強調,這是受到輕軌興建經過駁二的影響。
不過,去年7月,高雄輕軌第一階段先通車到駁二大義站、9月全線通車到哈瑪星站,駁二的蓬萊、大義、大勇等3個倉庫群,因輕軌通過串聯,交通往來更便利,高市文化局估計今年駁二的參觀人潮,可望上看5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駁二藝術特區已成為高雄最亮眼的藝文指標,除了各式藝文展覽,目前倉庫群有數十家特色商店進駐,另有2家書店、1家電影院、3家畫廊、6家餐廳等,是國外旅客到高雄必遊的景點,尤其是港澳及東南亞背包客,特別喜歡來。
駁二今年又添一處新亮點,全台唯一景觀陸橋餐廳,於駁二旁的舊公園陸橋開幕,可遠眺哈瑪星鐵道公園與港口美景。
來自80年前的台灣紀念章!超珍貴老照片,帶你看見曾祖父的時代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今天的台灣,無處不章。
東北角海岸,草嶺古道口那邊,單單一個大里旅遊中心裡,牆上置了一個台灣的模型,島嶼胸腹隔成20幾個方格,就放了超過20枚的旅行紀念章。旅遊地點不說,大眾運輸系統的高鐵、台鐵、捷運,站站有章,往往還不只一個。商家也很有意識,誠品書店、袖珍博物館、金石堂書店,都有細膩的漂亮章。對於紀念章蒐集家來說,台灣真是天堂。保守估計,全台至少有上千個章展開雙臂歡迎青睞。
除了台灣,全世界只有日本,可以隨處遇見旅行紀念章。台灣紀念章的發展歷史也必須追溯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
最早的旅遊紀念章,身在玉山頂
台北城內的京町大街(今博愛路)上,靠近沅陵街口,有一家叫「以文堂」的印章店,老闆姓松田,他不是每天老老實實窩在店裡埋頭刻章,1923年曾經捐了500株日本櫻花樹苗,種在新高山(今玉山)上。會有此舉是前一年的11月8日,他登上了新高山。在快4,000公尺高的山頂,拿出看家本領,刻了一個「新高山」章,還準備了「印肉」(日文,印泥之意),留下來給後繼者, 作為征服玉山的印記。這應該是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旅遊紀念章。
報紙版面的下方少少的5行字,記載了松田老闆的新聞,但當時的小新聞沒有留下章的模樣,大概未預料到將來化為舊事時,會轉身變成一項創舉。松田老闆純粹以文字表現,抑或雕飾了圖案,完全無線索可追。
4年後,又有來自新高山的紀念章,而且一套4枚,報紙刊出了3個。話說這一年夏天,台北第一高女與第二高女的學生豪情壯志,準備攀登新高山,《臺灣日日新報》也很給力,準備派人去跟拍影片,給這些青春少女鼓勵兼加油。報社還想到一位33歲的愛山家,名叫青木繁。
青木繁是森林專家,當時正在高等農林學校擔任助教授,後來還成為台北帝大的教授,他熱愛台灣山林,寫了許多山林隨筆文章,被認為是近代台灣自然書寫的第一人。早在日本時代,青木繁已經深刻發覺台灣山林之勝。他說,台灣面積小,已命名的高山就有48座,真可謂高山國。他鼓勵「垂直行走台灣」,而不只是平地旅行,水平領略台灣。
青木繁熟悉台灣高山,報社就請他繪製新高山的紀念章。青木設計了4款,大同小異,圓圈內,只有簡單的山形,其他均為文字。中間都寫「新高登山」,右邊寫登山路上的各站,像是「內茅埔」、「東埔」、「八通關」。左邊則標上海拔高度。報紙上刊登的三枚看來,最可觀的是三個「山」字,字體都不同,宛如訴說高山變化萬千的本色。
台灣第一位自然書寫家青木繁設計了4款新高山紀念章,其中3枚印章曾被登在報紙上。
