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藤新平/醫療是統治台灣的策略之一/後藤新平的生物學統治/後藤新平的治台名言:「台灣人貪生怕死、貪小便宜、愛面子!」/台灣第一次有平均壽命推算是1905年,女31 歲,男 28 歲,1945年日本人撤退時,女生的平均壽命來到53歲,男生則是46歲,女性增加了22歲,男性增加了18歲/後藤新平身高只有163公分,體重卻有72.4公斤,可說是肥胖短小身材。不過,兒玉源太郎更糟,身高只有150公分。真是人不可以體格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3WtcSr
台灣歷任總督+乃木太夫人墓-乃木的太夫人,隨兒子來台,這位日本老太太曾在台北提倡「放足」(解纏足);乃木太夫人埋骨台灣,墓址在今日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的日本人墓園。光復後,墓碑被違建戶當做建材,1981 年,被一位日本觀光客發現,他們心目中的「戰神」乃木大將老母墓碑,竟然被如此糟蹋,好不痛心乃設法送回日本+1912年明治天皇大葬,乃木希典切腹自殺,其妻亦以短刀割頸自殺,為天皇殉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IunkOn
後藤新平台灣行政----PDF-----
---------------------------------
1905年的兒玉源太郎
國立臺灣博物館內的兒玉源太郎銅像。
兒玉源太郎(1852年3月16日-1906年7月23日),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長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將後繼田村怡與造為陸軍參謀次長(參謀總長為大山巖),日俄戰爭中兒玉源太郎升為大將調為滿州軍總參謀長,在203高地爭奪戰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將為戰場總指揮。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生平
1852年4月14日,兒玉源太郎出生於日本周防國德山藩(今山口縣),是武士兒玉半九郎長子,幼名百合若,後稱健。9歲時,父親為藩內守舊派暗殺,姐夫繼承了家業,後來他在革新派的支持下才繼承家名,
1868年,兒玉源太郎初次上陣,是參加戊辰戰爭,後任兵部省禦雇。大阪兵學寮(陸士前身)畢業。
1871年4月15日,初任陸軍准少尉, 佐賀之亂時他作為大阪鎮台大尉副官從軍,在戰場上負傷,神風連之亂時,他是熊本鎮台的副參謀長,以手腕高超著稱。
1877年西南戰爭,西鄉隆盛帶了三萬五千人包圍了熊本城,兒玉源太郎鎮守熊本城,眼看著就守不住城了,守軍中有人想起來當年從法國買了兩門炮,從來沒有使用過,這時候架起炮來照著說明書開了一炮。炮彈雖然不知道打到什麼地方去了,但攻城的敵兵真正被嚇跑了,不管指揮官怎麼命令,再也不肯近城一步。兒玉高興的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哈哈,馬鹿野郎地跑了,統統地跑了、跑了」。
兒玉源太郎在西南戰爭一戰成名後,歷任近衛參謀副長,步兵第2聯隊長兼佐倉營所司令官,參謀本部管東局長。在他曾陪同陸軍大臣大山巖到歐洲進行軍事視察後,日本陸軍的學習對象由法國改為德國,被任命為陸軍次官,參謀本部第一局長兼陸軍大學校幹事,監軍部參謀長兼陸軍大學校校長,協助德國教官梅克爾少校訓練軍隊。
1889年8月24日,兒玉源太郎晉升陸軍少將,任監軍部參謀長。改任陸軍次官兼軍務局長兼陸軍省法官部長。
甲午戰爭開始後,任大本營留守參謀長兼臨時檢疫部長,積極策劃侵華戰爭,被稱為「日清戰爭的蕭何」。日軍攻陷平壤和黃海海戰後,由於掌握制海權後,立即組編侵華日軍第二軍。由於陸軍大臣大山巖出任第二軍司令官,他於是成為實際上的陸軍大臣,對日本侵華戰爭,從兵力部署到物資輜重,無一不躬行實踐。1895年8月20日,日本明治天皇賜其金鴟勳章及旭日重光章,並授予男爵爵位。後擢任第3師團長、內務大臣。
擔任臺灣總督期間
甲午戰爭後,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及澎湖列島被割讓於日本。當時日本為了迅速平定臺灣,採取了剿撫並用的手法。但前三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都沒能控制住臺灣,在乃木希典看來,日本治台,得不償失,軍費開支每年高達700萬日元,日本還得從中國的賠款中拿出1200萬對臺灣進行軍費補助。龐大的經費開支使日本不但沒有從臺灣的割讓中得到實際利益,反而成了日本的沉重包袱,萌生出賣臺灣的構想,並說動了當時的首相松方正義。經過一系列幕後活動,初步決定以1500萬法郎(一說一億日元)把臺灣賣給法國。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為日本首相,乃木希典正式在軍政會議上提出了《臺灣賣卻論》,要把臺灣賣給法國,甚至清朝,獲得日本外務省的支持。兒玉源太郎起立發言反對說:「我認為,臺灣係日本南部的屏障,軍事價值甚大,不能賣給法國。當初為了得到臺灣,我們費了那麼大的力,死了那麼多的人。若將臺灣賣給他國,長遠看來並不划算。至於乃木總督提到臺灣不好治理的問題,我覺得不是臺灣不好治理,而是我們管理臺灣的官員無能,如果首相覺得政府中找不到能治理臺灣的總督,我願前往。」反諷了乃木希典,伊藤當下決定由兒玉源太郎接任臺灣總督。
治臺善跡
1898年3月,兒玉源太郎到達臺灣,接任總督,他帶來一位得力助手,原內務省衛生局長後藤新平。1898年3月2日,後藤新平改任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此職為總督府第二高官,後改稱民政長官。後藤在兒玉的全權信任下,立即在臺灣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殖民措施,一切隨機變化,因時造就,人稱無方針主義。
治安政策上,兒玉、後藤廢除了乃木總督成效不彰的三段警備制,讓警察深入民間,追緝抗日分子,政府則軟硬兼施,又採取糖飴與鞭的政策。一面招安游擊隊,大多歸順後,即不予處分,政府還給予創業津貼,命其踏入社會,尋找工作。如不投降,則殘酷鎮壓。兒玉、後藤並運用保甲制度,推行連坐法,使民眾之間互相監視,避免一般平民與抗日分子合流。
內政政策上,兒玉、後藤舉辦「饗老典」的敬老活動,如「揚文會」等重視學者的活動,也舉辦商人的表彰活動等,讓仕紳得以滿意。對於普羅大眾,兒玉、後藤充實衛生設備,修建下水道,並且注意污水排放,增加民眾保健意識,保障飲用水衛生,使得臺灣人早年聞之色變的鼠疫、瘟疫等逐漸絕跡。
經濟政策上,兒玉、後藤對老百姓喜歡的鴉片陋習,從肅清改為放寬至「專賣」,實行了食鹽、樟腦、香菸、酒類、鴉片等專賣制度,兒玉與後藤在臺灣努力經營、生產各種物資,使日本大獲其利,並且提出了「有關臺灣統治的既往及將來」備忘錄,揭露經營對岸的廈門港之動機,發表在廈門設置臺灣銀行支店(分行)的想法,以此為日本南進的策略鋪路。
農業政策上,兒玉、後藤又頒布了《臺灣地籍規則》、《土地調查規則》,並對全島土地重新丈量。通過這次丈量清理,臺灣耕地面積比原來多了一倍,日本對臺灣的土地稅收入也因此翻倍,尤其是蔗糖政策,日本以前砂糖價格常常一日數漲,經過兒玉、後藤的考察,臺灣的土壤和氣候很適合種植甘蔗,所以兒玉、後藤鼓勵種植甘蔗,幾乎年年豐收,並在臺灣製成粗糖,統一收購,運往日本,進行細加工,既讓日本當局賺了大錢,也幫助了許多日本國內失業人員,還緩和了日本的糖價。兒玉、後藤在臺灣推行的一系列殖民政策,使臺灣富裕,走向現代化。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兒玉源太郎雖仍兼任臺灣總督,但已回軍部任職,與他同時上任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成為臺灣實際的統治者。兒玉在臺灣任期長達8年多,幾乎是歷任總督中最長的。日本政界評價兒玉後藤開創了一個時代,奠定了臺灣殖民統治的基礎,而日本當局嘗到了甜頭,再也沒有人提起要將臺灣轉賣給他國的事了。
支助保護清國旅臺人士
1897年11月上旬,陳少白在日治臺灣臺北創立興中會臺灣分會,會員有楊心如、吳文秀、趙滿期、容祺年、莊某等五、六人,並逐漸打開局面。陳少白並多次至臺灣指導興中會臺灣分會會務,並先後獲取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的支持與援助。[1]1900年,孫中山計劃在惠州起義,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贊同孫中山的計畫,計畫支援興中會發動惠州起義,命令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協助在臺北的孫中山,兒玉提供武器、日本殖民政府名下台灣銀行在廈門分行的金庫的三百萬兩銀子,讓孫中山做起義的經費,等孫中山一攻惠州,兒玉就攻打廈門,日孫一起,上下夾擊。[2]後因日本內閣改組,新內閣不願意援助中國革命,首相伊藤博文怕驚動英美而叫停,惠州起義遂告失敗,鄭士良逃亡,日本人山田良政與多位興中會會員慘遭滿清殺害。孫中山於11月10日化名「吳仲」,與後藤新平同行乘「橫濱丸」自基隆航往日本。[3][4]
清國革命人士容閎的《西學東漸記》一書中有他於1901年與兒玉總督的對話,兒玉總督說「...惜初次晤面,即有一極惡之消息報君...」容閎聞而大異,急欲知所謂惡消息者究為何事。兒玉曰:「中國閩浙總督方有公文來,囑予留意,謂君設來此者,即倩予捕君送之中政府也。」容閎答稱:「予今在閣下完全治權之下,故無論何時,閣下可以從心所欲,捕予送之中政府,予亦甚願為中國而死,死故得其所也。」兒玉總督聞言莊重對曰:「容先生幸勿以予為中國之警吏,君今請安居於此,慎無過慮,與絕不能聽君往中國就戮也。」並告曰:「君之身命今甚危,惟若居臺灣在予治權之下,予必極力保護,當派兵為君防衛,不致有意外之變。」隔日果有護兵四人,夜間在容閎寓所四圍巡邏,日間逢其外出無論何時,此四兵必隨行,二居前,二居後,加意防護。容閎自述「予居臺灣數日承日人如是待遇,意良可感。」容閎認為此次與日本臺灣總督之談話,實為他一生中最值得紀念之事。[5]