4枚紀念章最後由報社的人帶到新高山上。當女學生歷經千辛萬苦,登上台灣第一高峰,她們摘下一路相陪的斗笠,取下包在斗笠外的白布,蓋上紅紅的青木繁老師設計的紀念章。這一蓋,如同按下快門,而原本反光遮陽的白布,就是相紙了,捕捉了站在巔峰的永恆一刻。
從紀念郵戳到鐵道風景章的全國風潮
20年代零星可見提供造訪者自由戳蓋的紀念印章,1930年代,觀光、旅遊、參觀、參拜等相關紀念章才真正進入大爆發的時代,出遊時,帶著一本「集印帳」,成為一種新流行的興趣。1935年的博覽會正是紀念章的盛世,主辦單位大半年前就開始公開有獎徵求大會本身的紀念章設計圖,886件參選,最後選出3款,都由台北的日本人設計,第三名三浦鑑子還是一名女性,就住在現今熱門的觀光景點東門站那邊。3款各做300, 散放在各官府機關、銀行、工場、旅館、俱樂部,讓一般民眾處處撞見博覽會。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選錄了展館與會場相關的部分紀念章,共40枚,本書主人翁楊雲源蓋了其中的18枚。在正式紀錄看不見的背後,還有更多更多紀念章;整個台北可說有一支紀念章大軍,紮營插旗,駐守各地,為博覽會助勢,也為台灣效力,大聲宣傳。楊雲源蒐集了300個戳章,正是證明,裡頭的民間商店紀念章數目遠勝過官方。
楊雲源戳蓋的三枚大會紀念章。
從以文堂老闆、青木繁到台灣博覽會,大家會推出紀念章,並非出自天外飛來的靈光。20年代以前,有一種紀念章的蒐集熱已經燒很久,只是集章方式、本質略有不同。那時的紀念章不是免費押捺,不由民眾自己蓋印,蓋章時間多半為期3天或5天,紀念章都由郵局刻製。到30、40年代仍有,楊雲源也蒐集了一些。
當時專稱這類紀念章為「特殊通信日附印」,就是中文概念的「紀念郵戳」,一般文章會指為「記念スタンプ」。日本時代的第一枚紀念郵戳於1902年6月20日誕生,那時候,日本為慶祝加入萬國郵政聯盟25週年,特製了「萬國郵便聯合加盟二十五年祝典」紀念章,20日起3天之間,戳蓋於郵件上。
本來都是一些嚴肅的大日子才有資格發行紀念戳章,1931年4月1日,日本關東廳的郵便局創新推出旅行紀念章。到特定的名勝觀光景點,只要在當地買一錢半的郵票,貼在白紙、筆記本、明信片都不干涉,就可以到郵局戳蓋風景名所紀念章。此舉大成功,郵局賺到錢,遊客增加旅行趣味,觀光地擴大宣傳。全日本其他郵局快步跟進,台灣也在夏天動起來,請出在台北教美術的畫家鹽月桃甫操刀,踏查全台景點,畫了119幅,提出給遞信部審查。紀念郵戳收藏家服部武彥就是審查委員之一。查選出首批30個章,1932年元旦,台灣也開始有風景名勝的紀念郵戳了。
楊雲源的收藏。當時到特定的觀光景點,買一錢半的郵票,就可以到郵局戳蓋風景名所紀念章。
不知道是否受到風景紀念章風潮的啟發,福井縣福井驛(火車站)的站長富永貫一也思考如何增添旅客遊興。他在車站洗手間放了三個花器,插上鮮花,另做了福井站的紀念章,把福井著名的布料花紋和藤島神社刻上去,免費供旅客隨意蓋在扇面、集印冊或明信片。1931年5月5日,日本第一個車站紀念章於焉問世。旅行刊物《旅》1931年6月號報導了福井站紀念章,此後,星火燎原般,日本「駅スタンプ」(鐵道車站紀念章)一個一個冒出來,《旅》雜誌也拚命一個一個仔細介紹。
台灣再次捲入潮流裡,1932年3月,台北、高雄、彰化、屏東、蘇澳、北投等火車站也推出紀念章饗客了。同一年,全台馬上累積快30個車站紀念章。
30年代初期捲起的紀念章狂潮,一波一波推高,1935年台灣博覽會來到最高潮,楊雲源的集印簿出土,展示了當年盛況。餐廳、電影院、照相館、書店、文具店、印章店、藥局、菓子店、皮鞋店、布店、咖啡店、旅館、市場、廟宇、神社、溫泉旅宿,全都登場了,紀念章的舞台不再只有郵戳和鐵道。
一個木匠收集的紀念章,你認得出他們嗎?