揭密臺南日治宿舍遺留的無名頭像—「兒玉總督石質頭像研究與鑑定」
2015年,臺南市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建築之下,發現了一件神祕的人頭石像殘件,透過測量套疊比對、形制研究分析、科學檢測之後確認,此件人頭石像應為1907年所製作之「兒玉源太郎全身石像」殘餘結構。日治時期的1906年至1925年間,全臺灣總共豎立起四尊兒玉源太郎石質全身立像,分別位於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四地,但在戰後不久皆已毀棄消失。時至今日,臺南「321巷日本宿舍」所發現的這件石質頭像,應屬1907年臺南所立兒玉源太郎石像的殘件,同時也是上述四尊石像唯一遺留之物。
本件石像應是當時委託義大利工匠在海外製作,使用當地天然石材—雪花石膏(Alabaster gypsum)。由於義大利工匠製作時僅參考照片為之,且不熟悉日本軍事服裝制度,故兒玉總督石像軍帽細節之帽頂「星章」、「直章」與「橫章」皆有錯誤。
延伸閱讀
邵慶旺、盧泰康,〈從物件詮釋「文物」之研究:以疑似兒玉源太郎頭像殘件〉,《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76(2),2023年,頁59-98。
http://ahd.tnnua.edu.tw/....../%E9%82%B5%E6%85%B6%E6......
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兒玉源太郎雕像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兒玉源太郎
日治時期第四任臺灣總督。日本德山藩人。明治維新以後加入陸軍,在幾次內亂中建有戰功。1877年(明治10年)出任陸軍大學校長,引進德國的軍事制度與戰術,對日本陸軍之現代化深具影響。1898年2月出任臺灣總督。但在任期間,仍兼任國內軍政要職,包括陸軍大臣、內務大臣、文部大臣。
1903年2月,日本決定對俄羅斯發動日俄戰爭(日本稱為日露戰爭),10月,兒玉源太郎任陸軍參謀本部次長,1904年6月升任陸軍上將,隨後就任滿州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1905年9月日俄戰爭結束,兒玉於1906年4月辭去總督,擔任陸軍參謀總長,不久病逝。
兒玉因身兼日本國內軍政要職,以總督身分停留臺灣的期間很短;日俄戰爭期間長年在滿州指揮作戰,無暇兼顧臺灣政務,實際政務皆委諸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後藤新平在任內一面大力鎮壓武裝抗日運動,一面進行土地調查、舊慣調查、人口調查,並積極推動交通基礎建設、發展經濟,如引進製糖技術等,為日後臺灣總督府的統治、經營奠定基礎。
-------------------------
兒玉源太郎(こだまげんたろうKodama Gentaro,1852~1906),日本近代陸軍名將,被譽為明治時期第一智將,曾任桂太郎內閣的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台灣總督等重要職務。他是侵華罪魁之一,因特別注重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良性循環,被稱為豐臣秀吉再世。日俄戰爭的滿洲軍總參謀長,攻克旅順口的實際指揮者,與桂太郎和川上操六並稱明治陸軍三傑。日本統治中國台灣的最大功臣,穿著軍服的政治家。滿鐵的實際創立者。
嘉永5年(1852年)2月25日(4月14日)[1] 出生於日本周防國德山藩(今山口縣)。武士兒玉半九郎長子,幼名百合若,後稱健。9歲的時候父親為藩內守舊派暗殺,姐夫繼承了家業,後來他在革新派的支持下才繼承家名,初次上陣是參加1868年(明治元年)戊辰戰爭的東征,後任兵部省禦僱。大阪兵學寮(陸士前身)畢業。1871年4月15日初任陸軍準少尉,歷任第2大隊副官,步兵第19番大隊副官,佐賀之亂時他作為大阪鎮台大尉副官從軍,在戰場上負傷,神風連之亂時,他是熊本鎮台的副參謀長,以手腕高超著稱。1877年的西南戰爭,西鄉隆盛帶了三萬五千人包圍了熊本城,當時鎮守熊本城的就是兒玉源太郎。眼看著就守不住城了,守軍中有人想起來當年從法國買了兩門砲,只不過從來沒有用過。這時候死馬當作活馬醫,架起炮來照著說明書講的就開了一炮。砲彈當然不知道打到什麼地方去了,但剛剛還在牛轟轟地攻城的敵兵們正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跑的比耗子還快,不管指揮官怎麼命令,再也不肯近城一步。怎麼啦?被剛剛的咣當一聲巨響給嚇壞了。兒玉高興的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哈哈,八格牙鹿地跑了,統統地跑了跑了”。這次兒玉源太郎一戰成名,後歷任近衛參謀副長,步兵第2聯隊長兼佐倉營所司令官,參謀本部管東局長。曾陪同陸軍大臣大山岩到歐洲進行軍事視察。回國後,日本陸軍的學習對象由法國改為德國,被任命為陸軍次官,參謀本部第一局長兼陸軍大學校幹事,監軍部參謀長兼陸軍大學校校長,協助德國教官梅克爾少校訓練軍隊。1889年8月24日晉升陸軍少將,任監軍部參謀長。改任陸軍次官兼軍務局長兼陸軍省法官部長。甲午戰爭開始後,任大本營留守參謀長兼臨時檢疫部長,積極策劃侵華戰爭,被稱為“日清戰爭的蕭何 ”。日軍攻陷平壤和黃海海戰後,由於掌握制海權後,立即組編侵華日軍第二軍。由於陸軍大臣大山岩出任第二軍司令官,他於是成為實際上的陸軍大臣,對日本侵華戰爭,從兵力部署到物資輜重,無一不躬行實踐。1895年8月20日,日本天皇賜其金鴟勳章及旭日重光章,並授予男爵爵位。後擢任第3師團長、內務大臣。[2]
軍中的政治家編輯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
甲午戰爭後,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及澎湖列島被割讓於日本。當時日本為了迅速平定台灣,採取了剿撫並用的手法。但前三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都沒能控制住台灣,在乃木希典看來,日本統治者得台得不償失,軍費開支每年高達700萬日元,除了台灣的稅收之外,日本還從甲午戰爭中國的賠款中拿出1千2百萬對台灣進行軍費補助。龐大的經費開支使日本不但沒有從台灣的割讓中得到實際利益,反而成了日本的沉重包袱,[3] 萌生出賣台灣的構想,並說動了當時的首相松方正義。經過一系列幕後活動,初步決定以1500萬法郎(一說一億日元)把台灣賣給法國。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為日本首相,在他主持召開的軍政要員會議上,乃木希典正式提出了他的賣台論,日本外務省也堅決支持日本的賣台主張。兒玉源太郎起立發言反對說:“我認為,台灣係日本南部的屏障,軍事價值甚大,不能賣給法國。當初為了得到台灣,我們費了那麼大的力,死了那麼多的人。如果將台灣賣給他國,從長遠看劃不來。至于乃木總督提到台灣不好治理的問題,我覺得不是台灣不好治理,而是我們管理的官員無能。如果首相覺得政府中找不到治理台灣的總督,我願前往。”兒玉到任後,立即在台灣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殖民措施:在軍事上,兒玉源太郎殘酷鎮壓台灣同胞,他實行了保甲制度,推行連坐法。殺人無數。但是,另一方面,兒玉又採取“皮鞭之外”加“糖”的懷柔政策。對老百姓喜歡的陋習吸鴉片,從清肅改為放寬至“專賣”,又搞“饗老典”的敬老活動,“揚文會”重視讀書經商精英的表彰活動等。在經濟上,兒玉源太郎實行了食鹽、樟腦、菸酒、鴉片等專賣制度,大肆剝削台灣民眾。為了在台灣農民身上榨取更多的油水,兒玉源太郎又頒布了《台灣地籍規則》、《土地調查規則》,並組織大批人馬對全台土地重新進行丈量。通過這次丈量,台灣耕地面積比原來多了一倍,日本對台灣的土地稅收入也因此翻番。最令日本當局滿意的是,兒玉源太郎在台灣瘋狂地掠奪各種資源、物資,使日本大獲其利。那時,食糖是十分緊俏的物資,價格有時會一日數漲,台灣的土壤和氣候很適合種植甘蔗,兒玉源太郎便強迫台灣農民種植甘蔗。每年甘蔗豐收後,日本殖民官吏指揮蔗農將其製成粗糖,再用低價全部收購,然後運往日本進行細加工,使糖的價格成倍增長。台灣粗糖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既讓日本當局賺了大錢,又解決了日本國內許多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兒玉源太郎在台灣推行的一系列殖民政策,使日本當局嚐到了甜頭,再也沒有人提起要將台灣賣給他國的事了。兒玉在台灣任期長達8年多,幾乎是歷任總督中最長的。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兒玉源太郎雖仍兼任台灣總督,但已回軍部任職,與他同時上任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成為台灣實際的統治者。日本政界評價兒玉後藤開創了一個時代,奠定了台灣殖民統治的基礎。
旅順口攻克者編輯
長崎的兒玉騎馬像
長崎的兒玉騎馬像