.霞海城隍廟 かかいじょうこうびょう/大稻埕永樂町
霞海城隍廟紀念章。
台灣小說家東方白是大稻埕之子,1938年生於下奎府一丁目,今太原路的一個巷子。他爸爸則在迪化街的永樂市場內開店修理鐘錶。東方白對永樂市場有許多精細的回憶。他記得永樂市場旁的霞海城隍廟有好多出入口,裡頭動靜盡收眼底。他最喜歡廟裡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也喜歡各形各狀的十八羅漢,但不喜歡七爺八爺。矮壯、穿黑袍的八爺還好,七爺瘦臉、高個子、穿白衫,還蓄長鬚、吐長舌,東方白說,「直像上吊的殭屍」,夜裡撞見,真會嚇死。
東方白不喜歡的七爺八爺,卻正是霞海城隍參拜紀念章的主角,而且,不僅不可怕,還被刻畫得有幾分無辜可愛。七爺八爺在紀念章內分站兩側,合宜反映他們的身分;城隍廟真正的主角是城隍爺,七爺八爺只是主角的部將。
每年農曆5月13日,霞海城隍出巡遶境,皆有黑白無常於一旁護駕。
‧龜甲萬きっこーまん/城內本町
龜甲萬紀念章。
龜甲萬醬油不是台灣原生的品牌,日本時代傳入,到了一九二九年,台灣經銷龜甲萬的代理商聯合成立「龜甲萬醬油販賣株式會社」,紀念章斜斜的那一排字就是這個社名。
龜甲萬不只有醬油,紀念章上,三個廚師除了抱著醬油,也抱著味噌和「味淋」(一種日本調味料,有米酒的成分)。
台博會場內置放了許多長椅,椅背可見不少龜甲萬的廣告。
.西門市場 せいもんしじょう/西門新起町
西門市場紀念章。
西門市場就是今天西門町的古蹟西門紅樓,建於1908年,也稱新起町市場,可說是台北日本人的廚房,生活的食材、用具,應有盡有。
西門市場的營業場區包括三部分,一是八角堂內,一是所謂的「本館」,亦即緊黏在八角堂的十字型區域。第三部分在八角堂和本館之外,靠牆有一些小店,稱為「外店」。
西門市場建於1908,除了八角形磚樓,樓外還有小賣店。整個市場各店都有,滿足生活所需,不限生鮮。
到了1928年,西門市場進行一次大重整,八角堂的樓上變食堂,一樓減為八家店,包括洋雜貨、鞋、玩具、化妝品、陶器、荒物(刷子、籃子等日常生活器物)、文具、菓子等商店。
本館則有68家店,其中,22家魚店、10家蔬菜店、5家牛肉、豬肉店,漬物有3家,賣水果、雞肉和豆腐、蒟蒻的各2家。配置上,從八角堂轉入本館的直直通道,兩邊分布非生鮮類的店家,像是鹽干魚、蒲鉢(魚板)、佃煮、豆腐等。到了十字交叉的中央,則是新鮮魚店區。兩翼再分布肉店和蔬菜、水果店。
西門市場博覽會期間的紀念章圖案,只有魚、大蘿蔔和高麗菜等,其實還未能涵蓋其豐富的多樣性。楊雲源造訪的兩家店,均屬八角堂和本館以外的外店,「山田時計店」為鐘錶店,「三上」為洋雜貨店。
依1936年版的台北市商工名錄,西門市場的外店有35家,其中,台灣料理名店「來來軒」也在西門市場設了分店,賣日本人愛吃的炒米粉。
好書推薦:
書名: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作者:陳柔縉
出版:麥田出版
出版時間:2018/03
「封蠟章」正流行! 一滴一壓間感受貴族華麗氛圍 - 小編精選 - 自由影音 - 自由電子報 - https://goo.gl/Hq7Ss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