1903年9月,日俄矛盾日益加深,時任參謀次長的田村怡與造少將(因用兵謹慎,被稱為武田信玄再世,和用兵大膽,號稱上杉謙信的小川又次中將並稱)病死,已經擢升日本內務大臣的兒玉源太郎屈就參謀次長,開始全面策劃對俄作戰部署。日俄戰爭爆發後,晉升陸軍大將,擔任日本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元帥的參謀長。1904年7月14日,隨日軍侵入中國。此後,日本在中國的軍機事務,均由其出謀策劃,親自裁決。日軍進攻旅順期間,對旅順戰況時刻關注,先後兩次親到旅順視察戰況和督戰。8月19日,日軍對旅順發起總攻後,進攻受阻,損失慘重。9月15日,兒玉源太郎由遼陽趕至旅順,命令乃木改變原來的戰術,重點主攻203高地,10月5日返回遼陽,然而旅順仍然久攻不克。同年12月1日,兒玉源太郎帶著大山岩元帥的手令由遼陽趕至旅順,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揮權,由他親自指揮。縱觀乃木集中軍力重點進攻 203高地,但俄軍也抽調了預備隊集中軍力重點反擊和防禦。結果又是膠著,兒玉介入指揮後調整有二,都是在砲兵上。一是把東正面的280mm重砲隊一天之間集中到西正面,完成了砲兵火力的集中,並突然加大了對西正面203高地的砲擊火力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
。乃木擔心的說,把東面的砲隊撤出,俄國人出來反擊怎麼辦。兒玉大怒,我正擔心他不出來反擊。二是改變了砲兵-步兵進攻模式,命令在步兵突擊時候砲兵並不停止射擊。如上兩條,使得山頭俄軍失去了通常模式下砲擊後佔據陣地組織防禦射擊的時間,亦無法動用預備隊支援受威脅的陣地,基本上陷入七零八落的各陣地各自為戰的狀態,與數量優勢日軍的混戰,其陣地失陷命運可說已被決定。從兒玉介入旅順戰役指揮到攻克203高地,可以看出其人非常長於冷靜計算的一面。日軍於12月6日終於奪取203高地,取得了攻克旅順的關鍵勝利,火力控制了旅順整個市區和港口。由於勝局已定,他於12月10日返回遼陽日軍總司令部。此後,日軍攻勢如潮,一月之後迫使俄軍投降。
殖民經營首腦編輯
原長春公園內的兒玉騎馬像
原長春公園內的兒玉騎馬像
1905年3月23日,兒玉源太郎在日軍奉天之戰勝利後,奉命回國報告戰況。長岡外史參謀次長去新橋車站接他。兒玉見了長岡劈頭就問和談之事有沒有眉目,當聽長岡說還沒有眉目時就是一頓痛罵:“戰爭一旦開始,最大的課題就是怎樣結束。連這個你都不懂,你是乾什麼的?”這個長岡就是他擔任過陸軍大學校長培養的學生。後來他和陸軍上層一起頂住了民間的壓力,和俄國簽署了《樸次茅斯和約》,把俄國勢力趕出了南滿。回國期間,他向日本大本營提出成立隸屬於滿洲軍的總兵站監部、成立隸屬於總兵站監部的民政長官部、改修鐵路增加運力的建議。這些建議很快被日本採納,從此他身為滿洲軍總參謀長,實際成為日軍在大連和東北佔領區統治的總頭目。他還是滿洲日本移民500萬的總策劃人。在他看來,滿洲是日本花了2億日元戰費,死了10萬人才得到的,中國想收回東北必須流血才行。1906年9月,在“有關滿洲問題協商會”上,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就表示:“是不是要委任來研究滿洲的主權問題,有沒有必要成立一個官衙來主管這個問題”。但這個建議當時就被重臣伊藤博文頂了回去:“滿洲不是日本領土,滿洲是清國領土這點是不容置疑的”。但這並沒有封住兒玉的野心。兒玉源太郎在會議上不厭其詳地論述對大連實施殖民統治的方針,內容包括土地、港灣、產業、教育、稅制、警察、衛生、道路、電氣等多方面,甚至火葬場、墓地都沒有遺漏。依《樸次茅斯和約》,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大連租借地和南滿鐵路經營權。1906年1月,他被任命為滿洲經營調查委員會委員長。他於7月13日被日本內閣任為“滿鐵”委員長。1906年11月26日,日本在東京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他把他在台灣的得力助手後藤新平叫來任命為滿鐵公司總裁。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
打完了日俄戰爭,山縣有朋元帥心里後怕,總覺得沙皇還要回來報仇。就提出要把現在的17個師團的陸軍擴充到平時25個,戰時50個師團。為什麼50個?因為沙俄在遠東地區能動員得起來的師團據說是50個。但參謀總長兒玉大將堅決反對,根據很簡單:有維持25個師團的國力嗎?這邊打老毛子拉下的飢荒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上呢。兒玉提出來的建議是增加兩個師團,加上近衛師團一共20個,戰時倍增到40個。這樣勉強還能湊合。可是陸軍大臣寺內正毅卻堅決反對兒玉的方案。在爭吵中,1906年7月23日,兒玉源太郎因腦溢血暴卒,年僅55歲。死後當天被明治天皇特旨追敘正二位、一級金鵄勳章和旭日桐花大綬章。翌年又追封為伯爵。長子兒玉秀雄襲爵(其妻為寺內正毅元帥之女,後曾任內務大臣,通信大臣),三子兒玉友雄陸軍中將(陸士14,陸大22),四子兒玉常雄陸軍大佐(陸士17),九子兒玉九一(曾任厚生次官)。女婿木戶幸一侯爵(曾任內務大臣,甲級戰犯),藤田嗣雄(陸軍大學教授),穗積重遠男爵(最高裁判所判事)。曾孫電影導演兒玉進。
日本史學家都說,日俄戰爭的最大功臣其實不是東鄉平八郎和乃木希典這兩個所謂的軍神,除了天才的特工王明石元二郎外,陸軍最大的功臣是兒玉大將,海軍最大的功臣是秋山真之大佐。兒玉實際上是被日俄戰爭累死的,而秋山戰後也瘋瘋癲癲的。日本人有一句話,日俄戰爭要去了兒玉大將的身體,也要去了秋山參謀的靈魂。供奉兒玉源太郎的神社,位於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江之島,墓誌銘是用中文漢字書寫。
-------------------------------------------
斷頭石像 證實為日治兒玉總督
分享〈南部〉斷頭石像 證實為日治兒玉總督到Facebook 分享〈南部〉斷頭石像 證實為日治兒玉總督到Line 分享〈南部〉斷頭石像 證實為日治兒玉總督到Google+
2016-12-0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去年十二月於北區公園路三二一巷由進駐單位在建築物地板下方所發現的石質頭像,經台南市文資處透過科學檢測紀錄,證實該頭像確為一九○七年立於原台南大正公園(今民生綠園)的兒玉源太郎石質全身立像的殘餘結構。
文資處透過科學檢測紀錄,證實頭像確為兒玉源太郎立像的殘餘結構。(圖由文化局提供)
文資處透過科學檢測紀錄,證實頭像確為兒玉源太郎立像的殘餘結構。(圖由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表示,文資處委託南藝大助理教授邵慶旺、教授盧泰康研究團隊調查研究,透過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科學檢視紀錄,結果顯示該頭像與兒玉源太郎歷史影像、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的兒玉源太郎銅像之間,具有直接關聯性。另外,經成分分析結果顯示,該石質頭像並非「大理石」,推測應為雪花石膏。但為尊重歷史演進過程及市民多元記憶,市府並不考慮將頭像外的全身立像重製,或置回湯德章紀念公園。
文資處表示,兒玉源太郎是台灣日治時期第四任武官總督,於一八九八年至一九○六年在任,曾參與甲午戰爭、且於日俄戰爭中領軍,並曾資助孫中山於惠州起義;他與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共同治理殖民地台灣的時期,史稱「兒玉後藤時代」。
兒玉全身像所矗立的大正公園,前身即為兒玉公園,建於一九一一年,晚於紀念兒玉壽像落成的一九○七年;戰後大正公園改成民生綠園,一九九八年再由前市長張燦鍙宣布更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以紀念於事件中殉難的湯德章律師。
-----------------------------
台灣人的兒玉後藤情結
2015/09/27 20:25瀏覽3,135迴響1推薦2引用0
台灣與日本之間有些很微妙的情結,台灣有很多哈日族,很喜歡到日本旅遊,而台灣也是很多日本人最愛旅遊的國家。2015/2/3日本交流協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訪日觀光客人次2014年高達283萬人次,成為訪日外國觀光客的首位,較2013年成長28%。 而2014年也有163.5萬日本人至台灣旅遊,居第二位,次於中國大陸。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強度芮氏九級的大地震,引發嚴重海嘯,造成很大傷亡,全世界各國紛紛捐輸,中華民國政府與台灣人民捐助至少200億日圓,居世界第一,超過美中英法等大國,遠超台灣綜合國力在全世界的排名。由台灣寄出的救援物資保守估計亦超過上千公噸;台灣人對日本好感,不言可喻。
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1894的清日甲午戰爭中清廷被打敗,隔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直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澎湖才歸還中國,這五十年間,台灣是被殖民國,而日本是殖民國。十七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航海大國拚命搶佔世界各地的領土資源,亞非很多地方都被殖民過,全世界被殖民的國家不知凡幾,聯合國亦早在1960年就通過宣言譴責殖民行為,但被殖民國對殖民國存有好印象的情形,台灣是全世界極少數的地區之一。
清日遷訂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消息傳出,台灣人民輿情沸騰,民心激憤,日本派出最精銳的近衛師團,由天皇的叔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親自領軍,原盤算三個月就可以拿下,但遭到各地義軍激烈反抗,兩次增兵,花了足足近六個月時間才初步底定。台方死傷人數難以估算,陣亡的兵士,至少有一萬四千人,也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日本戰死病死軍士也達四千六百多人,甚至皇叔也因此命喪台灣,雖然官方記載是說死於霍亂,但台灣民間至今多有遭反抗軍伏擊喪命軼聞,日本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但即使初步底定,各地仍是抗爭不斷,日本的殖民地管理也以高壓統治為主,到1920年的25年間,所派任的前七任總督都是軍人,仍是所謂「軍政時期」。
卽使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被迫放棄台灣,國民政府派70軍前來接收台灣,聽聞中國軍隊要來,台灣人民都還是以沐浴更衣,簞食糊漿以迎王師的心情,歡迎國軍。曾代表民進黨參加1996年總統大選的彭明敏,他被視為台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父親彭清靠,是在高雄執業的醫生,在地方上素有清望,曾出任「歡迎國軍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另一名在台南佳里執業的醫生吳新榮,東京醫科大學畢業,也是當時的社會菁英,曾在九月七日的日紀寫下: 「聞此十二日中國軍隊要來進駐台南,所以約朋友要去看這歷史的感激,晚上洗淨身體,飲些金蘭,大快。」,所謂歷史的感激是一個在台灣殖民地長大,在日本宗主國受日文菁英教育的社會菁英心中,以「漢文」表達對祖國的孺慕之情,和心底的民族情懷(註1)。從這個角度看,光復時對接收者的失望,及後來的228事件對台灣民心向背,的確影響深遠,70年後的今天仍統獨交纏,鬥爭不休,餘波蕩漾,難以平息。
位台北火車站前館前路底,二二八紀念公園北端的台灣博物館,正面有六根希臘式廊柱,是台灣最古老,最典雅的文藝復興式建築。這棟建築日治時期1915年三月竣工,最早名為「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是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今年適逢其竣工一百週年紀念。台灣博物館最早名為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完成後卽遷入,是專門典藏台灣生物與原住民歷史的博物館。
台灣博物館的一樓大廳兩側各有個壁龕,現在是擺放兩個裝飾用大花瓶,在兒玉後藤紀念館時期是放置了兒玉及後藤雕像,光復後兩尊雕像自原位置移出,改列為收藏。
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的江之島有個兒玉神社,江之島在橫濱往南約三十分鐘車程,離日本古都鎌倉不遠,距離多年前風行一時的日本卡通「灌籃高手」故事發生地點「湘南高校」也不遠,兒玉神社是奉祀打嬴日俄戰爭的日本戰神陸軍上將兒玉源太郎。
兒玉神社與台灣因緣不淺,神社建材為阿里山的檜木,日式神社比較少見的石造鳥居與一對石獅,是用來自新北市觀音山石材雕刻,此外2006年7月23日兒玉逝世100週年紀念時揭幕的「兒玉神社」金字匾額,是由前總統李登輝所寫;兒玉出身的山口縣周南市,也有另一個兒玉神社,同樣李登輝也致贈「浩氣長存」石碑。
兒玉源太郎是日治時期派任的第四任台灣總督,前三任分別是樺山資紀,桂太郎及乃木希典,都是上將或中將軍人,統治也以鎮壓為主,且總督更迭也像走馬燈,幾乎一年一任,三人中任期最長的是乃木希典,但也只有16個月,他跟兒玉都是日本後來1905年打嬴日俄戰爭的戰神。乃木希典總督後來也心生厭倦,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統治台灣一事「就像乞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人頑劣不化,是塊燙手山芋,因此日本國會一度出現以一億日圓的價格將台灣賣給法國的「台灣賣卻論」。
研議中的「台灣賣卻論」,因當時任陸軍大臣的兒玉源太郎強烈反對,甚至向首相伊藤博文立下軍令狀下,首相伊藤博文當即表態不會賣掉台灣,並由兒玉源太郎繼任第四任總督。乃木與兒玉都是日軍陸軍高階將領,文人相輕,武將亦同,難免有兩虎相爭,旣生瑜,何生亮的情結。
兒玉的總督任期從1898/2至1906/4,長達八年多,是日本殖民50年間,歷任總督任期的第二長,僅略短於接任他擔任總督,被稱為「理番總督」的陸軍上將佐久間左馬太(註2)。但兒玉在擔任台灣總督期間,也同時在內閣中前後兼任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重要職務,更在1904/2~1905/9日俄戰爭期間擔任關東軍參謀長,在著名的203高地爭奪戰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將為戰場總指揮。因此事實上在台灣的時間很少,在台灣代行代管,實際負責政務的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台灣被割讓前十年的1885年,爆發清法戰爭,波及台灣,之後清廷體會台灣地理位置之優越性,隔年台灣正式建省,任命清法戰爭被派至台灣督軍的劉銘傳為首任巡撫,戳力建設,基隆至新竹鐵路、電燈電報等建設次第完成,已是當時中國最進步的省份。割讓後再經兒玉後藤八年多治理,更奠定台灣的現代化基礎,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到了1904年,臺灣財政已可自主,無須仰賴日本中央補貼,一些公共建設甚至比日本還要先進,例如當時台北下水道覆蓋率是亞洲第一,完成後才將經驗移植到東京。
後藤新平卽是批評台灣人「貪財,怕死,愛做官」的人,他採行所謂生物學原則,使用「棍子與胡蘿蔔」的兩手策略,一方面以嚴刑峻法對待異議人士,也殺了不少人,另一方面也積極致力於建設臺灣,對戶政、交通、專賣制度、農業等各方面,都有不錯的政積,雖然主要也是為了日本本身的利益,但不可諱言,也的確有外溢效果,對台灣現代化是有一定程度的貢獻。離開總督府民政長官職務後,後藤曾先後出任東北南滿鐵道會社首任社長,日本中央數部內閣大臣,東京市長等職,並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出任帝都復興院總裁,在各地的治績,亦頗受好評。
假如台灣人對日本的好感是日治時期的政積所致,兒玉後藤的貢獻絕對不小,後藤新平為醫生出身,醫師從政,台灣醫界到目前仍有不少他的粉絲。(註3)
台灣人的兒玉後藤情結 - 旅途的印記 - udn部落格 - https://goo.gl/qN7Xgt
-----------------------------------
兒玉源太郎頭像 地板下埋70年
出版時間:2015/12/18 22:45
(更新:文史研究者說法)
台南市北區321巷日治宿舍藝術園區,承租戶日前在地板下發現一顆大理石人頭,脖子慘遭斷頸,經過文史專家討論、比對,今天確認是台灣日治時期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這尊石雕像已有110年歷史,原本佇立在現今民生綠園圓環。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曾國棟說,文獻記載台南市大正公園(現今民生綠園)的兒玉源太郎石像,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工匠以大理石雕刻,雕塑依據是兒玉源太郎穿著陸軍中將大禮服。這顆人頭石雕材質是大理石,帽子是陸軍禮帽,雕刻工法略有西洋人的神韻,他才會推測是「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文史研究學者陳凱劭說,兒玉源太郎雕像是在1946年初被推倒下來的,當時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成功大學前身)的部分日籍教授尚未回日本,住在321巷木造宿舍,他推測某日本人教授不忍石像被推倒,於是自行帶回,放自己官舍;但1947年回日本時,每個人只能帶三件行李和1000元現金走,根本不可能帶走石像,於是就讓他長眠在木地板底下,一直到70年後才被發現。
台南市文化局長長葉澤山已指派文資處取回,將做進一步研究。《聚珍台灣》店長蔡宗霖說,兒玉源太郎的人頭石雕是重要歷史資產,他建議文化局應該編列經費,請古物維修專家修復,去除大理石表層的灰塵後,公開陳列,讓台南人及更多民眾重新認識這尊雕像。
兒玉源太郎(1852年-1906年),日本山口縣人,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此時期奠定台灣的近代化,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兒玉源太郎在1898年至1906年間擔任台灣總督,他在1899年裁決「大糖業政策」,列入企業獎勵項目,創立台灣新式製糖的基礎,備受台灣糖業界所崇敬。
當時台人委託義大利佛羅倫斯工匠,訂做四尊兒玉源太郎像,不過其中一尊在運送之際損壞,1905年,兒玉源太郎大理石雕像從義大利運回台灣,三尊分別放置在台北新公園、台中公園,以及台南市大正公園,也就是現在的民生綠園圓環。(辛啟松/台南報導)
【更新】兒玉源太郎頭像 地板下埋70年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ezvh9n
堀內文次郎 陸軍中將 筆 「道德為師友」
明治32年時5月6日 (兒玉源太郎總督時期)時任台灣總督府副官陸軍步兵大尉
留言列表